社会保障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实施对象是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的社会保障项目是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2.社会保险的实施对象是 [ ]A.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B.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C.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D.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3.社会优抚中抚恤对象是指 [ ]A.现役军人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B.退出现役的军人C.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残废军人等D.革命烈士家属和现役军人4.具有“福利国家橱窗”之称的是 [ ]A.新加坡B.德国C.英国D.瑞典5.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宗旨是 [ ]A.保障全体劳动者生活福利B.保障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C.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D.维持社会稳定,健全社会福利6.多数国家失业保险的给付期限为 [ ]A.36~40 周B.8~36 周C.32~40 周D.28~40周7.于1935年制定了《社会保障法》,确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一般原则的国家是 [ ]A.英国B.美国C.德国D.瑞典8.1883年12月1日《疾病保险法》正式实施的国家是 [ ]A.德国B.法国C.英国D.中国9.养老保险制度层次中不包括 [ ]A.基本社会养老保险B.家庭储蓄养老保险C.单位补充养老保险D.个人储蓄养老保险10.我国生育保险制度规定正常产假为 [ ]A.90 天B.105 天C.180 天D.42天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对其实施物质帮助义务的为 [ ]A.国家B.单位C.国家社会D.企业公司12.生育保险属于 [ ]A.短期性补助B.长期性补助C.保险性补助D.福利性补助13.不属于必要劳动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范畴的是 [ ]A.社会福利B.社会保险C.工资D.补贴14.生育保险待遇不包括 [ ]A.假期B.补偿C.津贴D.报销15.发布《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暂行办法》提高因工负伤待遇是在 [ ]A.1982 年B.1991 年C.1979 年D.1958年16.国际上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法有多种。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社会保障一、选择并填空1.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

社会保险具有如下特点:v1w强制性。

v2w互济性。

v3w储备性。

v4w补偿性。

p62.社会福利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未成年人福利。

(2)老人福利。

(3)残疾人福利。

(4)劳动者福利。

p123.社会福利的形式:(1)货币形式。

(2)服务形式。

(3)实物形式。

4.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

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

5.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6.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7.包括美国、德国和日本在内的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保险资助”的社会保障模式。

8.瑞典有“福利国家橱窗”之称。

9.“强制性储蓄”社会保障模式以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为代表。

10.发达国家的渐进式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支付制度,增加支付收入。

(2)改进规划和分配方法,节约开支。

(3)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等级。

p4111。

社会保障资金来源:(1)政府财政拨款。

(2)雇主和个人供款。

(3)社会融资。

(4)其他频道。

p6112.社会保障基金的筹措方式:(1)征税方式。

(2)收费方式。

(3)强制储蓄方式。

p6213.社会保障基金给付原则:(1)保障受保障者基本生活需要的原则。

(2)随物价变动调整待遇水平的原则。

(3)共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原则。

p6314.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1)安全性原则。

(2)收益性原则。

(3)分散化原则。

(4)流动性原则。

p6715.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机构可分为社会保障主管机构、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社会保障基金经营机构及社会保障基金监督机构。

16.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1)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管理。

(2)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3)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

(4)社会保障机构的管理。

社会保障学复习提纲

社会保障学复习提纲

社会保障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约400字)1.社会保障的定义和发展背景a.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保障社会成员在经济、医疗、失业等方面获得基本生活保障而实施的一种政策。

b.社会保障的兴起与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等社会变革密切相关。

2.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a.社会公平原则:社会保障政策要追求公平与正义,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平等。

b.社会团结原则:社会保障政策应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建立稳固的社会保障体系。

c.经济可行原则:社会保障政策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确保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约400字)1.社会救助a.社会救助是对生活困难的人群提供临时救济的一种形式,如低收入家庭补贴、特困人员救助等。

b.社会救助的目标是帮助个人或家庭摆脱贫困,过上基本的生活。

2.社会保险a.社会保险是在个人和社会团体之间建立起的一种共济共担的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b.社会保险的目标是通过缴费和补贴机制,提供保险金或服务,保障参保人在特定风险发生时的基本生活需求。

3.社会福利a.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弱势群体提供的一种经济或非经济形式的援助,如孤儿、残疾人的抚养和教育保障等。

b.社会福利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平等,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和福利。

第三部分: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与挑战(约400字)1.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a.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和内容因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b.北欧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健全,覆盖范围广泛,而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相对薄弱。

2.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a.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障压力增大。

b.劳动力市场变革:新技术和全球化对传统劳动力市场带来冲击,要求社会保障适应新就业形式。

第四部分: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约400字)1.中国的社会保障发展历程a.开放以前:以单位为基础的保障体系。

b.开放后: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加强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

社保考试复习资料

社保考试复习资料

考试内容:单选10*2分多选5*2分名词解释2*5 简答5*6 案例3*10 合计100.名词解释预测:第一章与第三章各一个共10分社会保障: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对由于年老、疾病、伤残、伤亡、失业及其他灾难发生而使生存出现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成意思:(1)社会保证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2)社会保障的受益者是社会成员中因意外遭遇而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者、失业者以及鳏寡孤独等生活无依无靠着(3)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4)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保证和依据是相应的社会立法。

必考。

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劳动者在其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有权要求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和实物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劳动者由于年老、疾病、生育、死亡、工伤等原因造成正常的谋生能力中断或永久性丧失,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时,根据法律,本人及其所供养的家属可以享受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必要的物质帮助和社会照顾。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帮助社会成员改善生活条件,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与需要而实行的制度、采取的措施和举办的事业统称。

它是在劳动报酬和基本生活保障之外的给付与服务。

社会优抚:社会优抚属于社会保障中的特殊保障。

其对象包括现役军人及其家属,退伍、复员、专业军人,军队离退休人员,牺牲或病故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及其特殊时期的特殊对象。

他们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人,因为他们对国家和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提供的保障金比较高,而且还提供服务。

4考1。

简答第4、5、6、7、9章各一个。

第四章P96思考题中3选1,第一小题概率最大。

小题答案分别在P82/79/93。

第五章P119前4选1。

小题答案分别在P100/107/104/109~111第六章P158第一题答案自P125页始。

《社会保障学》考试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考试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考试复习资料1、社会保障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法律制度是1601年英国的《济贫法》,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德国,以1883年颁布的《疾病社会保险法》为标志。

2、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3、社会保障的原则:普遍原则、公平原则、统一原则、适度原则、多重原则。

4、社会保障的主要特性:普享性、互济性、福利性5、社会保障的功能:政治性功能:巩固政权;维护现存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经济性功能:促进消费;平衡社会供给;保障劳动力再生产;调节投融资社会性功能:稳定社会秩序;安定民众生活;促进公平分配;推动精神文明6、社会保障的典型模式:全民福利型——英国:责任清晰;覆盖广泛;内容丰富;制度统一。

社会保险型——德国:以社会保险为主;立法强制实施;权利与义务相对应;费用由多方承担;自治管理。

国家保障型——前苏东国家强制自保型——新加坡:强制储蓄;功能广泛;国家支持:运作灵活。

基本保障型——中国:水平适度;政府主导:社会共担;逐步推行。

7、社会保障费用的征收方式:税收方式:对象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支付标准具有统一性。

优点:资金来源更容易得到保障。

缺点:容易造成国家财政负担。

保险方式:有付出才有回报,具有公平性。

优点:不会造成国家财政负担的增加。

缺点:容易形成社会保障资金短缺的情况。

8、社会保障基金:指为了保障社会成员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的基本生活需要,在国家立法的强制规定下通过向社会成员及其所属单位征收社会保障费用或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而形成的一种基金9、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原则:收支平衡、公平、效率、稳定的原则。

10、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行的原则: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原则。

11、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方式:现收现付制:是支付所必要的费用,在当时通过从现役劳动者那里征收保险费来解决的一种方式。

社会保障复习

社会保障复习

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的主要责任主体是民间组织,国家或政府只是补充。

社会保险的承办主体是企业。

社会保障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形式。

商业保险受社会保险法的法律约束。

社会保障处理的是公共关系,即政府与国民的关系。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产生与20世纪20-30年代的英国,成熟于40-70年代,是介于自由资本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之间的一种思想流派或价值体系。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据法律和政策规定,通过法定程序,怡各种方式强制建立起来的用于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通融使用的货币资金。

养老保险是政府主办,通过国家立法保障退休老人最低生活的一种社会制度。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是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管理的一种新模式。

其主要理念是将平等与效率相结合,把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

企业年金是企业依法为增加养老福利、提高自身竞争力而举办的社会保险。

医疗保险费是按照个人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征收,收入高者多缴,收入低者少缴,所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时机和水平与缴费多少有关。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美国现行的医疗保险模式是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在国民健康保险模式中,公民看病时不需要支付医疗费用。

中国农村现行的医疗保险模式是以自愿形式的商业医疗保险为主。

险瑞典最早实行全民医疗保险。

失业就是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状态。

英国是最早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

一般情况下,多数国家规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也算失业。

失业保险津贴一般应低于最低社会保障金,这样才能刺激失业者尽快找到工作。

我国城镇企业失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最好的失业预防是不让失业发生,最好的失业补救是帮助失业者重新找到工作。

技术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防止的。

工伤和公伤是两个相同的概念。

《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在法律上明确说明了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者个人不缴费的原则。

对职业病进行工伤认定时,只要确定该疾病是因职工的职业活动引起的就可以了。

07484社会保障学 自考复习资料

07484社会保障学 自考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复习论述题:(一).为什么说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一. 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大规模经济,人们的生活保障也随之要由社会通过行使社会职责的政府来解决。

二. 市场经济是竟争经济,在竟争中,优胜劣汰,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两极分化,强者愈强,产生社会不公,导致社会矛盾,甚至发生社会骚动。

三. 市场经济发展呈现周期性,在经济膨胀时期,生产规模扩大,会吸纳大批劳动力。

四. .市场经济是以在生产中应用科学技术并且不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为特点的。

此外,在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由于灾害造成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群,以及无依无靠的人们。

因此,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社会保障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社会保障就是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稳定机制,作为社会的“减震器”和“安全网”应运而生的。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在于,为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加社会经济的有序性,使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有机体得以持续、稳定、均衡、协调地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社会稳定机制是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

社会有机体是一个组织系统,是由许多要素按一定结构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反应的功能。

二. 保障功能。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直接结果,就是使用各种原因导致的收入中断或减少的社会成员得到基本生活保障,消除赤贫,使每个公民都能生有所食、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使每个公民都能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利益。

三. 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社会保障除满足劳动者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还通过建立生育、抚育子女和教育等津贴对劳动力再生产给予资助,并且与国家的人口政策结合,共同影响劳动力的再生产。

四. 调节积累与消费的功能。

可以对国民收入在积累投资与消费资金方面进行自动调节分配,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平稳发展。

五. 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

从整体上讲,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但就受保人个体而言,则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劳动成果的缴纳形成的共同基金。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汇总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汇总

社会保障学总结资料温馨提示:单选30个、多选5个、名词解释5个、简答5个、论述2个个人总结,仅供参考。

好好复习,祝亲们考个好成绩!!!名词解释:1、现收现付制:是一种以近期内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的资金筹集模式。

2、部分积累制:是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结合起来的筹资模式。

3、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税(费),并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及其亲属因劳动者年老、疾病、工伤、残疾、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引起经济损失、收人中断或减少时以社会保险给付支付给受益人,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4、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手段,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5、工伤保险: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或在规定的某些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或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以保证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以及为受工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6、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政策和本企业经济状况,经过必要的民主决策程序建立的,享受国家税优支持的补充养老保险计划。

7、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人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它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8、累进费率制:指因收入高低不同而规定不同的保险费率,对低收入者征收的保险费率低,对高收入者征收的保险费率高,并且随着收入的递增,保险费率也随之按级递增。

对低收入者采用低费率,对高收入者征收的费率依次递增。

9.差别比例费率制:按照被保险人薪资的一定比例征收保险费,但雇主和雇员负担的比重有所不同。

10、社会优抚:是优待和抚恤的简称,是针对军人及其家属所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各种优待、抚恤、养老、就业安置等待遇和服务的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成考复习资料《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1一、单选题1. 社会保障管理的关键和重点是()A. 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管理B. 社会保障资金管理C. 社会保障对象管理D. 社会保障机构管理2. 社会保障基金给付形式大部分采用()A. 货币支付B. 实物支付C. 服务支付D. 以工代赈3. 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货》一书的经济学家是()A. 边沁B. 庇古C. 凯恩斯D. 贝弗里奇4. 衡量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成败的关键指标是()A. 安全性原则B. 收益性原则C. 分散化原则D. 流动性原则5. ( ),国务院颁布《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A. 1997年5月B. 1999年9月C. 2003年10月D. 2007年7月二、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2、社会救助3、社会保险三、简答题1、简述社会救助中最低生活标准确定的几种基本方法。

2、简述工伤责任认定的发展阶段和工伤鉴定的主要方法。

3、简述医疗保险给付的方式。

四、论述题结合世界社会保障发展中出现的不同模式,论述你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成考复习资料答案一、1-5 BACBD二、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社会救助: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救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目的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外延包括贫困救助、灾害救助及其他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措施。

3、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资帮助,以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第1章社会保障的历史与发展一、社会保障的内涵:(4)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强制规定的、由国家和社会出面举办,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旨在保障公民个人和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并提高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制度。

几层含义:1. 社会保障的首要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2. 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3.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

4. 社会保障的手段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它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杠杆之一。

5. 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是国家立法。

二、社会保险(13)社会保险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立法手段,设立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在年老、患病、生育、伤残、死亡等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失业中断劳动而失去收入来源时,由社会给予物质帮助和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雇主以及国家三方共同筹资、以建立保险基金为基础、以国家立法为依据、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的一种社会保障项目,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它主要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社会保险等。

三、社会救助(13)社会救助是在公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遭受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幸事故的受害者,不是由主观原因引起贫困)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保体系中的最后一道保障线。

四、社会福利(14)社会福利是以国家或社会为主体,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社会弱者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优抚安置(14)社会优抚是由国家和社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按照规定提供保证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带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

六、社会保障的特点(6)(一)强制性。

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立法建立的,并依法强制实施,因而具有强制性。

(二)社会性。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整理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整理

30、四大住房保障形式的代表国家Key:1、以商品化为主的住房保障形式. 代表国家:美国、日本2、商品化兼福利政策的住房保障形式. 代表国家:英国、加拿大、新加坡3、福利政策兼商品化的住房保障形式. 代表国家:捷克、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4、以福利政策为主的住房保障形式. 代表国家:前苏联、前民主德国、朝鲜?31、D B、D C代表含义key :32、社会保障的四种形式Key:1、“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2、“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3、“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4、“储蓄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33、失业保险缴费与领取失业保险金有什么特点Key给付标准遵循三原则:1)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属基本生活;2)保险待遇水平低于失业者原工资水平;3)失业保险金额体现权利和义务相对等。

(1)失业保险金给付额。

大多数国家规定,失业保险金为失业者最近时期平均工资的一定百分比,与其工龄、投保期限、工资水平及年龄、有无配偶及其他亲属等因素相关。

(2)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1)失业保险给付的上限。

指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最长期限。

1934年国际组织通过第44号《对非自愿失业者保证给予津贴和补助公约》,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通常应限制在每年不超过156天、不低于78天的限度内。

世界范围内:各国都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了保险金给付期限。

我国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时间最长为24个月。

2)领取失业保险的等待期。

劳动者失业后,领取失业保险金有3-7天的等待期。

世界范围,等待期有逐渐缩短的趋势。

34、国际上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常用的四种方法Key:(1) 生活需求法(市场菜篮法)(2) 国际贫困标准法(3) 生活形态法(4) 恩格尔系数法?35、在社会保险中,哪几个保险项目施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P6Key:(1)老年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汇总:1、社会优抚:社会优抚作为特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社会成员中受人尊敬和爱戴而又有光荣身份的退伍军人、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家属、为国捐躯军人家属等人口群体而举办的,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对象通过抚恤、优待和安置,确保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水平并带有褒扬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2、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在妇女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时,社会给予必要的经济和物质帮助的制度。

★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对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

★4、失业保险中的工资比例制:即按失业保险给付金额占以被保险人在失业前一定时期平均工资收入的比率给付失业保险金的方式,通常依据工龄、受保期限、工资水平和缴费年限等因素确定。

5、致伤:致伤是指职工或劳动者在生产劳动或工作中,遭遇不测事故,致使身体器官或正常生理功能受到损伤,并因此造成暂时、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后果。

6、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劳动者的体质和劳动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允许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时,作为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解除劳动义务,由国家、社会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服务,保障其晚年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

★7、合作医疗:合作医疗,主要是指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组织起来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

这种制度服务的对象主要广大农民,其经费由参加者和所在乡村共同筹集。

8、工伤保险中的“无责任补偿”原则:这主要是考虑到职工在工作中受到事故伤害,不仅身体受到伤害和痛苦,而且会因此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作能力,中断正常收入来源,实行“无责任补偿”,即受伤害者不承担任何费用,而给遭受伤害的职工及时的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是工伤保险的首要原则。

9、失业给付:被保险人本人所不能控制的社会或经济因素影响而造成失业时,由保险人给付失业保险金以维持被保险人基本生活水平。

社会保障学 复习文档

社会保障学 复习文档

第一章:绪论一、社会保障的含义1、理解重点在于“社会”社会唯名论的解释社会只是一个名称,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类似于物理学中的“真空”社会学以外的人一般持社会唯名论的观点社会唯实论的解释社会是一个实体,人们生活于其中,受到其实实在在的影响与制约狭义: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并列广义:统辖“经济”、“政治”、“文化”和狭义的“社会”2、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可能最好被理解为一种关于一个公正社会的理念,这个社会为工作和人类的价值提供机会,为其成员提供合理程度的安全,使他们免受匮乏和暴力,促进公正和基于个人价值的评价系统,这一社会在经济上是富于生产性的和稳定的。

作为状态的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指人类生活中的幸福和正常的状态,贫困、疾病和犯罪等社会病态是“社会福利”的反义词。

社会福利既有主观的方面,也有客观的方面作为制度的社会福利作为制度的社会福利,可以被理解为制度实体,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般涉及到四个方面:社会福利的目标体系;对象;项目体系•社会保障国际劳工局:社会保障即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措施对其成员提供的保护,以防止他们由于疾病、妊娠、工伤、失业、残疾、老年及死亡而导致的收入中断或大大降低而遭受经济和社会困窘,对社会成员提供的医疗照顾,及对有儿童家庭提供的补贴。

3、社会保障在中国的内涵•社会保障是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

(1)经济福利性:非市场交换方式获取(2)社会化行为:即其行为主体为国家或社会民间组织(3)目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4)接受对象:全体国民二、社会保障的内容•国内(1)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3)社会福利: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助(4)社会安抚•蒂特马斯:社会服务体系1.社会福利:包括一切由国库在“社会服务”名目下支销的直辖服务和转移性支付2.财政福利:全面联系着中央和地方直接税制下的宽减、免征、扣除等措施,以及在国民保险里称为供款的“税捐”3.职业福利:基于工作表现、职业成就和生产力来满足社会需要三、社会保障的作用1,作为社会政策的社会保障促进社会稳定,维护经济发展的成果,解决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于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

美国社会保障总署编写的《全球社会保障》一书中,社会保障被界定为:“系指根据政府法规而建立的项目,给个人谋生能力中断或丧失以保险,还为结婚、生育或死亡而需要某些特殊开支时提供保障。

为抚养子女而发给的家属津贴也包括在这个定义中。

”2.福利性:受益者的所得大于缴费,或不缴费而受益。

基于此,秦晖提出福利国家、零福利国家、负福利国家的分类。

福利性是社会保障的特征之一,即相对于社会成员个人而言,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要小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收入。

换言之,凡所得大于所费即具有了福利性。

社会保障的福利性特征,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交易成本低于所获得的保障待遇。

这一特征的形成主要因为社会保障参与或收益群体外,政府、雇主及社会各界还在一定程度上分担着个人的生活保障责任。

3.五险一金:“五险”指的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

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

这里要注意的是“五险”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

4.济贫院:“济贫院”。

也就是,院内救济,即成立“济贫院”救济穷人。

这种济贫制度的资金主要来自以“教区”为单位的地方税收,也就是说,中央政府没有财政责任。

1949年之后的农村“敬老院”制度,就是一种院内救济,中央政府没有专门预算,相关支出由乡政府、村委会或县政府承担。

5.俾斯麦社会保险体制:“俾斯麦社会保险体制”:俾斯麦时期,最早建立基于“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的“社会保险”制度。

具体为:1883-1889,建立三项立法: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老年与残疾保险法。

1911,与《孤儿寡妇保险法》,合称《社会保险法典》。

(德国是第一个社会保障法制“法典化”的国家)6.碎片化:郑秉文:社会保障制度的“碎片化”:城乡的巨大差距;不同地区间的待遇不同;同一地区,不同行业(职业)的巨大不同。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一、定义:【童星】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和采取行政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社会消费基金的形式,向由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不幸遭遇发生而是生存出现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权利的措施、制度和活动的总称。

【郑功成】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措施的总称。

二、特征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2、社会保障的对象(客体)是全体社会成员;3、社会保障的实施以立法为基本依据,其效力是靠最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来保证的;4、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实施;5、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水平)。

三、考察社会保障的几个不同视角运用经济学手段,通过社会管理,解决社会问题,实现政治目标。

1、经济学视角:经济范畴;2、社会学视角:解决社会问题;3、政治学视角:国家和社会的责任;4、管理学视角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学科与理论框架社会保障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即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学科。

第三节社会保障的目标和功能一、社会保障的目标【童星老师】直接目标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通过改善民生,扩大执政基础化解社会问题,预防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确保社会长治久安【郑功成老师】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满足国民生活保障需求,改善和推进国民的福利;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二、社会保障的功能1、社会功能社会稳定功能:从社会保障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看,社会保障的直接政治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减少社会冲突;社会公平功能:就社会公平本身而言,一是起点公平,二是过程公平,三是结果公平。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这三个层次的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英国颁布《济贫法》是在(B.1601年)。

2、德国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于(A.19世纪80年代)率先建立了现代社会保险制度。

3、“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一词的出现,最早是在(A.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

4、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理论与政策依据是1942年由贝弗里奇主持起草的研究报告(C.《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

5、下列人物中被认为对社会保障做出理论贡献的声名卓著的经济学家是(A.庇古和凯恩斯)。

6、经济学家通常在追求效率的前提下将社会保障视为一种(A.收益分配手段)。

7、在中国,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新增的社会保障归入(C.管理学门类公共管理一级学科)。

8、下列理论中被认为是社会保障学理论基石组成部分的是(B.福利经济学)。

9、社会保障学的专业应用理论问题研究客观上表现为(A.政策研究)。

10、(D.政府介入的程度及其调控手段)是社会保障学的管理理论的核心所在。

1、社会保障从(C.非制度化安排到正式制度安排),其追求目标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发展变化的。

2、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来解除国民的生存危机是社会保障的(D.最低追求目标)。

3、社会保障是通过(B.预先防范和及时化解风险)来发挥其稳定功能的。

4、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在政治上有效地调节着(D.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5、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通过营造稳定的(B.社会环境)促进着经济的发展。

6、社会保障公平原则的最充分体现,是(D.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7、社会保障是国家用(B.经济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进而达到特定政治目标的制度安排。

8、(C.社会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变化。

9、社会保障的法制性原则强调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D.立法)为依据。

10、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伦理基础是(A.人道主义和公平价值)理念。

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从一种社会政策演变成(C.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等交互作用并相互协调的混合政策,这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厉伟光整理)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翻译题,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1,social insurance(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 is compusory(强制性的)national legislative(立法的)assembly(集合)of social insurance tax ,and forms the social insurance fund ,when workers and their relatives suffer from econimic losses ,income interruption(中断,阻碍) or reduction becouse of workers age , illness , injury , disability, birth , death ,unemployment and other risks .2, social assistance(社会救助)social assistance is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f national legislation(立法)to protect basic civil rights of its’citizens ,when it is difficult to maintian(维持), the minimum needs of life , the state and society are going to guarantee(保证)minimum living needs by material(物质) assitance in accordance (和谐)with statutory(法定的)procedures (程序)and standards.3, social welfare(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 ,it mainly has the following four components(部分): first ,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s(承担), namely(那就是), national or social groups , set up to object of all citizens , the couse of public welfare and social services.Second , a partical or selective(选择性) welfare measures , it is mainly to take care of a certain country or a certain range area residents(居民) is the part of the necessary means of subsistance(维持生计)needs of preferential measures(优惠措施).Third , employee benefits (员工福利), units that works through collective welfare facilities , issuing various subsidies(补贴), the unit staff (单位工作人员) to meet certain universality and commonality(共同性)of consumption needs (消费需求), a low cost or free form. Fourth , special social welfare , also known as home welfare.4,social allowance(社会优抚)social allowance means the state and society in accordance with (符合)the law to assist citizens who protect national security , make contributions and sacrifices(牺牲)and martyr’s family member(烈士家属), such as disabled soldier , retired officers(退休人员)and men for their treatment and compassionate(体恤)to help safeguard(维护)national security and stability.5, pension insurance (养老保险)pension insurance refers to a kind of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 which the country builds up , according to certain laws and regulations , to guarantee the basic life of the labors(劳动者) reached the labor age limit that the count stipulates(规定)that the labors can terminate (终止)the duty of labor , or lost labor ability , becouse of getting old.6, unemployment(失业)Unemployment is at working age workers with the ability to work , labor and indeed desire to find work .7, unemployment insuranceunemployment insurance is a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 which is compulsory(强制,义务)through legislation , the governmen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fund(基金)for non-interruption (不中断)of employment becouse workers lose their wage income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 the government is going to provide material assistance and re-employment service to them.8, work injury insurance(工作伤害险)work injury insurance i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at it is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material to help the wounded(负伤的), the disabled and killed former dependent relatives by the state and society , as labors injured by accident in the production and work or due to prolonged exposure(长时间暴露)to occupational(职业的)toxic (中毒)factors aroused occupational injuries.9,maternity insurance(生育保险)Maternity insurance, is a social insurance system(保险制度)that the nation is passed legislation(立法)to make the nation and community Provide health services(医疗服务), maternity allowance(生育津贴)and maternity leave(产假)to woman labors(妇女劳动者)when they are in pregnancy(怀孕)and childbirth(分娩)so that they have to interrupt(中止)their work.10, t 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社保体系)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national legislation to protect basic civil rights and basic living of its citizens , it includes system , network and operating mechanism(运行机制) , and the system is the core (核心). in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f china there should be four major components (部分): social insurance , social assistance , social welfare , social allowance .二,简答题1,how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内容)of social security?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 ILO(劳工组织)on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ramework(框架)for the design(设计), integrating(整合)china over the past decades to implement(实施)the pratice of social security , in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f china there should be four major components :social insurance --------basic protection , worker lose their ability to work due to lost wages able to enjoy a basic standard of living.social assistance --------the lowest level of social protection , the member of society need to survise .social welfare --------the promotion(提升) of urban(城市)and rural(乡村)life and welfare of all the inhabitants(居民) at the high-level social security.social allowance ----------the special social nature(性质)of social protection , make contributions to society sacrifices ,soldiers and their wives , and the basic living.2,社会保障的目标(goals)Social security is the overall(整体)good of protecting and improving the life of its citizens , to promote the welfare of the community as a whole to a chiev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和谐发展):(1)to help people survive out of the crisis(危机).(2)To satisfy the national demand for the protection of life , constantlyimproving and enhancing(加强)people’s welfare.(3)To achiev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the whole community(社区,社会).3,如何确定社会保障的水平(the principles that determine the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1)protect and encourage unity(团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