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神女文化 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巫山神女文化
一、基本简介
(一)神女解读
巫山神女为五方天帝中南方赤帝之女,曾授《黄绫宝卷》助大禹劈山开峡,排积水、除恶龙,化作神女峰保行船平安,因而博得后人尊敬奉祀。

巫山神女她在中国历代诗文中,慢慢积淀成为一种排解不开的“巫山神女情结”,诗人的心目中这种情结的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自有此情结以后,中国文化中对女性的态度,出了“昵”之外,又增添了一分“敬”。

比如,贾宝玉对于女性的态度便是“昵而敬之”。

神女的梦幻特点,已经超越了女性的本义。

此时,原先描写女性的文本,指向了超女性的涵义:如美好的理想、人生的追求等等。

人们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

曾为历代文人墨士传颂的巫山神女,是西王母之女(一说赤帝之女),当大禹疏导长江三峡时,她在飞凤山麓一平台,授九卷天书与大禹,井派神丁相助,大禹“遂能导波决川,以成其功"。

这块平台后人称之为神女授书台,此后她定居巫山,为民造福,日久天长,她的身影化为俊俏的神女峰。

巫山人民竖碑立祠,泥塑金身,绘影力文,将神女祀为“佐禹治水""有功于三峡黎民"的"正神"。

毛泽东1956年《水调歌头•游泳》词:"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借动人的神话传说,展现了新中国大禹传人的豪迈气概和壮志胆识。

《毛泽东三峡行》:“毛泽东主席饶有兴趣地考察长江三峡。

……神女峰!大家争相观看这座扑朔迷离令人神往的山峰。

只见那云雾绕绕的山峰上,有一石柱酷似婷婷玉立含情脉脉的古装仕女,那衣裙那裙带,似乎被江风吹得飘飘欲飞……看到了神女峰,大家很自然地谈起那些咏叹神女的诗人和他们的华章:从屈原的《山鬼》,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到唐朝李白、刘禹锡、元镇、薛涛、李贺、李商隐,宋代陆游、范成大,明清黄辉、张问陶等等。

一致认为:古往今来,赞颂神女的诗篇何止干干万万余秋雨《文化苦旅•三峡》:“人们在她身上倾注了最瑰丽的传说,好像下决心让她汲足世间的至美,好与自然精灵们争胜。

说她帮助大禹治过水,说她夜夜与楚襄王幽会,说她在行走时有环佩鸣响,说她云雨归来时浑身异香。

但是,传说归传说,她毕竟只是巨石一柱,险峰一座,只是自然力对人类的一个幽默安慰。


【襄王有梦,神女无心】在《神女赋》中,神女贞谅清洁,意态高远,以礼自持,凛然难犯。

“欢情未接,将辞而去”,楚襄王在梦中的求爱遭到了神女的拒绝。

襄王“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伤感失意之下泪流不止,苦苦等待直到天明。

在《神女赋》中,神女没有与襄王欢会,故,楚襄王充其量只是梦见了神女,而无其他关系。

此所谓“襄王有梦,神女无心”。

巫山神女是我国历史上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最早见于《山海经》,屈原的《九歌•山鬼》和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中都有描述。

在当地传说中,她是一个帮助大禹治水、造福生灵的女神。

治水成功后,定居巫山,幻化成著名的巫山十二峰之一神女峰。

巫山在唐代就有了神女庙,历史上曾多次重建,至今遗址尤存。

据《巫山县志》记载,农历七月初七为神女节。

过节这天,远近妇女至神女庙祭祀。

抗战期间,神女庙被毁,神女节也渐渐从民间消失。

神女庙遗址属三峡库区淹没文物,现已作为旅游景点在长江北岸巫峡口复建。

(二)汉典释义
巫山神女:相传是赤帝之女名姚姬,未嫁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楚怀王游高唐,昼寝,梦与其神相遇,自称“巫山之女”。

见宋玉《高唐赋》序及李善注。

后人附会,为之立像,称为“巫山神女”。

宋陆游《入蜀记》卷六:“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宋陈德武《清平乐•咏雨》词:“经旬一见通宵,恍如身在蓝桥,记与巫山神女,不禁暮暮朝朝。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把南后恭维得无以复加,说她是巫山神女下凡。

瑶姬:1.女神名。

相传为天帝的小女,即巫山神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郭景纯曰:丹山在丹阳,属巴。

丹山西即巫山者也。

又帝女居焉。

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实为灵芝。

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


一说即西王母之女云华夫人。

《太平广记》卷五六引《集仙录》:“云华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瑶姬。

”[3]
唐李贺《巫山高》诗:“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后蜀顾夐《浣溪沙》词:“青鸟不来传锦字,瑶姬何处锁兰房!”[4]
2.传说瑶姬“精魂为草,实为灵芝”。

后因以“瑶姬”为花草之神。

亦用指色白如玉的花。

唐李商隐《木兰》诗:“瑶姬与神女,长短定何如?”唐王周《大石岭驿梅花》诗:“仙中姑射接瑶姬,成阵清香拥路歧。


[5]
二、神话传说
炎帝的女儿瑶姬是姐妹群里最美艳最时髦最多情的,她好憧憬,好做花季少女粉红色的梦,几度梦中,英俊的王子已经骑着白马来接她了,却屡屡被灵鹊儿惊醒。

[6]
(一)未嫁而死
常言道天嫉红颜,佳人薄命,姑娘无端地竟缠绵床塌,患起那无名的绝症,花园里、小河边,再也听不到她银铃也似的笑声。

炎帝虽是医药之神,但药能医病,不能医命,姑娘终于香消玉殒。

[7]
(二)化为瑶草
她的尸身葬在巫山南坡,香魂飘到姑瑶山化作芬芳的瑶草。

瑶草花色嫩黄,叶子双生,结的果实似菟丝。

女子若服食了瑶草果,便会变得明艳漂亮,惹人喜欢。

据说,瑶草在姑瑶山上,昼吸日精,夜纳月华,若干年后,修炼成巫山神女,芳名瑶姬。

(三)助禹治水
大禹治水,一路凿山挖河,来至巫山脚下,准备修渠泄洪。

陡然间,飓风暴起,直刮得暗无天日,地动山摇,飞沙走石,层层迭迭的洪峰,像连绵的山峦扑面而来。

禹措手不及,撤离江岸,去向巫山神女瑶姬求助。

瑶姬敬佩禹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精神,哀怜背井离乡、倾家荡产的灾民,当下传授给禹差神役鬼的法术、防风治水的天书,帮助他止住了飓风;又派遣侍臣将巫山炸开一条峡道,令洪水经巫峡从巴蜀境内流出,涌入大江。

饱受洪灾之苦的巴蜀人民,因而得到了拯救。

(四)梦会楚王
千年又千年,时至战国,楚怀王赴云梦泽畋猎,小憩于高唐馆,
楚王恍然梦醒,芳影无踪,遗香犹存。

王不能忘情于瑶姬,寻至巫山,但见峰峦秀丽,云蒸霞蔚,乡闾相传,此云乃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苍松,美若姣姬。

王在巫山临江侧修筑楼阁,号为“朝云”,以示怀念。

瑶姬哪儿去了?她就站在高高的崖上,举目眺望,凝视着七百里三峡,凝视着滔滔东进的流水,凝视着江上的鸟,江畔的花,江心的帆。

她天天矗立在山巅,日久天长,自己也化身为一座秀美峭拔的峰峦了,那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神女峰;陪伴她的侍女们,也随之化作了巫山十二峰。

岁月悠悠,星移斗转,神女峰默默地面对东逝水,她在想些什么?是否挂念着慈爱的父亲炎帝?是否思想起淘气的小妹女娃?[10]参见《山海经现代版》
(五)原始特征
《高唐赋》中的神女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她自由奔放、大胆追求爱情的举动,所谓“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是未曾受到任何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束缚的人性的直接张扬。

神女追求爱情的方式和神奇变化(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充分说明她是一个具有明显原始神话特征的神话式人物,一个地地道道的女神。

(六)以女喻贤人
“宋玉之赋有《高唐》《神女》。

小儒俗吏不通天人,罔识神女主山之由,莫察诗人托喻之心,苟见奇异,肆为诙嘲。

山灵清严,固不降惩,然不正其义,而欲守土之虔祠,弗可得已。

往者常说朝云之事,其必曰王因幸之者,托先王后长子孙之义,以讥楚后王弃先君之宗庙,去故都、远夔、巫,而乐郢、陈,将
不保其妻子。

使巫山之女为高唐之客,高塘齐地,朝暮云散,失齐之援,见困于秦。

至后作《神女赋》,则不及山川,专以女喻贤人。

屈子之徒,义各有取,比兴意显。

”(清王闿运《湘绮楼诗文集》文卷六《巫山神女庙碑》)
据《禹穴纪异》、《墉城集仙录》所记,神女从东海游玩回来,路过巫山。

当时夏禹正为治水而驻扎在巫山下,于是神女命令侍女把“玉篆之书”送给夏禹,并派她的一些部下,帮助夏禹。

《神仙传》中亦载有此传说。

(七)神女下凡
神女瑶姬,是王母娘娘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她心地纯洁,美丽动人。

王母娘娘特别疼爱,把她视作自己的掌上明珠。

可是,瑶姬偏偏人小心大,多思好动,就像云中的雁,关不住。

她嫌屋里闷,常悄悄出门,到那瑶池旁去赏荷花,攀上蟠桃树去摘星星,有时候,还偷偷在天河里戏水呢。

这些事传到了王母娘娘耳朵里。

王母娘娘就想劝阻一下女儿,可又不知道怎么开口,说轻了,她会嬉皮笑脸;说重了,又于心不忍。

一天,王母娘娘心里烦,就出南天门来散心,恰好碰上瑶姬正拨开白云朝下边望哩。

王母娘娘一见,气得火冒三丈训斥道:“天上任你玩,也就算了,怎么看起下界来,那会污了你的眼,别看!”
瑶姬不信,瞪起大眼,指着下边自由翱翔的白鹤说:“这鹤洁白如玉,天上哪有?我要像它一样,到处飞,到处走,看看下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王母娘娘见她动了凡心,更火了,大声喝斥道:“不要胡思乱想,快回禁宫去!”
瑶姬从没见过妈妈发这么大脾气,既委屈,又不服气,她横下心,拨开白云就准备往下跳。

王母娘娘急忙伸手把她拉住,强压住火气,将冷脸换成热脸,开导说:“下界苦海无边,你是金枝玉叶,千万下去不得!”
瑶姬越发觉得稀奇,就干脆坐到云头上,朝下细看,果然看见人们大多是住的茅屋,吃的糠菜,衣衫褴褛。

她叹气说:“是真苦啊!”
王母娘娘一听,暗暗高兴,趁热打铁道:“还是天上好,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绫罗绸缎……”
不料王母娘娘越说,瑶姬却越觉得刺耳;王母娘娘越比,瑶姬越不好过。

她一狠心,拿定了主意:到下界去!王母娘娘扭她不过,心想:男大当娶,女大当嫁,也许是想去找女婿哩,不妨将计就计。

于是,就嘱咐女儿到东海龙宫去走一趟。

东海龙王早就打过瑶姬的主意,也向王母娘娘求过婚。

只是当时瑶姬还小,没有说定。

眼下见她来作客,格外殷勤。

东海龙王陪着瑶姬进龙宫,走到哪里,哪里的海水就向两边分开,成了水晶巷子,通明透亮,看得见
里边的鱼虾游来游去,水草轻轻的摆动;还有各种珊瑚、贝壳,把瑶姬的眼睛都看花了。

进了后宫,她觉得格外亮,原来到处挂着夜明珠,一串串,一溜溜,小的像星星,大的像月亮。

东海龙王请瑶姬坐进黄金交椅,让人把琼浆玉液放在玛瑙桌上。

他亲自斟酒,恭恭敬敬地说:“为仙女接风,请!请!”
瑶姬见座上再没有别人,心里怦怦直跳。

东海龙王暗暗靠拢她,献殷勤地说:“门当户对,美女少年,天生的一对儿。

王母娘娘让你来,不是明明有意吗?”
瑶姬一听,脸“刷”地红了,晓得是中了圈套,一气之下,离开了龙宫,连天上也不回去了,直奔人间。

(八)消灭恶龙
她来到巫山下,碰上很多的人,拄着讨饭棍,提着破竹篮,挽着老的,背着小的,哭哭啼啼,往外逃难正想上前打听,忽见上空乌云滚滚,有十二条孽龙正在兴风作浪。

它们一瞪眼,就是一道闪电,使人的眼睛发花,站不住脚;一声吼叫,就是一声炸雷,使房倒屋塌,村庄成了废墟;一个翻身,就是一阵大暴雨,使山洪暴发,淹没了田地,打翻了行船。

瑶姬看着,心想:这不都是东海龙王的属下吗?怎么能这样猖狂,随便害人!
瑶姬赶紧驾云,靠近那些孽龙,好言好语,劝说它们回东海里去。

孽龙听到空中有说话的声音,抬头一看,只见白云驮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

它们说:“黄毛丫头,你懂啥,别多嘴!我们高兴怎么玩,就怎么玩,碍你的什么事?”一边说,一边闹腾得更凶了。

瑶姬再也忍不住了,从头上轻轻拔下了一支碧玉簪,朝着十二条孽龙一挥,一道闪光之后,立刻风停雨住,云散天开,十二条孽龙全死了,坠落到地上。

可是孽龙死后还害人,它们的尸体变成了十二座高山,就是巫山,挡住东去的江水,这里便成了一片海洋。

百姓们还是不能安居乐业。

瑶姬看到百姓受苦,不忍离开他们,也就留下来了。

(九)授禹符书
后来,大禹到这里来劈山开峡。

瑶姬知道了,便交给他一本《黄绫宝卷》,教他用锤、钎凿石,造车、船运土。

大禹在她的帮助下,带领众人,凿石运土,苦累了几年,到底把三峡开通了,使江水流进了大海。

据说巫山城外的授书台,就是当年瑶姬授书的地方。

再说,王母娘娘知道瑶姬毁了东海龙王这门亲事,又杀死了十二条孽龙,又气又恨。

听说她留在荒山野谷,又是心疼。

于是,她把天上的二十二个女儿找到跟前,对她们说:“我想念小闺女,你们快到人间走一遭,把她找回来!”
二十二个姑娘便乘云驾雾来到巫山,找着了瑶姬。

姐妹们久别重逢,又是喜,又是悲个个都成了泪人
儿。

姐姐们对她说:“妈妈想念妹妹,想得心儿都快碎了,你还是和我们一起回去吧。


瑶姬说:“女儿望妈妈,眼睛也望穿了。

但我不能回去,我要照顾受苦的百姓。

”姐姐们埋怨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你怎么不爱天宫、龙宫,偏要呆在这荒山野谷里呢?”“姐姐,你们看,百姓在受苦,我能忍心走开不管呀!”瑶姬边说边指着远处。

只见那山坡上,有虎豹追人,越追越近,快要追到了。

瑶姬赶紧弯腰抓到泥沙,撒过去。

泥沙变成了几十支箭,把虎豹射死了。

看到这,有几个姐姐点了点头,便不再劝瑶姬回去了。

一会,山脚下有人爬上来,一步一哼哼,抬脚像登天,病得快死了。

瑶姬马上从头上拔下几根头发,撒在他的面前。

头发立刻变成了起死回生的灵芝草,救了他的命。

看到这,又有几个姐姐点了点头,不再劝瑶姬回去了。

一会,江里又过来了上水船,纤夫的腰都快弯到了地上。

瑶姬慌忙朝西吹了口气。

立时刮起了顺帆风,要船飞驰起来。

看到这,姐姐们都点了点头,不再劝瑶姬回去了。

眼看着姐姐们都体谅了她,瑶姬很高兴,正要劝她们自己回去,忽见田里的禾苗一片枯黄,不由又皱紧了眉头。

瑶姬想,天旱得太厉害了,以后人们的日子怎么过呀?瑶姬想着想着,难过得哭了。

流下的眼泪,顿时变成了雨,哗啦啦,哗啦啦,下个不停,很快就把塘下满了,把堰下平了。

禾苗得了雨水,田里又是一片青。

姐姐们都看得眉开眼笑,都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觉得应该帮助百姓,愿意陪着瑶姬留下来;也有的离不开妈妈,不赞成。

瑶姬数了数,一边十一个,正好是对半。

她说:“妈妈年纪大了,要照顾;百姓们太苦了,要保佑。

姐姐们就一半回天上,一半留人间吧。


(十)化神女峰
于是,大家高高兴兴地分手了。

留下来的是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圣泉、登龙和瑶姬自己。

后来,她们便变成了巫山十二峰。

紧临着长江,耸入蓝天的是望霞峰,又叫神女峰。

透过缭绕的烟云,可以看到那峰顶上有一个俊秀美丽的影子,若隐若现,像石头又像人,在天上又在人间,那就是神女瑶姬。

三、历史渊源
(一)谁梦神女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梦神女愿荐枕席之人是“先王”(楚怀王),不是楚襄王!
玉(宋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

为高唐之客。

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

”王因幸之。

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
暮暮,阳台之下。

’旦朝视之,如言。

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先王”游高唐时,梦巫山之女愿荐枕席,神女临去时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这是宋玉对楚襄王讲述的一个过去关于“先王”的故事。

楚襄王仅是此故事的听者。

由于《高唐赋》开头写的是“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有人就误以为此故事是楚襄王的,而实际上,做此“白日梦”者是“先王”。

楚襄王听了这个故事后,很感兴趣,也想梦见神女。

楚襄王令宋玉作《高唐赋》追述先王之事。

《神女赋》:神女拒绝了楚襄王的无礼非分之想。

当天夜里,楚襄王真的在梦中见到了神女,其美貌“上古既无,世所未见”。

楚襄王就很激动,“私心独悦,乐之无量”,但是神女拒绝了楚襄王的热情,“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圣洁不可侵犯,最终离去。

留下楚襄王“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此即《神女赋》之内容。

另:《神女赋》中究竟是楚襄王还是宋玉梦见了神女存在争议。

因“王”与“玉”互讹。

自宋代沈括起,有一种意见认为这篇序中的几个「王」,「玉」弄错了位置。

又如:宋·姚寛《西溪丛语》卷上昔楚襄王与宋玉游高唐之上,见云气之异,问宋玉,玉曰:昔先王梦游高唐与神女遇,玉为《高唐》之赋。

先王,谓怀王也。

宋玉是夜梦见神女,寤(醒)而白(禀告;报告)王,王令玉言其状,使为《神女赋》。

后人遂云襄王梦神女,非也。

古乐府诗有之,夲(古同“本”)自巫山来,无人覩容色。

惟有楚怀王,曽言梦相识。

李义山(商隐)亦云:“襄王枕上元无梦,莫枉阳台一片云。

”今《文选》夲(古同“本”),“玉”“王”字差误。

但无论《神女赋》中是谁梦见了神女,与神女有关系的只有“先王”一人而已。

“既则神女但(只是)与怀王(先王)交御,虽见梦於襄(被襄王梦见),而未尝(未尝,即不曾)及乱也”。

(二)神女赋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

其夜玉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玉异之。

明日,以白王。

王曰:“其梦若何?”玉对曰:“晡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

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怅然失志。

于是抚心定气,复见所梦。

”王曰:“状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

盛矣丽矣,难测究矣。

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瑰姿玮态,不可胜赞。

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

五色并驰,不可殚形。

详而视之,夺人目精。

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绩盛文章,极服妙采照万方。

振绣衣,被袿裳,秾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

嫷披服,侻薄装,沐兰泽,含若芳。

性合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

”王曰:“若此盛矣,试为寡人赋之。

”玉曰:“唯唯。


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

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

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

近之既妖,远之有望,骨法多奇,应君之相,视之盈目,孰者克尚。

私心独悦,乐之无量;交希恩疏,不可尽畅。

他人莫睹,王览其状。

其状峨峨,何可极言。

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湿润之玉颜。

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视。

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

素质干之实兮,志解泰而体闲。

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

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故纵而绰宽。

动雾以徐步兮,拂声之珊珊。

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

奋长袖以正衽兮,立踯躅而不安。

澹清静其兮,性沉详而不烦。

时容与以微动兮,志未可乎得原。

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

褰余而请御兮,愿尽心之。

怀贞亮之清兮,卒与我兮相难。

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

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

神独亨而未结兮,魂茕茕以无端。

含然诺其不分兮,扬音而哀叹!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

于是摇佩饰,鸣玉鸾;奁衣服,敛容颜;顾女师,命太傅。

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

似逝未行,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采相授。

志态横出,不可胜记。

意离未绝,神心怖覆;礼不遑讫,辞不及究;愿假须臾,神女称遽。

徊肠伤气,颠倒失据,黯然而暝,忽不知处。

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三)美貌描写
《神女赋》中的神女,体态娇丽,衣饰华美,天生丽质。

写其外在,则“其相无双,其美无极”连毛嫱、西施这样的美女都掩面遮羞、自愧不如;绘其内心,则“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

”细腻传神地将一个恬静含蓄、美艳圣洁的神女刻画成形。

但又只能是可远观而不可近亵,欲近不敢,欲舍不能。

“回肠伤气,颠倒失据。

”(胡晓明《文选讲读》)
“她那如花似玉的容姿,简直是无可挑剔;她那丰盈妩媚的仪态也无法寻根究底。

上古时代完全不曾有,当今人间根本找不见;她那珍奇宝石般的风采,最好的赞美还会有疏漏。

她刚开出现的时候,灿烂的像旭日初升照亮屋梁。

当她走进一些的时候,皎洁的像明月洒下的光芒。

只一会功夫,她的美妙风采我已领略不尽。

时而亮丽的如同鲜花,时而柔和的好似美玉。

五种颜色一起散发,我无法一一具体描绘。

想要仔细观看,却被她的光采照得目晕眼花。

她那华丽的服饰,就像上等丝绸织绘出精美的图案。

绝妙的服饰无论在哪里都光彩照人。

她挥动着身上的锈衣,那衣裙非常合身,既不显瘦,也不见长。

她迈着娇娆的步子走进明亮的殿堂。

忽而又改变姿态,宛如游龙乘云飞翔。

她身穿的丽服盛饰,非常合适的将她的侗体包裹。

她身上沐浴过兰草的雨露,时时散发着宜人的芳香。

她的性情温柔娴雅,很适合侍奉在君王身旁。

她懂得长幼尊卑的礼仪,还会用善解人意的花语调节情绪。

”大王说:“这么美妙诱人的神女啊!你就尝试着为我描摹吧。

”宋玉说:“好的,好的。


要说神女姣艳的美丽啊,那真是得天独厚的美质。

身披着水草般的衣裙,就像张开翡翠色的翅膀。

那相貌是举世无双,那美妙乃人间极品。

毛嫱见了她举袖遮面,自知无法比量;西施与她照面双手捂脸,怎
敢和她争艳。

近处瞧已叫人神魂颠倒,远处望更让人魂牵梦绕。

她还有非凡的气质风度,分明是陪伴君王的命相。

看见她可是君王大饱眼福,谁会让她从眼前悄悄溜过?心想和她私下结为相好,倾慕她的心情无法估量。

只可惜和她交往太少,不敢冒昧地倾吐衷肠。

心愿别的人莫要和她相见,那会把她的体态和我分享。

神女的美丽是那么丰盛,怎可能一下子说完道光?她的体态丰满庄重,她的容颜温润如玉。

她的美眸炯炯放光,明亮的眼珠流转有神。

弯弯的细眉象蚕蛾飞扬,鲜亮的红唇似点过朱砂。

娇娆的身段富有弹性,娴雅的神态安闲无躁。

既能在幽静处表现文静,又能在众人面前翩翩起舞。

高唐殿这宽敞的地方正合她意,可任她尽情欢舞或是信步徜徉。

四、文学影响
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引出了历代一系列诗赋词曲的文学作品,形成了描写、咏叹神女的韵文学长廊,足见其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最早是东汉傅毅的《舞赋》,虚设楚襄王游云梦,宴饮之间,以歌舞助兴,使宋玉即舞作赋。

其结构方式也刻意模仿宋玉《高唐》、《神女》二赋的写法。

曹魏时曹植的《洛神赋》,序中明言:“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日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正文中也用“精移神骇”写迷离惝恍的幻想境界,有似梦境一般;铺叙洛神的美丽,更是继承宋玉《神女赋》的艺术技巧而有所发展。

以美人比喻对理想的追求,则是承楚辞精神而来,难怪有人视之为“屈灵均之嗣声”。

南朝谢跳《七夕赋》:“晒阳云于荆梦,赋洛篇于陈想。

”江淹《别赋》:“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兮徒芳。

”其中“瑶草”即化用巫山神女精魂化为瑶草的典故。

李白《惜余春赋》:“披卫情于淇水,结楚梦于阳云。

”诗词中更是大量运用巫山神女的典故以寄兴抒情。

又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感咏巫山神女而表现艳羡或惆怅
如南齐王、融《巫山高》:“彼美如可期,寤言纷在瞩。

怃然坐相思,秋风下庭绿。

”梁武帝萧衍《巫山高》:“张乐阳台歌上谒,如寝如兴芳畸暖,容光既艳复还没。

复还没,望不来。

巫山高,心徘徊。

”萧诠《巫山高》:“别有仙云起,时向梦王宫。

”隋李孝贞《巫山高》:“枕席无由荐,朝云徒去来。

”唐阎立本《巫山高》:“欲暮高唐行雨送,今宵定入荆王梦。

荆王梦里爱秾华,枕席初开红帐遮。

可怜欲晓啼猿处,说道巫山是妾家。

”王勃《杂曲》诗:“若向阳台荐枕,何啻得胜朝云。

”杨炯《巫峡》:“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刘希夷《巫山怀古》:“巫山幽阴地,神女艳阳年。

襄王伺容色,落日望悠然。

归来高唐夜,金钮焰青烟。

颓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摇落殊未已,荣华倏徂迁。

”沈俭期《巫山高》:“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何忍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李白《宿巫山下》:“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皇甫冉《巫山峡》:“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李端《巫山高》:“回合云藏月,霏微雨带风。

……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孟郊《巫山曲》:“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梦滴衣。

”李贺《巫山高》:“楚魂寻梦风飕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