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 男性,60岁,体重58kg,因“进食后剑 - 中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病人麻醉期间心肌缺血及其处理(附3例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武汉430030
陈晔凌张传汉田玉科
老年病人围术期心肌缺血并非少见,术前看似“健康”的病人术中出现心肌缺血会给麻醉带来意料之外的风险。
现报道几个病例如下。
临床资料
病例1 男,60岁,体重58kg,行“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
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
术前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术前心率70次/分,血压100/60mmHg,SpO298%。
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调整通气参数维持P ET CO235~40mmHg,SpO2100%。
经左颈内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4~10cmH2O)。
手术进行约1.5小时后,患者血压一度降至80/40mmHg左右,心率100~110次/分,CVP升至15cmH2O,排除手术操作、失血、麻醉药物的影响后,给予多巴胺4~6ug/(kg·min)静脉泵注,血压升至90~100/40~60mmHg,CVP 8~10cmH2O,维持至术终。
包扎伤口时患者心率突然从100次/分降至50~60次/分,心电图显示QRS波宽大,ST段明显抬高,继而转为室颤,心跳骤停。
经胸内心脏按压、电除颤等治疗后约45分钟窦性心律恢复,送至ICU,行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术后第二天病人再次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回顾术前心电图发现V1~V3呈QS型,为陈旧性心肌梗塞表现。
病例2 男,61岁,体重77.5kg,行“食管中段癌根治术”。
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
术前常规检查及动态心电图均正常。
入手术室后心率70次/分,血压105/75mmHg,SpO2100%。
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维持SpO2100%,P ET CO235~45mmHg,CVP8~12cmH2O。
手术进行约2小时后,心电图ST段突然显著抬高,当时心率75次/分,血压100/65mmHg,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并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2mg/h静脉输注,约15分钟后ST段逐渐回到基线,继续完成手术。
病例3 男,52岁,体重59kg,因“左上肺癌”行“左肺上叶切除”。
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
入院后测血压140/90mmHg,心电图提示“左室高电压”,其余检查未见异常。
入室后心率64次/分,血压130/100mmHg,SpO297%。
麻醉诱导时缓慢静注咪唑安定3mg,芬太尼0.2mg,维库溴铵8mg,丙泊酚40mg,
心率减慢至40~50次/分,心电图显示ST段明显抬高,测血压为60/40mmHg,立即静注阿托品0.5mg,多巴胺4mg,待血压升至90/60mmHg以上后ST段逐渐恢复正常。
持续输注硝酸甘油1mg/h治疗。
术中剪开心包时发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呈索状硬化改变。
讨论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亦称静息性心肌缺血(SMI),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被人忽略,使该类病人被混入“健康人群”中。
Erikssen等人1972~1975年间用运动核同位素心肌显像的方法检查了2014例健康人,并用冠脉造影进行确诊,发现中年男性中2.5%~10%发生SMI。
同样,无痛性心肌梗塞在临床也较常见,Framinghan 的研究提示,完全无症状的心肌梗塞在男性中占28%,女性中占35%。
老年人心肌梗塞症状不典型者较多,也容易被漏诊。
目前常用的术前检查对该类病人的检出仍有不足,动态心电图是探测SMI最为有效和常用的手段,在冠心病人中对心肌缺血诊断的特异性几乎达到100%,但敏感性仍只有55%。
因此,对中老年,有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吸烟饮酒史等危险因素者,即使术前心电图正常,麻醉中也应注意心肌氧供需平衡,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尽快处理。
如本病例中出现的一过性低血压、心肌抑制、手术刺激等都可能导致心肌灌注不足;及时给予升压、扩冠药物并减少手术刺激可起到一定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