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他汀类药物肌毒性及其他毒副反应的发现与警惕

合集下载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概述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概述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概述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治疗高血脂症的同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方法对目前相关资料报道的有关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作一总结概述,以反映出他汀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依据,概率从而引起人们对其的重视。

结果他汀类药物偶可引起肌病、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甚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但很少见;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肝损害,多发生在开始用药的三个月以内,减少用药或停药后可恢复;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脑损害,出现记忆力下降,易激惹、认知障碍等精神和神经症状,及时停药可缓解,近期脑出血患者不建议应用;他汀类药物可引起内分泌损害,包括血糖、甲状腺激素和性腺分泌异常,但增减幅度不高;他汀类药物与肾功能损害关系不大;他汀类药物可引起心脏损害;心衰患者要权衡利弊,他汀类药物与肿瘤的关系目前有争议。

标签: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一、他汀类药物与肌病(一)他汀相关性肌病分类1、肌痛:表现为肌肉疼痛或无力,通常发生在腿部、臀部和背部的肌肉群组织中,在手指或其他类似部位不会发生。

不伴肌酸肌酶(Greatine kinase.CK)升高。

2、肌炎:有肌肉症状,同时伴有CK轻中度增高。

3、横纹肌溶解:有肌肉症状并伴随CK显著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的10倍以上,常有褐色尿及肌红蛋白尿,甚至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为肌病最严重的表现形式。

在随机对照试验中,他汀相关性肌病的发生率大概为1.5%-5%,引起肌痛的发生率5%,出现肌炎及严重的横纹肌溶解是罕见的,且往往发生于合并多种疾病和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

引起肌病的常见人群:老年(尤其大慢性肾功能于80岁,女性)体型瘦小、虚弱,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尤其因糖尿病引起)及围手术期患者发生肌病危险较高,部分老年患者在尚无肌酶升高或肌病发生时即可出现不良反应,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并可能增加跌倒所致创伤。

另外,合用其它特殊药物,贝特类(尤其是吉非贝齐)烟酸类(罕见)环孢富素、HIV蛋白酶抑制剂,维拉帕米、胺碘酮、大量西柚汁及酗酒等。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论文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论文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对2001年至2011年间国内报道的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中以肌肉毒性最为常见,其次消化系统毒性和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用药的指征、规范用量和联合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变化,确保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07-02他汀类药物(statins)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有效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

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以其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确切疗效,可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优点而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被临床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形成术后的再狭窄、肾病综合征以及预防心血管急性事件和缓解气管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等[1-2]。

虽然他汀类药物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不良反应率低,但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接受联合用药,从而使得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3]。

因此,为了解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以及其相关因素,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我们对2001年-2011年间国内报道的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现将相关结果总结和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搜索中国知网、重庆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2001年至2011年间国内有关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公开发表的文献,共计88篇,共102例。

1.2 方法对收集的文献病例,经核对原文,剔除综合性分析文献和综述文献,分别对文献报道中所涉及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情况、临床用药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他汀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的10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3例,占总数的61.8%,女性患者39例,占总数的38.2%,男性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的年龄中最小的22岁,年龄最大的87岁。

他汀类药物副作用你知多少?

他汀类药物副作用你知多少?

他汀类药物副作用你知多少?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这些药优良的降脂作用及稳定逆转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使得它们这个家族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但是“是药三分毒”,他汀类药物同样存在着很多副作用,我们在临床中也要引起警惕。

他汀类药物副作用究竟有哪些?1.肌病风险他汀类药物会引起相关性肌病,有些病人会出现横纹肌溶解症。

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肌痛或肢体无力,伴有CK升高至正常上限10倍以上,也有发热和全身不适,肌病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仍继续服药,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曾经在2001年美国有31例服用他汀类降脂药拜斯亭(西立伐他汀钠),出现了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症而导致死亡,当时生产厂家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发表声明,并将拜斯亭撤出市场。

2.糖尿病风险他汀类药物可以引起患者的血糖升高,尤其是服用大剂量的他汀,引发糖尿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新发糖尿病及原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

有关瑞舒伐他汀的临床试验(JUPITER)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糖尿病增加了27%;涉及普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临床试验(PROVE-ITTIMI22)发现,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与血糖控制恶化有关;2011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JAMA2011,305:2556)纳入5项有关他汀治疗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剂量强化他汀治疗较中等剂量治疗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1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2年12月14日发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进一步警示了他汀对血糖的影响。

3.肝酶异常他汀类药物可以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不同他汀类药物说明书对肝脏安全性的描述详尽程度不同,各种他汀类药物致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各不相同。

201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官方网站发布了新信息,建议删除他汀类药物原有说明中关于“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需常规定期监测肝酶”的规定,推荐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前进行肝酶检测,此后只有当临床上需要时才检测肝酶。

他汀类药物副作用你知多少?

他汀类药物副作用你知多少?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这些药优良的降脂作用及稳定逆转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使得它们这个家族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但是“是药三分毒”,他汀类药物同样存在着很多副作用,我们在临床中也要引起警惕。

他汀类药物副作用究竟有哪些?1.肌病风险他汀类药物会引起相关性肌病,有些病人会出现横纹肌溶解症。

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肌痛或肢体无力,伴有CK升高至正常上限10倍以上,也有发热和全身不适,肌病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仍继续服药,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曾经在2001年美国有31例服用他汀类降脂药拜斯亭(西立伐他汀钠),出现了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症而导致死亡,当时生产厂家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发表声明,并将拜斯亭撤出市场。

2.糖尿病风险他汀类药物可以引起患者的血糖升高,尤其是服用大剂量的他汀,引发糖尿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新发糖尿病及原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

有关瑞舒伐他汀的临床试验(JUPITER)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糖尿病增加了27%;涉及普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临床试验(PROVE-ITTIMI22)发现,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与血糖控制恶化有关;2011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JAMA2011,305:2556)纳入5项有关他汀治疗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剂量强化他汀治疗较中等剂量治疗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1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2年12月14日发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进一步警示了他汀对血糖的影响。

3.肝酶异常他汀类药物可以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不同他汀类药物说明书对肝脏安全性的描述详尽程度不同,各种他汀类药物致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各不相同。

201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官方网站发布了新信息,建议删除他汀类药物原有说明中关于“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需常规定期监测肝酶”的规定,推荐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前进行肝酶检测,此后只有当临床上需要时才检测肝酶。

吃他汀的朋友注意出现3种情况,必须马上停药,需引起重视

吃他汀的朋友注意出现3种情况,必须马上停药,需引起重视

吃他汀的朋友注意出现3种情况,必须马上停药,需引起重视周先生,62岁,患有高血脂3年,一直服用瑞舒伐他汀控制血脂,近日突然觉得没胃口、肌肉酸痛,他以为是劳累过度没有在意,没想到休息了几天后,疼痛愈演愈烈,家人连忙将他送进医院治疗。

医生了解到他的既往史后,怀疑是瑞舒伐他汀的副作用,便让他停用了。

瑞舒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包含多种药物,许多人对它一知半解,对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也不了解,今天,医生就以周先生为例向大家科普一下。

一、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用于治疗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常见的他汀类药物有:瑞舒伐他汀,优点是用量少、副作用小、价格更优惠;阿托伐他汀,比半合成的他汀类药物好,服用的患者很多,但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也比较多;氟伐他汀,是水溶性他汀,容易被吸收代谢,对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小;辛伐他汀,是脂溶性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的预防效果较好;普伐他汀,是亲水性他汀,老年人服用易吸收,效果好。

二、出现这三种情况,必须马上停药他汀类药物一般几周内就可以降低胆固醇,但是需要长期服药以稳定疗效,是药三分毒,在日积月累之下,就容易出现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轻者会口干、便秘、消化不良,重者会恶心、呕吐。

胃肠道反应特异性小,很多种疾病和药物都会导致这些反应,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出现胃肠道反应应该去医院检查,但是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就必须马上停药!第一种情况:肌肉疼痛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肉损害的发生率在5%左右,是后果严重的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肉疼痛最开始较轻,主要是四肢肌肉痛,甚至可能不痛,只是四肢肌肉无力,然后进展为肌炎,肌肉疼痛明显,全身肌肉疼痛僵硬,患者自觉身体沉重、无力,肌酸激酶也开始升高,更严重会发展为横纹肌溶解,全身肌肉疼痛感加剧,血清肌红蛋白升高,肌酸激酶会高于正常值10倍以上,还会有肾功能损伤,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并导致死亡。

他汀类药物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副作用他汀类药物是广泛用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一类药物。

虽然他汀类药物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表现优异,但它们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

首先,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肌肉疼痛,也被称为肌痛症。

这是他汀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肌肉疼痛可以从轻微的不适感到严重的肌肉炎症,甚至导致肌肉破坏和肾功能受损。

这种副作用的发生率较低,但对某些患者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高剂量使用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时。

其次,他汀类药物也可能引起肝脏损害。

尽管罕见,但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肝脏功能异常,包括肝酶升高和肝炎。

因此,在开始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应进行定期监测肝功能。

对于存在肝功能障碍的患者,他汀类药物应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

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腹泻和胃部不适等。

这些副作用通常是短暂的,并且在数天内自行减轻或消失。

然而,有些患者可能会经历这些副作用,使得他们不愿意继续使用药物。

除了上述副作用之外,他汀类药物还与一些其他的副作用有关。

例如,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和认知功能的障碍,包括头痛、失眠和记忆力下降。

此外,极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和呼吸困难等。

最后,他汀类药物还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较高。

他们与一些药物,如抗真菌药物、抗生素和利福平等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严重的肌肉痛和肌病。

因此,同时使用他汀类药物和其他药物时应谨慎,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剂量调整。

总之,虽然他汀类药物是一类有效的降胆固醇药物,但它们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肌肉疼痛和肝脏损害是最常见的副作用。

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神经系统和认知功能障碍,以及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因此,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应注意这些潜在的副作用,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

如有需要,及时咨询医生并按照医嘱进行调整。

他汀药物临床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他汀药物临床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他汀药物临床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是临床防范应用的降脂药,可以有效减少胆固醇的合成,减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但是他汀类药物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不良反应,一起学习一下:
1.肌肉不良反应:
这是他汀类药物最严重的的一种不良反应。

包括肌肉疼痛、肌无力、肌炎、横纹肌溶解及肌腱损害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就医,补充辅酶Q10等改善症状、恢复血容量等。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2.肝脏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肝炎、胆汁淤积及转氨酶升高。

他汀类药物对肝脏的影响通常出现在用药后3周至6个月内,出现症状时应减量或停药。

3.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这类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应根据不良反应程度决定减量或停药。

任何药物都会有不良反应,有些不良反应虽然罕见,但一旦出现会非常严重。

因此,在用药之前一定要考虑到患者的病理生理情况,并加强监测,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将危害降至最低。

他汀类降脂药物的不良反应

他汀类降脂药物的不良反应

他汀类降脂药物的不良反应他汀类降脂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肌肉毒性临床表现:肌痛、肌触痛、肌无力、跛行,严重者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肌溶解)。

肌痛指肌肉疼痛或无力;肌炎指的是肌肉症状伴肌酸激酶(CK)升高,常超过正常上限的10倍以上。

若出现肌炎后继续用药,可进展为肌溶解。

肌溶解,即肌肉症状伴CK明显升高和肌酐升高(肌红蛋白尿),是他汀类药物治疗最严重、也较罕见的并发症。

目前认为,单一应用他汀类治疗时发生肌汀病的危险极低;当与环孢霉素、贝特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某些抗真菌药物及烟酸等联合应用时,风险较高。

一般认为,以下情况可增加他汀类药物诱发肌病的危险:a老年(尤其是80岁以上)、特别是女性患者;b全身状态衰弱,合并多系统疾病;c同时应用多种药物;d处于外伤、手术及急性病毒感染期;e甲状腺功能低下;f嗜酒成瘾者;g同时大量饮用葡萄柚汁者;h存在其他肌病、肌炎病史的患者。

二、胃肠道反应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多为轻度,如恶心、腹痛、腹泻、肠胃胀气等,但不是停药指征。

对于出现胃肠道反应、尤其存在胃肠道慢性病史的患者而言,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

建议患者睡前服用他汀类药物,这样既可提高药物疗效,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胃肠道反应。

三、肝损害他汀类药物的肝损害与剂量有关,因此各种急慢性肝炎伴中重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禁用。

一般在应用他汀类药物前应常规检测转氨酶。

在治疗过程中,若发现转氨酶升高3倍或以上时应停药,转氨酶通常会在2~3个月内恢复正常。

如患者病情需要,可从小剂量起逐渐试用,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并密切观察肝功能的变化。

在与贝特类药物联合时,应及时随访检测肝功能和肌酶,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四、对内分泌的影响他汀类药物可能升高血糖,通常发生在存在糖尿病风险的人群中。

与服用安慰剂的患者相比,实际上,服用他汀者罹患糖尿病的额外风险不到1%。

他汀类药物可干扰胆固醇的合成,理论上也可抑制肾上腺和(或)性腺类固醇物质的合成。

他汀的副作用

他汀的副作用

他汀的副作用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常用的降脂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高胆固醇和高脂血症。

尽管他汀类药物非常有效,但它们也伴随着一些副作用。

以下是他汀的一些常见副作用。

1. 肌肉疼痛和肌肉损害:他汀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肌肉疼痛和肌肉损害。

这可能表现为肌肉酸痛、肌肉无力或肌肉肿胀等症状。

这种肌肉疼痛通常是由于药物引起的肌肉损害引起的。

在极少数情况下,肌肉痛可能会发展成一种严重的疾病,称为肌病。

2. 肝损伤:他汀类药物也可能对肝脏产生负面影响。

在一些情况下,他们可以导致肝脏功能异常,尤其是在高剂量下使用。

因此,在开始使用他汀类药物之前和使用期间应该定期检查肝功能。

3. 胃肠道问题: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引起胃肠道问题,如恶心、呕吐、腹泻和消化不良等。

这些症状通常是轻微和暂时的,但有时也可能变得严重。

4. 神经系统问题:偶尔,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引起神经系统问题,如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副作用通常是短暂的,并随着药物的停用而消失。

5. 代谢问题: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导致代谢问题,如高血糖和高胰岛素等。

这可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尤其是在已经存在其他糖尿病风险因素的人群中。

6. 血细胞问题:尽管非常少见,但他汀类药物也可能影响血细胞的正常功能,包括白细胞和红细胞。

这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和贫血等问题。

虽然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上述副作用,但在大多数病例中,这些副作用是轻微且暂时的。

绝大多数人可以耐受这些副作用,并从他汀类药物的降脂效果中获益。

然而,对于某些高风险患者,例如已经存在肌病或肝脏问题的人群,他们可能需要特殊的监测和管理。

总结起来,他汀类药物是一类非常有效的降脂药物,但也伴随一些副作用。

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定期与医生进行沟通和检查。

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正确的剂量和使用方式使用药物,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给心脏病患者施以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并不能够降低他们的心脏问题风险,那么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你知道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1、他汀类药上市以来,全世界仅有600万人用过它;而拜斯亭作为他汀类药之一,因毒副作用过大导致30多个美国人失去生命,从2002年进入中国药品市场以来,就已售出140多万粒。

有多家外国药厂的他汀类药在中国医药市场上出售。

2、国外媒体纷纷报道他汀类药在降脂的同时,也带来了肝功下降、肌肉疼痛等毒副作用。

而这一问题在德国拜耳公司宣布拜斯亭撤出市场之前,并没有引起国人的重视。

人们关注的仅仅是他汀类药对人有利的一面。

为了众多药品使用者的安全,药理学教授王振纲和心内科教授陈端霞联名撰文,再次提醒有少数患者使用他汀类药后因毒副作用而出现了临床症状。

3、国内外有关他汀类药毒副作用的病例,关于澳大利亚国家药物不良反应中心列举了两代、3个他汀类药,第一代为用培养法生产的辛伐他汀,第二代为用人工合成法生产的阿托伐他汀和西立伐他汀,两代药物之间由于结构有差异,临床效果和毒副作用也有一些区别。

3个药物的剂量及引起CK变化的病人总数:西立伐他汀为19人,阿托伐他汀为20人,辛伐他汀30人。

可以看出,西立伐他汀应用剂量虽小,但也能导致CK值严重升高,而用量较大的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导致CK值升高的程度更是惊人的。

4、西立伐他汀的剂量虽小,但引起肌痛发生率(6%)远远大于阿托伐他汀(0.2%)及辛伐他汀(1.1%),而且西立伐他汀与贝特类调脂药合用,毒性大大增加(肌痛发生率17%)。

在美国,已有30余名患者服用西立伐他汀钠(拜斯亭)后引起死亡,为此德国拜耳公司宣布:暂停销售所有剂量(0.3毫克至0.8毫克)的“拜斯亭”制剂。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发出紧急通知,禁止使用该药。

另外国内已有患者服用辛伐他汀后,发生肌肉剧烈疼痛,中途停药。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策略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策略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策略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得到充分的论证,现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基石。

然而应用任何药物的治疗过程中都可能发生不良反应。

一般来讲,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四类:肝脏、肌肉、肾脏及糖代谢的不良反应。

肝脏不良反应服用他汀类药物过程中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清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升高。

一般认为单纯肝脏转氨酶轻度升高不是肝脏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但是若同时出现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甚至凝血异常则提示肝脏发生器质性损害。

他汀治疗过程中若出现肝酶轻度升高,且患者无相关临床表现以及肝脏损害的其他证据,无需减量或停药,注重4周后重新监测肝功能。

半数以上的患者无需非凡处理其肝酶就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若肝酶升高3倍以上,或出现了肝脏损害的其他表现则应该考虑减少用量或停药。

肌肉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的肌肉损害是临床上值得关注的一类不良反应。

可以分为一下类型:1、肌痛:表现为骨骼肌酸痛及疼痛,但肌酸激酶正常;2、肌炎:有肌肉症状伴肌酸激酶升高;3、横纹肌溶解:有肌肉症状并伴有肌酸激酶严重升高(超过上限10倍)。

根据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的建议,可根据以下原则防范与处理他汀治疗相关性肌肉不良反应:1、若患者主诉有肌肉症状应及时监测肌酸激酶并与治疗前相比较;2、若患者有肌肉症状,伴或不伴肌酸激酶增高,应排除常见原因,如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3、若患者有肌肉症状,肌酸激酶不升高或轻中度升高,应密切监测直至排除药物作用。

对糖代谢的不良影响有研究显示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对于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获益是肯定的,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病率、改善远期预后的有益作用远远超过增加糖代谢异常的不利影响,因而不应该对这一不良反应过分担忧。

对于必须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也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运动抵消新发糖尿病风险。

肾脏损害虽然近年有报道显示他汀治疗可能导致肾脏损害,但是大型随机试验未发现此现象,因此大家不必过分担心。

他汀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的体会

他汀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的体会

他汀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的体会他汀类药物自20世纪80年代晚期开始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调脂治疗的“里程碑药物”他汀类药物除调脂治疗外,还能通过改善内皮功能,稳定脂质斑块及降低血管炎症反应对冠心病起保护作用,同时能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其不良反应也日渐明显,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①肝脏损害:是他汀类药物最为严重的常见不良反应。

肝脏是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场所,肝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临床表现包括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炎、胆汁郁积或无症状性转氨酶升高,此作用与他汀类药物种类和剂量有关,通常在用药2周以后出现上述情况,停用或换用其他类降脂药,同时予以保护肝脏治疗后,肝功能多能自行恢复,在已有肝功能异常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应非常慎重,有研究表明,对基础AST>40IU/L或ALT>35IU/L的高血脂患者使用他汀类药,6个月后4.7%的患者转氨酶在原有的基础上出现轻中度增高,0.6%患者出现严重增高。

②肌病:2001年西力伐他汀因其致命性横纹肌溶解而从市场上撤出,引起了人们对他汀类药物和肌病的重视,临床对照研究表明,与他汀类药物使用相关的肌病发生率为0.1%~0.2%,通常发生在用药后8~25周,多表现为肌痛,无症状性血清CK值升高,可能与应用剂量过大或高龄有关,也可能与患者本身的遗传因素有关,肌肉组织中磷酸化酶,磷酸果糖激酶等基因异常可能使患者对他汀类易感,其具体机制目前尚未明确。

2002年ACC/AHA/NHLBI他汀类治疗建议中指出:高龄、体形瘦弱者、多系统疾病(心、肾功能不全、围手术期、同时应用多种药物,特别是叶酸类降脂药、烟酸类药物、环雹菌素、抗HIV病毒药物、维拉帕米、胺碘酮和过量饮酒等,也是应用他汀类药物后发生疾病的高危因素。

③抗血小板药物在血运重建术中必不可少。

有研究指出,阿托伐他汀等由P450CYP3A4代谢的药物对氯吡格雷的激活将产生竞争性抑制,从而降低其抗血小板聚集能力,因而建议应用氯吡格雷患者需他汀治疗时,宜选用普伐他汀或洛伐他汀等非CYP3A4代谢药物。

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重点内容

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重点内容

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重点内容他汀类药物用于心血管疾病(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临床价值无可争议,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减少CVD发病及死亡风险的益处巳在大哑研究及广泛人群中得到证实,是国内外众多指南一致推荐的血脂管理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基石药物。

近年来,随蒂他汀类药物应用人群的不断扩大、新型降脂药物的相继问世,医学信息的可及性增加和大众媒体科普宣讲的普及,有关他汀类药物使用的顾虑有增加趋势,他汀不耐受诊断与处理的问题逐渐突出。

尽管国内外多个学术机构/组织相继发布了他汀不耐受相关指南或共识,但他汀不耐受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并不完全一致,致使临床实践中他汀不耐受的诊断与处理尚欠科学,他汀不耐受被高估的情况时有发生。

多项研究提示,我国人群的他汀类药物使用率和血脂达标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究其原因,主要与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担忧及临床医师对他汀不耐受的诊断与处理欠规范有关。

为提高人们对他汀不耐受的科学认知水平,规范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提高我国人群血脂达标率,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业委员会特组成专家组,全面复习他汀不耐受的全球相关研究数据包括中国人群他汀类药物使用和耐受情况的相关资料,参考国外他汀不耐受相关指南与共识,制定了《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提出了适合我国人群的他汀不耐受基本定义、科学诊断标准及干预策略,以期改善我国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提高我国ASCVD的防治水平。

l、中国人群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中国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治疗率、达标率低,这是我国CVD负担持续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脑卒中筛查与预防项目CCNSSPP)数据显示,40岁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3%,其中3.4 JlllUOl/L �LDL-C < 4. 1川mol/L者占18.4%, LDL-C � 4. lmmol/L者占8.1%, 但血脂异常患者中仅18.9%接受降脂治疗,7.2%得到充分控制。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病中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病中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病中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降脂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本文着重就临床上服用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和梳理。

标签: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作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抑制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同时刺激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合成,加强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

此外他汀类药物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血栓、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肌重构、抗肿瘤、抗骨质疏松等多效性,并且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1]。

最近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以减少15%的心梗住院患者合并肺炎的风险。

但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受到广泛关注。

1 肝毒性肝脏损害通常在用药2周以上会出现。

美国脂质协会(National Lipid Association,NLA)专家指出,其肝毒性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同时伴有肝肿大、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3],严重时可出现爆发性肝功能衰竭、自身免疫性肝炎。

其引起肝损伤机制可能为:细胞毒型肝损伤:药物使肝细胞代谢结构发生改变。

胆汁淤积型肝损伤:胆汁酸与其他有害产物在肝脏中蓄积[4]。

当他汀类药物与乙酰氨基酚、醇、烟酸、贝特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环孢素A等联合应用时会增加其肝脏毒性。

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已有肝功能障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肝病的患者并非他汀类药物使用的禁忌。

2 肌肉毒性该药物可以降低线粒体功能,减少能量的产生,致细胞钙离子超载,使肌肉蛋白的降解从而造成肌肉损伤。

包括横纹肌溶解和肌病两大类。

轻度的肌病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较为严重的即横纹肌溶解症,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肌肉疼痛、触痛或无力,并伴有全身不适、发热、明显的肌酸激酶升高(高于正常10倍以上)、发生胞溶现象、肌红蛋白尿,甚至出现肾衰竭[5-7]。

他汀类药物副作用的监测与处理

他汀类药物副作用的监测与处理
• 肝脏安全性 • 肌损害 • 药物相互作用 • 对血糖的影响 • 肿瘤发生
FDA声明:他汀类药物需增加可能引起 可逆性认知方面的副作用和血糖升高等警示信息
在他汀类说明书中需增加有关他汀类药物潜在的非严重性和可逆性认知 方面的副作用,如记忆力减退、意识模糊等,以及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水平升高。FDA仍然认为,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的益处大于这 些小的风险增加
他汀类药物与肌损害
与他汀类药物相关的肌损害可表现为: (1)轻微的肌痛或肌无力,不伴肌酸激酶(CK)增高; (2)出现肌痛,肌无力或痉挛,且CK>10×ULN(正常值
上限)时诊断为他汀相关性肌病; (3)横纹肌溶解症,为肌病的严重阶段,可引起急性肾衰
竭。
目前对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依据为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出现: ①肌无力、肌痛、跛行; ②CK>10×ULN; ③肌电图(EMG)示肌源性损害; ④肌肉活检为非特异性炎症性改变; ⑤尿中出现肌球蛋白。
Lancet 2010, 6376:1916
GRACE肝功能亚组分析: 他汀显著改善轻中度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
他汀治疗组(n=227)
γ-谷氨酰转移 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与基线相比,三组P<0.0001
0
6
12
18
24
30
36

Lancet 2010; 6376:1916.
他汀未治疗 (n=210)
非本次更改FDA引用文献
使用通过CYP450 3A4代谢的他汀时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 CYP3A4底物与强CYP3A4抑制剂联合使用引起的药物间相互作用,可能导 致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症1
经CYP450 3A4代谢的药物
降脂药2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刘青青;陈霞【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利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万方数据医药信息镜像系统,对2001年1月~2013年12月国内报道的他汀类致69例ADR 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69例ADR患者中,男性41例(59.42%),女性28例(40.58%),辛伐他汀最高44例(63.77%),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肉系统的肌肉疼痛、肌酸磷酸激酶升高,消化系统的转氨酶升高、药物性肝炎或肝损害,泌尿系统的尿色加深,神经系统的乏力等。

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他汀类药物的ADR ,以确保安全用药。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general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statins (ADR) ,to guide the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of Chinese Hospital Digital Library ,VIP Medical Information Resourc e Sys‐tems ,Articles Mirroring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from January 2001 to December 2013 ,69 cases of statin ADR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mong the 69 cases ,male patients were 41 (59 .42% ) ,while female 28 cases (40 .58% ) .Simvastatin ADR were 44 cases (63 .77% )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muscle pain ,Cpk ,digestive system elevated transaminase , drug‐induced hepatitis or liver damage ,coloration of urine and the nervous system fatigue .Conclusion Gre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statin drugs ADR to ensure the drugs safety .【期刊名称】《西北药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309-311,312)【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作者】刘青青;陈霞【作者单位】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通 226006;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通226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Key words: statins;adverse drug reactions;literature他汀类药物主要作用于选择性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为靶目标,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已成为心脑血管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重要的一线药物,所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也就随之不断出现。

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赵丽娟
【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
【年(卷),期】2009(029)003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一线调节血脂药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8~2008年内国内报道的使用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85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肌肉毒性反应常见,其次为肝脏毒性反应以及其它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多尿等).结论临床应用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规范用药剂量及联合用药,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监测结果,确保其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赵丽娟
【作者单位】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天津,301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2.6
【相关文献】
1.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J], 刘青青;陈霞
2.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文献分析 [J], 张洁;柴健
3.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J], 邹晓波
4.2008-2013年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文献分析 [J], 黄惠明
5.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87例文献分析 [J], 梁茂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张冰;王莉莉
【期刊名称】《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2013(40)5
【摘要】他汀类药物是一线降脂药物,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药物,临床应用和研究范围正不断扩大.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研究主要关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等.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肝毒性和肌毒性也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肝毒性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引起肝功能衰竭;肌毒性主要表现为肌痛、抽搐等,严重者会引起横纹肌溶解症.临床上主要采用监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或磷酸肌酸激酶,结合临床表现并及时减量或停药的方法来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一些新的治疗方案还在研究中.深入研究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开发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或复方药物有助于该类药物的安全应用.
【总页数】6页(P560-564,572)
【作者】张冰;王莉莉
【作者单位】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2.6
【相关文献】
1.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分析 [J], 张惠芳;黄淑田
2.他汀类药物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J], 章龙平
3.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产生机制 [J], 宋媛媛;杜丽萍;王蕴怡;李翔;梁洋
4.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分析 [J], 宋春
5.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策略 [J], 袁成莹;侯原平;常晶;孙倩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糖尿病杂志第1卷第4期JOURNALOFPR^(汀ICALDIABETOLOGYV01.1No.4生可有预防作用,可降低冠心病死亡41%,减少中风40%【12】所以,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血脂异常治疗建议指出:降低LDL—c首选他汀。

第二选择,胆酸结合树脂或贝特类药物的非诺贝特。

升高HDL—C,首选贝特类,也可选胆酸,但需密切监测。

降低TG,选择贝特类,治疗混合型血脂异常。

首选大剂量他汀,第二选择,他汀+贝特,第三选择,胆酸结合树脂+贝特。

或他汀+胆酸(需密切监测),如果I-IDL—C<40mg/ml且LDL—C在100~129mg/dl可以选择贝特类【13】。

贝特药物目前在纠正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糖尿病患者高粘血症及血管慢性炎性病变的治疗中逐渐占有了一席重要的地位。

但是,该药物的副作用也要广泛引起医生警惕。

虽然其药物的安全性很好,但其不良反应仍与他汀类相似。

如对肝功的损害,增强双香豆素类衍生物的抗凝需要先临床加强监测活性。

同时肾功能受损的情况下,只有苯扎贝特具有良好的排泄途径。

需要在临床加强监测,贝特类药物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应用后,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病程的进展,减少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仍然是有助于人们的健康的,故在T2DM患者伴有高TG。

低HDL—C血脂紊乱时,仍可选用贝特类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13·1.钱荣立.项坤山.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3;l一2p.2.Thelong—TermInterventionwithPravastatininIschaeraicDisease(LIPID)StudyGroup.Preventionofcardiovasculart、,entSanddeathwithPravastatininPatient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andbroadrangeofinitialcholesterollevels.NEnglJMed1998;339:1349—1357.3.贾伟平等.老年医学与保健200:6(3):125—128.4.KwiteroviehPHr.Theantiatherogenieroleof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01.AmJCardiol1998;892:13Q一21Q.5.GordenT,CostelliWP,Hjortlandlnc,et81.Highdensitylipoproteinprotectivefactoraqainstcoronaryheartdesaese.AmJmed1977;62:707—714.6.M.J.chapmanAtheroslerosis2003;171:1—13.7.AssmannG.eta1.AmJcardiol1996;77:1179—1184.8.Austin.EtaI:JAMA1988;260(13):1917—1921.9.Franeesehin:G.etal:ArteriosclerThromb1994;14:1969—1575.10.SanderJReta1.ChrrOpinEndocrinolDiabetes2002;9:312—322.11.陈新谦等,新编药物学(1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383—385.12.Rubins.HBeta1.NEnglJMed1999;341:410—8.13.ADA.DiabetesCare.Jam2001;24(suppll):s58一s61.(2005一02一04收稿)他汀类药物肌毒性及其他毒副反应的发现与警惕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30032)陈明卫杨明功他汀类(statins)药物是3羟一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由En—do等人首先发现。

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胆固醇在体内的生物合成。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品种有辛伐他汀(simvastatin、舒降之)、洛伐他汀(10vastatin、美降之)、普伐他汀(pravastatin、普拉固)、氟伐他汀(fluvastatin、来适可)、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立普妥)等。

他汀类药物已成为高胆固醇血症特别是伴有冠心病患者的一线药物而广泛用于临床。

近年来随着对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的研究逐步深入,其使用范围一直在扩展。

自1994年以来发表的6项大规模临床试验(4S、WOSCOPS、CARE、LIPID、AFCAPS/TexCAPS、HPS)均证明了他汀类药物长期应用的良好安全性【l】。

但从2001年8月8日因西伐他汀(拜斯亭)发生严重肌溶解从市场上撤出以来。

人们对他汀类药物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又给予极大关注【2】。

现将他汀类药物副作用特别是肌毒性的预防和处理作一综述。

1肌肉毒性1.1发生率与临床表现一般来说他汀类药物肌毒性的发生率约为0.1~0.2%,且与剂量相关。

l|缶床表现为:肌痛、肌触痛、肌无力、跛行,严重者引起横纹肌溶解症(肌溶解)。

肌痛是指肌肉疼痛或无力,无肌酸激酶(CK)升高;肌炎是指有肌肉症状伴CK升高,常超过正常上限10倍以上。

若出现肌炎后继续用药,则可进展为肌溶解。

肌溶解是指有肌肉症状伴CK明显升高(高于正常上限10倍以上)和肌酐升高(尿常呈褐色,肌红蛋白尿),它是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最严重罕见并发症。

据统计。

每百万处方中引起致死性肌溶症为0.15,多发生在病情复杂或服多种药物的病人C3]。

临床试验表明上市的5种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中致命性肌溶解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如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严重肌病的发生率为0.08%,普伐他汀为0.09%。

目前认为单一他汀类药物治疗发生肌病的危险性极低。

而是常发生在与环孢霉素、贝特类(尤其吉非罗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某些抗真菌药物及烟酸等联用时【l】。

I.2肌病的发生机制他汀类药物引起肌病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为:①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肌细胞线粒体内泛葵利酮(ubiquinone,一种必要的细胞内能量成分)缺乏,扰乱正常细胞呼吸,引起包括肌溶解在内的副作用C43。

②他汀类药物减少法呢醇及异戊二烯合成,而法呢醉及异戊二烯是合成某些蛋白质的必须物质。

③他汀类药物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导致细胞内钙超载。

引起细胞死亡。

④细胞色素P450(CYP)酶系统在他汀类药物代谢中起重要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14·作用。

CYP3A4代谢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西立伐他汀,CYP2C9代谢洛伐他汀、西伐他汀,若同时应用抑制CYP酶系统的药物(如环孢霉素或伊曲康唑等)可增加他汀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肌毒性。

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的肌毒性相对较低可能与其不经过CYP系统代谢有关【引。

⑤新近研究表明,葡萄糖醛酸化是他汀类清除的另一主要途径,而贝特类抑制他汀葡萄糖醛酸化作用,使得象西立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的活性酸型他汀浓度增加,增加肌病发生机会问。

⑥业已表明,与单纯运动相比,服用洛伐他汀的同时进行运动其CK上升得更高,提示他汀类药物使运动诱导的骨骼肌损伤恶化。

⑦鉴于他汀类药物引起肌毒性的易感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提示遗传因素也起一定作用。

1.3预防措施由于他汀类药物存在致死性肌溶解的危险性。

因此了解此类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禁忌症对保证用药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一般认为以下情况可增加他汀类药诱发肌病的危险,应予以高度警惕,应列为相对禁忌:①老年(尤其是>80岁)病人,特别是女性患者;②全身状态衰弱,合并有多系统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尤其是糖尿病并肾功能不全);③同时用多种药物,尤其是与贝特类(特别是吉非贝齐)、烟酸类、环抱霉索、吡咯类抗真菌药、伊曲康唑和酮康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维拉帕米、地尔硫卓、胺碘酮等药物联用;④处在外伤、手术以及急性病毒感染期;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⑥嗜酒成瘾的人;⑦同时饮用大量葡萄抽汁(>1.14L/d);⑧原有其他肌病、肌炎的患者。

因此,处方他汀类药物时应注意:①大剂量他汀类药较小剂量更易发生肌病,处方剂量绝不能超过推荐的治疗剂量(开始剂量: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均为20mg,阿托伐他汀10mg;最大剂量均为80mg);②老人,尤其是瘦弱的女性处方他汀类药物应更加小心,但并不是他汀类的禁忌证,在老人中,多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并肾功能不全为肌病的高危患者,应用他汀类药时应格外谨慎;③一些病人在等待大手术前服用他汀类药物易发生肌病,继续服用应审慎;④服药期间应忌酒和避免剧烈运动。

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同时升高、轮流单独应用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不能控制病情的难治病例,尤其是糖尿病并发的血脂异常患者,能不能联合应用他汀类和贝特类一直有争论。

众所周知,贝特类药物是PPAR—a激动剂,它通过调控肝脏和脂肪细胞脂质代谢和转运的关键酶的基因表达,降TG和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冈)L—c)水平,其降TG作用强于他汀类,因此对于既有高胆固醇和高LDL—C又有高TG和低HDL—c的混合型血脂异常的患者。

如糖尿病患者,单一用他汀类或贝特类药物难以达到调脂治疗目标者,则这两者搭配使用是合理的。

从目前已有的专为观察他汀类与贝特类合用的临床试验结果来看,两者小剂量联用能有效的治疗混合实用糖尿病杂衷第1卷第4期JOURNALOFPRACTICALDIABETOLOGYV01.1No.4型高脂血症和避免不良反应,其中当属Althyros等的研究更有说服力。

他们观察比较单用阿托伐他汀、微粒型力平脂及两者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120例。

结果合用组患者全部血脂指标均获改善,明显优于单药治疗组.使10年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由21.6%降为4.2%,且未见发生不良反应,包括CK和肝酶的异常增高,无1例因不良反应中止观察【7】。

这个结果对伴混合型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采用他汀类与贝特类联合治疗提供了光明的前景。

显然,他汀类与贝特类合用犹如一把双刃剑,两者合用无疑可增强效果,但是增加发生横纹肌溶解症这一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不容忽视,因此目前主张他汀一贝特调脂药合用一般只适用于血LDL—C和TG都高而单独应用他汀或贝特类药物不能控制病情的难治患者(8】。

1.4处理原则为及时发现他汀类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肌毒性的发生,应定期对CK、肾功能(血肌酐和尿素氮)进行监测C9)。

①CK的测定:他汀类引起的无症状性CK升高常见,其肌毒性症状可发生在任何时间,因此用药前应进行CK基础测定,并教育病人在服药过程中若出现肌肉不适、无力或褐色尿时要立即报告,并迅速测定CK和肾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