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社会科学方法论v第三讲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3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3讲

• 四、人口系统 •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口系统是社会大 系统存在的第一前提。 • 第一,人是社会生产力系统的首要要 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又是物质 资料的消费者。 • 第二,人是生产关系系统的承载者和 调解者。 • 第三,人是上层建筑系统的构成主体。
五、自然环境系统
第一,自然环境系统对人口系统具有直接影
• 二、经济社会形态 • 五种经济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 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依次演进的经济社会形态。
• 三种社会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 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 五种经济社会形态是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 系来划分的,三种经济社会形态是从人在生产劳 动中地位和相互关系的角度来划分的,这两种划 分方法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本质上是统一的。 • 人的依赖性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 会; • 物的依赖性社会:商品经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我国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属于这一阶 段; • 个人全面发展是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思考题目
• 1· 应当怎样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 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 • 2·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 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 哪些复杂的关系? • 3·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与经济社会形态、技 术社会形态的划分,对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有何 重要意义? • 4·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这些方法论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有哪些指导意义?
• 三、什么是系统研究方法? • 第一,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系统科学的最新 思维成果进行哲学方法论提炼的产物。 • 第二,系统研究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 的科学方法。 • 第三,系统研究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在当 代的最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三讲


科学的社会学思想成熟
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观点题中体现在其《社 会学方法的准则》当中。 通过界定研究对象,指出社会科学的研究方 法与自然科学的一致性: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是社会事实(social facts),社会事实不同于 人的心理或意识,具有外在性、客观性、普 遍性和强制性,应将其作为事物去对待。 社会研究“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规则是:把社 会事实当做事物”。

理解方法
理解方法作为一种方法轮可以追溯到德国哲学家狄尔泰, 他被誉为“解释学之父”,是西方第一个比较系统提出 “理解”方法的人。 狄尔泰主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科 学。人类行为是有目的性的,自然界事物无目的性;自然 科学能做到价值中立,社会科学不能。社会科学可以使用 自然科学的一些经验研究方法,但根本上,是有差别的。 对自然界可以说明,但对社会精神生活需要去理解。 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认识狄尔泰的理解概念 : 首先,理 解是对于人们所说 、所写和所作的东西的把握,这是对语 言、文字、符号以及遗迹、行为——即所谓“表达”的领 会;第二,理解是对于意义的把握, 这是对一般表达所包含 的观念或思想的领会;第三,理解是对人们心灵和精神的 渗透。

马克斯· 韦伯的反实证主义方法论



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 或者称之为人文主义方法论 , 这种方法论构成了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的基础。 韦伯的社会学被称为“理解的社会学”,他对社会 学的定义是:“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行动的解释 性理解,并依此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因果 说明的科学”。 韦伯把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社会行动 是有意义的,社会行动的本质是其蕴含的精神内涵 和文化意义。且意义是可以理解的,因而对社会行 动的理解是可能的。理解就是对行动意义的把握。 社会学既要对社会行动的客观结果进行解释,也要 对其主观意义进行理解。 社会学是一种理解性科学,理解就是对行动意义的 把握。

吴育林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吴育林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讲导论 (1)一、什么是社会科学 (1)1.科学体系中的社会科学 (1)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1)2.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差别 (2)二、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3)1.方法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3)A、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本体论和认识论 (3)B、方法论对本体论的贯彻 (6)C、两种主要流派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实证主义和理解或阐释主义 (8)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与发展 (10)第二讲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观和范式 (13)一、客观性与价值观 (13)1.客观性维度与社会研究中的客观性 (13)2.价值观和社会研究中的价值观 (14)二、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15)1.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15)(1)实证主义 (15)(2)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和普遍性 (15)(3)实证主义方法类型 (16)(4)实证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16)(5)实证研究的步骤 (17)2.马克思.韦伯的理解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17)(1)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思想来源于取向 (17)(2)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 (18)(3)韦伯社会科学功能规定及其应用 (21)3.批判主义 (22)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23)一、基本预设 (23)1.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物质生产决定的复杂系统 (23)2.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系统 (24)3.人类社会是一个矛盾系统 (25)4.社会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26)二、基本范式:基本原则、理论取向、基本方法、基本概念范畴 (26)(一)基本原则 (26)(二)基本理念取向 (27)(三)基本方法 (29)(四)基本概念范畴 (34)第一讲导论“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一、什么是社会科学1.科学体系中的社会科学最早给科学下定义的是13世纪西欧的宇宙学者威赖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三章ppt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三章ppt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以“问题”的更替为中 轴而牵动的相关概念范畴新陈代谢的历史。
直面“中国问题”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要求。
二、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重视研究社会矛盾
社会科学研究的目光只有投向最亟需解 决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自觉地为建构和 谐社会提供思想资源和理论前导,理论 才能摆脱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尴尬境 地和无人理睬、鲜有问津的贫困处境。
研究社会矛盾应当重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变化、 新发展,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人民内 部矛盾学说 。
谢谢大家!请批判指正!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2.本章的重点
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利益分析与阶级阶层分析方法
3.本章的难点
社会中的矛盾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问题 研究社会矛盾如何抓住矛盾的特殊性
今天讲讲三个难点问题: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首要的来自于 社会矛盾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重视研究社会矛盾 研究社会矛盾必须抓住矛盾的特殊性
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具有民族的特殊性, 所以不能期待以西方的理论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3. 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矛盾的地位和作用具有特殊性
矛盾地位和作用不平衡性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方 法论意义
研究社会矛盾必须注重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 性
所谓“矛盾的两个方面”不是在绝对意义上说的, “中介”是研究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视角和方法。 “中介”有三个方面涵义:
1. 社会和谐的内涵
社会和谐是指社会矛盾体系总体稳定协调运行 的状态,是指社会各重要矛盾的双方总体上处 于相互助益而不是相互折损的状态。
社会和谐的实质是“和而不同” 。
社会和谐是具体的、历史的。

第三章,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三章,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对这种充满了“内在性”形而上 学哲学依然发现其“外在性”与“开放 性”的可能性——

“哲学就其性质来说,从未打算把禁欲 主义的教士长袍换成报纸的轻便服装。 然而,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 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 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 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正 是那种用工人的双手建筑铁路的精神, 在哲学家的头脑中建立哲学体系。哲学 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 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当然, 哲学在用双脚立地以前,先是用头脑立 于世界的”
二,颠覆传统形而上学:人的解 放与改变世界



1,《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 对传统形而上学哲学颠覆: 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德国唯心论从康德到黑格尔的“问题意 识”是为“现代世界”作哲学奠基,力 图把一个被近代科学理性、机械唯物主 义“祛魅”了的、从精神分离出去的自 然和社会重新纳入精神关联中。

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的理论,是它的包 罗万象的纲领,它的通俗逻辑,它的唯 灵论的荣誉问题,它的热情,它的道德 上的核准,它的庄严补充,它借以安慰 和辩护的普遍根据。宗教把人的本质变 成了幻想的现实性,因为人的本质没有 真实的现实性。因此,反宗教的斗争间 接地也就是反对以宗教为精神慰藉的那 个世界的斗争。


四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兴趣上,马克思没有西 方传统哲学的问题意识、体系化的内在动力。 如他自己说的,“以往哲学只是解释世界,而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改变世界”的兴趣远 大于对哲学本身的兴趣。 五是马克思哲学的价值立场上,“解放”与 “批判”主题。作为人类解放与无产阶级改变 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的世界观”;对于以往 全部哲学的批判,甚至“反动”。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法论课后问答题第⼀部分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法论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是关于全世界⽆产阶级和全⼈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科学地揭⽰了⾃然界、⼈类社会以及思维发展的⼀般规律,是⼀种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2)什么是社会科学⽅法论。

社会科学⽅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般研究⽅法的理论,是⼈们从⼀定的社会科学学科⾓度出发,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的科学的⽅法体系,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的⼀般研究⽅法,及研究社会科学⼀般研究⽅法中的各种⽅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及其限度,⼜研究这些⽅法之间怎样发⽣有序联系和整体作⽤。

(3)联系: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法论的灵魂,必须⾃觉加以坚持。

我们要⽤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当代中国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创⽴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分重⼤的意义。

我们研究社会科学,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不可能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所以,科学的⽅法,对社会主义的研究问题特别重要。

2.如何正确理解当代西⽅社会科学⽅法论正确理解当代西⽅社会科学⽅法论主要是对以下五点的正确认识。

(1)理解西⽅社会科学⽅法论中的科学主义与⼈本主义。

科学主义是⽤⾃然科学的眼光看待⼈⽂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法,主张在⾃然科学的规范和⽅法论系统中建构⼈⽂社会科学的研究⽅式和体系。

⼈⽂主义突出强调⼈⽂社会现象与⾃然现象的根本区别,强调⼈⽂社会科学与⾃然科学在性质和研究⽅法⽅⾯的根本区别。

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获得对社会历史的全⾯认识。

(2)理解西⽅社会科学⽅法论中的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

个体主义认为个体决定整体,只有从个体出发才能很好地解释社会历史运动。

整体主义认为整体决定个体,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有效地解释社会历史运动。

(3)理解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是借鉴现代科学中的结构功能⽅法⽽形成的学术思潮和⽅法论流派。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 3、人类社会是一个矛盾系统 • “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
• •
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 盾,新旧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 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毛 泽东选集》第1卷,第302页。 矛盾既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也贯穿社会发 展的全过程。从唯物史观的视角而言,主要表现 为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阶级社会的阶级矛盾。 ⑴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 各个方面和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社会的性 质和面貌,规定社会发展的方向,是推动人类社 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 ⑵阶级社会的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生
活中总是表现为利益冲突。因为“人们为之奋斗 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第1卷 ,第187页。利益矛盾在阶级社 会中突出地表现为阶级矛盾。利益矛盾是阶级矛 盾的根源,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的矛盾表现 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 力,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基本方法。 它要求分析阶级社会中各阶级的经济地位、社会 地位及其变动趋势,分析各阶级由其利益所决定 的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及其思想倾向,分析各 阶级的差别、矛盾、斗争以及阶级力量变化的趋 势,分析各种社会思潮的阶级实质,揭示阶级斗 争的客观规律。
• ⑴生产力系统 • ①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
对象 • ②参透性要素:科学技术 • 其中劳动者是主导性要素,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 • ⑵生产关系系统 •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 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 ③产品的分配形式
• ⑶上层建筑系统 • ①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设施和政治法
②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是实践,物质生产是社 会生成、发展的基础,它制约着人类的其他活动。 人类社会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是由人在社 会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的,都是从人的关系中抽象 出来的。实践是人与外部世界的本质关系,是其 他关系的基石。 ③人类社会是在实践与交往中形成并在实践与交往 中不断扩大的,人类自身的解放和发展也必须在 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 ④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离不开人的各种生产实践活 动,认识、把握和利用其规律也离不开人的社会 实践。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内部诸要素在 相互矛盾和不断协调中推动着社会有机体的运行 和更替。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二、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四)人口系统
2) 人口系统要素
人口数量
人口质量
人口系 统
年龄构成 性别构成
区域分布 人口发展 人口变化
社会存 在和发 展的必 要物质 条件
作用 不可 忽视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9页。二、社会是个源自杂的大系统(五)自然环境系统
1) 自然环境系统定义
(三)何谓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首先要求把客观的认识对 象作为一个有层次、有结构的整体看 待,然后根据一般系统特性和原则对 其进行分析和认识。 显然这种认识方法是与那种把事物 看成是互相孤立而无联系的个体,因 而可以进行分割处理的机械方法根本 不同的。
二、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意识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生产方式
(三)上层建筑系统
2) 上层建筑系统要素
影响制约
指导
二、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四)人口系统
1) 人口系统定义
马克思指出:“全部人 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 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人 口系统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 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9页。
人们在生产中地 位和相互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指的是生产资 料所有者与劳动者、不同 分工的劳动者在生产中所 处的地位,以及由此产生 的互相交换活动的关系。
二、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二)生产关系系统
2)生产关系要素
二、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二)生产关系系统
2)生产关系要素
二、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系统论奠基人,著 名美籍奥地利生物 学家贝塔朗菲 (《一般系统论导论》上,裁 《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一 九七九年二期)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第3讲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第3讲

(四)“价值中立”:马克斯·韦伯 人文主义方法论的理论前设
• 在马克斯·韦伯看来,自然科
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科学,因 为自然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而社 会科学之所以也能够成为一门科 学,因为在社会科学研究的过程 中可以而且应该保持价值中立。 事实上, “价值中立”:马克 斯·韦伯人文主义方法论的理论 前设。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含义
含义: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 全在于人的感觉。 评价: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将人置于世界 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 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 神的滥觞。
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认识你自己”
①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②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③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④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⑤ 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⑥ 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⑦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
莎士比亚 英国大文豪、 语言大师、 戏剧家、诗 人,留下37 部剧本和 154首14 行诗。
《十日谈》之插图和绮思梦达的故事
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 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 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 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 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 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 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 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 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 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 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 准。”
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⑧ 人总是追求幸福的。而美德归根结底会给人带
来好处,邪恶则总会给人带来坏处 。
认识:“认识你自己”就是认识做人的道理,是苏格拉底对 人的价值的思考,体现了对理性的尊崇、对思想自由的追求 和道德的重视,丰富了人文主义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三讲

红色的
差异性
可食用的
问题二、
世界 与 我们的世界
• 同一事物不可以既是又非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谨遵同一律,但是后人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不可以既是又不是,
但人的理解与事物自身却往往不同一。
或是用片面的感觉等同于事物自身 或是对事物种属层级认识不完整。。。
• 检点自己, • 不要说真实存在于其所呈现, • 只是说真理存在于向他呈现的现象 ——亚里士多德
试想,若司马水镜先生不是借用琴声,而是用红烧肉的香 气吸引刘备,窗外也没有松竹,而是放着一堆大葱和白菜,玄 德即便前来,也断不会相信“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之说。 又怎会有三顾茅庐之佳话!殊不知,当初庞统来投时,玄德公 就嫌其相貌丑陋,故而冷落。
在中国古代,武将也有通用的社会标准:即通天文、 识地利,知奇门,晓阴阳,看阵图,明兵势。
由各种特殊 矛盾所构成 的社会矛盾 结构体
社会矛盾的现实解决形式
• 如果讨论社会矛盾,暂且抛开生产力/生产 关系的基础,我们会发现社会矛盾主要通 过道德的形式来展开讨论的。当然并不是 说一切社会矛盾都是道德矛盾,但社会矛 盾的现实解决方式往往依托于道德形式 • 所谓道德形式:以“应然”为标准来调节 社会上诸方面的冲突
社会矛盾的现实解决形式
应然状态的意义在于: 或是要求他人作出一定的行为 (也即要求一种义务)或是自 己坚持一种行为(承担一种义 务),或者指责他人,或者指 责自我,或是承认错误,或是 予以道歉,或是提出和好等。
哈贝马斯
社会矛盾的现实解决形式
上帝死了
社会丧失了现实统一的统一标准 社会意识愈发多元化,道德观愈发私人化 社会被彻底客观化
• 辩证法的出现,与其说是针对外在世界, 不如说是针对人的认识行为。 • 之所以用“外在世界”(世界自身)而不 用“客观世界”,在于“我们的世界”也 是客观的,人体验表象的过程也是客观的。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哲学,提供了独特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以批判性思考、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人的解放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以社会分析和社会变革为核心的方法论和理论体系。

这个方法论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和发展科学技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方法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对于社会现象的矛盾和辩证性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现象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简单的加和,而是相互影响,不断发生矛盾的运动。

这种矛盾的运动必须加以研究和认识,去寻找矛盾发生的根源和决定因素,进而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坚定地认为,只有宏观与微观、社会与个人、结构与意义等各层次方面的矛盾把握到位,才能得到扎实的研究成果。

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核心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人们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规定了他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经历越来越高的发展阶段。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分析社会的发展变迁和深入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阶级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第三个核心方法是阶级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普遍存在的。

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斗争,资本家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工人和工人之间的竞争,这些都是阶级斗争的表现。

阶级斗争的推动力来自于各个阶级的利益冲突,这种利益冲突在一定特定的制度条件下表现得最为尖锐。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对研究社会現象、认识社会矛盾和推进社会变迁具有重要作用。

四、资本主义批判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还包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方式,它具有内在的理性,但是却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环境恶化等。

马克思主义强调,我们必须坚决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端,提出改革的方案,为实现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发展努力。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现象的分析方法,也是一种关于社会革命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在研究社会问题时所采用的理论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在研究社会现象时,要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去寻找原因和根源,要深入到社会的历史变迁中去寻找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在分析社会问题时,要善于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要看到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性,要善于从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去检验理论的真理性和有效性,才能使理论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理论必须立足于实践,才能具有真正的指导意义。

再次,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推动着前进的,只有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才能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要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去研究社会问题,要关注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的变革,要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

最后,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进行,必须以客观的、全面的、系统的方式去研究社会问题,不能够片面地、主观地、随意地去对待社会问题。

只有通过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才能使社会科学研究更加深入、更加准确、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实践的重要性、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这些特点和优势为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方法指导。

最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课件)精品课件

最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课件)精品课件
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通过 (tōngguò)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 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硕士生的理论思维能 力,帮助硕士生掌握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科 学方法。
第三页,共113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shèhuìkēxué)方法论》 教学内容
导论
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当然,这并不是说近代以前,没有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 管理(guǎnlǐ)学等方面的思想。但现代社会科学却只能建 立在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之上。
第三十页,共113页。
什么(shén me)是人文 科学?
人文科学:源出拉丁文(humanitas),即人性、教养。 欧洲15、16世纪开始(kāishǐ)使用这一名词。原指同人类 利益有关的学问,以别于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 狭义指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广义一般指 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括哲学、经济学、政 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 概言之,以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沉淀的精神文化为对 象的科学。如文、史、哲及其衍生出来的美学、宗教学、 伦理学、文化学、艺术学等。
“人死血脉(xuèmài)竭,竭而精气灭”——王充
“大凡人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 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刘禹锡《天论》
“性相近,习相远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孔子
第十七页,共113页。
4、逻辑思想。 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 发源可以(kěyǐ)追溯 到孔子和墨子,继他 们之后,惠施、荀子 和公孙龙也比较自觉 地探讨了逻辑问题。
第二十四页,共113页。
❖ 11、教育学说。
❖ 在奴隶社会的中期,随 着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 的复杂化,教育也逐渐 分化出来,成为单独的 社会活动领域,关于 (guānyú)教育的理论研 究也初步形成了。古代 中国教育学说的奠基人 是孔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理论体系,对社会科学方法论提出了深刻的影响。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研究和运用社会科学方法的一般性原则和规范,是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哲学基础和方法体系的理论,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关系,既体现在对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
理论指导上,也体现在具体研究方法和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要求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这种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注重对社会整体和矛盾运动的认识,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方法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
建议。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把握社会运动和历史发展的规律,反映社会现实和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关注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批判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为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方法体系,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
示和借鉴。

社会科学研究应该立足于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深入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揭示社会运动和历史发展的规律,为社会改革和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拓展社会科学研究的视野和深化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

2019/12/9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方法论
社会科学 方法论
21
历史事件虽然充满着杂多性、偶然性和曲折性,但并不是 杂乱无章的,否则,历史将变得十分神秘。例如,经济有 其客观规律;价值规律就不可否定;政治有其客观规律, 不受制约的权力就必然发生腐败,绝对的权力就是绝对的 腐败;文化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其二,社会科学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统计 学意义,它是或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否定其或 然性的一面,必然陷入绝对主义;否定必然性的 一面,必然陷入相对主义。
其三,社会科学具有人文教化的作用。
因此,社会科学是有用的,社会科学方法是可能的。
2019/12/9
19
其二,对社会的研究不仅
要说明,而且要诠释;而
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如矛盾分析法,不仅要
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要认证其赖
以立论的客观根据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
2019/12/9
14
社会科学方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 意义。
但这些方法只是研究的指南,而不能代替具体的 研究。
同时,方法是多样的,也是相互为用的。世界上 没有一种万能的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
修,36学时)
方法论》(1学分,16学时)
自然辩证法(必修,54学时) (2) 《自然辩证法概论》(1 学分,16学时)
文科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1、必修:《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必修,54学时)
(2学分,36学时)
理工科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 2、选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
义(必修,54学时)
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
主体接近、把握及其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概言之,方法就是人们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3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3

第一章导论一、社会科学(一)科学“科学是知识”,那么“知识是不是科学”呢?有些知识是科学,有些知识就不是科学而是谬误,只有正确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系统的知识才是科学。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中给科学下了这样定义:“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这一定义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

根据这一定义,可以得出科学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1、客观性。

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论表面上有多少偶然性的因素,其出现都是客观的,都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科学的目的就是发现这些客观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并通过这种发现来改造世界。

2、系统性。

科学旨在揭示世界的奥秘,揭示各种现象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因此,与一些单个的、简单的公理、发现或判断以及箴言、格言、名言等等不同,科学通常表现为一个逻辑上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3、普遍性。

科学揭示的是现象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种规律性联系表现在它的普遍性上,即表现为:相同条件下同样的原因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4、实证性。

科学是从观察现象开始的,它的所有发现、所有结论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证,不能为实践确证的知识不能叫科学。

5、开放性。

科学上所有的发现都要经过实践来检验。

检验至少有成功或失败这两种可能。

如果验证失败,则必须修改乃至推翻原有的结论。

不仅如此,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即使在原有条件下经过实践检验是成功的,但若在以后的反复实践中出现了例外,还是要修正原来的结论。

如青霉素的发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先发现它并是适用于所有的人,再发现有许多细菌对它有了抗药性,于是才有了第二、三代青霉素的问世。

因此,科学不相信一劳永逸的发现,不接受千古不变的结论,科学是开放的。

(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寻自然规律为目的,以实证性研究方法为手段,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诸多学科,在人类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第3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3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原理研究 所副所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本研 究与西方政治哲学研究。现主持国家哲 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 基地项目、教育部专项课题各一项。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 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孟子.尽心上》
一、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
1.
2. 从原理回到原著
马克思的原著多处提到“消灭私有制”、
“消灭国家”。“消灭”一词的 德文是 “aufheben”,这个词有“举起”和“废除” 的双重涵义。该词在黑格尔那里意为有保留 的否定。因此,应该译为“扬弃私有制”、
“消灭”或者“扬弃”概念在这里引
发出了 对许多基本原理问题的再思考、再讨论。
读者的主观世界而达到对文本的纯客观理解, 是不可实现的幻想。 阅读者者无法摆脱“前见”或“先入之见” , 是历史赋予理解者的生产性积极因素,它为 阅读者提供了特殊的“视域”。
一切都是熟悉的,一切又都是初次相逢; 一切都理解过了,一切又都在重新理解之中。
——何其芳
第一,正视“解释学处境”,是任何文本研
《资本论》完全可以当做一部哥特式小说、
维多利亚情节剧、希腊悲剧或斯威夫特式讽 刺文学来读,是一部未完成的文学大著。
mp
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 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 本质力量的确证……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
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当你们想伸张台湾不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
大可以从‘西马’出发,这会使你们对自己 的社会环境有深刻的透视。但是,当你们伸 张台湾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就不能以‘西 马’为出发点了。” ——丁学良《从‘新马’到韦伯》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思想及其重要意义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它根植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化合物直到人类,从微观领域直至宇观天体系统演化的自组织、自我运动、自我创造的辩证的演化发展的自然图景,深入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认为“系统”是总的自然界的模型。

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系统自然观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助于人们转换思维方式和转变价值观念,二是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三是为构建科学的生态伦理学奠定了基础,四是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五是马克思的自然观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基础,六是马克思的自然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南。

二、社科研究为什么要强调“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与“社会矛盾”是什么关系?问题意识在社会科学的研究是十分重要,要了解其重要性,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出现在研究的开端的初始化阶段,也会伴随着问题的深入而层层深入不断的从意识转换成为材料研究,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问题意识是十分的重要,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问题意识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启蒙。

从社会科学的研究来说,问题意识是在一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其形成依赖于研究者本身的知识结构体系,特别是理论知识,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下思考和分析特殊的和有矛盾的社会现象,对社会生活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问题意识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

每一个相对的社会问题有不一样的研究方法,问题意识是对研究问题方法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由研究的问题决定的主要有实证法,统计分析法,材料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问题意识能使自己的研究确定和选定最适合的方法做研究才能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马克思的科学抽象

科学抽象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的核心,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 体系和概念体系就是在科学抽象的过程中 形成和建构起来的。

马克思在 《资本论》 第一卷第一版的序 言中写道:“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 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 象力来代替。”
事实上,任何理论的形成都离不开抽象。 人们要在头脑中把握客观世界、把握客观 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就必须对客观事物 进行分析和处理, 经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抽象过程。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012年9月
第3讲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
——科学抽象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阐述了马克思如何从事实出 发来构建其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 的科学体系不是材料的无序堆积,也不是许多各不相关 的事实编织成的目录。 因此,我们在阐述马克思从事实出发的方法论之 • 后,很有必要进一步考察马克思是如何运用科学抽象的 方法来获得概念和建构概念体系的。事实上,科学抽象 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 •
3、类比
• 定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 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 同的一种逻辑方法。 • 局限性:(1)类比的客观基础限制了类比结论的 可靠性。事物之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是类比推理 的客观基础;同一性提供了类比的根据,差异性 则限制了类比的结论。任何相似的两个对象之 间,总有一定的差异性,根据相似属性进行推理 时,推出的属性正好是它们的差异性,类比的结 论就会发生错误。 • (2)类比的逻辑根据是不充分的。
(三)马克思科学抽象方法论的内容
• 1、抽象法 第一,舍弃各种无关因素和关系,抽取纯粹形 • 态,揭示其本质和规律。 ——“纯粹形态” 第二,排除中介的、不充分发展的事物,构成典 • 型形态,把握“本质的一般”。 ——“典型形态” 第二,撇开各种历史形式,探寻共同的、一般的 • 形态,揭示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一般形态” 第四,撇开过程的变化和偶然性,寻求事物的必 • 然运动规律,把握运动的平均情形。 ——“平均形态” 第五,抽取最特殊的本质,实现个别、特殊和普 • 遍的统一。 ——“特殊形态”
• 2、分析法
• 一般说来,没有对事物进行的分析,就不能有对事 物的抽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分析先于抽象。另一方 面,为了着手对事物进行分析,又得先有对事物的一定 的抽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抽象又先于分析。 它们的关系和顺序可以简单地概括成下列的公式:
• • • •
分析一一抽象一一分析。
在这个公式中又可以分解成两个阶段: 分析—抽象的阶段和抽象—分析的阶段。 分析是这个公式的起点和终点,抽象是它的中介环 • 节。
3、创造性思维
• 狭义的创造性思维大体分为两种形态: • 第一种形态:以非逻辑思维形式——想像、 直觉和灵感等为主的创造性思维。
• 第二种形态: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创造性思 维。在某种意义上说,创造活动是逻辑思 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
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方法
• 第一、深究法:即遇事多问个为什么? • 第二、逻辑法:就是按照逻辑关系,弄清 概念,做出判断和分析,进行推理,从而 发现和解决问题。 • 第三、反问法:就是从相反的角度提出问 题,进行深入思考。
• 第三、思想模型:是人们为了从事科学研 究而建立的对原型高度抽象化了的思想客 体或思想事物。
科研中建立的对原型高度抽象化了的思想 客体或思想事物(如原子模型、DNA模型)。广 义上,思想模型也包括数学模型。
(三)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
• 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 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的间接 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是科学思维的一种 最普遍、最基本的类型。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 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
• 科学抽象与理性具体的示意图
• • 顺时针方向为科学抽象 逆时钟方向为理性具体
(二)马克思科学抽象方法论的形成过程





1、1843~1850年,是马克思科学抽象方法论生成的 第一阶段。 马克思以他的辩证逻辑思想为基础,形成了初级形 态的科学抽象方法论,其原则和基本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应当从实际出发,从现象 中揭示本质,并从本质说明现象。 第二,科学抽象要以概念运动为核心和主干,突出 概念运动的主导作用。这是马克思从黑格尔逻辑学中所 继承的合理内核,也是他的系统抽象法得以初步形成的 重要标志。马克思认为,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 的概念运动,是一个总体循环过程,包括判断和推理, 以及比较、分类论证等。 第三,按照概念从抽象到具体的运动建立论述体系。
三是经济过程中基本矛盾的规定,即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1863~1867年,是马克思科学抽象 方法论生成的第三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马克思致力于 《资本论》 的写作。 在《资本论》 中,马克思从系统批判以前政治经济学的 概念出发,完善了自己的剩余价值概念体系,并对之进行 了系统的论述,形成了 《资本论》 第一、二、三四卷的 论述体系,实现了研究方法与论述体系的统一。
6、分析和综合
• 什么是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 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加以研究的一种 思维方法。 • 什么是综合?就是在思想中把对象的各个 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虑 的一种思维方法。
(四)科学思维的非逻辑方法
• 随着科学思维的发展,人们才越来越清楚 地认识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在科学认识中 的作用,并把它们与逻辑思维一起看作科 学思维的三种基本类型。
自然语言符号系统
社会中历史地形成,交流、 沟通,知识保存、传播。有 意义,化外音,弦外之音。 但有缺陷。
人工语言符号系统
科学语言系统:自然语言中 的“氧”,人工语言系统中的 O2和 O可以明确区别。
分类:术语和符号,不仅具有表述功 能,而且具有探索和创造功能。如丹 齐克认为,字母记号使代数史开辟了 一个新纪元。莱布尼兹把S拉长创造了 积分符号,中国早期数学先进,后期 落后,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抽象的符号。
一、 科 学 抽 象
• (一)科学抽象及其一般过程 科学抽象是在思维中对同类事物去除其 • 现象的、次要的方面,抽取其共同的、主 要的方面,从而做到从个别中把握一般, 从现象中把握其本质的认知过程的思维方 法。 完整的抽象过程包括思维的两次飞跃, • 即从感性的具体→抽象的规定→思维的具 体。
科学抽象是科学认识 从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飞跃 的决定性环节。
• 第三、形象思维在技术领域有着更为突出 的意义。
2、直觉思维

直觉,就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在面前的 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的一种 迅速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是直接的 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直觉思维是 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 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直觉思维有 时还伴随着被称为“灵感”的特殊心理体验 和心理过程,它是认识主体的创造力突然 达到超水平发挥的一种特定心理状态。
4、归纳
• 1、什么是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 般原理的一种逻辑方法。 • 2、公理化方法? • 什么是公理化方法?是从少数不加定义的 原始概念或少数不加证明的公理、公设出 发,应用逻辑推理来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 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从逻辑上来看,本质 上属于演绎推理。
5、演绎
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各种各样的果实拿来比较,它们相同 的是都有果皮和种子,它们不同的是有 的能吃,有的不能吃;有的长在地下(花 生),有的长在地面上;有的有果肉,有 的没果肉(干果);颜色、大小各有不同。 把不同的性状舍去,抽取出“有果皮和种 子”这一本质特征单独进行考查,这就是 思想上的抽象过程,或者叫抽象。
抽象出猫、兔、牛、虎、猴这些动物 的共同特征是“有毛、胎生、哺乳” 后,在思想上联合起来形成“哺乳动物” 的概念。

——黑格尔
• 分析的界限有两个:
• 1、常识性概念:分析方法的实质在十用常用的、自明 的概念去阐释新的或复杂的概念,这一点是符合人类 的认识规律的。人们在看待新的对象时,总是用已知 的、因而也是以旧的知识为基础来理解新的现象。 • 2、分析方法的第二个界限是对研究对象的分析不能超 出对象的本质,因而对具体对象的分析是以分析出对 象的本质因素为限的。譬如将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小单 位定义为商品。
• 抽象的过程就是本质化的过 程,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科学抽象的成果

第一、科学概念:是在科学认识中反映事物 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科学思维的“细胞”。 (1)可确定性 (2)可检验性 (3)可变动性

• 第二、科学符号:从认识论观点看,符号 是一定的可感知的物质对象,它在贮存、 传递另一对象的信息方面充当另一对象的 代替物。 •

比较的前提是必须有相同点,毫无相同 点的东西是无法比较的,比较也是没有意 义的;当然,比较另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有 不同点,一模一样的两个东西是不值得比 较的。
2、分类
• 定义: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 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 • 分类规则: • 第一、分类必须相应相称; • 第二、分类必须根据同一个标准; • 第三、分类必须按照一定的层次逐级进行。
• •
(一)马克思科学抽象的前设 如果说马克思从经验事实出发的方法论 的前设是“现实的人”,那么,马克思的科 学抽象方法论也存在着一个理论前设,那 就是社会本质。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 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 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 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 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 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