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新
专题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精品PPT课件
有性生殖中非常普遍
染色体变异
一.概念:
光学显微镜可见的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数目 的变化。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非整倍体
染色体组
整倍体
二倍体 多倍体及形成
单倍体及形成
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缺失:染色体中某
一片段的缺少,片段上的 基因也随之减少。
殖突变(b)两种,则( C )
A.a、b均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B.a、b均发生在减数分裂的间期 C.a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b发生在减数分裂
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D.a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b发生在减数分裂
第二次分裂的间期
四、基因突变与生物进化:
生物的哪些方面的基因突变有利于生物的生存,从而有利于生 物的进化?
1
2
判断标准是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
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
4.与染色体组相关的几个概念
(1)如何区分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受精卵 发育 生物体
一看: 生殖细胞
发育
生物体
(配子)
两看
二倍体或多倍体
一定是单倍体 (不管有几个染色体组)
两个染色体组 二看:受精卵 发育 生物体 三个或三个以
3. 染色体组 雌果蝇产生的配子 雄果蝇产生的配子
(1)概念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 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 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的一组染色体。
例1:一个染色体组是指: A.来自父方或者母方的全部染色体 B.所有生殖细胞的全部染色体 C.二倍体生物配子内的全部染色体 D.体细胞中形态、结构彼此不相同的染色体组合
小学科学生物的变异(课件)
小学科学生物的变异(课件)生物的变异是小学科学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涉及到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介绍生物的变异原因、分类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物的变异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结果。
生物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遗传变异和环境诱变。
遗传变异是指由基因传递给后代的一种特征或性状的变异,它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环境诱变则是指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的特征或性状的变异。
无论是遗传变异还是环境诱变,它们都对个体和物种的适应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之一。
遗传变异源于基因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这些变异可以在一代代之间传递下去。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它可以产生全新的基因型和表型。
基因重组则是指在有性繁殖过程中,亲代之间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后代基因型。
遗传变异使得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增加,满足了物种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需求。
例如,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某些动物可能会发生颜色变化以适应环境,这种遗传变异是它们生存的关键。
环境诱变是指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生物发生的变异。
环境诱变对于个体的变异有重要影响。
例如,光照的不同、温度的变化、饮食的差异等都可能导致生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变化。
环境诱变还可以影响生物的行为和生理机能。
例如,在鸟类中,雌鸟的笼建巢的行为就会受到外界环境的诱变,它们会选择环境中最适合自己的地方筑巢。
生物的变异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变异增加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使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因为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一些物种可能会灭绝,而变异使得某些个体具有适应新环境的特性,并能继续生存下去。
其次,个体之间的变异使得物种内的个体在资源竞争中有所不同,适应性强的个体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并获得资源。
这种适应性的差异也促进了物种的进化和适应能力的提高。
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生物的变异对于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和研究生物的变异,学生能够培养对生物世界的兴趣,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奇妙之处,从而培养他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PPT课件
4
能图解) 解题策略:①注重生命活动的动态过程,抓住动态过程 中变化的主体,明确主体变化的特点、原因、意义等, 特别要明确动态过程中相关“点”和“量”;②仔细识 别图中各结构或物质的作用,理顺各部分的关系;③充 分运用课本中相关的知识,快速进行知识迁移;④根据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图解准确作答。
(2)用射线处理水稻进行诱变育种。从图中可以看出,
由于水稻AGPaes基因1中发生了
,
因而突变为AGPaes基因2。比较研究后发现,基因突变
部位编码的氨基酸分别为酪氨酸和丝氨酸。请写出基
因中编码这两个氨基酸的碱基序列,并标出转录的模板
链:
。
(3)研究表明,普通野生稻中拥有许多决定稻米优良品
11
质的相关基因。育种工作者利用普通野生稻中存在的 低比例直链淀粉突变体,以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出了优质 栽培水稻品种。
15
(1)该宠物猪种群中关于体色共有
纯合子有
种。
种基因型、
(2)分析图可知,该宠物猪种群中体色为 体一定为纯合子。
的个
16
(3)现有一头白色公猪,如要确定其基因型可选择多头 色异性个体与之交配(假设后代数量符合统计
要求)。预测结果及相应结论:
①
;
②
;
③
。
17
【思路剖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三个复等位基因 两两组合能得到6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有A1A1、A2A2 、A3A3 3种。(2)根据图可知基因型为A1A1的个体前 体物质会转化成褐色物质,故表现型为褐色;基因型为 A1A2的个体前体物质在酶1和酶2的作用下转化成棕 色物质,故表现型为棕色;基因型为A1A3的个体前体物 质在酶1和酶3的作用下转化成黑色物质,故表现型为 黑色;基因型为A2A2、A3A3和A2A3的个体,体内由于缺 少酶1,酶2和酶3没有催化底物,故表现型为白色。所 以表现型为棕色和黑色的个体均为杂合子,表现型为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课件 (一)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课件 (一)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而变异和进化则是生物的两个重要方面。
各种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对生命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相关知识。
一、生物变异生物变异是指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和环境影响,而导致个体基因型和表型的改变。
生物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如果没有变异的发生,生物将永远停留在进化的起点。
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有突变发生的可能。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前者的主要类型包括错义突变、缩合突变、无义突变等。
而后者则包括染色体数量的增加和减少,染色体结构的改变等。
2. 环境影响环境因素对生物变异也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中的温度、光照、水分等环境因素会影响生物的基因表达和表型的表现。
比如,在寒冷的环境中,动物的身体往往会减少周围的毛发,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同样,植物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叶片的形状和大小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二、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指生物在漫长的时间和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形态结构、行为方式等的改变。
进化是一种长期的、渐进的、逐渐增强的过程。
它是生物的最基本的演化过程,也是生命在地球上产生、发展、繁衍的过程。
1. 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从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到现在,它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时间,完成了从简单无机物到复杂生物的演化过程。
其中,物种形成、灭绝和演化是进化的三个必然环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体经过基因突变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进化出适应环境的形态和结构,从而产生了无数的生物种类。
2. 进化的机制生物进化发生的机制主要包括自然选择和基因漂变。
自然选择是指在生物群体中,因为环境的选择作用,只有某些个体能够生存繁殖下一代,从而进化出新的适应性状的过程。
而基因漂变是指在生物群体中,由于偶然的原因,个体中的某些基因型消失,而其他一些基因型逐渐占有更多的比例,导致群体基因型的改变。
第10单元 生物的变异、进化-高考真题分类解密和训练(全国卷地区专用)(解析版)
高考真题分类解密和训练第十单元生物的变异、进化考点一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1.(2020年Ⅰ,T32) (9分)遗传学理论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产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____________。
若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点】(1)基因重组概念和类型(必修2P83)①概念:②类型:交叉互换≠基因重组A.交叉互换: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Ⅰ前期的四分体时期)B.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Ⅰ后期)(2)育种方法的选择(必修2P97-100)提醒:①单倍体育种一般应用于二倍体植物,因为若为四倍体植物,通过单倍体育种形成的个体不一定是纯合子。
②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若操作对象是单倍体植株,属于单倍体育种;若操作对象为正常植株,叫多倍体育种,不能看到“染色体数目加倍”就认为是多倍体育种。
③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需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单倍体育种在幼苗期处理,多倍体育种在种子萌发期或幼苗期处理。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重组和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重组的概念和分类、诱变育种的原理和应用,并能灵活运用解题。
(1)由分析可知,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基因重组的途径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诱变获得的新个体通常为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故可以将该个体进行自交,筛选出符合性状要求的个体后再自交,重复此过程,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子。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
2.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实质和特点。
3.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
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实质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内因是什么?(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变异。
2.学习生物变异的概念(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教材,了解生物变异的定义。
3.学习生物变异的类型(1)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了解生物变异的类型。
(2)讲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实质和特点。
(3)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物变异。
4.分析生物变异的意义(1)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变异对生物进化有什么意义?(2)讲解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如提供原材料、促进生物多样性等。
5.课堂实例分析(1)展示几个生物变异的实例,如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基因重组产生的优良个体等。
(2)引导学生分析实例,理解生物变异的实质和特点。
(2)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介绍生物变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基因编辑、育种等。
7.作业布置(1)熟记生物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
四、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结合实际操作加深对生物变异的理解。
3.适当调整教学节奏,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吸收知识点。
五、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2.辅助材料:生物变异实例、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图片等。
3.网络资源:生物变异相关论文、新闻报道等。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在导入环节,可以这样设计对话: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内因,那么你们知道是什么推动了生物进化吗?生:是遗传和变异。
师:非常好。
那么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生物的变异。
你们对变异有什么初步的认识呢?(2)在学习生物变异的概念时,可以这样进行对话:师:请大家翻开教材,阅读关于生物变异的定义,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中考生物知识点详解生物的进化与变异
中考生物知识点详解生物的进化与变异生物进化与变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揭示了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所发生的适应性改变。
本文将详细解析生物的进化与变异相关的知识点,以帮助中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进化的概念和意义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逐渐改变而形成新物种的过程。
它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生物适应环境、生存与繁衍的关键。
进化的过程中,一些适应环境的特征会逐渐在物种中积累,而一些不适应环境的特征则会逐渐减少或消失。
二、进化的证据1. 区域性分布:不同地区生物的分布和特征与当地环境密切相关,表明生物在适应环境时产生了区别。
2. 化石记录:化石是古生物的遗骸或痕迹,通过化石可以看到物种的演化过程。
3. 生物胚胎发育的相似性:不同物种在早期胚胎发育阶段呈现出相似的特征,这表明它们具有共同的祖先。
4. 分子证据:通过比较D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结构的相似性,可以揭示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三、进化的驱动力1. 环境因素: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会发生适应性进化,例如鸟类的翅膀逐渐演化成翼角,以适应飞行需求。
2. 自然选择:Charles Darwin提出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每一代中适应环境的个体会更有机会繁殖后代,从而导致物种特征的改变。
3. 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遗传变异导致了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选择的对象。
四、变异的类型1. 个体变异:同一物种中个体之间的差异,如体形大小、色彩变化等。
2. 种群变异:同一种群个体之间的差异,是种群进化的基础。
3. 遗传变异: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引起的遗传性差异。
4.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如染色体缺失、重排等。
五、变异的影响1. 变异为进化提供了遗传基础,是进化的源泉。
2. 存在一定的变异对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3. 不利的变异可能会导致个体的不适应性,甚至灭亡。
第10课 生物的进化、遗传与变异
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恐龙由于缺乏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
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导致恐龙的灭绝,因此恐龙的灭绝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知识点索引
专题三 生物的进化
热点聚焦
【例3】
的是
(2014菏泽)根据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错误
( C )
A.田鼠打洞和夜间活动的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狼和鹿能迅速奔跑是两者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炼的结果
危害十分显著。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少后代得遗传病
的可能性。
知识点索引
专题一
遗传和变异 视角三 优生的重要性
命题设计
3.(2013玉林)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
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其科学道理是
A.防止遗传病的传播 B.防止遗传病的发生 C.缩小遗传病的发生范围 D.减少遗传病的发生几率
( D )
解析 染色体成分包括DNA和蛋白质,DNA分子上具有 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
基因,一条DNA上有许多个基因。
知识点索引
专题二 遗传物质
命题设计
视角二
遗传物质(基因)的作用
3.(2013泰州)决定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性状的是 ( B ) A.蛋白质 B.基因 C.DNA D.染色体
知识点索引
专题一
遗传和变异 遗传和变异的区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热点聚焦
热点一 【例1】
我国在1987年开始了太空育种的尝试。水稻培育专家用
搭载过飞船的水稻种子经过多年的种植、培育、选择, 平均亩产高达600千克,蛋白质含量增强8%~20%。太空 育种没有外源基因,不会产生新的有害物质,太空育种 的农作物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讲生物的变异和计划【考点等级】(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B)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B)(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B)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C)(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B) (6)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课堂活动】活动一、三种可遗传的变异的相关知识整合【典型例题】1、左下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右下图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和b),请据图回答(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1)图中①②表示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分别是:①;②。
①过程发生的时间是。
(2)X链碱基组成为,Y链碱基组成为。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属于性遗传病。
(4)II8基因型是,II6和II7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5)若图中正常基因片段中CTT突变为CTC,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是否可能发生改变及原因是2、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3、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
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序列改变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4、依据基因重组的概念,下列生物技术或生理过程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5、右图是某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态示意图(a-f、a+-f+代表基因)。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对染色体构成一个四分体,含4个DNA分子B.该细胞中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C.该细胞中染色体的变化导致缺失部分基因D.该细胞可能产生基因组成为adc+bef的配子【变式训练】6、研究发现,某种动物体内Wex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导致所编码蛋白质中相应位置上氨基酸的改变,结果导致A.Wex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改变C.突变基因所编码蛋白质中的肽键数改变 D.突变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数改变7、相同条件下,小麦植株哪一部位的细胞最难产生新的基因()。
A.叶肉B.根分生区C.茎尖D.花药8、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发病机理如图所示,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发明的“诱导分化疗法”联合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该病。
维甲酸通过修饰PML-RARa,使癌细胞重新分化“改邪归正”;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进入凋亡。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这种白血病是早幼粒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引起的B.这种白血病与早幼粒细胞产生新的遗传物质有关C.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均改变了癌细胞的DNA结构D.“诱导分化疗法”将有效减少病人骨髓中积累的癌细胞9、(多选)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患白化病(不考虑突变),则双亲均为杂合子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能发生C.一个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可形成四种精子D.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活动二、生物育种方式的相关知识整合【典型例题】37.(7分)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现有AABB、aabb 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下图所示:(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
若经过②过程产生的子代总数为1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理论上有▲株。
基因型为Aabb的类型经过过程③,子代中AAbb 与aabb的数量比是▲。
(2)过程⑤常采用▲由AaBb得到Ab个体。
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的优势是▲。
(3)过程④在完成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时,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
与过程⑦的育种方式相比,过程④育种的优势是▲。
10、番茄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为获得纯合高秆抗病番茄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
(1)若过程①的F1自交3代,产生的后代中纯合抗病植株占。
(2)过程②,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_________种;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 株番茄,通过筛选得到的高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约有________株。
(3)过程③由导入抗病基因的叶肉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需要利用________ 技术。
(4)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 。
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刚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________ 。
11、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子,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诱变1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
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________性状,低酚是________性状。
(2)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_。
(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
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1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______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
请你利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再从诱变1代中选择另一个亲本,设计一方案,尽快选育出抗虫高产(棕色、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
13.蜜蜂是具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
一个蜂群包括一只蜂王.几只雄蜂和众多工蜂。
蜂王专职产卵,雄蜂同蜂王交尾,工蜂负责采集花粉、喂养幼虫、清理蜂房等工作。
请回答下列问题:(1)蜂王.雄蜂和工蜂共同生活,各司其职,这种现象称为。
(2)未受精卵发育成雄峰,受精卵发育成雌性的蜂王或工蜂,这表明蜜蜂的性别由决定。
(3)研究人员发现了工蜂清理蜂房行为不同的两个蜂群,分别称为“卫生”蜂(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和“非卫生”蜂(不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
为研究工蜂行为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杂交实验:①“非卫生蜂”的工蜂行为是(显性/隐性)性状。
②工蜂清理蜂房的行为是受对基因控制的,符合基因的定律。
判断依据是。
③本实验中测交选择了作母本与的雄蜂交配。
④测交后代中纯合体的表现型是,新类型Ⅰ的表现型是。
⑤“卫生”蜂的工蜂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的行为属于_行为。
13.(1)种内互助(2)染色体数目(3)①显性②两自由组合测交后代四种表现型比例相等③F1代的蜂王“卫生”蜂④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或不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⑤本能【变式训练】12、以下培育原理相同的一组是A.太空椒和抗虫棉B.无籽番茄和“番茄·马铃薯”C.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和青霉素高产菌株D.无籽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13、下图表示利用二倍体西瓜(2N)培育出四倍体西瓜(4N)及四倍体植株产生花粉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期,其中秋水仙素作用于后期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②表示减数分裂产生花粉,③表示花粉经过有丝分裂产生花粉的过程C.①、②、③过程中可能都含有同源染色体D.图中①和②过程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14、(多选)下列关于培育生物新品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育三倍体转基因植物,可以防止基因污染B.杂交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必须是纯合子C.单倍体育种是为了获取单倍体新品种D.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新品种结实率往往降低15、(多选)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
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合理的是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B.过程②、③、④的育种方法依据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C.过程⑤需无菌操作,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D.过程④需要使用秋水仙素,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16、(多选)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作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由⑤×⑥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由③到④过程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D.由③到⑦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活动三、生物进化相关问题的整合【典型例题】(多选)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来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B.使用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C.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双选)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
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A.定向突变B.抗生素滥用C.金属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它细菌获得耐药基因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变化,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形成生物的多样性在某一种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等位基因用A、a表示)占16%,那么该性状的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分别为()A.0.36、0.48B.0.36、0.24C.0.16、0.48D.0.48、0.36在一个足够大的种群中,A的频率0.4,a的频率是0.6,若各种条件稳定不变,则该种群中AA、Aa、 aa的基因型频率各是。
若该种群中所有成熟个体自由交配一次,产生的后代个体中A的频率是, a的频率是。
产生的后代个体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各是根据调查,某学校的学生中某一相对性状的各基因型比率为X B X B:X B X b:X b X b:X B Y:X b Y=44%:5%:1%:43%:7%,则X b的基因频率为()A.13.2% B.5% C.4% D.9.3%17、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