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改)(1)
2020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格式范例
*******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样本)(英文专业名称)一、专业培养目标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突出“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培育思想素质过硬、中外人文底蕴深厚、跨文化沟通和专业能力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围绕学校总体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充分体现价值引领,明确提出育人目标,需符合《国标》中的相关要求。
二、培养要求从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角度提出明确具体的、可查可考的培养要求。
培养要求要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要与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和贡献相匹配。
三、学制本专业实行三年/四年到六年弹性学制,四年为基本学制。
详见《上海外国语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上海外国语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学分制管理规定》。
(学制要求需符合《国标》对应专业类的具体要求。
)四、学位及学分要求*****本科专业本科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符合各项要求者准予毕业。
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学士学位。
(专业授予学士学位的类型和总学分要求需符合《国标》对应专业类标准。
各人才培养单位可根据专业特点自行决定专业学生毕业总学分,除特色人才培养项目实验班外,总学分原则上应控制在160 学分以内。
)五、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列明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或全英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课程思政领航课程等重点建设、特色鲜明的专业教育课程。
六、培养计划**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具体参见附件。
其学分、学时分配情况大体如下:七、“多语种+”多元培养1. 跨专业学习学校“多语种+”卓越外语人才培养以多种外语教学为基础,融合人文社科、国别区域和跨专业领域知识,学生可以通过选修通识教育“多元文明&国际视野”等六大模块课程和各专业大类平台课,为“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完成“外语+外语”“外语+国别区域”“外语+跨专业领域”的课程组合和学习。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说明和格式要求..doc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说明和格式要求标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主要以教育部1998年专业目录中的要求为基础,结合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本学科专业的积淀,紧扣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该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某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1.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和五个专业方向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分工对本专业人才有着不同的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
考虑到学生在工程热物理学科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5个专业方向:(1)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2)以热能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电厂热能动力工程方向;(3)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4)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5)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向。
2.毕业生应满足以下要求2.1 素质结构要求2.1.1 思想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基本原理;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贡献自己的力量于祖国和人类发展的意识和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和健全的法制意识。
2.1.2 专业素质: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本专业所需的技术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现代社会的竞争意识、环境意识、价值效益意识、求实创新意识。
能从事本专业至少一个专业方向的技术工作。
2.1.3 文化素质:有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
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及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2.1.4 身心素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
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
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良好。
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2 能力结构要求2.2.1 获取知识的能力:有独立获取本专业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格式
我校《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修改版)
第一部分 xxx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含代码)
二、招生对象
三、学制与学历
四、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
(知识、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素质)
五、职业面向
六、人才培养模式
七、课程体系构架
八、教学进度计划
九、核心课程标准
1 课程说明
2 课程简介
3 课程教学任务
4 课程教学目标
5 学期课时安排
6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分别叙述各部分教学内容以下条目)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内容
(三)重点难点
7 考核评价方案
8 实施建议
十、教学保障(实施需要的教学团队、实训条件、资源库、校企合作等)
第二部分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依据
一、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一)、专业背景调研;
(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三)、岗位职业能力;
(四)、典型工作任务;
二、人才需求分析
(一)、专业面向分析;
(二)、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四)、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三、文件依据。
(完整版)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附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
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1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有关总体要求,对接行业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具体参考以下表述,结合中、高职实际和专业实际研究确定。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需要,具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在素质方面,对照以下总体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确定。
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对照有关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和通过企业调研、职业能力分析提出的有关具体要求,研究确定并分条目列举。
1.素质。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024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本
2024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本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和日益多样化的趋势。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本文将提出2023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本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质量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综合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要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为目标。
通过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三、培养措施1.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进。
引入新的知识和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在线教学平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2.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包括实习、实训、实验、项目等。
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实践问题、培养实践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项目,提升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3.加强课程质量评估建立科学、全面、多层次的课程质量评估体系。
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价,不断提高专业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加强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对接,确保课程设置符合实际需要。
4.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科研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5.加强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团组织和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实施步骤1.制定培养计划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
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编制详细的培养大纲和教学计划。
2.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根据培养计划,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
明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使用,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篇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篇1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面向风险管理及保险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风险管理基础和保险业务知识,能够从事风险管理、保险实务和保险监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保险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2、较好地掌握专业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熟悉相关政策和法规,具备从事保险相关职业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符合行业高层次人才的资格认证要求。
3、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及信息工具运用技能,具备较强的统筹决策、组织管理和业务实施能力,能够组织保险相关工作的运行、协调与管理,符合监管部门规定的任职要求。
4、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外文专业资料,使用外语开展保险相关工作。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四、培养方式(一)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进行多学科、宽口径培养。
招生院校应建立适合不同培养方向的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习形式开展实践教学。
(二)成立由校内导师和校外专家共同组成的导师组,或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发挥集体培养作用,吸收企业与行业组织或监管部门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论文指导工作。
(三)鼓励案例教学并逐步增加在教学中使用案例的比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业务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四)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
(五)加强实践环节。
五、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 33 学分。
(一)必修课程(15学分,含学位公共课)1、政治理论类课程(2学分)2、外语(3学分)3、保险学研究(2学分)4、保险法律制度与监管政策(2学分)培养单位可根据培养方向及院校特色自行设置每门课程均为2学分的三门专业必修课。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要素和编 写要求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要素和编写要求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毕业后达到特定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保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要素和编写要求十分重要,下面将分步骤进行阐述。
一、构成要素
1.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是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基础。
2.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毕业实践和科研实践等,是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
3. 综合素质教育:包括语言、文化、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4. 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组合:教学方案应该合理安排各种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比例和顺序,确保学生能够逐步熟悉和掌握所学知识。
5. 评估方式:教学方案应该有相应的评估方式,如考试、论文、实践报告等,用于考核学生学习成果和素质。
二、编写要求
1. 确定培养目标:教学方案应该明确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2. 制定课程计划:针对各个年级,应该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等。
3. 确定实践教学安排:应该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实践内容,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体验。
4. 完善教学设施:教学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实践教学的设施和条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5. 建立评估流程:教学方案应该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估流程,确保学生学习成果的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评价和认可。
以上就是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要素和编写要求”的阐
述。
通过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1
附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
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品模板)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品模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品模板)[标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精品模板)[开篇]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高等教育机构不仅要承担教育任务,更要对学生进行专业人才培养。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计出一套科学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款精品模板,以帮助教育机构制定出既符合学术要求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引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教育机构制定的详细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专业领域内全面拥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
一个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考虑到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学生评价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并胜任相关工作。
[核心内容]1. 课程设置1.1 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学生理论学习的基石,需要设计综合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这些课程应该涵盖领域内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和模型,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学科基础。
1.2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
这些课程应该紧密结合行业需求,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在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课程,以增加专业综合能力和学科深度。
2. 实践环节2.1 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教育机构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熟悉行业规则,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2.2 实验实践实验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设施,并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项目实践项目实践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实际项目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育机构可以与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合作,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并提供指导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
3. 学生评价3.1 考试评价考试评价是常用的学生评价方式,但应注意通过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如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实践操作考试等,综合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改)(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一、专业名称及代码计算机应用(网络管理),代码0901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三、修业年限3年四、职业面向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适应全面社会发展,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三年学习,学生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及多媒体应用软件,具有组装和维护计算机硬件、管理网络设备及初、中级程序开发能力,掌握网站开发与维护的方法,并能及时关注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动态。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客户服务意识。
3.具有网络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规范意识。
4.具有获取前沿技术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正确理解合同、工程方案、技术支持文档的能力。
6.初步具有编写工作日志、实施计划、验收报告的能力。
7.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知识。
(1)文化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体育、军事教育、形势与政策、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等;(2)专业基础知识:Photoshop平面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数据库基础、Flash动画制作、Linux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3)专业核心知识: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SQL Server 程序设计、3DS MAX三维设计、影视剪辑和视觉特效技术、动态网站开发等;(4)其他相关知识:物联网、电子商务、创业与就业方面的基础知识等。
3.能力。
(1)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职业道德,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2)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3)初步掌握阅读和翻译本专业有关外文资料的能力;(4)具有计算机硬、软件的选购、安装、调试、维护与销售的基本能力;(5)具有中、小型网络组建与管理维护的能力;(6)具有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的能力;(7)具有使用常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平面设计、二维动画制作、三维设计及影片剪辑和视觉特效制作的能力;(8)具有操作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和维护常用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技能;(9) 具有静态网站和动态网站设计、开发与维护的能力。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改)(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一、专业名称及代码计算机应用(网络管理),代码0901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三、修业年限3年四、职业面向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适应全面社会发展,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三年学习,学生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及多媒体应用软件,具有组装和维护计算机硬件、管理网络设备及初、中级程序开发能力,掌握网站开发与维护的方法,并能及时关注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动态。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客户服务意识。
3.具有网络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规范意识。
4.具有获取前沿技术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正确理解合同、工程方案、技术支持文档的能力。
6.初步具有编写工作日志、实施计划、验收报告的能力。
7.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知识。
(1)文化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体育、军事教育、形势与政策、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等;(2)专业基础知识:Photoshop平面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数据库基础、Flash动画制作、Linux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3)专业核心知识: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SQL Server 程序设计、3DS MAX三维设计、影视剪辑和视觉特效技术、动态网站开发等;(4)其他相关知识:物联网、电子商务、创业与就业方面的基础知识等。
3.能力。
(1)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职业道德,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2)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3)初步掌握阅读和翻译本专业有关外文资料的能力;(4)具有计算机硬、软件的选购、安装、调试、维护与销售的基本能力;(5)具有中、小型网络组建与管理维护的能力;(6)具有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的能力;(7)具有使用常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平面设计、二维动画制作、三维设计及影片剪辑和视觉特效制作的能力;(8)具有操作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和维护常用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技能;(9) 具有静态网站和动态网站设计、开发与维护的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附件1: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各部分内容概述要求一、基本内容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素质要求、学制、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实践教学环节、授予学位等主要内容。
二、具体要求(一)人才培养目标“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和“适应性广并具有专业特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各学院应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的总要求,制订出各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和素质要求各学院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提出各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
(三)学制一般专业学制为四年,少数专业根据需要,可适当延长学制到五年,例如动物医学、动物药学专业。
(四)课程类别和结构根据课程的修读性质,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必读课和选读课四种类型。
其中必修课包括通修课、科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三部分(三个平台),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科类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科类方向选修课。
各学院应根据200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类型的说明,进一步明晰各类课程的功能,优化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验课,通修课与科类基础课及科类方向课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
注重开设一批有助于提高学生社会就业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的新课程,适当调减部分内容陈旧的课程。
(五)学分分配四年制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65-180学分,其中课内总学分135-145。
五年制专业学生必须修满210学分左右。
课内学分中必修课占75%左右,选修课占25%左右。
必修课中的通修课、科类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三个平台的学分比例控制在55%、30%和15%左右。
选修课学分分配应满足各专业学生的修读要求,各专业学生必须修读的最低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其中含文化素质教育课4学分;专业选修课12学分;科类选修课6学分;科类方向选修课,农、理、工类专业8学分,经、管、文、法类专业12学分。
各学院应严格按照200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分要求分配学分,不得自行调整。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基本信息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专业名称]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本专业拥有完善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以及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平台。
二、培养目标与规格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需要。
学生应掌握[专业名称]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成为能够胜任相关领域工作的专业人才。
三、毕业资格与要求学生完成本专业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修满规定的学分,并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方可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具体要求如下:修满规定的学分,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的学分。
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并通过答辩,论文(设计)应符合学术规范和行业标准。
通过学校规定的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考试。
四、课程体系与模块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专业名称]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选修课程则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
五、岗位知识能力对应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紧密相连。
学生应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行业企业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胜任相关领域的工作岗位。
六、核心课程与技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列举核心课程名称],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名称]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本专业还将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要求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要求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并且为了确保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制定一份良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综合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一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来确定。
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包括学术方面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
学生应该毕业时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应该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其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程设置应该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并且根据不同学年的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细化。
课程设置应该关注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活动。
教师应该扮演导师和指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通过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其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环节应该与理论课程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第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评价体系的建立。
评价体系应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包括考试、论文、项目等形式。
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应试能力。
总之,一个良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培养目标、合理的课程设置、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实的实践环节和全面的评价体系。
这样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要求。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2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篇1一、培养目标本专修课程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紧迫需求,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与应用技能,能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科技竞赛、科技项目、科技项目转化的应用性复合型专项人才。
本专修课程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发展学科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扎实掌握创新创业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基于项目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方法与技能,以综合性、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提升创新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能结合科技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从事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及创新创业项目转化的应用性复合二、培养要求通过专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创新创业意识,较强的科技竞赛、创新竞赛、创业竞赛能力,能具备参加省、国家级竞赛的能力,并且获得省、国家竞赛的奖项能力,能熟悉国内外创新创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系统掌握创新创业项目、市场调研、成果转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实训,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达到以下的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掌握创新创业项目实施全流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流程,以TRIZ创新方法理论为基础,学习创新方法理论,创新方法实践,将创新方法与专业结合,设计创新产品;了解在科技产业迅猛变革和“互联网+”时代下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能够正确选择和把握创新创业方向;熟知创新创业项目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并能够独立思考、妥善解决问题。
(2)能力要求:使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跨学科学习能力、信息捕捉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广阔国际视野、领导力与决策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核心通用能力方面得以提升。
(3)素质要求: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身心能量,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具备创新的思维方法、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
三、培养特色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依托学校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发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全国引领作用,以“注重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专业优势,使培养的学生掌握学科专业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研发,创新创业项目转化的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框架格式
《*********》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楷体三号加粗)
(一级标题为宋体小四加粗,正文为宋体小四,行间距1.5倍,页边距为自然页边距)
一、专业名称: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
(二)学制:全日制三年
三、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 *******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具体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职业能力分析:
(三)服务面向和人才规格:
1.服务面向:(学生毕业后适应的岗位或岗位群)
2.人才规格: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四)专业能力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及考核取证措施:
取得相应专业能力证书和至少一种职业技能证书
四、专业特色培育:
要围绕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来构思专业的特色培育,特别是重点建设的专业,要凝练出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可以从比较优势、新教学模式、或者是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等单较多或多角度进行阐述。
五、课程结构及课程说明:
(一)课程设置说明
(二)课程描述
1.***能力
能力单元描述
(1)课程名称(学时学分)或学习领域名称(学时学分)
内容描述要求100-200字之间,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专业针对性较强,反映最新教学理念和高职教育特色。
2.……
六、毕业标准:
七、其他说明:
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指导思想、依据的说明;教学实施及管理情况说明;考核方式说明等
八、附件:
附表1:教学进程表
附表2:教学周数分配表
附表3:学时学分比例表
附表4:理论与实践学时分配表
附表5:实践性教学实施方案
附表6: 参考教材一览表。
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_______ 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培养方案由以下8个部分内容构成:
1.培养目标:根据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结合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定位。
系统描述专业所要求培养人才的服务面向和培养规格。
2.培养要求:培养要求是组织课程的基本依据。
要求各专业要
具体描述本专业人才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3 .学制与学位:学制为4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
4.学分与学时:2500-2800学时,160个学分(含第二课堂 3 学分)。
5.毕业最低学分要求:各专业毕业生要获得各模式课程的最低学分才能毕业。
7.课程体系的构成:
8.教学进程:
__________ 业教学进程一览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计算机应用(网络管理),代码0901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适应全面社会发展,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三年学习,学生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及多媒体应用软件,具有组装和维护计算机硬件、管理网络设备及初、中级程序开发能力,掌握网站开发与维护的方法,并能及时关注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动态。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客户服务意识。
3.具有网络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规范意识。
4.具有获取前沿技术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正确理解合同、工程方案、技术支持文档的能力。
6.初步具有编写工作日志、实施计划、验收报告的能力。
7.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知识。
(1)文化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体育、军事教育、形势与政策、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等;
(2)专业基础知识:Photoshop平面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数据库基础、Flash动画制作、Linux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3)专业核心知识: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SQL Server程序设计、3DS MAX三维设计、影视剪辑和视觉特效技术、动态网站开发等;
(4)其他相关知识:物联网、电子商务、创业与就业方面
的基础知识等。
3.能力。
(1)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职业道德,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2)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
(3)初步掌握阅读和翻译本专业有关外文资料的能力;
(4)具有计算机硬、软件的选购、安装、调试、维护与销售的基本能力;
(5)具有中、小型网络组建与管理维护的能力;
(6)具有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的能力;
(7)具有使用常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平面设计、二维动画制作、三维设计及影片剪辑和视觉特效制作的能力;
(8)具有操作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和维护常用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技能;
(9) 具有静态网站和动态网站设计、开发与维护的能力。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室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行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程。
(二)专业课程。
六、学时安排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周学时为30(含班会活动),顶岗实习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为3600。
18学时为1学分,3年制总学分不少于176。
军训、社会实
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5学分。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允许根据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行业企业认知实习应安排在第一学年。
课程设置中设选修课、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其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2018级专业教学计划表
修业年限:3年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执行年级:2018级制定日期:2017年5月
◎考证课程,★核心课程
八、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应满足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的要求,应该满足教学安排的需要,应该满足学生的多样学习需求,应该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
(一)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专业专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计算机网络相关工种中级(含)以上职业资格,能够适应网络技术产业、行业发展需求,熟悉计算机网络相关企业情况,参加企业系统集成、方案设计等实践和技术服务,积极开展课程
教学改革。
聘请计算机网络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应具有高级(含)及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能够参与学校授课、课外活动、讲座等教学活动。
(二)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应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实施需要,其中实训(实验)室面积、设施等应达到国家发布的有关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要求。
信息化条件保障应能满足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三)教学资源。
教材、图书和数字资源结合实际具体提出,应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教学实施和社会服务需要。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区、市)关于教材选用的有关要求,健全本校教材选用制度。
根据需要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四)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对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进行培养。
在专业技术能力方面,通过加入企业成功的实训项目与案例,使学生在每个阶段达到指定目标,训练学生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规范性,通过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
素质。
构建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主导、有企业专家参与、与网络管理环境实际相一致、符合行业规范和专业技能标准的教学评价系统。
在考核内容上,注重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应用的能力,特别要注重实效和学生职业能力考核。
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来确定专业教学标准,在能力考核上实施“以认证代考试”、“以竞赛代考试”等方式;在课程考核上采用“开卷+闭卷”、“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答辩”、社会调研报告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评价。
由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实施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双证”的获取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专兼职教师教学质量,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一)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笔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出勤、上机操作考核以及参加各类型专业技能竞赛的成绩等。
(二)实训实习效果评价方式
1.实训实习评价
采用实习报告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等形式,如实反映学生对各项实训实习项目的技能水平。
2.顶岗实习评价
顶岗实习考核方面包括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综合评价鉴定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方式。
(六)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校院(系)两级的质量保障体系。
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统筹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
九、毕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