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高考真题体验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 3
一、跨境环境污染的概念
指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将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会造成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当环境污染超出国界或边境,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环境 造成危害时,就成为跨境环境污染。
【知识回顾】环境问题
人类 过度排放
片面
环境问题→
追求 经济 增长
导
致
过度索取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课前导入】世界第八大陆
“第八大陆”位于美国西海岸和夏威夷之间,面积相当于两个得克萨斯州 ,是太平洋上一片由400万吨塑料垃圾组成的漩涡。这里的塑料垃圾10% 来自 渔网,10% 是海上航行的货船丢弃的;其余80% 的塑料垃圾则来自陆地,它 们通过排水管道等途径进入海洋。
01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形式
D 5.导致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辐射范围向东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风向 B.洋流、海陆分布 C.地形、海陆分布 D.风域最可能发现畸形鱼的是( ) A.马来西亚 西部海域 B.加拿大西部海域
【活动】观察分析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事件
【课堂活动】阅读课本85页内容,归纳
一、环境安全
1、环境安全的概念
指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处于一种 不受污染和破坏的安全状态,既包括一个 国家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也包含国家为 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所确定的目标,以及 为此采取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2、跨境环境污染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1)影响范围广,威胁国家或地区环境安全。 (2)对人类共有的领域产生危害,造成全球性环境问题。 (3)可能引发国家或地区间的争端。
种质资我些源国主在 要保处 措理 施护松 ?区花江污染事件中采取了哪
(1)全力解决污染问题,保障沿岸居民 用水。 (2)及时向俄罗斯和有关国际组织通报 情况,争取谅解,化解危机。 (3)主动向俄罗斯提供防污设备,争取 使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4)主动承担责任,商讨赔偿事宜。
高中地理 高考真题体验 中图版必修3
高考真题体验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2017·全国卷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答案 C解析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答案 D解析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长江为界。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答案 D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2018·天津高考)结合图一和图二中的信息,回答4~5题。
4.最有可能观察到图一中景观的地点,是图二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天山。
据图一可知,云杉林出现在海拔1 400~2 700米之间,山麓为草原,说明该景观位于天山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
据图二可知,甲地位于天山向西敞开的河谷地带,有利于接收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优越,故A 项正确;乙、丙、丁三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且乙地海拔低于1 000米,丙地海拔超过3 000米,故B、C、D三项错误。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2节遥感技术的应用学案中图版必修3
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遥感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2.结合实例,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重点)3.能够简单解读遥感影像图,并运用遥感影像解答问题。
(难)点1.遥感(1)概念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
(2)类型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遥感可以分为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3)工作过程(4)遥感影像①组成:像元,是遥感影像上的最小单元。
②空间分辨率(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尺寸,分辨率数值越小,分辨率就越高。
③类型:黑白、彩色(真彩色、假彩色)。
(1)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作用①应用领域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调查、农作物的估产、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灾害监测、重大工程的建设等。
②在资源普查中的优势可以全面系统地提供资源状况,而且还能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
①遥感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a.原理: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区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
b.内容:研究和预测同一流域水体污染历史和污染趋势。
c.意义:为水资源保护规划提供准确信息。
②遥感在沙尘暴监测中的应用a.遥感卫星的特点:监测范围广、时效快、精度高、连续性强。
b.监测内容:沙尘暴的起源、移动和扩散过程。
(1)在航天遥感中,卫星轨道越高,卫星图像的分辨率就越高。
( )(2)遥感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实施动态监测和定位。
( )(3)遥感技术只能区分水体是否污染,但不能判断污染的程度。
( )(4)遥感卫星监测沙尘暴具有范围广、时效慢、精度高的特点。
( )(5)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主要应用于( )①资源普查②GDP增长预测③环境监测④自然灾害监测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提示:(1)×卫星轨道越高,图像分辨越低。
(2)×遥感是获取信息,不能处理地理信息。
(3)×不同污染程度的水体其光谱特征有别,遥感技术可以区分开来。
高中地理 综合测试 中图版必修3
必修三综合测试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1~3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方法是()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C.一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范围是按照等高线中的分水线进行确定的,故其划分是按单一指标进行的。
2.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的途径是()A.RS技术B.GPS技术C.GIS技术D.实地考察答案A解析图中甲湖泊是青海湖,解题时需抓住题干中“及时”“变化”“最快捷”三个关键词,选择遥感(RS)。
3.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答案C解析明确乙、丙、丁三地分别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黄土高原地区、黄河入海口处的渤海海域,三地的环境问题分别是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读下图,甲、乙是两个不同空间,回答4~5题。
4.图形表示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一项措施是()A.跨流域调水B.兴修水库C.节约用水D.防治水污染答案A解析该图表示将丰富有余地区的水资源调至水量不足的地区,这种措施称为跨流域调水。
5.若甲是新疆,乙是上海,沿箭头方向跨区域调配的是()A.劳动力B.天然气C.水电D.火电答案B解析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源源不断地把新疆的天然气送至上海。
(2011·肥西高二上学期期末)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回答6~7题。
2019-2020年地理必修3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中图版知识点练习一
2019-2020年地理必修3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中图版知识点练习一第1题【单选题】读某海域图,图中M、N海域均为世界优良渔场。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有关M、N海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M海域渔场因寒暖流交汇形成B、M海域的洋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C、夏半年M海域风高浪急D、流经N海域的洋流加大了该区与同纬度海域的温差M海域出现油轮石油泄漏,环保部门为快速获悉并预测油污的扩散方向及速度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 )①RS ②RIS ③GPS ④数字地球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农业部门在粮食收获前进行估产,主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技术④数字地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据悉,摩拜共享单车2017年5月5日晚上已正式登陆孝感市,目前已在孝感东站、槐荫公园、保利广场等地投放单车。
摩拜单车,一种基于移动App和智能硬件开发而兴办的无桩借还共享单车出行模式,见下图。
使用摩拜单车智能手机软件,用户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查看单车位置,继而预约并找到所选单车。
然后通过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开锁即可骑行。
摩拜单车不仅为城市居民的短途出行提供了便捷的共享单车服务,更倡导着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在摩拜单车的约车、找车过程中,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RS GPSB、GIS RSC、RS GISD、GPS GIS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其产生的影响有( )①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②城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③解决短途出行问题④提升旅游城市用户感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北京时间2013年11月20日11时31分,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十九号。
下图是卫星运行状态照片。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不属于“遥感卫星十九号”的应用领域的是( )。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综合检测(二)含解析高二地理试题试卷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综合检测(二)含解析高二地理试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读图,完成第1~2题。
(导学号51360108)注:港澳台暂未统计在内中国“新三大地带”划分图1.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
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的自然因素指标的是()。
A.气候B.地形C.洋流D.植被2.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D.自然资源不足1题,洋流与陆地区域划分无关。
第2题,远西部地带资源、能源充足,但经济落后,资金、技术、人才匮乏,制约着其发展。
2.A沼泽是在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自然综合体,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
新中国成立后,“北大荒”由湿地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第3~4题。
3.下列有关三江平原的正确叙述是()。
A.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B.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C.纬度高,气温低,多为一年两熟D.尚未开发的沼泽性荒原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区4.沼泽遭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有()。
A.沼泽化、盐碱化面积扩大B.酸雨加重,土地荒漠化加剧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生态环境破坏3题,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粮食作物主要为春小麦,一年一熟,单产较低,但人均粮食产量大,商品率较高。
第4题,沼泽有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的功能,一旦破坏,会使局部气候趋于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应当加以保护。
4.D5.2010年7月16日晚,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起火,造成海面污染。
海事部门迅速组织船只和人力,全面清除海面油污。
海事部门要想掌握油污的蔓延方向,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GISB.GPSD.人工测量能依据“不同地物或同一地物不同性状所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这一原理对地物进行区分。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测评3(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章末综合测评(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读图,完成1~2题。
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铁矿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廉价劳动力多A.①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④⑤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针对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 )A.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C.建设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1.A 2.B[第1题,左图为德国鲁尔区,右图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鲁尔区没有铁矿;我国有廉价的劳动力,但德国劳动力不廉价。
第2题,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是受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沿海新兴工业区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对现有国有企业进行整合,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 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报告显示,煤炭运力仍是制约国内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受煤炭运输制约,资源地产能难以释放,消费地则无煤可供。
读我国区域煤炭调动流量图,回答下题。
3.下列措施中既有利于山西释放煤炭产能,又有利于其产业结构升级的是( )A.革新煤炭开采技术B.建设坑口电厂C.扩大煤炭运输通道D.产业集聚,获得规模效应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设坑口电厂是山西变输煤为输电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这有利于山西释放煤炭产能,同时有利于其产业结构升级,B项正确。
]为减轻能源压力,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发展风电产业。
下图是我国风电基地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起伏大,发电稳定B.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C.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D.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5.发展风电的生态意义在于( )A.缓解温室效应B.减轻当地酸雨严重问题C.利于产业结构调整D.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4.B 5.A[第4题,风电基地建设的前提是风能资源丰富,内蒙古距离冬季风源地近而具有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利于建设风电基地。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章末综合测评(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材料,完成1~3题。
1.上述材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人口增长过快2. 造成该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有( )①植被破坏严重②夏秋季节多暴雨③土质疏松④地形坡度大⑤过度开垦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3.该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的危害主要是( )A.易形成沙尘暴B.物种锐减或灭绝C.淤积河湖,加剧洪涝D.土地肥力上升1.B 2.B 3.C[第1题,表格数据反映出该地耕地面积的扩大是通过毁林开荒获得的;河流含沙量增大,说明水土流失严重;气温年较差增加,年降水量减少,说明大陆性气候增强;气候、水文、土壤条件变差,使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
第2题,植被破坏和过度开垦属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第3题,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淤积河湖,加剧洪涝灾害;土地肥力下降。
]“黄土坡、黄土塬,沟里头望不到外头的天……”歌词中的“塬”是指顶面平坦开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
图1为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图2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图。
读图回答4~5题。
图1 图24.图2所示自然因素中的动力是( )A.冬季的西北风B.植被破坏C.农业生产活动D.夏季的暴雨5.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针对图1中不同地形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甲附近修建挡水设施②乙处修建水库③丙处修筑梯田④丁处打坝淤地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4.D 5.A[第4题,分析图,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为动力与地面,即动力作用于地面就会造成水土流失,该地等高线密集,地形坡度大,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第5题,甲处为黄土塬,应该平整土地,附近修建挡水设施,①正确;乙处为缓坡,可以整修梯田,②错误;丙处为陡坡,应该植树种草保持水土,③错误;④为沟谷,应该打坝淤地。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高考真题体验课件中图版
解析 河流水位越低,放水冲沙效果越好,故选择枯水期放水;放水强 度越大,冲沙效果越好,故应选择集中放水,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10.“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答案 C
解析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体现了地理环境要素能够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 C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2017·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 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 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 2 000 毫米,湖水浅,盐度 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 11~13 题。
解析
(2017·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 罗河在每年 6~10 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 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 20~ 22 题。
20.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 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1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答案 A
解析 图示四处部位中,坡面海拔最高、坡度最大,降水后,绝大部分 雨水快速转化为地表径流,流向地势较低处,而在坡面留存水量最少,可供 蒸发的水量最少,故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答案
解析
1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 间 90 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真题体验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2017·全国卷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
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答案 C
解析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答案 D
解析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
长江为界。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答案 D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
济合作更加广泛。
(2018·天津高考)结合图一和图二中的信息,回答4~5题。
4.最有可能观察到图一中景观的地点,是图二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A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天山。
据图一可知,云杉林出现在海拔 1 400~2 700米之间,山麓为草原,说明该景观位于天山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
据图二可知,甲地位于天山向
西敞开的河谷地带,有利于接收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优越,故A 项正确;乙、丙、丁三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且乙地海拔低于 1 000米,丙地海拔超过 3 000米,故B、C、D三项错误。
5.在图一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
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
答案 C
解析天山北坡因位于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水汽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云杉林带。
(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6~7题。
6.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可知,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但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并没有减小降水变率,故A项错误;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轻,有利于减少河水含沙量,故B项正确;降水量一般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不会增加,故C项错误;植被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有利于减少河流径流量,故D项错误。
7.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河床B.沟谷
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 D
解析河流含沙量大,说明水土流失严重。
河流泥沙来源于流域内的汇水区,河床和沟
谷不是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排除A、B两项;该地植被覆盖率上升,裸露坡面少,排除C项;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前5次降水时,坡面径流携带的泥沙并没有大量进入河流,而
是被植被束缚在坡面,植被覆盖的坡面泥沙越来越多,泥沙集聚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其保持
水土的能力,大量泥沙进入河流,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故D项正确。
(2018·海南高考)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
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