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专题十交通运输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常考点一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练习
高考地理大二轮刷题首选卷课件第一篇专题十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3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可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 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
改善区域投资环境
提高交通便利度
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可以提高区域的交通便利度,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投资效益。
改善区位条件
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可以改善区域的区位条件,提高区域的竞争力 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投资。
采用高密度、混合功能的城市布局方式,缩短居民出 行距离,减少交通需求。
城市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可以加强城市与 周边地区的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 如物流、仓储、旅游等的发展,增加
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交通运输布局要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 联系和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 展。
02
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
铁路运
01
优点
运输能力大,成本低,全天候运 行,安全性高。
02
03
缺点
适用情况
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灵活性差 。
大宗货物长途运输,如煤炭、钢 铁等。
公路运
优点
灵活性强,可实现“门到门”运输,建设周 期短,投资少。
关注时事热点和案例分析
关注与交通运输布局相关的时事热点和案例分析,了解最新发展动态和应 用实例。
加强真题模拟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精选优质模拟试题
选择符合高考要求的优质模 拟试题进行练习,提高应试 能力。
定期模拟考试
按照高考要求进行定期模拟 考试,检验备考成果,查漏 补缺。
分析错题和不足之处
对模拟考试中出现的错题和 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及时调 整备考策略和方法。
【高考冲刺】高考地理交通专题知识点整理(答题要点)
【高考冲刺】2020高考地理交通专题知识点整理(答题要点)一、交通运输及其区位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多、快、好、省3.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4.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二、资源跨区域调配三、产业转移1.转移规律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锘目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2)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6)政治:京九线—一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一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注:公路选线的分析方法(1)国道选线的一般原则: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
(2)地方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
(3)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①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②从微观上考虑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高考地理二轮课件第一部分专题十交通运输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工程建设可能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水土流失、生物多 样性减少等。
技术难题
工程涉及大规模的水利设施建设,面临高难度施工技术和设备挑战 。
运营效果评价及启示
运营效果评价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通水以来,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 展。
启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为跨区域资源调配提供了成功范例,同时也为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经 验和教训。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水利事业可 持续发展。
强化思维训练
通过典型例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创 新能力。
拓展知识面
阅读相关书籍、文章,了解交通与资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 果和发展趋势。
养成良好习惯,保持积极心态
制定复习计划
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 理的复习计划,并严格 执行。
做好笔记和总结
及时记录重要知识点、 解题方法和学习心得, 方便回顾和复习。
适用范围
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
公路运
01
02
03
优点
灵活性强,可实现“门到 门”运输,投资少,见效 快。
缺点
运输能力小,成本高,安 全性相对较差。
适用范围
中短途运输、小批量货物 、鲜活农产品等。
水路运
优点
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 。
缺点
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影响 大。
适用范围
大宗、低值、笨重货物的 长距离运输,如煤炭、矿 石等。
06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与建议
梳理知识体系,把握重点难点
1 2
回顾基础知识
重新梳理交通运输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相关的基 础概念、原理和规律。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十 交通运输与资源跨区域调配 常考点一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练习
常考点一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运输里程是交通网中某种运输方式的线路总长度,下图是“1979~2014年我国各种运输方式里程变化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运输里程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年间,四种交通运输里程均有提高B.公路运输里程提高幅度最大C.2000年以来,民航运输里程增长率最高D.2001年起,民航运输里程超过铁路运输里程2.公路里程比是指公路实际长度与起讫点间线段长度的比值。
华北地区平原国道的里程比高于东北平原,主要是因为华北平原( )A.河网密度小B.聚落密度大C.农业规模小D.工业规模大答案 1.C 2.B解析第1题,分析图中变化曲线可知,内河航道在2014年的运输里程小于1979年,说明该交通运输方式里程有所下降,A错;通过判断,民航的运输里程提高幅度最大,增长率最高,B错、C对;由图示可知,2001年民航运输里程与等铁路运输里程相交,但分别对应的纵轴数轴不同,里程数不同,D错。
故选C。
第2题,根据公路里程比是指公路实际长度与起讫点间线段长度的比值,交通线越密集,实际公路里程值越大,公路里程比越大。
交通线路主要是用来加强区域之间联系的,华北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城市众多,导致交通建设的需求比东北平原大、交通线路密集。
故选B。
关键原理1.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以及技术。
2.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1)缓解××线路交通运输紧张的状况,完善了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3)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4)加强与××地的联系,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边境贸易)。
(5)促进资源开发,利于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所需产品运入)。
(6)巩固国防,维护祖国统一。
(7)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下图所示铁路原计划由中国提供约891亿人民币低息贷款给马来西亚政府,由中国承建,该铁路将贯穿马来半岛的东西两岸。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0交通
专题十交通一、考点精讲2、世界海洋的主要航线和著名港口,世界主要航空港(1)铁路运输的作用:①促进生产规模、原材料供应范围和市场的扩大;②加速区域开发,使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③加强工农、城乡的联系;④促进科技文化交流;⑤保证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2)影响铁路的区位因素:①决定性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②科学技术;③自然条件。
(3)影响京九铁路的主要区位因素:①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南北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活跃整个网络;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
②社会因素——维护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③技术因素——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④自然因素——沿途跨大江大河,地形各异,地质状况复杂。
5、公路建设(1)公路类别:国道、省道、县道、乡道。
(2)影响公路的区位因素:①社会经济因素: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兼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省道、县道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通过当地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
②地形因素:平原地区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与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地形起伏大,应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如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山谷中应避开陡坡,道路应避开沼泽地等。
6.港口的建设(1)区位因素:①自然条件——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筑港条件;②社会经济条件——腹地条件、城市条件等。
(2)影响上海港口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①自然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对港口设备、建筑以及上海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置;长江和黄浦江为港口提供淡水,保证了航道应有的宽度与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三角洲坡度极缓,水流分汊多,泥沙容易淤塞航道;②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以上海为依托。
7.汽车站的建设布置原则: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它对外交通线路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
8.航空港的建设(1)自然条件:①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保证排水;②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地域联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含解析)
解析 ? 本题以铁路建设的目的为设问 ,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确定具体线路
建设的意义 ,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通过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体
现了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和关注社会生产发展的价值观念。结合位置、地形信息可知
,图示区域
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地 ,属于东北林区 ,该区域森林资源丰富 ,因此早期铁路的修建是为了 林区原木的外运 ;长白山区不是农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且区域发展早期工业落后 ;山区虽然石材资 源丰富 ,但材料中无石材开采信息。
城区 ,利于周边商业的发展 ,但与商业转型无关 ;城市居民上下班很少乘坐高铁。
答案 ? C
甲、乙两城市间的直线距离为 590 km ,连接甲、乙两城有三条交通线路。下图为甲、乙两城
三条交通线沿线海拔随距离变化图。读图
,回答 4~5 题。
4. 线路 M、 N、 P 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最可能的是 ( )。
(3)(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 ,) 对桥梁防震要求高 ;海冰影响强 ,对桥梁结构要求高 ;大桥长度
(跨度 )大 ,施工难度大 ;( 建筑材料等 )运输距离长 ,基础设施差 ,运输费用高 ;气候极端 ,施工条件差 ,施
工期短 ,对材料性能要求高 ,人工费用高。
1. 交通线 (1) 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
解析 ? 本题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考查考生根据图文材料获取和解读信
息的能力。为了安全 ,同一高速公路由于路况不同 ,不同路段限速也不同 ,即分段限速。影响限速的 因素主要有弯道、隧道、上下坡、天气等 ,该高速公路地处我国西南地区 ,车流量相对较小 ,且四条 路段车流量差异不会太明显 ;图中甲路段和丙路段都是东西向的路线 ,甲路段为重庆到泸州 ,主要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第一部分地球运动规律专题十交通运输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讲+练含解析
专题十交通运输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最新考纲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影响交通运输网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解释不同地区交通运输网区位选择的依据。
2.地理实践力:通过呈现同一聚落不同年代的空间形态和商业分布的变化,理解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空间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通过资源调配工程,了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学生用书P53]考点一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主干精讲]——理主干抓关键1.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2.交通线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1)宏观选线方面①考虑线路投资,分析社会经济因素:a.促进资源开发与调配。
b.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
c.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d.合理布局交通网。
e.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
②考虑建设难度,分析自然因素: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
③考虑不利条件,分析科技因素:现代交通建设,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条件制约。
(2)微观选线方面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在山区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线路;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
方便快捷、少占耕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3.交通运输线对区域的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①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②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③北极航线的开通对极地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2)对农业的影响①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②乳畜业、园艺业等的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所以要沿交通线分布。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 交通运输与资源跨区域调配 常考点一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练习
常考点一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运输里程是交通网中某种运输方式的线路总长度,下图是“1979~2014年我国各种运输方式里程变化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运输里程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年间,四种交通运输里程均有提高B.公路运输里程提高幅度最大C.2000年以来,民航运输里程增长率最高D.2001年起,民航运输里程超过铁路运输里程2.公路里程比是指公路实际长度与起讫点间线段长度的比值。
华北地区平原国道的里程比高于东北平原,主要是因为华北平原( )A.河网密度小B.聚落密度大C.农业规模小D.工业规模大答案 1.C 2.B解析第1题,分析图中变化曲线可知,内河航道在2014年的运输里程小于1979年,说明该交通运输方式里程有所下降,A错;通过判断,民航的运输里程提高幅度最大,增长率最高,B错、C对;由图示可知,2001年民航运输里程与等铁路运输里程相交,但分别对应的纵轴数轴不同,里程数不同,D错。
故选C。
第2题,根据公路里程比是指公路实际长度与起讫点间线段长度的比值,交通线越密集,实际公路里程值越大,公路里程比越大。
交通线路主要是用来加强区域之间联系的,华北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城市众多,导致交通建设的需求比东北平原大、交通线路密集。
故选B。
关键原理1.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以及技术。
2.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1)缓解××线路交通运输紧张的状况,完善了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3)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4)加强与××地的联系,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边境贸易)。
(5)促进资源开发,利于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所需产品运入)。
(6)巩固国防,维护祖国统一。
(7)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下图所示铁路原计划由中国提供约891亿人民币低息贷款给马来西亚政府,由中国承建,该铁路将贯穿马来半岛的东西两岸。
高考地理(通用)第二轮专题复习交通运输与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与可持续发展考点一交通运输基础回扣1.影响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因素可从地质、地形、气候等方面来分析。
①地质条件: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应尽量避开。
②地形条件:平原地区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少,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注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与农田水利设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③气候条件: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航空港应选择能见度比较好的地区。
[来源:](2)社会经济因素:①合理布局交通网;②缓解交通运输压力;③加快资源开发;④促进沿线经济发展;⑤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⑥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巩固国防;⑦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等。
(3)科学技术因素: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2.常见交通运输考查的试题类型(1)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意义:一般从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战略意义三个角度考虑。
但要结合线路有所侧重。
(2)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作用:一般从合理布局交通网,加速区域开发,使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加强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联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保证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安全,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进行文化和科技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
(3)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一般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
其不利方面往往是从环境因素考虑;有利方面则从经济和社会角度分析。
(4)交通运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自然障碍,这点要从沿线经过的自然环境考虑,一般从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方面分析。
(5)交通运输线路的评价:一般从交通的区位因素是否合理来分析评价。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交通线选址的技巧(1)平原地区是交通线建设的最理想环境,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稳定。
(2)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线时,要从以下几点考虑:[来源:]①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安全,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十 交通运输与资源跨区域调配 常考点二 资源跨区域调配练习-人教版
常考点二资源跨区域调配(2018·某某某某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央谷地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断裂陷落带(位置见下图),位于海岸山脉与内华达山脉之间,为南北狭长的冲积平原。
谷地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760mm,南部只有200~400mm,部分地区不到100mm;各地内3/4的降水量集中于12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两季。
南方的耕地占了全谷地的2/3,而北方的水资源占了全谷地的2/3。
原来,中央谷地只能作为畜牧用地,随着加州水道系统的共建。
中央谷地成为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1)说出中央谷地水资源季节分配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分析加州水道系统建设的不利条件。
(3)说明加州水道系统对南部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4)若中央谷地大力发展水果和蔬菜生产,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答案(1)夏秋季水资源短缺,冬春季水资源较丰富。
中央谷地为地中海气候,夏秋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蒸发旺盛,此时正值作物生长旺季,需水量大;冬春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此时作物生长需水量少。
(2)引水区降水不充沛,水量较小;引水线路所经地区地质条件复杂,难度高,工程量大;线路较长,输水过程中水量损失(蒸发、渗漏等)较大。
(3)缓解南部缺水状况,增加农业灌溉用水,(使其光热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加蔬菜水果产量,促进农业发展。
(4)赞成。
理由:当地生产的水果、蔬菜品质好;临近美国太平洋沿岸城市带,消费市场广阔。
不赞成。
理由:夏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大力发展水果、蔬菜生产将加剧水资源短缺;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
关键原理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分布不均和供需矛盾。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对调入地区对调出地区资源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促进资源开发经济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社会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生态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经济收入增加)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环境(2018·某某模拟)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以及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天然气生产与消费增长迅猛。
高中地理-专题十交通和资源调配
D
C.郑州—乌鲁木齐的飞机航班
D.长沙—广州的飞机航班
(2018·四川绵阳调研)公交车作为廉价、高效的公共运输工具,为减轻城市
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公交车系统也出现了“小城市无人坐,大城市没车坐”的困境。据此完
成1~3题。
1.造成“小城市无人坐,大城市没车坐”困境的根本原因是( )
A.降低票价
B.优化线路
C.增加站点
D.减少班次
考向2 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 (2017·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峡(下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 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 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 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 跨越。
A.公交系统完善程度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城市人口数量差异 D.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2.在21世纪初,小城市公交车也曾经出现过人满为患的场景,可能是因
为( )
A.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少 B.城市公交的线路完善
C.乘坐公交车成本低 D.交通拥堵状况在加剧
3.小城市为缓解当前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
9.如今,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云集金丝雀码头,其主要原因是( ) A.延长交易时间 B.共享客户信息 C.获得集群效应 D.河港地位恢复
考点3 资源跨区域调配 重要考向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2018·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 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 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 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 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 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 最大的模块重量与埃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 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 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 洋航线至项目施工地。下图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2024届高考地理暑假课程(10)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之核心知识梳理
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资源的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作保证。
(4)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5)科学技术因素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③由内聚到沿轴放射状发展。
4、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选址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
许多商业聚集在高速公路与城市接合部
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
城市交通的改善、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应运而生
城市中心交通拥挤,郊区交通发达
核心知识梳理
一、交通运输方式
1、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方式
优点
缺点
铁路运输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2.交通运输建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影响
表现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不合理的交通建设会影响地表水的分布,易形成洪涝灾害;山区不合理的交通建设会破坏山区的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考点一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运输里程是交通网中某种运输方式的线路总长度,下图是“1979~2014年我国各种运输方式里程变化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运输里程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年间,四种交通运输里程均有提高
B.公路运输里程提高幅度最大
C.2000年以来,民航运输里程增长率最高
D.2001年起,民航运输里程超过铁路运输里程2.公路里程比是指公路实际长度与起讫点间线段长度的比值。
华北地区平原国道的里程比高
于东北平原,主要是因为华北平原()
A.河网密度小B.聚落密度大
C.农业规模小D.工业规模大
答案1.C2.B 解析第1题,分析图中变化曲线可知,内河航道在2014年的运输里程小于1979年,说明该交通运输方式里程有所下降,A错;通过判断,民航的运输里程提高幅度最大,增长率最高,B错、C对;由图示可知,2001年民航运输里程与等铁路运输里程相交,但分别对应的纵轴数轴不同,里程数不同,D错。
故选C。
第2题,根据公路里程比是指公路实际长度与起讫点间线段长度的比值,交通线越密集,实际公路里程值越大,公路里程比越大。
交通线路主要是用来加强区域之间联系的,华北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城市众多,导致交通建设的需求比东
北平原大、交通线路密集。
故选B。
关键原理
1.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以及技术。
2.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缓解××线路交通运输紧张的状况,完善了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3)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4)加强与××地的联系,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边境贸易)。
(5)促进资源开发,利于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所需产品运入)。
(6)巩固国防,维护祖国统一。
(7)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下图所示铁路原计划由中国提供约891亿人民币低息贷款给马来西亚政府,由中国承建,该铁路将贯穿马来半岛的东西两岸。
2018年上半年马来西亚政府宣布重新谈判该项目。
据此完成1~2题。
1.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中转港的原因是()
A.地理位置优越B.工业发达
C.历史文化悠久D.人口稠密
2.我国贷款给马来西亚兴建铁路的主要目的最可能是()
A.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B.减轻对新加坡的依赖
C.增加马来西亚的就业D.获得高额的贷款利息
答案1.A2.B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运输数量、运输速度和运输费用,箭头方向表示优势越来越明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分别是()
A.公路、航空、铁路B.公路、铁路、航空
C.航空、铁路、水路D.公路、水路、铁路4.运输方式③与①相比更有优势,但①也有明显的优势,是因为它()
A.连续性好B.灵活性强
C.受自然条件影响小D.安全系数最高
答案3.A4.B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①运输数量较小,速度较慢,费用较低,应为公路运输;②运输费用较高,速度最快,运输量小,应为航空运输;③三项指标处于中等,综合效益较好,应为铁路运输。
第4题,与铁路相比,公路有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
高铁的开通对城市产业布局具有一定的影响。
下表为高铁开通前后南京站区新增企业分布特征变化情况(表中数字为各产业所占百分比)。
据此完成5~6题。
5.高铁开通后,对核心区拉动作用最大的企业是()
A.商务服务业B.房地产业
C.交通运输业D.居民服务业
6.高铁开通后,站区批发和零售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长B.地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