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标准操作规程指导书
手术室标本管理制度及登记送检流程
手术室标本管理制度及登记送检流程手术室标本管理制度及登记送检流程一、制度目的为保障患者安全,规范手术室标本的采集、处理、运送和保存,制定此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手术室所有的组织、细胞、液体等标本采集、处理、运送和保存工作。
三、制度内容1. 标本采集(1)标本采集必须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应尽量在手术中积极采集,并按指示标记。
(2)手术室标本采集前,应确认患者基本信息、标本采集处所、采集部位等信息的准确性。
(3)针对不同标本采集要求,选择适当的采集器具,尽可能避免对患者的伤害。
2. 标本处理(1)对于采集到的组织标本,应立即送入特定的固定液中固定,避免组织构造的变异。
(2)液体标本宜立即送到特定实验室,依照现行标本送检的要求进行保存和处理。
3. 标本保存(1)固定后的组织标本,应在特定的标本盒中标明标本号、患者姓名、采集日期等信息,并送往专门处理实验室。
(2)液体标本应在特定的标本瓶中标明标本号、患者姓名、采集日期等信息,并在温度要求下妥善保管,确保标本完整性和准确性。
4. 标本运送(1)标本的运送需注意标本的保存条件和包装方式。
(2)标本运送应由专人或指定运输车辆进行,并保持稳定的温度条件。
(3)对于液体标本,应尽量在当天送到专门研究室进行分析。
5. 标本登记(1)手术室应建立标本登记制度,对每个标本都必须在特定时间点进行登记。
(2)标本登记应包括标本号、患者姓名、采集日期、采集部位、检测项目、采集者等重要信息。
6. 标本销毁(1)已完成检测的标本应及时销毁;(2)未使用的标本,应在规定时间内销毁。
7. 违规处理(1)未经患者同意而采集标本,存在违规行为,将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2)对于标本保存、运送和处理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应及时报告和整改,并对责任人进行处理。
四、登记送检流程1. 标本采集(1)由负责手术的医生进行标本采集,应确认患者基本信息、采集部位、采集时间等信息的准确性;(2)针对不同标本采集要求,选择适当的采集器具,尽可能避免对患者的伤害。
手术部位感染(SSI)监测规范及操作流程
附件 11 手术部位传染( SSI)监测规范及操作流程目标监测人群-接受以下手术的住院患者:1、胆囊切除或胆管手术 2 、结肠、直肠切除术3、阑尾切除术 4 、疝手术5、乳房切除术 6 、剖宫术7、子宫+附件切除术8 、全髋置换术手术后医院传染监控专职人员去病房填写手术患者登记表,观察切口登记线索:换班本、手术记录、医嘱单、麻醉单状况,查阅病历并咨询医生,观察换药状况(发热) T>38℃; 切口发红,有分泌物;切口敷料有脓液脓血浸透;提前住院时期无传染症状拆线引流;术后 24 小时后仍用抗菌药物;医生诊断切口授染(临床诊断)术后随访 30 天(有植入物者手术随访 1 年)标本采样(涂片,培育)找到病原菌未找到病原菌随访结果涂片白细胞+涂片白细胞—无切口授染思疑传染阴性到医院就诊实验室诊断通知医院传染监控专职人员阳性做好记录1、1~2 位医院传染监控专职人员每日安排固准时间到目标监测病房采集登记数据,与科室负责监测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并亲近观察与传染相关的要素:体温、敷料、切口外观、切口引流、应用抗菌药物2、目标监测科室责任护士(每个目标科室培育 3 位)协助供给手术患者的状况、手术数据的登记、患者入出院宣教3、患者住院时登记清楚出院后的联系方式,手术后填写登记表时核实电话号码并见告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手术后一月左右电话咨询切口愈合状况4、随时干预监测中存在问题,对出院病例资料进行完美附件 12 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监测流程入住ICU1、入住 ICU 超出 48 小时,转 ICU 48 小时内使用呼吸2、有呼吸道传染的症状、体征(如咳嗽、咳浓痰、痰多、肺部机患者听诊有罗音)3、有浑身传染的症状体征,如体温上涨,血白细胞上涨或降落临床医师填写相关检查和检验申请,如痰培育、胸部X 线检查、血 R 或血培育,并做好病程记录。
ICU 护士填写ICU 患者日记痰培育采集方法:ICU 护士戴无菌手套,按吸痰法将痰吸入无菌集痰器内,加盖送检,或是依据吸痰法无菌抽吸痰液送检临床医生依据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报告及胸部 X 线检查结果判断能否为VAP假如是 VAP,依据微生物结果选择用抗菌药物,并通知医院传染监控专职人员,做好病程记录1~ 2 位医院传染监控专职人员每周2~ 3 次到 ICU采集登记数据,同时观察与传染相关的要素每 3 个月小结,得出呼吸机使用率及其相关肺炎传染率,找出不足并及时改正,同时召开会商会与科室进行交流,恩赐合理建议附件 1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传染(CR-BSI)监测流程入住 ICU 有中心静脉插管者入住 ICU 超出 48 小时,转出ICU48 小时内1、发热,体温≥ 38℃,寒战和∕或低血压,< 1 岁的患者体温<37℃2、静脉穿刺部位有浓液∕溢出物∕洋溢性红斑3、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痛苦性红斑(消除理化要素)管床护士每 4 小时观察破刺部位,若发现以上疑似状况马上通知医院传染监控专职人员和主管医生,提示医生填写培育申请单, ICU 护士填写 ICU 患者日记在患者寒颤或发热时采血医师第一判断导管能否仍有保留的必需性。
医院感染性疾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微生物标本采集及运送制度
医院感染性疾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微生物标本采集及运送制度1、目的:为保证标本正确运送,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2、参考文件:《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临床实践指引(2013 年)》3、内容:3.1定义3.1.1临床微生物标本:是指患者的血液、体液(包括宫颈及阴道分泌物、尿液、切口的分泌物、痰液、脑脊液、精液等)、呕吐物、粪便、咽拭子、直肠拭子等标本。
3.2采集指征3.2.1 发热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
3.2.2 同一天同一检测目的的标本(血培养标本除外)一般只需检测一次(份)。
3.3 采集时机3.3.1 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
3.3.2 如不能停用,应于下次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
3.3.3 应在感染的急性期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3.4采集方法3.4.1 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3.4.2 无菌部位的标本采集应严格无菌操作,将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3.4.3 收集真正感染的病灶处的标本,且避免邻近区域常居菌群的污染。
3.5采集及运送容器3.5.1 采用专用的清洁(或灭菌)容器(或采样管)收集标本,防止渗漏。
3.5.2 容器中无残留的消毒剂和防腐剂。
3.5.3 采集好的标本放入指定的、有盖的、符合生物安全标准的标本运送箱,防止标本外溢、蒸发和污染。
运送箱必须有生物危险标志。
3.5.4 运送高致病性标本必须加锁。
3.6标本运送3.6.1 微生物标本应包装完整,由经过培训的工人运送,严禁运送中擅自打开包装。
3.6.2 各种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在 2 小时内为宜。
越是新鲜的标本越容易分离到病原菌。
3.6.3 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适当储存环境暂存,但存放时间一般不超过24 小时。
3.6.4 应注意温度控制,如奈瑟菌检测标本应置于25-35℃环境运输,不可冷藏和冰冻。
病毒检测标本一般都需要冷藏和冰冻。
3.6.5 院内可以步行、院外可以自行车或专车等方式运送,严禁使用任何公共交通工具。
临床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过程控制分析
临床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过程控制分析一、采集前准备1.了解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和要求;2.明确采集时机,根据不同检测项目确定采集时间;3.熟悉相应标本采集培训,了解采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5.准备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6.做好病人的辅助准备工作,如饮食控制、用药情况等。
二、标本采集1.疏导病人情绪,提供安全感,确保标本采集时的合作度;2.按照规范操作流程,正确采集标本;(1)采血: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穿刺技术正确、干净;(2)尿液:采集中段尿,避免第一段和终末段污染;(3)粪便:选择新鲜、清洁的粪便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达实验室;(4)分泌物:遵循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污染;3.确认标本采集完成后,包装标本,避免漏液、溢出及感染风险;4.及时填写采集记录,包括标本类型、采集时间等信息。
三、标本保存1.将采集好的标本妥善保存,避免失效;2.严格控制标本温度,根据标本要求保存在不同的温度和环境中;3.尽量保持标本稳定,避免振荡和高峰冲击;4.避免标本遭受化学物质、紫外线和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5.不同类型的标本应进行合理分类和标识,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四、标本运送1.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如存在感染风险的标本应运送到指定的传染病实验室;2.采用特制的容器和包装材料,防止漏液、破损及污染;3.填写标本运送单,包括标本类型、数量、运送时间等信息;4.监测温度,确保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运输;5.运送途中避免震荡和振荡,减少标本破损的风险;6.及时报告实验室,并核实标本的收取情况。
五、数据录入1.在标本接收时核对收到的标本和相应标本单的信息是否一致;2.及时录入信息,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3.不同的检测项目应当有专人进行录入,避免交叉录入造成的错误;4.录入后应进行校验,确认信息准确无误;5.建立信息追溯机制,便于查找和纠错。
针对以上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采集过程中,病人的配合度可能会影响标本的采集结果,因此可以通过病人教育和沟通来疏导病人情绪,提供安全感;2.在标本采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采集,同时要提醒采集人员注意无菌操作;3.在标本保存过程中,要控制好标本的温度和环境,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4.在标本运送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和包装材料,避免漏液、破损和污染;5.在数据录入过程中,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设立校验措施来确保录入正确。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管理制度一、一般原则(一)在抗菌药物使用前,且有临床感染症状或伤口恶化或长期不愈合时采集标本。
(二)闭合伤口或穿刺采集标本,皮肤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消毒不少于2遍,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s以上)穿刺采集。
(三)开放伤口用无菌生理盐水充分冲洗伤口部位,不可以用消毒剂。
(四)采集新鲜的感染组织,避免采集浅表的组织碎屑。
(五)若可以采集穿刺物或活检标本,应避免拭子标本。
(六)较大标本用含有少量生理盐水的无菌塑料容器。
二、采集方法(一)封闭性脓肿1.注射器穿刺抽取脓液。
2.若无法抽到脓液,应先皮下注射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再穿剌抽吸脓液:若脓液过多,应先切开引流,在基底部或脓肿壁采集标本。
脓液的量以大于1ml为宜。
3.排除注射器内部及针头的气体,用无菌橡皮塞封闭针头送检:或直接打入血培养瓶中。
疑为厌氧菌,应迅速将脓液打入厌氧血培养瓶中。
(二)组织和活检标本:1.尽量采集足够大的组织,避免在坏死区域采集。
2.将小块的组织放在运输培养基内;较大的放在无菌容器中,并加人少量无菌生理盐水。
(三)开放伤口1.无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浅表部位,去除表面的渗出物和碎屑。
2.用拭子深入伤口的基底部用于培养。
三、标本的标识:填写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深部组织、表浅组织、脓肿和穿刺物等)、标本的来源(腹腔、腿和上臂等),记录标本采集的日期和时间及是否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选择检查项目(需氧培养或厌氧培养)。
四、标本的送检:为了更好地分离病原菌,标本应在采集后的30min 内送到实验室。
送检时应保持标本的湿润。
在送检前或运送过程中,禁止将标本放于冰箱。
若不能及时送检,运输培养基中标本应室温保存,最长不可超过24h。
手术切口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1.贾淑梅临床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3):25
2.美P R默里、E J巴伦、M A法勒、F C特诺维、R H约克临床微生物学手册(上下)科学出版社2005-6
4.厌氧培养标本需保持厌氧状态运送:使用专用运送培养基或用针筒抽取标本后排尽空气,在针头上置无菌橡皮塞后运送。
5.最佳的临床标本送检,包括厌氧菌培养标本,首先取决于所获取标本的量。量少的标本要在采集后的15-30分钟内送检。活检组织如果采用厌氧运送方式,可置于25℃恒温箱存放20至24小时。
6.送检期间要予以安全防护:①放标本的容器必须防漏,禁止将渗漏的标本送往实验室。②严禁将带有裸露针头的注射器送往实验室。
手术切口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对象:临床医务人员
文件编号:RJ-IC-SOP-SSQKBBCJ
编写者:糜琛蓉
审核者:倪语星
版次:01
编写日期:2007-5-30
审核日期:2007-6-10
执行日期:2007-7-1
注:本文件程序仅供本院医务人员使用,未经同意,不得翻印
目的:正确采集手术切口标本并运送
三.采集量:至少采集两个拭子标本,一个用于细菌培养,另一个用于制备涂片染色。最好每天1次,每次采集≥1ml
四.注意事项
1.标本避免干燥;
2.厌氧菌标本避免与空气接触;
3.采样前局部避免使用抗菌药物;
4.如使用消毒液消毒皮肤,须待其干燥后采样。
五.结果判断
感染的判定主要看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因为外环境和皮Βιβλιοθήκη 定植菌也常在手术切口或创面分离到。
内容:
一.采集指征:
手术切口部位有红、肿、热、痛等感染征兆,怀疑有切口感染时。
标本采集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细菌室对微生物标本拒收的标准 与处理方法
送检延误,超过要求送检时限
标本量过少或已明显干燥
与送检部门联系,退回申请单,要求重送标本。
与原送检部门联系,退回申请单,要求重送标本。
申请项目不适合如血液培养同时要求涂片革兰染 色,肛门或直肠标本要求做革兰染色检查淋 球菌。
联系申请医师,建议删去请求革兰染色项目
标本采集应力争在末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注意避免消毒剂污染标本。 清洁中段尿:最好留取早晨清洁中段尿标 本,嘱咐患者睡前少饮水,清晨起床,由专 业人员指导下采集中段尿标本。尿标本消 毒采集程序:
女性中段尿的采集方法:
用肥皂水完全清洗尿道区域,用湿纱布垫漂洗。 分开阴唇,开始排泄。 排除前段尿后,不停止尿流,采集中段尿。 留置导尿管收集尿液:利用留置采集标本时,应先夹住导 尿管1-2小时后,以75﹪酒精消毒导尿管外部,按无菌操 作方法用注射器穿刺导尿管吸取尿液。注意不能从尿液收 集袋中采集尿液。
送检容器不当或破损渗漏 穿刺液标本严重凝固,无菌部位标本(如脑脊液、 脓、穿刺液、尿液等)为非无菌管采集。
与原送检部门联系,退回申请单,要求重送标本。 退回申请单,并注明标本不当,要求重送标本。
一支拭子同时做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真菌培 养
询问医师并补送标本,如不能补送,则按医师要求优先次序处理
同一天同一病人重复送多次同一检测目的的相同 样本(血液标本除外)
标本接收 至进行检 验时间
标本接收至出报告 时间
标本检验的周期(标本接收 至报告送达时间)
1
肥达氏反应、肺支抗体、结核抗体、梅毒 筛查 梅毒确诊试验
2小时
1小时
24小时
2天
2
2小时
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标准操作规程指导书
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标准操作规程指导书
一、一般原则
1、在抗菌药物使用前,且仅在有临床感染症状或伤口恶化或长期不能愈合时采集标本。
2、采集新鲜的感染组织,避免采集浅表的组织碎屑。
二、采集方法
(一)封闭性脓肿
1、注射器穿刺抽取脓液。
2、若无法抽到脓液应先皮下注射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再次穿刺抽吸脓液,若脓液过多应先切开引流,在基底部或脓肿壁采集标本。
脓液的量以大于1ml为宜。
3、拔除注射器内部及针头的气体,用无菌橡皮塞封闭针头送检,或直接打入血培养瓶中,疑为厌氧菌应迅速打入厌氧瓶中。
(二)组织和活检标本
1、采集足够大的组织,体积以1mm3为宜,避免在坏死区域采集。
2、将小块的组织放在运输培养基内,较大的放在无菌容器中,并加入少量无菌生理盐水。
四、标本的标识
填写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深部组织、表浅组织、脓肿等)、标本的来源、记录标本采集的日期和时间及是否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选择检查项目。
五、送检
应在采集后的30分钟内送到实验室。
送检时应保持标本的湿润。
若不能及时送检应室温保存,最长时间不超过24h。
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sop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手术前1、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2、充分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3、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4、若无禁忌症,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5、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术前即刻进行,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
6、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
7、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
二、手术中1、有预防用药指征者,应切皮前30min或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失血量大(>1500ml),术中应追加一剂。
2、严格遵循《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3、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部分骨科手术,应戴双层手套.4、做好术前皮肤消毒。
5、术中应主动加温,保持患者正常体温.6、手术野冲洗应使用温(37℃)的无菌生理盐水。
7、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戳孔引流,位置适当确保充分引流。
三、手术后1、接触切口以及切口敷料前后均必须进行手卫生.2、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3、除非必要,尽早拔除引流管.2.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医院内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 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
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
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
2、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约30°.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6、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
7、应对医务人员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病理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取材、保存制度
病理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取材、保存制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标本采集、运送、接收、取材、保存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病理标本运送流程,提高病理诊断质量,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等级医院评审及有关规范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病理标本包括手术前活检、手术中取样冰冻组织、手术后切除组织以及穿刺、脱落细胞学标本。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医务人员。
第二章病理标本采集第四条采取标本时,勿用有齿镊或钳夹取,勿挤压,以免发生变形。
手术标本送检前勿自行剖取,应保持原形全部送检。
必须剖取时,最好邀请病理医师在场;或在病理检查申请单中详细描述剖取前后情况。
临床科室对手术标本有特殊要求时(如照相等),应提前通知病理科,以免病理科取材时破坏其完整性。
第五条标本应置于敞口容器内,固定液不少于标本体积的7-10倍,标本从离体到固定的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第六条冰冻切片的手术标本应保持新鲜,不得加用固定液或用含水溶液清洗,以免影响制片和诊断。
第七条痰液细胞学检查的标本必须新鲜,从呼吸道深部咯出。
咯痰前先漱口,痰中不应含食物碎渣和唾液,一般连续送检三天。
第八条胸、腹水等体液细胞学检查应保持标本新鲜、及时送检。
第九条宫颈刮/涂片及穿刺液应及时做成涂片送检。
第三章送检病理申请第十条病理申请单上各项内容均应逐项填写,字迹清晰可辨,并由申请医师签名确认。
痰液细胞学检查、体液细胞学检查、涂片检查的申请单填写参照病理检查申请单的要求,并在“标本来源”一项中注明标本的类别:“痰”、“胸水”、“涂片”等。
第十一条凡需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者,临床医师应在手术前一天通知病理科,并与患者(或家属)签订《手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知情同意书》。
第十二条冰冻标本申请单除填写病人一般情况外,还应填写影像学、同位素及腔镜检查等相关结果,并注明手术部位,重点部位应做标记或加以说明,同时注明手术科室医师所在的手术间及手术医师、巡回护士电话,以便病理科与手术医师取得联系。
标本采集运送标准操作规程PPT课件
(4)粒细胞减少(成熟时我多核白细胞小于1000×109/L)。 (5)血小板减少。 (6)皮肤黏膜出血。 (7)昏迷. (8)多器官衰竭 (9)血压降低 (10)呼吸加快 (11)降钙素原升高(PCT)
【标准操作程序】
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烧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补充尿液和脑脊液培养。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菌血症的患儿(特别是2岁或以下的幼儿)一般出现于门诊,常伴有明显的发热(≥38.5℃)和白细胞增多(总数≥ 20,000×109/L)。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低体温,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心内膜炎的重要信号。
【标准操作程序】
5.3采集方法: 自然排便采集标本时,取有脓血,黏液,组织碎片部分的粪便1—3g(花生米大小)。水样粪便则取絮状物,一般取1—3ml,直接装入运送培养基中送检。 直肠拭子采集粪便标本:先以肥皂和水,将肛门周围洗净,然后用经无菌盐水湿润的棉式子插入肛门超越肛门括约肌约2~3cm,与直肠黏膜表面接触,轻轻旋转,必须将棉式子置于运送培养基中送检。 5.4 采集量: 成形粪便花生米大小1—3 g,水样便1—3 ml。 5.5容器: 粪便标本装于无菌加盖螺旋广口塑料杯;直肠肛拭置于Cary-Bair运送培养基。 5.6 标本容器标识 应包括病人姓名、病员号、标本种类、检验项目、采集时间。
【标准操作程序】
2.3 采集量 5~10ml。 2.4 容器 无菌、带螺旋盖、透明塑料容器。 2.5 标本容器标识 标识内容应包括病人姓名、病员号、标本种类。 2.6 标本运送 标本采集后立即盖紧防止泄漏或容器外部留有残留物。及时送检,室温保存下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应置于 4℃冰箱保存,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4h。 2.7 注 直接导尿可能导致尿道菌落进入膀胱,增加医源性感染的危险。 8生物安全防护参见《HS-JY-GL-XJ-302生物防护的安全程序》。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本送检及报告流程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本送检及报告流程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本送检及报告流程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一、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
临床诊断:具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2.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1.创口包括外科手术切口和意外伤害所致伤口,为避免混乱,不用"创口感染"一词,与伤口有关感染参见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
2.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
3.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
二、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2.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三、器官(或腔隙)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2.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3.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临床科室发现疑似切口感染病例对照切口感染诊断标准疑似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脂肪液化分泌物培养+分泌物涂片分泌物涂片培养阳性培养阴性脂肪球较多脓细胞少脓细胞多排除采样污染分析是否与使用抗菌药物或采样标本不正确有关可诊断单纯切口裂开、脂肪液化医院感染管理科院内网上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确定发生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必须取2份标本必须取1份标本进一步明确24小时内上报结合临床诊断结合临床诊断说明:1.临床和(或)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即使细菌培养阴性,亦可以诊断。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一、入选标准
住院时间超过24h的患者接受手术室缝合的切口。
二、排除标准
1、门诊手术。
2、内窥镜手术及无手术切口的手术。
三、感染控制小组的职责
1、每周至少2次到病房随访手术患者情况。
2、查看患者病史及手术记录登记相关危险因素。
3、查看护理记录和医生记录,根据体温,切口外观改变、发红、有分泌物,切口敷料变化,应用抗菌药物,提前拆线引流,流出的切口分泌物等确定是否存在切口感染。
必要时到患者床旁查看。
4、切口出现感染迹象时,应采集切口标本进行微生物涂片和培养。
5、患者出院后,无植入物术后30日左右(有植入物术后1年左右)与患者电话联系以确定出院后是否发生感染。
6、每3个月计算特殊手术部位感染率兵根据手术编码通知个别医生。
7、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特殊原因及共同原因以便进行改进。
8、监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时间和疗程。
9、监测手术相关感染:肺炎、泌尿道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等。
四、临床监控护士的职责
1、每日记录切口情况,特别是当切口发生变化时,详细描述切口分泌物的性状、颜色和量。
2、在发生感染或疑似感染时,应与主管医生沟通采集切口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涂片和培养。
3、有感染或疑似感染时通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4、患者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告之患者一旦切口出现异常,应及时与主管医生联系。
检验标本运送流程操作规程
检验标本运送流程操作规程
一、个人防护
检验标本运送人员按要求穿工作服、必要时戴好帽子、口罩、手套等。
二、标本运送箱的清洁要求
1、保持标本运送箱清洁干净,内外表面无血迹、灰尘等污物。
2、每日对标本运送箱进行清洁消毒,消毒使用500mg∕1含氯消毒液擦拭。
三、送检标本要求
1、密闭运送,禁止直接裸手送检任何标本。
2、血标本等试管类标本应先放置于试管架上再密闭运送;大小便标本可直接放于标本运送箱密闭运送。
3、注意手卫生:运送标本前后,按照手卫生要求,严格执行手卫生,禁止戴手套代替手卫生,禁止戴手套触摸公共场所物体表面,如电梯、门把手、走廊扶手等。
4、运送过程要求及时运送标本,勿逗留、闲聊等,保证标本运送过程中安全,不影响检验结果及不污染公共环境区域。
医院感染检测标本的标准操作
转运过程温度控制与时间限制
温度控制
根据不同的标本类型,转运过程 中应控制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时间限制
转运时间应尽量缩短,确保标本 在最佳保存时间内送达实验室。
避免反复冻融
转运过程中应避免反复冻融,以 免影响标本质量。
04
实验室接收与处理流程
实验室接收登记制度
接收记录
不合格标本处理
详细记录接收时间、送检科室、患者 信息、标本类型及数量等信息。
采集器具与容器选择
选择合适的采集器具
根据采集部位和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 采集器具,如无菌棉签、注射器、采 血针等。
选择合适的容器
选择无菌、密封性好的容器,避免标 本污染。
手卫生与防护措施
手卫生
采集前务必进行手卫生,遵循六步洗手法,确保双手清洁。
防护措施
根据采集部位和感染风险,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如手套、 口罩、护目镜等。
清晰可辨
标识应清晰、耐久,不易 脱落或模糊。
信息完整
标识上应包含患者姓名、 住院号、采样日期、采样 部位等信息。
转运容器选择及密封性检查
选择合适容器
根据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转运容 器,确保密封性和生物安全性。
密封性检查
在转运前应检查容器的密封性,确 保无泄漏现象。
容器清洁
转运容器应保持清洁,避免污染。
室间质评参与情况反馈
质评结果
01
参加室间质评活动,获取质评结果,包括检测准确性、精密度
等方面的评价。
问题分析
02
分析室间质评中出现的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经验交流
03
与其他实验室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手段。
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1
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标准操作规程制定科室:制定日期:持有部门:执行日期: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接到发生医院感染聚集性事件的报告时,应积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可能的传播环节,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基本步骤如下:1。
初步定义和确定病例:确定定义感染病例,便于后期行流行病学调查。
首先应明确感染部门、人群和病原体,所有的病例均要确诊,与最初制定的感染病例相核对。
2。
制定控制措施: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期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地控制措施,并通知相关部门予以落实.包括为患者做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患者甚至接受新患者或关闭手术室;并随时调查监测新发病例。
3。
标本收集:对感染患者、接触者、可疑感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如环境中检测到病原体,必要时行脉冲凝胶电泳以检测其同源性。
4. 流行病学调查:对感染患者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包括患者的基础情况、症状、体征、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5。
绘制流行曲线: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绘制出以时间为横坐标(时间界限视疾病潜伏期而定)、发病人数为纵坐标的流程图;绘出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在病区内的分布图。
6。
完成初步的调查:找到合适的流行病学方法,常规以病例对照研究为宜。
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选择合适的对照组并同样调查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可能的危险因素。
7。
控制措施的执行和效果评估:采取措施后,应监测感染发生情况,观察有无感染新发病例出现。
如果还有新发病例出现,应该检查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到及时严格执行,或者重新评估调查结果是否正确.8. 书写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报告内容如下:(1) 流行或暴发感染病例的概括及现场工作情况描述;(2)主要假设;(3)临床、流行病学及实验室资料分析的结论;(4)流行或暴发的起源与范围;(5)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及其效果;(6)经验教训.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标准操作规程制定科室:制定日期:持有部门:执行日期:1.医院应将感染监测信息报告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确保医院感染监测信息报告及时、有效。
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手术前1、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充分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
3、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4、若无禁忌证,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
5、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术前即刻或在手术室进行,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
6、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
7、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未治愈不宜参加手术。
二、手术中1、有预防用药指征者,应切皮前30min或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
手术时间超过3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衷期的2倍以上,或失血量大(>1500ml),术中应追加一剂。
2、严格遵循《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3、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部分骨科手术,应戴双层手套。
4、术前皮肤消毒,2%氯己定乙醇优于聚维酮碘。
5、术中应主动加温,保持患者正常体温。
6、手术野冲洗应使用温(37℃)的无菌生理盐水。
7、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戳孔引流,位置适当确保充分引流。
三、手术后1、接触切口以及切口敷料前后均必须进行手卫生。
2、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除非必要,尽早拔除引流管。
2、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医院内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
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
2、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约30o。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
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7、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3)有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cmH2O以上;(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5)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6)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手术部位感染标本的采集
手术部位感染标本的采集
有下列手术部位感染症状或体征之一:疼痛或压痛,局部肿胀,发红,发热和外科医生有目的地开放表浅切口或外科医生或主治医生已经诊断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时,需要严密随访,并通过无菌操作从切口留取组织或液体标本做病原学检查。
1、分泌物常规检查+革兰染色的操作方法
先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擦拭切口2遍,再用含0.9%氯化纳溶液的无菌棉签取分泌物放入无菌试管中,塞上试管塞,送检。
2、细菌培养的操作方法
先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擦拭切口2遍,再用含0.9%氯化纳溶液的无菌棉签用力擦拭病灶边缘或脓腔囊壁后放入无菌试管中,塞上试管塞,送检。
但厌氧培养时应吸取深部标本而不能擦拭表面,同时切记要使用厌氧培养基进行培养。
3、采样注意事项
采样时不能用干棉签取样,一定要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蘸湿棉签再取样并及时送检。
送检标本时要注明采集标本的解剖部位,必须区分表浅切口还是深部切口。
如革兰染色出现上皮细胞提示标本已受皮肤菌群污染,其结果毫无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标准操作规程指导书
一、一般原则
1、在抗菌药物使用前,且仅在有临床感染症状或伤口恶化或长期不能愈合时采集标本。
2、采集新鲜的感染组织,避免采集浅表的组织碎屑。
二、采集方法
(一)封闭性脓肿
1、注射器穿刺抽取脓液。
2、若无法抽到脓液应先皮下注射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再次穿刺抽吸脓液,若脓液过多应先切开引流,在基底部或脓肿壁采集标本。
脓液的量以大于1ml为宜。
3、拔除注射器内部及针头的气体,用无菌橡皮塞封闭针头送检,或直接打入血培养瓶中,疑为厌氧菌应迅速打入厌氧瓶中。
(二)组织和活检标本
1、采集足够大的组织,体积以1mm3为宜,避免在坏死区域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