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心理学家一览
心理学著名人物简介(时间顺序)..
(最后一页为顺序排列)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德国GustavTheodorFechner1801---1887德国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
费希纳借用物理学的方式,创立了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三种研究方法,第一次对感觉能力进行了划分,并发现了韦伯—费希纳定律。
费希纳的研究为心理学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着有《心理物理学纲要》、《论心理物理学》等。
赫尔曼·赫尔姆霍茨德国HermannvonHelmholtz1821-1894德国生理学家、物理学家,研究涉及多个领域,是19世纪大科学家之一。
赫尔姆霍兹在心理学发展历程上,首创反应时法对神经传导速率进行了测量,提出三色色觉理论形成了着名的杨-赫三色论和听觉共鸣说。
他在生理学方面的成就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着有《生理光学手册》、《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的声觉学说》等。
威廉·冯特德国WilhelmWundt1832---1920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
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成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冯特主张运用实验内省法研究个体的直接经验,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并且提出了感情三度说。
他一生培养了众多的着名心理学家,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巨擘。
着有《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等。
赫尔曼·艾宾浩斯德国HermannEbbinghaus1850-1909德国心理学家。
艾宾浩斯虽然没有建立正式的理论体系,但他在心理学上却拥有重要地位。
他提出了着名的“艾宾浩斯曲线”和无意义音节的研究方法,他对记忆的研究突破了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障碍,开创了一个新领域。
着有《记忆》、《心理学原理》等。
弗朗兹·布伦塔诺德国FranzClemensBrentano1838---1917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意动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布伦塔诺开创了与冯特不同的心理学研究取向,提出心理学要研究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的内容。
心理学代表人物
心理学代表人物第一节心理学初创时期冯特(心理学之父)1、“心理学之父”,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独立科学正式诞生。
3、《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认为就是科学心理学史上最伟大得著作,就是科学心理学得独立宣言。
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奠基人。
1、经典性条件作用得规律包括习得、退化、泛化与分化。
1)习得: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连接得过程;2)退化: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3)泛化:人与动物一旦对学会对某一特定得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得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4)分化:通过选择性得强化与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相类似得刺激做出不同得反应。
2、信号系统理论1)第一信号指直接作用于感官得具体刺激物,以第一信号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得条件作用系统被称之为第一信号系统,这就是人与动物共有得条件作用机制。
2)第二信号系统就是以语言与文字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得条件作用系统,就是人类特有得条件作用机制。
3、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解释了气质得生理基础。
艾宾浩斯德国实验心理学得创始人,最早对遗忘进行了实验研究。
1、遗忘就是有规律得。
即遗忘得进程就是不均衡得,其趋势就是先块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型,并在到了一定程度上便不再遗忘。
2、我们需要进行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也称继续学习,即再达背诵之后再进行得学习,要达到过度学习得百分之五十,总复习程度得百分之一百五十。
桑代克(动物心理学得创始人,教育心理学之父)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就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得专著。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得《教育心理学大纲》。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得基础。
心理学著名人物简介(时间顺序)
(最后一页为顺序排列)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德国Gustav Theodor Fechner 1801---1887德国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
费希纳借用物理学的方式,创立了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三种研究方法,第一次对感觉能力进行了划分,并发现了韦伯—费希纳定律。
费希纳的研究为心理学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著有《心理物理学纲要》、《论心理物理学》等。
赫尔曼·赫尔姆霍茨德国Hermann von Helmholtz 1821-1894德国生理学家、物理学家,研究涉及多个领域,是19世纪大科学家之一。
赫尔姆霍兹在心理学发展历程上,首创反应时法对神经传导速率进行了测量,提出三色色觉理论形成了著名的杨- 赫三色论和听觉共鸣说。
他在生理学方面的成就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著有《生理光学手册》、《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的声觉学说》等。
威廉·冯特德国Wilhelm Wundt 1832---1920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
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成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冯特主张运用实验内省法研究个体的直接经验,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并且提出了感情三度说。
他一生培养了众多的著名心理学家,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巨擘。
著有《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等。
赫尔曼·艾宾浩斯德国Hermann Ebbinghaus 1850-1909德国心理学家。
艾宾浩斯虽然没有建立正式的理论体系,但他在心理学上却拥有重要地位。
他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和无意义音节的研究方法,他对记忆的研究突破了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障碍,开创了一个新领域。
著有《记忆》、《心理学原理》等。
弗朗兹·布伦塔诺德国Franz Clemens Brentano 1838---1917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意动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德国心理学家一览
德国心理学家一览A.阿德勒A.阿德勒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一个富裕的谷物商人的家庭,但却度过了一个不幸的儿童时代,从小因患脊柱症而身体孱弱、行动笨拙,喉部也常因哭叫而感觉窒息。
三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又他幼年有两次被车撞的经验,使他十分畏惧死亡。
五岁时,因得了肺炎,痊愈后决定当医生。
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然因父亲不断地支持、鼓励,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
1895 年进入维也那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初为一眼科医师,他特别注意身体器官的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动力。
后转向精神病学,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1902 年他参加弗洛伊德周三讨论会,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
1910 年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1911 年因突出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公开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而两人关系破裂,阿德勒创立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另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1912 年改称个体心理学会,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
1914 年他创办《国际个体心理学杂志》。
1920 年后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并在学校系统中组织儿童指导临床活动,成立儿童指导中心。
在1922 年至1930 年期间,他主持召开了五次国际个体心理学会议。
1926 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1932 年他到长岛医学院任美国医学心理学的第一个讲座。
1934 年定居纽约。
1937 年赴苏格兰亚伯丁做讲演旅行时病逝。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就渐渐形成一种生活模式,根据此生活模式而形成生活的主观目标,但每个人的生活模式不同,因此每一个人的主观目标不完全相同,研究心理过程应以每个人的特殊心理经验为对象,故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
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
创造性自我创造性自我是一种个人主观体系,它解释个人的种种经验使之有意义。
心理学家汇总介绍(16)
维尔尼克:(Carl Wernicke,1848—1905)德国神经病学家、失语症专家。
生于西里西亚的塔尔诺维茨(今属波兰)。
毕业于布雷斯劳医学院,后到德国柏林和维也纳求学。
坚持生机论主张。
发现“感觉性失语症”,并完善了“经皮质失语症”假设。
主要著作有《失语症症状复征》(1874年)、《失语症》(1878年)、《布雷斯劳精神病诊所的疾病概念》(1889—1890年)、《脑疾患教科书》(1890年)。
斯图姆夫:(Carl Stumpf,1848—1936)亦译“斯顿夫”。
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音乐心理学的创始人。
生于巴伐利亚的威森第特。
1865年入符兹堡大学学习科学和哲学,后转格丁根大学学习哲学与心理学,1868年获格丁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先后任格丁根大学、符兹堡大学、慕尼黑大学教授。
1894年始任柏林大学教授兼实验心理学研究所主任,1907年任校长。
是反结构主义运动的心理学家之一,是现象学和完形心理学的先驱。
首创音乐心理学,提出和音学说。
主要著作有《乐音心理学》(1883—1884年)、《心理学与认识论》(1891年)、《身体与心灵》(1897年,1903年)、《认识论》(1939—1940年)。
巴甫洛夫:(MBaH IerpoBWy IaBJOB,1849—1936)苏联生理学家,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建者。
生于莫斯科附近的梁赞。
1883年获军事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
曾任彼得堡实验医学研究所生理实验室主任、军医学院(前称“外科医学院”)生理学教授、苏联科学院生理学研究所所长等职。
科学贡献有三个领域,即心脏生理、消化生理和高级神经活动生理。
在研究消化生理的过程中,形成了条件反射的概念,从而开辟了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研究。
晚年转入精神病学的研究,并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对于医学、心理学以至于哲学等方面都有影响。
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主要著作有《心脏的传出神经》(1883年)、《消化腺机能讲义》(1897年)、《消化腺作用》(1902年)、《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二十年经验》(1923年)、《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1927年)。
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基础心理学重要人物
——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 德国心理学家。
1832年8月16日生于曼海姆北郊内卡劳,1920年8月31日卒于莱比锡。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的建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第一个在心理学史上成为独立的实验科学的心理学派。
其理论与机能主义相对。
代表人物为冯特和铁钦纳。
冯特奠定了这一理论的基础,铁钦纳师承并发展了冯特的思想体系,于1898年名之为构造的心理学,即构造派心理学。
这一学派的主张是:(1)冯特认为基本经验是形成意识的基本状态或心理的元素,铁钦纳认为意识是人在某一瞬间经验的总和,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
(2)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是人的心理的全部问题。
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内省法。
(4)认为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为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不关心个别差异,也不讲究应用或功利。
(5)坚持心身平行论。
这一学派使心理学第一次脱离哲学范畴,成为独立的学科,并给心理学提供了符合实际的实验材料。
艾宾浩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850-1909)1885年发表了《论记忆》一书。
这本书是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结果。
艾宾浩斯的研究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记忆的实验研究。
韦伯德国生物学家于1840年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即韦伯定律。
指出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却是一个常数,这就是韦伯定律。
费希纳德国心理学家于1860年再韦伯定律的基础上,发现了费希纳定律它是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他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却按算术级数在增长,这就是费西纳定律,它只适合中等强度的刺激。
杜威安吉尔机能主义它主张心理学的目的不在于把心理分解为一些元素,而在于研究心理适应环境的机能作用。
机能主义是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到20世纪20年代成为美国心理学中主导的势力。
心理学家汇总介绍(13)
拉扎勒斯:(Moritz Lazarus,1824—1903)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
生于波森省费恩(今属波兰)。
曾任瑞士伯尔尼大学、柏林皇家军事学院、柏林大学教授。
受到赫尔巴特的影响,认为真理不能通过形而上学或演绎的抽象去寻找,而必须在把社会作为整体进行的心理学研究中获得。
1859年与语言学家施坦泰尔:(Heymann Steinthal,1823—1899)创办《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
发表大量关于民族民间传说、风俗习惯和宗教方面的文章。
其研究对当时民族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深远的影响。
主要著作有《心灵的存在》、《犹太教的伦理学》、《论真诚和自由:关于犹太人和犹太教的论述》。
沙可:(Jean-Martin Charcot,1825—1893)法国神经病学家。
生于巴黎。
1853年获巴黎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先在巴黎一家医院当外科医生。
后任巴黎大学神经病理解剖学教授。
1864年成为巴黎莎尔伯屈里医院的高级医生,并建立了神经病诊所。
1873年当选为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1883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对心理学的贡献有:(1)创立“临床-解剖方法”,即将临床诊断和死后病灶确认联系起来的方法。
(2)对催眠和癔症的研究。
强调催眠现象由癔症引起,并且只有癔症患者才能被催眠。
主要著作有《神经系统讲义》(1873—1884年)、《大脑疾病定位讲演》(1875年)、《沙可全集》(1888—1894年)。
谢切诺夫:(MBaH MuxaIJOBM CeyeHOB,1829—1905)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俄国心理学中自然科学流派奠基人。
生于辛比尔斯克省的焦普雷伊区。
1856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后留学德国、奥地利、法国。
1860年回国。
曾任圣彼得堡大学、敖德萨大学、莫斯科大学教授。
1863年发表《关于蛙脑中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抑制的生理学研究》、《脑的反射》,对心理现象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其关于大脑反射的理论成为巴甫洛夫创立“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基础。
世界十大心理学家,国内两人上榜
世界十大心理学家,国内两人上榜提到心理学想到的是什么?从一个眼神和一个动作一个用词就能剖析出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状态,甚至是下一步的的行动,是不是有点神探的意思?心理学家拥有能看透人心的力量,世界十大心理学家,绝对是非一般的人物。
世界十大心理学家1.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2.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1939)3.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4.罗杰斯 Carl Ransom Rogers (1902--1987 )5.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25--)6.荣格(1875~1961)7.皮尔斯(1893-1970)8.弗洛姆(1900---1980)9.汪敬熙(1893~1968)10.郭任远(1898~1970)1.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德国心理学家,他在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889年出版的《哲学的体系》,记述了冯特哲学和心理学思想的精华。
冯特是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
3.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其行为主义思想首先是于1908年在耶鲁大学的一次讲演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研究行为而不研究意识。
4.罗杰斯 Carl Ransom Rogers (1902--1987 )美国心理学家,曾任1946年-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9年-1950年美国临床和变态心理学会主席,提出了关于人格的"自我理论"。
5.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25--)美国心理学家,早期主要研究心理治疗问题,后致力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建树,强调认知过程、代替性强化和自我调节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汇总介绍(23)
麦独孤:(William McDougall,1871—1938)心理学家,策动心理学的创始人,社会心理学的开拓者之一。
生于英国兰开夏郡的奥尔德海姆。
曾就读于曼彻斯特大学、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
1897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1898年参加剑桥大学组织到大洋洲托雷斯海峡的人类学考察。
1900年到德国格丁根大学学习心理实验技术。
191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20年去美国,任哈佛大学教授。
1927年任杜克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主张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是由目的所驱策的,将自己的心理学称为目的心理学,1923年又改为策动心理学。
重视本能与社会心理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生理心理学》(1905年)、《社会心理学导论》(1908年)、《变态心理学纲要》(1926年)。
斯特恩:(William Louis Stern,1871—1938)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生于柏林。
1893年获柏林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
1897—1916年在波兰布雷斯劳大学任教。
1916—1933年任汉堡大学心理研究所教授和所长。
1933—1938年在美国杜克大学任教。
研究兴趣广泛。
1898年发明“斯特恩调节器”(一种能调节乐音音高的装置)。
1903年提出应用心理学和心理技术学的术语。
1906年在柏林成立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并在一年后创办《应用心理学杂志》。
在心理学研究方面,主张人身上集中了各种心理机能。
人既是生理的又是心理的,既有遗传的影响,又有环境的影响,所以要了解一个人,只有既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又通过社会科学的途径才能达到。
主要著作有《个性差异心理学》(1900年)、《证言心理学文集》(1903—1906年)、《测验智力的心理学方法》(1912年)、《儿童与少年的智力》(1916年)、《心理学与学生选择》(1920年)、《风俗犯罪诉讼中的少年证人》(1926年)、《人与事:哲学世界观体系》(1906年,1918年,1934年)、《性格基础上的普通心理学》(1938年)。
心理学家汇总介绍(27)
米肖特:(Albert Edward Michotte,1881—1965)比利时心理学家。
生于布鲁塞尔。
1900年获卢汶大学博士学位。
1906年去莱比锡,在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短期工作。
1908年起,主持卢汶大学心理学实验室。
研究领域涉及运动及其时间、空间结构、视觉、客体的现象永久性、姿态和因果性知觉的学习等。
主要著作有《因果性知觉》(1946年)、《因果性现象的永久性和现实性:实验心理学研究》(1962年论文集)、《视觉结构的补体》(与G.蒂内、G.克拉勃莱合著,1964年)。
宾斯汪格:(Ludwig Binswanger,1881—1966)瑞士精神病学家,存在分析学的奠基人。
生于克罗伊茨林根。
1907年获苏黎世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曾跟随布洛伊勒和荣格从事研究,接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1911年当选为瑞士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其存在分析理论源自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三种学说。
将存在主义哲学引入精神病学,以存在分析的概念取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思想。
将存在分析定义为“对现实的人存在的现象学分析”,以达到重建内部经验世界的目的。
主要著作有《普通心理学导论》(1922年)、《对梦的解释和说明观点的变化》(1928年)、《论意念飘忽》(1933年)、《人类存在的基本形式与认识》(1942年)、《精神分裂症》(1957年)。
克莱因:(Melanie Klein,1882—1960)儿童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对象关系学派的创立者。
女。
生于奥地利维也纳。
在维也纳大学学习艺术和历史。
1914年第一次接触弗洛伊德的著作,对精神分析产生兴趣。
1917年接受匈牙利精神分析学家费伦茨(Ferenczi Sandor,1873—1933)的分析治疗,受到鼓励而立志从事精神分析。
1921年任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儿童治疗专家。
1922年加入柏林精神分析学会。
1926年移居伦敦,一直工作到去世。
其对象关系学说将儿童期的自我发育归因于各种驱力对象。
心理学史人物
心理学史人物简单复习1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2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是(1850-1909),德国实验心理学家3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1849-1936),苏联生理学家4阿尔弗雷德.比奈:Alfred Binet (1857-1911)。
法国心理学家、智力测验的创始人。
5利昂·费斯廷格:(1919-1989)。
美国心理学家6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1890-1947,德裔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的先驱7费希纳,古斯塔夫·西奥多:Gustav T heodor Fechner(1801-1887)。
德国心理学家。
8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德国心理学家。
9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10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 (1904-1990)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
11卡尔·兰塞姆·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 (1902--1987)美国心理学家。
12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 Jung , 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13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14约翰·华生(Watson,John Broadus ,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15威廉·麦独孤 [William McDougall 1871.06.22-1938.11.28],美国心理学家,策动心理学的创建人,社会心理学先驱。
西方著名心理学家
西方著名心理学家意动心理学创始人―布伦塔诺布伦塔诺(1838―1917)是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意动心理学创始人。
16岁开始受教士专业训练。
后在柏林、慕尼黑和杜平根大学学习。
1864年获杜平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时在符兹堡被任命为神父。
1866年任符兹堡大学讲师,讲授和撰写亚里士多德哲学。
1873年因不接受罗马教会关于教皇必无过的教条而辞去神父职。
1874-1894年任维也纳大学教授。
1874年出版心理学名著《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一书,反对冯特在同年出版的《生理心理学原理》的观点,主张心理学的主要方法是观察而不是实物,同时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心理活动而不是意识经验的内容。
他称这种心理活动为意动。
例如,人看见颜色,颜色是心理内容,不是心理学的主要对象;看见是意动,意动才是心理学的主要对象。
其他著作有:《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和《论心理现象的分类》。
他有很多学生,如S 弗洛伊德、C 斯图姆夫和C V 厄伦弗尔斯,在心理学史上都是著名人物。
博厄斯学派的创始人―博厄斯(FranzBoas,1858―1942)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学派的创始人。
出生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明登市,1892年加入美国国籍。
曾求读于海德堡大学、波恩大学和基尔大学,1881年获物理学和地理学博士学位。
移居美国后,先后任克拉克大学人类学讲师,哥伦比亚大学体质人类学讲师、教授,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民族学馆馆长。
1907~1908年当选为美国人类学会主席。
博厄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最伟大的人类学家之一。
1881年,他在基尔大学做关于海水颜色的学位论文,这促使他去研究观察者知觉内固有的主体性。
起初,他坚持环境决定论,后来通过对巴芬兰德的爱斯基摩人的考察,转而强调文化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在博厄斯看来,人的本质应当被定义为可变的,是传统习得的产物,而且文化学习基本上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
心理学十个重要人物?----威廉?冯特
心理学十个重要人物?----威廉?冯特心理学十个重要人物 ----威廉•冯特(2008-11-06 22:39:09) 威廉·冯特(wilhelm wnndt,1832---1920),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创立者,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他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
1836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在1879年在该校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实验室。
【威廉·冯特在心理学上的贡献】1.威廉·冯特将内省实验法引入了心理学。
具体的做法是:他首先请对方向内反省自己,然后描写出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工作方法的看法,也就是说他认为心理学者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因为心理学者的某些论断和见解有可能会影响人们对问题的看法,所以首先他们在得出结论之前,自己必须按照同样的条件和方法得出这个结论,这样才能称之为科学的心理学实验,才真正的让心理学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并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
威廉·冯特创造了特殊的方法来训练对方,让他们在进一步完善自己时不要过分的解释自己的心理,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经把心理学从哲学的体系里成功的分离出来。
2.威廉·冯特的认识论:他认为,心理和生理是互相关联的。
并因此认识论将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和黑格尔的理论结合并发展起来。
3.冯特的生理心理学。
也就是用生理方法研究的心理学。
它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的,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以间接经验为研究对象的,在这个前提下,必须要找出一种能够测定直接经验的特殊试验方法。
冯特在理论和研究工作两方面的努力,使心理学既脱离哲学又同生理学分开,走上了一条真正独立的道路。
【威廉·冯特对心理学的影响】冯特对心理学的影响是很独特的,大体可分为四点。
一.他将心理学确定为一门新的科学,并为之划定了研究的领域,确定了一个框架。
“在冯特创立他的实验室之前,心理学就像是一个流浪的孩子,一会儿敲开生理学的门,一会又敲开伦理学的门,有时还会敲开认识论的门。
德国心理学家一览
德国心理学家一览A.阿德勒A.阿德勒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02.07-1937.05.28],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一个富裕的谷物商人的家庭,但却度过了一个不幸的儿童时代,从小因患脊柱症而身体孱弱、行动笨拙,喉部也常因哭叫而感觉窒息。
三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又他幼年有两次被车撞的经验,使他十分畏惧死亡。
五岁时,因得了肺炎,痊愈后决定当医生。
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然因父亲不断地支持、鼓励,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
1895 年进入维也那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初为一眼科医师,他特别注意身体器官的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动力。
后转向精神病学,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1902 年他参加弗洛伊德周三讨论会,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
1910 年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1911 年因突出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公开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而两人关系破裂,阿德勒创立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另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1912 年改称个体心理学会,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
1914 年他创办《国际个体心理学杂志》。
1920 年后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并在学校系统中组织儿童指导临床活动,成立儿童指导中心。
在1922 年至1930 年期间,他主持召开了五次国际个体心理学会议。
1926 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1932 年他到长岛医学院任美国医学心理学的第一个讲座。
1934 年定居纽约。
1937 年赴苏格兰亚伯丁做讲演旅行时病逝。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就渐渐形成一种生活模式,根据此生活模式而形成生活的主观目标,但每个人的生活模式不同,因此每一个人的主观目标不完全相同,研究心理过程应以每个人的特殊心理经验为对象,故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个体心理学”。
德国gebhardt简介
德国gebhardt简介(中英文版)German Gebhardt, a renowned psychologist, was born on March 12, 1948, in Munich, Germany.Throughout his career, he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particularly in the areas of clinical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therapy.德国心理学家Gebhardt 教授,1948年3月12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是一位享誉盛名的心理学家。
他致力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尤其在临床心理学和认知疗法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Gebhardt completed his undergraduate studies in psych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Munich and went on to obtain his Ph.D.from the same institution in 1974.His doctoral thesis focused on the cognitive aspects of depression,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his future research endeavors.Gebhardt 在慕尼黑大学完成了心理学本科学习,并继续在同所大学获得了1974年的博士学位。
他的博士论文聚焦于抑郁的心理认知方面,这为他未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Following the completion of his Ph.D., Gebhardt held various academic positions at universities in Germany, including the University of Frankfurt and the University of Tuebingen.During this time, he expanded his research interests to include cognitive therapy for anxiety disorders and substance abuse.获得博士学位后,Gebhardt 在德国的多所大学担任学术职务,包括法兰克福大学和图宾根大学。
20世纪最著名心理学家
1、斯金纳(1904-1990),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
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箱。
2、皮亚杰(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提出了发生认识论。
他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物学与认识论、逻辑学沟通结合起来,从而将传统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证的实验科学。
3、S.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流派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教育学、哲学、人类学、文学艺术、伦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4、班杜拉(1925-),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5、罗杰斯(1902-1987),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并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而驰名。
6、桑代克(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
7、马斯洛(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
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
8、奥尔波特(1897-1967),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社会促进”(Social facilitation)概念的提出者,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9、艾里克森(1902-1994),美国神经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10、艾森克(1916-1997),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人格、智力、行为遗传学和行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实验心理学家及他们的经典实验
实验心理学家2008-01-09 14:26:57 来源:盐城师范学院心理学实验中心浏览:108次冯特(wilhelm Wundt, 1832~1920)德国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之父,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奠基人,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范畴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费希纳(Gustav Theador Fechner, 1801~1887)德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实验心理学的奠基者。
将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引入心理学,提供感觉测量和心理实验的方法和理论,提出著名的费希纳定律。
巴甫洛夫(Pavlov, Ivan Petrovich, 1849~1936)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通过对狗唾液反射的研究创立了条件反射学说,在心理学界被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中极端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操作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创制斯金纳箱,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发明著名的教学机器,设计程序教学方案。
桑代克(Edward L. Thorndike, 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首次构建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首创动物心理的迷箱实验,提出了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三大学习定律。
唐德斯(Franciscus Cornelis Donders, 1818~1889)荷兰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发明了分离反应时间的实验,确定了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称唐德斯反应时ABC(Donders ABC of reaction ti me)或唐德斯三成分说。
托尔曼(Edward Chace Tolman, 1886~1959)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目的行为主义创始人,认知心理学先驱。
心理学家汇总介绍(11)
费希纳:(Gustav Theodor Fechner,1801—1887)德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实验心理学的奠基者。
生于下卢萨蒂亚的格罗斯-萨亨。
1822年获莱比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随后研究兴趣转向物理学和数学。
1834年任莱比锡大学物理学教授。
在德国E.H.韦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确定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间函数关系的韦伯-费希纳定律。
主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审美心理、美感经验,建立“由下而上的美学”,开审美心理学的先河。
主要著作有《心理物理学纲要》(1860年)、《美学导论》(1876年)。
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联想主义心理学家。
生于伦敦,詹姆斯·穆勒的长子。
1823—1858年任职于东印度公司,1865—1868年为英国议会下院议员。
对心理学的贡献在于主张心理化学说,认为复杂观念是简单观念的有机结合。
1865年提出四条联想律,即类似律、接近律、频因律和不可分律。
强调联想律必须在联想的总原则下才能发挥。
还主张心理学本身应成为一门科学,并注意从心理现象本身出发去研究各种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
主要著作有《逻辑》(1836年)、《汉密尔顿的哲学的考察》(1865年)。
布莱叶:(Louis Braille,1809—1852)亦译“布莱尔”。
法国教育家,盲文点字的发明者。
生于塞纳-马恩省的库弗雷。
3岁因外伤失明。
10岁入巴黎国家盲人学校。
1828年成为该校教师。
1829年创造凸点盲文书写系统。
该文字系统由六个凸点组成,每两个凸点相距2.5毫米,成矩形排列,左右两列各三个凸点。
凸点的不同组合代表一个符号,该文字系统共有63个符号,可以表示全部语言、数学符号、音符等。
阅读由盲人用手指触摸凸点完成。
经过训练后阅读速度可与普通人阅读速度一样快。
书写要借助一个特殊的工具,一个开有两排限定位置的矩形孔,每个标有六个凸点的限定位置。
心理学家汇总介绍(17)
克雷佩林:(Emil Kraepelin,1856—1926)德国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现代精神病学之父。
生于梅克莱伯克。
早年在符兹堡大学学习精神病学,后在莱比锡大学跟随冯特学习心理学。
1891年起任海德堡大学教授,1903年任慕尼黑大学教授。
其研究领域主要有心理障碍和精神病的病理学。
1896年,通过对许多患者的观察和症状分析,提出有两种主要的精神病:躁郁性精神病和早发性痴呆。
早发性痴呆是由大脑化学物质的失衡所引起,躁郁症源于代谢过程的不规律。
对精神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作用曲线分析”的实验成果,并对酒精和茶叶的中毒作用进行了研究。
是人格测验的先驱,最早用自由联想测验来诊断精神病人。
主要著作有《精神病学纲要》(1883年)、《作用曲线》(1902年)、《论脑力劳动》(1903年)、《比较精神病学》(1904年)。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生于摩拉维亚的弗赖贝格(今捷克的普莱波)。
1881年获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882—1885年,进入维也纳全科医院工作,研究脑解剖和精神病理学。
1885年到当时被称为世界精神病研究中心的法国巴黎,在精神病学家沙尔科的指导下,开始从事精神病心理原因的研究。
1886年回到维也纳后开办私人诊所,并与生理学家布洛伊尔合作研究癔症及其疗法。
从此走上了研究心理学的道路,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其学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研究心理治疗方法并提出心理过程的一般理论,在这一阶段,“精神分析”作为一个理论体系,仅指一种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1910年以后进入第二个阶段,此时精神分析学说对人类问题提供的解释远远超出神经精神病学的狭隘范围,研究对象从精神病患者扩大到整个人类,研究内容超出关于心理治疗方法和关于潜意识心理过程的一般性理论的范围,此时精神分析学成为一种哲学、一种社会历史学说。
心理学家汇总介绍(29)
瑟斯顿:(Louis Leon Thurstone,1887—1955)美国心理学家,心理测量学创始人之一。
生于芝加哥。
童年在瑞士度过。
1912年回到美国后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电器工程。
曾发明电影放映机,并成为爱迪生的助手。
在爱迪生实验室对声学、感觉心理学和感觉的客观测量产生兴趣。
1917年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
后到卡内基理工学院任心理系教授和系主任。
1925年又回到芝加哥大学,任心理学教授长达28年。
1933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会长。
1936年创立心理测验学会,并任第一任主席。
1938年当选为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
1952年任北卡罗来纳大学心理测验实验室第一任主任。
是美国传统因素分析的奠基人。
提出心理测验的简单结构思想和斜交旋转技术。
提出群因素智力结构理论、心理能力理论、多因素分析法。
主要著作有《态度测量》(1929年)、《向量心理学》(1935年)、《基本心理能力》(1938年)、《简单结构的分析方法》(1954年)、《价值观测量》(1959年)。
苛勒:(Wolfgang Kohler,1887—1967)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之一。
生于德国波罗的海省。
1909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曾任柏林科学院类人猿研究所所长,柏林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和哲学教授。
因批评纳粹政权,1935年移居美国。
195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会长。
首先提出“顿悟”这一概念。
主要研究动物心理,对于类人猿的知觉和学习方面的实验研究卓有成效。
认为行为的整个模式是基本的,它不是许多零星因素的总和。
发现类人猿对于物理结构的知觉是一种基本的才能,从格式塔观点看来,结构对于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还认为神经组织的物理过程与知觉是相联系的。
主要著作有《人猿的智慧》(1917年)、《完形心理学》(1929年)、《价值在事实世界中的地位》(1938年)、《心理学中的动力学》(1940年)、《图形后效》(与瓦拉赫合著,1944年)。
斯皮茨:(RenéArpad Spitz,1887—1974)精神分析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心理学家一览A.阿德勒A.阿德勒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1870.02.07-1937.05.28],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一个富裕的谷物商人的家庭,但却度过了一个不幸的儿童时代,从小因患脊柱症而身体孱弱、行动笨拙,喉部也常因哭叫而感觉窒息。
三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又他幼年有两次被车撞的经验,使他十分畏惧死亡。
五岁时,因得了肺炎,痊愈后决定当医生。
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然因父亲不断地支持、鼓励,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
1895 年进入维也那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初为一眼科医师,他特别注意身体器官的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动力。
后转向精神病学,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1902 年他参加弗洛伊德周三讨论会,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
1910 年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1911 年因突出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公开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而两人关系破裂,阿德勒创立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另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1912 年改称个体心理学会,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
1914 年他创办《国际个体心理学杂志》。
1920 年后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并在学校系统中组织儿童指导临床活动,成立儿童指导中心。
在 1922 年至 1930 年期间,他主持召开了五次国际个体心理学会议。
1926 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1932 年他到长岛医学院任美国医学心理学的第一个讲座。
1934 年定居纽约。
1937 年赴苏格兰亚伯丁做讲演旅行时病逝。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就渐渐形成一种生活模式,根据此生活模式而形成生活的主观目标,但每个人的生活模式不同,因此每一个人的主观目标不完全相同,研究心理过程应以每个人的特殊心理经验为对象,故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
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
创造性自我创造性自我是一种个人主观体系,它解释个人的种种经验使之有意义。
它追求经验,甚至创造经验以帮助个人完成他独特的生活作风。
创造性自我使人格有一贯性、稳定性和个性。
它是人类生活中活的因素。
生活风格生活风格是一个人在每一行动中所表现出来、极其独特并因人而异的各种动机、特性与价值的团集物。
它决定一个人要学什么、怎样行动、怎样思维,有哪些经验要渗入他的人格之中。
和生活风格无关的经验被抹煞,被抵制,被压抑。
每个人有他自己的生活风格;没有两个人的生活风格是一样的。
生活风格是由创造性自我发展、建立起来的。
早在儿童时期四五岁时就形成了。
假想的目的论与弗洛伊德不同,阿德勒相信,人的行动是受他对未来的各种愿望,而不是受过去经验的激发。
这些未来的愿望可能纯粹是假想的-即不可能实现的各种理想,然而这些假想的愿望却对一个人的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周。
激发他去完成愈益重大的事业。
正常人遇必要时能够摆脱这些假想的影响而面对现实,而神经症患者却做不到这一点。
追求优越追求优越是为求得自身完美所做的一种努力,而并非一种要超过他人的欲望,虽然试图完全达到自己愿望的方式因人而异。
阿德勒观察到患神经症的人只顾努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正常人则以对社会有益为自己奋斗目标。
自卑感人们常说的“自卑情结”是阿德勒最出名的概念之一。
自卑感起因于一个人感觉生活中任何方面都不完善、有缺陷。
自卑感使人努力克服缺陷。
阿德勒把这种努力叫做补偿。
社会兴趣社会兴趣是人希望对社会作出贡献以便使之更加完善的一种天赋的特性。
个人试图在社会中完善单凭自己无法完善的东西。
阿德勒说,社会兴趣是对个人的种种缺陷的最后补偿。
社会兴趣使得一个人将个人私利服从于公共福利。
主要著作:论神经症性格:1914,1974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1917理解人类本性:1918,1957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1919,1971生活的科学:1927,1969,中译本为傅任敢译,1936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1932,中译本名为《自卑与超越》,黄光国译,1960 神经症问题:1932,1964K.亚伯拉罕卡尔·亚伯拉罕 [Karl Abraham 1877.05.03-1925.12.25],德国精神病学家。
出生于德国布里曼,逝于德国柏林。
他求学于弗赖堡大学,并在那儿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04-1907 年间,亚伯拉罕赴苏黎世布尔格霍尔茨诊所任著名学者 J.布洛伊尔的助手。
在这期间他与 C.荣格相识,并接触了 S.弗洛伊德的著作。
1907 年,他赴奥地利维也纳与弗洛伊德结交,成为他的学生。
回国后供职于柏林市立精神病医院,在那儿工作了 7 年后,进入柏林私立精神病院。
1910 年,当还在柏林市立精神病院工作时,他不顾同行们的反对,创立了柏林精神分析学会,并亲自担任会长,一直到逝世。
该精神分析学会为扩大弗洛伊德的影响曾起过巨大作用。
亚伯拉罕是弗洛伊德学派的圈内人物,是弗洛伊德最亲密的合作者之一,O.琼斯在为弗洛伊德写传记时称,“亚伯拉罕在这一具有坚定性、常识、敏锐性和完全的自我控制等特制的团体里是一个最正规的成员”。
亚伯拉罕的医疗实践使他对精神病特别是精神病的发生感兴趣,并为此对精神病分析理论作出过许多贡献。
他赞成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和心理性发展的阶段划分,认为生物因素决定着里比多发展的特殊序列,患者的人格可以用心理性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即“固恋”来解释。
他对早发性痴呆和抑郁性燥狂这两种心理障碍颇有研究,并把他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可以用心理动力学理论来解释,另一种类型基本上是生动性的,无法用心理学来解释。
亚伯拉罕的学生很多,其中后来成名的有 H.多伊奇、T.顿克、M.克莱因和 M.博伟等人。
亚伯拉罕关于事物关系的思想促成克莱因和博伟等精神分析学家提出一些新的概念。
亚伯拉罕的文集有好几卷,在他去世后出版。
N.K.阿赫纳齐斯·阿赫 [Narziss Kasper Ach 1871.10.29-1946.07.25],) 德国心理学家。
出生于德国埃默肖森,逝于德国慕尼黑。
他在符茨堡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之后曾供职于哥廷根大学。
和柯尼斯堡大学一段时期,后回符茨堡大学。
他曾任 C.斯顿夫的助手,并协助 G.E.缪勒、O.屈尔佩和 H.J.瓦特等人的研究工作。
作为符茨堡学派的一个杰出成员,阿赫主要研究动作和思想。
他曾利用希普记时器,证明了自人差方程式以来的许多反应时实验。
由于他的研究,使人们明白思想问题和动作问题基本上一致,两这都以某一特殊的目的为诱因,而心理物理的历程一旦为该目的所激发,边能自行趋向和达到那个目的。
在阿赫看来,这就如同看见一个刺激字说出一个同韵字,在心理学上,无异于看见一个指定的字母而按压一个指定的手指。
阿赫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提出的三个基本概念上,并因此而著名。
这三个基本概念是:系统的实验内省。
这一术语,后为符茨堡学派的口号。
“系统的”这一形容词意旨分段,也即将内省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内省前期,指实际刺激前的告戒信号;内省中期,指适当的刺激及其结果;内省后期,指内省发生或反映的时期。
阿赫借用瓦特的实验方法,要求被试用几百个词描写出他的意识活动,即把意识经验变为文字。
同时,要求被试先限于内省前期,次限于内省中期,最后限于内省后期,借此对被试的内省过程或系统有个比较确切的说明。
这便是“系统的”一词由来。
“实验”一词意指记时器或其他装置,主要是运用希普记时器这样的装置。
阿赫的意思是说,要了解系统的内省或内省的阶段,必须依靠严密的科学技术。
决定趋势。
意指被试在完成一个任务时,往往受到无意识的影响。
阿赫把这种无意识影响称做“预备中的一个因素”,他会促进被试的联想趋势,所以叫做“决定趋势”。
例如,给被试一张纸,上面印有5和2两个数字,5 在上 2 在下,让被试联想。
如果被试联想到加法,便会说出 7 这个联想结果;如果联想到乘法,便会说出 10 这个联想结果;如果联想到减法,便会说出 3 这个联想结果,等等。
但是,如果在内省前期,即在呈示这两个数字之前,主试和被试在闲聊中偶尔谈到与加法有关的内容,再被试在内省中期便倾向于把两数之和作为最初的反应。
这个有效的先决概念便是决定趋势,因为他决定被试联想的趋势。
阿赫认为,该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支持无意象思维的概念,即被试在交谈中没有特殊的心理表象,而是无意识的影响。
觉知。
意指一种无意象的、感觉模糊的、不易捉摸的意识内容。
阿赫把他解释为 unanschaulich,后来铁钦纳把他译成“不易理会的”,也即动作和思想不完全都是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进行的。
系统的实验内省不仅发现动作和思维中可以理会的内容,而且还有不易理会的项目。
比如,一个人可能在实际上并未体验到闹钟响的情况下意识到闹钟将响,这就是知觉,或者说思想中的无意象元素。
阿赫的研究始于 1900 年,当时在哥根廷大学与 G.E.谬勒等人合作,于1904 年完成研究,那时他已回到符茨堡大学。
1905 年,阿赫将其研究结果写成《意志与思想》一书,并将该书献于谬勒和屈尔佩两人。
主要著作:意志与思想:1905.W.阿多诺西奥多·阿多诺 [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 1903.09.11-1969.08.06],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
生于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晚年在瑞士维斯普度假时猝死于心脏病。
1921 年进入法兰克福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音乐。
1924 年在科奈留斯的指导下,以一篇关于现象学的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31 年,他的有关 S.A.克尔凯郭尔的学术论文因受到法兰克福大学一些权威的首肯而被聘为法兰克福大学的专题讲师。
当纳粹德国开始崛起时,他离开德国移居英格兰,执教于牛津大学。
不久,仿效法兰克福学派的几位友人侨居美国。
1938-1941 年间,他曾受聘于纽约社会研究所。
1941-1948 年间,他出任普林斯顿·拉杜克社会研究项目课题组组长,专司权力主义的研究。
1948-1949 年间,他受聘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社会歧视研究项目课题组组长。
1949年,阿多诺返回法兰克福,协助霍克海默重建社会研究所,并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与社会学教授。
1950 年 8 月,阿多诺任社会研究所副所长。
1958 年,他接替霍克海默任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