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伴你教物理]汽化和液化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知识点总结归纳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
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初中物理-八年级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过程。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条件。
教学难点:
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教学方法:
情景化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思维导引教学法。
教学内容:
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条件。
2.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特点。
3.实验探究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过程。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条件。
3.讲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特点。
4.实验探究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过程。
5.总结反思: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评价:
1.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学生的掌握汽化和液化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
3.通过评估考试,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实际提高。
3.3汽化和液化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有着深入的理解。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而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我设计这节课的思路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让孩子们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包括:1. 能够描述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 能够观察和记录汽化和液化的现象;3. 能够运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观察和记录汽化和液化的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为了进行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水槽、热水、冰块、吸管等。
1. 引入:我会向孩子们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蒸发的水珠、沸腾的水等,让孩子们初步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 观察和记录:我会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水槽,里面装有热水。
孩子们可以观察热水中的气泡,并记录气泡的大小和数量。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将水槽中的水冷却,观察和记录冷却过程中气泡的变化。
3. 实验:我会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玻璃杯和一些冰块。
孩子们可以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和记录冰块熔化的过程,以及熔化过程中玻璃杯外壁的温度变化。
4. 讨论和交流:我会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他们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并引导他们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5. 应用和拓展:我会给孩子们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冰箱中的冷凝水、夏天喝冰饮料时的冒汗现象等,让孩子们运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活动重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初中物理汽化液化教案

初中物理汽化液化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理解它们是互为逆过程的。
2. 让学生掌握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教学重点:1.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它们互为逆过程的关系。
2.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圆底烧瓶、温水、酒精灯、铁片(玻璃片)、铁架台。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液化现象,如露珠、雾、液化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液化现象,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汽化和液化。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们是互为逆过程的。
三、实验演示1. 教师演示“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铁片上出现的水珠,解释这是液化现象。
2. 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感受液化现象。
四、知识拓展1. 学生探讨使气体液化的方法,如降低温度、压缩体积等。
2. 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液化现象,如空调制冷、液化石油气等。
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点评并补充。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思考:还有哪些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可以分享?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演示,使学生了解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了使气体液化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理解液化现象时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
《汽化和液化》重难点突破

《汽化和液化》重难点突破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由“沸腾”“蒸发”和“液化”三部分内容组成。
主要介绍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知识,包括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等。
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热学专题,它是学生后面学习热和能的基础,是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知识的继续,学习本节内容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内容又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大量物理现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知识。
在思考、分析这些现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而且也能够经历科学研究的分析过程,获得在不同自然现象中居然蕴含相同物理规律的认识体验。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二、重难点突破1.沸腾突破建议:重点是做好“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实验可参照“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来制定计划,在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基础上,要强调每一个学生的认真观察。
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操作还要在此进一步复习巩固。
本实验使用的学生温度计可能因为质量问题,以及本地的大气压影响使测量出的沸点值误差较大。
这个实验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气泡的大小随着在液体中升高而变化情况、水中声音的响度随着温度的变化情况、温度高低的变化情况,每种情况都要注意从沸腾前和正在沸腾两种情况的对比来进行观察。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体现出“既节约能源又节省时间”的意图,可以就“怎样才能使水尽快沸腾?”让学生展开讨论,归纳出有效措施:加盖子、选取温度适当高一些的水来加热、水量适中。
学生在实验时,可能得出水的沸点不是100℃,这时教师要肯定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给予鼓励。
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可能是实验使用的温度计存在质量问题,也可能是本地的气压不是一标准大气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三章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引入
液态和气态之间能否进行相互转化呢? 熔化
固态
液态 凝固
气态
实验1: 在气球或塑料袋中滴入酒精,
挤出空气后扎紧口。放入热水中。 请观察现象。
引入 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 态的过程叫汽化,需要 吸热。
气球膨胀
物质从气态回到 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需要放热。
气球收缩
分解目标
5.戴眼镜的乘客乘坐冷气很强的出租车一段时间后
下车,有时会发现眼镜镜片模糊。此现象是由于 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镜片发生( A )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
6.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的 外壁“出汗”,这是因为( B )
A.水会从瓶内慢慢渗出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C.瓶外壁的水不断汽化
(4)注意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产生的部位以及运动 过程中大小的变化,观察水温度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Leabharlann 水中气泡 变化情况水的声音
停止加热
85
沸腾前:
沸腾时: 沸腾前较________(大\小) 沸腾时较_________(大\小) 水_________(能\不能)继续沸腾。
目标二:沸腾 学习环节三:【展示分享】
4.分析数据和图像得出探究结论 (1)温度变化规律: 沸腾前,水吸热温度升高。
沸腾过程中,水吸 热温度保持不变。
(2)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一定的温度,继续吸热。
目标二:沸腾
实验注意事项: (1)安装实验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 或者容器壁。 (2)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3)烧杯中水要适量,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全部浸入 水中,太多加热时间太长。 (4)硬纸板作用: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5)液体沸点与液面上方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知识点精细梳理

3.3 汽化和液化一、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生活中汽化、液化的现象:洒在地上的水过段时间就会变干、露珠的形成……二、汽化的两种形式——沸腾和蒸发1.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规律Ⅰ.实验现象:①温度计示数..产生;.....先上升后保持不变;②沸腾前后都有气泡2)沸腾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ⅰ.液体温度达到沸点;ⅱ.不断吸热。
3)沸点:不同的液体在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
2.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蒸发具有制冷作用。
三、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1. 生活中液化的现象: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B.夏天打开冰箱时的“白气”、雾的形成、露水的形成、夏天冰镇饮料“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2. 液化的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如:液化石油气四、汽化吸热,液化放热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两杯液体中,一杯是水,一杯是酒精,小明想利用选项图中的几组器材来区别哪一杯中盛的是水哪一杯中盛的是酒精,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A.B.C.D.2.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kg冰与1 kg水的密度相等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3.下列关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B.凸透镜使能够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C.任何一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都将会聚于一点D.凸透镜能使发散的光线减小发散4.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光线进入眼睛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5.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错误的是A.B.C.D.6.下列光学图示中不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像B.光的色散C.光的反射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7.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8.“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教案初中物理汽化液化

教案初中物理汽化液化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掌握液化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及关系。
2. 沸腾现象及沸点的概念。
3. 蒸发致冷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液化方法的掌握。
2. 蒸发致冷原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物态变化知识。
2. 学生分享对汽化和液化的初步理解。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及关系。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沸腾现象及沸点的概念。
3. 教师讲解蒸发致冷的原理及应用。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使气体液化?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学生举例生活中运用蒸发致冷的现象。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讲解答案,分析错误原因。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并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汽化和液化的示意图。
2. 列举生活中运用蒸发致冷的现象,并解释原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汽化和液化的过程,掌握了液化的方法。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见解,提高了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部分学生在理解蒸发致冷原理方面仍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后续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节主要介绍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知识,包括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等。
汽化和液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与的生活联系密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明白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中的物理道理。
本节通过探究水的沸腾,让学生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进一步掌握温度时间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探究实验,通过观察、讨论,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
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题,教学过程活动化的理念,设计中渗透科学思想和方法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参与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动手实验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取新知。
同时应用多媒体画面展现生活中的实例来来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既增长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教材分析《汽化与液化》是沪科版第十二章第三节的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通过实验得出沸腾和蒸发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沸腾和蒸发现象。
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本节的沸腾和蒸发是两个完整的探究过程,通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学会科学猜想、设计实验表格、分析论证、感悟科学方法也是本节的重点,因此这节课在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热学专题,它是学生后面学习热和能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第一节温度和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后,对物态变化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本章知识的方法,如学习物态变化就是要掌握发生物态变化需要什么条件,发生物态变化时有什么特点,以及这种物态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联系或应用等,虽然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实例非常多,但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认识并不是太了解,很多时候可能只是浮于表面,甚至还有些错误认识。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专题05 汽化与液化

2015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专题05 汽化与液化物理知识:汽化和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液化的两种方法,水的沸腾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汽化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1.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判断物质的物态变化是汽化还是液化,不能只看最终形成的物质状态,还必须分析变成这种状态的初始状态是什么,汽化的初态是液态,末态是气态;液化的初态是气态,末态是液态。
典型例题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先凝固,后升华B.先液化,后汽化C.先凝固,后蒸发D.先凝华,后升华针对练习1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针对练习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A.春天来了,冰封的河面解冻B.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C.秋天早晨,太阳出来后,学校操场边小草上的露珠不见了D.隆冬时节,洗好的衣服刚晾出来就结了冰针对练习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右图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对照图示分析,污水被净化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液化B.液化汽化C.熔化液化D.汽化液化2.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1).液体沸腾的特征: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且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2).液体沸腾的过程中,虽然吸热,但它的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叫做该液体的沸点。
(3).液体沸腾的条件:液体温度需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4).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初中物理知识与概念_物态变化:汽化与液化

初中物理知识与概念_物态变化:汽化与液化汽化汽化的定义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液体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克服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转化为气态分子。
汽化的类型1. 蒸发: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在蒸发过程中,液体表面的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后,挣脱液体表面束缚,进入空气中。
蒸发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所以液体蒸发时会感觉凉爽。
2. 沸腾:沸腾是液体在特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汽化,形成大量气泡并上升、破裂。
沸腾时液体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被称为沸点。
影响汽化的因素1. 温度:温度越高,液体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发生汽化。
2. 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越容易发生汽化。
3. 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越有利于液体表面水分子的扩散和汽化。
汽化的应用1. 降温:利用液体蒸发吸热的特性,可以进行降温,如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使用酒精擦拭皮肤等。
2. 蒸馏:利用液体沸点的不同,通过加热使液体沸腾并收集蒸汽,再使其冷凝为液体,从而分离出液体中的杂质。
液化液化的定义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分子失去能量,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增大,从而转化为液态分子。
液化的方法1. 降低温度:使气体温度降低到其液化点以下,气体分子失去能量,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增大,从而转化为液态。
如冬天呼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 压缩体积:在常温下,通过压缩气体的体积,使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增大,从而转化为液态。
如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液化的应用1. 制冷:利用气体液化的原理,可以制造各种制冷设备,如冰箱、空调等。
2. 运输:通过将气体液化,可以减小其体积,便于运输和储存。
如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
汽化与液化的关系汽化和液化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相反过程。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时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1、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注意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和要求2、蒸发和沸腾的对比3、液化方式有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4、蒸发可以制冷难点:1、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过程2、蒸发制冷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向学生们展示水沸腾时、晾衣服等三幅图片师:这三幅图片所描述场景的共同点是什么?生:一段时间后水都边干,消失了师:水之所以会消失是因为水由液态变为了气态的水蒸气,我们将这种物态变化称为“汽化”,注意汽化的汽是有三点水的,而气体的气是没有三点水的。
新课讲授:一、汽化师:在物理学中将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师:我们回头再来看看这三幅图,虽然它们都是汽化现象,但他们汽化的过程中又有所不同,同学们思考下有什么不同?生:晾衣服和拖完地后水干得慢,而烧开水时水干得快。
(少数)师:晾衣服和拖完地后水是缓慢的发生汽化,我们将这种形式的汽化称为蒸发;而烧开水时水干是剧烈的发生汽化,我们将这种形式称为沸腾。
也就是说汽化有两种形式:沸腾和蒸发。
二、沸腾师:我们先来学习汽化的第一种形式:沸腾。
学生阅读教材,找到沸腾的定义。
教师通过展示水沸腾时的图片讲解水沸腾时气泡产生的原因。
1.沸腾:同时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的剧烈汽化现象【探究活动】: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师:同学们有没有烧过开水?怎样才能把水烧开?生:烧过,烧开水时需要对水进行加热。
师:那水在沸腾时温度会怎么变化?请同学们提出猜想生:猜想一:因为烧开水要加热,所以水沸腾时温度逐渐升高(大多数)猜想二:结合前一节所学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可能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极少数)师;那就让我们通过实验去验证吧!播放:探究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为了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验观察,可以在实验前提出几个问题和要求①(从90 ℃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②注意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产生的部位以及运动过程中大小的变化③水沸腾前后声音的变化④水沸腾后移开酒精灯一段时间,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数据。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第三节汽化与液化最全笔记

汽化和液化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1现象原因洒在地上的水,过一段时间就不见了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会酒精不见了酒精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水烧开了以后,有大量气泡产生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探究归纳:上述物质都是从液态变成了气态。
像上述现象,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物质的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洒在地上的水过一段时间不见了,属于蒸发;壶里的水烧开了,属于沸腾。
2现象原因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得模糊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清晨,路边的小草上结有露珠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像上述现象,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汽化和液化是互逆的两个过程。
知识点二、沸腾1、沸腾的概念: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水烧“开”了,实际上是水沸腾了,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温水,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直到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为止。
实验器材:温度计、水、烧杯、中心有孔的硬纸板、酒精灯、火柴、石棉网、铁架台、停表。
实验过程:①用酒精灯外焰给水加热,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防止热量散失,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①当水温接近90①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沸腾前烧杯内气泡的变化情况。
①继续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记录三次,并观察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情况。
实验记录:①将温度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时间/min012345678温度/①909294969899999999①实验结论:从实验现象和图像可知,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达到某一温度时,水开始沸腾,此后,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水温保持不变。
交流论证:①水沸腾前烧杯内壁在杯底附近附着好多气泡,是因为此处温度较高,水汽化形成气泡。
汽化和液化 物理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生甲]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水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生乙]根据气泡上升,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 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生丁]根据撤掉酒精灯水不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生戊]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boiling point)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 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师]根据记录数据,画图描点,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图象。然后看课本80页小数 据。 [生甲]为什么表上标“在标准大气压下”? [师]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以后要学。像我们用的高压锅,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 压,所以高压锅内水的沸点也高于100 ℃。而高原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上水的
【课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投影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 似现象吗? [生甲]毛玻璃片变干了。 [生乙]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生丙]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 [师]毛玻璃上的酒精、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 能否知道。 二、进行新课 [师]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尽量把塑料袋中空 气排尽,然后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将塑料袋沉入80 ℃以上的热水中,看到什么变化? 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什么变化? [生甲]塑料袋鼓起来了。 [生乙]酒精到哪里去了? [生丙]凉一会儿又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 [师]现在根据观察和所提出问题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启发、鼓励学生都参与讨论和辩论。 [生甲]滴进的酒精是液体,放入热水中变成气体,所以看不见了。 [生乙]擦入皮肤上或放在盘子里的酒精,慢慢变干了,我们也没看见酒精的气态,所 以气态酒精无色、透明、是看不见得。 [生丙]小液滴是酒精,因为水没进去 [生丁]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生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师]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 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 1.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vaporization) 。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liquefaction) [探究]水的沸腾 [师]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 情况,提出想了解什么? 2.沸腾(boiling)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二、汽化和液化

四画: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 切莫碰翻烧杯,
的变化图象
小心烫伤哟!
沸腾: 实验回顾
上水在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_由 大变小_ _沸腾时_由小变大_
水的声音在沸腾前,_较_大__ 沸腾时,_变_小___
在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不_断_上_升___ 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保_持_不_变_
得越快。
c、液体表面的_空__气__流__速_越快,
蒸发得越快。
2.沸腾: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友情提醒 观察水的沸腾
这个实验主要观察水沸腾前后发生的变化
一听:水沸腾前后的声音变化
二看:水沸腾前后气泡和温度的变化
三记: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 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
练一练: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 鸡蛋在手中不太烫,过一会儿
反而很烫,这是因为( C )
A、蛋的内部温度很高,有热逐渐散发 出来
B、蛋壳不善于传热,把里面的热传递 出来需要一段时间
C、蛋壳末干时,壳上的水蒸发吸热
D、这是错觉
(2).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 因素
a、_温__度___越高,蒸发得越快。
b、液体的_表__面__积__越大,蒸发
(2)继续吸热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与大气压强有关)
练一练
1、用煤气灶煮鸡蛋当锅内水开后,是继 续用大火加热还是改用小火?试用本堂 课所学的知识说说你的理由。
2、用纸盒烧水,水烧开了,纸盒为什 么仍然完好无损?
(纸的着火点是183℃,酒精灯外焰
的温度约800℃)
二、汽化和液化
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湿衣服可以晾干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汽化和液化》。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汽化和液化》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习了温度和物态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和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这部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对于学生理解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以及后续学习比热容、内能等知识都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
本节课主要包括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以及液化的方法等内容。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汽化和液化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比如水的蒸发、烧水时水的沸腾、冬天呼出的“白气”等。
但是,学生对于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还缺乏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科学探究方法和思维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能说出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2)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特点,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知道沸腾的条件和沸点,能绘制水的沸腾图像。
(4)了解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经历探究水的沸腾过程,学习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汽化和液化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蒸发和沸腾的特点。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的条件和沸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版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 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的特点。
过程与⽅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同时发⽣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乐于探索⾃然现象,乐于了解⽇常⽣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探究⽔的沸腾的实验,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利⽤⽤“温度—时间”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
四、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法、讲授法等。
五、课时安排1 课时六、课前准备⽔槽、塑料袋、酒精、热⽔、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棉⽹、纸盖。
七、教学过程1.导⼊新课按照教材3.31 的实验,在透明塑料袋中滴⼊⼏滴酒精,排尽空⽓后把⼝扎紧,放⼊80 ℃以上的热⽔中。
提出问题:你看到什么现象?从热⽔中拿出塑料袋,过⼀会⼉⼜有什么变化?怎么解释这些变化?想提出什么疑问?你的想法是什么?学⽣讨论交流:“酒精到哪⾥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复得?”学⽣交流: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态酒精,降温后⽓态酒精⼜变成了液态酒精。
设计说明:该实验要尽量让学⽣⾃⼰做,所⽤塑料袋要透明,且尽量薄,使滴⼊的酒精清晰可见。
为了使塑料袋排尽空⽓,可将塑料袋像拧⿇花⼀样拧紧,再把⼝⽤线或橡⽪筋扎紧。
归纳总结:物质的液态和⽓态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物质从⽓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常⽣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这个类似?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体的液化和汽化现象。
2.推进新课⼀、沸腾创设情景:烧开⽔时如果不断加热会发现壶⾥的⽔会沸腾。
你在家烧过开⽔吗?⽔烧开时你发现了什么呢?对于沸腾现象,你了解哪些?你能描述⼀下沸腾现象吗?归纳⼩结:物理学中把液态内部和表⾯同时发⽣的剧烈汽化现象称为沸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你教物理]汽化和液化
2005-09-14 14:45:41
摘自:《伴你教物理》
北京市海淀区育英中学李玲
〖教学设计〗
本节教学内容在以往大纲教材中通常是分在两节,新教材将汽化和液化安排在一节中,我考虑可能是由于蒸发内容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的原因.为了避免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还当新知识讲解造成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我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图片和视频以及蒸发实例将一些蒸发现象再现,唤起学生原有知识,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的目的.
本节教学内容的一个特点就是生活中汽化和液化的现象非常多实验也容易实现,根据这个特点我将教学内容设计为通过学生实验体验理解教学内容的形式,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实验的技能.
〖教学案例〗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教师对教材内容处理详略得当,反映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对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汽化和液化内容中有不少学生在生活中和小学学习过,教师若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把学生已经会的知识当新知识讲解,势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而本教学设计中,教师恰恰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对学生熟悉的知识和现象以系列情景让学生有一个较系统地认识.对于学生看似熟悉而实际还有了解不全面的问题,让学生重新探究.如:关于沸腾的特征,学生认为生活中常见,没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教师抓住学生对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并不很清楚这一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沸腾过程温度的特征.以研究问题为载体教师能站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上认识教学内容,教师没有把探究机械地实施,
让探究环节面面俱到,而是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也是教师对探究内容的正确理解.探究水沸腾特征的实验,有很多细节现象,是一个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很好的探究实验,教师注意到这一点,并且给与落实.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反映教师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下学习知识建构知识.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知识,通过教师口授学生完全可以掌握,而且表面看学习效率比学生体验学习效率高,教师没有采用口授这种方法,说明教师的关注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但关心是否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而且关心在掌握这个知识点的同时,所获得的能力,学生从体验学习中知道了知识的学习除了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以外,对未知的事物是可以用自己亲身体验和实验来解决的.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