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知识(五大名窑)整理(附含大量彩图说明)

合集下载

中国陶瓷鉴赏2宋五大名窑

中国陶瓷鉴赏2宋五大名窑
王 德 翁
识 者 尤 疑 之
其 色 莹 润 如 旧 造
质 细 虽 新
一 香 鼎
市 哥 哥 洞 窑 器 者
在 杭 州 时
乙 未 冬
元 末 孔 奇
哥窑鱼耳炉 现藏故宫博物院 高9 cm,口径11.8cm,足径9.6cm
鱼耳炉因两侧置鱼形耳且可用来焚香而得名, 是宋代哥窑瓷器中的名品。元、明时虽有仿品传 世,但均貌似神离,无法企及原作之风韵。此件 属于清宫旧藏品,乾隆皇帝颇为赏识,曾拟诗一 首,由宫廷玉作匠师镌刻于器外底,诗云: 伊谁换夕薰,香讶至今闻。 伊谁换夕薰,香讶至今闻。 制自崇鱼耳,色犹缬鳝纹。 制自崇鱼耳,色犹缬鳝纹。 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 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 辨见八还毕,鼻根何处分。 辨见八还毕,鼻根何处分。 后署“乾隆丙申仲春御题”。
哥窑菊口盘
哥窑碗
北、南宋官窑的区别
都有紫口铁足 南宋不明显 都有开片 规律不一 北宋厚重 南宋轻薄
以 地 名 也 —— 嘉 靖 《七 修 类 稿 续 稿 刻

为 龙 泉
章 生 二 所 陶 者
以 名 故 也
为 哥 窑
生 一 所 陶 者
弟 兄 各 主 一 窑
章 生 二
南 宋 时 有 章 生 一
皆 此 处 州 龙 泉 县
清明上河图
宋 官 窑 琮 式 瓶
历史上五个收藏热时期
北宋 晚明 康乾盛世 晚清到民国 当代
直 把 杭 州 当
《题 临 安 邸 》
暖 风 熏 得 汴 州 醉 游 人 休 时 几 舞 歌 湖
西 外 青 山 楼 外 楼

—— 林 升
【 官 窑 青 瓷 葵 花 式 洗 】
哥 窑 与 龙 泉 窑

五大名窑

五大名窑

五大名窑一、官窑紫口铁足话官窑宋徽宗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建窑烧制的御用瓷器,称为官窑,所制器物,有鼎、有炉、瓶、觚(饮酒器)等仿古铜器器形,另有陶瓷文具用品如笔筒、水滴、印泥盒等,均属佳品。

图:冰裂纹小茶壶官窑的特色是土质细腻,胎釉俱薄如纸。

色有月白、粉白、粉青、大绿、油质等,当时最受重视为月白,粉青次之。

开片,以冰裂纹为上品,梅花片次之,细碎纹最下。

其中器面有釉斑的。

以鳝血为上,黑纹次之。

可见北宋官窑的制作水准极高。

因金的入侵,汴京破灭,官窑随着北宋消失。

康王高宗在杭州建都是为南宋,宋高宗奠都后,即命邵成章在杭州凤凰山,仿官窑旧朱,建窑烧瓷,称为「内窑」,即是南宋官窑。

内窑比北宋官窑更成熟更精致,釉色以粉色为主,晶莹澄澈,足以比美青瓷,所用瓷土坯,略带亦色,所以露胎处烧成后颜色如铁,烧制时,器口向上釉下,口上的釉极薄,赤土隐隐透出,所以当时称「紫口铁足」。

两京官窑,因温度控制不善,釉中的铁质,氧化不均而产生窑变,呈现出紫红或褐色的斑点,古代民智末开,将窑变瓷器视为鬼怪作崇,不予保留,故迄今窑变传器不多。

故宫这一季展示了宋代文物特展,精品尽出,其中有粉青水仙四方盘号称故宫之宝,另有冰裂荷花器皿也极精美,展期至六月三十日,盼同仁都能拨空参观。

二、汝窑我国青瓷器从魏晋有瓷器以来,就是主要产品。

它釉中所含氧化铁是经过还原焰烧成的(氧化焰与还原焰是烧结过程中的空气控制,让空气氧完全燃烧称氧化,注入新空气称还原)。

若是烧得太过,就会呈现深众绿色,若烧的不过,就呈灰青色,所以氧化与还原是青瓷制造历史上两大技术。

到了宋代,这项技术被充份掌握,它是陶瓷发展史的重大成就,最著名的就是河南窑瓷器,河南生产青瓷的窑址,遍及临汝四乡,而以临汝县为集散地,宋代并在此设汝州窑务以抽税捐。

汝窑青瓷贵重当代,士大士尤其喜欢视为珍品。

有印花、刻花、素面三种,以素面为贵,釉色有天青、粉青、鸭蛋青、虾青、茶青等不同。

纹片有牛毛黄纹,细碎冰裂纹、蟹爪纹等,釉中气泡比官窑稍大,有如满天星斗,清澈度在宋代诸中,堪称第一。

宋代五大名窑名词解释

宋代五大名窑名词解释

宋代五大名窑名词解释宋代五大名窑名词解释一、两宋时期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此时期可以划分为南宋和北宋两个时期。

二、名窑名窑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域内制作的陶瓷窑口和产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文化价值。

在宋代,有五大名窑,分别是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和定窑。

三、汝窑1. 名词解释汝窑是宋代最有名的窑口之一,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一带。

汝窑以其青瓷和白釉瓷闻名于世,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窑口之一。

汝窑在宋代北方瓷器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以制作素雅的青瓷和白瓷为特点。

2. 示例汝窑青瓷:以清新自然的釉色和细腻的施釉技巧著称,器物形态多样,包括如碗、盘、壶、罐等。

例如,汝窑青瓷碗,釉面光滑如玉,胎体洁白,非常精美,是宋代汝窑的代表作品之一。

1. 名词解释官窑是指北宋皇室和官府主办的窑口,主要生产供皇室和官府使用的瓷器。

官窑被视为宋代陶瓷的高峰之一,很多产品在艺术价值和技术水平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2. 示例官窑瓷器:官窑所制的瓷器,品质精良,工艺复杂,装饰华丽,常常以瓷器刻花为特点。

例如,官窑刻花瓷碗,碗体纤薄,胎体洁白,以莲瓣和卷草纹为主题的刻花装饰精美,充分展示了宋代官窑的工艺水平。

五、钧窑1. 名词解释钧窑是指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一带的窑口,以制作釉色浓艳的青瓷闻名于世。

钧窑的青瓷釉色独特,常常呈现出深蓝色、天蓝色和淡黄色等多种色彩,钧窑的工艺水平非常高。

2. 示例钧窑青瓷盘:钧窑制作的青瓷盘,釉色浓郁,常呈现出深蓝色或天蓝色,表面平整光滑,釉面如镜,十分精美。

例如,钧窑青瓷盘上绘有山水图案,画风清新,色彩协调,给人以高雅的审美享受。

1. 名词解释哥窑是指位于江西省景德镇一带的窑口,以制作白瓷闻名。

哥窑的白瓷制作工艺精细,非常著名。

哥窑的白瓷以其纯白、细腻、温润的质地而受到广泛赞誉。

2. 示例哥窑白瓷碗:哥窑制作的白瓷碗,胎体洁白,通透如玉,釉面细腻光滑,触感温润。

例如,哥窑白瓷碗的碗身曲线优美,通常以窄腰和宽口设计,整体显得非常雅致。

宋代五大名窑

宋代五大名窑

26024/7/4
2 官窑
官窑
官窑是南宋宋高宗 (赵构)时期奉旨设 置的新官窑,窑址
至今没有发现 01
色取粉青为上,淡 白次之,油绿最下
04
官窑瓷器胎体较厚, 天青釉色,开片较

02
纹取冰裂、鳝血为 上,梅花片墨纹次 之,细碎纹最下
05
官窑瓷器胎体较厚, 天青釉色,开片较

03
" 所谓"紫的黑瓷产区,以产黑瓷而著称于世。建窑黑瓷胎质厚 重坚致,胎色呈灰黑或褐色。釉色乌黑如漆,釉面有光泽,釉下气泡 密集。装饰手法有刻花、划花、剔花、印花等,以兔毫、油滴、鹧鸪 斑等最为多见。建窑黑瓷在宋代非常流行,除了作为饮茶斗茶之用外, 还作为贡品进宫
210424/7/4
6 吉州窑
吉州窑
210624/7/4
7 耀州窑
耀州窑
耀州窑是宋代著名的青瓷产区之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青 瓷的胎质细腻坚致,胎色灰白或灰黄。釉色以青绿色为主,釉面有光泽。 装饰手法有刻花、划花、剔花、印花等,以刻花最为著名。耀州窑青瓷在 北宋时期为宫廷烧制御用器皿,南宋以后也烧制民间用器
以上是宋代五大名窑和另外三个著名窑口的简介。这些窑口在中国陶瓷史 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产品不仅代表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发展方向,而且对 后世陶瓷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
01
汝窑
02
官窑
03
哥窑
04
钧窑
05
定窑
06 吉州窑
07 耀州窑
宋代五大名窑
01
宋代五大名窑之说,始见于明代 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 内库所藏汝、官、哥、钧、定名 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

宋代五大名窑

宋代五大名窑

宋代五大名窑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

一、官窑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

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

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

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

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在琳琅眩目的中国瓷器中,"北宋官窑青瓷"出类拔萃,精美绝伦,古气盎然,朴人眉于,被视为瑰宝。

官瓷是官办瓷窑制器,专供皇家使用,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时代的宫廷御瓷,权臣贵胄也只能望瓷兴叹,可见而不可及。

因而高贵、难得便成为人们对北宋官瓷的第一印象。

相传官窑造出以后,宫里的太监便来检查,发现有稍稍瑕疵的便摔碎。

剩下的精品才可呈到皇宫里,供皇室使用。

正因为这个,所以,官窑存世量极少。

特点:1、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2、官府经营的瓷窑。

也泛指明、清时期景德镇为宫廷生产的瓷器。

元代景德镇官窑称“枢府窑”。

明清景德镇官窑,近代常以帝王年号分别命名,如;“宣德窑”、“成化窑”、“康熙窑”等。

明清官窑亦称“御窑”,存世量极少。

3、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

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二、汝窑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

窑址在河南汝州神垕镇(一说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因此而得名。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

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

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

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瓷器知识(五大名窑)整理(附含大量彩图说明)

瓷器知识(五大名窑)整理(附含大量彩图说明)

古代陶瓷的纹饰特征与鉴定瓷器的纹饰有助于鉴定古陶瓷的时代。

因此,在古瓷鉴定中,必须牢牢掌握纹饰的发展趋势以及各时期纹饰的固有特点。

我们将分两期为大家总结关于陶瓷纹饰发展的来龙去脉。

一、纹饰种类及纹饰的时代总体趋势1、陶瓷器上的纹饰,习惯上按其所在部位及制作工艺,可分成胎装饰与釉装饰两类。

胎装饰:陶瓷器上举凡刻、划、印、剔、堆、贴、镂、雕、塑,等等纹饰,工艺上均是以硬质工具在胎体上作成,大多于上釉前施工,亦有少数作于上釉后。

釉装饰:用釉料、彩料在胎体上描绘图案、书画等,工艺上是以毛笔之类的软工具施技,不触破、更不损伤胎体。

大家知道,釉装饰中又有釉上彩、釉下彩之不同。

胎装饰乃元代以前陶瓷的主要装饰手法,釉装饰为元、明、清陶瓷的主要装饰手法。

2.时代总体趋势新石器时代:各种彩陶,属彩装饰。

这种低温彩的装饰功用,类似于后来的釉。

(仅是装饰功用,它没有釉所有的保护胎体等功用。

)各种灰陶、黑陶、红陶、褐陶等上的刻、划、堆贴、锥刺的云雷纹、绳纹、平行线纹等等,属胎装饰。

显然,整个新石器时代彩陶比灰陶等数量少些,可以认为新石器时代陶器以胎装饰为主。

原始青瓷:全是胎装饰,有印花、堆贴(如S纹)等。

东汉六朝青瓷:胎装饰:刻、印、镂、堆、贴、雕、塑等类胎装饰为主,占此时期装饰的绝大部份。

釉装饰已经萌芽,出现了下面一些形式:褐色点彩,出现于三国至西晋晚期,到东晋已经成熟并流行起来;三国吴时,出现釉下褐色彩绘,但未形成风气,所见标本目前仅一件。

这个时期的釉装饰,无论点彩、釉下彩绘,均为高温釉料作成,与胎体一次烧成,即为高温彩釉,以铁、锰为呈色剂。

隋、唐:这是我国陶瓷各种纹饰,装饰手法大发展的时期,刻、印、镂、雕、贴、堆等胎装饰继续发展,以唐三彩、长沙窑彩绘、巩县青花为代表的釉装饰得到空前发展,我国陶瓷装饰出现新气象。

但胎装饰仍是主要形式。

胎装饰;在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及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的各大名窑,"重釉不重纹饰",故纹饰很少。

五 大 名 窑

五 大 名 窑

官窑简介: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据文献记载, 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今 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宋室南迁杭 州后,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 窑”。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即郊坛下官 窑。以上统称南宋官窑。
定窑简介:
►定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 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 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 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 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 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 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 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 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五大名窑
中国五大名窑简介
宋代五大名窑 分别为:钧窑 、汝窑 、 官窑、 定窑、 哥窑。中国五大名窑是正式开 创了烧制的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的“瓷器” 时代,事实上,在宋朝以前中国的烧制实用 器皿与观赏器皿绝大多数都是陶器,是不同 的种类,所以说,五大名窑的到来是真正意 义上的瓷器时代的到来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
歌窑简介:

哥瓷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 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 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 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 大相径庭。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 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长期以来,人们主要 是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对其进行研究。南宋人叶寘的 《坦斋笔衡》明确指出南宋官办瓷窑有两个:一是郊坛下官 窑,其窑址已在杭州乌龟山被发现;另一个是修内司官窑, 其窑址至今未发现。有学者根据刊于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 《格古要论》中对修内司官窑特征的记载,认为传世哥窑即 宋代修内司官窑。

中国五大名窑

中国五大名窑

导语:釉· 开裂· 病态美
鉴于北宋的文学修养和以文治天下的政治理念, 文学造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同时也造就 了这种缺憾美的审美艺术。
五、底足

哥窑的底足也颇为特别,其圈足底边狭窄平整,非宽厚凹凸,足之内 墙深长,足之外墙浅短,难以用手指提拿起来。
一、位置
钧窑位于钧州(今河南禹州一带),处于北宋瓷艺之首的地位, 始创于唐朝,兴盛于北宋。
丁香紫渣斗式大花盆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四、烧成

烧成:还原气氛,二次烧成.铜红釉对温度和烧成时窑内气氛十分敏 感,稍一偏离就得不到正常的红色,这种“窑变”却往往带来意想不 到的神奇色彩,故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
钧窑月白釉瓶宋 故宫博物院
月白釉出戟尊 上海博物馆藏
一、位置
位于曲阳县县北约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 盛局面,举世闻名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的产品为世所珍, 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灿烂的光辉。呈现着无尽风流。 下面让我们走进五大名瓷的“风流史”。
一、位置
汝窑是宋代五大 名窑之一,为冠 绝古今之中国瓷 器名窑。其产品 汝瓷有“宋瓷之 冠”的美誉。 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
南宋 官窑洗 日本国立博物馆藏
修内司官窑粉青尊 台北故宫博物院
官瓷的特点
釉色: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 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釉面多层反 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 庄重大方。 特征: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 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 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 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

北宋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

北宋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

汝窑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汝窑英文名称:Ru kiln定义: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官(河南开封)、钧(河南禹县)、哥(浙江龙泉)、定(河北曲阳)窑齐名于世。

汝窑以产青瓷著称。

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

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

应用学科:材料科学技术(一级学科);无机非金属材料(二级学科);陶瓷(三级学科);传统陶瓷(四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北京故宫藏汝窑天青釉圆洗汝窑,中国古代著名瓷窑,创烧于北宋晚期,因其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宝丰一带),故名。

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

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被历代称颂,有“宋瓷之冠”美誉,又与同期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合称“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

流传到至今的真品,已知的仅65件,珍贵非常。

目录概述史料记载价值汝窑之谜特征历史汝窑的釉色展开概述史料记载价值汝窑之谜特征历史汝窑的釉色展开编辑本段概述在汝州境内(今河南宝丰清凉寺),故名汝窑。

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汝窑器具(2张)有两部分,其一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

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

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一。

此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记载,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烧,但鲜有乱真者。

临汝严和店、轧花沟、下任村三处遗址烧制民间用青釉瓷器,现称“临汝窑”,系汝窑中一部分。

烧瓷时间长,主要烧青釉,有印花、刻花装饰,以印花为主;造型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烧瓷历史比耀州晚,属耀州窑系。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

名瓷之首,汝窑为魁。

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中国五大名窑、六大窑系知识分享

中国五大名窑、六大窑系知识分享

中国五大名窑、六大窑系中国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

一、钧窑1、时间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钧瓷始烧于唐代,在宋代成就了第一个瓷器烧制的艺术高峰。

2、地点钧窑的故乡在今河南省禹州市,以市辖的神垕镇一带的窑厂最为集中和著名,目前禹州市境内发现古钧窑址147处,经专家认定历史上不同朝代的窑炉就有260多座。

3、产品特点钧瓷造型古朴端庄,器型规整,胎壁厚薄匀称。

钧瓷的窑变花釉,色彩丰富,釉层晶莹,釉中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五彩争艳,辉映竞芳。

钧瓷在烧制过程中,因釉层厚和烧成温度等原因,出现多种流纹,进一步增强了釉面装饰的效果,比较常见且为人们欣赏的是蚯蚓走泥纹、冰片纹、莬丝纹等。

钧瓷以其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有别于其他瓷种,“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现象,构成钧瓷的特殊美感和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二、汝窑1、时间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创烧于北宋晚期,为宫廷御用瓷器。

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

2、地点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

3、产品特点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

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誉。

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

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瓷器一般都较小,盘、洗、碗等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超过20厘米的极其个别,超过30厘米的几乎没有,故有“汝窑无大器”之说。

三、官窑1、时间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官瓷是北宋末年宫廷官窑烧制的御用瓷器。

2、地点3、产品特点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

中国五大名窑

中国五大名窑

中国五大名窑中国五大名窑,又称宋代(北宋)五大名窑,是指中国宋代建立的烧制瓷器的五大瓷窑。

它们是定窑、哥窑、官窑、钧窑和汝窑。

# 1.定窑- 窑址位于现在的河北省曲阳县涧滋村、燕山村一带。

- 始于唐终于元。

以白瓷闻名,色泽洁白,不太透明。

也有黑、酱、绿釉体。

- 定窑遗址于1934年被北平大学教授叶麟趾先生发现,1941年日本陶瓷学者小山富士夫根据这一个线索,又对涧磁村进行了调查,证明涧磁村就是宋定窑白瓷的主要产地。

- 近几年来河北省投资近千万元对遗址进行保护,并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定窑-白釉划花游鹅纹碗# 2.哥窑- 哥窑又名哥哥窑、琉田窑是中国古时五大瓷窑之一,为宋代浙江处州人章生一在龙泉琉田创建的瓷窑;章生一的弟弟章生二在龙泉也有瓷窑,叫弟窑。

- 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釉彩,表面满裂纹。

有开片。

- 因为土质含铁量较高,烧胚时发生氧化,瓷器胚呈紫黑铁色,瓷器没有涂釉的底部显现瓷胚本来的铁色,叫“铁足”。

釉彩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

- 哥窑瓷开片(裂纹),有冰裂、梅花片、墨纹、细碎纹等形状。

- 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哥窑瓷“以粉青色为上,淡白次之,油灰最下。

纹取冰裂、鳝血、铁足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最下”。

哥窑-米色釉黄贯耳壶# 3.官窑- 官窑广义是指朝廷开设的窑场,狭义是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官府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开设的瓷窑场。

官窑产品必须符合皇家的审美观,客观上就限制了陶瓷工匠的艺术发展,清乾隆之后,官窑产品也就逐渐没落了。

- 宋朝官窑分做两个地方,一为北宋的汴京官窑,一为南宋南迁后高宗在杭州所另立的新窑“杭州修内司官窑”,亦称内窑。

- 汴京官窑瓷器土脉细润、紫色,体薄,紫口铁足。

大观官窑瓷釉有月白、粉青、大绿三色;政和以后的官窑瓷釉只青带粉红色,但是有不同浓淡。

- 宋朝迁都临安后,在凤凰山下设立官窑,称为内窑;后来又在郊坛建立新官窑。

修内司郊坛官窑瓷釉有月白、粉青、米黄三色,有冰裂纹,隐纹如鹰爪。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各有啥显著特点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各有啥显著特点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各有啥显著特点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河南汝州,即今天的宝丰县。

北宋后期,汝窑成为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专用窑场,制品为青瓷,传世器物有盘、碟、洗、瓶、樽、碗、盏托、水仙盆等。

汝窑瓷器在历史上一直是倍受重视的珍品。

从传世品看,胎体较薄,胎质细腻。

器物成型和修坯工艺一丝不苟,烧制也十分考究,器物底部的支烧痕迹小得如同芝麻粒,底部施满釉。

它的釉色为天青釉,色彩青幽含蓄,釉质厚如凝脂,釉面开细碎的冰裂纹。

汝窑烧造御用瓷的时间大约只有20年,作品极少,目前传世的汝窑器物不足百件,分别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以及英国、美国、日本、香港等地。

官窑官窑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

广义的官窑泛指历代由朝廷督办、专门烧制御用瓷的瓷窑;狭义的官窑则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文献记载,北宋后期在东京汴梁,即今河南开封设置过官窑。

但至今未找到窑址。

南宋官窑在浙江杭州,其中的一座郊坛下官窑已经过科学发掘,发现了窑炉、窑具及瓷器碎片。

出土的器物主要有青瓷盘、碗、碟、洗、炉及仿商周秦汉古铜及玉器的造型。

官窑瓷器胎土呈黑灰或黑褐色,胎体较薄,施釉较厚。

釉色是官窑瓷器技术和艺术上的最高追求,它创造出青釉的高档品种粉青、月白、米黄等釉色,这些釉色色泽幽雅,透明感降低,釉层厚而匀净。

由于胎体中含铁量较高,大部分器物的口、足沿等釉层较薄的部位泛出铁红色,古代文献称为“紫口铁足”。

南宋官窑瓷器还有一个特征,就是釉面上分布着长短、深浅不一的裂纹,叫作“开片”。

它原本是一种釉面缺陷。

瓷胎比瓷釉的膨胀系数大,瓷器烧成冷却的时候,收缩幅度大的胎体就会把玻璃质的釉层拉碎,釉面出现开片。

而艺术素养高的宋代工匠们巧妙地利用了这种缺陷,人为地把它变成一种釉面装饰,让自然延伸、交错的冰裂纹与温润的青釉搭配和谐,相得益彰,给单色的器物平添了天然的美感。

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浙江龙泉。

烧制的青瓷有各式碗、盘、瓶、炉等,造型幽雅有古韵,典型器物有琮式瓶、贯耳瓶、鬲式炉、莲瓣碗等。

8.1陶瓷器及宋代五大名窑(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五版 )

8.1陶瓷器及宋代五大名窑(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五版 )

➢ 明代以前陶瓷釉色以青为主, ➢ 明代以后则以白瓷为大宗,为瓷器的
装饰创造了物质条件,尤其在康乾盛世 我国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高峰,制瓷技 艺有更大进步,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 品种,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
一、陶瓷发展简史
1.新石器时代 2.周代 3.两汉时期 4.两晋时期 5.隋唐时期 6.宋代 7.元、明、清 8.现代
历年真题
【答案】D
【2019年真题·单选】 擅长制作釉面开片黑胎青瓷,并以“紫口铁
足”特征而闻言的瓷窑是( )。 A.钧窑 B.定窑 C.汝窑 D.哥窑
二、陶瓷名品简介
1.景德镇青花瓷
➢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瓷都”,制瓷已有约 2000年的历史。
➢景德镇瓷器的特点是:瓷质细腻,造型精巧
白 ,滋润清雅,以“ 如玉、薄如纸、明如
有关宋代五大名窑,说法正确的有( )。 A.定窑以烧白瓷而著称 B.汝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烧造工艺达到 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极致 C.官窑瓷器釉色胎骨坚薄,釉色翠美清新,腴润 如脂 D.哥窑瓷器造型端庄古朴,传世者弥足珍贵 E.钧窑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
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钧窑---景德镇瓷器
熟悉:中国陶器、瓷器的主要产地和 特色。
掌握:唐三彩、宋代五大名窑、青花瓷;
第一节 陶瓷器及宋代五大名窑

一、陶瓷发展简史

二、陶瓷名品简介
一、陶瓷发展简史
陶瓷器——是陶器制品和 瓷器制品的总称。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
➢ 陶器是用黏土成型,经700℃~ 800℃的炉温焙烧而成的无釉 或上釉的日用品和陈设品。
➢ 两汉时期,釉陶大量替代铜质
日用品,使陶器得到了迅速发
展。
16

中国名窑的基本知识

中国名窑的基本知识

钧窑
定窑
• 定窑瓷器以烧造白瓷质地洁白细腻,造型规整纤巧而著称,始于唐代晚
期,终烧于元。定窑在宋代主要烧制白瓷,也兼烧绿釉、黑釉、褐釉。定 窑首创覆烧法。 • 定窑以丰富多彩的装饰花纹取胜,工整素雅的印花定器,一向被视为陶瓷 艺术中珍品。北宋早期定窑刻花的构图,纹样简单,以重莲瓣纹居多,仿 似浅浮雕,十分优美。中晚期的刻花更趋精妙,用单齿、双齿、梳篦状工 具,刻画出各种线条构成的物象,生动自然,富有立体感。装饰图案有花 卉、禽鸟、游龙、游鱼、婴戏等。 • 北宋以后曾风靡一时的定瓷,由于战乱的影响,逐渐衰败。然而,由于定 窑是当时具有相当规模的产瓷区,产量极大,故而传世的器物非常丰富。
创造出粉青和梅子青两种纯净的青釉,代表了中国青瓷工艺的最高成就。 龙泉窑器型十分丰富,造型淳朴,器底厚重,圈足宽而矮。纹饰装饰以 刻划花为主,还有少量印花、贴花,北宋多莲瓣、荷叶,南宋多云朵纹、 水波纹纹饰。南宋晚期所刻莲瓣均肥硕,瓣脊明显清晰。 • 江西的吉州窑、福建泉州的碗窑、乡窑有仿烧者,构成龙泉窑系。
• 少数器物有铭款,传世仅见有两种, 器底刻奉华或蔡字款。
官窑
• 官窑指官办的瓷窑,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
• 五代和北宋的越窑是中国最早的官窑,宋代官窑、元代枢府窑、明清的景德 镇御窑厂都是历代著名的官窑。
• 宋代官窑号称五大名窑之一,分有新官、旧官之称,前者为南宋官窑,后者 为北宋官窑。
• 官窑的胎与釉均薄如纸,有月白、粉红、粉 青、大绿、油灰等色,当时月白为上,粉青 次之,以后变为粉青为上,月白次之,器物 多为开片纹,以冰裂纹为上,梅花纹次之, 细碎纹为下,开片纹有带黄黑线的为上品。 釉斑则以鳝鱼血为上,墨纹次之。

• 哥窑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特色是釉面布满碎片纹,又称百圾

【国家博物馆】“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

【国家博物馆】“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

【国家博物馆】“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国家博物馆:“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古董艺术品回报率达到1560%——才是保值升值最佳的传家之物!太养眼了,大英博物馆藏明宣德极品瓷器欣赏!(高清图)140000000港元天价:赏析明宣德青花龙纹大罐!收藏瓷器的理由:九件中国瓷器,件件过亿!国家鼓励收藏政策大门已开:新一轮收藏高潮即将到来中国大批企业家:正悄悄收藏古董艺术品保值财产收藏古代瓷器,龙泉青瓷是一座“金矿”!杭州博物馆里“修复”了一堆“烂瓷器”|修内司官窑,残瓷收藏的最高境界!太迷恋宋代“五大名窑”会误导收藏、“八大窑系”也有精品!梅瓶,天下第一器型,美轮美奂!未来的天价中国文物是什么?高古玉工痕详解,了解后,再收藏高古玉也不迟。

高古玉是艺术收藏中的顶级奢侈品真正的精品古玉:故宫博物院馆藏古玉精品展!赵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政局得以安定,经济迅速恢复,文化日趋繁荣,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宋朝时期文化源远流长,既注重继承优秀的历史传统,又勇于法古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宋代文化。

石训先生在《回眸宋代文化,弘扬创新精神》(《开封大学学报》1999年3期)阐述有:“宋代文化的确是多彩,底蕴丰厚,新意迭出,思想深邃。

”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文化也更加昌盛。

宋代瓷器生产有官窑、民窑之分,官窑专为皇宫王室生产用瓷;民窑生产民间百姓用瓷。

宋代瓷器生产在唐五代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民办作坊蓬勃发展,官办窑场竞相争辉”的繁荣局面,窑场激增,烧造品种丰富。

陶瓷考古调查发现,古代瓷窑遍及全国各地,而宋代窑址分布达一百三十多个县、市,星罗棋布、遍地开花。

宋代瓷业兴旺昌盛,不仅反映了宋代科学技术的发达,同时也折射出宋代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繁荣。

入宋以来,赵宋王朝非常注重海外贸易,宋代瓷器也作为商品大量输出。

《宋史·食货》及南宋赵汝适的《诸蕃志》有明确的记载,而且也为国外的考古发现所证实,出土的器物之多、地区之广,已远远超过了唐代。

一文了解中国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

一文了解中国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

一文了解中国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在宋朝以前中国的烧制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绝大多数都是陶器,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最辉煌时期,中国五大名窑的出现,正式开创了烧制的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的“瓷器”时代,而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五大名窑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时代的到来。

一、钧窑背景: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今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

窑址:河南省禹州市(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

器形:钧窑烧制器形有罐、双系壶、花口瓶、葫芦式瓶、三足盘、腰鼓等,而以壶、罐为常见。

北宋后期,专为宫廷烧制供养植奇花异草用的各式花盆与盆托。

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特点:1.窑变,宋瓷五大名窑中,汝、官、哥三种瓷器都是青瓷,钧窑虽然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

钧窑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红,还有窑变。

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构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

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2.蚯蚓走泥纹,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天然活动以加添裂纹,出窑后构成有规则的活动线条,十分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钧窑镂空斗笠碗美誉: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落日紫翠忽成岚”赞赏之。

传世作品: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台北故宫藏有宋代钧窑丁香紫釉出戟尊等。

二、汝窑背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窑址: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

器形: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多拷贝古代青铜器样式,以洗、炉、尊、盘等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陶瓷的纹饰特征与鉴定瓷器的纹饰有助于鉴定古陶瓷的时代。

因此,在古瓷鉴定中,必须牢牢掌握纹饰的发展趋势以及各时期纹饰的固有特点。

我们将分两期为大家总结关于陶瓷纹饰发展的来龙去脉。

一、纹饰种类及纹饰的时代总体趋势1、陶瓷器上的纹饰,习惯上按其所在部位及制作工艺,可分成胎装饰与釉装饰两类。

胎装饰:陶瓷器上举凡刻、划、印、剔、堆、贴、镂、雕、塑,等等纹饰,工艺上均是以硬质工具在胎体上作成,大多于上釉前施工,亦有少数作于上釉后。

釉装饰:用釉料、彩料在胎体上描绘图案、书画等,工艺上是以毛笔之类的软工具施技,不触破、更不损伤胎体。

大家知道,釉装饰中又有釉上彩、釉下彩之不同。

胎装饰乃元代以前陶瓷的主要装饰手法,釉装饰为元、明、清陶瓷的主要装饰手法。

2.时代总体趋势新石器时代:各种彩陶,属彩装饰。

这种低温彩的装饰功用,类似于后来的釉。

(仅是装饰功用,它没有釉所有的保护胎体等功用。

)各种灰陶、黑陶、红陶、褐陶等上的刻、划、堆贴、锥刺的云雷纹、绳纹、平行线纹等等,属胎装饰。

显然,整个新石器时代彩陶比灰陶等数量少些,可以认为新石器时代陶器以胎装饰为主。

原始青瓷:全是胎装饰,有印花、堆贴(如S纹)等。

东汉六朝青瓷:胎装饰:刻、印、镂、堆、贴、雕、塑等类胎装饰为主,占此时期装饰的绝大部份。

釉装饰已经萌芽,出现了下面一些形式:褐色点彩,出现于三国至西晋晚期,到东晋已经成熟并流行起来;三国吴时,出现釉下褐色彩绘,但未形成风气,所见标本目前仅一件。

这个时期的釉装饰,无论点彩、釉下彩绘,均为高温釉料作成,与胎体一次烧成,即为高温彩釉,以铁、锰为呈色剂。

隋、唐:这是我国陶瓷各种纹饰,装饰手法大发展的时期,刻、印、镂、雕、贴、堆等胎装饰继续发展,以唐三彩、长沙窑彩绘、巩县青花为代表的釉装饰得到空前发展,我国陶瓷装饰出现新气象。

但胎装饰仍是主要形式。

胎装饰;在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及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的各大名窑,"重釉不重纹饰",故纹饰很少。

这不多的纹饰几乎全是刻、划的莲瓣纹之类的胎装饰。

此外,长沙窑有堆、贴、模印等胎装饰。

釉装饰:点彩、条彩、斑彩,这是高温彩釉,以铁、锰、钻等为呈色剂。

长沙窑、越窑、邛窑有。

彩绘:这是此时期大量兴起的陶瓷装饰工艺,继承六朝传统,以长沙窑最为丰富,越窑巩县窑有少许。

常见有褐、绿、兰、红等色,以铁、锰、钻为呈色剂。

彩绘无论釉上釉下,均是高温彩绘,一次烧成。

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二次烧成的釉彩,呈色剂主要有铁、锰、钻、铜等。

这是我国陶瓷釉装饰最为引人注目的成就,有承前启后的巨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以浙江越窑青瓷为代表的唐代青瓷,尽力在提高釉本身的装饰效果,即釉没有作成纹饰,仅釉的色泽美就充分美化了瓷器,此时已较为成功,较为明显。

如越窑釉的"千峰翠色",装饰效果就极佳。

宋:此时我国陶瓷器大大发展,在陶瓷装饰上是胎装饰与釉装饰并重。

比较起来,胎装饰使用较多,而釉装饰亦得到更大发展,其发展速度超过胎装饰。

胎装饰;以印花、划花、刻花为主,雕、塑、堆、贴、镂等技法用的较少。

以定窑系白瓷印花,耀州窑系青瓷刻花划花,青白瓷系列划花最有代表性。

釉装饰:有进一步发展。

在我国陶瓷史上,是最为重视釉本身对陶瓷器的美化装饰作用的时期,也最成功,真正实现数百年来人们不断追求的釉质如冰似玉,釉色雨过天青,千峰翠色的愿望。

此时期釉本身的装饰效果(不依靠图案纹饰)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有若干影响深远的创造。

均窑创造了窑变釉(两种以上釉合用变化出的特殊釉)、铜红釉。

汝窑、官窑、龙泉窑,均重视釉本身的美化装饰作用,只凭单色釉本身就制造了极佳的装饰效果,釉的凝重、深沉、含蓄、厚润(有的时期,釉厚超过胎体厚度),极好地美化了瓷器,达到它种装饰手法达不到的装饰效果。

官窑、哥窑创"金丝铁线","鱼子纹"等开片釉,为釉装饰工艺开辟新途径,即釉色不同有不同的装饰效果,釉的形式有差别,更有一种别开生面的装饰效果,开片纹以其似残而非残的特殊形式,创造了一个新的美学情趣。

彩釉结合的装饰:釉装饰的不断发展,宋代出现了磁州窑系的釉上彩或釉下彩装饰工艺与釉结合的新型装饰工艺,白釉釉下黑花,釉上红绿彩就是典型。

主要形式是绘画、诗文。

也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结合的个别例子,但很不成熟。

青花瓷这种釉下装饰工艺,继承唐代传统,有少量生产。

宋代青花数量虽少,意义却比较重要,它使唐代开创的这种釉下装饰工艺没有中断,得以延续,就为宋以后青花的大发展提供了工艺技艺传统。

元、明、清:釉装饰极大发展,胎装饰急剧衰落,以景德镇窑为代表。

元代以青花、釉里红成就最大。

元青花上承唐以来釉装饰工艺技术而大加发展,下启明清青花的黄金时代。

元代首创的釉里红,使釉装饰获得一个新品种,更受社会喜爱,为釉装饰的进一步发展增强了活力。

单色釉也承宋代风范,龙泉窑在元初仍然处于高峰。

另外创造了高温兰釉。

铜红釉也有发展。

明代釉装饰进入绘画时代,以青花为主流,发明,发展了五彩、斗彩、素三彩等。

清代的釉装饰更发展到极致,以各种彩瓷为主,青花次之,大量使用色釉。

彩瓷中以粉彩为代表,到中晚期占主导地位。

明、清时期,也还有一些胎装饰瓷器,但与大量的釉装饰比,微不足道,略而不述了。

二、纹饰的主要形式、题材及其时代特征前面曾经提到,纹饰是鉴定古陶瓷的内容之一,元代以后尤其重要。

1.纹饰的形式古代陶瓷器的纹饰,从形式上可分为几何纹与绘画两类。

从美学角度讲,几何纹是图案化了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描绘,这在现代派绘画艺术里,以极端化了的形式表现得尤为充分、彻底。

比如三角形可能表达了山,云霄纹中的圈、弧线,可能表达了良然界的云和雷,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弧线三角纹(半山文化)可能表达了狂风、巨浪,等等。

绘画,无论写实写意的,都是人们通过自身的观察,运用人的感觉、认识、理解来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因而最受人的意识(哲学、美学等)的制约,最具社会性、时代性,因此,具有较重要的鉴定意义。

2.纹饰题材我国几千年陶瓷器的纹饰题材,除几何纹外,绘画类主要为植物、动物、文字,及其他次要的题材。

(前面讲过,几何纹也可能表现的是上述题材中的一类或几类。

)人们在陶瓷器上描画什么,表达了他们对它的一种感情:热爱、希望、追求、吉祥等,总是体现了人的意识。

而人的意识,又无不受每个时代的主导意识(前已论说到,时代的主导意识往往是统治阶级、统治民族的意识,有许多时候就是最高统治者如帝王个人的意识)的影响,也是时代主导意识的反映、折射。

因此,同一题材,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甚至表达不同的内容。

比如,所谓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封建时代用来表达仕大夫(知识分子)个人的气节、风骨,现代多用以表现国家、民族的气概、精神。

又如,龟,在秦汉至唐代,均被视为一种吉祥物,是长寿、稳固的象征,元明以后,则是一种秽物。

因此,我们可以反过来,从绘画纹饰的特征,来判定它们产生的时代,从而借以推断陶瓷的时代。

同一时代各地的风土民情、地理环境不同,可能形成风俗习惯、爱好的不同,反映在绘画纹饰题材上,风格手法上,就有地域差异,如北方人多爱马,南方人多爱牛。

北方人性格豪放,绘画风格便粗犷些,南方人醇和,纹饰风格纤细,等等。

这样,陶瓷器上纹饰的鉴定,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鉴定器物窑口。

3.几种主要纹饰的时代特征①莲花:最早出现于东汉,跟佛教文化有关。

因为莲花在佛教中是一种圣洁物。

因为佛教在我国虽几起几落,却也久盛不衰,影响到社会各阶级、阶层,深入到文化意识的各个领域,因此,莲花纹在瓷器、陶器纹饰中经久不断。

东汉;用高温釉画成单个莲瓣。

酉晋后期出现莲瓣纹,一件器有几个莲瓣。

六朝时期莲瓣的特征是短、肥胖、粗大,多为刻花。

唐代的莲瓣也还比较肥胖,排列比前朝紧密些,多为刻花。

北宋的莲瓣纹,莲瓣稍瘦,排列紧密,多刻花、划花。

南宋莲瓣细长、排列紧密,形似菊花。

元代:莲瓣肥大,莲瓣与莲瓣间有空隙,瓣中绘有杂宝,"有些不可名状。

瓣中绘杂宝之风格,明、清尤甚,至今不灭。

明代:早、中期的莲瓣较宽大,排列渐紧,瓣与瓣间空隙渐小,以至于无,莲瓣完全联在一起。

清代:明末至清末,陶瓷器上的莲瓣逐步变形,即所谓异化,图案化,或似象非象,已不再具有严格的宗教神圣意义了。

元、明、清的莲瓣以绘画为主,极少有划花、刻花。

②牡丹:陶瓷器上用牡丹作为装饰纹饰始于唐代,这与唐代人(或说武则天)偏爱牡丹有关。

牡丹花象征富贵荣华。

宋代:花形较写实,花朵硕大,以磁州窑的白底黑花牡丹为代表。

四川彭县磁峰窑白釉印花牡丹也硕大写实,多与凤合画,因当地盛产牡丹,即"天彭牡丹"。

元代:青花瓷上多见,牡丹往往画成缠枝花,花瓣不填满色,留白边。

牡丹叶多画成葫芦形。

明代:变化多而迅速,各朝几乎都有自己的特点,不是几句话所能归纳得了的。

较为显著的特征是多同各式凤组合成凤穿花,寓富贵无边的吉祥意。

清代:也有牡丹与凤同画的。

清代中晚期往往把牡丹插在花瓶里,寓"一品(瓶)富贵"之意。

③菊花:象征长寿,又用以表现人的不屈不挠的气节,此明显从菊花有耐霜雪的特性引申发展而来。

宋代:形式上刻、画均有,刻花以耀州窑为代表,画花以磁州窑系为代表。

宋代的菊花比较写实。

元代:元代菊花纹以青花瓷上为典型,特点是花瓣多不填满色,留白边。

花蕊多,多画成网络状葵花形,或成由里向外旋的螺旋纹。

大多菊花画成缠枝花。

明代:明初菊花还用得多,花单独用。

明后期多同有关人物画在一起,如陶渊明爱菊图之类。

明代菊花的特点是:花瓣变得比较小,花蕊变大作旋涡状。

清代:菊花亦有画者,但无多少特征。

雍正粉彩品上所画菊花生动形象,色泽娇艳,大有呼之欲出之态。

④梅花:宋代始多见于陶瓷器上。

宋初钱塘人林逋(967-1028年)中年隐居于西湖孤孤山,调鹤种梅,不趋名利,不应召作官,亦不经商求富,热爱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之间,淡泊无为,品质高洁,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时人把他与梅、鹤相依为命、形影不离的情景,称之为"梅妻鹤子"。

(林逋确也终身未娶。

)宋代陶瓷器上始多见梅花,恐与林和靖爱梅关系重大。

因林之爱梅受到仁宗皇帝嘉奖,为一时佳话,故成时尚。

宋代:多折枝梅花,形式上多刻花,印花。

元代:花瓣留白边--可见花瓣不满色、留白边,乃元代花瓣一特色。

陶瓷器上始见松、竹、梅"岁寒三友图"。

(这恐与元代汉族知识分子不满异族统治有关。

)又见有月影梅--梅花和弯月组合的画面,寓清白高洁。

明代:前期多月影梅、松竹梅。

梅花多画成圈状。

后期至清代多见喜鹊闹梅。

清:康熙、雍正时,多"冰梅纹"(开片地梅花),品种有青花、红彩等。

⑤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是一种寓意长寿,祥瑞的动物,较早出现于铜器,书画类艺术品中,为艺术家们常用的题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