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设计和实施

合集下载

体验式班会课的设计与实施

体验式班会课的设计与实施
3、主体体验活动: 我给老师颁发奖状 (1)写奖状 (2)颁奖状 (3)教师感言
4、总结提升
(颁奖名)最
的老师
(颁奖词要具体感人)…… 颁奖人:学生……
课例二:老师,我想对您说
课例三:多感学习动起来

本次班会适合小升初衔接教育时 使用,亦可用于初一年级第一学期期 中考试后,帮助同学分析学业问题, 提升学习力时使用,约90分钟。
课例一:学习加油站
课例二:老师,我想对您说
教师节“感恩老师”的班会,可以这样设计:
2、暖场活动:
(1)冥想:老师让我感动的…… (2)写微故事:老师的…… (3)感悟分享
1、导入点题:
短视频《感恩教师》
微故事: 老师的……
(100字内,4分钟)
课例二:老师,我想对您说
课例二:老师,我想对您说
课例三:多感学习动起来
课例三:多感学习动起来
3、体验活动:无敌学霸 (1)不同组别限制感官
(2)折纸蘑菇 (3)表达分享: 就事论事 学科解惑 戏说学习
4、总结提升
课例三:多感学习动起来
为《体验式班会设计》题词
班主任要力争成为学生人生导师。学习并运 用心理学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是班主任专业成 长的必经之路。班会是班级教育的重要阵地,坚 持开展体验式班会实践,将德育、智育、心育有 机地结合,实施“大心育”工程,能更好地助力 学生健康成长!
体验式班会课的设计与实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初级中学
罗京宁
体验式班会
体验式班会概念
“体验式班会”是根据“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
和心理学理论,运用相关心理学技术,创设体验情
境和活动。让学生在班会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
悟与反思,在表达与分享中提升认知,最终达到自

课例研究的实施的五个步骤

课例研究的实施的五个步骤

课例研究的实施的五个步骤1. 确定研究目标在实施课例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

确定目标有助于指导研究的方向,确保研究结果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下是确定研究目标的一些关键步骤:•确定研究的主题或领域。

选择一个具体的教学领域或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明确研究的目的。

具体说明该研究的目的是什么,这有助于明确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和信息。

•界定研究的范围。

确定研究的范围,包括研究的对象、参与者和时间范围等。

2. 收集相关数据收集相关数据是进行课例研究的重要一步。

通过收集数据,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来支持研究的目标。

以下是收集相关数据的一些步骤:•确定数据收集的方法。

可以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来收集数据,选择适合研究目标的方法。

•设计数据收集工具。

根据研究的目标,设计相应的数据收集工具,例如观察记录表、访谈指南或问卷调查表等。

•制定数据收集计划。

确定数据收集的时间、地点和参与者,并制定详细的数据收集计划。

3. 分析和解释数据分析和解释数据是课例研究的核心步骤。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并解释研究结果。

以下是分析和解释数据的一些关键步骤:•整理和清理数据。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清理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

根据研究的目标和数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例如统计分析、内容分析或比较分析等。

•解释和解读研究结果。

通过分析结果,解释得出的结论,并将其与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比较和讨论。

4. 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根据研究的结果,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建议,以改善教学实践或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以下是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的一些步骤:•分析研究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了解可以进行改进的方向。

•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改进建议,包括教学方法、教材选择、教学环境等方面。

•阐述建议的理由和依据。

说明为什么提出这些建议,依据是什么,以增加建议的可信度。

道法教学课例

道法教学课例

道法教学课例导语:道法教学是一种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品质。

本文将以几个具体的课例来说明道法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一、课例一:“感恩父母”课例背景:这是一堂小学生道德教育课。

教师希望通过这节课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以“感恩父母”为主题,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讲解概念:教师讲解“感恩”的含义,引导学生明白父母的辛劳和付出。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并写下自己的心声。

4. 分享交流: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心声,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5.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学生的分享和讨论,强调感恩父母的重要性。

教学效果:通过这堂课,学生对父母的辛勤付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更加懂得珍惜父母的爱。

二、课例二:“关爱他人”课例背景:这是一堂中学生道德教育课。

教师希望通过这节课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以“关爱他人”为主题,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讲解概念:教师讲解“关爱”的含义,引导学生明白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3. 观摩案例:教师播放一段相关的案例视频,让学生观摩他人关爱他人的行为。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关爱他人的方式和实践经验,并分享给其他组。

5.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6.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学生的分享和讨论,强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教学效果:通过这堂课,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增强了自己的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三、课例三:“诚实守信”课例背景:这是一堂初中生道德教育课。

教师希望通过这节课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的品质。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以“诚实守信”为主题,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整体课例设计怎么写

整体课例设计怎么写

整体课例设计怎么写
整体课例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的目标是什么,希望通过这堂课达到什么效果。

2.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规划。

3. 准备教学资源:根据教学计划,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案例、软件等。

4.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5. 制定评估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6. 编写教学方案:将以上内容整理成一份完整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评估标准等。

7. 试讲与调整:在正式上课前,进行试讲,根据试讲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8. 实施教学:按照调整后的教学方案进行正式教学。

9. 评估与反馈:在教学结束后,根据评估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对教学方案进行改进。

10. 总结与反思: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课例研修实施方案

课例研修实施方案

课例研修实施方案一、前言课例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研修课例,教师可以深入思考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课例研修实施方案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二、实施目标1.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使教师能够设计出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的优质教学课例;2. 提升教师的教学方法,使教师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 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能够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实施步骤1. 课例选取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师的实际需求,选择一些典型的教学课例作为研修对象。

课例的选取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涵盖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和不同类型的课例。

2. 研修形式可以采取集中研修和分散研修相结合的形式,集中研修可以组织教师进行集体研讨和交流,分散研修可以让教师自主选择时间进行课例研修。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研修平台、微信群等,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研修形式。

3. 研修内容研修内容应该包括课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

可以通过教学观摩、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方式,帮助教师深入了解课例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效果,引导教师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4. 研修评价对于课例研修的效果应该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教学观摩、听课评课等方式,了解教师在课例研修中的收获和成长,为下一阶段的研修工作提供参考。

四、实施保障1. 领导支持学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课例研修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关心,为教师的研修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2. 师资力量学校可以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优秀教学成果的老师,作为课例研修的指导教师,给予教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资源建设学校可以建立课例研修的资源库,收集整理各类优秀的教学课例,并向教师开放,为教师的研修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五、总结课例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课例研究实施方案

课例研究实施方案

课例研究实施方案课例研究是一种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特定课堂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等方面。

下面是一个对于课例研究实施方案的详细介绍。

一、选取合适的课例选择合适的课例是课例研究的关键,一个好的课例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具有代表性:课例应当能够代表一定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推广性。

2. 具有可分析性:课例中应当存在一些明显的教学问题,例如学生的学习困难、教师的教学策略等,这些问题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

3. 具有可获得性:课例应当能够获取到相应的教材、教案、学生作业等相关材料,以确保研究的充分性和深入性。

二、收集相关材料收集相关材料是课例研究的第一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学设计:收集课例的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以便分析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过程。

2. 学生作业:收集课例中学生的作业,包括作业内容、学生答案等,以便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困难。

3. 教学反思:收集教师对于课例的教学反思,包括教学评价、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等,以便对教学进行评估和改进。

三、分析和研究在收集到相关材料后,可以进行课例的分析和研究工作。

具体的步骤如下:1. 教学过程分析:对于课例中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包括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资源的利用等,以便了解教学的效果和问题。

2. 学生学习分析: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困难和学习策略等,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问题。

3. 教学问题分析:对于课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包括问题的原因、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问题的改进措施等,以便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四、总结和改进在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对课例进行总结和改进,具体的步骤如下:1. 教学总结:根据研究结果,对于课例中的教学效果和问题进行总结,明确教学的成功因素和改进方向。

高中政治 教学评一体化 课例

高中政治 教学评一体化 课例

高中政治教学评一体化课例
摘要:
一、高中政治教学评一体化的背景和意义
二、高中政治教学评一体化课例的设计与实施
三、高中政治教学评一体化课例的效果与反思
正文:
一、高中政治教学评一体化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政治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评价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教学评一体化旨在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学生、课程之间的界限,实现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的有机融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政治教学评一体化课例的设计与实施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例的设计与实施:
1.明确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评一体化课例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2.创设情境: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开展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讨论、探究,使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三、高中政治教学评一体化课例的效果与反思
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课例实施,我们发现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同时,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也明显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对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设计和实施课例时出现偏差。

谈谈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实施步骤

谈谈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实施步骤

谈谈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实施步骤引言随着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教师开展课例研究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实施步骤,并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步骤一:确定研究目标在开展课例研究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

这包括确定要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的范围和重点等。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研究某个学科的某个知识点,或者研究某种教学策略的效果等。

步骤二:选择适当的课例在确定研究目标之后,教师需要选择适当的课例进行研究。

课例应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以便教师能够从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和启示。

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曾经上过的课例,也可以选择其他教师或教材中的课例。

步骤三:制定研究计划在选定课例之后,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应包括课例的详细分析和反思、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方式的选择,以及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

教师还可以制定时间表,安排每个阶段的工作进度,以确保研究能够按计划进行。

步骤四:实施研究在研究计划制定完成后,教师可以开始实施研究。

根据研究计划,教师可以对课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反思,考察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教师还可以采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以支持研究结论的形成。

步骤五:数据分析和总结在数据收集完成后,教师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师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图表等工具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的含义。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教师可以得出研究结论,并对课例进行评价和改进。

步骤六:分享和交流研究成果研究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将研究成果分享给其他教师和教育界的人士。

教师可以通过学术会议、教研活动、研讨会等形式向他人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他人交流和讨论相关问题。

通过分享和交流,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促进教育领域的发展。

结论教师开展课例研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课例研究实施的五个步骤

课例研究实施的五个步骤

课例研究实施的五个步骤1. 确定研究目标在进行课例研究之前,首要的步骤是明确研究的目标,以便确定进行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研究目标通常包括对于某一具体课例的分析、评估和改进,或是对于某一教学策略、学习环境或教育政策的研究。

确定研究目标需要考虑到研究的实际需求和实施的可行性。

•确定研究目标的关键问题和研究重点•确定研究的范围和选择适合的课例2. 设计研究计划研究计划的设计是实施课例研究的基础,它包括确定研究的方法、数据收集方式和分析方法。

在设计研究计划时,需要考虑到实施的过程和资源限制,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描述研究的方法和数据收集方式•选择适合的研究工具和技术•制定研究计划的时间表和资源安排3. 收集和分析数据在实施课例研究的过程中,收集和分析数据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数据的收集方式可以包括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根据研究目标和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在收集到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分析,以便得出科学和有意义的结论。

•描述数据的收集方式和过程•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呈现和解释研究结果4. 评估和解释研究结果评估和解释研究结果是课例研究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对研究结果的深入分析和必要的解释。

通过评估和解释研究结果,可以对课例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价,对教学策略和学习效果进行解读,并提出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评估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解释研究结果的含义和影响•提出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5. 完善和报告研究成果在完成课例研究后,需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完善和报告。

完善研究成果可以包括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反思和修改,以达到更好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报告研究成果可以包括撰写研究报告、发表论文、进行学术讨论等方式,以分享研究的经验和成果。

•完善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反思和修改•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分享研究经验和成果和进行学术讨论结论课例研究实施的五个步骤是确定研究目标、设计研究计划、收集和分析数据、评估和解释研究结果,及完善和报告研究成果。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课例及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课例及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课例及教学反思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网络。

它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能够在外界环境变化时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索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帮助他们培养环境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我们设计了以下课例,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课例一:模拟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1. 实施过程:a. 提前准备:准备一个模拟湖泊生态系统的实验装置和材料,包括水槽、水泵、水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

b. 环境调查:带领学生了解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地考察,并记录关键环境指标如水温、光照等。

c. 实验模拟:在水槽中建立一个模拟湖泊生态系统,将水草和浮游生物投入其中,观察其生长和数量变化。

d. 干扰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引入外界干扰如施加肥料、减少光照等,观察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 教学目标:a. 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包括负反馈和正反馈。

b.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c.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教学反思:在此课例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模拟湖泊生态系统的实验过程,更深入地了解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他们观察到水草数量的增加会抑制浮游生物的繁殖,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

通过引入干扰操作,学生也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并不是完全稳定的,而是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激发了他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兴趣。

课例二:野外考察生态系统中的自我调节现象1. 实施过程:a. 组织野外考察:带领学生前往生态环境较为复杂的地区,如森林、湿地等。

b. 观察记录:指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态系统中的自我调节现象,如植物种群的变化、食物链的建立等。

c. 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分享归纳调节机制。

d. 整理成果:学生将观察记录和讨论成果整理成报告或展示形式。

课例研究实施方案

课例研究实施方案

课例研究实施方案一、引言课例研究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针对课例研究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二、课例选择在实施课例研究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选择的课例应当是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的案例,能够代表教学的优秀水平。

同时,课例的选择应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教学特点和风格。

三、研究目标在确定课例之后,需要明确课例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研究的目标可以包括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等方面。

同时,需要确定研究的重点,例如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情况等。

四、研究方法课例研究的方法可以包括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

通过观察教学过程,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访谈教师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教学和学习体验;通过问卷调查,可以收集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五、数据分析在收集了相关数据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同时,也可以总结出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六、改进措施在分析了数据之后,需要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可以针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改进措施也应当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应用。

七、实施效果在实施了改进措施之后,需要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方面。

通过评估实施效果,可以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经验和借鉴。

八、总结课例研究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实施课例研究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课例,明确研究目标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改进措施,最终评估实施效果。

通过不断地实施课例研究,可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研究设计和实施

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研究设计和实施

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研究设计和实施
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研究设计和实施是一种教学研究方法,通过观察课堂实际教学情况,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首先,设计课例研究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研究人员需要确定自己关注的教学主题或问题,例如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表现等。

然后,选择合适的课堂进行观察。

课例研究可以选择特定学科、特定年级或特定学生群体的课堂进行观察。

在实施课例研究时,研究人员需要详细记录课堂教学情况。

这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资源的使用等。

观察者可以使用录音、摄像或笔记等方式进行记录。

同时,研究人员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以获得更全面的数据。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观察数据的整理和归纳,发现教学中的模式、问题或改进点。

同时,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意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他们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

最后,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或改进措施。


如,他们可以提供教师培训的建议,改进教师的教学策略或提供更有效的教学资源。

课例研究设计和实施的优点在于能够直接观察和了解教学过程,获取真实的教学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然而,课例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有限,因为研究是基于特定的课堂和教学情境进行的。

因此,在进行课例研究时,需要充分考虑研究结果的适用性和普遍性。

精品课例实施方案

精品课例实施方案

精品课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精品课例是指在教学实践中,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反复推敲,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达到教学目标并取得良好效果的课堂案例。

精品课例的实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精品课例实施方案对于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

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改革;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施步骤。

1. 精选课例,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精选符合教学要求的课例,确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 课前准备,教师应对精品课例进行充分准备,包括教学内容的整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准备等。

3. 课堂实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精品课例的设计,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教学反馈,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不断完善精品课例。

四、实施要点。

1. 突出重点,注重难点,精品课例的设计应突出教学重点,注重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确保教学效果。

2. 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在实施精品课例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注重个性化学习,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4.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师在实施精品课例时,应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学、实验设备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实施效果评估。

1. 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应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考试成绩等多种途径,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 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应通过学生反馈意见、教学反思等方式,及时评估精品课例的实施效果,不断完善教学方案。

六、总结。

精品课例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例展示实施方案

课例展示实施方案

课例展示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而课例展示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的课例展示实施方案,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例展示的目标。

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学魅力;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3. 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4. 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方案。

1. 确定展示课例的内容和形式。

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教学课例,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展示内容。

同时,根据课例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合适的展示形式,如实物展示、多媒体展示等。

2. 确定展示课例的时间和地点。

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学习进度,确定展示课例的时间点,并选择适合的地点进行展示。

同时,要保证展示的环境整洁、安静,以便于学生的观摩和学习。

3. 确定展示课例的方式和方法。

在展示课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讲解、演示、互动等多种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例内容。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展开讨论,促进课例内容的深入学习。

4. 确定展示课例的评价标准。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观摩和学习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

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鼓励他们在课例展示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应用。

四、实施步骤。

1. 提前准备。

教师要提前做好展示课例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教学材料、整理教学内容、设计展示形式等。

2. 展示课例。

按照确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展示课例,引导学生观摩和学习。

3. 学生互动。

在展示课例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交流和互动。

4. 学生评价。

对学生的观摩和学习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在课例展示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应用。

五、实施效果评估。

1. 教师效果评估。

通过观察和评价教师的展示效果、教学水平和教学魅力,对教师进行评估和指导。

一份利用现行教材落实新课标的典型单元设计与实施案例或基于课例实践的教学反思(含教学改进策略)

一份利用现行教材落实新课标的典型单元设计与实施案例或基于课例实践的教学反思(含教学改进策略)

新课标视角下教材的巧用与实践思考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如何结合教材落实其精神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次,我将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中华传统文化”单元为例,分享我的实践与反思。

在“中华传统文化”单元中,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书法、绘画、戏曲等多种文化形式。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我在教学设计上做了如下调整:
1.跨学科整合:结合美术、历史等学科,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增强了对其他学科的认识。

例如,在讲到书法时,请美术老师讲解书法的艺术特点,历史老师补充书法的历史背景。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设计书法、绘画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

3.思维培养: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让他们在欣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认识到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总之,经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学生们不仅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整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这也提醒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教材,更要“用教材教”,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思维培养。

课例开发研究实施方案

课例开发研究实施方案

课例开发研究实施方案一、前言。

课例开发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课例开发研究实施方案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课例开发的研究实施方案展开讨论,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可行的指导意见。

二、课例开发的基本原则。

1. 紧密结合教材内容。

课例开发应当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贴近学生学习实际,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课例开发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3.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课例开发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例开发的研究实施步骤。

1. 教学目标的明确。

在课例开发之初,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指导。

2. 教学内容的选择。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 教学方法的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示范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手段的运用。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教学PPT、视频、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学评价的进行。

设计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测验、作业评定、实验报告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四、课例开发的实施注意事项。

1. 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

在课例开发过程中,要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杜绝错误和偏差。

2.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注重教学过程的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4. 做好教学效果的评估。

三新实施的教学课例

三新实施的教学课例

三新实施的教学课例一、课程目标设定本节课的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三新(新理念、新结构、新内容)的核心概念,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选择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节课选择了与三新相关的实际案例作为教学内容。

这些案例既包括传统的内容,也包括新兴的领域,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三新的内涵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设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三新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安排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如下:首先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进行讲授,详细讲解三新的相关概念和实际案例;接下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相关问题展开探讨;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氛围营造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鼓励和肯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游戏、竞赛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六、学生参与度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七、教学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反馈、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

同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效果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师反思与改进课后,教师需要进行反思与改进,总结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课例展示实施方案

课例展示实施方案

课例展示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课例展示是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课例展示可以让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也可以让其他教师从中获得借鉴和启发。

因此,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课例展示实施方案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

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3.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4.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三、实施步骤。

1. 确定课例展示的内容和形式。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需要展示的课例内容和展示形式,可以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作品展示等。

2. 确定课例展示的时间和地点。

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课例展示的时间和地点,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到观摩人员参与。

3. 确定课例展示的对象和范围。

确定课例展示的对象是全校教师还是某个年级、学科的教师,确定课例展示的范围是全校还是某个教研组或教研活动。

4. 宣传和邀请。

通过校园网站、教育平台、学校公告等方式宣传课例展示活动,邀请相关人员参与观摩。

5. 组织实施。

根据确定的时间、地点、对象和范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课例展示活动,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实施要点。

1. 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课例展示中,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观摩人员能够清晰地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

2. 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课例展示中,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和实效性,让观摩人员能够感受到教学的魅力和效果。

3. 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和效果。

在课例展示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让观摩人员能够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

4. 加强评估和反思。

在课例展示后,要加强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思,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做出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五、实施效果。

通过课例展示实施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综合实践活动课例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例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例模式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之外,通过实际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来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巩固学到的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并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下面以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例模式为例,来介绍如何设计和实施这样一节课。

一、课堂准备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充分准备,包括确定活动目标、设计活动内容和准备所需材料。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是什么,例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或实际操作能力等。

然后,根据目标设计相应的活动内容,例如可以选择“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的活动。

最后,教师需要准备所需的材料和器材,如纸板、剪刀、胶水等。

二、课堂活动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活动目标,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接下来,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份活动指南,包括活动要求、步骤和评分标准等。

学生根据指南开始进行活动,他们需要合作设计一个机械装置,并使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制作。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需要展示他们制作的机械装置,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三、课堂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中,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评价可以包括学生的活动成果、小组合作情况和个人表现等。

教师可以设计一份评价表,评分标准可以根据活动的目标和要求来确定。

评价结果可以用于学生的个人成绩评定,并作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的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课例模式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这种课例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例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学段进行设计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例结构
演讲课程的课例按照演讲的属性从四种类型着手设计,分别是演讲技巧介绍、介绍性演讲、说服性演讲和即兴演讲。

每一个专题课依据表现性评价的开发程序分五步来展开:
【故事分享】故事导入,描述过程,阐发道理,通过生动、通俗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吸引、感染听众,营造课堂气氛。

【演讲鉴赏】精选中外优秀演讲稿和视频,样例鉴赏、谈论演讲,探究技巧,提供演讲范式。

【明确评分】演讲的内容、表达、语言、组织等方面进行细致地描述,根据评分规则准备演讲,组内训练,并评选出参加演讲风采展示的同学。

为学生评和学指引方向。

【演讲展示】总结组内演讲成果并推荐演讲的同学,选择记分员,评委根据评分规则对同学的演讲打分,听众评价,激发学生参与演讲的热情。

【总结反思】根据评分规则总结演讲者的表现,发放活动自我评价表。

笔者根据表现性评价和演讲的属性分别设置演讲的但愿体例为故事分享、演讲鉴赏、明确评分、演讲展示、总结反思五个环节。

“故事分享”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生活情境的主题,唤起学生回忆自己或是他人的生活,营造课堂气氛。

“演讲鉴赏”环节,为学生提供演讲鉴赏样例,包括教师师德报告会和学生国旗下讲话、《超级演讲说家》视频、中外优秀演讲家的演讲稿或是演讲视频,让学生明确演讲的注意事项和优秀演讲的范式。

“明确评分”环节,具体描述评分规则、内化养成习惯,指引方向。

“演讲展示”环节,分工明确,展示风采,公正评分,典型记录、针对性的评价。

“总结反思”环节,总结演讲表现,对照自我评价表反思自己的行为。

【故事分享】
“故事分享”在活动中是导入环节,分享故事,表达自我,营造气氛。

著名演讲培训师杨波定义:“讲故事是成功演讲的必备元素。

”戴尔·卡耐基也认为“平淡的讲演若能含有人情味、趣味的故事,必然更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所以设计这一环节也是为了学生能更生动、更富有个性的演讲。

根据演讲话题和故事的类型,笔者设计了不同的故事导入方式。

“听众分析”的导入是通过老师述说别人的故事分析来明确要说符合时间、地点、场合的话需要注意的事项,并请学生说说如何向一个从没吃过草莓的人形容草莓的味道?
“说服性演讲”的导入是和同学分享亲身经历的故事,让学生说说被别人说服或者你说服别人的故事。

从而明确说服别人的基本要求: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要有道理、要有针对性等。

“介绍性演讲”的导入是和同学分享一张照片里的故事。

设置情境:假如有一位客人来到你家,发现桌面上有一张照片,这时,他很想听你讲关于这张照片的故事,你要怎样跟他说呢?通过这一活动明确介绍一样事物的方法和技巧,并且也能让学生进入介绍演讲的情境。

“即兴演讲”的导入是让学生谈谈自己曾遭遇到过的即兴发言时的尴尬经历。

通过“你们有过即席发言时吞吞吐吐的尴尬经历吗?”这一问题导入,学生描述自己遇到这种窘况时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想要拥有流利的口才,能够畅所欲言的愿望。

用这个问题导入唤起了学生对于敏捷的反应、流利的口才的期待。


接过渡到了这节课的主题:帮助学生摆脱即席发言时无话可说的困境。

除了通过这些故事类型的导入外,还可以让学生讲述本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熟人生活中的特别是克服艰难险阻、经历过危难时刻的人的生活、父母等故事来导入教学,经典的故事会使谈话有力而高雅、让听众理解和产生认同感。

通过故事导入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能引起学生对演讲课堂的兴趣,还让学生明白运用有起伏情节的故事最能吸引听众。

【演讲鉴赏】
“演讲鉴赏”环节,由于学生对演讲的了解比较少,所以这一环节就是为学生形成对演讲优劣的鉴别提供依据和评价的样例。

第一种样例是本县教师师德报告会的演讲,由于课程一开始就介绍了《演讲课程纲要》以及演讲评分规则,学生很快就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从原本的无话可说,不知从而说起到现在的能够有条理的阐述,是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第二种样例是《超级演说家》的演讲视频,让学生用自己的双眼见证一个普通人的演讲旅程,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自信和勇气。

第三种样例是优秀演说家的演讲,如俞敏洪的励志演讲、布什•芭芭拉的毕业典礼演说、马丁•路德金等演讲稿或视频演讲,为学生建立一个优秀演讲的范式,为学生改善自己的演讲能力寻求一条捷径。

介绍性演讲为学生选择的是“俞敏洪的励志演讲”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并开展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都要确定一个记录人,记下小组的意见,在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的结果。

并做一个汇报,为学生的汇报笔者提供了一个支架,让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包括这个人的事迹
2、至少引用一句这个人说过的话。

3、概括这个人演说运用的技巧。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概括)
(1)演讲者用什么话来获取听众的注意力?
(2)演讲者的主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
(3) 演讲者提出的最重要的依据是什么?
(4)演讲者用什么话结束演讲?
4、总结这个人的演说所取得的成效。

在“演讲鉴赏”环节,学生明白了自己提高演讲水平的方向以及相信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自己的演讲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的,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演讲的兴趣和课堂中对口语表达的热情。

【明确评分】
“明确评分”这一环节,在表现性评价的制定中是很有分量的一步,不仅要描述优异的表现是怎么样的,还要刻画出从差到优的各个表现水平,提供可以和学生交流成功之路的语句。

评分规则的制定可以按照这样的程序:第一步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演讲任务和成果的分析当中去。

让学生解答一些问题。

如一个好的演讲与差的演讲有哪些不同之处?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演讲的不同样例。

第二步是你和学生一起建立一个可以为师生共同使用的词汇表。

那么学生就能根据分析的样例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和同学的表现,让他们接触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第三步试着描述表现的不同的水平,让每个同学都能清楚自己距离成功的演讲还有多远,接下去就是大踏步的去缩短这个距离,做到游刃有余。

演讲的评价主体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来实现评价的目标。

因此评分规则分为三种:包括核实表(通常运用在学生互评)、
核对清单(主要用于学生自评)、评分量表(学生和教师共同使用)具体设置参照“演讲评分规则的具体制定”。

【演讲展示】
“演讲展示”环节,就是通过练习来应用演讲的表现性评价准则。

通过前几个环节好的演讲和不够优秀的演讲样例的评鉴,把应该学习和注意的演讲事项体现在自己的演讲过程中,接受老师和同学中肯的评价。

这一环节为了发挥班级所有学生的热情设置如下实施步骤:第一步是请各个小组的组织者对本小组的演讲活动做简单的总结并推荐。

第二步是选定主持人介绍学生的演讲展示。

第三步,学生展示演讲其他同学观摩并记录演讲中的典型性行为,方便展开演讲的评价。

而且在演讲同学、记分员、评委、具体评价者上不能重复,第一次已经被推荐演讲的同学,第二次就不在班级上做展示,避免总是同几个同学参加演讲,漏掉那些不太善于表达和交际的同学。

总之就要让没一位同学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能力。

上台演讲展示的同学可以带上内容提示卡,提示卡上可以包括演讲提纲、一些短语,但不能是一句或是一段话。

演讲完毕以后可以在提示卡上回答这样三个问题:
①我讲的内容其他同学感兴趣吗?
②我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吗?
③发言之前的准备以及提示卡有作用吗?
听众对演讲者典型表现做好记录,作为教学总结的证据。

【总结反思】
“总结反思”环节,是学生内化自己或是别的同学演讲和评分规则的过程。

表现性准则的完善是永无止境的,通过不断评价大量的演讲活动,学生对成功演讲的要素会有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通过观摩、展示和反思会对演讲有创新性的理解、或是发现教师忽略的地方。

这些都是可以把演讲的教学过程推向更高阶段的策略,要加以鼓励和表扬。

“学而不思则惘”思考对于提升自身的演讲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笔者设置了这一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