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的定义与中西修辞历史

合集下载

汉语修辞学概述

汉语修辞学概述

第一章修辞概说第一节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第一节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一、中外古代史上的修辞研究:(一)古代希腊人很重视修辞的研究。

公元前5世纪:伊梭克拉兹《修辞术》;“强调巧妙的言辞和虚伪的论证”----“诡辩术”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在任何问题上使用有效的说服方式的能力”(二)我国历史上的典籍中就有了修辞、风格的零星片段的言论1、我国修辞研究最早的文献见于孔子的《论语》。

“辞达而已矣。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作用。

2、¡°修¡±和¡°辞¡±的连用,最早见于《易》:“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体现中国的文化蕴含:1、2、3、3、西晋陆机的《文赋》对修辞方法、修辞技巧进行了论述。

4、南朝的的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对修辞有很深的论述,在我国修辞学史上的地位很重要。

5、唐朝刘知几的《史通》中对修辞的论述也很多。

6、宋代陈骙的《文则》是第一部专门论述汉语修辞的著作。

二、近代修辞研究状况:“年轻”的学科:1、1920年,法国人巴意建立以表现手段为研究对象的风格学,大大拓展了修辞学的研究领域。

2、在我国,“五四”以后开始了对修辞学的研究。

修辞学研究有两种倾向:一种以模仿西方的修辞学为主,唐钺为代表《修辞格》1923年;一种以辑录古人的说法为主,《中国修辞学研究法》;1、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最为代表。

他特别提出:¡°惟题旨情境为第一要义。

¡±2、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合写的《语法修辞讲话》。

3、张弓先生的《现代汉语修辞学》。

4、张志公先生的《修辞概要》。

5、刘焕辉、吴士文等先生的著作。

中国最重要的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它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正式建立。

中西修辞手段刍议

中西修辞手段刍议

中西修辞手段刍议赵金萍(许昌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擒要: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增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中西文学吏上很多作品中都能找到修辞的痕迹。

本文简要探讨中西文学中出现的各种修辞手段,并加以奉饲分析,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中西修辞学。

关键词:修辞学;中西方;修辞手段1.中西修辞概述在西方修辞学(R het ori c)是由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A r i s t ot l e,公元前384——前322)发展起来的。

这时的修辞学更适合称为修辞术,是指演说的艺术。

在亚里士多德著作<修辞的艺术)的第一句,他描述修辞为辩证法的相对物,即是说辩证方法是找寻真理的要素,修辞方法便用作交流真理(I l l t he fi rs t se nt enc e of(T he A r t of R het or i c)。

A r i st ot l e sa ys t hat”r het o r i c i8t he c ount er pa rt(1i t er al l y.t he ant i st r ophe)of di a l e ct i c.”)。

汉语中的最早的修辞一词出现在<易经>:“修辞立其诚”,是修饰文辞的意思。

修辞的。

辞”可以分为文辞(写文章所用的)和言辞(或称语辞,口头说话所用的)。

最初的修辞和语言一样。

重心都在说话方面;就连。

辞”这个字最初也是指言语,而非文字的组合——‘说文解字>:。

讼辞也。

”后来重心才向文辞发展。

在中国古代。

先秦就已经有了关于修辞的零星言论。

例如庄子很重视寓言的效果:惠施十分重视比喻手法。

两汉时期的学者曾激烈讨论‘诗经>的基本修辞手法:赋、比、兴。

魏晋之后,不少文学批评作品如各式各样的诗话、词话都有谈论修辞,但专门谈修辞学的作品还很少。

例如刘勰的<文心雕龙>是首部“修辞”二字的意思和现代理解相同的作品,书内亦谈了不少修辞手法。

英汉修辞对比

英汉修辞对比

3.3 夸张&Hyperbole
夸张就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对某些事物的特,以便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Charlie was scared to death。 查理吓得要死。
3.2 拟人&Personification
英汉拟人修辞格完全一样,就是把非人的事物当 成人来描写,把本来只适用于人的动词、形容词、 名词等用于写物,使读者感到这样的事物具有人 的属性。
The wind whistled through the trees. 风呼啸着吹过山林。
3.4 反语&Irony
英语反语修辞格特点完全相同。反语就是说反话, 将意思从反面予以表达,常常含有尖刻的嘲弄讽 刺,有时候却是一种善良的幽默。反语使语言更 有力量。
“Have a drink?” “喝一杯吧?” “All right, but not up at the bar. We will take a table.” “好,不过别去酒吧,咱们找张桌子。” “The perfect father!” “ 好一个爸爸!”
2.2 借代
·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 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一般是类似于以小 见大,用小事物来反应大的局面或形象,使句子形象具体。 · Metonymy(转喻/换喻):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
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 称来取代甲事物。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于“联 想”。
西方新修辞学的主要主要研究对象和领域语体文体文学语言风格个人风格流派或时代风格人文修辞学劝说听众接受或信奉论题的各种辩论技巧人类通过符号取得同一的各种手段解决表达什么以及如何表达的问题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倾向中国的修辞学研究正经历着从狭义修辞学到广义修辞学的转型

中西修辞学比较

中西修辞学比较
( · 机乎孔 』迩子 ,『 见言 乎出 远乎 。身 言, 行加 ,乎 君民 子, 之行 枢发
中国古代的修辞 思想中强调道德 修养、人生追求、 人际关系协调和 社会管理等四种 功能。
)
中西修辞学差异
二 修辞功能观不同
西方修辞学对 修辞功能的阐 释着眼于微观 层面尤其是说 服、劝服、影 响与互动。
古希腊诡辩派:“修辞术 是说服的艺术。” 亚里士多德:“把修辞术 定义为在每一事例上发现 可行的说服方式的能力”, “修辞术的功能不在于说 服,而在于在每一种事情 上找出其中的说服方式”
二 重 社 腊罗马时期 盛行公众演讲和法庭论 辩,实际上西方古典修 辞学就是演讲和辩论的 艺术,其研究的对象主 要是口语 我国:春秋战国时代, 诸子百家在游说论辩中, 对口语修辞进行了分析 和研究,它们是修辞理 论的基础
三 重 口 头 辩 论
中西修辞学差异
一 研究对象不同
中西修辞学差异
三 研究范围不同
中国古代修辞学多 是个体修辞,尤其 是君主、帝王,并 非公众,诉求点主 要是维护君主、帝 王统治。
西方修辞学从开始 就以演讲、论辩为 主要研究对象。
中西修辞学产生差异的原因
一 意识形态的差异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重视 直觉和感悟; 天人合一
老子“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道,道法自然” 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踢法而不议,万物 有成理面不说”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 忘言”
中国的古代修辞学主 要研究语言运用的手 段、方法,尤其是书 面语写作的手段、方 法、风格以及原则。 虽然先秦时期的修辞 论也涉及口语修辞, 是秦代之后的修辞论, 则基本是关于书面语 写作的。
古罗马、中世纪到19 世纪的西方修辞学 相似

修辞手法的变化与演变

修辞手法的变化与演变

修辞手法的变化与演变修辞手法是修辞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作者在表达意思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技巧和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修辞手法也在不断变化和演变。

本文将从历史维度和当代背景两个方面探讨修辞手法的变化与演变。

一、历史维度下的修辞手法变化1. 古代修辞手法的特点古代修辞手法以典雅、华丽为主,追求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比如,夸张手法被广泛运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以突出描述对象的特征和表达情感。

另外,比喻手法也是古代修辞的重要手段,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2. 文艺复兴对修辞手法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是修辞手法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人们开始追求真实性和个性化的表达。

在这个时期,排比手法被广泛应用,它通过短语或句子的平衡和重复,加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另外,拟人手法也开始兴起,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性化的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3. 现代主义的冲击20世纪初,现代主义对修辞手法进行了颠覆性的挑战。

现代主义文学追求超越传统的修辞形式,强调表达方式的创新和个性性。

在这个时期,象征手法等新型修辞手法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符号和暗示来表达含义,让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当代背景下的修辞手法演变1. 新媒体时代的修辞手法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修辞手法在新环境下迎来了新的发展。

比如,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大量应用了激进手法,通过利用激动人心的言辞和强烈的情感表达来吸引读者的关注。

此外,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也成为当代修辞手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2. 文化多样性对修辞手法的影响当代社会中文化多样性的特点也对修辞手法带来了新的变化。

在跨文化交流中,使用跨文化的修辞手法能够更好地实现意义的传递和交流。

例如,一些国际广告借用了中国的成语或谚语,通过修辞的手法进行有趣的表达和创意的展示。

总结:修辞手法作为一种表达和传递思想的方式,不断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从古代到当代,修辞手法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了各自的特点和形式。

修辞概说

修辞概说

语言
•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属于制度文化,是文化的组 成部分,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它受着其它文化特别 是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就是说不同民族的文化不 仅生成语言的特殊语义成分,而且对语言的语音,语 言的构词、构句模式等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 需要注意的是:语言又不同于文化的其他组成部分 (其他文化),它是其他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 传播文化的工具,它记载着文化的各个方面,是文化 的丰富宝藏,也就是说,语言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 涵,既有历史的文化积淀,又是现实的文化镜象,映 射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
语言手段和民族文化
• 文化的民族性
• 文化的民族性对语言材料的选用、语言 手段的运用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换 句话说,民族文化影响、制约着语言材 料的选用、语言手段的运用);反之, 语言反映着不同民族的文化(语言反映、 传播着民族文化)。
语言手段和地域文化
• 文化的地域性 • 我们知道,语言是根植于人类社会中的,而人类社会 又离不开所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所以,可以说语言 是根植于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人类的自然环境 是多姿多彩的,有森林、沙漠、山川、河流、海洋、 岛屿、陆地、气候等等,这些自然环境不仅影响着人 类的生存环境,而且影响着人类的思维与概念系统, 进而影响着语言的运用,使各种语言便具有特殊的自 然环境色彩,镀上形形色色的地域文化的印记。概括 地说,语言手段的运用要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要适应 地方文化背景,要入乡随俗、出境问禁;同时,语言 也反映着地域文化。
二、语言手段和题旨情境
• (二)语言手段和情境 • 一方面,语言手段的运用要适应情境; 另一方面,情境也制约着语言手段的选 用。 • 情境也叫语言环境,具体包括主观环境 和客观环境。
主观环境

第一章修辞概述详解

第一章修辞概述详解

修辞学
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语言科学, 是以修辞活动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它是语言学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研 究对象是语言的社会功能,是如何有效地使用的问题。
它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比语音学、语义 学和语法学更有实用价值。
Hale Waihona Puke 它是内部的微观的结构语言学同社会之间的桥梁,它 是语言学面对社会的一个窗口,它同文学、美术、文章学、 逻辑学、诗律学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 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逻辑的关系
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有密切的联系,但它们既不是并 列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它们各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各有其研究对象,修辞 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角度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 (一)修辞同语音的关系
在交际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总不会是消极的,总是 有意或无意地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为了达到预期的最佳表 达效果而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就是修辞活动。
修辞
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 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千变万化的修辞活动中包含着种种规律规则,它是共 同的、稳定的,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 不同的事件都是适用的,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这 些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就是“修辞”
第一节 修辞学的发展概述
修辞理论的缘起和历史沿革
修辞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一、古老
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先秦两汉,古人就已 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先秦时期 孔子 “辞达而已矣。”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辞学说的重要内 容,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修辞概说

修辞概说

思想感情之学科也”。 “属于应用的方面,故为技术而非学 问”。 ——汤振常《修词学教科书》
2、“‘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 „辞’当 作语辞解,修辞不过是调整或适用语辞, 使 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3、修辞学者,乃研究词之所以成美之 学也。 ——王易《修辞学通诠》 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 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 因素以美化语言。 ——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
2、修辞学的主要类型
对象不同: ↗普通修辞学:研究人类修辞交际 行为的普遍规律。 ↘专语修辞学:研究某一种语言的 运用规律。
时代不同: ↗古典修辞学:古希腊时期 传统修辞学:修辞手段和修辞格 ↘现代修辞学:以现代语言学及其他 现代科学理论为基础
侧重点不同: ↗语言修辞学:研究语言体系中修辞手段 的结构和功能。 ↘言语修辞学:研究具体的言语环境中的 修辞。 语言和言语
1.修辞同语音的关系 增强音律美、突出语义。 谐音 叠音 拟声 双声 叠韵 平仄 押韵 重音 语调 轻声 节奏 儿化 研究语音现象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出来的 感情色彩、意义的心理重心、音律美感和 民族风格。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长相思》
3.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修辞以合乎语法为前提。 语法为修辞现象、修辞规律的
体现提供外在的表现形式。 研究同义句法形式以及各种不 同句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怎么了,你?”——《荷花淀》 近日,故宫博物院有点“背”,俗话说:“屋 漏偏逢连夜雨” ,这一国家级博物院最近 丑闻缠身,连陷“四重门”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只要一千元就能帮助西部的母亲修建一口水窖, 帮助她们播下丰收的种子和美好的希望。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 为子君,为自己。 ——《伤逝》 她一只手提着竹篮,内有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祝福》

修辞概说

修辞概说

第六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修辞的含义(一)“修辞”溯源在中国,最早把“修辞”这两个字连起来用的是孔子。

据《易·乾·文言》所述:“子曰: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这里的“修辞”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

“修辞立其诚”本是一个政治概念,“辞”的本来意思是“文教”。

唐代学者孔颖达说:“‘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

”后来人们理解为“修饰文辞”的意思。

也有的理解成“美化语言”,如张弓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指出:“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因素以美化语言。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则解释为“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这些解释实际上都是把“修辞”当作动宾词组来理解或使用的,指的是修辞活动,与我们今天所要讲述的“修辞”不完全相同。

(二)“修辞”的含义“修辞”这个词一般有三种含义:1.指修辞活动:当表达这个意思时作动词用。

如“修辞要适应题旨和情境”(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修辞活动也就是交际活动,就是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活动。

在交际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总不会是消极的,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

为了达到预期的最佳表达效果而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就是修辞活动。

2.指“修辞”这一事物本身:当表达这个意思时作名词用。

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修辞活动总是具体的,复杂多变的,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千差万别,但又是有规律的。

千变万化的修辞活动中包含着种种规律规则,它是共同的、稳定的,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事件都是适用的,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这些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就是“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相提并论的“修辞”。

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3. 指修辞学:使用作该义时,也是一个名词,如“周教授是搞修辞的”。

第1节“修辞”的古代含义与现代定义docx

第1节“修辞”的古代含义与现代定义docx

第一节“修辞”的古代含义与现代定义一、古人对“修辞”及其作用的认识1.“修辞”连用,最早见于“修辞立其诚”这一命题“修辞立其诚”出自《易·文言》。

孔颖达在疏解“修辞立其诚”时,将“修辞”理解为“修理文教”。

考察《周易·系辞上》、《周易·系辞下》、《史记·太史公自序》、《史记·屈原本传》、王逸《楚辞章句》、《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班固《汉书·艺文志》、刘知几《史通·言语》、许慎《说文·司部》、《说文·辛部》等文献,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周易》卦、爻辞之辞不同于“书”(即文字),不同于“言”(即言语),其特征是“假物取类,以小寄大”。

(2)先秦时期以“辞”为称的“楚辞”和行人(即现在的外交官)“辞令”二者的特征也都是“假物取类,言曲旨远”。

(3)“辞”与“词”是古今字。

(4)“辞”在上古是一种特殊的语体,我们对“修辞立其诚”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这一语体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修辞立其诚”之“诚”的提出,完全是针对“辞”的“假物取类,注重修饰”的语体特征讲的。

从修辞实践看,将“立诚”作为修辞学的普遍原则,难以经得起推敲;如果把它限定为伦理修辞学的基准性原则,则无可争辩。

文天祥在《西涧书院·释攥讲义》中给“修辞”予以明确释义:“修辞”十分接近了。

2.古人对“修辞”作用的认识二、“修辞”的现代定义“修辞”一词,在现代汉语里有三个义项:一指修辞现象,如“XX作品在修辞方面很有特色”;一指修辞活动,如“语言大师都善于修辞”;一指修辞学,如“学点儿修辞能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

关于修辞的现代定义有以下7种观点:1.调整、修饰、加工说持这种观点的人,将修辞理解为对词语的调整、修饰和加工。

代表性的说法如:评点:美国当代修辞学家坎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说过,人们在运用修辞的过程中,可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可以不是。

修辞

修辞

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什么是修辞(一)“修辞”的来历《易•乾•文言》中“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我国最早的修辞论述,先秦)(二)修辞的发展“修辞”一词出现得很早,但在古代学术研究中,修辞学并不是独立的学科,有关修辞的论述散见于解经、文论、史论、诗话、词话、笔记、随笔之中。

魏晋南北朝时刘勰的《文心雕龙》曾对诗文的修辞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隋唐五代史论修辞、诗论修辞、散文修辞都获得了发展。

南宋陈骙的《文则》,对比喻、引用、仿拟、析字、重叠、节缩、省略、层递、错综、倒装等各种辞格,都分别作了分析。

元朝的《修辞鉴衡》是我国第一部以修辞命名的著作。

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癸签》是我国第一本断代的修辞学资料汇编。

清代王国维的诗歌评论在修辞学方面也多有贡献。

在欧洲,古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专著《修辞学》注意口语修辞(三)修辞学的确立古代的修辞论述是粗略的、模糊的。

在我国,修辞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

“五四”运动以后,修辞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全面、系统的探讨和研究。

比较重要的成果主要有:1923年胡怀琛的《修辞学要略》可算是中国最早的现代修辞学著作。

后有唐钺《修辞格》、郑奠的《中国修辞学研究法》、扬树达的《中国修辞学》、汪震的《国语修辞学》1932年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创立中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开拓了修辞研究的新境界,标志着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解放后有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张志公《修辞概要》、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学新探》、王德春《修辞学探索》、倪宝元《修辞》、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及《修辞学通论》、1980年修辞学会成立,出版《修辞学丛书》,创刊《修辞学习》,修辞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四)修辞的含义通常有四种:修辞活动、修辞规律、修辞现象、修辞学1、修辞活动《论语·宪问》中记载‚为命,裨谌shen4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中西广义修辞学对比

中西广义修辞学对比

学研究领域实属首例。 多学科交叉的定位, 对认知的重视, 以及
交际两方的互动等等问题的阐述非常独到。
四、 结语
学中。 西方修辞学家对中国古代修辞学的国古代修辞学属于哲学,
与哲学融为一体 , 不可分割; 另外一种是加勒特所总结的, 认 为中国传统修辞学为“ , 文”即discourse (话语) , 几乎囊括一切 修饰过的作品(温科学, 2002) 。 中国古代修辞学对当代西方修 辞学以及中国本土的修辞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三、 当代中西广义修辞对比 二十世纪对于修辞学来说 , 具有里程碑意义。当代西方修 辞是以一种跨学科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从狭义走向
的魔力。 贺拉斯也批评过分的话语是“ 大红补丁”直到亚里士 。 多德才开创了西方科学性和分析性的传统, 他认为, 演讲中运
之一, 中国当代修辞学同样认同修辞学不仅是一门边缘性的学 科, 而且是一门极具发展潜力的交叉性学科。许多学者已经有 了丰硕的成果, 例如, 吴礼权的《 心理修辞学》 社会修辞学》 和《 , 谭学纯的《 广义修辞学》陈汝东的《 , 认知修辞学》 等等。在这里 我们主要介绍谭学纯的《 广义修辞学》这是在修辞学领域一部 。 富有独创性的新作, 吸取了中国古代修辞学理论资源和外国修 辞理论。在强大的修辞理论支持下, 《 广义修辞学》 提出了一个
通过对比可知, 自 源生 不同文化而不同的当代中西修辞, 两者之间应该加强交流, 使之更加健康地发展, 从而指导现实 实践中的修辞。
参考文献 :
【 Plato."Gorgias,""Phaedr s,"The Collected Dialogues of 1] u
Plato.Eds.E.Hamilton & H.Cairns.Princeton:Princeton UP,1969.

二十四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二十四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爹想祖母,我想娘。(京剧《智取威虎山》)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 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6、倒置(倒文)
使句中的词语颠倒顺序的修辞方式。如:
野于饮食。(《墨子·非乐上》)
①修辞效果
➢新颖别致
➢强调突出
➢平仄合辙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江淹《恨赋》) 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江淹《别赋》) 未尝不心游目想。(萧统《文选序》) 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韩愈《柳州罗池庙碑》)
2、古人的修辞活动及修辞研究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诗 经·卫风·硕人》)
两汉时期赋、比、兴的讨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作《文心雕龙》
历代训诂中的修辞研究
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论语·颜渊》)
宋·邢《论语疏》:“诉亦谮也,变其文耳。”
3、学习古汉语修辞的目的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 鉴·赤壁之战》)
8、省略
省去某些句子成分的修辞方式叫做“省略”。
赋《棠棣》之七章以卒。(《左传·襄公二十年》) 王引之《经义述闻》:“卒,卒章也。言赋《棠棣》之七章与 卒 省略主章语也。‘卒’下无‘章’字者,蒙上而省。”
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 射之,非礼也。”( )射其左,( )越于车下;( ) 射其右,( )毙于车中。(《左传·鞍之战》)
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后汉书·华佗传》) 但知以声色、土木淫蛊上心耳。(《青溪寇轨·容斋逸史》)
◎用特称代泛称

修辞的定义与中西修辞历史33页PPT

修辞的定义与中西修辞历史33页PPT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历史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修辞的含义

修辞的含义

消极修辞:指遣词造句用语,使 文字通顺流畅的方法。 周秉均《古汉语纲要》修辞篇: 词的选择、句子的选择b等。 杨树达《汉文言修辞学》有改字 句,增字句,删字句,颠倒句; 词类活用,句式变化,都属于广 义修辞。
1、陈骙:文有疑词,如 《诗·何彼秾矣》曰:“平王之 孙”;《檀弓》曰:“穷居鲁人 也。”盖平王疑为东迁之平王, 鲁人疑为鲁国之人也。《文则》
陈骙《文则》分为十类: 一曰直喻,即明喻。 二曰隐喻,其文虽晦,义则可寻。 三曰类喻,取其一类,以次喻之: 四曰诘喻,虽为喻文,似我诘难。 五曰对喻,先比后证,上下相符。 六曰博喻:所以为喻,不一而足。 七曰简喻:其文虽略,其意甚明: 八曰详喻,须假多辞,然后义显 九曰引喻:援取前言,以证其事。 十曰虚喻,既不指物,亦不指事。
三 代称(借代):临时借用与该 事物有某种关联的词语代指其他。 1、以人名代事或物。 (1)人怀盈尺,和氏而无贵矣。曹植
《与吴植书》
(2)虽非介胄士,畴昔览禾襄苴。 《左思《咏史》》【田禾襄苴,齐国军 事家 ,有兵书,故代兵书”。】 (3)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杜 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蚩尤代 “雾气”。
二、引用(用典) 征引前代的言语、故事或文字 印证自己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 服力和感染力,或抒发自己的情 思,使文字典雅经济,简洁凝炼, 读起来绕有风趣。 《文心雕龙》:“据事以类义, 援古以证今。”
A、引言:不见于书本的格言、俗语、 谚语、歌谣等。 (1)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 非求旧,惟新。《书· 盘庚》 (2)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 能者止。 《论语》 (3)野语有之曰:‘闻道,以为莫 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 秋水》 (4)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水经注》 (5)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

浅议三种修辞

浅议三种修辞

浅议三种修辞观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

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

修辞学主要研究的是词格(即通常所说的修辞方法)、言语修辞活动(主要与语境、语体有关)、言语风格等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更清楚了解别人的意思,不会受修辞手法的影响而有所误解便於分析、欣赏文学作品。

当然,这只是笼统的定义修辞学,西方的修辞学就和我们认为的修辞学有所不同,而修辞在我国古代、现代也各有特色。

下面就浅议一下西方的修辞观、古代修辞观,现代修辞观。

一、西方修辞观:西方修辞学的传统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

自公元前五世纪起,古希腊就有修辞学的专著问世,并建立了专门教授修辞学的学校西方传统修辞学在其鼎盛的古典时期之后,经中世纪、文艺复兴直至十八世纪末的浪漫主义时期,虽已逐渐失去了影响,但随着十九世纪科学语言学的蓬勃发展,作为语言学学科之一的文体学及语言艺术研究应运而生,二十世纪修辞学得以复兴,成为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

西方古典修辞学实际上是演讲学,它与论辩术相辅相成,即表现形式是演讲,实质是论辩。

亚里斯多德《修辞学》的第一句话就是“修辞术是论辩术的对应物”。

昆提利安认为“修辞学是最佳讲话艺术”。

论辩家或演说家以其演说技巧鼓其如簧之舌,打动听众,改变其观点、观念。

“劝说”是西方古典修辞学的关键词,亚里斯多德把演讲活动定义为“通过说理和论辩来劝说他人做出某种反应的活动”,他给修辞术所下的定义是“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

这一定义说明了西方古典修辞学从一开始就以“说服”为目标。

二十世纪西方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曾经指出过,后世修辞学思想都是在劝说原则的基础上扩充和拓展而发展起来的。

二十世纪的新修辞学虽然扩大了古典修辞学的范围,但仍保留了修辞学的“劝说”传统。

为了达到劝说的目的,西方古典修辞学将修辞话语分为三大类,即诉讼演说、议政演说和典礼演说西方古典修辞学将修辞活动看作人的社会属性的一部分,具有人文传统。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二、比喻 比喻是通过两类本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打 比方、以此喻彼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有三个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1、明喻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 子· 梁惠王上》) 2、暗喻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 鸿 门宴》) 3、借喻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 圬也;於予与何诛?”(《论语· 公冶长》)
“修辞”的含义
1、指修辞活动 “修辞要适应题旨和情景”(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2、指“修辞”本身 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3、指修辞学 修辞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修辞格。修辞 格就是修辞的方式,简称辞格。
一、引用 借助典籍中的言论、定型的熟语以及传说故 事、历史事实等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修辞方式 叫“引用”。 1、引文 所谓引文,就是引用古代典籍上的文字,以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引文的对象,除了《诗》 《书》《礼》《易》《春秋》等经书外,还 包括史书、子书、集书。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 之谓乎?(《左传· 隐公元年》)
1、委婉——避不吉(死) 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诗经· 葛生》)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战国策· 赵策》)
2、委婉——避不吉(生病)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郤也。 (《战国策· 赵策》) 3、委婉——避冒犯 陛下富于春秋。 (《史记· 李斯列传》) 不才明主弃,多病古人疏。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4、委婉——避粗俗 即阳为病狂,卧便利。 (《汉书· 玄成传》) 5、委婉——交际辞令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 (《左传· 僖公四年》)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资治通
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记忆 按照古典修辞理论,可以通过 把记忆与形象场所关联的方法来提高记忆 力。柏拉图认为,记忆不仅与地面上的场 所而且还与天上的场所有着联系,在后者 中有理想的形成和真正的知识。因此,正 确培养记忆的方法可以使人接近那些遥远 的、超越宇宙的知识范畴。所以,认为在 修辞学体系中有记忆的存在,其实就是以 另一种形式提出了知识是如何在大脑中表 现出来的问题。


肯尼思,伯克要比理查兹更崇奉古典的修辞学家, 但是他也像理查兹一样看到了扩大修辞学范围的可 能性。伯克认为“旧”修辞学与“新”修辞学的区 别在于: 旧修辞学是“劝说”,其重点在于有意识的目的。 而新修辞学是“同一”,这可能包括在诉诸方面有 一个部分地“未被意识到”的因素。当人们使用符 号在其他人身上引诱合作时,他们必须把自己与听 众“同一”起来,必须与听众“同体”起来,伯克 的修辞学正是研究取得“同一”的诸种方法。任何 种类的结构都是一种“同一”的方法,文体风格也 是一种“同一”形式,因为它可能是一种有意识的 或无意识的把自己的语言调节到听众水平上的努力。 伯克的“戏剧性五要素”——名字( name)、执行者 ( agent)、方法(agency)、背景(scene)、目的 (purpose) -就是他用来分析人类行为的批评方法。




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 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 因素以美化语言。 (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



修辞是指最有效地运用语言,使语言很好 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技巧。 研究这种技巧的学问,就叫做修辞学。换 言之,修辞学是以修辞的规律、方法 和语言手段的表现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北京大学语言学教研室《语言学名词解 释》)
修辞的定义与中西修辞历史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在社会 交往中,不仅要使语言清晰、 通畅、合乎逻辑和语法,而且还要在这个基础 上,进一步做到语言鲜明、准确、 精练、生动、深刻、具有感人的力量,以期达 到最佳的表达效果。为此,人们充 分地运用和发挥语言各因素的作用,恰当地选 择语言手段,不断地对语言进行 调整、加工、润色,于是就产生了修辞( Rhetoric)。
定义



关于什么是修辞,我们可以从中外修辞学 家和语言学家的著述和辞书中 找到答案,如: The art of using words in speaking or writing so as to persuade or influence others. (The World Book Dictionary)


பைடு நூலகம்


(5)讲演技巧 亚里士多德认为,讲演技巧类 似演戏,这是他所鄙视的。他对 讲演技巧的论述如其对记忆阶段的论述一 样肤浅。古罗马的修辞学家们认识到, 语气、手势和脸部表情也都能从有形的角 度影响演说的效果。讲演技巧是一种非 文字的系统,具有巨大的力量,这一点已 得到18世纪雄辩讲演派和20世纪电子舆 论工具分析家们的认可。






19世纪的上半叶,修辞学在研究内容和方法方面几 乎没有什么变化。 另外,对古典学问 的崇尚在19世纪的后期逐步淡化,而技术知识却最 受欢迎。在这一世纪结束之 前,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大学课程设置,这一设置除 了作文教学之外,已将修辞学教 席排除在外。在19世纪越来越民主化的社会中,尽 管议政演说和公众辩论的力量 越来越强,但是作为智力学科的修辞学的作用却越 来越小,其理论实质分散到心理 学、哲学和文艺批评理论等有关领域之中。
文艺复兴时期的修辞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修辞学通常可分为三派: (1)传统派——以“五艺说,,为其研 究内容;(2)拉米斯派——把觅材取材和布 局谋篇划为逻辑学,而只把文体风格和 讲演技巧认作是修辞学的研究内容;(3)修 辞手段派——以研究格局和比喻为其主要 兴趣。


18世纪的修辞学与古典时期修辞学之间的 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鉴赏 和文学评论的分析;对正确有效演讲的传 授;对心理劝说的科学理论。



What rhetoric concerns is how to make an effective choice between two synonymous expressions. (Martin Steinmann: New Rhetoric)


Rhetoric should study the misunderstanding in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find a solution to it. (I.A. Richards: 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




3.演说的准备步骤 古典修辞学把作一次劝说性演说分为五个 阶段:觅材取材、布局谋篇、文体风 格、记忆和讲演技巧。由这五个部分组成 的构思过程一直是修辞研究的基石,它们 是确保能产生劝说诉诸所必需有的成分。 古典修辞理论体系认为劝说诉诸有三 种:理性诉诸、情感诉诸和人品诉诸。


(1)觅材取材 按照古典修辞理论体系,这一步 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这一步 中要形成理论的论辩,也就是要形成理性的诉 诸。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理性是人的思想能 力中最共同的,也是最普通的,因此逻辑论辩 必定会有最大的用途。同时,他还认为,在有 效的演说中只有理性诉诸还不够,还必须具有 情感诉诸。古典修辞学强调理性,似乎承认人 对理性诉诸的反应最为强烈,并提出了几种产 生理性诉诸的方法:一是考虑共同论题;二是 运用三段论。

(2)布局谋篇 在这一阶段,通过觅材取 材构成的论辩用最有效的顺序排列组织起 来。亚里士多德说,所有的演说都由引言、 问题的提出、论证说理和结尾等四个部分 组成。理性诉诸应该用于问题的提出和论 证的过程,而情感诉诸和人品诉诸应该用 于引言和结尾部分。

(3)文体风格 亚里士多德倾向于把文体风 格看作是一种装饰点缀,是一种想满足感 官引诱的低级的人类欲望。然而,他却开 创了辞格研究的先河。在漫长的修辞研究 史上,曾有几次出现了将修辞研究与文体 风格研究等同起来的情况。





通过这些定义,我们可以得知:修辞是最有效 地运用语言以期更充分、透彻、 鲜明地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研究这种艺术的 学问,就叫做修辞学。修辞学 就是研究在一定的题旨和条件下如何对语言素 材进行调整、加工、润色,如何 运用修辞方式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学科。它 旨在探讨修辞规律和方法,并 将它们上升到理论高度以具体地指导语言实践。 修辞学是语言学中的一门学科。



我国修辞学传统先后经历了先秦时期、两 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宋、金、 元时代、明清时代、五四至今。 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汉语修辞学繁荣的 势头仍方兴未艾,不仅是过去研究的较多 的内容出现了更上一层楼的成绩,就连一 些薄弱研究环节也开始得到了重视。

我国汉语修辞学界有些学者也开始注意吸 取和引进国外语言学和修辞学的研究成果, 来拓宽我国汉语修辞学研究的视野和内容, 来强化我国汉语修辞研究的一些薄弱环节。 谭学纯、朱玲是我国汉语修辞学界为数不 多的能“洋为中用”的学者,他们采用国 外新的理念来充实和修正我国汉语修辞研 究的理论资源,其合著的《广义修辞学》 就是修辞学大视野的先驱和代表之作。 总之,我国汉语修辞学这门既古老又年轻 的学科,正在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20世纪下半叶,西方修辞学另一个重要的研 究领域就是对比修辞学。美国的罗伯特· 卡普 兰在1966年发表了论文《跨文化教育的文化思 维模式》,这一论文开创了对比修辞学研究。 从19 66年到1996年,对比修辞学已从早期的 对比分析、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有关 的一种研究,逐渐发展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进路 和方法。体裁和写作的语境是影响这一变化的 重要因素。对比修辞学已顺应当今跨文化的研 究模式,成为跨文化修辞学。
中国修辞学传统
我国修辞学的萌芽期可上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 秋战国, 先秦诸子虽然没有正式出版以修辞学 冠名的著作, 但他们在论述哲学、政治、美学、 伦理学等问题时显示了他们对修辞的看法。 我国先秦诸子的修辞理论对后世修辞学都产生 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现代修辞学的许多重要理 论, 比如陈望道修辞要适应题旨情景的理论和 修辞现象的两大分野的观点都可以从先秦诸 子有关修辞的论述中找到渊源。




修辞: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 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 动有力。 (《现代汉语词典》) 修辞: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 表现手法,恰当地表现写 说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切活动。 (《辞海》) 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 种努力。(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20世纪的修辞学


最近的80年内出现了“新修辞学”,这一 学说运用了心理学、语文学、动机研究或 其他的行为主义科学的研究成果。与“新 修辞学“有关的两个常见的名字是: 理查兹(I.A.Richards)和肯尼思· 伯克。



理查兹的主要兴趣,在于发现语言的 话语形式是如何在听众身上产生理解和误 解的。他的这一兴趣可以从他对人类语 言研究时所使用的四个术语“感觉、感情、 语气、意图”中看出。
中世纪时期的修辞学


这一时期,修辞理论的发展几乎微不足道, 唯一有影响的人物是奥古斯丁。在皈依基督教 之前,他是一名起源于2世纪古罗马诡辩派的 修辞学教师。在《忏悔》中,他论及了自己对 诡辩派修辞学的唾弃。收入在他的《基督教教 旨》第四卷中那些最杰出的布道词,是他对修 辞学的重大贡献。 如果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体系来观察中世纪的 话,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修辞学历史极其短暂。
古典修辞理论体系主要具有以下内容


1.修辞话语的种类 按照古典修辞理论体系,修辞学就是研究 演说的技巧。当时的演说主要有三 种:法学演说、议政演说和宣德演说。这 三种修辞环境构成了整个修辞学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