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绝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分析

合集下载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有哪些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有哪些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有哪些影响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有哪些影响父母教养孩子的观念和行为对孩子的情绪情感和各种人格品质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那下面一起详细了解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有哪些影响吧。

(1)专制的父母父母把孩子作为附庸,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

要求孩子绝对遵循父母所订的规则,不鼓励孩子提问、探索、冒险及主动做事。

较少对孩子表现温情,并严格执行对孩子的处罚。

这种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某种情况下对父母而言,可能更省事,但这种家庭的孩子从小缺乏思考的训练,又未从父母那儿得到温情,他们不懂得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在人际关系方面,如与其他幼儿交往,可能会碰到较多困难,他们始终处于被领导的地位,没有竞争意识,表现出焦虑和喜怒无常等。

(2) 放任的父母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无足轻重,父母与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不为孩子立任何规矩,无明确要求、奖惩不明。

只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情,孩子没有“长幼有序”的观念,享有很大的自主权。

这种类型的父母忽略了教导孩子尊重,不能适时提供孩子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使得孩子较缺乏自制力。

尤其对学龄前孩子来说,父母若不能在言语、行为上有所引导,那么,孩子有如独自在汪洋大海中漂泊,不知该往何处,即使犯错也不自知。

所以,给孩子这种自主,反而阻断了他学习做人的机会。

这种孩子在与别的同伴交往时,会处处将自己的地位放在最高,,好胜斗强,经常出现攻击行为。

(3)拒绝否认的父母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做什么都做不好,给孩子立过于苛刻的规矩,一味地指责,给孩子温情太少,这样的教养方式下教育的孩子不会赞美别人,不会与人合作,利他行为很少。

(4) 权威的父母以合理、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他们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设下合理的标准,并解释道理。

既高度控制孩子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

这类孩子易形成稳定的依恋,与同伴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综上所述,专制的父母为孩子规划所有事,将孩子训练成听话的机器,并不能帮孩子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启示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启示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启示王 倩儿童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与之紧密相关的教养方式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

权威型教养方式以接受和控制为核心,有力地推动其社会化;专制型以拒绝和控制为核心,放纵型以接受和不控制为核心,忽视型以拒绝和不控制为核心,三者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促进儿童社会化顺利进行。

考虑到发展心理学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可在遵循发展心理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内化权威型教养方式,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社会化。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内涵家庭教养方式可以概括为“教之、养之”。

随着经济的发展,“养之”在得到保障,家长日益重视“教之”。

最具类型化的主张是鲍姆林德提出的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

儿童社会化指儿童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由生物人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具体包括学会语言交流,掌握其他认知能力,了解社会规范等。

二、家庭教养方式及其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鲍姆林德以对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著称,提出两个维度,父母对儿童的情感态度:接受拒绝;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控制容许,并根据这两个维度得出四种家庭教养方式。

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指父母接受儿童的情感,理性地控制儿童。

这种既接受又控制的教养方式推动儿童的社会化。

首先,父母民主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给儿童表达意愿机会,有利于培养其表达能力,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

其次,父母接受儿童的情感,使儿童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有利于儿童形成安全感,善于在情感上接纳他人,更好地适应社会。

最后,父母对儿童实施理性控制,,有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依社会行为准则行事。

专断型的教养方式指父母拒绝儿童的情感,并控制儿童。

首先专断型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较为冷漠,亲子关系疏远,儿童在缺乏温暖的环境中成长,更多地表现出焦虑和不快乐。

其次,专断型教养方式具有专制性和高度控制性,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

这不利于培养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将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倾向于没有自主性、独立性。

家庭教养方式类型分析

家庭教养方式类型分析
孩子的表现:
这些父母教养下到孩子多数独立性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自尊感 和自信心强,喜欢与人交往,对人友好。
2、专断型: 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
也属于高控制教养方式,但在情感态度方面,与上一类型有明显不同,父母倾 向于拒绝和漠视孩子。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儿童时常表现出缺乏热情的,后定的情 感反应,很少考虑儿童自身的愿望和需求;父母往往要求孩子无条件地祖训有关 的规则,但却又缺少对规则的解释,他们常常地儿童违反规则的行为表示愤怒, 至少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孩子的表现: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也容易具有强烈的冲动性和攻击性,不顺从,且很少替 别人考虑,对人缺乏热情与关心,这类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有可能出现不良行为 问题,
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所以父母要重新审视自己,也许自己在不经意间已经伤害到了孩子。作为父母,既然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就应该承担一 份养育的责任,尽可能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积极的亲子交往环境。
请您及时更换请请请您正在使用的模版将于2周后被下线请您及时更换
家庭教养方式类型分析
家庭教养方式: 根据父母对待儿童的情感态度和父母对待儿童要求和控制程度分为四种类型。
1、 民主型: 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
父母对儿童的态度积极肯定,热情地对儿童的需求、愿望和行为进行反应,尊 重孩子的意见和观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参与讨论;他们对儿童提出明 确的需求,并坚定的实施规则,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表示不快而对其良好行为表现 表示支持和肯定。这种高控制、情感上偏于接纳和温暖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 理发展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
孩的表现:
这种方式下教养的儿童大多缺乏自主性,容易胆小、怯懦、畏缩、抑郁,自尊 感和自信心低,不善与人交往。

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

2012-02-22 13:44论家庭教养方式的四种类型家庭是儿童最初的生活场所,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首先从家庭开始。

通过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抚养与教育,儿童逐渐获得了知识和技能,掌握了各种行为规则和社会规范。

但在诸多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是最重要的一个。

正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教养行为,才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递给儿童。

一般来说,可以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其一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情感态度,即接受---拒绝维度;其二是父母对孩子有要求和控制程度,即控制---容许维度。

在情感维度的接受端,家长以积极肯定、耐心的态度对待孩子,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各项要求;在情感的拒绝端,家长常以排斥的态度对待孩子,对他们不闻不问。

在要求与控制维度的控制端,家长为孩子制订了较高的标准,并要求他们努力达到这些要求;在要求与控制维度的容许端,家长宽容放任对孩子缺乏管教。

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和忽视型。

不同的教养方式无疑会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具体可见下表所示。

教养方式维度类型可能后果权威型接受+控制儿童期:心情愉悦,幸福感;高自尊和高自我控制青少年期:高自尊,高社会和道德成熟性;高学术和学业成就专断型拒绝+控制儿童期:焦虑,退缩,不幸福感;遇到挫折易产生敌对感青少年期:与权威型相比,自我调整和适应较差;但与放纵型和忽视型相比,常有更好的在校表现放纵型接受+容许儿童期:冲动,不服从,叛逆;苛求且依赖成人;缺乏毅力青少年期:自我控制差,在校表现不良与权威型或放纵型相比,更易产生不良行为忽视型拒绝+容许儿童期:在依赖、认知、游戏、情绪和社会技巧方面存在缺陷;攻击性行为青少年期:自我控制差;学校表现不良▲权威型教养方式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

权威型的父母认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应该有权威。

但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孩子的帮助。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儿童的个性、情绪、社交和学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对于儿童来说,温馨、和睦、稳定的家庭环境能够促进他们的情绪稳定和社交能力的提高。

而家庭中的争吵、暴力等负面因素则可能导致儿童的不良情绪和行为问题。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研究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四种类型:支持型、放任型、过度管控型和拒绝型。

支持型父母关心孩子的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这种教养方式会促进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

放任型父母则相对宽松,给予孩子较多的自由,儿童发展出较为独立的个性,但有时也缺乏纪律意识。

过度管控型父母往往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对孩子要求过高,这种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孩子产生焦虑和自卑。

拒绝型父母则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和关注,对孩子的需求无视,儿童易产生情感上的缺失。

研究发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家庭教养方式也存在差异。

东方文化中的家庭注重孝道和家庭责任,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较高,注重纪律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而西方文化中则倾向于注重个人的自由和个性发展,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儿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以及支持型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健康的心理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尊重他们的需求和选择,给予适当的关心和支持,以推动他们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对于儿童的教养方式是亲子关系的一个主要方面。

父母的教养方式由情感和控制两个维度组合而成。

情感是指父母对儿童做出反应的性质和数量,控制则是父母对儿童管理和监督的程度。

两者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即权威性、专制型、忽视型和放纵型(如图)。

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放纵型父母对儿童高度接纳和肯定,允许儿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但很少提出控制和要求,偶尔对儿童提出纪律要求也不能坚持到底。

他们对儿童能做出成熟的行为不抱太大希望,因为他们觉得“他只是个孩子”。

过度的放纵会使孩子误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他的愿望和要求就是纪律。

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觉得全世界都辜负了他而心生怨恨。

由于父母对孩子的迁就,他们没有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在学校与同学相处时的表现往往不够成熟,攻击性强。

同时,他们的责任心和独立性也较差。

忽视型父母对儿童缺少关注与爱,很少提出要求与控制。

对儿童的要求缺乏回应,让儿童感到受忽视与冷落,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这类父母的子女不仅社会交往及学业表现上皆有缺陷,也常会变成具有敌意及反叛意识的青少年,易出现行为偏差。

专制型父母对儿童严厉、粗暴,缺少温情。

他们滥用权力,要求儿童绝对服从,却很少对儿童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的口头禅是:“我怎么说,你就得怎么做!”为使儿童服从,他们常常运用惩罚和剥夺爱的策略。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儿童完全受制于父母,个人意愿得不到尊重,儿童常感到愤怒和拘束。

由于亲子之间缺乏沟通,儿童无法向父母学到适当的社会技能,一般不善于交往,对学校生活适应较差,有些儿童对他人充满敌意,攻击性强,不能自控;有些儿童则是胆小、退缩,缺乏自信,游离于群体之外。

权威性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积极肯定和接纳的,对儿童有明确的要求。

他们对儿童的控制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在向儿童提出要求或命令时,通常会向儿童解释这样做的理由,同时亦能倾听儿童的心声,考虑儿童的需要。

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发布时间:2022-06-21T01:51:08.9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2月)第4期作者:孙晓明[导读] 家庭教育在儿童的人格成长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特别是父母的养育风格对孩子的人格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孙晓明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五一路小学家庭教育在儿童的人格成长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特别是父母的养育风格对孩子的人格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例举了若干类型的养育风格极其对孩子的影响。

其中,有“忽视”:对孩子的忽视通常都是情感方面的。

孩子有一种被放逐的感觉,孩子缺乏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从来没有被人关爱的感觉。

有“拒斥”:拒绝认可孩子,把孩子当作累赘和负担。

孩子会感到孤立和无助,感到深深的伤害、痛苦、充满敌意,焦虑,自我贬损,自我隔离。

有“过于强迫”:不断地指导和监督孩子,无穷无尽的指示和不断的提醒,过于严格,倾向于训练而不是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最后形成温顺窝囊的性格,要么主动反对,与父母言语对抗,要么消极抵抗。

有“惩罚”:父母把体罚视为必要的纪律和训练,把自己的个人敌意和进攻性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有犯罪感,怨恨父母。

案例1:我是一个儿子的母亲。

儿子今年12岁。

爸爸从小对他比较苛刻,陪伴也很少,导致中间有几年他对爸爸特别恨,觉得爸爸不爱他,不爱家人,甚至有段时间他都不愿意他爸爸回家来看他,也不跟爸爸说话。

其间有次他在学校闹情绪被接回家安抚几天,爸爸在没弄清楚情况下打了他一耳光,导致他心里更加恨爸爸。

案例中,儿子和爸爸的关系紧张,因为被忽视,感受不到爸爸的爱,尤其遭到爸爸粗暴打骂时,内心里对爸爸更增加了怨恨情绪。

当孩子面对来自父母的忽视和惩罚时,如果他认为“我是不好的”、“我是不值得被爱的”,孩子的内心是受伤的。

他可能就会因为“缺爱”而内心极度渴望爱而产生极度的不安全感。

毕业论文--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毕业论文--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毕业论文--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1前言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基地。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错误的教养方式,往往会使儿童学业失败、品德错误和行为异常,并对其社会性发展产生消极作用。

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学习不良、反社会行为、违法犯罪行为和家庭资源.家庭教育气氛、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环境等密切相关。

同时,父母对孩子学习行为的管理、教育子女的方式以及教育方式的一致性等因素也会显著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的学习进步。

这里,我们将通过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探索造成学习不良现象的家庭成因,并进一步分析这些家庭资源对学习不良儿童社会交往、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等的影响,从而为提高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提供根据。

2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根据学习不良儿童和一般儿童的入组标准,从2308名来自四所小学、二所普通中学的儿童10--15岁)中抽取学习不良儿童211名,一般儿童218名。

并按年级编为5个组,会计实测被试为429名。

2.2 研究工具在深入调查研究和访谈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参阅国内外同类研究,选用、修订那些已被证明为有效\可靠的研究工具,将其汇总成本研究使用的问卷。

测量内容包括:被试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和被试的社会性发展状况。

通过考察研究中施测得到的所有同质性信度Cronbach Alpha值,选择同质性信度在0.6以上的维度作为本研究将要探讨的内容。

2.3研究步骤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深入中小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修改测量工具,汇总成本研究的测量问卷。

以学校为单位,班级为单元.集体施测的方式收集数据,采用SPSS/PC+3.l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3.1.1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家庭心理环境是家庭资源的一个子系统。

本研究选择的家庭心理环境包括父母教育态度、父母期望和父母关系状况。

浅谈幼儿拒绝行为的原因和教育策略

浅谈幼儿拒绝行为的原因和教育策略

浅谈幼儿拒绝行为的原因和教育策略【摘要】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对特定环境给出的特定指令或建议时,部分幼儿的态度是拒绝的,幼儿学会说“不”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但是不正确的拒绝行为会影响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长期的拒绝行为会阻碍幼儿社会性发展。

教师应了解幼儿发生拒绝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在教育活动中采用适当的方法,正确对待幼儿的拒绝行为,实施有效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幼儿拒绝社会化拒绝是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在特定的社会性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不配合行为,包括行为抑制和社会性孤独等等,当幼儿的需要或者愿望和某些事以及某些要求不一致时就会发生拒绝的行为,如拒绝一个指令,拒绝同伴的请求,拒绝其他幼儿的说理,拒绝班级的集体活动等,因此,拒绝的对象和性质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些不服从、不接受、不情愿、不合作的拒绝行为背后的原因的什么?如何正确实施教育策略呢?这正是本文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幼儿拒绝行为背后的原因剖析(一)封闭自己,怕被伤害,性格内向而拒绝幼儿的拒绝行为一部分是幼儿基于“自保”,这类幼儿属于社会退缩型的拒绝行为,这种拒绝行为可以解释很多内隐行为问题,比如幼儿的消极自我评价、害羞、焦虑、不善言辞等等。

(二)做“不听话”的孩子,想引起关注而拒绝在每个幼儿园都会遇到一些老师心目中“不听话”的孩子,他们总是跟老师“唱反调”,实在让老师们头疼,有一个叫东东的小男孩,总是和老师“过不去”,从早上入园到下午离园都呈现“不听话”的状态,对老师的要求置若罔闻,总之,无论老师提出什么要求,他都不会理会。

班上老师认为他严重影响了班级秩序,对他采取罚站的小惩罚,但是东东对这种处罚没有感觉,不哭也不闹,对着老师嘿嘿的笑,久而久之,老师对他的行为也无可奈何,被他的行为弄的哭笑不得。

东东的拒绝行为明显是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当他“违规”后发现不遵照要求可以获得教师的强烈反应,达到自己的获得关注的目的,便会多次出现类似的行为,而教师的关注变成了这一类拒绝行为的加剧强化物。

不同的教养方式

不同的教养方式

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心理辅导界将父母和不现的教养方式一般做如下的分类:(一)父母的类型:专断型父母:又称墙砖型父母。

父母制订的规则就象板上钉钉不容更改。

父母是家里的统治规则的制订者。

容许型父母:又称海蜇型父母。

父母难以制订和执行家规和价值观,孩子象海蜇一样缺乏管束,最终孩子是家庭的统治者。

权威型父母:又称脊柱型父母,父母制订合理的家庭规则,对孩子民主和倾听,但仍最终保持权威的地位,这样塑造的孩子既有规则又有相对的灵活性。

但相对来说,很多父母会觉得采取专断或放纵的态度会比权威型父母来得容易得多。

(二)父母的教养方式根据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态度和孩子的行为是否有要求和控制程度这两个维度,又可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归纳为四种:1.接受+控制的权威型教育方式权威型教养方式——父母树立权威,对孩子理解、尊重,与孩子经常交流及给予帮助的一种教养方式。

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理解与尊重,父母对孩子更多积极肯定的态度,及时热情地对儿童的需要、行为做出反应,尊重并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同时他们对儿童有较高的要求,对儿童不同的行为表现奖惩分明。

这种高控制且在情感上偏于接纳和温暖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许多积极影响。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善于自我控制的解决问题,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喜欢与人交往,对人友好2.接受+容许型的放纵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父母对子女抱以积极肯定的态度,但缺乏控制的一种教养方式。

这类也对儿童抱以积极肯定的情感,但缺乏控制。

放任儿童自己做决定,即使他们还不具有这种能力,例如,任由儿童自己安排饮食起居,纵容儿童贪玩、看电视。

父母很少向孩子提出要求,如不要求他们做家务事也不要求他们学习良好的行为举止;对儿童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

这样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大多很不成熟,他们随意发挥自己,往往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而且缺乏责任感,合作性差,很少为别人考虑,自信心不足。

影响家长教养方式的因素分析 (2)

影响家长教养方式的因素分析 (2)

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2012-04-01教育不仅是指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正如新课标所言,教育合力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

作为教育合力之基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个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发展个性就显得更为重要。

虽然个性的发展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但儿童期作为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是极为重要的,儿童的个性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所谓“从小看八十”、“三岁之魂,百岁之才”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

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可塑性比较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父母的影响很大,因此家庭教育,尤其是有关家庭教养方式的讨论在这一时期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家庭教养对儿童个性发展的的重要作用在充满竞争的21世纪,各国以科技和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对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上升为一个民族发展的首要问题。

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涉及到多个方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儿童比作天然的大理石,认为有六位雕塑家把他们变成千姿百态的雕像。

这六位雕塑家依次是:家庭、学校、集体、儿童自己、书籍、偶然因素。

家庭被列在第一位,说明家庭在儿童个性发展中的突出作用[4]。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习性爱好,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上打下最初的烙印。

所以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个性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

生活在和睦美满的家庭中,儿童性格活泼、开朗、友爱合作,生活在有文化教养的家庭中,儿童有礼貌、举止文雅。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讲述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讲述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背景:幼儿家庭教育一般指父母通过教养行为影响儿童的发展或通过环境设置来构成特定的家庭生活环境,形成特定的期望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塑造出不同特征的儿童。

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文试从父母教养方式的角度来探讨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幼儿期是人类社会性的最初阶段,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否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因此,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父母则是幼儿的第一位教师,也是幼儿的启蒙老师。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父母对幼儿的态度为幼儿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和今后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同家长教育幼儿的态度和具体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幼儿社会认知和生活经验,道德的规范和社会行为首先是从家庭中取得的,幼儿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培养社会性的目标也正是通过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传递给幼儿的。

家庭对幼儿心理的影响,其本质就是家长的价值取向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也就是父母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及内化了的社会文化传递给了幼儿。

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意义:家庭作为儿童的第一场所,家庭环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

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

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家庭教养方式 张丽娟

家庭教养方式 张丽娟

家庭教养方式——走过路过不能错过,不为学生也为孩子看看的知识点华图教育张丽娟研究表明,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若家庭教养方式是民主、信任、容忍,则有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若家长对待子女过分严格或放任,则孩子更容易产生不良的、敌对的行为。

一般父母的教养方式有两个维度:一是父母对待儿童的情感态度,即接受-拒绝维度;二是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即控制-容许维度。

根据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1.权威型教养方式:接受+控制权威型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

父母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限制,并且奖惩分明。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喜欢与人交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2.专断型教养方式:拒绝+控制专断型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稍有不顺,非打即罚。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

长此以往,将会与父母关系疏远,产生叛逆心理。

3.放纵型教养方式:接受+容许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对孩子缺乏控制和要求,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

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表现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即时的满足,对父母依赖性很强,缺乏自信、恒心、毅力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对父母缺乏孝心。

4.忽视型教养方式:拒绝+容许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

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时会对孩子流露出厌烦、不愿搭理的态度。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种极端的忽略也可以视为对孩子的一种虐待,这是对孩子情感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剥夺。

浅析被拒绝型儿童的特点及教育建议

浅析被拒绝型儿童的特点及教育建议

浅析被拒绝型儿童的特点及教育建议摘要】幼儿的同伴关系是反映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在同伴交往中,被拒绝型儿童是比较笨拙和不明智的,经常表现出许多的攻击性行为甚至反社会行为,这样的交往方式对他们的学习及生活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和对被拒绝型儿童的观察,了解5-6岁被拒绝型儿童的同伴交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家庭教育及幼儿园教育两大方面提出教育措施及建议,促进家园合作,改善被拒绝型儿童的同伴交往。

【关键词】幼儿同伴交往被拒绝型儿童特点教育建议一、问题的提出幼儿同伴关系是年龄相仿或相近儿童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是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反映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学前阶段,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的地位已开始分化,出现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这4种同伴交往类型。

被拒绝型儿童是指不被多数同伴喜欢,受较多成员排斥,地位较低的儿童,他们在同伴交往中是比较笨拙和不明智的,经常表现出许多攻击性行为甚至反社会行为。

情感表达失当是被拒绝型儿童主要的情感智力特征,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常常走向极端,缺乏对他人情绪情感的引导能力。

本研究通过与教师的访谈及对被拒绝型儿童的观察,了解5-6岁被拒绝型儿童的交往现状,帮助其建立与同伴良好和谐的关系,同时为教育工作提供借鉴,使被拒绝型儿童得到广泛关注,促进其良好社会性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取幼儿园5—6岁幼儿的教师共计4人作为访谈对象;并选取被拒绝型儿童共计3人作为观察对象。

(二)研究方法1.文献法2.访谈法此次访谈所采用的访谈提纲为根据相关理论知识及研究需要自编而成,访谈的内容包括:幼儿班级总数及其中被拒绝型儿童所占比例;被拒绝型儿童的行为表现;被拒绝型儿童与其他小朋友的相互态度;教师在面对幼儿被拒绝行为时的做法;被拒绝型儿童被拒绝的影响因素;改进被拒绝型儿童同伴交往的措施。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教养方式是塑造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一些有效的教养策略。

一、严厉型教养方式严厉型教养方式强调父母的权威地位,注重纪律和规矩。

父母对儿童行为有明确的期望,并采取惩罚来制止不良行为。

然而,严厉型教养方式往往导致儿童产生一些行为问题。

儿童可能因为过度的压力而感到焦虑和沮丧,甚至出现攻击性和反叛的行为。

二、放任型教养方式放任型教养方式缺乏强力的指导和规范。

父母倾向于顺其自然地让孩子自己成长,不过多干涉儿童的行为。

然而,这种方式也可能导致儿童的行为问题。

缺乏监督和指导,儿童可能缺乏纪律意识,容易陷入不良行为。

三、民主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强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合作和对话。

父母倾听儿童意见,并与他们共同制定规则和限制。

这种教养方式鼓励儿童的自主性和责任感,有利于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能。

四、理解型教养方式理解型教养方式强调对儿童情感和需求的理解和支持。

父母倾心倾听、关注儿童的感受,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理解型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尊心和情绪管理能力,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在实际教养过程中,采用民主型和理解型教养方式往往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

下面是一些建议的教养策略,以帮助父母解决儿童行为问题。

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倾听他们的需求,并积极参与他们的生活。

2. 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

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些合理的规则,并为他们设定明确的界限。

这将有助于他们建立纪律和责任感。

3. 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赞扬。

积极鼓励儿童良好的行为,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教导儿童如何正确地表达情绪,并提供有效的解决冲突和管理情绪的技巧。

5. 提供榜样和引导。

作为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行为教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忽视型教养方式特点和儿童可能的行为

忽视型教养方式特点和儿童可能的行为

忽视型教养方式特点和儿童可能的行为忽视型教养方式是一种被称为无情、漠视甚至忽略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需要和情感的教养方式。

这种教养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关注和陪伴忽视型父母往往缺少与孩子的积极互动,他们通常不会注意到孩子的表现、情感和需要。

家庭氛围冷漠、孤独和无声,孩子可能会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从而产生消极情绪。

2. 没有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在这种教养方式下,父母往往缺少对孩子的约束和规范,无法为孩子设立明确的行为准则和界限。

这让孩子没有明确的自我认同,也无法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3. 缺乏反馈和认可忽视型父母通常不会赞扬或表扬孩子,进而导致孩子缺乏自我肯定或内在动力,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孤独和无助等问题。

例如,他们可能会忽略儿童的意见或想法,不给与任何表扬和肯定,也不鼓励他们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孩子会感到缺乏被关注和关心的感觉,进而导致行为异常和不良情绪的表现。

忽视型教养的后果:忽视型教养是一种失效和有害的教育方式。

它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也会对家庭联系和亲子关系造成破坏。

以下是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1. 学业成绩低下忽视型教养会导致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

孩子的学习、理解和记忆能力都受到影响,导致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缺乏注意力和思考能力、无法理解学校教材。

2. 行为问题在忽视型教养下,孩子会有各种行为问题,例如攻击性、不服从父母、偷窃或反社会行为等。

如果这些问题不得到及时纠正和治疗,孩子很容易被边缘化和孤立,长大之后还可能出现心理疾病。

3. 情感问题忽视型教养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情感问题,例如自卑、孤独、不受尊重和认可的感觉。

他们可能会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没有接受和爱护的感觉。

4. 没有独立生活技能孩子成长到某个岁数后,忽视型教养容易让他们产生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理解社交规范等问题。

他们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认为父母对自己没有关注和爱护,影响到自己未来的生活。

总之,忽视型教养是一种有害的家庭教育模式,它消极影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而且长期忽略孩子的需求和情感,可能导致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自我。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儿童行为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些孩子表现出攻击性、不服从、自闭等问题,这不仅给他们的家庭带来困扰,也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

然而,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行为问题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有直接影响。

一种常见的父母教养方式是过分放纵。

这种方式下,父母没有给予孩子明确的规则和界限,任由孩子为所欲为。

长期下去,孩子会变得过于自我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另一种常见的教养方式是过分严苛。

这时,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度批评和严厉惩罚。

这种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消极的情绪,包括自卑、抑郁以及攻击性行为等。

其次,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是复杂的。

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性格发展有关。

对于过分放纵的教养方式,孩子可能养成依赖性和无拘无束的性格特点。

而过分严苛的教养方式,则可能使孩子变得胆怯、缺乏自信。

所以,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需求,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以帮助他们发展积极健康的行为模式。

此外,父母的行为对儿童行为问题也有启发作用。

孩子往往会模仿父母的行为。

如果父母经常表现出冲动和暴力的行为,孩子很容易学到这样的行为模式。

相反,父母如果能够提供温暖和支持,以及积极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就会受到积极的影响,更容易发展健康的行为模式。

对于父母来说,教养方式的调整是帮助孩子改善行为问题的重要一环。

首先,父母应引导孩子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明确对错,并且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能力。

其次,父母应该提供恰当的奖励和惩罚措施。

奖励可以是实质性的或者是鼓励性的,而惩罚则应该合理且不过度。

第三,父母需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

倾听和理解孩子的需求,鼓励他们表达情感,有助于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除了父母的努力,社会和教育机构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帮助儿童解决行为问题。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材料分析题小芳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材料分析题小芳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材料分析题小芳材料分析题:1.请从父母教养方式的角度分析以下案例:南燕爸爸从不对南燕生气,但也从不过问南燕的事情,南燕向爸爸说起幼儿园里有趣的事情,爸爸也只是心不在焉地“嗯”一下,眼睛却看着别的地方。

南燕爸爸说其实他不喜欢小孩子。

南燕的所有事情都由妈妈负责,每天早上南燕都是第一个到幼儿园,要等很长时间才会有小朋友来和她玩,因为妈妈要赶着去很远的单位上班,每天下午妈妈都是匆匆忙忙接上南燕就走,因为妈妈要赶回家做饭。

南燕的妈妈太忙了,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家务还要看书学习写论文,根本没有时间和南燕一起玩,有时南燕要求妈妈跟她玩游戏,妈妈总是不耐烦地说:妈妈没时间!你自己玩吧!南燕的幼年时期就这样弧独地渡过了。

(1)西蒙兹等学者利用“关爱”与“权威”两个向度将家长教养方式划分为:民主权威型、绝对权威型、娇惯溺爱型、忽视冷漠型。

从材料中南燕爸爸从不对南燕生气,也不过为南燕的事情等行为可以看出南燕爸爸的教养方式属于“忽视冷漠型”,而从其妈妈负责南燕所有事情,却拒绝和南燕玩游戏等行为可以看出,其妈妈的教养方式属于“绝对权威型。

”(2)研究发现,双亲如果采用“忽视冷漠型”教养方式,儿童的个性则表现为冷酷、攻击、情绪不安、社会性和创造力强。

研究发现,双亲如果采取“绝对权威型”教养方式,既拒绝的,干涉的,支配的,独裁的,压迫的家养方式,儿童就显示出适应性差,神经质,依赖性强,反抗性强,情绪不稳定等性格特征,表现为逃避或反抗,胆怯或粗暴。

他们既依赖、顺从别人,又常常对别人反抗、凶残。

由此可见,南燕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利于南燕的健康发展。

因此,对于孩子的教养方式,我们更希望能够采用民主权威型,这样更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也希望南燕的父母可以正视他们方式的不足,加以重视纠正,给南燕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报告

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报告

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报告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报告引言:幼儿期是儿童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亲子互动缺失:部分家长工作繁忙,缺乏与孩子的充分互动,导致亲子关系疏远。

2. 过度呵护与溺爱:部分家长过度关心孩子的需求,不让其面对挑战与困难,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

3. 惩罚与暴力教养:部分家长采用过于严厉的教育手段,包括体罚和辱骂,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二、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 社交能力发展:家庭教养方式中的亲子互动以及适度的独立性培养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2. 自主性培养:适度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能力强。

3. 心理健康: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惩罚和暴力教养会给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易导致抑郁、焦虑等问题。

三、优化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建议1. 提倡积极亲子互动:家长应与幼儿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多参与幼儿玩耍和学习活动,增进亲子感情。

2. 倡导适度独立:家长应逐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幼儿在适当的范围内自主决策与解决问题。

3. 鼓励积极表达:家长应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鼓励幼儿积极表达感受和需求,促进其情绪和认知的发展。

4. 提倡爱理解的教育:家长应注重倾听和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用爱和耐心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结论: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长应积极改变教育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教养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和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共同为优化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做出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拒绝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分析
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郭晓蕾215600
【摘要】儿童的同伴交往对其社会化的顺利进行,道德品质的发展及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都起着独特的作用。

被拒绝儿童作为同伴交往中的弱势群体在行为特征、认知能力或所处的环境都存在明显的问题,通过对被拒绝儿童的观察、教养方式的分析,能有效的帮助儿童获得更多的情感温暖,使他们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同伴交往;被拒绝儿童
儿童的同伴交往对其社会化的顺利进行,道德品质的发展及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都起着独特的作用。

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儿童能真实地了解关于自己和他人的评价,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鼓励儿童和同伴进行交往,为儿童的同伴交往创造条件,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顺利的适应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被拒绝儿童作为同伴交往中的弱势群体在行为特征、认知能力或所处的环境上都存在明显的问题,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干预指导,在今后的社会适应上可能会出现问题。

为此做过一个观察研究。

我首先选择观察对象:用同伴提名法在班级选出了2名被拒绝儿童,对这2名儿童进行了观察。

主要是观察他在同伴交往中的一些行为表现,和一些言语的记录。

个案观察一:今天,尧尧又是第一个来,没过多久阿诺也来了,尧尧主动和阿诺一起玩,遭到阿诺的拒绝,并且阿诺把尧尧推开了,尧尧哭了。

解析:尧尧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幼儿,他很少像今天这样主
动向别的幼儿发起同伴交往。

而且,在后来的观察中发现,他经常会说,他不想出去玩。

在每天的早操中有一个找朋友的环节,他从来没有主动地去找过朋友,即使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也不愿意找朋友。

他经常会说,我没有朋友这样的话。

个案观察二:文文哭着跑到我面前,我问她怎么了,她说在刚才在玩玩具的时候,西西打他。

解析:西西是个攻击性很强的小孩,在我观察的这几天中,发现他喜欢去碰碰人家,其他小朋友不理他他就出手打他们,上课也不停的挥动着他的小拳头,久而久之,小朋友都不喜欢跟他玩了。

这个观察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为什么他们从来不愿意和小朋友们交往,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他们的教养方式是怎么样的,他们在孩子的同伴交往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国内外的研究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站在家庭关系和同伴关系这个角度上进行,对于被拒绝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调查研究的很少,所以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研究兴趣。

一、被拒绝儿童家庭一般情况分析
通过和一些家长的交流我发现,被拒绝儿童的父母大多数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被拒绝儿童大多数是由老人抚养的。

通过和受欢迎儿童比较发现,受欢迎儿童主要是由父母亲自抚养的,而两类父母的文化程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那为什么偏偏是被老人抚养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上存在问题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不会说普通话。

也许被拒绝儿童社交地位的形成和他们的主要抚
养者有一定的关系,通过我在幼儿园和被拒绝儿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接触发现,他们大多不会说普通话,不太和孩子进行交流,这对孩子的同伴交往肯定是没有好处的,孩子长期和老人们在一起,逐渐会变得不爱讲话和与人交流。

2.百依百顺。

许多抚养孩子的老人对自己的心肝宝贝,任何事都由着孩子,百依百顺,这样对于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是不利的,而孩子自身良好的品质在同伴交往中也是很重要的。

3.缺少交往机会。

通过我和老人进一步的交谈得知,孩子之所以由他们带,主要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老人也坦言,他们年纪大了,根本管不住孩子,能让他们不太闹就很好了,当我问到老人平时带孩子出去和别的小朋友玩时,老人连忙回答说:我哪有精神啊!一般都让孩子自己在家玩玩具,很少让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玩。

而受欢迎儿童的家长在这一方面会积极的安排孩子和别的同伴交往,并对孩子的同伴交往很关注。

二、被拒绝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被拒绝儿童的父母双方在过于干涉保护这一方面存在差异,母亲在过于干涉保护这一方面得分高于父亲。

这可能和父母自身的性别有关,一般女性由于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会比较容易担心,对孩子会更加紧张。

在被拒绝儿童的性别上,父母的教养方式也是存在差异的,在情感温暖方面,女孩子的得分高于男孩子,在惩罚严厉方面,女孩子的得分低于男孩子,这符合我们的传统观念。

最后,我对被拒绝儿童和受欢迎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从以下几点进行比较:
首先,两类儿童在情感温暖这一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被拒绝儿童的情感温暖得分明显低于受欢迎儿童。

相关研究表明,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能使子女产生温暖、信任和安全感,并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学习习惯。

反之,被拒绝儿童由于所获得的情感温暖偏低,往往不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在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孩子往往觉得没有安全感,对同伴缺乏信任。

这些都会导致他们的同伴交往出现问题。

其次,在过干涉过保护方面,两类儿童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被拒绝儿童的父母,往往认为要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孩子,对于孩子的各种问题都要干涉,这对于孩子的同伴交往是很不利的。

他们没有认识到同伴交往对孩子的重要性,很少提供机会让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玩,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受到欺侮,尽量不给自己的孩子和同伴接触。

再次,是有关惩罚严厉方面,两类儿童在这一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被拒绝儿童的惩罚严厉得分高于受欢迎儿童。

有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预告和决定着日后的同伴关系。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儿童的许多行为是通过对现实的或象征性榜样行为的模仿而获得。

在家庭中,儿童会不加批判地模仿家长的某些行为。

被拒绝儿童父母对孩子的惩罚过分严厉,有的家长还经常打孩子。

通过模仿学习,在处理同伴冲突时,被拒绝儿童会更多的出现和家长类似的打人行为,即我们所说的攻击性行为。

最后在拒绝否认方面,被拒绝儿童在很多事情上都会遭到父母的否定拒绝。

总的说来,和受欢迎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相比,被拒绝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

研究表明被拒绝儿童的主要抚养者多数是老人,在这一点上,对于孩子的同伴交往是不利的。

父母应该多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不要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其实孩子的幼儿阶段是很重要的,这个时期的同伴交往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你对自己的孩子要关心,对自己孩子同伴关系的发展更要关心,这种关心和了解可以从孩子的老师那里获得。

另一方面,通过对父母的教养方式的分析,发现被拒绝儿童所接受的教养方式是存在问题的,孩子的父母应该多读一读有关教养方式有关的书,对孩子采取合适的教养方式,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情感温暖,使亲子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