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 不断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合集下载

云安县委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

云安县委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

2007年,云安县委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打造青山绿水家园,建设和谐繁荣云安”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具有云安特色的县域经济、园区经济、循环经济、口岸经济和镇域经济,全县上下政通人和,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社会事业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发展成绩有目共睹。

㈠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着眼于现有企业,引导他们增资扩产,在项目的存量上下功夫。

积极创新招商选资模式,在项目的增量上下功夫。

针对可开发利用工业用地不足现状,出台了云安县土地闲置处理办法,努力盘活闲置土地。

建成了县规划展示厅,使招商选资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积极抓好六都、黄湾两个重点工业园建设,加快办理用地报批手续,黄湾工业园的项目春节后可全面启动。

与园区建设配套的内堤及泵站建设已全面启动。

合力做大口岸经济。

扎实做好“沿西江经济带”这篇文章,四围塘港区全面开工建设。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

大力实施节能降耗工程,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县建设稳步推进,并被省推荐为第二批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候选单位。

逐步壮大镇域经济。

各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镇级招商选资步伐加快,镇域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稳步推进农村经济。

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林业大检查成果进一步巩固,林业生态县建设步伐加快。

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广东省火炬计划林产化工(松香)特色产业基地”。

畜牧水产业健康发展,成功做好了禽流感、猪蓝耳病的防控。

工业发展形势喜人。

全县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水泥、硫化工、新型石材等特色支柱产业逐步壮大,并成为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力引擎。

2007年,全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1亿元,增长15.5%;实现国税收入12034万元,增长42.5%;实现地税收入9225万元,增长7%;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133万元,增长23.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339元,增长7.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5•【文号】•【施行日期】2017.05•【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2017年5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有关部署要求,推动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重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和社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文化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行业组织,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行业发展、规范市场秩序、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文化领域行业组织总体发展不够、活力不足,还不能适应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要求;一些行业组织党的建设缺失,党的领导弱化,有的职能定位不清晰、内部治理不规范,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作用;一些“山寨社团”、“离岸社团”四处敛财、屡禁不绝,侵害了社会公众权益,亟待加以解决。

当前,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

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领域行业组织的领导,创新行业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文化管理效能。

协同推进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需要在行业组织建设大框架下,把握文化建设特点和规律,引导文化领域行业组织更好地发挥自身功能和独特优势。

把文化领域各方面企事业单位和广大文化工作者联系起来,汇聚起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合力,需要补齐行业组织发展的短板,推动行业组织全面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社区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加强社区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加强社区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是指政府、社会组织和市民共同参与,通过协商、合作和调节等途径,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

社区作为基层组织和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对于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加强社区建设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路径之一。

一、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基础设施的完善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因此,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首要任务。

我们可以在社区内增设公共休闲设施、健身器材等,提供更多便利的服务,使居民能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社区生活。

二、建立健全社区组织,提高社区自治能力社区自治是社会治理创新的核心要素之一。

通过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等组织,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治意识,更好地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

在社区自治的基础上,各社区可以自行制定并执行一些行为准则、社区规章制度,自我约束,以提高社区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增强社区凝聚力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社区节日的举办,加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进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

社区可以组织一些讲座、培训等活动,提升居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加强社区矛盾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社区矛盾是社会治理中的一大挑战。

建立健全社区矛盾调解机制,积极化解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是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矛盾调解委员会,开展调解工作,促进社区居民理性交流和友好互助,及时化解矛盾,预防问题的进一步升级。

五、加强社区警务建设,维护社区安全稳定社区警务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社区警务建设,提高社区治安防控能力,维护社区安全稳定至关重要。

可以增加社区派出所的力量,加强巡逻和防控措施,加强社区的安全防范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有效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社会治理与文化建设

社会治理与文化建设

社会治理与文化建设社会治理是指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指导、服务保障、应急处置等活动,以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权益等目标的过程。

文化建设是指文化领域的各种社会活动和创造性的文化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社会治理与文化建设息息相关,两者相互促进,形成文化与社会治理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倡导思想,引领价值观。

文化是人类的灵魂,是人类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决定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反过来也对文化的创造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社会治理中,我们要注重促进文化建设,不仅要抓好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还要加强社会文化氛围的培育,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文化建设包括宣传教育、文化产业、生态文化、社区文化等方面。

宣传教育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的渠道和方式。

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吸收和汲取世界文化的精华,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为社会进步提供思想和智力支持。

文化产业是文化和经济的结合体,也是国家创新驱动的重要支撑。

我们要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加强人才培养、深化融合发展等多种手段,推动文化产业向高质量、高附加值、高影响力方向发展。

生态文化是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是传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必要保障。

我们要重视生态文化建设,加强生态文化价值的挖掘和利用,培养环保意识,推动文化自然融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社区文化是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文化志愿服务、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等措施,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

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公正。

一个社会的治理能力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也要依托于文化的发展。

因此在社会治理中,我们也要重视文化建设的作用,形成文化与治理互为支撑、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

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艺术精品不断涌现,市民文明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但从我县文化发展现状来看,仍存在一些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当前,我县正处于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正处于优势叠加、活力倍增的黄金发展期,正处于竞争加剧、赶超跨越的攻坚关键期,文化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加快文化建设,是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内在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和机遇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奋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二、加快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文化强县为目标,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服务,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加快文化改革创新,建设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方案意见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方案意见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方案意见社会管理是指社会组织、政府机构和个人行为之间的管理和协调。

它涵盖了社会治理、社区管理、安全管理、文化传承等方面。

社会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社区治理水平,还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本文提出以下实施方案意见。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效率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社会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需要加强数据统一管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推广电子政务等技术手段,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实现社会管理的全过程数字化、信息化,从而提高社会管理效率。

同时,可以建立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社会矛盾调解平台等,将社会管理与信息化紧密结合,优化社会管理流程,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二、强化社区治理实践,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社区治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

通过社区治理,可以加强社区管理,解决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推动社会发展与和谐。

因此,需要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的有效模式,建立多元化的社区治理机制,提高社区自治的能力。

同时,可以加强社会组织建设,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管理,促进社区自治。

加强社区管理能力的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加强社会服务资源整合,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社会服务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服务资源整合是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关键。

因此,需要强化社会服务资源整合能力,建立社会服务资源调配机制,促进社会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构建全民参与、全方位、全覆盖的社会服务体系。

同时,需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投资创新等方式,拓宽社会服务领域,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市场主体服务能力,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四、推行分类管理,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通过分类管理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

在分类管理方面,需要依据不同管理对象进行分类,对照不同的管理需求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建立起一套符合管理对象特点、具有针对性的管理体系。

推行分类管理可以从源头上确保社会管理效果的良好,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精细程度。

学习两会主要内容

学习两会主要内容

学习两会主要内容这次全国两会内容丰富,精神十分重要。

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一系列报告和决议,对国际国内形势作出了科学判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进一步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提供了新的强大动力。

各地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迅速兴起学习贯彻热潮,把两会精神及时传达到广大干部群众之中。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宣传,带头贯彻落实,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做出表率。

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深入宣传两会精神,营造舆论氛围,掀起学习热潮,增强学习效果,切实把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奋力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张毅指出,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要全面准确地领会精神实质,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落实在我区的具体实践中,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要以沿黄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奋力开创我区经济发展新局面。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是指导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纲要提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从各个方面惠及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工作,对于我们做好各项工作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特别是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宁夏沿黄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将宁夏沿黄经济区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主体功能区之一,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我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

这几年,我们加快沿黄经济区城市带,打造黄河金岸,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设和谐富裕的新宁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抓住新的机遇,全力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以沿黄经济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山川协调发展,统筹全区经济布局,为全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要把沿黄经济区建设摆在事关全局的突出位置,作为增强全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抓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既要立足我区实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同时要积极向国家争取优惠政策,向兄弟省市区寻求合作支持,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空间,搞好规划,丰富内涵,加强推进强度,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速度,以大力加强沿黄经济区建设,推动全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引言近年来,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和多样化不断增加,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加强社会管理的必要性、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1. 加强社会管理的必要性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也不断增加,如犯罪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不公问题等。

加强社会管理可以更好地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2. 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

社会治理体系包括社会治安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

要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2.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需要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责,确保社会治理的有效进行。

2.2 建立健全的社会组织体系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注重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形成协同治理的局面。

2.3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需要提高基层社会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

2.4 推动信息技术与社会管理的融合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要推动信息技术与社会管理的融合,提高社会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治理的需求。

3.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面临着许多困境,需要通过创新来解决。

下面列举几种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途径:3.1 多元参与和协商决策加强社会管理需要摒弃单一的管理模式,促进多元参与和协商决策。

可以通过设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开展社会咨询和协商活动,使社会管理更加民主和公正。

3.2 引入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往往是由政府主导,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发挥有限。

可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治理的创新。

中共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切实加强群众工作的意见

中共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切实加强群众工作的意见

中共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切实加强群众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1.04•【字号】•【施行日期】2020.11.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江苏省关于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切实加强群众工作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发展“六个注重”要求,全力推进“八项工程”,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现就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两个率先”总体布局1、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社会管理工作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江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多发,社会问题凸显,社会风险增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极为重要、极为紧迫,不仅事关“两个率先”的顺利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而且事关党执政地位的巩固。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的、政治的、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使命感责任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上来,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有力的举措,大力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不断开创社会管理工作新局面。

2、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解决民生突出问题,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共同建设和谐社会,共创更加美好生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文号】•【施行日期】2017•【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2017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发展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纲要。

序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

“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的学习宣传教育不断加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

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文艺创作日益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为弘扬,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大幅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有信心和能力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关键时期。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政策背景:2010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阐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工作。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政治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文化领域受传统体制的影响还比较深,文化体制改革起步也相对滞后。

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从国内看,传统文化体制对文化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日益凸显,掌握大量文化资源的国有文化单位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外,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相对落后。

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发展的现代传播手段、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相比,我国文化发展还不完全适应。

从国际来看,文化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围绕综合国力的全方位竞争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明显,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尖锐复杂。

与此同时,文化产业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日益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日益成为国际经济竞争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

文化体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不相适应,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与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环境不相适应,与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趋势不相适应。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现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首都社会建设。

(一)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是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大战略举措。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市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作网络和政策体系框架;社会保障制度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民生得到切实保障和改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着进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广泛参与赢得世人瞩目,奥运志愿服务积累成功经验,群防群治取得显着效果;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共建共享局面初步形成;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

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市社会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本市社会建设工作距离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任务繁重、意义深远。

参考答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示江苏专什本计算机考试

参考答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示江苏专什本计算机考试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D4.C5.B6.A7.C8.D9.B10.A11.D12.B13.D14.A15.A二、多项选择题1.ACD2.ACD3.BCD4.AC5.ABCD6.BCD7.ABCD8.ABCD9.ABCD10.ABCD三、简答题1.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大必要性。

(1)从国内看,正确处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答: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存在着很多有利条件。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

(2)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

(3)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

3.答: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就与问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成就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就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

中国坚持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文化,既保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又积极借鉴和吸收了其他国家的文化成果。

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深入挖掘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独特路径。

2.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另一个成就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坚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动文艺创作,培育了一大批思想深邃、艺术精湛的文艺作品,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形象的传播。

3.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还取得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中国的电影、音乐、文学、游戏等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国内外市场的主要力量之一。

文化产业的壮大不仅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也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二、问题与挑战1.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衡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面临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衡问题。

一方面,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培养民族自信心、凝聚中华民族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为人民群众提供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

如何在传承中创新,既保护传统文化又推动文化的进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还面临着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新的文化载体和文化形式,其中既有积极向上的内容,也有低俗、娱乐化倾向的内容。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文化自信、传承创新、文化繁荣、国际交流等方面探讨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树立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信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积淀的国家,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

我们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扎根民族精神,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

同时,要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二、传承创新传承创新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传承是指继承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通过传承,我们可以铭记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创新则是指积极推动文化创新,不断丰富文化内涵,适应时代的需求。

我们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通过对古代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文化自信。

三、文化繁荣文化繁荣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我们要注重培养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境界和审美水平。

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要积极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与经济、科技、教育等各行业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繁荣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

四、国际交流国际交流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我们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拓宽国内文化的视野和思路。

同时,要积极推动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通过文化外交,加深中外人民的友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总结起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树立文化自信,传承创新,实现文化繁荣和加强国际交流。

我们应该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创新之路。

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通过文化繁荣和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通过国际交流,增进国家间的友谊与交流。

人大代表讨论发言稿简短

人大代表讨论发言稿简短
第3页 共7页
大会时才提议案,平常有大事,代表也可以提交议案,希望平常 也有机构接受处理议案;立法程序要改革,目前是人大专委和法工 委提出来才列入立法程序,是否可以改为广泛征求需立法的事项, 然后进行审议评价,分轻重缓急,确定立法的依次。仅由两个部 门提出,有可能漏掉大的急的立法事项。
人大代表探讨发言稿简短 在全省上下深化实行 xx 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和 中心、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奋力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和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省委召开这次宣扬部长会议,特别 重要、特别刚好,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宣扬思想工作的高度重视。 今日上午,我们一起倾听了孔部长报告,孔部长的讲话符合我省 宣扬工作的实际,点中了要害,突出了重点,指明白方向,对全 省今后的宣扬思想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宣扬思想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党和国 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有着不行替代的 作用。近年来,商丘宣扬工作在省委宣扬部的领导指导下,以科 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先争优为动力,紧紧围绕全盛全市工作大 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商丘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供 应了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氛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
人大代表受民重托、职责所在,不应当人云亦云,在严守政 治纪律的前提下,更应擅长从不同的视角视察问题、发觉问题并 且敢于提出问题,从这一点上讲,人大代表行使监督权要义正词 严,要敢于说话,敢于碰硬。古有云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 谔,人大代表在行使监督权的时候不应当沦入千人,而应当努力 成为士,带着推动社会的良知、情怀和责任感去监督,带着对国 家事业的关怀、热忱和希望去监督。

推进的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推进的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推进的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使命。

本文将就推进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展开论述。

一、推进建设的意义与目标推进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

它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推进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里富强是指实现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国民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民主是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法治社会,文明是指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和谐是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营造浓厚的社会主义思想氛围。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色在文化领域的体现,是区别于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血脉和灵魂,通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种形式和手段,广泛宣传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思想氛围。

其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年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根本的灵魂和文化基因。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注重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之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文化。

再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文化教育普及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才能确保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更高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路径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党的文化建设方针,并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文化建设措施

加强文化建设措施

加强文化建设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文化建设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幸福感。

为了加强文化建设,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是培养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

例如,可以组织文化讲座、文化展览、文化艺术演出等活动,让人民群众了解和欣赏优秀的文化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

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们可以通过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出更多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

例如,可以建设文化创意园区,吸引文化创意企业入驻,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同时,还可以加大对文化创意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人们从事文化创意工作,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文化交流与合作是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例如,可以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的文化艺术家来华交流演出,让人们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同时,还可以加强国际文化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

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推动其传承和发展。

例如,可以组织编纂和出版传统文化经典著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同时,还可以开展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培训和选拔工作,培养更多的传统文化传承人,保护和传承好我们的传统文化。

加强文化建设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每个人都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文化建设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人们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质,共同推动文化建设的进程。

加强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文化教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保护与传承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我们可以推动文化建设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文化建设的措施

加强文化建设的措施

加强文化建设的措施引言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加强文化建设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加强文化建设的措施,以期推动文化事业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文化教育的投入加强文化教育的投入是加强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步。

国家应该加大对文化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文化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在教育体系中增加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同时,要加强对文化工作者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作能力。

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国家应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文化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的监管机制,保护文化产业的合法权益,推动文化产品的消费和流通。

还应该加大对文化企业的融资和扶持力度,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

加强文化传承和保护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国家应该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修复和保护历史建筑、文物和文化遗址。

同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鼓励传统技艺的传习和创新。

此外,要加强对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鼓励民间文化活动的开展,推动各地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交流与合作是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

国家应该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通过文化交流,推动各国文化艺术的融合和发展,丰富各国人民的文化生活。

加强文化制度建设文化制度建设是推动文化建设的基础。

国家应该加强对文化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文化法律、法规和政策,推动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打击盗版、侵权等违法行为,维护文化产业的正常秩序。

结论加强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不断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文化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产品和精神成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离不开文化的发展与推动,文化建设对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引领。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的落后与其说是技术与制度的落后,还不如说是思想文化的落后。

正因为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先进分子经历了从学习技能(“师夷长技制夷”)到学习制度(学习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再到学习文化(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艰苦卓绝的探索过程。

历史是一面镜子,事实证明只有以先进文化为导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走在历史潮流的前头。

社会的建设与管理是同样的道理,服务型政府的打造、社会组织的培育、民众参与意识的唤醒,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无不依赖于先进文化理念的引领。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增强社会凝聚力。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个体意识和独立性逐渐增强,思想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但与此同时,也给我们的思想统一和社会动员带来了困难。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崛起和发展,必须有一种主流的价值观来统一人心,凝聚力量,否则社会的发
展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共同的思想基础,导致人心的涣散、力量的耗散与削弱。

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主流价值导向与多元价值取向的关系,用相对统一的价值观来增强社会认同,用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来黏合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激发昂扬斗志,为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以利益激励与获得为驱动机制的经济运行模式,在利益的驱动下,社会活力被充分调动和激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充满生机。

但另一方面,也容易诱发人的趋利性,刺激人们对物质或金钱的欲求,出现扭曲的义利观、荣辱观,甚至导致“一切向钱看”的不良现象。

近年来屡见不鲜的制假贩假、坑蒙拐骗,为了赚钱甚至在食品、药品中造假等现象,就是最好的证明。

颠倒的义利观、荣辱观以及与此相关的审美观,会给社会风气带来错误的导向,导致是非扭曲、善恶不辨、美丑不分的后果。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文化尤其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教育和引导社会大众。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关注和调节社会情绪。

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性及住房、就业、教育、医疗、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社会治安、人际关系等问题,都可能造成公众的焦虑和社会矛盾的滋生,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解决社会焦虑问题需要多管齐下,既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也需要文化上的积极
引导,帮助人们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

以贫富差距为例,这是发展市场经济不可避免会产生的现象,有利于竞争意识的激发与经济效率的提高,但也会产生两极分化和社会分层,产生消极后果。

因此,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宏观调控,缩小人际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要从文化上引导人们适应社会,通过充分发掘自身的能力,有效利用拥有的各种资源,去获得更多增加财富的机会,以此帮助人们调整情绪与心态。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又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提升如果得不到满足,人们就会产生烦躁和焦虑情绪,酿成社会矛盾。

同时,随着需求层次的提升,人们对周围事物的忍耐力会不断下降。

例如,在经济比较贫困的时候,人们只对基本的生理需求有要求,对政府的专制、环境的脏乱差等问题无暇顾及。

但一旦需求层次提高,人们的忍耐力就会显著下降。

例如,一个小小的环境污染事件,就极可能引发群众的上访甚至演变成为社会公众事件。

政府部门必须看到这样的转变,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从文化的层面实现人民安居乐业,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