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感觉器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九章--感觉器官
行波学说 行波学说: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行波都
是从基底膜的底部开始,但不同频率的声波, 行波传播远近及产生最大振幅的部位不同(图)
2.耳蜗的感受器电位 有三种: 1.未受声波刺激时的耳蜗的静息电位 2.受声波刺激时耳蜗产生的微音器电位 3.耳蜗微音器电位引发的耳蜗神经的动作电 位
耳蜗的静息电位 内淋巴电位:+80mv,与Na+泵有关 毛细胞静息电位:-70至-80mv
(四)视野
定义: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 所能看到的范围
特点: 白色视野兰色红色绿色 鼻侧与上方小,颞侧与下方大
临床意义:可帮助诊断眼部和脑的一些病 变
(五)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1.双眼视觉:双眼同时看一物体时产生的视觉。 优点:弥补盲点的存在,扩大视野,产生立体
视觉。
2.立体视觉:双眼视物时,主观上可产生被视 物体的厚度及空间的深度或距离等感觉
耳蜗神经的动作电位 定义:耳蜗对声音刺激的一系列反应中
最后出现的电变化
作用:传递声音信息
第四节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
概述
前庭器官: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功能:
1、感觉人体头部位置及人体移动时的速度 变化。
2、调节肌肉紧张,维持姿势平衡。
3、调整眼的运动,使人在运动时,眼仍能 注视空间某一物体,判别体位方向和看清物 体。
矫正:凸透镜
3.散光:用柱面镜纠正 产生原因: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半径
不等
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一)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1、分层:分十层,简化为四层(色素上 皮细胞层、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神 经节细胞层)
感光细胞层(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分布:很不均匀 黄 斑:视网膜中心,视锥细胞多 中央凹:只有视锥细胞,无视杆细胞 周边部:视杆细胞多,视锥细胞少 盲 点:无感光细胞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产生不同的色觉是由于三种视锥细胞兴
奋程度的比例不同:
0:0:97 蓝色感觉
99:42:0 红色感觉
31:67:36 1:1:1
绿色感觉 白色感觉
四 、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一)视力(视敏度)
概念:眼分辨细小结构的能力。 衡量标准:以人能看清最小视网膜像为标准
视力表制定: 人眼在5米处看清:第10行E字时,视角为1’,视力
(1)色素细胞层:保护作用,防止强光刺激。输送 营养物质。 (2)感光细胞层 (3)双极细胞层 (4)神经细胞层
2.感光细胞及其特曾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在视网膜分布 很不均匀 黄斑:视网膜中心,视锥细胞多 中央凹:只有视锥细胞,无视杆细胞
周边部视杆细胞多,视锥细胞少 盲点:无感光细胞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所含的感光色素不同 视杆细胞只有视紫红质,视锥细胞有三种
分布密度和对触、压觉的敏感程度: 鼻、口唇、指尖高 胸、腹部次之 手腕、足最低
2.触觉域和两点辨别阈:将两个点状刺激同 事或相继触及皮肤,人体能分辨出这两个刺 激点的最小距离。成为亮点辨别域。
逐渐增高 手指 口唇 脚趾 足背 腹 胸 背
(二)温度觉
冷觉和温觉合称温度觉,它们各自独立。 温度超过30-46C0热点,皮肤感觉热,温度在升高, 只有痛觉,温度低于30C0,冷觉。
传导纤维
躯体传入纤维 (快痛Aδ,慢痛C)
自主N传入纤维
2 牵涉痛
①概念: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
过敏现象。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患病器官 心
胃、胰 肝、胆 肾脏 兰尾
体表疼痛 心前区 左上腹 右肩胛 腹股 上腹部
部 位 左臂尺侧 肩胛间
沟区 或脐区
第九章感觉器官
视觉的产生过程: 可见光
眼的折光系统 折射成像
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视N AP
视觉中枢→视觉
第九章感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系统和成像
1.折光系统: 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
空气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折射率 1.000 1.336 1.336 1.437 1.336
曲率半径
眼的调节:眼折光能力的改变,主要是晶状体 包括晶状体调第九节章感、觉器瞳官 孔调节和眼球会聚。
1.晶状体调节:过程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
视物模糊 皮层-中脑束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 睫状短N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
晶状体前后凸
弹性↓→老花眼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 触觉阈:引起触-压觉的最小压陷深度.
❖ 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毛囊感受器、环层小体、麦斯纳 小体、鲁菲尼小体和梅克尔盘。
第九章感觉器官
三、温度觉
❖ 热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当皮肤温度达到32-45℃, 感受器激活,温度越高放电增加,产生热觉,超过45℃ 则产生热痛觉.
❖ 冷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当皮肤温度低于30℃,感 受器激活温度越低放电增加,产生冷觉.
7.8(前) 6.8(后)
10.0(前) -6.0(后)
∵整体眼折光能 力最强的是:空气-角 膜界面。
∴当不戴潜水镜 潜水时,水中视物模糊 的原因是空气-角膜界 面的折射率↓所致。
第九章感觉器官
2.简化眼: 与正常眼有相同的折光效果,更简单的等效光学
系统。
设眼球为单球面折光体:前后径为20mm,折射率为1.333, 曲率半径为5mm,节点(n,光心)在角膜后方5mm处,前主焦点在 角膜前15mm处,后主焦点在节点后15mm处。
【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
(二)视敏度
❖ 视敏度(visual acuity)又称视力,是指眼能分辨物体两 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也就是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 大能力。通常以视角的大小作为衡量标准,所谓视角是物 体两点光线投射入眼时,通过节点相交叉时所形成的夹角 。
❖ 同一距离视角越小表明视力越好。
▪ 在良好光照条件下,人眼能看清5米远处视力表上第10行E字形符号 的缺口方向时,此时视角为1分角(1/60度)。说明该眼具有正常 视力,按国际标准视力表表示为1.0,按对数视力表表示为5.0。若 在相同条件下,只能看清视力表上第1行E字形符号时,其视力仅为 正常眼的1/10,以0.1表示。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功能
(一)眼的折光系统与成像 ❖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四种折光体组成。其折光能力与折射面的曲率 半径有关。曲率半径越大,折光能力越小;反 之折光能力越大。由于晶状体的曲率半径可随 视物距离而改变,所以它在眼折光系统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
❖ 瞳孔的大小还可随光线的强弱而改变。强光下瞳孔缩小, 弱光下瞳孔散大,称为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
❖ 瞳孔对光反射的意义在于调节进入眼的光量,使视网膜不 至因为光亮过强而受到损害;弱光下瞳孔扩大可增加进入 眼的光量,以产生清晰的视觉。瞳孔对光反射的效应是双 侧性的,光照一侧眼时,两侧瞳孔同时缩小,这种现象称 为互感性对光反射。
❖ 感受器(receptor)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专门感受机 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 根据感受器分布的部位和功能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
专升本生理学第9章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1.视野2.远点3.近点4.瞳孔对光反射5.视力6.暗适应7.明适应8.眼震颤答案:1.视野是指单眼固定地注视正前方一点不动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2.通常将人眼不做任何调节时(即折光能力的改变)所能看清的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3.近点是指眼经过充分调节后,所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距离。
4.瞳孔的直径由于入射眼光量的强弱而变化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光照强度大时,瞳孔缩小; 光照强度小时,瞳孔放大。
5.视力也称视敏度,是指眼分辨物体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即眼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
6.人突然从亮处进入暗处,最初眼前漆黑一片,看不清物体,但经过一定时间后逐渐恢复了暗处的视力,这种过程叫暗适应。
7.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初来到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体,只有稍待片刻,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
8.人体旋转时可出现眼球不自主的节律性运动,称为眼震颤。
二、填空题1.味觉的感受器是______,四种基本味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 。
舌尖部对______ 感受味最敏感; 舌根部对______ 味最敏感。
2.椭圆囊的适宜刺激是______ ,球囊的适宜刺激是______ ,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______ 。
3. 进入眼内的光线,在到达视网膜之前,需通过4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依次为______、______ 、______ 和_____ 。
4.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______ 、______ 和______。
5.视近物时晶状体______ ,视远物时晶状体______ 。
6.老视眼的产生原因主要是______ ,表现为近点______ 移,所以看近物时需戴适当焦度的______ 透镜。
7.光照愈强、瞳孔愈______ ;光照愈弱,瞳孔愈______ ,称为______ 反射。
其反射中枢在______ 。
8.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包括______和______ 。
医学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本 节
➢眼为什么能看见物体?
涉 ➢有些人的眼看东西模糊可能有哪些原因? 及
的 ➢为什么有的动物白天能看见,晚上看不见?
一 有的却白天看不见,晚上能看见?
些 问
➢盲点和色盲是怎样产生的?
题 ➢……
视觉怎样产生的?
视觉器官 视网膜: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眼)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视觉产生过程:
2、瞳孔的调节
瞳孔大小变动范围:1.5-8.0mm
随物距远近而变化 随入射光线强弱而变化
瞳孔对光反射:指瞳孔大小随光线的强弱而发生变化 的反射活动。
瞳孔近反射:视近物时,反射性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意义:①减少入眼的光线量。 ②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3、双眼球会聚---辐辏反射
双眼注视近物时,发生的眼球内收 和视轴向鼻侧集拢的现象。
成像大小计算:
AB(物体的大小) ab(物像的大小)=
Bn(物体至节点的距离)
×nb(节点至视
网膜距离)
▲(三)眼的调节 :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和两眼球会聚。
1、晶状体的调节
视近物时增加屈光度仍能看清物体。 主要由晶状体弹性决定。
视近物(物距≤6m) →物像模糊→视觉皮层→中脑 正中核→动眼神经缩瞳核→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 睫状神经节→睫状(环行)肌收缩→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变凸(前凸为主)→聚焦点前移至视网膜→ 成像清晰
❖ 无光照时:cGMP控制的钠通道与钠泵平衡 维持RP,-30mV。
❖ 光照时:cGMP分解,钠通道关闭,导致超 级化,-60mV。
❖ 超级化的大小随光照的强度改变。
光照
无光照
视紫红质分解变构 变视紫红质Ⅱ(中介物)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九章-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1、感受器2、感觉器官3、适宜刺激4、感受器电位5、感受器的适应现象6、近视7、远视8、暗适应9、气传导10、微音器电位11、前庭自主神经反应12、视力二、填空题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适应现象。
2、对一种感受器来说,最为敏感的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________。
3、眼具有折光成像和感光换能两项功能。
4、眼的折光组织有: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其中折光能力最强的是角膜,能使眼的折光度发生改变的是晶状体。
5、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反应有晶状体凸度增加、瞳孔缩小、两眼球会聚。
6、眼注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_______,晶状体的折光力_______。
7、眼的屈光能力异常有近视、远视、散光。
8、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可引起近视。
9、人的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前者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部,后者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
10、视杆细胞所含的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在暗处又能重新分布。
被消耗了的视黄醛则由维生素A补充。
11、视网膜中具有分辨颜色能力的感光换能系统是视锥系统。
12、对全部颜色或某些颜色缺乏分辨能力的色觉障碍称为色盲。
13、在同一光照条件下,不同颜色的视野不同,其中白色的视野最大,绿色的视野最小。
14、声波由外耳向内耳传入包括气传导与骨传导两条途径,其中以气传导为主,因为它有增压效应。
15、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传入耳蜗,这一条声音传导的途径称为__________。
16、鼓膜和听骨链构成了声音由外耳传向耳蜗的最有效的传导途径。
声波经此途径传入内耳时,其振动幅度减小,振动强度增大,这种效应称为增压效应。
17、咽鼓管具有平衡咽鼓管内压压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对维持正常听力具有重要意义。
18、根据行波学说原理,基底膜底部主要感受高频声波,基底膜顶部主要感受低频声波。
人体解剖学 第九章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学习目标]1. 了解感觉器官、感受器的概念以及感受器的分类。
2. 了解视器、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功能。
3. 掌握眼球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4. 了解眼副器的组成与功能。
5. 了解光波在眼内的传导途径。
6.了解外耳、中耳的组成和功能7. 掌握内耳的结构和功能。
8. 了解声音在耳内的传导途径。
9. 掌握肌梭、腱梭的结构和功能。
10. 掌握体育锻炼对感觉器官的影响。
第一节概述一、感觉器官与感受器的概念(一)感觉器官感觉器官sensory organs亦称感觉器或感官。
是机体感受刺激的装置,由感受器及其附属器官组成,如眼、耳、鼻、舌、皮肤等。
感觉器官也可看作是人体的情报机构,把各种感觉信息及时、准确地报告大脑,通过大脑的分析、综合,作出正确的判断,发出命令,指挥相应器官活动。
(二)感受器感受器receptor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刺激的结构,能将各种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并借感觉神经传入中枢,如肌梭、腱梭。
二、感受器的分类感受器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分类方法也很多,根据所在部位和感受刺激的来源,可把感受受器分为以下4类:(一)内感受器内感受器interoceptor分布于内脏和心血管等处,感受来自体内的压力、渗透压、温度、离子及化合物浓度等物理或化学的刺激,如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分别为血液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二)外感受器外感受器exteroceptor分布于体表皮肤、粘膜等处,感受来自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如痛、温、触、压等。
(三)本体感受器本体感受器proprioceptor是指分布在肌肉、肌腱、关节囊等处的感受器,其功能是感受机体运动和平衡中产生的刺激,如肌梭、腱梭(详见本章第四节)。
(四)特殊感受器特殊感受器是指分布于眼、耳、舌、鼻等处的感受器,如视器和前庭蜗器,特殊感受器亦称感觉器官。
三、感受器的功能感受器的功能是接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不同刺激,将其转变为神经冲动或神经兴奋,并借感觉神经传入中枢,经过中枢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整合后,产生感觉;再有高级中枢发出神经冲动,经运动神经传至效应器,对刺激做出反应。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二)暗适应和明适应
1.暗适应: ⑴概念:指从明处→暗处,最初
看不清→逐渐恢复暗视觉的过程 (约25~30min)。 ⑵机制:是视紫红质的含量在 暗处恢复的过程。
2.明适应: ⑴概念 : 从暗处→明处,最初看不清(耀眼的光
感)→片刻后恢复明视觉的过程(约1min)。 ⑵机制:是视紫红质分解的过程。 ∵视紫红质在暗处大量蓄积+对光的敏感度 强,∴到明亮处被迅速大量分解,产生和传入大量视 觉冲动,从而出现耀眼的光感。
2.简化眼 :设眼球为单球面折光体:前后径为
20mm,折射率为1.333,曲率半径为5nm,节点(n,光心) 在角膜后方5mm处,前主焦点在角膜前15mm处,后主焦 点在节点后15mm处。
简化眼中的AnB和anb是对顶相似三角形。如果物距 和物体大小为已知,可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
3.视敏度(视力): ⑴概念:指人眼分辨精细程度的能力。
视杆细胞 感受器电位 (超极化型) 电紧张方式扩布 终 足 电-化学-电 双极细胞 (去或超极化型) 电-化学-电 神经节细胞 (动作电位)
(四)视锥系统的换能颜色视觉
⑴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锥细胞有分别含有感红光色素、 感绿光色素、感蓝光色素三种。 三种视锥色素的区别是视蛋白的分子 结构稍有不同,这种微小差异决定了对特定波 长光线的敏感程度。 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目前认为 与视杆细胞类似。 视锥细胞的功能特点是分辨力强,并 具有辨别颜色的能力。
光
视黄醛异构酶
(暗处,需能)
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 醇脱氢酶
全反型视黄醇(VitA) 11-顺视黄醇→
视黄醛还原酶 11-顺视黄醇(VitA)
异构酶
注:①贮存在色素细胞中的全反型视黄醇→
生理学 第九章感官
(五)单眼视觉和双眼视觉 双眼视觉的优点: 弥补盲区、扩大视野、产生立 体视觉 产生立体视觉的原因: 两眼视觉差异, 生活经验
38
第四节 耳的听觉功能
• 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 传音系统的功能
• 感音系统的功能
39
40
●
听 觉 的 产 生 过 程 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 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 →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 41
(三)视杆细胞 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视 紫 红 质 视黄醛异构酶
(暗处,需能)
光
视蛋白+11-顺视黄醛
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 醇脱氢酶
视黄醛还原酶
11-顺视黄醇(VitA) 异构酶
全反型视黄醇(VitA) 11-顺视黄醇→
注:①贮存在色素细胞中的全反型视黄醇→
视杆细胞→11-顺视黄醛。 ②分解与合成速度取决于光强:暗处分解<合成,亮处 分解>合成,强光处于分解状态。 ③分解与合成过程中要消耗一部分视黄醛,需血液循环 28 中的VitA补充,**缺乏VitA→夜盲症。
不同年龄的调节能力
15
16
2.瞳孔调节
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 8.0mm之间。
瞳孔近反射:
*当视近物时,• 射性的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反
瞳孔近反射意义:瞳孔缩小后,可减少入眼光量,保 护视网膜;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视 使 网膜成像更为清晰。
17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大小由于入射光的 强弱而变化。 弱光瞳孔扩大 (保证清晰像) 强光瞳孔缩小 (保护视网膜) *中枢:中脑 临床意义: 麻醉深度和病情危重的判断指标
感受器PPT医学课件
二、中耳
中耳主要位于颞骨岩部内,介于外耳道与内耳之间。
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各部内均衬有黏膜且相互连续,因 而病变可相互蔓延。
(一)鼓室
鼓室是位于鼓膜与内耳间的一不规则含气小腔,内有3块听小骨。 向前借咽鼓管通鼻咽部,向后借乳突窦通乳突小房。
1.鼓室的壁
鼓室的形态结构不规则,大体呈一个六面体: (1)上壁:是盖壁,为一分隔鼓室与颅中窝的薄层骨板。 (2)下壁:为颈静脉壁,为分隔鼓室与颈内静脉的薄层骨板。 (3)前壁:为颈动脉壁,与颈动脉管相邻,上部有咽鼓管开口。 (4)后壁:为乳突壁,上部有乳突窦开口,经此通乳突小房。 (5)外侧壁:为鼓膜壁,该壁借鼓膜与外耳道分隔。 (6)内侧壁:为迷路壁,即内耳外侧壁。 该壁的后下部有一圆形孔,称蜗窗,由一膜状结构封闭。 该壁的后上部有一卵圆形孔,称前庭窗,由镫骨底封闭。 前庭窗后上方有一弓形隆起,称面神经管凸。
一 、动脉
眼的动脉供应主要来自眼动脉。眼动脉在颅腔内自颈内动脉发出后,与视神 经相伴经视神经管入眶,分支供应眼球、眼球外肌、泪腺和眼睑等。
最重要的分支为视网膜中央动脉。该动脉在视神经盘处穿入并分布至视网膜 各部,营养视网膜内层。临床常用眼底镜观察此动脉,以助诊断某些疾病。
二、静脉
眼球的静脉主要为视网膜中央静脉和涡静脉。经眼上、下静脉向后穿眶上裂入 颅腔,注入海绵窦;向前与面静脉吻合,无静脉瓣,故面部感染可经此侵入颅内。
(3)蜗管
位于前庭内球囊与蜗管间有一细管相连;椭圆囊后壁以5个开口连通膜半规管
在椭圆囊和球囊壁的内面有位觉感受器,分别称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均为位 觉感受器,称位觉斑其表面平坦,上皮为高柱状,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毛 细胞表面有动纤毛和静纤毛支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在位觉斑表面形成胶质膜称位 砂膜由于位砂膜的比重远大于内淋巴,在直线变速运动或重力作用下,位砂膜刺 激了纤毛而使毛细胞产生兴奋,兴奋经突触传给神经末梢,它们可以感受头部的 静止位置觉
感觉器官的功能
•功能
产生头部空间位置觉 身体的运动觉
前庭器官
前 椭圆囊 庭 球囊
半 前半规管 规 水平半规管 管 后半规管
腔内充满内淋巴
椭圆囊和球囊的壁上有囊斑 囊斑中有感受性毛细胞 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速运动
半规管上有壶腹 壶腹内有壶腹脊 壶腹脊内毛细胞 适宜刺激为旋转变速运动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毛细胞
行光线)
来自6m以 内的光线
①视远物(>6m),不需调节可清晰成像 ②视近物(<6m) ,不调节则视网膜上成像模糊.
•折光率为60D •晶状体调节能力最强
3.简化眼(reduced eye)
是一个假想的模型。其光学参数和其他特 征与正常眼等值。简化眼和正常安静时的眼 一样,正好能使平行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
(二)视野
•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 能看到的范围。
鼻侧、上侧小 •受面部结构影响
颞侧、下侧大
•颜色不同视野不同
白色兰色红色绿色
(三)暗适应与明适应
1.暗适应: •定义:由明亮环境突然进入暗处,
视觉逐渐提高恢复的过程。 •主要决定于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
•视觉功能由视锥系统转为视杆系统。 2.明适应: •定义: 由暗处进入明亮环境,视觉
2.分类
(二)感觉器官(sense organ):
1.概念:由结构和功能上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 及其附属结构构成的复杂感受装置。
2.重要感觉器官---眼、耳、前庭器官等
半规管
卵圆窗 圆窗
壶腹
椭圆囊 球囊
耳蜗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适宜刺激 换能作用 编码功能 适应现象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第九章 感觉器官
骨
迷
路
膜
迷
路
4、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气传导:(主要途径) 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经听骨链和卵 圆窗进入耳蜗 骨传导:(次要途径) 声波直接引起颅骨振动,进而引起耳蜗内淋 巴的振动 可以判断听觉异常产生部位及原因
声波在耳内传导的主要途径
声波
耳廓(收集) 锤骨 砧骨
外耳道 镫骨
鼓膜 前庭窗
光线
折光系统
折射(空气─角膜折射最强)
折光与成像原理: 类似凸透镜.常用简约眼解释。 利用简约眼计算眼前10m处30m高的物体,视网 膜成 像0.45mm. 简约眼折光率约1.33
简约眼
(二) 眼的调节
正常人眼在安静状态下看6m以外的远物 时,由于物体发出的光线摄入眼内时近 似平行光线,经折射后正好成像在视网 膜上,所以不需要调节即可看清物体。 通常把眼在静息状态下所能看清物体的 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概念: 370~740nm 类型: 一般生理特性: 16~20 000Hz 适宜刺激(视网膜——一定波长的电磁波; 耳蜗毛细胞——一定频率的机械振动) 换能作用(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 神经的动作电位) 适应现象(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 感受器时,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下降) 编码功能(把刺激包含的信息同时转移到动 作电位序列中,起转移信息的作用)
位置改变或变速运动使内淋巴振动,引起 毛细胞兴奋,传入中枢,产生头部位置和变速 运动感觉,并引起姿势反射,维持身体平衡
(二)骨半规管
为3个相互垂直排列的“C”形的弯曲小管,按 其位置分前骨半规管、后骨半规管和外骨半规管。 每个骨半规管有两个骨脚,一个有膨大部的骨脚 称壶腹骨脚(壶腹嵴),另一个无膨大部的骨脚称单 骨脚。 壶腹嵴是旋转变速运动的感受器 旋转变速运动时,相应半规管内淋巴液与半规管 运动不同步,刺激毛细胞兴奋,传入中枢,产生旋转 感觉,并引起姿势反射,维持身体平衡
鱼类学09感觉器官
第九章 感觉器官
第一节 皮肤感觉器官 第二节 听觉器官 第三节 视觉器官 第四节 化学感受器
第一节 皮肤感觉器官
鱼类能高度适应在水中的生活,其中重要的一点就 是体表具有特殊的感觉器官,能感知水流、水压、水 温的变化。常见的感觉器包括感觉芽、丘状感觉器和 侧线器官。
皮肤感受器
感觉细胞 支持细胞
梨形,有纤毛,具 感觉和分泌功能。
Hale Waihona Puke 功能: 辨别食饵; 分辨体臭,是同种间集群和逃避敌害的主要原因; 对警戒物质的反应; 分辨极低浓度的化学物质。
二、味觉器官-味蕾 1、结构:由许多长细胞组成的卵圆形体。 2、分布:口咽腔、唇、触须、鳃弓等。 3、功能:通过味觉辨别环境中的酸、甜、苦、咸等物 质的浓度。
1、味觉细胞 2、支持细胞 3、真皮结缔组织 4、味孔 5、上皮细胞 6、味觉神经
听觉功能:由椭圆囊和瓶囊完成,外界声波传入内 耳,内淋巴振动,两囊产生兴奋,由听神经传入大脑。
第三节 视觉器官
一、眼球的发生 胚胎早期,间脑两侧神经组织外凸形成眼泡。
1、视网膜的发生 眼泡外壁内陷成双层壁的视杯;
2、晶状体的发生 晶状体板下陷形成囊,再填充;
3、眼球附属结构的发生 外周-间充质,内层-血管、脉
3、功能:水流感受器。
第二节 听觉器官
鱼类的平衡和听觉器官是内耳,没有耳蜗、中耳和 外耳。 一、内耳的发生与结构 (一)内耳的发生
胚胎早期,延脑两侧外胚层形成听板,内陷成听泡, 内充淋巴液。后逐步分化成椭圆囊、球囊和瓶囊。
二、内耳的功能
平衡感觉功能:鱼体做变速运动时,内耳的耳石在 淋巴液中位移,刺激感觉毛,兴奋前庭神经传入大脑。
柱状,具支持、营 养和修复功能。
研大考研-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四节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
41
前庭器官的功能
前庭器官: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功能: 1、感觉人体头部位置及人体移动时的速 度变化。 2、调节肌肉紧张,维持姿势平衡。 3、调整眼的运动,使人在运动时,眼仍 能注视空间某一物体,判别体位方向和看清 物体。
42
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
球囊、椭圆囊主要感受躯体和头部的直 线变速运动,反射性的引起姿势反射, 以保持躯体平衡。 三个半规管主要感受躯体旋转变速运动, 反射性的引起姿势反射,维持躯体平衡, 并产生旋转运动的感觉。
B
与视锥细胞相比,视杆细胞的特点是 A.数量少 B.对光敏感度高 C.能产生色觉 D.分辨能力强
B
46
右 眼 的 水 平 切 面 示 意 图
47
48
11
近点:眼作最大调节时能看清的最近 物体的距离。 (1) 近点为判断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大小 的指标,近点距眼越近,晶状体弹性越 好,眼的调节能力越强 (2) 随年龄的增长近点距眼的距离增大 年龄 近点 8岁 8.6cm 20岁 10.4cm 60岁 83.3cm
12
(2)瞳孔调节
瞳孔近反射(瞳孔调节反射):视近物时反射性 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1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一、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 感受器: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能感受体 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 感觉器官:感受器及与感受功能密切相关的非 神经附属结构。
2
2、分类
远距离感受器:视、听、嗅
外感受器
接触感受器:触、压、味、温度
按部位分 内感受器:本体、内脏感受器等 按刺激性质分: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3.视敏度(视力): ⑴概念:指人眼分辨精细程度的能力。
正常人眼在光照良好的情况下,在视网膜上的物像 ≥5μm(视角≥1’)能产生清晰的视觉。
1’角的物像 可分别刺激不 相邻的两个感 光细胞,其各 自的感光信息 传入才能分辨 两个点。
矫正:配戴适当的柱面镜,•在曲率半径过大的方向 上增加折光能力。
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1.色素细胞层 内含黑色素颗粒 和VitA,对感光 细胞有营养和保 护作用。
2.感光细胞层 外段呈圆盘状重叠
成层,感光色素镶嵌 在盘膜中,是光-电转 换产生感受器电位的 关键部位。
产生的感受器电位 以电紧张方式扩布到 终足。
但当看6m以内的近物时,近物发出的光线(是辐射 状)入眼后,折射聚焦、应成像在视网膜之后,•视物模 糊不清。
实际上,正常人眼看近物时,眼折光系统的折光能 力能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改变,使物像仍落在视网 膜上,看清近物。
这个过程即 为眼的调节。
1.晶状体调节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皮层-中脑束 视物模糊
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 化
解>合成,强光处于分解状态。 ③分解与合成过程中要消耗一部分视黄醛,需血液循环
中的VitA补充,缺乏VitA→夜盲症。
(三)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光 照
无光照
视紫红质分解变构 变视紫红质Ⅱ(中介物)
激活盘膜上的传递蛋白(G蛋白)
cGMP含量高
激活磷酸二酯酶
cGMP依赖性Na+通道开放
分解cGMP→cGMP↓
⑴瞳孔近反射:
当视近物时,•除发生晶状体的调节外,还反射性的
第九章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教学内容】掌握: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2.眼的调节反应;近点的概念;瞳孔对光反射;3.视网膜的感光功能;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4.视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视锥细胞和颜色色觉;视觉的二元学说及其依据;色觉的三原色学说;5.视敏度的、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的概念;6.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7.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8.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9.耳蜗微音器电位定义及其特点。
熟悉: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特性;2.耳廓和外耳道的集音和共鸣腔作用;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3.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4.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前庭反应和眼震颤。
了解:1.感受器的概念及分类;感受器的编码作用;2.眼的折光成像原理;简化眼的主要光学参数;3.视网膜的结构特点;4.咽鼓管的功能;耳蜗的结构要点。
一、填空题1.感光细胞,分_____和_____两种。
2.眼是视觉器官,其适宜刺激是波长为_____的电磁波。
3.眼的折光系统由透明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组成。
4.睫状肌受_____纤维支配,当视近物时睫状肌_____晶状体_____,因而折光力。
5.非正视眼包括_____、_____和_____三种,可分别用_____、_____和矫正。
6.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_____处,而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_____部。
7.明适应时间_____,而暗适应时间相对_____。
8.夜盲症是由于_____缺乏,而引起_____减少所致。
9.瞳孔对光反射中枢在_____。
10.具有感受色光功能的是_____系统,而只具有区别明暗功能的是_____系统。
11.晶状体弹性减弱,则眼的调节能力_____,近点变_____。
12.只在白昼活动的动物,其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主要是_____;只在夜间活动的动物,则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主要是_____。
13.听觉器官由_____、_____和_____三部分所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眼视觉
❖ 定义:两眼同时观看一物体时的视觉称为双 眼视觉。
❖ 双眼视物必须两眼对称点上才能形成单一视 觉。
❖ 作用:扩大视野;弥补生理盲点缺陷;形成 立体的视觉。
第二节 位、听觉器官生理
❖ 外耳和中耳:传音系统; ❖ 内耳耳蜗:感音系统; ❖ 内耳前庭和半规管:头部空间位置和运动觉
感受器。
1、外耳:耳廓具有集音作用,外耳道是声 波入耳的通道,鼓膜将声波传向中耳。
半规管的壶腹嵴是旋转变速运动感受器 作旋转运动→半规管的内淋巴位移→刺激 壶腹嵴上的毛细胞兴奋→通过前庭神经→ 大脑产生旋转运动的感觉→引起姿势反射 ,保持身体平衡。 眼震颤:当旋转运动开始或停止时,由于 刺激壶腹嵴而引起前庭器官反应,出现眼 球反射性的不随意颤动,称眼震颤。
❖ 当不同波长的光线刺激视网膜时,三种视锥 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兴奋,因而产生不同色 觉。
色觉障碍
❖ 色觉障碍分为色盲和色弱: ❖ 色盲分全色盲和部分色盲,全色盲少见,多
为部分色盲,如:最常见的为红绿色盲。 ❖ 色盲多由遗传因素引起某种视锥细胞缺乏而
至不能辨别某种颜色。 ❖ 色弱指辨别某种颜色的能力较差,多由健康
视远物:辐射状肌纤维在交感神经支配下使 瞳孔扩大,进入眼内的光量增加。
❖ 瞳孔调节反射:在看近物时瞳孔缩小的反应 称为瞳孔调节反射,也称为瞳孔近反射。
❖ 瞳孔对光反射:在强光照眼时,瞳孔缩小, 在强光离开眼后则放大的反射称为瞳孔对光 反射。
❖ 瞳孔对光反射的意义: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 以保护视网膜。
❖ 视神经乳头处没有感光细胞分布,聚焦于此 处的光线不能被感受,形成生理盲点。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比较
项目 分布 光敏感 辩色 分辨 专司视 度 能力 力 觉
视杆 黄斑区 高 无 低 暗视觉 细胞 以外的
周边部
视锥 黄斑中 低 有 高 明视觉
细胞 央凹
+色觉
感光细胞中的感光物质在光的作用下 分解,分解时释放的能量使感光细胞发生 电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组织
觉或只产 完整统一 感受器,
生模糊感 和内环境 肺牵张感
觉
稳态
受器
感受器的生理特性
❖ 适宜刺激:各感受器都具有其最敏感、最易 接受的刺激,称为适宜刺激。如:视网膜和 耳蜗的适宜刺激。
❖ 换能作用:感受器把各种刺激的能量转变为 生物电的电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入中枢 的作用称为换能作用。
❖ 编码作用:感受器能把刺激信号中所包括的 各种信息编排成神经冲动的不同序列的现象, 称为编码作用。
❖ (3)眼球会聚:
❖ 当双眼看近物时,两眼球同时向鼻侧聚合的 现象。
❖ 作用:使近物成像于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 从而产生清晰的单一视觉,否则会产生复视。
眼的屈光不正: 指眼的形态或折 光系统发生异常, 致使平行光不能 在视网膜上聚焦 成像,称折光异 常或屈光不正 。
折光异常
产生原因
矫正方法
*晶状体的弹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故老 年人的眼视近物不清称为老视,需配戴适宜 的凸透镜矫正。
晶状体的调节能力
❖ 调节力:眼作最大限度地调节所能增加的折 光力称为调节力。
❖ 调节力的大小用屈光度(又称焦度D)来表 示。
❖ D=1/焦距(m) ❖ 而通常配眼镜所说的“度”,1D=100度。
(2)瞳孔的调节: 视近物:环状肌纤维在动眼神经支配下使瞳 孔缩小,进入眼内的光量减少;
❖ 适应现象:同一刺激强度持续作用于某感受 器时,经一段时间后,感受器对该刺激的敏 感性逐渐下降的现象,称为适应现象。如: 触觉和嗅觉。
第一节 视觉器官生理
❖ 视觉是由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共同活动完 成的。
❖ 其中眼具有折光成像和感光换能两种功能。
一、眼折光系统的功能
眼球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 璃体组成。
第九章 感觉器官生理
感觉器:是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 殊结构。 功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化为神经 冲动,经感觉神经传导至中枢,最后到大脑 皮层并产生感觉。
感受器分类与作用
分类
部位
引起的感 作用 觉
举例
外感受器 体表
清晰的主 机体与外 声、光、
观感觉 环境的纽 触等感受
带
器
内感受器 体内器官 不引起感 维持机体 颈动脉窦
❖ 由前庭和半规管组成,是人体头部空间位置 和运动状态的感受器,引起相关的姿势反射 以保持身体平衡。
前庭的功能 前庭的椭圆囊和球 囊囊斑是位置觉感 受器,其中的毛细 胞可以接受直线变 速运动或头部位置 改变的刺激,引起 相应的姿势反射, 保持身体平衡,同 时产生头部位置感 觉和变速感觉。
半规管的功能
❖ 原因:暗处蓄积起来的视紫红质在强光下大 量分解,以致刺激过强而产生耀眼的光感。 随着视紫红质减少,由视锥细胞发挥感光作 用而恢复明视觉。
色觉和色觉障碍
❖ 人的视网膜可以分辨波长在380~760nm的 150种以上的颜色。但主要是光谱上的红、 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
❖ 色觉的产生考虑为三原色学说:认为视网膜 上有感红、感绿、感蓝3种视锥细胞,分别感 受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
和营养等后天因素引起。
视敏度、视野及双眼视觉
❖ 视敏度:(即视力)是指眼分辨距离最小的 两点的能力。通常以视角大小为指标。
视角:是指物体两点光线射入眼球通过节点相 交的夹角。夹角越小,视力越好。正常视力 能分辨的最小视角为1分角.临床上用视力表 进行视力检测。视力=1/视角
视野:单眼固定 注视正前方一点 时所能看到的空 间范围称为视野。 颞侧>鼻侧; 下侧>上侧; 白色﹥蓝色﹥红 色﹥绿色
❖ 暗适应:人从明亮处突然进入暗处,感到一 片漆黑看不清物体,稍待片刻,视觉逐渐恢 复,这种适应暗光视觉的过程称为暗适应。 整个暗适应约需30min。
❖ 原因:强光下大量视紫红质分解,需待在暗 处重新合成后才能恢复暗视觉。维生素A缺 乏会使暗适应延长。
❖ 明适应:当人从暗处突然进入强光之处,开 始感到一片耀眼光亮,看不清亮处物体,也 需稍待片刻后,才恢复正常视觉,称为明适 应。约1min就能完成。
2、中耳:声波→鼓膜→听骨链杠杆作用 (使声波的振幅减小而强度增大)→内耳。
中耳咽鼓管的功用是使鼓室内的气压与 外界大气压平衡。
声波传导分为气导和骨导,其中气导中通 过听骨链传导的途径是最主要的。
内耳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位于耳蜗基底膜上螺旋器中的毛细胞是声 波的感受器
声波→外耳→中耳→内耳的耳蜗→振动基底膜→ 螺旋器中的毛细胞受到刺激→产生电位变化→耳 蜗神经纤维产生神经冲动→大脑皮质听觉中枢波学说:不同频率声波的行 波距离和引起基底膜最大振幅 的部位是不同的,高频声波引 起蜗底处的基底膜共振的振幅 最大,声波频率越低,最大振 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蜗顶,相 应区域的螺旋器受到刺激兴奋 ,并传至大脑皮层,产生不同 音调的感觉。
耳蜗对声音强度(响度)的分析
❖ 声波越强基底膜的振幅越大,对毛细胞刺激 越强,兴奋的听神经越多,大脑皮质引起的 声音强度越大(即响度越响)。
耳蜗对声音来源位置的分析
❖ 根据声波到达两耳的时间差异而定。
听觉功能障碍
❖ 传音性耳聋:由中耳疾患引起,气导明显受 损,骨导影响不大。最常见。
❖ 感音性耳聋:由耳蜗病变,螺旋器和耳蜗神 经损伤引起。气导和骨导均明显受损。
❖ 中枢性耳聋:由听觉中枢或其传导通路上的 病变引起。此时听觉丧失。
前庭器官
近视
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能 佩戴适宜 力过强,物像在视网膜前 凹透镜
远视 散光
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能 佩戴适宜 力过弱,物像在视网膜后 凸透镜
角膜经纬度曲率不一致, 佩戴适宜 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圆柱形透
镜
眼感光系统的功能
❖ 眼的感光系统主要由视网膜构成,视网膜上 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能感受光波的刺激, 引发视神经冲动。
眼的调节
❖ 眼睛看清物体,必须物体的像恰好落在视网 膜上,使成像清楚。
❖ 远点:通常把眼在静息状态下所能看清物体 的最远之点称为远点。
❖ 近点:通常把眼作最大调节所能看清物体的 最近之点称为近点。
❖ 眼视近物时的调节反应包括晶状体变凸、瞳 孔缩小和两眼球会聚三个方面。
(1)晶状体的调节: 视近物:视网膜上的模糊物像→睫状肌收缩 →睫状小带放松→晶状体弹性回位而凸度增 加→折光力增强→物像前移至视网膜上而看 清物体
视杆细胞的感光物质是视紫红质。 在暗处视物,视紫红质合成>分解; 在亮处视物,视紫红质分解>合成。
在视紫红质的分解和再合成的过程中, 有部分视黄醛被消耗,需由维生素A补充。 如维生素A缺乏,将使视紫红质的合成障碍 ,影响暗视觉,严重时可引起夜盲症。
❖ 视锥细胞的感光过程尚不十分清楚。
暗适应和明适应
光线―→眼的折光系统折射―→在视网膜形 成倒置缩小的实像―→换能作用―→大脑皮 层调整―→形成直立的视觉 ❖ 简化眼是为了便于理解,把眼的折光系统看 成一个单球面折光体。
眼的调节
项目
距离
光线
折射后 是否需 成像 要眼的
调节
看远物 6m以外 平行 清晰 否 体
看近物 6m以内 辐射状 模糊 是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