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和证明声音是由于发生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说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识别回声现象,用机械运动的知识结合声音的传播速度进行简单的回声测距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罩中的闹钟”的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感悟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了解自然界及生活中振动发声的实例,能简单解释自然界及生活中一些发声现象,体会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述。

(3)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利用转换法和科学推理的物理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在活动中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利用控制变量思想研究物理的方法。

(固体传声)教学用具:音叉水槽铁架台乒乓球细线口琴录音机磁带蜡烛火柴真空铃(气泵,电池盒,泡沫)小闹钟(扣碗)土电话(长线)分层教学环节:提问分层习题分层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前预习:设计实验 1.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 2.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课堂导学:●学生展示预习作业1,老师点评补充,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典型实验:1.喉咙发生2.音叉发生(触摸,乒乓球,水花四溅)3.鼓面振动(桌面振动),如何观察到它们的振动?问:如何消除手拍桌面时,风带来的影响?如果纸片效果不明显如何改进?4.乐器图片(口琴钢琴笛子)展示,让学生体会是什么物体在振动?●小结1.物理研究方法小结:转换法2.知识小结: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

●知识过渡:声音的传播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人耳的?空气。

2.声音是如何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介绍声波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材分析】初中课标的要求是: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是声现的方法得出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此外通过组织学生例举生活中振动发声的实例,巩固知识突出重点;对于声音的传播可采用实验与师生谈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推理总结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突破教学难点;对于声速由于难度不大,可由学生自行观察“小资料”分析讨论得出相关结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受温度和不同介质的影响,回声;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会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以及声速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过学习声音的产生的过程,体会通过实验与分析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关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难点:真空中不能传声【教学方法】运用实验法、谈话法和讲授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口述现实生活中的声现象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提出问题:(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知识教学(一)声音的产生:实验: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2)分别用手触摸正在说话和未说话时候的咽喉。

(3)用手触摸正在发声和未发声是的小音箱喇叭内壁。

学生讨论:学生说出亲身感受到的、听到的和看到的实验现象。

分析:(1)振动的橡皮筋、喇叭内壁振动、咽喉(声带)振动,有声音发出。

(2)橡皮筋、喇叭内壁、咽喉(声带)不振动,没有声音产生。

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1、实验演示——真空罩实验师:抽去真空罩中的一部分空气,同学们听到闹钟声音的音量如何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生:音量减小了;原因是真空罩中的空气减少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导学案(无答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课题: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间:编写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掌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二、教学过程(一)、声音的产生归纳结论: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声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_。

反馈练习:例一:音响在“唱歌”,音响上的纸人就跟着跳动起来。

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箱在不停地______。

发声的物体____(选填“一定”、“不一定”)在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归纳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声音在水、空气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排列是____、____、____。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

反馈练习:例二:在课堂上,在座的各位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同学们之间讨论问题时彼此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说明了________的传声。

例三:用两个纸盒和一根钢线可以制成“土电话”,两个人能在相距不太远的地方用它通话,说明()A.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B.声音是通过钢线传播的C.只有钢线和纸盒子组合在一起才能传播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对例四: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啾啾”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三)、声速归纳结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和有关。

声速在中传播最慢,在液体中传播较快,而在中传播最快。

在同一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____(大、小)。

气温每升高1 ℃,声音传播的速度增大_____米/秒. 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速度是______米/秒。

速度的公式是。

反馈练习:例五: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D.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定不会变化例六: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 A.一声B.最多声C.3声D.4声例七: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 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C.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022年版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点:1.设计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2.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过程、现象分析、推理方法。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实验探究,运用课堂演示实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充分利用媒体资源。

学法:自己动手实验、观察演示实验、自主探究问题、联系生活应用。

【课前准备】玻璃罩,音叉,乒乓球,烧杯,闹钟,抽气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然后让学生利用手边的物体产生一些声音。

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与声现象有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知学习(一)声音的产生教师:提出活动内容:让同学们将两只手指轻轻地放在喉部,齐声朗读“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仔细体会后,回答问题:1.你在说话的时候,是否感觉到喉部在振动?2.你知道是什么物体在振动吗?学生活动:齐声朗读“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再让学生利用课桌的器材产生声音,并仔细观察它们发出声音时各有什么特征?教师活动: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物体有何区别?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回答问题,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活动,概括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简要提示——声音不一定消失。

教师活动:物体振动发声的事例有很多,如:音叉振动发声。

教师演示实验——音叉振动发声音叉发声时,我们能否清晰地看到音叉的振动,如果不能,我们可以想到哪些方法会使得音叉的振动现象体现得更加明显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使音叉振动更加明显的方法。

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法,让学生自己展示,看看能否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1)利用乒乓球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将一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被弹起。

(2)利用水证明音叉的振动。

将发声的音叉放进水杯,溅起水花。

学生:认真观察,体会音叉振动放大的具体的方法。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 及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 及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01 知识管理1.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注意: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认为“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或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2.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物理学在把这样的________叫做介质.条件:声音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气体、液体、固体都________传播声音,________不能传声.注意:声音产生的条件与声音传播的条件不能混淆,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是需要介质.3.声速、回声影响声速的因素: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中传播得快,在________中传播得慢.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______回来,形成回声,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也就是发声体距离障碍物至少是________米.02 基础题1.在图中所示乐器中,描述产生声音的物体正确的是( )A.①小提琴发声是弓振动产生的B.②二胡发声是琴弦振动产生的C.③琵琶发声是琴体振动产生的D.④鼓发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2.(桂林中考)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第2题图第3题图3.渔民通过播放鱼类喜欢的音乐,将鱼群诱入渔网,如图所示.鱼儿能听到音乐声说明( )A.固体能够传声B.液体能够传声C.气体能够传声D.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4.小淘气发现在长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两次响声.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铸铁中传播得快B.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铸铁中传播得慢C.声音的反射现象D.鬼神显灵5.如图所示的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__法.敲鼓时,纸屑上下跳动扬声器发声时纸片上下跳动6.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写道:行军宿营,士兵们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也能传声,并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_______,所以枕着箭筒睡在地上,就能及早听到远方的马蹄声.7.小明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 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________m(声速按340 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03 中档题8.(梅州中考)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A.振动B.静止不动C.一直向右运动D.一直向左运动9.有经验的木工在购买木梁时,为了判断木梁的中心是否朽了,总是让一人把耳朵贴在木梁的一端,另一人把耳朵贴在木梁的另一端,再由一人敲打木梁中心,如果两端人听不到声音从里面传来,证明里面已朽,木工是根据什么选择木梁的( )A.空气传声B.固体传声C.液体传声D.真空不能传声10.《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游戏.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用它独特的声音重复一遍,非常好玩.则( )A.汤姆猫说话的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B.汤姆猫说话的声音是由手机中喇叭的振动而产生的C.增大手机的音量,声音不能被反射D.汤姆猫说话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 m/s11.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将会被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也能说明声音可在________中传播.如果将这个实验移至月球上做,你猜想音叉甲______(填“能”或“不能”)振动,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空气的温度和浓度有关,当空气的温度越低、浓度越稠密时,传声的速度就越快,教堂远郊的居民常用收听到报时钟声的清晰程度来判断天气的变化.有一天,他们收听到的报时钟声一次比一次清晰,则该地区的天气将会是越来越________(填“晴”或“阴”).13.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1)①声速大小可能跟________有关;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声速大小可能跟__________有关;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海水温度为25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 2 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s=________,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m.04 拓展题14.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实验③提出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实验③和④可得出的结论是:蜜蜂是靠____________发声.15.如图所示,你觉得其中的说法符合科学道理吗?请说明原因.参考答案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管理1.振动 2.物质声波介质可以真空 3.种类温度固体气体反射0.1 17基础题1.B 2.A 3.B 4.B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转换 6.固体快7.272 声波中档题8.A 9.D 10.B 11.弹开振动空气不能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12.阴13.(1)①温度声音在 5 ℃、15 ℃、20 ℃的水中传播的速度不同②介质种类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2)vt/2 1 531拓展题14.(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2)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3)蜜蜂的发声部位可能在小“黑点”上(4)小黑点振动15.不符合.其原因是:月亮到地球之间,有一段距离是真空的,而声音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所以,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是不符合科学道理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第二章声现象声音就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关键方式,就是常用的物理现象.本章通过对声现象的自学,并使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现代技术中声的利用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掌控.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就是本章科学知识的基础,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社会的广为注重,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掌控将沦为一个代莱热门话题.本章共有4节:1.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诉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在相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以及我们就是怎样听见声音的.2.第2节“声音的特性”,介绍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探究了决定它们的因素,以及超声波、次声波.3.第3节“声的利用”,了解了声与信息、声与能量.4.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掌控”,了解了噪声的来源、危害,以及掌控噪声的途径.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教学安排了若干个实验探究活动,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声音的传播”、“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等.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物理实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和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1.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晓得声音就是如何产生的;晓得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晓得声音在相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晓得声源测距的原理;晓得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同意它们的因素;晓得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晓得噪声的危害和掌控噪声的三种方法.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传播的,体验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培养学生初步探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参观和播放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三环:自学展现意见反馈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培育学生对科学的爱好,并使学生乐意积极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自学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等有关科学知识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特别就是关心残疾人.通过介绍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领域,进一步减少学生对科学的爱好.【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在相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掌控噪声的三种方法.【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鼓励学生确切地介绍声在社会生活、科技中的利用.【课时建议】本章共计4节,建议5课时.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第2节声音的特性 (1)课时第3节声的利用………………………….1课时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转换法:在重新认识声音就是由表达意见体振动产生的过程中将看不到的振动通过水花溅、纸屑跳动、乒乓球跳动等现象彰显出.2.比较归纳法:通过比较物体发声和未发声的区别以及对大量发声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体的共同特征.3.实验推理小说法: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时,应用领域了实验与推理小说结合的方法.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型崭新讲课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重新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晓得声音就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3.晓得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晓得声音在相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4.介绍人类听见声音的过程;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耳就是如何听见声音的;晓得骨传导的原理和应用领域.备课笔记教导学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与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目过程与方法步探究问题的方法.标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1.通过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培育学生对科情感、态度学的热爱.与价值观2.通过自学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鼓励学生维护自己的耳朵,同时学会关心残疾人.橡皮筋、塑料尺、锣、小提琴、口琴、教学教具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重点准备工作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教学1课时难点传播的条件.课时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振动停止,发声也立即停止.2.相同表达意见体的表达意见部分通常相同.钢琴就是依靠琴弦的振动表达意见的;瀑布就是依靠水课前的振动发声的;青蛙是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进度表习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还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但无法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稳固教师鼓励学生备考上一章内容,并传授学生所搞的习题(教师可以存有针对性地放复习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回声测距离:2s=vt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 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 回声测距离:2s=vt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无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无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无答案)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一、单选题1.我们能听到声音的范围主要取决于声音的( )A. 音色B. 响度C. 频率D. 振幅2.两个航天员在空间站外一同工作时,需要借助通讯设备交谈.关于他们不能直接对话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航天员之间距离太B. 空间站外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空间站外噪声太大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的空间中传播3.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根据表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介质声速/(m⋅s−1)介质声速/(m⋅s−1)水(5℃)1450冰3230水(15℃)1470软橡胶(常温)40至50水(20℃)1480软木500海水(25℃)1531铁(棒)5200A. 声速大小跟温度无关B. 真空中声速是340m/sC. 声速大小可能跟介质种类有关D. 固体中的声速一定大于液体中的声速4.如图所示,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在鱼缸旁边拍掌,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1/ 4A. 鱼缸→空气→水→鱼B. 空气→水→鱼C. 鱼缸→水→鱼D. 水→鱼5.下列物体不是声源的是( )A. 敲响的音叉B. 运转的马达C. 张紧的橡皮筋D. 演奏的手风琴6.如图所示的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小宇同学诊断疾病,下列关于医生听到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医生是声源,传声介质主要是胶管B. 小宇是声源,传声介质主要是胶管C. 医生是声源,传声介质主要是管内的空气D. 小宇是声源,传声介质主要是管内的空气7.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大的烦人,但是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是主要是因为( )A. 饼干太干了B. 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 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D. 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8.动物活动时常常忘不了竖起耳朵,并且不断转动着头部,这是因为( )A. 向其它动物示威B. 判断声源的方向C. 动物的一种习惯D. 赶小虫9.我们在小教室里讲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 )A. 不能产生回声B. 小房子无法传播声音C.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差太短D. 声音容易散开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无答案)10.当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时,人耳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记住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会利用回声测量距离。

5、会解释生活中的有关声音传播的现象。

学案导学【导学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能够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源即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具体理解为:(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如婉转的鸟鸣是靠其气管的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的是左右翅摩擦引起的振动;笛子和箫都是依靠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蝉的发音器就在腹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振动而发出声音;“泉水叮咚”主要是由于泉水的振动发声;气球破裂时发出的爆响主要是空气的振动发声;人发出声音靠的是声带的振动。

(2)振动一定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会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

(3)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发出和原来相同的声音,记录声音的方法有早期的机械唱片、现代的磁带和激光唱盘等。

【基础训练1】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 A )A.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 B.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C.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 D.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导学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这些传播声音的媒介,我们称之为介质.没有介质,声音是无法传播的。

声音传播的具体过程是:振动的物体带动周围的介质,产生相应的振动。

这些随发声物体振动的介质,又带动较远的其他介质振动,从而使振动向外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单元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单元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一、导入与导学1. 导入•引入音乐或其他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存在。

2. 导学•提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

二、声音的产生1. 声音的产生方式•提问: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请举例说明。

2. 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产生振动,从而形成声波,并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3. 声音的三要素•高低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音色:与声源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声源产生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三、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传播媒介•提问:声音可以传播的媒介有哪些?2. 声音的传播方式•答案: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 声音传播的特点•声音是横波,会沿着传播方向振动,所以声音传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4.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3米。

四、实践探究1. 实验目的•探究声音传播的方式和速度。

2. 实验材料•长木棍、铃铛、手机、计时器。

3. 实验步骤1.将铃铛系在一端木棍的一头。

2.两人分别拿着木棍的两头,其中一人敲击铃铛。

3.另一人用手机计时器计算敲击铃铛的时间和听到声音的时间差。

4.根据时间差和木棍长的比例计算声音传播的速度。

4.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声音传播的速度和传播方式。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方式、产生原理和传播特点。

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而声音的传播是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的。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实验探究,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声音的传播速度。

六、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注意:以上文档为模拟输出,仅供参考。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但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 消失 。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 声速 ,声速大小跟 介质 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声现象的基本内容,也是声现象重要知识点。

中考题中,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考题出现频率也较高,但一般不会只考查“声音的产生”或“传播”单一知识点,结合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或噪声控制等内容的考题较多。

1.声音的产生: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发声体是什么,声音来源于什么物体的振动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有的时候为了迷惑学生,会考查一些诸如“高科技产品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之类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出题、如何表达,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考生需要牢记的,例如:手机声音是手机膜片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等等。

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多了解一些有关发声体的知识。

2.声音的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没有介质,即便物体振动,我们也听不到声音。

这是声音能不能传播出去和我们能听到声音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为了考查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经常会出现太空中宇航员与地面通话,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电磁波的传播与声波的传播等考题。

对这些问题加以理解和关注,对解答此类问题大有益处。

3.声速:对声速的考查也曾出现,但考查此知识点的考题较少,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太高。

新人教版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详细)[1]

新人教版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详细)[1]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新授课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动手实践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学生经过过观察、讨论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学生能利用本节所学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实践的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方式。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初步掌握基本观察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使学习充满乐趣和积极性,并且能用所学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教学重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一般不同。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

三、声速声速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340m/s150C时,V空【教学反思】一、教案中的“得意”之处1.整个教案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对物理知识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展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入手,例如音乐声、海浪声、各种动物的鸣叫声入手,导入新课,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就是自己生活中活生生的情景,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兴趣。

2.本节教案所有结论的得出均由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或自己动手实验总结得出。

通过观察音叉的发声等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玻璃罩中的闹铃声随着空气的减少而变弱而得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等结论;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实例的思考(如雷电现象)、总结得出声速的相关知识。

第一节 声的产生与传播(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第一节 声的产生与传播(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声音产生与传播【出示目标,引导自学】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4.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围标设疑,自主探究】1、实验表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例如:上课是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也要用无线电设施通话,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供声音传播的,即不能传声。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声音在中传播的最快,最慢;另外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还与有关。

4、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5、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这就是回声。

6、要想区分回声和原声,回声和原声之间时间间隔至少需要;如果时间小于此值,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原声听起来更响亮【合作探究,展示点评】1、怎样才能让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要想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至少需要0.1秒的时间,请你计算出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的最近距离?【拓展升华,检测评价】1.如右图所示,图甲为人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产生的;图乙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______.2.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发生.3.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4.“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和都能传声.5.(2021河南节选)豫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如图1,演唱时常用梆子进行伴奏,梆子受敲击时由于_______而发声;6.一架在3060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秒.7.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的不同而不同.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D.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于光的传播速度B.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金属中传播得快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在旷野里谈话比在屋子里响亮9.甲在足够长的有水铁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3次声音,他们分别是从①空气②铁管③水传过来的,请按先后顺序排列【反思】。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规律;•能够举例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学习内容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特性4.声音的应用三、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声音的传播的规律。

四、学习过程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形成压缩区和稀疏区,从而产生声音。

例如,当我们敲打一块木头时,木头会振动,空气被挤压和稀疏,从而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机械波。

机械波是一种需要介质传播的波动现象。

例如,当我们说话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别人的耳朵中。

在传播过程中,声音会经历以下几个过程:•振动: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压缩区和稀疏区的形成:物体振动使周围的介质形成压缩区和稀疏区;•压缩区和稀疏区的传播:压缩区和稀疏区会依次传播,形成声音的传播。

3.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由声音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频率越低声音越低;•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由声音振幅的大小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声音的长短:声音的长短由声音的持续时间决定,持续时间越长声音越长,持续时间越短声音越短。

4.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通信:电话、对讲机等都是利用声音进行信息传递的;•音乐:音乐是利用声音进行艺术创作和表达的;•警报:警笛、火警报警器等都是通过发出大声的声音来引起注意的。

五、学习小结声音是通过物体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进行传播。

声音具有高低、强弱和长短等特性,可以应用于通信、音乐和警报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和实践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规律。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以及声音的特性和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声音的反射和吸收,以及声音的计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3.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规律。

二、学习内容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三、学习重点1.声音的本质是物体的振动;2.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四、学习方法1.仔细观察实验现象;2.记录实验数据;3.思考和总结。

五、学习过程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让我们通过以下几个实验来观察和验证这个过程。

实验1:搓擦带来的声音准备一根橡皮擦和一段木棍,用力搓擦橡皮擦和木棍的表面,观察并记录产生的声音。

实验记录: - 橡皮擦和木棍擦擦产生的声音:(填写实际观察到的声音特点)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橡皮擦或木棍受到力的作用产生振动时,会产生声音。

实验2:敲击产生的声音准备一支铅笔或书写笔,用手指轻轻敲击铅笔或书写笔的一端,观察并记录产生的声音。

实验记录: - 敲击铅笔或书写笔产生的声音:(填写实际观察到的声音特点)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铅笔或书写笔受到力的作用产生振动时,也会产生声音。

实验3:弹奏乐器产生的声音准备一件乐器,如吉他、钢琴或小提琴等,在正确的位置弹奏乐器的弦或键,观察并记录产生的声音。

实验记录: - 弹奏乐器产生的声音:(填写实际观察到的声音特点)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乐器的弦或键受到力的作用产生振动时,也会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让我们通过以下几个实验来观察和验证声音的传播。

实验4: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准备一个长长的实验台或桌子,找一个铁制的物体,如铁匙或铁慎,用力敲击铁制物体,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情况。

实验记录: -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情况:(填写实际观察到的声音传播特点)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非常快,并且传播距离较远。

实验5:声音在液体中传播准备一个杯子,将杯子里装满水,用手指蘸湿并轻轻摩擦杯口,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无答案)

1、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三、小组议论:四、学生展示:分组展示自学成果,小组间相互点评。

五、教师点拔:教师释疑:我们通过实验探索一下,发声是否真的和振动有关?演示实验:(1)将一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被弹起。

(2)将发声的音叉放进水杯,激起水花。

得出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停止,停止。

(声音不一定消失)简单介绍:声音的记录教师释疑: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演示实验:将发声的闹钟放入真空罩中,连续抽气,注意声音的变化。

(科学推理法)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不能传声。

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教师释疑: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和有关。

教师释疑:回声测距的公式:六、巩固练习:1.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________。

2.俗话“隔墙有耳”说明了________能够传声。

3.以下现象中,能够说明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的是A.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B.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C.扬声器发声是由纸盆振动产生的D.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空气,声音会逐渐变小4.将要咬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这时鱼接收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岸——空气——水B.空气——水C.岸——空气D.岸——水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钢铁中的声速小于水中的声速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真空也能传声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6.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多次被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D.以上说法都不对7.在雷雨天,经常发现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作响一段时间,这是由于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我们的两只耳朵可以交替地听到声音C.雷声在地面或云层之间多次反射后形成回声D.闪电的速度比雷声大8.小房间内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是因为A.房间里的空气不流动B.在小房间里声音不会发生反射C.房间里声音传播的快D.在房间里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9.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管子,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按先后顺序它们分别是通过哪种介质传到另一端的A.空气、水、水管B.水、空气、水管C.水管、水、空气D.水、水管、空气10.小明想估算雷电发生处离他有多远,当他看到闪电的同时开始计时,经过3s听到雷声,则雷声发生处距小明约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知道15℃的空气中的声速340m/s。

3、能分析回声的形成,能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本节重点】1. 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2.关于回声的有关计算。

【本节难点】1.设计探究的实验;2.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本节知识概览图新课导引请看下图.击鼓时的“咚咚”声是怎样产生的?教材精华知识点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振动的物体包括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各种弹拨乐器的琴弦是固体,乐器由它们振动发声,“泉水叮咚”是液体(水)振动发声,吹笛子演奏乐曲是笛管中的气体(空气柱)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并不意味着“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可能仍存在于介质中,并继续传播着.探究实验【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方案设计】 (1)用橡皮筋做实验:两人一组,—个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另一个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运动情况.(2)用刻度尺做实验: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边,一手按住另三分之—,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刻度尺的运动情况,稍后用手按住伸出端,观察刻度尺的运动情况.【观察思考】橡皮筋发声时在振动;手拨动刻度尺发声时刻度尺在振动,用手按住刻度尺,发声随之停止.【探究论证】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实验要点解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而产生声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就分别是由气体、固体、液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规律方法小结] 转换法: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可借助其他物体,如借助小纸屑的跳动来显示发声体的振动.新课导引解读:击鼓时的“咚咚”声是击鼓时鼓面的振动产生的.知识点2 介质重点;掌握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人在岸上说话时会惊动水中的鱼,这说明液体也能传声,小学科学课上所做的土电话说明固体也能传声.因此,固体、气体、液体都是传播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登上月球的航天员即使面对面交流,也必须借助无线电话,原因就在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传播的?【猜想与假没】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介质,也可能不需要介质.【方案设计】 (1)如图l—1所示,玻璃钟罩内放—个小电铃,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声吗?(2)用抽气机抽取钟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的电铃声有什么变化? (3)如果把钟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还能听见声音吗?【观察思考】抽气过程中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当空气完全被抽出后,将听不到声音.【分析与论证】声音可以在空气(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规律方法小结由于实验操作过程中,不可能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因此只能通过声音的逐渐变小,推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实验推理法.知识点3 声波当音叉振动发声时,使附近空气随音叉振动,就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波动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波,就像石块落入水中击起水波一样,如图1-2所示,声音就是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规律方法小结(1)声音传播的过程是:振动的物体带动周围的介质,产生相应的振动,这些随发声物体振动的介质,又带动较远的其他介质振动,使振动向外传播.(2)水波是一圈一圈向外传播的,而声波是以疏密相间的波动向外传播的,水波与声波具有相似的性质.知识点 4 声速材料阅读: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一些介质的温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50m分析比较:通过所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相同情况下,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固体传播得快,气体传播得慢,声音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同是固体,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相同.规律方法小结(1)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2)不同介质的性质是不相同的,所以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相同,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v固体>v液体>v气体. (3)声速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相同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也不同,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而2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6 m/s.知识点5 回声回声是声肯的反射现象.声源的振动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传入人耳,人们就会听到回声.对着山崖或高大建筑物喊话,可以清晰地听到回声;有时大喊一声,由于声波被多个障碍物反射,可以听到多次回声;北京天坛回音壁呈圆形,墙壁十分光滑,可以对声波进行多次反射.什么情况下人耳可以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课堂检测1. 如图1—3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当音叉停止发声时,乒乓球也不动了.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2.下列选项中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 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 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3.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下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 ( )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声音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4甲、乙两同学想测一段铁轨的长度,但没有合适的尺.他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在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 m/s,于是甲站在待测铁轨的一端,用锤子敲一下铁轨,乙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为2 s.假设这段被测铁轨是笔直的,你知道这段铁轨有多长吗?5 唐朝诗人胡令能的诗《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其坐在草丛中专心学钓鱼的神态,以及天真无邪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如图l—4所示.那么“路人借问”时,该儿童“连忙招手”“不应人”“怕得鱼惊”的原因何在呢?6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7 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___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__.8 子弹在离人34m处以750 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问: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已前进了多少米?体验中考1 (2009·南宁) 09年5月30日,第六届“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在美丽的南湖上进行,各国选手在振奋人心的鼓声中奋力拼搏.这鼓声是由于鼓面的产生的,是通过传到岸上观众的耳朵的.2(2009·达州)学们上音乐课时,优美的琴声来自,悠扬的歌声传得很远是通过传播的.3(2009·常德)20XX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伤害,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的原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发生而产生的.4 (2009·南昌)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5 (2009·自贡)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 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附:课堂检测及体验中考答案课堂检测1. 答案:这个实验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是在振动的,当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 2 答案:C .3 答案:D .4 解法1:声音在铁轨中从—端传播到另——端所用的时间t 1=.52001sm s v s =声音在空气中从铁轨一端传播到另—端所用的时间t 2=./3402s m s v s = 乙听到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t =t 2—t 1=2s解上述三个方程得s ≈727.6 m .解法2:因为声音在铁轨和空气中传播时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传播所用时间与速度成反比,即1221v v t t =,即s m s m s t t /5200/340211=+,解得t 1=s 24334. 铁轨的长度s =v 1t 1=5200m /s ×m s 6.72724334≈ 5 答案: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声,所以本题中空气、水、岸都能传声.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和脚步声吓跑,所以儿童“遥招手”“不应人”“怕得鱼惊”.6 答案:D .7 答案:固体 大8 解:子弹飞行的时间t=s sm m v s 1.0/34034==声声 子弹前进的距离s 弹=v 弹·t =750 m /s ×0.1 s =75 m .体验中考1 答案:振动 空气2 答案:琴(琴弦的振动) 空气3 答案.固体 振动4 答案:ABC .5 答案: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能量损失比在空气中传播的能量损失少吗?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距离比在空气中的传播距离远吗?(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同样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