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巫山凝真观原文及翻译
陆游《入蜀记·过巫山凝真观》原文及翻译

陆游《⼊蜀记·过巫⼭凝真观》原⽂及翻译陆游《⼊蜀记·过巫⼭凝真观》原⽂及翻译 引导语:关于南宋陆游的《⼊蜀记·过巫⼭凝真观》,⼤家是否知道?下⽂是⼩编整理的这⾸诗原⽂以及翻译,我们⼀起学习吧。
原⽂: ⼆⼗三⽇,过巫⼭凝真观,谒妙⽤真⼈祠。
真⼈即世所谓巫⼭神⼥也。
祠正对巫⼭,峰峦上⼊霄汉,⼭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此奇。
然⼗⼆峰者不可悉见,所见⼋九峰,惟神⼥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每⼋⽉⼗五夜⽉明时,有丝⽵之⾳,往来峰顶,⼭猿皆鸣,达旦⽅渐⽌。
”庙后,⼭半有⽯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峰,宛如屏障。
是⽇,天宇晴霁,四顾⽆纤翳,惟神⼥峰上有⽩云数⽚,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译⽂: ⼆⼗三⽇,经过巫⼭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真⼈祠。
妙⽤真⼈就是⼤家所说的巫⼭神⼥。
祠庙正对着巫⼭,峰峦⾼耸冲上云霄,⼭脚径直插⼊江⽔中。
⼈们议论说泰⼭、华⼭、衡⼭、庐⼭,都没有这⾥奇妙。
但是巫⼭⼗⼆峰并不能全部看到。
所能见到的⼋、九座峰,只有神⼥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宜作为神⼥的化⾝。
祠中主持祭祀的⼈说:“每年的⼋⽉⼗五晚上⽉亮朗照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乐,在峰顶上往返⾏⾛,能听到⼭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渐渐停⽌。
”庙的后边的半⼭腰中有个⽯坛,⽐较平坦。
传说:“夏禹碰到神⼥,神⼥在这个地⽅把神符送给夏禹。
”在⽯坛上看有⼗⼆座⼭峰,就像屏障⼀样。
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云,只有神⼥峰的上空有⼏⽚⽩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个现象啊。
陆游《⼊蜀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蜀记》 南宋陆游 (⼋⽉)⼗四⽇,晓,⾬。
过⼀⼩⽯⼭,⾃顶直削去半,与余姚江滨之蜀⼭绝相类。
抛⼤江,遇⼀⽊筏,⼴⼗余丈,长五⼗余丈。
上有三四⼗家,妻⼦鸡⽝⾅碓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
⾈⼈云,此尚其⼩者⽿,⼤者于筏上铺⼟作蔬圃,或作酒肆,皆不复能⼊峡,但⾏⼤江⽽已。
后出师表原文与翻译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通根1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0资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试荷试卷下卷问高总题中2体2资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1卷下中安与,全过要,度加并工强且作看尽下护可1都能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保况复护进杂层行设防自备腐动与跨处装接理置地,高线尤中弯其资曲要料半避试径免卷标错调高误试等高方,中案要资,求料编技试5写术卷、重交保电要底护气设。装设备管置备4高线动调、中敷作试电资设,高气料技并中课3试术且资件、卷中拒料中管试包绝试调路验含动卷试敷方线作技设案槽,术技以、来术及管避系架免统等不启多必动项要方高案式中;,资对为料整解试套决卷启高突动中然过语停程文机中电。高气因中课此资件,料中电试管力卷壁高电薄中气、资设接料备口试进不卷行严保调等护试问装工题置作,调并合试且理技进利术行用,过管要关线求运敷电行设力高技保中术护资。装料线置试缆做卷敷到技设准术原确指则灵导:活。在。对分对于线于调盒差试处动过,保程当护中不装高同置中电高资压中料回资试路料卷交试技叉卷术时调问,试题应技,采术作用是为金指调属发试隔电人板机员进一,行变需隔压要开器在处组事理在前;发掌同生握一内图线部纸槽故资内障料,时、强,设电需备回要制路进造须行厂同外家时部出切电具断源高习高中题中资电资料源料试,试卷线卷试缆切验敷除报设从告完而与毕采相,用关要高技进中术行资资检料料查试,和卷并检主且测要了处保解理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古文翻译

神女峰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
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
”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
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
”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
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
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
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把。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
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
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
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
吃着橄榄菜,有中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
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游虎丘小记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
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在风亭月榭之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
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此。
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入蜀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入蜀记》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入蜀记宋代-陆游七月十四日,晚,晴。
开南窗观溪山。
溪中绝多鱼,时裂水面跃出,斜日映之,有如银刀。
垂钓挽罟者弥望,以故价甚贱,僮使辈日皆餍饫。
土人云,此溪水肥,宜鱼。
及饮之,水味果甘,岂信以肥故多鱼邪?溪东南数峰如黛,盖青山也。
八月十四日,晓,雨。
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相类。
抛大江,遇一木筏,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
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
舟人云,此尚其小者耳,大者于筏上铺土作蔬圃,或作酒肆,皆不复能入夹,但行大江而已。
是日逆风挽船,自平旦至日昳()才行十五六里。
泊刘官矶,旁蕲州界也。
儿辈登岸,归云:“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渺然,莲芰甚富。
沿湖多木芙蕖,数家夕阳中,芦藩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
有大梨,欲买之,不可得。
湖中小艇采菱,呼之亦不应。
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
”刘官矶者,传云汉昭烈入吴尝杈舟于此。
晚,观大鼋浮沉水中。
(八月)二十一日。
过双柳夹,回望江上,远山重复深秀。
自离黄,虽行夹中,亦皆旷远,地形渐高,多种菽粟荞麦之属。
晚,泊杨罗,大堤高柳,居民稠众。
鱼贱如土,百钱可饱二十口;又皆巨鱼,欲觅小鱼饲猫,不可得。
九月九日,早,谒后土祠。
道旁民屋,苫茅皆厚尺余,整洁无一枝乱。
挂帆,抛江行三十里,泊塔子矶,江滨大山也。
自离鄂州,至是始见山。
买羊置酒。
盖村步以重九故,屠一羊,诸舟买之,俄顷而尽。
求菊花于江上人家,得数枝,芬馥可爱,为之颓然径醉。
夜雨,极寒,始覆絮衾。
十月二十一日。
舟中望石门关,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
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
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自令廨而下皆茅茨,了无片瓦。
权县事秭归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来,皆蜀人也。
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
是日重阴微雪,天气,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
遂登双柏堂、白云亭。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阅读答案_文言文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翻译赏析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阅读答案_文言文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翻译赏析《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出自文言文《过巫山》,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
送迎客舟自唐夔州刺史李贻诗已云“群乌幸胙余”矣。
近干道元年,忽不至,今绝无一乌,不知其故。
泊清水洞,洞极深,后门自山后出,但黮然,水流其中,鲜能入者。
岁旱祈雨,颇应。
【注释】[1]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巫山县东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官渡一段长江称为巫峡。
由于长江横切巫山主脉的石灰岩层,峡谷特别曲折幽深,高峰均在海拔一千米以上,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就并列在这段江边。
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
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2]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3]巫山神女:据晋人习凿齿撰《襄阳耆旧传》说:“赤帝(古代传说的五天帝之一)女曰瑶姬,未行(未出嫁)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
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为朝云。
”(据《文选·高唐赋》李善注引) [4]“峰峦”二句:写巫山峰峦的高危峭直。
“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5]议者:议论的人。
太华:即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境内。
衡:即南岳衡山,在湖南衡山境内。
庐:即江西庐山。
[6]十二峰:即巫山十二峰,据《方舆胜览》载,它们的名称是: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都在长江北岸。
巫山神女峰

巫山神女峰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①,谒妙用真人祠②。
真人,即世所谓③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④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⑤所托。
祝史⑥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⑦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⑧,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选自南宋·陆游《入蜀记》)【注释】①凝真观:道教观名,内有巫山神女祠。
②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③所谓:所说的,这里是对上文所叙述的事情加以说明。
④太、华、衡、庐:即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⑤仙真:指巫山神女。
⑥祝史:古司祝之官,这里指祠中主持人。
⑦传:指《神仙传》。
⑧纤翳:一丝一毫的云彩。
翳,遮盖,这里指云。
【导读】公元1175年,陆游受诗人范成大之邀入蜀,途中,他一路观赏了祖国壮丽的山河,游览了大江两岸的名胜,体察了风土人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游记散文,本文即为其中一篇。
文章先记叙拜谒神女祠,由祠引到对面的巫山神女峰。
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为一奇;八月十五月明夜,丝竹之音达旦方止,为一奇;天宇晴霁,惟其上有白云数片,徘徊久而不散,为一奇。
除奇之外,巫山神女峰纤丽奇峭。
这篇游记把记事、描写、抒情、神话传说、考证熔为一炉,成了别具一格的山水小品。
神女峰因传说而闻名,在陆游笔下,神女峰富有了“神”气,景色神奇美丽,历史遗留的石坛也因《神仙传》成了授书台。
神女峰的“奇”“神”贯串始终,增强了神女峰的神话色彩,也使文章脉络清晰,带了一点传奇色彩。
本文写景与传说相交融,现在与历史相融合,手法颇为独到。
【练习设计】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词的意思。
(1)谒妙用真人祠()(2)峰峦上入霄汉()(3)然十二峰者()(4)是日,天宇晴霁()2.下列句中的“悉”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不可悉见B.悉以咨之C.悉如外人D.丞相亮其悉朕意3.与“是日”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问是谁家姝B.是可忍,孰不可忍C.问今是何世D.觉今是而昨非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入蜀记二十六日翻译

入蜀记二十六日译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
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
”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
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
”
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
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入蜀记译文及阅读答案

入蜀记(节选)陆游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揭(xx)xx(看)霁(晴朗)顾(周围)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峰峦上入霄汉,xx直插xx。
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
4.本文和课文《三峡》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请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1/ 2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2/ 2。
人蜀记文言文翻译

人蜀记文言文翻译1. 文言文翻译陆游的入蜀记【原文】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1],谒妙用真人祠[2]。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3]。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4],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5],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6],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7],宜为仙真所托[8]。
祝史云[9]:“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10],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11]。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12],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13],四顾无纤翳[14],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15],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
【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
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
”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
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
”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
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2. 《神女峰》(陆游《人蜀记》)翻译【原文】(七月)十四日,晚,晴。
开南窗观溪山。
溪中绝多鱼,时裂水面跃出,斜日映之,有如银刀。
垂钓挽罟者弥望,以故价甚贱,僮使辈日皆餍饫。
土人云,此溪水肥,宜鱼。
及饮之,水味果甘,岂信以肥故多鱼邪?溪东南数峰如黛,盖青山也。
【译文】(七月)十四日,傍晚,天晴。
打开船舱中向南的窗,观看河山风光。
《入蜀记》文言文翻译

《入蜀记》文言文翻译《入蜀记》原文七月十四日,晚,晴。
开南窗观溪山。
溪中绝多鱼,时裂水面跃出,斜日映之,有如银刀。
垂钓挽罟者弥望,以故价甚贱,僮使辈日皆餍饫。
土人云,此溪水肥,宜鱼。
及饮之,水味果甘,岂信以肥故多鱼邪?溪东南数峰如黛,盖青山也。
八月十四日,晓,雨。
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相类。
抛大江,遇一木筏,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
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
舟人云,此尚其小者耳,大者于筏上铺土作蔬圃,或作酒肆,皆不复能入夹,但行大江而已。
是日逆风挽船,自平旦至日昳(dié)才行十五六里。
泊刘官矶,旁蕲州界也。
儿辈登岸,归云:“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渺然,莲芰甚富。
沿湖多木芙蕖,数家夕阳中,芦藩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
有大梨,欲买之,不可得。
湖中小艇采菱,呼之亦不应。
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
”刘官矶者,传云汉昭烈入吴尝杈舟于此。
晚,观大鼋浮沉水中。
(八月)二十一日。
过双柳夹,回望江上,远山重复深秀。
自离黄,虽行夹中,亦皆旷远,地形渐高,多种菽粟荞麦之属。
晚,泊杨罗,大堤高柳,居民稠众。
鱼贱如土,百钱可饱二十口;又皆巨鱼,欲觅小鱼饲猫,不可得。
九月九日,早,谒后土祠。
道旁民屋,苫茅皆厚尺余,整洁无一枝乱。
挂帆,抛江行三十里,泊塔子矶,江滨大山也。
自离鄂州,至是始见山。
买羊置酒。
盖村步以重九故,屠一羊,诸舟买之,俄顷而尽。
求菊花于江上人家,得数枝,芬馥可爱,为之颓然径醉。
夜雨,极寒,始覆絮衾。
十月二十一日。
舟中望石门关,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
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
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自令廨而下皆茅茨,了无片瓦。
权县事秭归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来,皆蜀人也。
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
是日重阴微雪,天气,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
遂登双柏堂、白云亭。
陆游《巫山神女峰》原文及鉴赏

陆游《巫山神女峰》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陆游《巫山神女峰》原文及鉴赏【导语】:〔南宋〕陆游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过巫山凝真观原文及翻译之欧阳引擎创编

过巫山凝真观原文及翻译欧阳引擎(2021.01.01)一、原文: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二、翻译: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
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
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
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
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
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照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在峰顶上往返行走,能听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渐渐停止。
”庙的后边的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
传说:“夏禹碰到神女,神女在这个地方把神符送给夏禹。
”在石坛上看有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一样。
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个现象啊。
《蜀相》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
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游成都武侯祠,却为什么要题作《蜀相》?写蜀相的“两朝开济”,为什么要先提到刘备的“三顾茅庐”?古人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不妨寻踪觅迹,来探寻一下“诗圣”的心迹。
为什么要题作《蜀相》?一种解释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见人教版《教师用书》)。
过巫山 文言文 陆游

入蜀记·过巫山宋·陆游【原文】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自唐夔州刺史李贻诗已云“群乌幸胙余”矣。
近乾道元年,忽不至,今绝无一乌,不知其故。
泊清水洞,洞极深,后门自山后出,但黮然,水流其中,鲜能入者。
岁旱祈雨,颇应。
【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
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
”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
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
”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
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真人祠以前有数百只乌鸦,迎送来往的船只。
在唐代夔州刺史李贻诗中就已经说过“群乌幸胙余”。
快到乾道元年,乌鸦忽然不来了,一只也找不到,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把船停在清水洞,洞很深,后洞在山的那一边,只是洞内很昏暗,水在中间流过,很少有人能进去。
天旱时求雨,很灵验。
入蜀记译文及阅读答案

入蜀记(节选)陆游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揭(揭拜)悉(看)霁(晴朗)顾(周围)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
4.本文和课文《三峡》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请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陆游入蜀记译文

陆游入蜀记译文陆游《入蜀记》译文:七月十四日,傍晚,天晴。
打开船舱中向南的窗,观看河山风光。
姑熟溪中有很多鱼,不时冲开水面跃出来,夕阳照映溪水,如同银刀一样。
垂竿钓鱼、拉网捕鱼的人满眼都是,因为这缘故,鱼价很低,家僮差役们每天都吃得饱饱的。
当地的人说,这溪水很肥,适于鱼的生长。
等到我喝了这溪水,觉得水味道真很甜,难道当真是因为水肥而鱼多的缘故吗?溪的东南许多山峰像青黑色的颜料染过一样,原来是青山啊。
八月十四日,(船从富池出发西行)拂晓,下雨。
经过一座小石山,(这座山)笔直得像从山顶一刀削去一半,跟余姚江边的蜀山很相似。
行船在江上,遇到一木筏,宽十多丈,长五十多丈。
上面有三四十户人家,妻子儿女鸡狗以及舂米的臼、碓都有。
中间有相往来的通道,还有神祠,这是向来没有见过的。
驾船的人说,这还是小的呢,大的可在竹筏上铺上土作菜田,或开酒店,大得却不再能开进小水湾,只在大江中行进罢了。
这天刮逆风,(纤夫)用力拉船,从天亮到日落才走了十五六里。
船在刘官矶停泊,这里古代蕲州边界。
子侄等辈上岸,回来后说:“发现一条小路,(从小路)到山后面,有一个小湖,面积很大,莲子菱角很多,沿湖有很多木芙蕖,几户人家在夕阳中,芦苇篱笆、茅屋房舍,仿佛是一个幽雅的地方,而且寂静得没有人声。
有很大的梨,想买它,但没法买到。
湖中有轻快的小船采菱角,叫他们也没有人答应。
想要再看个究竟,恰好看见路旁设有打捉野兽的工具,怀疑有虎狼,于是不敢再向前走了。
”刘官矶,传说走蜀汉昭烈帝刘备到吴国去,曾在这里拢船上岸。
晚上,看见大鳖在水中沉浮。
(八月)二十一日,(船从黄州上游戚矶港出发)经过双柳夹,回头望江上,远山重重深幽清秀。
从离开黄州,虽然行进在双柳夹中,也都空阔辽远,地形渐渐高了,大多种些豆子、谷子、荞麦之类的粮食作物。
晚上,在杨罗洑停泊,这里堤岸宽大,柳树高密,居民稠密众多。
鱼像土般便宜,一百个铜钱(买的鱼)可以使二十个人吃饱;又都是大鱼,想找点小鱼养猫,不能找到。
[除却巫山不是云]巫山
![[除却巫山不是云]巫山](https://img.taocdn.com/s3/m/e5acbcc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4.png)
[除却巫山不是云]巫山第一篇巫山:《巫山》原文及翻译一、原文: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二、翻译: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
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
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
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
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
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照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在峰顶上往返行走,能听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渐渐停止。
”庙的后边的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
传说:“夏禹碰到神女,神女在这个地方把神符送给夏禹。
”在石坛上看有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一样。
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个现象啊。
第二篇巫山:巫山--节选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巫山--节选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又东①,迳②巫峡,杜宇③所凿以通江水也。
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④无恒故也。
①东:向东流。
②迳:通径,经过。
③杜宇:古代传说中蜀国的国王,据说他派人凿通巫峡。
④居治:指政府机关所在地。
长江继续向东流,经过巫峡。
巫峡是杜宇王时派人凿开用来通江水的。
郭仲产说:按照《汉书·地理志》,巫山在巫山县城西南,可是现在巫山在巫山县城的东边,这大概是郡县政府所在地不固定的缘故吧!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
入蜀记二十三日原文注音

入蜀记二十三日原文注音二十三日èr s h ís ān r ì,过gu ò巫山w ūs h ān 凝n íng 真zh ēn 观gu ān ,谒y è妙用mi àoy òng 真人zh ēnr én 祠c í。
真人zh ēnr én 即j í世s h ì所谓s u ǒw èi 巫山w ūs h ān 神女s h én n ǚ也y ě。
祠c í正zh èng 对d u ì巫山w ūs h ān ,峰峦f ēnglu án 上sh àng 入r ù霄汉xi āoh àn ,山脚sh ānji ǎo 直z h í插c h ā江ji āng 中zh ōng ,议y ì者z h ě谓w èi 太t ài 华h u á、衡h éng 、庐l ú,皆j i ē无w ú此c ǐ奇q í。
然r án 十二s h íèr 峰f ēng 者z h ě不可b ùk ě悉x ī见j i àn ,所s u ǒ见j i àn 八九b āj i ǔ峰f ēng ,惟w éi 神女s h én n ǚ峰f ēng 最为z u ìw éi 纤xi ān 丽l ì奇q í峭qi ào ,宜y í为w éi 仙xi ān 真zh ēn 所s u ǒ托t u ō。
祝z h ù史s h ǐ云y ún :“每八月m ěi b āy u è十五s h íw ǔ夜y è月y u è明m íng 时s h í,有y ǒu 丝竹s īz h ú之z h ī音y īn ,往来w ǎngl ái 峰顶f ēngd ǐng ,山sh ān 猿yu án 皆j i ē鸣m íng ,达旦d ád àn 方f āng 渐j i àn 止z h ǐ。
入蜀记原文及翻译节选

入蜀记原文及翻译节选
入蜀记原文及翻译节选
【原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见神女,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
【译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
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
”在庙的后边,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
传说“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
”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
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巫山凝真观原文及翻译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过巫山凝真观原文及翻译一、原文: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二、翻译: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
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
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
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
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
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照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在峰顶上往返行走,能听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渐渐停止。
”庙的后边的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
传说:“夏禹碰到神女,神女在这个地方把神符送给夏禹。
”在石坛上看有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一样。
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个现象啊。
《蜀相》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
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游成都武侯祠,却为什么要题作《蜀相》写蜀相的“两朝开济”,为什么要先提到刘备的“三顾茅庐”古人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不妨寻踪觅迹,来探寻一下“诗圣”的心迹。
为什么要题作《蜀相》一种解释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见人教版《教师用书》)。
这似乎有些道理。
但游记也可以涉及到有关的人物,游武侯祠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也是顺理成章,这种解释当然有些牵强。
所以,这其中,应该还有些其他原因。
大唐自“贞观之治”,中间经过高宗、武后朝,至玄宗当政迎来了“开元盛世”,人口至“安史之乱”前增至五千余万,国力空前强盛。
但是,随着玄宗的老迈,李林甫、杨国忠两位奸相先后把持朝政,将一个好端端的“开元盛世”葬送了。
随着安禄山起兵,各种矛盾突然如决堤泄洪,奔涌狂突,形势急转直下。
兵连祸结,哀鸿遍野。
杜甫舍妻弃子,亲历了战乱,其间耳闻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人民的痛苦,能不忧心如焚吗痛定思痛,他对治国贤相倍加思念,渴望能有一位诸葛亮式的人物横空出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救黎民于水火。
于是,在成都刚刚安定下来,他就寻来了: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首联写专程寻访武侯祠,这是“起”。
开篇一问一答,一个“寻”字,迫不及待之情毕现。
而“柏森森”三字,一言祠堂清冷寂寞,一言诸葛亮没世已久。
五百多年过去了,诸葛武侯已经托体山阿,到哪里去找这能安邦定国的奇才大贤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颔联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色,这是“承”。
杜甫参谒武侯祠,一不写殿宇,二不写塑像,却写什么碧草和黄鹂,虽然一植物一动物,一碧一黄,一静一动,一视觉一听觉,对仗极是工稳,但这未免有些偏题——捡芝麻漏西瓜了。
前四句,以一半的篇幅,写老柏,写碧草,写黄鹂,是何道理我们不妨臆测一下:老柏森森,终岁不凋,成为武侯祠的忠实守望者;碧草无情,年年逐春风而绿;黄鹂无心,日日隐深林而自得其乐。
它们寄身在武侯祠,知道武侯何许人也一个绿得满阶满院,一个唱得婉转悠扬。
但这些在满腹心事的少陵野老眼里,都是些无知无心的东西。
只有我杜甫才可以和武侯谈一谈。
“千秋万代名,寂寞身后事”老杜也是知道的。
但武侯祠的荒凉、落寞还是令他惊心。
诸葛亮不但忠心耿耿,而且多智多谋,未出茅庐已定天下三分,联吴拒曹,入川建国,之后,把个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但是,只有贤相,就能成就大业吗想那诸葛亮,结庐于隆中,躬耕于垄亩,是谁三顾草庐之中,请他出山诸葛亮当时不过二十余岁的小青年,白面书生,乳臭未干,是谁力排众议,给他施展才能的空间又是谁,给了他无限信任,使他敢于尽心竭力历代历朝,缺过能臣良将吗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玄宗一朝可谓人才济济,但一个李林甫,口蜜腹剑,取得玄宗信任后,弄权使诈,闭塞言路,同时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皆被他排挤罢相。
从而使得玄宗与贤臣阻隔,其后杨氏姐妹,权倾朝野,杨国忠胡作非为,搞得天昏地暗。
纵使诸葛亮再世,又能有何作为呢所以杜甫接下来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颈联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评价,这是“转”。
一般认为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
(见人教版《教师用书》)。
但笔者认为,杜甫的意思是:必先有君王的“三顾频烦”,后才能有老臣的“两朝开济”。
这种观点的背后,流露出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想当初,杜甫舍身弃家,追随肃宗,可谓忠矣。
杜甫至凤翔后,于至德二载(757)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拜为左拾遗。
对肃宗感激涕零,立志要庶竭驽钝,尽忠报国。
但不久就因为上疏救房琯,深深地惹恼了肃宗。
当年闰八月初一日,杜甫便被放还鄜州省家。
此后便被肃宗逐渐冷淡,可谓报国无门矣。
而当时的一些贤才,又有多少机会所以杜甫来到武侯祠,一则以哭,一则以告。
诸葛大名垂宇宙,固然与才高智广有很大关系,但与其他人相比,得遇先主,士能为知己者死,又何其幸也!!肃宗对杜甫有知遇之恩,而且君为臣纲,杜甫当然只能喻之于心,而不能宣之于口。
但,有些东西是掩饰不住的,特别是在他倍加推崇的武侯祠前。
肃宗啊,你能体谅一位老臣的拳拳之心吗直到大历三年(768),杜甫已五十六岁,还在《江汉》中哀怨地吟道: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真是痴心不改啊!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尾联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这是“合”。
以诸葛之伟才,得先主托孤之重,后主言听计从,本可以一统河山,建千秋伟业。
无奈天不从人愿,诸葛亮正当盛年之时,即在五丈原病逝军中,苦心经营的兴复大业也付之东流。
确实让人痛惜不已。
但杜甫此刻的泪满襟,却又多了一层含义:大唐多难,贤相何在纵有贤相,圣主何在这泪水背后,千言万语,能向谁诉这泪水,不洒在武侯祠,又能洒落在何处呢《蜀相》一诗,前四句由思人而谒祠,后四句由谒祠而及人。
第五句写先主,第六句写诸葛,第七句写出师未捷,第八句写泪满襟。
正是因先主三顾,而为蜀相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由蜀相的出师未捷引出杜甫的泪满襟,环环相扣,思路清晰,正与前四句相呼应。
祠长存而人已逝,怎不令人唏嘘而此时泪满襟的杜甫,却有千言万语,永远无法对人说出。
长安十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悲辛;肃宗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上疏救房琯时的满腔忠诚;肃宗“荃不察余之衷情兮”的冷酷决绝;朝廷的危机四伏和自己的报国无门……都化作汩汩的泪,洒啊,洒啊。
国难当头,人心动摇,乱世“思”英雄,乱世“思”良相。
杜甫对国家的忧患,对时局的牵挂,是那么深切。
而由于自己的亲身感受,他痛切地认识到:只有良相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那个以皇帝为中心的高度集权的体制下,良相离开了明君的信任、支持,毫无作为。
这正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在武侯祠的呼告,正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在武侯祠的哭诉。
评论(40)|216372011-08-27 02:15|八级伟大诗人杜甫,是一位毕生持有崇高志向(所谓“许身一何愚,自比稷与契”),而又始终未获展布(所谓“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的悲剧人物,在诗人五十九载生活旅程当中,时时不忘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亦即如何匡辅君主靖世安民的问题。
因之,在历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汉贤臣诸葛亮,便成为诗人终生所最服膺所最推崇的楷模。
在诗人许多怀古诗歌当中,直接间接地,专题与旁及地称颂诸葛亮的篇章,不下十几首。
特别是当他流浪四川期间,由于常和蜀汉的历史江山接触,更给诗人提供了凭吊前贤的便利与条件。
于是他屡次寻访诸葛武侯各处祠堂,着意抚摩孔明庙前古老柏树。
并且每至一处,必定哦诗题壁、慷慨陈辞。
常常密意低回,长歌当哭。
发出“复汉留长策,中原仗老臣”(《谒先主庙》)“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咏怀古迹五首》)的感喟,一派钦迟之意,溢于言表。
在此类凭吊诸葛亮的诗作当中,最典型最集中最具概括性的篇章,要算那首早期写作的脍炙人口的《蜀相》一律了。
《蜀相》一诗,依照仇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当时唐王朝正处安史乱中,中原鼎沸,万姓流离。
诗人从华州弃官西走,辗转抵达西南,在成都城郊,自筑草堂一所,暂时得以落脚。
但是锦城虽好,毕竟不是故乡。
所谓“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成都行》),一种去国登楼感伤离乱的情思,是极其明显的。
就在草草安顿的余暇,诗人怀着满腹深情,只身前往附近的一座诸葛武侯祠堂,去作瞻依凭吊。
随即写下此首着名诗章。
全诗八句,前四写景,后四论事。
《蜀相》这一标题,就在显示作者是以十分尊敬的心情,把诸葛亮生平地位与事业规模,作了概括的揭示。
开头二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
“丞相”这一称呼,则较《蜀相》递进一步,自然仍是表示尊仰之意(仇兆鳌说:“直书丞相,尊正统名臣也。
”这倒未必。
作为唐帝国盛、中时期人物的杜甫,能否像南宋偏安年代朱熹在《通鉴纲目》中大书“丞相亮出师”那样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称呼诸葛亮,是大可置疑的)。
“何处寻”三字设问,自然是以叙述追寻古人踪迹之义来表自己登临凭吊之情。
这个首联一句,就已奠下全诗“沈挚悲壮”的风格基础,并且洋溢着一种蕴借哀凉气氛。
第二句,是为首句作答。
给首句找出着落,明确了祠堂地点,也勾勒了自远眺望的祠堂风貌。
“柏森森”,主要是指传系孔明手植的“新枝耸云”的古柏来写祠堂历史的悠久。
三、四句一联,是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进一步抒发凭吊情怀。
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诗人看到那照映阶除的碧草,仍自呈现怡性的春色,听到那身藏密叶的黄鹂,徒然啭弄着悦耳的佳音。
院落似此荒凉,门庭如彼阗寂。
一种“感物怀人之意,即在言外。
”碧草盈阶,黄莺隔叶,本来是极可赏心娱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周旋,抒情状态,便翻然改异。
这里正是杜甫“一字为工”极“变化开阖”之致之处。
比起诗人另篇《春望》中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来,尤为耐人吟味。
当然,决定诗人所以如此使用“自”“空”二字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诗人当时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