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观

合集下载

掌握语文工具 造就合格公民——论叶圣陶语文工具观

掌握语文工具 造就合格公民——论叶圣陶语文工具观
质 :语 文 是 ] 具 , 是 人 生 日用 不 可 缺 少 的 工 具 。 他 甚 - ” 至 发 问 :语 文 “ 来 只 是 一 种 工 具 , E 常 生 活 中 少 不 本 t
了 它 ,学 习 以 及 交 流 各 科 知 识 也 少 不 了 它 。 这 样 一 个
育 是 通 过 语 言 文 字 的 教 学 来 实现 的 , “ 能 引 导 学 生 果
结 合层 面上 ,反 复 阐明语 文学科 是 工 具 学科 ,语 文是 人 们 思 维和 交 际的 工具 。 然而 叶 圣陶 的语 文工 具 观 并 非把 语 文 当作 纯 工具 ,而是 强调 语 文教 学必 须将 人 文 精神 和 思 想教 育和 谐地 渗 透 到教 学过程 中 。 叶 圣 陶号 召所 有 学 生都要 努 力 掌握 和善 于使 用语 文 这个 工具 ,为提 高整 个 中华 民族 的科 学 文化 水平 和
授 和 一 线 语 文 教 师 所 认 同 的 观 点 。 著 名 学 者 吕 叔 湘 非
常 赞 成 叶 圣 陶 的语 文工 具 观 ,他 在 为 《 圣 陶 语 文 教 叶 育 论 集》 所 写 的 序言 中说 : “ 观 圣 陶 先 生 的 语 文 教 通 育 思 想 ,最 主要 的有 两 点 。其 一 是 关 于 语 文 学 科 的 性
实现 四个现 代 化 贡献 力量 。
f 键 词 1叶 圣 陶 语 文 工 具 人 文 性 关


语 文 是 人 们 思 维 和 交 际 的 工 具
道 而驰 所造 成 的 。 二 、 语 文 教 学 必 须 掌 握 语 文 本 身 的 规 律
教 师 教 语 文 , 学 生 学 语 文 , 怎 样 才 能 收 到 较 好 的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家、语文教育专家,被誉为“国民教父”,在中国语文教育领域有着重要影响。

他对语文教育的思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叶圣陶强调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发展。

他认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情感态度。

他提倡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文情操,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健全价值观的能力。

叶圣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他认为语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他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力、口语和写作能力。

他提倡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能够自由、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叶圣陶倡导阅读教育。

他认为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和途径。

他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通过广泛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思辨与感受能力。

他提倡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阅读,注重对文本细节和情感内涵的把握,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品味。

叶圣陶强调语文教育的现实性和实用性。

他认为语文教育要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他主张通过实际问题、实践活动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强调要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有实际经验,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要求语文教育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他的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认识

对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认识

对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认识叶圣陶,字敬泽,号静安,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教育家、语文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语文教育领域,他的作文教学思想更是备受瞩目。

本文旨在对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和认识。

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首先体现在他对语文教育的理解上。

他认为语文是人的表达工具,是帮助人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促使人从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到主动地表达自己的工具。

这种理解使得他在作文教学方面强调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注重学生的自由表达和创造性思维。

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体现在他的实际教学实践中。

他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他认为作文教学应该是自由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而不是墨守成规地套用模板、照搬范文。

叶圣陶主张“习作宜松”,即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时候不受拘束。

他主张在写作教学中不要过分追求篇幅,而是要注重写作的真实性和情感表达。

在叶圣陶看来,作文教学应该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他主张启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感受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素材,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他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素材,多观察生活,以便在写作时有更多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表达。

叶圣陶认为,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

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还强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培养。

他认为,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通过长期的写作实践来培养,需要多写多练,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提高写作的水平。

他主张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素材、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写作技能。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写作实践和技能的培养,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包括对语文教育的理论认识、实际教学方法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之语文观

叶圣陶之语文观

叶圣陶之语文观叶圣陶之语文观2015-11-02 05:02:43| 分类:语文专题园|举报|字号订阅用微信“扫一扫”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下载LOFTER我的照片书|语文被确定为中学教学的课程,历时百年。

如今,新课程改革已进入沉思和反思、提高的阶段。

回顾那些走过来的路程,对照教育教学的经典思想,我们还有多少思考和行动是真正在践行语文教学的本真。

回味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我们是否该深思很多的问题,是否该改进我们很多的思想和行为呢?叶圣陶之语文观1.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全国开始开办新学堂。

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从西方引进,只有语文一科,教授内容仍是文言文,称为“国文”。

五四运动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冲击,小学将国文改称为国语,侧重学习白话文,中学仍称国文,以学习文言文为重点。

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语文”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中止。

1949年6月,当时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着手研究通用教材,叶圣陶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

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为中小学母语课程通用名称。

1949年8月,叶圣陶主持中小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起草工作,并编撰《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后改称《教学大纲》)。

《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始用“语文”一名。

叶圣陶曾解释说:“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

彼时同仁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

” 2.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1919年1月,叶圣陶发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提出作文教学必须注意训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感。

1922年1月,叶圣陶发表《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深刻分析当时小学国文教学“不以儿童本位为出发点”、“不明白国文教授之真作用”的两大病根,明确指出:“第一,须认定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位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对于语文教育的思考和实践,为当时的教育和今天的教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语文的基础作用
叶圣陶认为,语文是一种交流工具,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语文是人类
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思想的重要来源。

因此,语文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每个学科的
基础。

只有保证了语文教育的良好发展,才能产生出合格的文化人才。

二、强调语文的实践性质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是实践性教育。

唯有通过阅读、写作、交流等实际操作,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他主张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实
际生活中应用语文,把语言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日常实用性的表述和表达能力。

三、重视灵感的引导和创造性的发展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应该强调对于灵感的引导和创造性的发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想法和思考方式,只有通过引导和鼓励,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他主张要注重引
导学生在写作和表达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想象力的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叶圣陶主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人格和丰富学生的人
生阅历。

但他同时也主张要在人本教育的基础上注重规范和纪律,保证教育的有序进行。

综上所述,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注重语文实践性、灵感的引导和创造性的发展、以
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独树一帜的语文教育之路,对于当今的语文
教育和教学都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误解叶圣陶是“纯工具论者”的几种原因探析

误解叶圣陶是“纯工具论者”的几种原因探析
这 十年 中被 迫缄 口。 十一 届 三 中全 会 开启 了建 设 中 国特
为 “ 工 具 论 者 ” 批 判 是 有 失 偏 颇 的 。 叶 圣 陶 通 过 半 个 纯 来
多 世 纪 对 语 文 教 学 的 实 践 与 潜 心 研 究 ,反 复 强 调 并 指 明 了语 文 学 科 的 基 本 属 性 : 语 文 是 工 具 。 - “ ”2是 叶 老 的 这 个 ( 论 断 并 非 只 一 味 强 调 语 文 的 工 具 性 特 点 。 而 摒 除 语 文 的
误解 叶 圣 陶 的原 因有 三 。

新 时 期 语 文 教 改 中 曾 经 流 行 批 判 “ 具 论 ” 批 判 的 工 . 主 要 对 象 便 是 叶 圣 陶 .甚 至 有 人 提 出 :不 搬 走 叶 圣 陶 这 “ 座 山 , 文 教改 就 没 有 出路 。” 实 , 们批 判 的是 “ 工 语 其 他 纯
可 以 说 叶 圣 陶 的 “ 具 论 ” 现 代 教 育 的 每 一 个 折 点 工 在 上 , 举重若轻地使语文教育安渡难关 , 新走上正途 , 都 重
人 文 性 特 点 。 本 文 试 图 就 无 意 或 有 意 歪 曲 叶 老 的 “ 具 工
说 ” 原 因 进 4- 理 的 5梳
地 择 取 叶 氏 理 论 中 论 及 “ 具 性 ” 文 字 . 史 背 景 孤 立 地 理 解 叶 圣 陶
任 何 理论 都是 某 个 特 定 历 史 阶段 的产 物 , 圣 陶 是 叶

位 世 纪 老 人 , 的 一 生 横 跨 了 中 国 近 百 年 来 最 重 要 的 他
历 史 时 期 , 的 一 生 与 中 国现 代 教 育 的启 蒙 与发 展 几 乎 他 是 同步 的 。 五 四” 动后 , 克 思 主 义 开 始 在 中 国传 播 , “ 运 马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定义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定义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定义语文,是叶圣陶先生口中的一颗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他曾经说过:“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

”这句话道出了他对语文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

他坚信,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语文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

因为语文是人类思维、沟通和表达的工具,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叶圣陶先生强调,只有通过语文的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更好地面对各个学科的学习和应用。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

他认为,语文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古代文化、名著经典,还能够体味语言的美妙之处。

叶圣陶先生强调,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精神,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阅读,从而在不断阅读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定义不仅仅停留在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文化传承,他更强调了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

他认为,语文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他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语文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中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

他强调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定义可以概括为: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

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于现代语文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不断探索和创新语文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使语文教育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摘要】叶圣陶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他对语文教育的思想影响深远。

本文从叶圣陶的语文教育理念、方法论、实践案例、学生人格培养重要性以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他强调了学生的人格培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主张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启示,提倡个性化教育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叶圣陶、语文教育、教育思想、理念、方法论、实践案例、人格培养、当代教育、现实意义。

1. 引言1.1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简介叶圣陶,字明清,号潜研,福建省漳浦县人。

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语文教育家,被誉为"百年未有之盛事"的中国教育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以其独特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成果而赢得广泛关注和尊重。

他提倡"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人文情怀,强调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和人格修养方面的作用。

叶圣陶深刻认识到语文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主张,为当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他的语文教育理念包括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对语文教学方法的革新和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与关爱。

通过深入研究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可以更好地认识他在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和影响力,同时也能够发现他的思想对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价值。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系统性,更具有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对于提升语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正文2.1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理念叶圣陶强调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他认为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性的工具,更是一种精神的交流和表达方式。

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叶圣陶传简介 也谈叶圣陶的“工具论”

叶圣陶传简介 也谈叶圣陶的“工具论”

叶圣陶传简介也谈叶圣陶的“工具论”叶圣陶先生的“工具论”奠定了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理论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也保留了“工具性”一词,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然而,工具论也受到一些人的指责,他们把语文教学弊端的形成原因归咎于工具论。

反对工具论的人对语文教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所谓人文性的缺失,二是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

这就非常有必要正本清源,重读叶圣陶,还“工具论”本来面目。

叶老说:“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

”这个论述指导着语文课程的方向,告诉我们教语文和学语文都应该立足于掌握这个接受知识、文化和表情达意的工具。

叶老的工具论是非常“人文”的,其理论核心就是“为人生”。

他的“工具”并非像有些人类比的所谓榔头、锄头之类,而是承载文化、思想并运用于社会人生的交际工具。

叶老在《作文论》中指出,要真正掌握好语文工具,首先要求受教者有充实的生活,即“应是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情性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等等”;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语文的教育必须致力于“训练思想”和“培养感情”。

语文教育能不能取得成效,关键就要看在“训练思想”和“培养感情”这两个方面有没有着力。

他说,语文教育又不单是为了使人们获得一种生活上的必要工具,而且是为了使人们的“思想益正确而完善,情感益恳挚而缜密”,“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

(《假如我当教师》)即使从“入文”的角度,这些论述难道比那些“人文论”者落后吗?有人不顾事实,不加分析,把语文教学的弊端全部归咎于工具论。

他们说,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否定语文内在的人文性,或者用烦琐的分析肢解课文生动感人的整体形象,或者用做题、训练取代学生读写的语文实践,或者用僵化的标准答案限制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果我们认真读一读叶圣陶,就会发现,这些错误做法非但不是工具论所主张的,反而正是叶老工具论所反对的。

叶圣陶 语文的概念

叶圣陶 语文的概念

叶圣陶语文的概念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家、语文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的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并倡导的语文教育理念对中国的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叶圣陶对语文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叶圣陶认为,语文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和思维表达的工具,是人们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们进行学习和思考的工具。

通过运用语言,人们能够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此,语文教育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叶圣陶认为,语文是传递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种工具,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底蕴,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和文学修养。

3. 语文是思维的媒介:叶圣陶提倡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他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通过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 语文是情感的表达:叶圣陶认为,语文是人类情感表达的一种工具,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加深对人类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总的来说,叶圣陶的语文概念强调了语文的实用性、文化性、思维性和情感性,他倡导的语文教育理念在中国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和语文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语文的工具性

语文的工具性

一、什么是语文的工具性语文的工具性,指的是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

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

2.语文是学好其它所有学科的工具学科。

叶圣陶先生曾经就指出:“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

”①叶老的“工具论”把语文课程定性为基础工具,认为语文是学习其它一切学科的工具,这个论断是非常正确的。

因为只有学会熟练地使用语言,才能进行的阅读与表达,这是其它学科学习所必备的条件。

二、在教学中怎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一)教学生掌握并使用语文这个工具本身就像生活中我们要用一个工具去做什么事情时,首先要把这个工具本身研究透彻一样,在让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之前,我们也应该先好好学习它,达到掌握并使用语文的目的,这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何况语文不仅是一个工具学科,它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复杂完美的具有人文性,负载着人文价值的语言学科,仅从这一点出发也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它。

1.要使学生学会理解语言并用语言表达感情。

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字、词、句等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入手,让学生在长期积累中慢慢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让他们从最初的只能听,到慢慢的学会读和说,再到最后的写,一步步地掌握语言,并能自如地用它来表达情感。

2.学会用语言进行交际。

语言最主要的功能是用它来进行交际,过去我们对于语言的交际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不够,新课标“总目标”中则明确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我们要让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学到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的能力。

3.学会积累语言。

要想充分表达情感,并使自己的表达尽可能的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就需要大量的语言元素,这些元素的得来靠的就是语言积累。

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任何人想一蹴而就都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做到厚积薄发,这样在其它方面用到语文这个工具时,才能游刃有余,不会捉襟见肘。

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解析叶圣陶语文教育观

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解析叶圣陶语文教育观

172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解析叶圣陶语文教育观杨蕴 新疆师范大学摘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为便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和一般读者的学习参考所编写的一部语文教育论文集。

全书的六个部分在整体上体现了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观念,包括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师生观等方面。

再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学习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观,对于现近语文教育改革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师生观一、课程观1919年之前语文统称“国文”,1919年以后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

1949年叶圣陶在主持拟定《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时,首先提出“语文”这一名称。

[1]除界定“语文”本义外,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的序言中,吕叔湘指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两点。

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

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2]其中叶圣陶提出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在现今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中也得到体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在整体的课程观上,他主张:(1)“为生活的语文教育”他认为语文是生活中必要的工具,有利于提高公民生活的能力。

(2)强调语文是“培养习惯”,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叶圣陶强调写作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阅读要重视方法性的技能训练。

(3)其次语文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即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和习惯。

他十分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实际运用,在他的大量的语文教育论著中;“受用”、“终身受用”大约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4)强调“以读写为中心”在“为生活的语文教育”中的发展。

“以读写为中心、读写结合”的观念也在2017年教育部统一编撰发行并使用的语文课本中得到了应用和体现,例如在课后练习中将课文的阅读内容应用到写作上。

“语文是工具。”(叶圣陶语)它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

“语文是工具。”(叶圣陶语)它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

“语文是工具。

”(叶圣陶语)它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如何,无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在2001年所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这段话已充分说明了阅读教学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人获得更多的外部信息与知识,帮助个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

其次,阅读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心灵。

人们常说书籍是人类的良师益友,讲的就是阅读能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品位。

第三、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是人生存、交流发展的重要凭借。

语言的发展与人的成长和发展密切相关。

一个人语言发展的水平往往反映出这个人的整体素质,儿童的成长往往会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怎么样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呢?一.有的放矢,上好阅读教学课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在多年的课改经历中,阅读教学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生了许多变化。

在先进课程理念指导下,禁锢语文教学的“三中心”坚冰被打破:(1)破“课本为中心”,语文课被定位在“语文实践”上,语文课是通过学生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

(2)破“教师为中心”,师生关系得到调整,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真正拥有学习的权利。

这是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

(3)破“课堂为中心”,语文应是与自然、社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语文,不是封闭、僵化的小语文,而是开放的、生成的、充满活力的大语文。

阅读教学,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

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

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

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

另外,大量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多媒体课件充斥课堂。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摘要】叶圣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具有深远影响。

他强调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根本任务。

叶圣陶主张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

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理念强调文以载道、以文入道,强调对学生品质的塑造和修养的重视。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当代语文教育有着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持续影响着当代教育实践,引领着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叶圣陶、语文教育、教育思想、重要性、根本任务、方法与途径、实践意义、理念、当代启示、持续影响1. 引言1.1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叶圣陶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语文教育的思想影响深远。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他提出了“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强调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品质,使其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真才实学的人才。

叶圣陶主张在语文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提倡“以正音为主”、“以理辨证为要”,强调语文教育应该立足于语文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正确、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叶圣陶还强调语文教育要注重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认为语文是情感和美感的艺术表达,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体验语言的魅力,培养美好情感和审美情趣。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强调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语文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当代语文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正文2.1 叶圣陶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是人类最主要的交流工具。

通过语文教育,学生可以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则,提高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叶圣陶强调语文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沟通效果,提升交流质量。

关于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关于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关于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作者:韦振高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31期摘要:叶圣陶老前辈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为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语文教育思想至今对我国的语文教育理念具有巨大影响。

本文从叶圣陶先生的主要的语文教育思想中了解,并浅谈其思想对于我国目前语文教育的影响及改进。

关键词:语文教育思想叶圣陶研究一、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主要内容(一)语文工具说在吕叔湘先生为《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写的序言可知:“通观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

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

”叶老从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本质的观点中得到启发,总结出:语文“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人与人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简单说,语文这个工具具有交际和思维双重功能。

(二)语文育人观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学生对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

”叶老认为语文教育并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辅导,让学生发展其个性,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全面的、善于处理生活的人。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三)“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内涵叶圣陶的教学主张就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该思想起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是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宝贵经验,其二是中外思想家的理论建树,其三是叶老自身的品格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句话的内涵在于“不需要教”,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只是传播课本知识,而是引导学习独立思考,养成一种学习习惯,从而到达能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以学为本”的思想语文的能力是学习者逐步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是只教会学生具体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认为,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放在主要位置,从而指导学生学习。

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逐字解释”,那么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一旦离开学校或者教师,对于事物的理解将会手足无措。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对于语文教育的思考和探索,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叶圣陶的著作中,不难发现他对于语文教育的重视和对于学生思维发
展的关注,这也是他语文教育思想的两个核心。

第一,叶圣陶强调语文教育是一门学科。

他认为,语文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同时
也是一门知识学科,需要系统的教学和学习。

他主张语文课程应该立足于文化传承和人文
素养的培养,强调语文教育的文化内涵和深度。

为此,他反对以考试为导向和强调技能训
练的教育模式,倡导以阅读为核心的语文教育,将文化知识和文学修养作为学生学习语文
的真正目的。

第二,叶圣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语文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也要更加重视他们的思维、判断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为此,他提出了“语文教育应
该注重训练思维”的思想,主张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写作等各种方式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
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观教师教语文,学生学语文,怎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决非几篇文章及至几本书就能阐述清楚的。

但是,有一个基本前提必须首先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到底是什么?因为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和教法等等,均由性质来决定。

叶圣陶先生(以下均称叶老)通过语文教学的长期实践和深入研究,反复强调指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吕叔湘先生在为《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写的序言中说:“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

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

”[1]稍有语文教育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是与政治、历史、宗教、人伦等混于一体的综合教育,这种教育全部以文章诗赋为本位,只学习书面的文言文,远离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

直到上个世纪初年,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语文学科必须顾及其实用性。

从此,语文在中小学校单独设科,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

叶老从青年时期任语文教员起就积极主张大力提倡白话文、大众语和新文字运动。

全国解放初,叶老集中代表了彼时同人之意,及时给语文学科正名定性:“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

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1]按照叶老的阐述,我们可以明白地了解到,听和说偏重于口头语言,读和写偏重于书面语言。

听说读写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所以,学语文就是学语言。

只有学好了语言,才算学好了语文。

那么,语言是什么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语言的本质曾作过许多精要的揭示。

马克思认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2];斯大林否认“赤裸裸的思想”[3],认为没有质料也没有形式的空灵玄妙、难以捉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

叶老深有领会地说:“思想决不是无所依傍的,思想依傍语言。

思想有它的质料,就是语言的材料,就是语汇。

思想有它的形式,就是语言的规律,就是语法。

无论想得粗浅的,想得精深的,都摆脱不了语言的质料跟形式。

无论这个民族的人,那个民族的人,他想的时候都摆脱不了他那个民族的语言的质料跟形式。

一个人学会了旁的民族的语言,他也可以依傍旁的民族的语言来思维,可不能一种语言也不依傍。

脱离了语言就没法思维。

”[4]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叶老总结出了研究语言的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的观点:语文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简言之,语文是人们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首先,语文是思维的工具。

叶老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定型。

任何人说出来的口头语言和写下来的书面语言都是他心里所想的;想的过程就是语言形成的过程。

朦胧的思想是不清不楚的语言,清澈的思想是有条有理的语言。

语言与思维是完全一致的。

至于有人心里这样想,说出来和写下来的却是另外一套,即所谓心口不一等等,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另外一套”有两种情况,其一是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在彼时彼地的有意安排,如平时语言实践中的反话、反语等,只不过是作者用另一种语言质料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维罢了;其二是作者的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太差所致。

这与叶老关于思维、语言二而一的观点并不矛盾。

为此,中小学的语文教学,要想使学生掌握好语言,一定要十分重视从源头上去开发,即化大力气训练学生的思维,千万不能忽略由不出声的内部语言到出声的外部语言的想的过程。

分开来讲,阅读教学要紧紧抓住从听、读到想的过程,从而指导学生由感知语言文字的表象到理解、把握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及其相互联系的实质;作文教学要紧紧抓住由想到说、写的过程,从而指导学生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成文,修改等等。

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就是指导学生把朦胧的思想变为清澈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语言变为有条有理的语言。

总之,离开了语言,人们就无法思维,所以,语言是工具。

既然语言是工具,那末由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的语文当然也是工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古代是这样,现代也是这样;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这样。

但是,长期以来的语文教育并不重视学生内部语言即思维语言的训练。

那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写教师改的读写教学方法严重地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至于全班学生异口同声的问答式教学和即兴发挥式的作文训练,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缺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往往思想模糊,语言混乱,导致思想训练和语言表达两败俱伤。

近些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认识到语文学科是思维的工具,通过各种渠道,化大力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提高了,诉诸口头即语言,诉诸书面即文章。

掌握了思维这个工具,也就掌握了语言,学好了语文。

其次,语文又是交际的工具。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绝对离不开相互交往,而相互交往过程当中使用最经常、最广泛的就是语言。

列宁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5]斯大林说,语言“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用词及由词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这样就使人类社会中思想交流成为可能的了。

”[4]所以,从人人每天都会碰到的交际需要考虑,我们也必须认真学好语言,学好语文。

叶老1953年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作了一个题为“语言和语言教育”的发言,他结合自己的体会指出,要是我的语言杂乱无章,人家决不会承认我的思想有条有理,因为语言杂乱无章正就是思想杂乱无章。

要是我的语言含糊朦胧,人家就决不会承认我的思想清楚明确,因为语言含糊朦胧正就是思想含糊朦胧。

要是我的语言干巴巴的,人家决不会承认我的思想好象刚开的花朵,因为语言干巴巴的正就是思想干巴巴的。

……总之,在思想交流上,我跟人家,人家跟我,关系是这样的:只有我拿出来的定型的语言对头,人家才会承认我的思维跟认识对头。

反过来,我拿出来的定型的语言不对头,人家就无从承认我的思维跟认识对头。

这是一条明白得很的规律。

所以,从思想交流的实际看,我们完全可以断言,思想交流不靠旁的,就靠语言。

人们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都希望说的话和写的文章与自己的思想完全不打折扣,收到思想交流的最大效果,进而提高学习、工具、生活的质量和效益。

一个人如果听语言,说语言,读语言,写语言的能力未得到很好的培养和训练,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障碍,所带来的苦恼和麻烦是不言而喻的。

以前的语文教学是忽视交际能力训练的,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较为普遍。

学生毕业之后不少人甚至在人稍多的场合就产生惧怕心理,不敢发言,或者说话语无伦次,自相矛盾,不能准确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培养和训练广大学生从小就善于使用这一交际工具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

近些年来,各地学校加强了素质教育,语文教学由只重视作文到读写并重再到听说读写四管齐下,并开展了丰富多采的课外语文活动,如组织社会调查,演课本剧,书报知识竞赛以及影视评论等,尝试着进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语文教育,这些都体现了语文是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的本质特征,顺应了当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更新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语言是工具,语文是专学语言的学科,所以语文就是工具;语文这个工具具有思维和交际的双重功能。

其中思维是手段,交际才是目的,语文的本质特征是交际工具性。

交际包括吸收(听和读)、表达(说和写)两方面,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听说读写四者并重。

要从内部语言思维的训练入手,达到提高外部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由于叶老的语文工具观是从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潜心研究中归纳出来的,所以尽管随着时代的前进,教育的发展,围绕语文学科性质问题产生了许多新的观点,但“工具说”至今仍是绝大多数专家、学者和语文教师所认同的观点。

国家教育部1963年制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指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

”1978年、1986年、1990年、1992年的大纲继承了1963年大纲的语文性质观,确认语文的“基本工具”、“基础工具”特征。

1996年的新大纲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2001年制订并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仍然将工具性作为语文学科的主要性质。

由此可见,叶老的语文工具观现在和今后仍有其现实的指导意义。

吕叔湘同志非常赞同叶老的语文工具观,他说:“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种知识也少不了它。

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很多教语文的人和学语文的人会认识不清呢?是因为有传统的看法作梗。

”[1]他认为这些传统的看法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在阅读教学上不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

第二种弊病是在作文教学上要求模仿一套程式。

第三种弊病就是读书作文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发表思想,抒发感情,而是为了应付考试。

我们认为,吕老在高度评价叶老语文工具观时对我国语文教育历史和现状的批评是击中了要害且十分深刻的。

叶老的语文工具观要求通过阅读教学掌握语文自身的规律。

语文是各种学科中的一个学科,各种学科又像轮辐一样辏合于一个教育的轴心,所以,各种学科都承当着教育的责任。

语文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只重视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学生的道德意识,而丢掉语文自身特有的任务。

道德必须求其能够见诸践履,意识必须求其能够化为行动。

要达到这样的地步,仅仅读一些书籍与文篇是不够的。

必须有关各种学科都注重这方面,学科以外的一切训练也注重这方面,然后有实效可言。

国文诚然是这方面的有关学科,却不是独当其任的唯一学科。

所以,国文教学,选材能够不忽略教育意义,也就足够了,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担在自己的肩膀上,实在是不必的。

封建社会的教育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那时的语文教育就是通过封建道德意识的灌输,把读书人训练成封建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培养成不劳而获的“人上人”。

这种腐朽的教育思想一直延续下来,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在中学里,专重精神和思想一面,忽略技术训练,使一般学生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没有得到适量的发展。

全国解放后,尤其是在文化革命期间,几乎把语文课上成了肤浅而蹩脚的政治课,舍本文于一旁而抽出其政治道理而讲之,或化作品之内容为抽象之概念与术语而讲之。

这种理性化、抽象化、概念化的教学,不但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能背道而驰,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叶老认为语文课的思想教育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来实现的,果能引导学生细读本文,获得透彻之理解,则学生非徒理解而已,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之影响。

语文教学之思想政治教育之效果,宜于此求之。

叶老的语文工具观要求通过写作教学把作文变为生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