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走进高校教学策略的思考
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平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平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作者:汪盛如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3期摘要:就教学与科研来讲,是高校不可缺少的两大基本职能,而且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是教育改革创新不可忽视的内容。
在当前的高校发展中,青年教师成为了高校主要师资力量,为高校带来了新鲜活力和新的发展,但是高校青年教师在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也成为了目前高校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就对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之间关系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关系引言:随着发展,一批批青年教师走进学校,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目前的高校发展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了高校建设的主力军,因此青年教师的发展和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高校的发展。
本文所探析的教学与科研地关系,不仅是青年教师自身工作中所面对的问题,也是高校和教育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从主次,如何平衡这些问题入手,确定教学与科研是同样重要,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实现两者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建议。
1. 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1.1 教学与科研在高校中并重关系很多高校都针对“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平衡发展”这一问题展开过讨论和研究,但是对于科研与教学两个方面,都一直的认为:教学与科研的本质上是一致的,一个是研究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一个是研究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促进的,教师在工作中,既可以通过科研实现小我,也可以通过教学实现大我。
所以科研与教学是并重的。
教学是青年教师的基本工作任务,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途径,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任务。
通过教学完成高校任务,其中就包括了传承文化知识,优化知识结构;通过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优秀技术人才;通过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品格,培养其核心素养。
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这也就是科研工作。
创新理念下高校无机化学的教学探究
当代化工研究Modern Chemical Research122教学研究2020•23创新理念下高校无机化学的教学探究*娜斯曼•吐尔逊(新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新疆830054)摘耍: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需要在积累中提升的,对于教师而言是需要在创新中完善餉.而高中阶段餉化学与大学阶段的化学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上是存在许多差别餉,如果说高中化学是基石,那么大学无机化学则是通往理工专业知识殿堂的必经之路.许多学生在刚刚接触高校无机化学专业必修课程的时候,对化学的内容和方式有了新兴的认知和见解.相比于之前的化学学习,专业课程中无机化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让不少学生意识到知识的深度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那么,在高校无机化学的教学中就需要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去辅助教学的顺利进展,在深入无机化学教学研究的同时激发学生不断探究化学的兴趣.本文将具体分析创新理念在高校无机化学教学丝应用策略,并详细阐释高校无机化学创新发展的意义.关键词:创新理念;高校教学;无机化学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Inorganic Chemist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Innovative ConceptNasman Tursun(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Xinjiang,830054) Abstracts Knowledge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accumulation for students and improved in innovation f or teachers.However,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requirements between high school chemistry and university chemistry.If high school chemistry is the cornerstone,then university inorganic chemistry is the only-way to the p alace of s cience and engineering expertise.Many students have new cognition and opinions on the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c hemistry-when they f irst came into contact with the required courses of i norganic chemistry in colleges and pared with the previous chemistry study,the abstraction and rigor of inorganic chemistry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make many students realize that the depth of k nowledge has increased and the difficulty of l earning has naturally increased.Then,in the teaching of inorganic chemist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various teaching modes are needed to assist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 eaching,and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in exploring chemistry while deepening the teaching research of inorganic chemistry.This paper will specifically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innovative ideas in in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explain in detail the significance of i 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inorganic chemist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 words:innovative concept}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organic chemistry引言随着新时期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教育注重理工专业知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同时对于无机化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也很明确。
科普进校园活动方案(精选10篇)
科普进校园活动方案科普进校园活动方案近年来,社会对于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的需求越来越高。
但是,在学校里,学生们反而对科学知识的接触和了解较少,理由可能是教育方式的单一和课堂内学科分割所导致的知识孤岛。
而科普进校园活动作为一种现代科学教育方式,能够有效缩小学生和科学的距离,提高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
本文将探讨科普进校园活动的意义和方法,并提出几个活动方案。
一、科普进校园的意义科普进校园活动的最大意义在于,能够让学生从更广泛、更多元化的视角接触科学知识,并了解科学的本质和意义。
通过科普进校园,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技术成果,还能够了解科学家的从业经验、思考方式和科学思维方法。
此外,科普进校园活动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科技和文化变革,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对于社会来说,科普进校园活动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把科学知识传递到学校,科普进校园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科普进校园活动还可以培养未来的科技人才,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科普进校园的方法科普进校园活动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爱好来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
一般来说,科普进校园活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科普讲座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科普进校园活动方式。
科普讲座可以由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组织来举办,内容涵盖科研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科学知识和科技应用等。
讲座采用生动易懂的语言,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听课体验。
2.科普实验室科普实验室是一种互动性更强的科普进校园活动形式。
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验室亲身体验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过程。
科普实验室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科背景进行定制,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的魅力。
3.科普比赛科普比赛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思维的科普进校园活动形式。
比赛内容可以涵盖科技发明、创意设计、科普作品、科普漫画等多种形式。
高校教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高校教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高校教师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一、认真学习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虽然在来到师专以前,我已经积累了许多的工作经验,但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一名高校教师,对其中的许多工作规范和制度还是十分陌生的。
教导处的纪勇平处长给我们详细介绍和讲解了我校的相关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年来的许多相关事例作为典型范例。
这些都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其他的工作部门一样,同样有着很多的规章制度要遵守,同样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我认识到,作为高校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必须坚持教学领域的社会主义方向,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
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学校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对学校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也对自己选择人民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
在这次培训的开学典礼上,学校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们加入到师专这个大家庭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也介绍了学校未来的美好蓝图,并且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培训的任务。
这些都使我更加对我们学校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也坚定了自己扎根于人民教育事业、扎根于我们师专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的信心。
三、观摩课堂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到了差距,也找到了改进的方向。
这次培训又安排了两次课堂观摩。
虽然是不同的专业,但是教学的方法是相通的。
从观摩教学中,我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到了自己的差距,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四、认识到高校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
从前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但是对如何才能够不仅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缺乏认识的。
郑伟鹏老师以他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做了一次生动的报告。
他从高校教师的构成、对高校教学概念的认识、教学观念的转换、大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特点、大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等几个方面做了全面和深刻的总结。
教学能力提升研修总结
教学能力提升研修总结教学能力提升研修总结1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
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
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授课的老师,他们的讲解、他们眼光的深远、他们在高职教育中作出的成绩,让我觉得我们的高职教育还在墨守成规,一些新名词、新方法、新资源,对我都还陌生的时候,他们已经在使用,为他们敢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所折服。
本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专业教育:从经验走向科学从粗放走向精细,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内涵与外延,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翻转式教学的理念与实务,科技与教学——信息时代的'教与学特征等。
通过此次培训,我感悟到,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非常发达的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也广泛应用到了教育事业。
信息技术使得学校的教学环境,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信息技术也将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学习手段。
它使得知识的传递形式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单方面传授,学生硬性的学习;其表现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上,学习形式更不再是单调硬性的被动接受,而是凭借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技术,多元化的获取学习知识。
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不但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还要契合新的教学观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将学生的学习心态由“因任务而学习”转变为“因喜欢而学习”。
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学习内容。
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的,这其中不仅仅是学生自己需要努力,老师和学校的环境都要全力的配合。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相关内容的课程运用,或者说是教师自己在精神上和心态上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从而主动的,多接触、多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做到可以轻松地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当中;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渗透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为学生的建立自主学习的心境。
高校教师心得体会3篇
高校教师心得体会3篇高校教师心得体会一:作为一名刚走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现在再次走进校园,走进那个无比熟悉的教室,心中的冲动难以按捺,只是唯一不同的是身份的转化,从坐在教室接受知识变成了站在讲台之上传授知识,我的内心是无比冲动和骄傲的。
为了使我们这些新教师们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学校特地将我们送到四川师范大学参加为期1个月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这次新教师培训内容丰富,包括对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概论和职业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
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在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还感到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通过岗前培训几门课程的学习,收获很大,以前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现在搞清楚了,从前的一些情感体验,如今也找到了理论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确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
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首先,本次的岗前培训最重要的是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全面的认识。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点。
就我从事的飞行教员最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教授学员飞行实践技术,让他们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民航飞行员。
这也就是传道、授业。
教师是典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
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是父母。
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
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开展需要。
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
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教育科研工作总结范文6篇
教育科研工作总结范文6篇教育科研工作总结范文 1一、认真制定教科研计划,有序进行教科研工作开学初,结合学校科研重点和主攻方向,通过有计划的、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提高教育科研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效益,从而唱响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主旋律,把我校的教科研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积极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增强教育科研活力如何增强教育科研的活力?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不仅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科研工作能有计划、有步骤、持续、稳定、深入地进行,而且易于把广大教师组织起来,一起搞科研,增强教育科研的吸引力和群众性,使教育科研充满勃勃生机。
为了使教科研更加正规,我不仅与本校教师互相沟通,还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科研交流会,认真听取教师的经验总结,取长补短。
我致力于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而不仅仅把精力放在“播种”与“收获”上。
课题在期初都必须有学期研究计划,在期中有课题研究活动,在期末有学期研究小结。
这样,几个研究课题都能在每学期有量的积累,从而为最后质的飞跃即课题研究的结题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我吸取别人先进的科研经验,大胆探索,积累经验,提高科研能力。
三、教师学历是教师文化素养、业务能力的一个标志为了更好的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本人积极参加进修。
除此以外,我还继续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进程,并通过学校教育网站,拓展教育空间,拓展信息渠道,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四、严格抓好课堂教学研究,夯实教育科研基础课堂教学是教育科研的主阵地,我将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形成重视课堂,研究课堂的热潮。
1、认真学习“标准”,找准“标准”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做到心中有标准,心中有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严格管理,优化过程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丰富生动的教育环境。
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计划范文(五篇)
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计划范文一、目标和任务1.科研经费:纵横向科研经费达到____万元。
2.科研立项:厅级以上项目立项____项,其中省部级项目立项____项。
3.论文发表与收录:全年发表论文____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____篇以上,____篇被CSSCI收录。
4.成果获奖:省部级奖励____项;厅级奖励____项。
5.学术交流会议:召开有校外专家学者参加的学术交流会议____次以上。
6.科研项目、成果申报的组织:认真组织科研项目、成果的申报,材料审查认真,报送及时。
二、工作要点1.推进科研团队建设工作。
充分挖掘现有队伍潜力,发挥高级职称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有序开展科研团队的活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逐步形成团队合力。
2.积极组织申报有关课题。
按照“力争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确保省部级项目,决不放弃厅级项目“的工作思路,在整合全校法学资源的基础上,做好国家级、省部级、厅级(含校级)项目的申报工作。
3.积极参加学术活动。
积极参加各级专业学术性会议,人次数达到____人次以上;认真组织____次以上学术专题讲座。
4.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提高教师的科研工作意识,鼓励发表高水平的科研论文。
研讨制订《法学院科研奖励办法》,对高层次立项项目、高水平论文、获奖进行奖励,以科研促进教学改革。
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计划范文(二)一、目标和任务1.科研经费:纵横向科研经费达到____万元。
2.科研立项:厅级以上项目立项____项,其中省部级项目立项____项。
3.论文发表与收录:全年发表论文____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____篇以上,____篇被CSSCI收录。
4.成果获奖:省部级奖励____项;厅级奖励____项。
5.学术交流会议:召开有校外专家学者参加的学术交流会议____次以上。
6.科研项目、成果申报的组织:认真组织科研项目、成果的申报,材料审查认真,报送及时。
二、工作要点1.推进科研团队建设工作。
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黑龙江农垦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于淑芳网络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进入校园,对学院的管理者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这样一种新形势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高校领导和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院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加大对教师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掌握运用新技术的培训力度,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各学科的整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2005年是我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年,我院积极响应号召,在原来现代教育设施比较薄弱及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加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建设,在2004年,采取学院自筹一点、教师集一点的办法,又购买计算机100多台,建起了校园网络系统、“校园之声”广播系统,又建起了二个微机室,。
每位教师拥有一台计算机,用于备课、制作课件,微机、大屏幕电视走进每一间教室,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一支粉笔加黑板的授课成为历史。
在硬件建设到位的情况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统一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观念,激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动力;抓好网络环境下的师德建设,增强新形势下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所有因素中,人是最关键的,人的观念的转变显得更为重要。
21世纪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
这对整个教育是一个极其严峻的挑战,同时又是实现跳跃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而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观念将人的一生割裂成“两段式”,即前期用于接受学习,后期用于从事生产劳动。
导致部分教师对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缺乏信心,产生畏难情绪。
我们组织教师认识现代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反思我院原有的现代教育设施及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落后状况,普遍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紧迫感。
通过统一思想,形成了新的观念,那就是必须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新环境,掌握现代教育的技术,从而大大激发了教师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平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平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作者:汪盛如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3期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关系引言:随着发展,一批批青年教师走进学校,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目前的高校发展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了高校建设的主力军,因此青年教师的发展和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高校的发展。
本文所探析的教学与科研地关系,不仅是青年教师自身工作中所面对的问题,也是高校和教育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从主次,如何平衡这些问题入手,确定教学与科研是同样重要,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实现两者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建议。
1.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1.1教学与科研在高校中并重关系很多高校都针对“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平衡发展”这一问题展开过讨论和研究,但是对于科研与教学两个方面,都一直的认为:教学与科研的本质上是一致的,一个是研究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一个是研究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促进的,教师在工作中,既可以通过科研实现小我,也可以通过教学实现大我。
所以科研与教学是并重的。
教学是青年教师的基本工作任务,教学是传授知识,提升人才的途径,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任务。
通过教学完成高校任务,其中就包括了传承文化知识,优化知识结构;通过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优秀技术人才;通过教学工作,围绕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品格,提升其核心素养。
要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这也就是科研工作。
科研是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之路,对于科研,主要就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
教育部门对于科研工作,给出的定义:科研工作是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进而推动新的发展。
在教育事业中,面对新时代的要求,教学改革创新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改革创新就是科研探索的结果,通过不断的科研,发现新的理念和手段、技术,促进教学改革。
浅谈文科高等数学的重要性以及教学改革策略
浅谈文科高等数学的重要性以及教学改革策略在大学本科教育中,文科高等数学这门课程是否应该在广大文科生中开设,文科生是否有必要修文科高等数学这门课程,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引起争议的,但是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最终达成一致,那就是这门课程是必须要开的,并且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学时来修该课程,这门课在大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结合自己在高校多年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浅谈这门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设这门课程的一些问题以及对策。
一、文科高等数学在当今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笔者在从事多年文科高等数学教学中发现,很多文科生经常走进误区,认为自己是文科生没有必要学习高等数学或者认为不需要深入地学习高等数学,学点皮毛就可以了,深入学习是理工科学生的事情。
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认识,这是我们国家过早地给学生灌入文理分科教育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后果。
当今社会的发展,是需要文理兼并的人才,文科生的感性思维比较强,可是高等数学是逻辑性强、抽象性强的一门学科,这正是文科生比较薄弱的地方。
因此文科生通过文科高等数学学习正可以弥补自己在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严谨推理能力方面的不足,发挥自己的特长,填充自己的劣势,有利于文科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再者,随着世界经济的数字化,把数学作为研究和完善社会科学的工具的意识越来越明显,例如应用导师求解边际效用等。
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类很高的人才,不仅要求当代文科生要拥有很强的社会科学领域知识,而且要求他们要掌握一定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
因此文科高等数学在当今大学教育中开展是当前文科教育的当务之急。
文科生有着良好的数学修养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以及个人发展中发挥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不断地突出自己的优势。
齐民友教授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种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也是注定要衰落的,没有现代的数学就不会有现代的文化。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文科高等数学课程在当代综合类大学或者是文科类院校开设是大势所需的。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与策略探讨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与策略探讨摘要:教育教学资源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基础,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关键,因此,高校要创建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深入研发教学资源,满足高校的教学需求。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扩招,而教育质量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究其原因,是教育教学资源不足导致的,建立资源共享模式,优化资源共享方式,为高职院校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能够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环境下,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基础,要促进教育改革创新,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必须具有优化创新资源的能力,整合教育资源,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不同学校的办学目的和办学条件不同,而教育教学资源的研发和建设是一项系统系的工作,高职院校之间应该协同合作,紧密配合,研发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意义(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是指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研究机构、学校与企业等主体共同研发、建设和享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能够使参与主体优势互补,将教学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满足现代化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具有动态化变化特征,是随着人才培养规格、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这要求高职院校要不断革新办学体制、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实习实训条件等,使学校教育能够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提高教学质量。
(二)丰富教学资源优质的教学资源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创建资源共建共享模式,能够使高职院校拥有更加丰富的资源,在激烈的资源竞争中占领优势,通过共建共享丰富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最大化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实现办学育人的目标。
同时,共建共享资源还能够促进学校内涵建设。
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的系统性工程,目的是增强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而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创建共建共享模式,能够为学校教育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推动学校课程建设,从而促进内涵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策略研究
摘要:为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激励机制,加大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资金投入,提高教师对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视度,把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学术报告或者讲座,这种转化模式是切实可行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综合性应用人才。
关键词:科研成果;教学资源;策略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1-0006-02据统计,大学生毕业后,在走向工作岗位时,并不能马上胜任自己的角色,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呢?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到的理论课程与社会上所需要的能力相脱节。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地加剧,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提高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已经是目前各个高等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
一、高校教学现状高校实施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高校仍然采用传统教学,即满堂灌、填鸭式教学。
在教师看来,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被动的。
在有的高校看来,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来获取知识,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书本上的知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以讲授和学习为主,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把活生生的课堂教学演变成机械的和灌输的技能训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只在乎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点,而并不在乎学生是否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也不重视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态度。
现在一些高等院校,学生由内力促进在课堂上学习的人较少,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所以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由于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同时高校学风还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有些高校课堂教学中,只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其余同学只关注能否及格、能否拿到学分。
高等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高等教育改革心得体会高等教育改革心得体会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
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引导教师潜心育人,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校最重要的基础工程来抓。
一要为教师安守教学岗位提供制度保障,改革教师评价办法,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分配政策向教学一线倾斜。
二要深化教师聘任制度改革,拓宽选人视野,全面推行公开招聘,鼓励高校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专兼职教师,优化专兼职教师结构,完善退出机制。
三要坚持培育和引进并举,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重视教学基础能力训练,提升专业水平,延揽高层次领军人才。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教学质量是衡量办学水平的核心标准。
要加快教学改革,解决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术探究热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性。
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教学方法创新,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
总之,高等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才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创学理念和模式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我们需要创学理念和模式。
这包括注重专业教育和思想品格教育,让学生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广阔的眼界胸怀,以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还需要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培养模式,推动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加强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育人。
对于就业相对困难的专业,我们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让学生知识面更广,就业面更广。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①唐月美(齐鲁医药学院,山东淄博255300)一、引言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一个核心概念,牵扯着整个国家和国民的福祉。
它并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深刻的思想,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灵魂。
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高校思政课扮演着培育社会栋梁、传承国家文脉的重要角色。
因此,如何在高校思政课中深刻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成为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问题。
要深入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意义,国家安全并不仅仅涵盖军事层面,而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体系,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
它关乎国家的长远稳定与发展,也直接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和未来。
正是因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性,就需要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让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的同时,对国家安全有更深刻的认识。
高校思政课具有极其重要的使命。
作为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培养地,高校肩负着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历史责任。
而思政课,则是学生走向成熟、成长为合格公民的桥梁和纽带。
它不仅传递着国家价值观念,还引领着学生的人生航向。
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国家责任感,更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牢记国家安全至上的信念。
在这个信息高速流动的时代,国家安全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境线内,而是日益全球化。
高校思政课应该带领学生拓宽全球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意识。
了解世界,才能更好地了解国家,更好地了解自我。
因此,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有助于塑造国家意识,更能激发学生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参与与贡献的热情[1]。
总的来说,总体国家安全观与高校思政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使命。
将二者紧密结合,让总体国家安全观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部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培养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为建设美好祖国贡献力量。
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确保高校思政课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质量和效果,让青年学子在爱国爱家的同时,牢牢把握国家安全的使命与责任。
211247213_指向深度学习的知识建构——基于对高等教育中“教”与“学”的思考
第50卷第3期2023年5月V o l 50 N o 3M a y 202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S i c h u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指向深度学习的知识建构 基于对高等教育中 教 与 学 的思考张春莉 缪佳怡 张泽庆摘要:当前高等教育教学存在着浅表化㊁形式化㊁短视化等问题,理解与实践 深度学习 是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㊁提振大学生学习力的有效途径㊂ 深度学习 强调学习者主动的知识建构,但 知识建构 与传统教育观中的知识传授 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分别站在 教 与 学 立场的两种对大学生学习的不同阐述㊂大学教师应充分认识二者的辩证关系,探寻一条指向学生深度学习中知识建构的教学路径:以知识传授作为教育的重要根基与关键目标; 全景式 呈现知识,引发学生的具身学习;挖掘知识的负载价值,实现知识的 再创造㊂关键词:知识建构;深度学习;知识传授;高等教育D O I 10 13734 jc n k i 1000-5315 2023 0507收稿日期:2022-10-21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大学课程质量建设研究(2021N T S S 66)的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张春莉,女,重庆人,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E -m a i l 97070@b n u e d u c n ;缪佳怡,女,江苏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张泽庆,男,重庆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未来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㊂近几年,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调侃: 高三是一生中最博学的时候㊂ 这虽是句玩笑话,但也侧面反映出高等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㊂为何我们的学生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学府,却无法实现知识的正向增值?中国父母口中的 到大学你就自由了 是否意味着大学生的学习完全依靠自觉自主,高等教育中教师的作用难道不再重要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高等教育同样需要教师指导,需要教学改进,但怎样改进 教 才能突破第一个问题中学生 学 的困境,处理好高等教育中 教 与 学 的关系,提振大学生学习力,正是教育研究者们长久以来探寻的方向㊂21世纪以来, 深度学习 (D e e p L e a r n i n g )从人工智能领域走进教育领域㊂在深度学习领域的代表人物中,澳大利亚学者比格斯(J o h nB i g g s )受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启发,建立了课堂学习的3P P r e s a g e -P r o c e s s -P r o d u c t 模型,强调学习与教学因素的相互作用,指出深度学习是学习者依靠多种学习策略,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并在真实情境中实现迁移运用,以解决复杂问题的知识建构过程①㊂结合比格斯的深度学习理论,我们可以将课堂中学生的知识建构分为 浅层次知识建构 与 深层次知识建构 两种类型:浅层知识建构是一种被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没有在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联系,因此难以达成持久记忆㊁深度理解与熟练运用;而深层知识建构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体现了知识建构过程的自然性与高质量㊂为突破高等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困境,在提出问题㊁合理归因的基础上,我们必须找到一条指向深度学521①J o h nB i g g s W h a tD o I n v e n t o r i e s o f S t u d e n t s L e a r n i n g P r o c e s s e sR e a l l y M e a s u r e A T h e o r e t i c a l R e v i e wa n dC l a r i f i c a t i o n B r i t i s hJ o u r -n a l o f E d u c a t i o n a lP s y c h o l o g y 63 n o 1 F e b r u a r y 1993 3-19 J B B i g g s I n d i v i d u a l a n dG r o u p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S t u d y P r o c e s s e s B r i t i s hJ o u r n a l o f E d u c a t i o n a lP s y c h o l o g y 48 n o 3 N o v e m b e r 1978 266-279习的知识建构路径,以教学方式改进带动学习方式变革,以教学力助推学习力㊂一 问题的提出:大学生学习的困境与归因(一)单向的学习方式与教学的浅表化在与大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得知,对于一些最基础的学科知识,大学生们常有 本科学一遍㊁考研学一遍㊁硕士学一遍,依然记不住 的问题,这里的 记不住 并非全然忘记,而是在回忆时只能零散地想到一些专业名词,无法将学科知识形成理论体系,在实践中难以联想运用,在研究中知识深入思考上发力不足㊂走进他们的日常学习可以发现, 单向学习 的现象十分普遍㊂所谓 单向学习 ,即只有知识的 输入 而无 输出 ,将学习集中于阅读与记忆,在此基础上缺乏深度加工㊁质疑创新㊂长此以往,大学生难以通过专业化的知识学习完成由学习者到生产者㊁研究者的身份转变,步入社会后也不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达成因而大打折扣㊂上述情况的发生,固然与大学生自身学习目标不清晰㊁内在动机不足等问题存在一定关联,但往往也与教师教学的浅表化难脱干系㊂在大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常常有一堵隐形的墙,教师自说自话地讲,学生面无表情地听,一派 祥和 景象,但这种 祥和 正是低效学习㊁低效教学的典型表现㊂究其原因,大学教师存在责任悬空现象,往往只需为自身的教学负责却不用为学生的学习负责,教学任务仅仅是其诸多工作中的一项,因而部分大学教师不愿在教学中多动脑筋,教学模式单一僵化, 照搬教材 ㊁ 念P P T等情况时有发生㊂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自身尚且缺乏清晰的教学目标与适切的教学方法,教学始于灌输终于灌输,忽视知识的演进历程㊁时代特性以及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又如何去要求学生透过这些 皮毛 洞悉知识的本质,实现思维与知识的双向交互?大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这种 互动失衡 会直接导致大学生与知识之间的 互动失衡 ,大学教师 授业 而不 解惑 ,大学生 知其然 而不 知其所以然㊂(二)模糊的学习认知与教学的形式化大学中开放㊁自由的学习环境和 重科研轻教学 的整体氛围使部分大学生萌生了一种错误观念,即大学课程是为了体验学习而非获取知识㊂在这样的观念下,学习活动异化为了一场场华丽的表演,学生沉浸其中,对知识的学习却是 走马观花 ㊁ 浅尝辄止 ,常常陷入 不可知论㊂大学阶段薄弱的知识基础在短期之内或许不会暴露出显著问题,但对学生未来长远的专业化发展会造成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也偏离了高等教育 培养专业人才 的初衷㊂如前文所言,单一㊁僵化的灌输型教学是不可取的,但让学生陷入 不可知论 ,往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形式化㊂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大学课程虽然专业性㊁灵活性更强,但其中绝大部分知识仍是确定性知识,学生的学习依旧需要先 立 后 破 ㊂然而,一些教师对培养目标缺乏深入理解,在教学中以活动形式取代知识本身,不能充分认识传授知识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㊂这类教师热衷于将课堂打造成学生表演的舞台,但又缺乏细致指导与确切评价,活动往往火热开场而潦草收场,在学生讨论㊁汇报㊁展示后,教师无法给予详细剖析㊁准确评价,而是以 大家表现得都很好 , 大家说得都有道理 收尾,用泛化的学习活动使大学生的学习落入无目的的窠臼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沟通能力㊁合作能力㊁表达能力确有提升,但过程中的知识摄取很少,同样缺乏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思维共振,教师也陷入了另一种形式的 偷懒㊂(三)功利的学习目标与教学的短视化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中国大陆高等学校知识商品化的潮流加速发展①, 知识焦虑 ㊁ 内卷 等语汇的诞生反映出人们对就业形势㊁社会需求的过度关注,这种关注催生出应试教育在大学的延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对学习本体价值的忽视㊂久而久之,大学生易滋生出功利主义的学习目标,将追求真理置于获取文凭之下,难以具备长远的眼光㊁终身学习意识与创新能力②㊂如在教育学专业,出现 教资不考就不学 的现象,一些师范生全盘依照教资考试重点学习课程,呈现出极端化的目标导向与结621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①②黄俊杰‘<大学之理念:传统与现代>自序“,‘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年第1期,第33-36页㊂亚当㊃R.尼尔逊‘学生㊁知识和大学的商品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高等教育资助“,‘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8年第1期,第58页㊂果导向,而这种现象也存在于诸多其他专业的大学生中㊂近年来,受到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冲击,功利主义学习观在大学生中蔚然成风,迷失其中的大学生已然忽视了真才实学才是增强自身专业本领与文化底蕴的真凭实据①㊂对于在大学生群体中悄然滋生的功利主义倾向,大学教师本应加以引导与纠正,但现实情况是,一些教师非但不加干预,甚至以 功利性教学 进一步催生 功利性学习 ,表现出迎合社会发展的浮躁和短视,将是否有利于就业作为筛选教学内容㊁安排教学进度的唯一考量,把自己和学生都困于 就业导向 的枷锁中,对于就业时可能用得上的知识就仔细讲解,对于就业时用处不大的知识就匆匆掠过,导致课程内容零散而不成体系㊂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下,知识仅仅是就业的工具与筹码,学生的知识观被严重扭曲㊁异化,在大学阶段已然丧失对知识价值的珍视,毕业后更不可能葆有对知识与学习的热情㊂此外,这类教师将目光局限于短期内的 知识变现 ,极易忽视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会造成 教书 而不 育人 的局面㊂二 关系与逻辑: 知识传授 与 知识建构 的关系大学生学习困境及其背后的教学成因促使我们重新审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然与实然状态,而要想将应然变成实然,首先需要明确改革的重点与核心㊂当前的高等教育教学大多重视知识传授,但有研究者对此提出了异议,那么应该改变的究竟是教学中的 知识传授 本身,还是教师对其的理解与实践方式?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结合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将 知识建构 引入讨论,并进一步提问:颇受质疑的 知识传授 在高等教育中是否真的应该让位?备受推崇的 知识建构 又是否在大学生身上有效发生?大学教师对 我们希望学生产生怎样的知识建构 是否具备清晰的认识?想要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改进道路,首先须得对 知识传授 与 知识建构 的逻辑关系加以剖析和阐释㊂(一)脱离了知识传授的知识建构:虚假的繁荣近年来,一些教育研究者将 知识传授 与 培养人 对立起来,反对任何 去情境化 的普遍意义的知识教学,却忽视了传授知识正是学校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基础和依托②㊂尽管大学因培养人才而存在,但自诞生之日起,它一直围绕着 知识 这一中心而发展③,可以说,在高等教育的任何领域,静态的㊁确定的基础知识的传授都是学生知识建构的 地基 ,没有这个 地基 ,学生便难以完成专业化发展,实现更高层面的飞跃㊂因此,知识传授不应背负 阻碍大学生发展 的莫须有罪名,相反,大学生的知识建构不能悬浮于知识传授之上,脱离了知识传授的知识建构只会带来有形无实的虚假繁荣㊂在高等教育中,脱离了知识传授的知识建构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㊂第一,以情境掩盖知识㊂教师准备了大量生动㊁翔实的生活案例,在课堂中辅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学生们在课堂上也被深深吸引,但一节课或一门课程学习完毕后,一旦让学生们回顾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们印象最深刻的只有一个个趣味故事,对于课程最核心的概念㊁方法印象却十分模糊㊂第二,以活动替代知识㊂相较于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大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大学教师也可以更大程度 放权 ,因而有教师认为大学生知识的获取可以完全依赖各类学生主导的学习活动,将课程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学生的讨论㊁展示,自己则成为了课堂的旁观者㊂在这种情况下,课堂输出的信息往往质量参差不齐㊁结构零散无序,学生能有效捕捉的部分少之又少,也很难在课后深入思考㊁提出问题㊂第三,以技术放逐知识㊂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有教师将 教学改进 片面理解为 教学技术改进 ,打造各类教学平台,开发各种电子资源,期望大学生在课后通过自觉自主的学习建构知识体系,弱化了课堂知识传授的效用,也忽视了教师对概念的深度剖析和对知识本质的揭示㊂上述几种 形而上 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可取的,我们有必要将 知识传授 与 知识灌输 加以区分㊂二者最显著的区别是教师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启发,是否对知识进行了归纳与创生㊂例如,同样是讲解概念,灌输知识的教师将教材中的定义直接呈现给学生,强调其中的重点信息并要求学生记忆,而传授知识的教师以721张春莉 缪佳怡 张泽庆 指向深度学习的知识建构 基于对高等教育中 教 与 学 的思考①②③李蓉荣㊁程良宏‘象牙塔中的局外人:大学生学习参与边缘化现象及其改善“,‘教育发展研究“2021年第23期,第46-53页㊂周序‘回归知识:高等教育应该如何 培养人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第53-58页㊂王一军‘大学课程:发展学生 个人知识 的必要与可能“,‘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第70页㊂问题启发学生逐步接近㊁明晰概念,通过案例辨析把握重点,结合个人经验对概念进行本土化㊁时代化的深入解读,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提出评论与思考㊂总之,作为知识建构必不可少的环节,知识传授力求实现知识㊁能力㊁形式㊁技术等要素的深度整合,让知识在学生身上 落地生根㊂(二)局限于知识传授的知识建构:片面的发展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曾说: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㊂ ①从根本上看,大学教师的职责是创造知识以及教育他人创造知识,因此,教师必须首先了解我们要创造的东西知识㊂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认识论与知识建构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㊂近几十年,认识论已经超越了对知识积累的关注,转向关注知识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对大学生学习的研究必须具备哲学家口中的 发现逻辑 ㊂然而,大学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仍囿于传统认识论的观点,教师以绝对的权威姿态控制课堂,以传授新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与最终目标㊂这种结果导向的教学观忽视了认识论的核心问题人如何获得新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停留在浅层学习的水平,催生了学生的片面发展㊂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除了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的确定性知识,大学生还应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获取什么知识在学校教育中,知识常常被教师视为存在于学生大脑中的一些东西,但从社会认知角度看,任何具备知识功能的事物都是知识㊂P o l a n y i 指出,人们具有一些自身难以发觉的 隐性知识(T a c i tK n o w l e d g e ) ②,而知识的获取和创造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始于学生的隐性知识,结合其接收到的显性知识,形成新的知识,再将新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进而开始一个新的学习周期㊂在大学生的学习中,这种隐性知识可能指内化的技能,或是学习过程中养成的某种直觉,以及想象力㊁好奇心㊁认知技能等知识学习的 副产品 ㊂L i n f k v i s t 指出,人们可以表达出比自身知识更多的东西,而最重要的知识往往存在于实践中㊁活动体系中,以及隐含在实践的社会情境中㊂换句话说,组织知识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个人,无论是专家还是学徒,都倾向于扮演情境中的人物角色③㊂概言之,知识建构视角下的知识并不属于特定的个人㊁团体或限于某本教材中,它有自己的 生命 ,可以不断进化㊁生长④,并以发明创造㊁问题解决方案等各种形式广泛存在㊂知识建构应强调隐性知识与显隐性知识转换的重要性,强调在学习中对知识的践行与发展㊂(三)知识传授与知识建构的辩证统一:走向深度学习基于前文对知识传授与知识建构关系的辨析,笔者认为这二者并非二元对立㊁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分别站在 教 与 学 立场的两种对大学生学习的不同阐述,即提到 知识建构 不一定都是高效而值得推崇的模式,而提到 知识传授 也并不意味着就是错误而必须摒弃的做法,关键在于以何种方式进行怎样的知识建构㊂由此,我们应认识到知识传授与知识建构的辩证统一关系,两者统一在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点之下㊂1976年,瑞典学者M a r t o n 和S äl j ö首次提出 深度学习 的概念⑤㊂此后,国外学者们一直在持续跟进相关研究与实践,并在深度学习的概念界定上形成了诸多观点㊂近年来,深度学习逐渐受到中国教育研究者的关注㊂何玲㊁黎加厚指出,深度学习是一种注重理解批判㊁联系建构㊁迁移应用的学习⑥㊂孙银黎指出,深度学习包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知识的持续回忆㊁复述,新旧知识的联系㊁融合与及时的反思⑦㊂郭华认为,深度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并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过程⑧㊂我们认为,大学生的深度学习是学生以积极的意愿参与学习,主动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结合自身经验对知识进行加工㊁理解以把握知识本质,及时反821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大学校长蔡孑民就职之演讲“,‘时事新报“1917年2月4日,第3张第1版㊂M i c h a e l P o l a n y i T a c i tK n o w i n g I t sB e a r i n g o nS o m eP r o b l e m s o f P h i l o s o p h y R e v i e w s o f M o d e r nP h ys i c s 34 n o 4 O c t o b e r 1962 601-602 L a r sL i n d k v i s t K n o w l e d g eC o mm u n i t i e s a n dK n o w l e d g eC o l l e c t i v i t i e s A T y p o l o g y o fK n o w l e d g eW o r k i nG r o u p s J o u r n a l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S t u d i e s 42 n o 6 S e p t e m b e r 2005 1196 K a r lR P o p p e r O b j e c t i v eK n o w l e d g e A nE v o l u t i o n a r y A p pr o a c h r e v e d O x f o r d C l a r e n d o nP r e s s 1979 256-257 F M a r t o n R S äl j ö O nQ u a l i t a t i v e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L e a r n i n g I -O u t c o m e a n dP r o c e s s B r i t i s hJ o u r n a l o f E d u c a t i o n a lP s y c h o l o g y 46 n o 1 F e b r u a r y 1976 4-11 何玲㊁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2005年第5期,第30页㊂孙银黎‘对深度学习的认识“,‘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7年第11期,第34-36页㊂郭华‘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教育科学论坛“2015年第2期,第18页㊂思,并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于生产生活中的复杂场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㊂在已有研究中,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常作为一组对立概念出现,对二者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把握深度学习的本质特征㊂综合文献分析,学习者在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中所表现的差异主要包括八个方面(见表1)㊂表1 深层学习和浅层学习的表现差异类别深度学习浅层学习记忆方式理解记忆机械记忆学习情感与动机情感积极,内在动机强情感消极,内在动机弱学习效能感强弱学习方式主动学习被动学习反思状态对学习过程㊁学习结果积极反思缺少反思过程整合性学习能够结合自身已有经验,整合多渠道信息,拥有跨学科思维信息整合水平较低,无法在各学科学习之间建立联系迁移应用能力能够运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场景中的问题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知识建构关注知识的本质,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不能在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只关注知识的表层含义 从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比较中可以归纳出深度学习的三点基本特征㊂第一,深度加工,探求本质㊂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把握知识的本质属性,挖掘背后的思维模式㊁思想方法㊂在学校教育中,学科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是学生借助学习材料与教师引导,在极短时间内掌握该学科漫长发展历史中卓越成果的过程㊂因此,学习时应关注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知识发展的内在逻辑,体会学科蕴含的思想方法与人文价值㊂第二,主动建构,批判质疑㊂深度学习的发生要求学习者主动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同化和顺应,逐渐扩大㊁重新整合知识网络,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持久记忆与学习能力㊂此外,学习者在学习知识时不能盲目接受,全盘肯定,成为知识的奴隶,而要警惕知识的束缚,对已有的知识不断质疑㊁挑战和更新,成为知识的主人㊂第三,迁移应用,解决问题㊂在如今数据与信息唾手可得的时代,人人皆可在书本上㊁屏幕里找寻知识,但并非所有 搜索-获取 信息的过程都是深度学习①㊂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理解和内化书本知识,将其灵活应用于现实中的复杂情境,解决实际问题㊂这种迁移要求学习者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也是在做中学和用中学的重要体现㊂在明晰了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之后,我们应从实践层面进一步认识到,在深度学习的概念下,学校中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建构是相互包含㊁辩证统一的㊂一方面,知识建构应包含知识传授,学习者必须首先经由知识传授获得知识的本质理解,才能更好地完成知识的运用与创造,获得知识的 可能性意义 ㊂P h e n i x 认为,意义是话语与行动之间的中介,在学习过程中,人的思想经验与概念自身的意义是不可分割㊁相互作用的两部分②㊂因此,知识的意义包含了两个方面:其一是从认识论视角对知识的认识,是知识生产者表达的㊁期待对后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其二是从教育视角对知识的认识,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的理解㊁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价值观念㊂在深度学习的视角下,关于 是什么 的 浅层学习 的知识是进行关于 为什么 的 深度学习 的必要前提③,学生应首先把握 作为事实的知识 的本质属性,以前人的认识成果作为建构新意义的基础,进而充分发挥个性,创造多元而无限的 作为人的发展的知识 ㊂在此,我们也可以从921张春莉 缪佳怡 张泽庆 指向深度学习的知识建构 基于对高等教育中 教 与 学 的思考①②③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课程㊃教材㊃教法“2016年第11期,第26页㊂P h i l i p H P h e n i x M a na n d H i sB e c o m i n g N e wB r u n s w i c k R u t g e r s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1964 44-45 周序‘ 深度学习 与知识的深度认识“,‘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第169-175页㊂实践逻辑认识知识传授在知识建构中的基础性价值㊂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应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这是学生运用和创造知识的突出体现,也是深度学习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㊂然而,无论是在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领域,提出新的科学假设之前学生都需要对相关主题的术语㊁概念㊁原理㊁方法论等有深入了解,缺少这一前提,知识的创生就会变成无源之水㊁无本之木,沦为自说自话的 伪科学 ㊂在大学教育中,这一前提正是通过教师的知识传授实现的,因此,在知识传授中静态知识的获取对于实现大学生深度学习下的知识建构具有启发性作用和普适性价值㊂另一方面,知识传授应包含知识建构,有效的知识传授必须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个体经验,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中,在师生㊁生生的互动中完成知识的转移㊂从认识论的视角出发, 作为人类认识成果 的知识只能告诉人们 关于世界的知识(k n o w l e d g eo f t h ew o r l d ) ,而不能使人们获得 加入世界的知识(k n o w l e d ge of -a n d -i n t h ew o r l d ) ①㊂这是因为教育中的知识不仅具有客观性㊁确定性㊁普遍性和中立性等基本性质,还具有文化性㊁不确定性㊁境域性和价值性等基本性质②㊂在深度学习的概念下,知识的传授应具备生成取向和过程取向,不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简单占有,重视新旧经验的流动㊁思维与情感的冲突㊁集体中的意义建构,使学生在 共同话题 的学习中拥有自身的 独家记忆 ,避免高等教育落入 知识本位主义 ㊁ 知识功利主义 的误区㊂在教学中,知识的传授不能仅仅将知识以静态形式 去情境 ㊁ 去过程 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应创造机会促成学生与知识的主动相遇;教育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给学生 关于世界的知识 ,而应该使学生获得 加入世界的知识㊂三 路径与方向:如何实现深度学习下的知识建构基于对高等教育学中 教 与 学 的思考,我们辨析了知识传授与知识建构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明确了大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指向深度学习的知识建构过程㊂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大学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下的知识建构㊂(一)以知识传授作为教育的重要根基与关键目标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主客体之间存在着一些中介物质(知觉或概念)③㊂要实现这种 相互作用 ,教师首先应明确知识传授是教育的重要根基与关键目标㊂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将重心完全放在 如何促进学生建构 ,创设复杂的情境与繁琐的活动,缺乏对 知识自身如何发生的关注㊂深度学习下的知识建构要求教师把握知识的确定性,认识到知识是思维㊁能力㊁素养形成不可或缺的基础㊂1.以知识作为学生发展的起点大学教师承担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及相对固定的场地内,使学生对学科知识形成一定程度的认识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最基本的身份是知识的传授者,应将知识作为学生发展的起点,在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前,确保学生已经具备了活动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活动后的教师评价也要回归知识,不能仅针对学生的展示形式㊁精神风貌作出反馈,还应对展示的具体内容作出评价指导㊂此外,引导学生进行批判㊁质疑与创造的前提是确保学生已经充分认识了相关的知识和观点㊂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脱离知识的创造是不存在的㊂2.把握知识之间的多重关联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知识点之间建立关联是促进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关键因素㊂然而,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表现出 重演绎轻归纳 的特征,教师习惯于引导学生对单个问题进行推理证明,得出最终结论,但对推理过程之间以及结论之间存在的多重关联缺乏关注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建立多重关联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㊂关联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㊂第一,学科内知识之间的关联㊂这种关联在任何学科中都是广泛存在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31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①②③赵汀阳‘心事哲学(之一)“,‘读书“2001年第3期,第113页㊂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3-160页㊂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1页㊂。
高校教师研修总结
高校教师研修总结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而从本质上来讲,教师专业发展即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究,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高校教师研修总结,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
高校教师研修总结篇一我是***大学**系的一名计算机教师,20xx年参加工作。
在近9年的工作期间内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教书育人当中。
为了开拓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我于20xx年x月被学校批准到**大学硕士学位进修班学习。
现已顺利毕业,不但获得了硕士学位,还拿到了毕业证书。
通过近一年半的学习时间,使自己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我深知我在教育岗位上任重而道远。
现将学习情况以及收获体会总结如下:一、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严于律己在**大学学习期间,在思想上毫不松懈,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一言一行,总要想到我是来自于**大学的一名教师。
深刻领会和学习胡锦涛同志“八荣八耻”精神,先后参与了**大学校园网维护工作、创立江苏文明宿舍等一系列活动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并计划学习回**大学后递交入党申请书。
二、学习的收获及成绩通过近一年半的学习,修完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取得了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证书,20xx年在计算机核心杂志《计算机应用》上发表一篇论文。
在**大学学习期间还参与了**大学校园网维护、校园网建设等实践活动。
三、进修学习的心得体会1.要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虽然每个教师都接触到,但各人理解的含义不尽一致,广义上说,教学方法也可指完成教学目的和内容所采取的一切手段,途径和教学原则,例如通常所说的启发式,实际上是教学原则。
电化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手段,又如什么程序教学法,单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究其实质均不纯指方法,都涉及整个教材教法改革。
若纯粹地从方法上作出选择,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某一具体知识环节的教学任务所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方式,从教学活动方式的本质看,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议论法,自学读书法,练习法,它们有其各自的特点,教学中具体采用哪种教学方法,一般要依据教学目的,教材要求,课型内容,学生水平,教师能力,教学条件等多方面考虑。
浅析高校化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技巧探讨
浅析高校化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技巧探讨发布时间:2021-09-03T11:18:55.730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12期作者:李良钊林玉琼李胜杰[导读] 时代的发展为高校的化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对化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李良钊林玉琼李胜杰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摘要:时代的发展为高校的化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对化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本文则从多角度论述了如何提升高校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效化学;课堂效率;措施引言现在的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见多识广、兴趣爱好广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对他们的影响很大,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比较严重。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不会喜欢你所教的课程,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新教学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概念图的应用概念图作为教学和学习的辅助工具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概念图能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能更有效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自身概念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帮助教师更有效的完成教学内容。
利用概念图不仅增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还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更加科学、合理的以框图形式将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清晰呈现给学生,最大限度保证和提高了教学效率。
1.1、选择难度合适的问题与任务教师在选择探究性教学所采用的问题与任务时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合适的问题与任务才能满足探究性学习的实际需求。
首先,问题的选择必须要建立在已经学习过的基础知识之上,过于理论性的内容不合适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问题与任务。
其次,针对不同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教师应该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层次的问题与任务,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问题与任务。
高中教学质量监控:策略与方法
语文
2019年高考全国3卷强化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求。 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查内容。 全国Ⅲ卷作文试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虽未明确规定文体,但 漫画材料直接取材于每个考生都深有感触的场景,有助于激发考生 写作热情,抒发真实情感。作文试题对中学写作教学释放出强烈信 号:写作要立足实际生活需求,强调实际应用,避免言之无物、大 而无当。
2019年全国一卷数学第4题:
对主干内容的重点考查:逻辑推理、数学应用
2019全国高考英语Ⅰ卷:
英语
一、选材上,诸多篇幅围绕“环保健康”主题,如乞力马扎罗垃圾 污染问题、北极熊现状、心理健康、呼吸新鲜空气等,具有鲜明的 时代性、热点性以及开阔的国际视野;还有暑期工作介绍、向伦敦 美术学院写申请信当志愿者且介绍中国画等,体现了英语的应用性、 实效性与文化交流性。总的来说,今年的试卷依日贴近现代学生的 生活取材,符合英语作为门语言讲究实际应用的特点。
情境真实,综合考查应用能力
理科Ⅰ卷第(6)题以我国古代典籍《周易》中描述事物变化的“卦”为背景设置了排列组 合题,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理科Ⅲ卷第(3)题,以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调查 数据为背景设计,情境贴近实际,为考生所熟悉。
来源: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2019年全国三卷数学第4题:
关注传统文化,考查抽样数据统计的应用能力
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达到国 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 其他科目均实行合格性考试,考试内容为必修内容。语数外、政 史地、理化生等科目合格性考试由省级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实施,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技术科目和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省级统一考 试。体育与健康科目合格性考试按照省级要求由地市统一组织实 施;艺术(或音乐、美术)科目合格性考试由省级确定具体组织 实施方式。省级统一组织实施的合格性考试应安排在学期末,高 一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高校招生录取所需学 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选择性考试,考试内容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 内容,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本知识和 实 际 问题 挂钩 联 系 , 书本 知 识也 就变 得鲜 活起
来 了。
术人才。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除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
就是要 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工程技术与实 际操作能 力 , 理 只有 论与实际的 良好结合才能称得上是合格 。
器设备跟不上 实际技术 更新 、 者不 能与教 材 良好衔接 , 或 学 生不 能将课 堂教学 内容应用于实验实践 , 帮助 消化课 堂学 习 内容 。第二 , 实验设计也存在不合 理性 。现在 大部分实验都 是操 作性 实验 , 分析 、 设计 性实 验少 。实践 教学充其 量只起
理论教学因为原理抽象 , 公式 复杂 , 直观性差 , 往往很 难 激发学 生的学 习积极性 。虽然 , 许多教 材 中也 附有 实例 , 但 往往因为教师个人研究的方 向不同 , 其 中的理 解也是很 有 对 限的 , 导致对这些 实例 的分析也 往往 是轻 描淡 写一笔 带过 , 不能帮助 同学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 。 笔者担任“ 电器 与可 编程控 制器 ” 课程 教学时 , 结合 笔者
发 ”讲解程序 开发 、 的过程 , , 调试 讲解 多传 感器融合 的知识 。
让 同学们从 系统的角 度 , 把握所 学 的基本 知识 和概念 ; 同时 面对 实物讲学 , 更具直观性 , 更能激发学 生的学 习积极 性 , 让
我校是一所工科学校 , 生培养 目标是将 学生培 养成 本科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 学两 个基本 环节 构成 了教 学工作 的 基本体系。理论教 学 与实践教 学 既密切 联 系又有相 对 的独 立性 , 理论教学是实 践教 学 的基 础和 前提 , 实践 教 学是理 论 教学的发展和深入 。 理论教 学和实践教 学的结 合共 同构成 教 学活动 的全过程。3科研 走进 高校教 学 的过程 , 就是科 研 - ] 也 走进理论教学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过程 中 , 进行 了下面 一些
有益的尝试 。
一
二 、 科 研成 果走 进 实践教 学课 堂 让
实验是实践 教学 的一 个重要 环节 。根据教 学 目的的 不 同, 实验 可分 为两 大类 , 即教学 性实验 和研究性 实验 。教学 性实验是 为具 体课 程的教学 而设计 的, 是课堂理 论教学 的辅
助 , 过实 验 , 以加 深学 生对 课程 理论 和 知识点 的理 解 。 通 可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科研 教学 策略
中圈分类号 : 2 G 44 文献标识 码 : A 器控制 、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 、 可编程控制 器网络规 划与组建 、 系统控制策 略相 比较 , 行举例 分析 ; 课堂上 播放 工程现 进 在
1 世纪 以前 , 9 大学 的主要职责 是传授 知识 , 被认 为是 不
这种实验在整个 实验 教学 环节 中 占的 比例 大。研究 性实验 基本上是在做 毕业论 文时才进行 , 主要 是为 了研 究某个课题
而做的综合性实验。这类实验所占比例较小。J l 目前实验教 4
学课 堂是教学 环节 中一个薄弱环节 。
、
让科 研 工程 案例 走进理 论教 学课 堂
关于教学性 实验 。第 一 , 因为 经费 问题 , 多实验 的仪 很
Vo . u p 16S p l
De . 0 6 e2 o
科 研 走 进 高 校 教 学 3g - 思 a - 1 ̄t 的 3* t
大学 自动化学 院 , 广东 广州 , 1oo 5o9 )
摘
要 :文章在分析现有高校教学 中存在 问题 的基 础上, 探讨 了科研走 进高校 教 学的相 关策略 , 阐述 了将部分 想 并 法应用干教学实践所取得 的教 学效果 。
一
种科学研究机构 , 大学 内部 组织基本 上没有 明显分裂 为教
学和研究 这两 大 系 统 。l 纪 初 , 育 家 威 廉 ・ ・ 堡 9世 教 冯 洪
场拍回来的录像和照片, 以及展示通过从工程现场带回的实
物, 让学生对实物有 一个 直观 的认识 ; 析讲解 设计 以及工 分
( ie o Hm o t Wl l Vn ubl ) hm d 在德 国高等教 育 改革 中鲜 明地提 出
了教学与科研统 一 ( nyo Tah gadR sa h 的重要 原 U i f eci n eer ) t n c 则 。洪堡 指出 : 大学 的任务仅 仅是教学 和传播 科学 , 科学 院 则是发展科学 , 这对 大学 显然是 不公 平 的, 于是 明确提 出大 学应当肩 负两 种 职责 , 即传 播 科学 ( 教学 ) 和发 展 科 学 ( 科 研 )从而扩展了大学的职能 , , 使得 大学 成为一 种重要 的科 学 研究组织。1 … 但是 , 为教师 在科研 和教 学方 面精 力分配 不 因
科研项 目“ 设备 状 态监 测无 线 集成 网络研 究 及工业 应 用 开
当 , 关制度 尚不健 全 的情况下 , 多高 校 的科 研 和教学 并 相 许 没能得 以协调发展 , J 别是 因考核 制度 等 的不 健全 , 致 -特 2 导
重科研 、 轻教学 的现象普遍发 生 , 导致教学质量 的滑坡 。
维普资讯
第 6 增 刊 卷
2O 06年 l 2月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o C , o o U ies v o e moo v S ca S i e E i  ̄ f aa d  ̄ nv. t fT d l ( oil c m df m n rt e m l
程现场调试 中碰到的 问题 以及为解 决这 个 问题 而采 用的分 析思路 和解决 方法 , 生能够真 刀真枪感受 到科学指导工 让学 程的力 量 。 动 了 学 习 积 极 性 ; 调 同时 也 丰 富 知 识 、 阔 了 开
思想 。
担任“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课程教学时, 结合笔者参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