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稳态与环境》全套名师精选教案: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分析,找到其中的变量,明确其中的注意事项,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放在窗台上的花弯向窗外生长,引出生长素的相关内容。
题目
植物的激素调节
年级学科
高二生物
课型
信息技术与
学科整合课
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了解生长素的成分、作用
3.明确生长素的产生和运输
教学重难点
关键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关键是帮助学生学会设计和分析实验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电子白板
软件: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动画
如何通过实验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到下端。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体验科学家的实验方法,学会设计分析实验
识记相关概念,找到概念中的重点
5分钟
20分钟
15分钟
板书设计
植物的激素调节--生长素的发现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二、植物激素的定义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动画展示、分析实验:
1.达尔文的实验2.詹森的实验
3.拜尔的实验4.温特的实验
引导学生分析以下问题: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
2.感光部位在哪里
3.胚芽鞘弯曲的原因是什么
4.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和作用
总结定义、强调要点:
体内产生、微量、高效、有机物、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
联系实际、总结规律:

人教版必修3 生物(稳态与环境):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案

人教版必修3 生物(稳态与环境):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案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探究学习和问题引导,加强师生、生生交流,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其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的能力。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本节教学设计中为学生量身设置“情境”、“协作”和“会话”,引入自然界中鲜活的事例,学生用发现法和探究法去“意义建构”,学习环境中具有完整的建构主义学习的四要素。

二、课标解读利用教材中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通过主体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实现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目标。

三、教材分析前面学生对《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学习有利于本节内容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而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又为后一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作了铺垫,所以本节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教材重点介绍了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从而揭示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在高中教材中利用科学研究的过程呈现科学知识的内容并不多,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科学研究全过程,所以说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素材。

四、学情分析从认知特点上讲,学生对身边的生命现象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盼望能用所学知识去解释,但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未能较好掌握,如知道向光性的现象,但是却不明白为什么植物会出现向光生长等。

从知识结构上讲,已经学过人体的稳态、动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初中也接触过植物的向光性现象。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4)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4)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1.2能力目标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及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及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1.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培养学生执著探索的精神、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等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生活细节,养成严谨细心的科学研究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2.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1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三、教学过程的组织3.1复习导入新课,引出植物向光性“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植物能调节自己的生命活动吗?”引出章节标题《植物的激素调节》,明确学习主题《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强调生长素的发现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发现生长素却来自于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注意和研究图片1:窗台上的花弯向光源生长图片2:向日葵引出植物向光性,强调概念。

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这种物质的?”引入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方式发现生长素的呢?引出实验研究的方法。

3.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1)实验材料:胚芽鞘。

简单介绍,图示其结构。

2)实验过程以图解的形式,Flash分组演示达尔文的4组向光性实验(A组胚芽鞘保留尖端、B组锡箔盖住胚芽鞘尖端、C组锡箔盖住胚芽鞘尖端下、D组胚芽鞘切除尖端)。

展示A组Flash,各组讨论并对现象进行描述,学生讨论得出A组的结论:胚芽鞘具有向光性;质疑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是和尖端有关还是和尖端下部有关?过渡到达尔文的B、C两组实验.展示B组、C组Flash,学生讨论补充图解,总结出现象,学生讨论的这两组的结论为B直立生长C向光弯曲生长,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质疑如果没有尖端那胚芽鞘会不会长?即尖端下部的生长在没有尖端的情况下能不能长?过渡到D组实验。

高一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高一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二)鲍森、詹森的实验(1910年) P47图3--2 这种影响是什么?能不能从尖端传递到下部?
琼脂片
云母片
詹森的实验示意图
詹森的实验示意图
结论: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影响”(物质)可以透过 琼脂片传递给下部。但不能透过云母片(或玻璃片、锡 箔纸等)如板图。 思考:詹森所做的实验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该如 9 何改进? 有。在无光条件下或放置的位置。
思考:胚芽鞘放在一侧与单侧光照射之间有何关联? 无
欢迎进入朱建标老师之《生命课堂》
积极思维2:
根据达尔文、詹森、拜尔等一系列实验结果, 能得出什么结论? P47第六自然段 这些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 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 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究竟是不是化学物质呢?如果是,是 哪种化学物质?
实验一: 生长,向光弯曲
实验三:生长,不弯曲
单一变量: 有无单侧光照射。 现象(结果): 如图3--1实验1向光弯曲生长;实验 3生长,不弯曲。 结论: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胚芽鞘尖端接受单侧 光有关。
实验1与3对照说明,尖端产生的促进生长的物质与光 照无关,生长和向光弯曲与尖端、单侧光有关。
欢迎进入朱建标老师之《生命课堂》
欢迎进入朱建标老师之《生命课堂》
一、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三)拜尔的实验(1914年) P47图3--3 这种影响传递到尖端以下,怎样引起胚芽鞘 的弯曲生长呢?
注意思考:尖端 放置的位置及后 来弯曲的方向有 什么关系?如图
黑暗中 拜尔的实验示意图
右弯曲
直立
左弯曲
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 均匀造成的。
欢迎进入朱建标老师之《生命课堂》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教材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③(必修)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后面几节的过渡章节。

本节1课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

通过学习,使学生可以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把握各个实验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可以对发现过程中的实验现象进行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3.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在第二章学习了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机理,对激素调节有一定的了解,且在必修一的学习过程中零散的学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能力基础:我所任教的学生是我校一、二层次学生,虽然获取直接知识的能力较好,但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欠缺,课堂发言积极性较差。

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的抓住学生“好奇心”,利用生物史发展脉络,创设情境,层层设疑,诱发思维,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主动建构知识。

目标:1.独立分析达尔文实验,描绘胚芽鞘感光部位和弯曲部位。

2. 观察詹森和拜尔的实验,独立思考后与他人讨论,得出尖端可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弯曲生长是由于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3.小组尝试模仿前人设计实验,进一步阐明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生长素。

4.通过自主阅读,准确说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植物激素的念。

5.通过自主阅读,能准确的写出生长素的产生场所,运输方式和分布部位。

评价任务1.分别写出A、B和A、C、D对照的实验结论。

2.分析两组实验,能独立回答或与他人交流教师设置的问题。

3.用文字或示意图表示实验方案,进一步证明生长素的存在。

4.阅读后可准确回答相应问题。

5.准确写出生长素的产生场所,运输方式和分布部位。

教学过程结论。

温特的实验教师进一步引导:无论是詹森或拜尔的实验,都没有将尖端和尖端下部完全分开,也就不能完全排除尖端是通过非物质的其它“影响”作用到尖端下部的。

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③(必修)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后面几节的过渡章节。

本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①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及生长素的发现实验并预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②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②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使其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比较和总结、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还通过运用图解法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图解法的妙用。

【教学准备】1.课前培养发芽的小麦、玉米或大豆种子。

(可以选择培养其中之一,常用的是玉米)2.课件制作:制作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幻灯片。

本节1课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

【教学体会】本节内容教学适宜采用发现法,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果--整理分析--获得初步结论),提高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在能力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本节课通过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

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环境与稳态》第3章第1节。

本节知识是植物激素调节的主要内容,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在实验设计中所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在整个必修课中处于重要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对本考点的考查,更多的是将试题置于实验探究的背景条件下,运用读图分析等形式,考查学生实验分析和设计能力。

三维教学目标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知道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和分布的部位和运输的方式。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1、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的素养。

教学重难点设计:重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难点:初步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培养的植物胚芽鞘(课前6-7天准备)课时安排1课时学教方法自主探究、讨论问题引导教学策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培养的胚芽鞘,在授课过程中,对于胚芽鞘学生有了表观的认知,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展示,让同学们自己当回科学家,追随着前人的脚步,探究生长素的发现的历程,在实验的讲授过程中,有教师展示实验,在有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并有教师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学生进行小组的讨论,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实验设计的原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高中生物《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等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等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必修三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二)能力目标:1.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2.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

(三)情感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分析提出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

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

同时也是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以及严谨的思维逻辑过程。

教学难点:① 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在探索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过程中,以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层层设疑、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解决。

这个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也有挑战性,运用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解决这个教学难。

初步学会遵守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学会分析实验设计,得出相应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②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学生对芽、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形态学上端等缺乏感性认识,通过图片展示加深印象,感悟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

三、教学方法1、设计理念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引导生生交流、师生评价,获取知识。

“创设情境现象→ 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合作发现→释疑→归纳→反馈→应用”为施教方法,完成目标。

2、主要教法:a.达尔文实验回顾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得出结论,以此为思路展开教学,生生合作制定探究方案、预测结果、得出结论,突出知识线索对向光性的可能原因的推测,同时教师引导归纳实验设计方法和要点。

202020-2021-2020年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2020-2021-2020年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能力方面: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四、教学用具:幻灯片五、课前准备:六、课时安排:1课时八:板书设计: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实验: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结论: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2、温特实验:胚芽鞘尖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能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二、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部位: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运输方向:从植物形态的上端向下运输,不能反向。

3.分布情况:生长旺盛部位。

典型例题例 1 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植物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两重性的现象是()A.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 B.顶端优势C.根的向地性和向水性 D.含羞草的小叶受刺激立即下垂解析:出现“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现象都是生长素的适宜浓度促进茎生长。

出现“顶端优势”是由于低浓度促进顶芽生长,高浓度抑制侧芽生长。

出现“根的向地性”是高浓度抑制根生长,低浓度促进根生长,但向水性与生长素无关。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3单元第1课时生长素的发现授课年级高二课题第3单元第1课时生长素的发现课程类型新授课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4.简述植物激素的概念 5.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重点: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1.教师准备一盆植物,放在窗台上足够时间,使其表现出明显的向光性,以备上课用。

2.准备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实验的图片,通过图片了解更直观。

3.准备学生预习以及课堂上要提问的问题,问题预先考虑更有针对性。

4.如果条件许可,从实验室准备琼脂块、锡箔、云母片等,让学生见识。

5.在内容教学之外,准备一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教育。

1.引题采用教师预先准备的盆栽植物,学生耳目一新,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2.不同科学家所做实验的本质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学生不容易识别,教师注意点拨。

3.通过实验,学习科学家的实验设计思想和方法,并能应用于其他实验设计中去。

4.明确几种胚芽鞘实验中常用材料的特性,如琼脂块、锡箔、云母片等。

5.正确理解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含义最好结合图进行,讲清两层意思:一是生长素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二是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向形态学上端运输。

6.方法上,要引导学生边看、边想、边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

“看”就是看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想”就是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比较”就是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程序学习内容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教师行为 1.展示弯向窗外生长的盆栽植物。

2.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弯向光源生长?教师准备问题,安排学生预习。

1.“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所描绘的一枝红杏生长方向有何特点?可能是哪种因素的刺激引起的? 2.达尔文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呢?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分?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哪一部分? 3.你能参照教材上温特实验的示意图,给其设计一个对照实验吗?请描述你的设计。

人教版必修3 生物(稳态与环境):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学案

人教版必修3 生物(稳态与环境):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学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目标】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并能利用实验设计思路解决问题。

2.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学习重难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生长素的运输。

【学习过程】一、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实验探究向光性与尖端有关:(1)、(2)对照。

探究感光部位在尖端:(3)、(4)对照。

假说: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的下部生长产生某种影响。

2.詹森的实验: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弯曲部位在尖端的下方)4.温特的实验:温特的结论: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进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根据实验设计原则,你能对温特的实验进行改进吗)结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单侧光的照射(刺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2)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生长速度不同)。

植物激素的概念:(1)植物体一定部位合成的(内生性)。

(2)运输到一定部位(可移动性)。

(3)少量、高效。

二、产生、运输、分布(一个小挑战:生长素最早提取自人类尿液,你能据此推断出植物生长素的分子组成吗?)1.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均为幼嫩且生长旺盛的部位。

根尖和成熟叶片合成生长素极少。

色氨酸——生长素。

2.分布:生长旺盛的部位,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极少。

幼叶>老叶。

顶芽<侧芽。

3.运输:A.极性运输:从植物形态的上端向下端运输,不能反向运输。

B.横向运输:单侧光及地心引力等刺激C.运输方式:主动运输三、典型例题知识点一:发现生长素的实验设计思路的应用例1:用琼脂块收集燕麦胚芽鞘中的生长素,下列方法收集生长素最多的是(图中长方形代表琼脂块)。

思路分析:A项无顶端,C项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可以透过琼脂块向下运输,D项虽然有单侧光,但没有顶端,不能产生生长素。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必修3(人教版)第3章《植物激素的调节》中的第1节,教材介绍了植物的向性运动及意义,重点介绍了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100多年前的实验,从而揭示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在高中教材中利用科学研究的过程呈现科学知识的不多,其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科学研究全过程,所以说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素材。

二、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解决方法] 动画再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师引领,步步为营,寻根问底。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 ⑴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⑵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解决方法]⑴讲述实验设计方案的内容,让学生对照内容,分析讨论评价教材中的极性运输的实验设计。

⑵结合实验评价加深对生长素运输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具准备:图片、动画。

六、学生活动⑴引导学生分析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的实验和结论。

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七、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导入:激素又称化学信使,在第2章中,已经认识到激素可随着血液流到人体和动物体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那么,植物体能不能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呢?[问题探讨]呈现教材P46向着窗外生长的植株,引出问题,接近要点。

植物本身没有神经系统,但对外界刺激仍能发生反应,即具有应激性。

植物对单向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叫做向性运动。

如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向光性。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重温一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吧!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动画显示达尔文的实验,设置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呢?2、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分?3、感受单侧光刺激的又是哪一部分?4、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5、达尔文实验的巧妙之处是什么?教师总结归纳。

人教版必修3 生物(稳态与环境):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学案2

人教版必修3 生物(稳态与环境):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学案2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3.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学习重难点】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学习过程】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植物向光性产生原因[任务1]分析达尔文实验,探讨下列问题.1.进行实验时,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其下面一段?2.达尔文的实验结论是什么?[任务2]下面是温特实验的过程,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1.用空白琼脂块进行实验的目的是?温特的实验是对照实验吗?那单一变量什么?2.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什么结论?3.温特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生长素时,有没有提取出这种物质?[任务3]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作相关归纳。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任务1]判断1.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是生长素合成的主要部位。

()2.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它是一种蛋白质。

()3.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4.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也可以是主动运输。

()1 / 25.生长素由形态学上端运往形态学下端需要消耗能量。

()6.当把枝条倒立后,生长素由形态学下端运往形态学上端。

()[训练]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如图所示);另一试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同样试验。

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甲和接受块乙的成分有何变化()A.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Array B.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C.甲、乙都含有生长素D.甲、乙都不含有生长素2 / 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名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名师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芜湖市第十二中学吴志强【教材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介绍了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等科学家探索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既要掌握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等知识,这是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基础;更要掌握对简单实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感悟科学发现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高二理科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并对植物的向光性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实验现象进行语言表达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以及对实验内容的分析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可能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所以学习本节内容的过程,就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学习深层次的知识、培养深层次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培养一定的科学素养的过程。

【设计思路】本课以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教学模式。

力求以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从而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本节生物课堂;同时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重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如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设计和评价实验内容的能力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师生交流,能够说出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

2、通过实验探究、能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2、基本技能(通过对实验和问题的讨论,逐步提高分析实验、评价实验的能力);3、基本思想(通过科学发展史教育,使学生体验科学创新的精神,形成科学探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研作风);4、基本活动经验(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所包含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本质特征。

养成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教学工具】电子白板、投影仪、课前录制的实验视频等【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重点,难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自主学习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 达尔文根据实验①实验结果:在受到照射时,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会生长;如果去掉胚芽鞘的,或者用锡箔罩子把罩上,则;如果罩上的一段,则胚芽鞘还会。

②结论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__产生某种影响,当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的_________时,会造成________和________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 1910年,鲍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

3. 1914年,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是因为 .4. 达尔文、詹森、拜尔的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________造成了胚芽鞘的_________。

5. 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

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6. 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_分布不均匀造成的:________照射后,胚芽鞘_________的生长素含量多于________,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7. 植物激素指的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________运送到________,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激素除生长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思考:1.温特实验设计的对照组是什么?他设置对照组的实验目的是什么?2.在实验过程中,达尔文和温特都选用“胚芽鞘”,为什么?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将胚芽鞘置于黑暗与单侧光
下,可以观察单侧光对其生长的
影响.( )
(2)用锡箔帽和锡箔环套在胚芽
鞘尖端与尖端下面一段,可以研
究其感光部位.( )
(3)将切除尖端的胚芽鞘与完整
的胚芽鞘一起培养,可以观察尖
端对其生长的影响.( )
(4)将含IAA的琼脂块与空白琼脂
块分别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
上,研究其向光性原理( )
2.对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的①~
④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匀速旋转,
一段时间后停止旋转时,实验①
②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
个胚芽鞘的生长
A.←↑→↑
B.←↑↑→
C.→↑→↑
教师安排下进行
当堂教学效果的
检测,以达到对所
学内容的巩固、深
化.
堂测设计
安排适量的当堂检测.
1.判断正误
(1)将胚芽鞘置于黑暗与单侧光下,可以观察单侧光对其生长的影响.( )
(2)用锡箔帽和锡箔环套在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下面一段,可以研究其感光部
位.( )
(3)将切除尖端的胚芽鞘与完整的胚芽鞘一起培养,可以观察尖端对其生长的影
响.( )
(4)将含IAA的琼脂块与空白琼脂块分别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研究其向光
性原理( )
2.对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的①~④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停
止旋转时,实验①②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
A.←↑→↑
B.←↑↑→
C.→↑→↑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doc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念】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侣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

在教学中, 让学生亲历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对于“生长素的发现”这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的教学,主要是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像当年科学家那样亲自参与探究实验的设计、实施、观察,从屮去主动发现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提出假设,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出验证假设的实验,并提出预期,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相关的实验过程及结果,从而对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相应结论。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①使学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牛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②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②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教学过程】学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植物激素的调 节。

(出示课题) 幻灯片出示本节课的三维学习目标展示久窗台的巾兰,多媒体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引起这些生命现彖的刺激在方向上有什么特点?植物的反应有什么特点? 由此引出课题植物的向光性。

再请学生举出 生活中见到的植物向光性的例子。

学生欣赏 幻灯片的向光性的四幅图 学生回答向光性的概念教师:许多人可能对植物向光性的现彖熟视 无睹,然而,正是对向光性的研究,引导人 们揭示出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奥秘,发现 了第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

教师提出问题: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怎样的呢?导 入新 课 尝试从植物 向光性的现 象屮发现和 提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步骤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弯向窗外生长。

2.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

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植株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教师讲述:以上都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有密切的联系,而不同种的生物调节方式不同,植物是通过激素调节,动物则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作教师:“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
〖板书〗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师:给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

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旁栏思考题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提示: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

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

(让学生分别回答。

最后总结: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鼓励学生从科学家的用词教育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要有事实求是的态度。

))教师:“学生们继续思考胚芽鞘尖端真的会产生某种物质吗?这种物质怎么会影响下面部分的生长呢?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

教师:“现在能说明达尔文的推想是正确的吗?”
学生分析,并说明理由。

有的学生说是正确的;有的说是不能说明,因为不能排除琼脂块的影响。

教师总结:不能。

因为没有排除琼脂本身对去尖胚芽鞘的影响。

(介绍实验的设计原则:)
1、单一的变量
2、要有对照组
〖旁栏思考题2、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2.提示:因为该刺激(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分布(浓度)存在差异,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

3.提示:没有。

他是在对实验结果进行严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这个推断的。

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既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还需要一定的想像力。

〖讲述〗由此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能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这种物质是什么呢?学生阅读教材,得出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鉴定这种物质是吲哚乙酸。

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给它取名为生长素。

后来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其他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

〖板书〗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师生共同回顾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设计实验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指出:这是真理发现的模式之一)
〖板书〗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产生部位: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运输方向:从植物形态的上端向下运输,不能反向。

分布情况:生长旺盛部位。

〖技能训练〗生阅读思考回答师提示
1.提示:不严密,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时的情况。

2.提示:结论2不严谨。

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3.提示: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小结〗略
〖作业〗练习
基础题
提示:可以使植株接受比较均匀的阳光照射,以避免因植物的向光性生长而引起植株弯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