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内含2个课时).pdf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明确:不能删掉。“许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意思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那样就不符合实际。“许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是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是根据动物的行为预测天气情况。
2.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生丙:作者在描写叶子变黄的状态时,用“簌簌”描写风吹落叶的声音,写出树叶纷纷飘落的动态,有声有色,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此外,“北雁南飞”“田间草际的昆虫”“销声匿迹”“衰草连天”等词语,写出冬天即将到来时的萧索、清冷。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又是拟人的手法。这里面的“载”,是充满的意思,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写出了风雪交加、旅途的艰难,可谓一词写尽整个冬景。
生丁:作者用“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八个字概括这一段的四季更替情况,点明四季变化循环往复的自然现象是带有规律性的,既以多姿多彩的画面激起阅读的兴趣,也以生花妙笔设置悬念,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有力的铺垫。
小结:
作者在写四季时,既抓住了各季节不同的特征,又力求在写法上有变化,词语丰富,句式多样,并恰当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4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4页)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教学目标: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2、理解什么是物候学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3、品味文章准确严密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学会正确判断文章的说明方法||,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4、培养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求知精神以及爱护自然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1、理解什么是物候学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2、品味文章准确严密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学会正确判断文章的说明方法||,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一、导入大自然的语言||,自然真的有语言吗?听||,它开口说话了||,让我们静静地来聆听||。

(播放自然界的声音||,出示自然的图片||,朗诵)自然是奇妙无穷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竺可桢先生的脚步一起去探索自然界的小奥秘||。

附:(朗诵词)大自然是一本书||,是一本我们人类永远也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我们每个人都在奋力解读它||,从它那里得到灵感、得到智慧、吸取无穷力量||,我们人类才能成为天之娇子||,宙宇中最有灵性的精灵||。

二、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学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他的《物候学》、《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论文经过半个世纪到今天||,仍然走在学术界的前面||。

竺可桢在一生中||,勇攀高峰||,不仅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也为我国物候学增添了光彩||。

他的功绩和孜孜不倦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的||。

出示教学目标||。

三、检查预习1、扫清文字障碍||,积累常用词语萌发()翩然()孕育()簌簌()销声匿迹()风雪载途()区域()纬度()注意——多音字2、理解词义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设计(2课时含反思)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设计(2课时含反思)

5.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1.积累文章重点词语,学习本文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难点)2.学习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了解全文的说明顺序,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重点)3.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激发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筛选信息理要点一、新课导入,激趣入题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进行交流,用语言来表情达意,但别以为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

你看那天上的云彩,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明天准是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忙着搬家,出门就得带雨伞。

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脉。

那是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

只要你会观察思考,随处可以发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二、浅层阅读,整体感知(一)预习交流1.生字注音竺.可桢.(zhúzhēn)载.途(zài)簌.簌(sù)销声匿.迹(nì)候.鸟(hòu)经.度(jīnɡ)纬.度(wěi)草长莺.飞(yīnɡ)翩.然(piān)草木荣枯.(kū)孕.育(yùn)刺槐.(huái)连翘.(qiáo)农谚.(yàn)2.据词释义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衰草连天:形容一片枯草,连绵不绝。

几乎像是与天连接。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周,环绕一圈。

复,又,再。

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3.走近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yú)人。

气象学、地理学家,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影响物候的因素以及物候学研究的意义。
希望大家平时读书时,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培养抓关键词句的能力。
活动二:观察分析,感悟严谨。(课件展示)
【教师提问】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特点是准确。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
出了语言的准确性?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圈点勾画你找到的信息,有了自
己的观点后,请在组内交流。
【教师小结】以上同学们的思维过程告诉我们只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 句的能力。
性词句,理解起来就会方便、快捷和准确。
【教师提问】利用这个方法,我们看一下第四段,能不能从文中找到
这样的关键词句呢?
(学生浏览课文)
【学生回答】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教师小结 1 抓住关键语句,我们看出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物候和物候
一是用了很多优美的词语。
(教师板书)运用美词,运用修辞。
【教师小结】优美的语言需要及时积累,背诵你找到的优美语句。
从本节课的学
三、拓展延伸
习中培养学生的
【教师小结】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 科学探索意识,从
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 而 激 发 学 生 的 科
味生动。在筛选信息的环节中,希望学生掌握利用关键词句来快速筛选信
息的方法;在感悟严谨的环节中,让学生掌握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并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列数字时对于不同的情况要有余地,举例子时例子要
有典型性。同时,利用“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引出说明要准确还要按
照一定的顺序的道理。在引导学生认识了准确的语言之后,引入作者竺可
结合文中语
【学生回答】现在的题目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更生动、 句,分析说明文中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与反思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龙王学校张忠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了解作者。

2、学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

4、感受生动与平实相结合的说明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取有用信息。

2、能在独立思考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候现象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3、引起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教学重点:1、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能容并判断说明顺序。

2、感受生动与平实相结合语言。

教材分析:这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在上一个单元,学生已经接触过说明文。

但主要是事物说明文,而这篇文章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学习这篇文章与学习常见的说明文一样,从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入手。

但是这篇文章又不同于其他的文章。

说明的顺序和说明的语言是难点,也是本课的重点。

学生分析:经过上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已经不在陌生,对于说明的方法也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

但是理清文章的结构并知道说明的顺序始终是说明文学习的一个难点,在这一课也是如此,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突破这个难点。

在以往的教学中,说明文的语言一般来说是比较平实的,简练的。

那是针对一般的事物性说明文,在事理性说明中,要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就必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在这篇文章中,要学生去感受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注意划线词)。

这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逻辑顺序),请看6——10自然段,齐读,边读边想,这几个自然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他是按照影响的大小来安排的,先是按照空间顺序,然后是时间顺序,一旦调换就感觉比较乱)六、说明方法的探究。

为了让大家了解物候现象,作者真是煞费苦心,用了好多的说明方法,跳读课文,请你用你的火眼金睛去发现,文章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在这之前,我们先伸出十个手指,来复习一下十种说明方法,准备,开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 优美的语言表达:课文的语言表达流畅优美,如“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和谐之美”等,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④ 课文中的文学素养:
- 作者生平简介: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学素养和创作风格
-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课文中有一个精彩的自然景象描写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和谐之美。”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比喻为怀抱,生动地传达了大自然给予人们的温暖和舒适感,同时也表达了大自然与人类生命的紧密联系。
3. 短文示例:我眼中的大自然
在我眼中,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的到来,她用五彩斑斓的画笔,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花朵绽放,如同绚烂的烟火,点缀着大地。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诉说着对生活的热爱。夏日的阳光洒在大地上,一片翠绿,那是大自然用绿色装点着这个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秋天的到来,大自然又换上了金黄的盛装,硕果累累,那是她用丰收的果实,回馈着辛勤劳作的人们。冬天的雪花飘落,大地一片银装素裹,那是大自然用纯净的白,洗净了世间的尘埃。我眼中的大自然,是如此的美丽,她用自己的语言,告诉我们生活的美好,让我们珍惜每一刻。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使用以下教学媒体和资源:
a. PPT:教师制作精美的PPT,展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美丽的大自然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b. 视频:播放有关大自然景观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c. 在线工具:引导学生使用在线词典、搜索引擎等工具,方便他们查找生僻词汇和获取相关信息。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培养信息素养、创新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教案

5、大自然的语言执教者:张兵娥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2、概括要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新授1、课题分析。

课文标题《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好处?拟人。

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2、作者简介。

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

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3、字词正音。

4、课文品读品味1、第一、二段的语言有何特点?生动形象,优美典雅。

2、哪些词语用得生动典雅?试选几例加以分析。

苏醒、萌发、次第、翩然、簌簌、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传语、暗示、唱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苏醒:把大地人格化,亲切动人。

萌发: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

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翩然:轻快飞舞的样子,生动形象。

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

载: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练习1、填空。

第一段文字所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修辞手法有(拟人),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有(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2、作者以优美的写景笔调来说明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有何好处?作者以优美典雅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又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3、试举几例根据生长季节命名的草木。

示例:春柳夏荷秋枫冬梅4、请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找几句有明显季节特征的诗句。

春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夏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秋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思考1、第一、二段列举丰富的自然现象是为了引出什么内容?•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等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 优秀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 优秀教案

5.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的: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如何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3、仿写诗歌1~3小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切入,引起兴趣1、同学们,如果我们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朋友、同学或老师,靠什么呀?(语言)2、师简介语言:语言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一种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口说、笔写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可以从书本上阅读,去获取知识,汲取营养,这都是我们人类的事。

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今天,老师带来了四种大自然的语言。

3、(课件出示春夏秋冬四幅图片)从这四幅图片中,你们知道了什么?4、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2、了解诗歌特点:分小节,不分自然段。

3、提出学习要求:不仅学诗,还要写诗。

三、自读课文,读中见悟1、课文哪几个小节介绍了大自然的语言?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来。

2、学习2~9小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边读边思考:诗歌中那些事物和我们说了话,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语言?(2)反馈,并板书。

(3)教师示范学习第2小节。

①教师表演读。

②教师将自己当作白云,并向大家介绍了白云告诉人们的大自然的语言。

③小结这一学习方法。

(4)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物,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相应的小节。

(边学习边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朗读4、5小节。

)(5)课文中的八种事物分别告诉了我们哪些方面的知识?(6)男女生赛读2~9小节。

3、学习10~14小节。

(1)自由大声地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科学家看懂并运用了大自然的语言为人类服务?(2)反馈,并简介三位科学家。

(3)拓展延伸:课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运用大自然的语言为人类服务?(4)怎样才能看懂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第10小节。

(齐读,指名回答。

)(5)教师小结,齐读最后一个小节。

四、拓展延伸,仿写诗歌1、小组讨论:生活中,同学们还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2、汇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2、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课时:两课时预习内容:1、作者介绍: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

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

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2、学习字词。

连翘(qiáo)——翘起(qià)衰草连天(shuāi)——鬓毛衰(cuī)落叶(luò)——丢三落四(là)——落枕(lào)观测(guān)——玄妙观(guàn)差异(chā)——差遣(chāi)——差错(chā)——参差(cī)3、学生各自诵读课文。

提示:本文是说明文,诵读时节奏要舒缓,语气要平实。

指出下边几个问题的答案应该从哪些段中寻找,把段的序号写到括号里。

①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②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③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④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①(1—3)②(4、5)③(4—10)④(1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课题
16、大自然的语言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
过程和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学习概括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重点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2、某旅游社介绍:夏季避暑您的好去处:
海滨风情:北戴河、大连、青岛
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
1(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物候现象”。
这是比喻的说法,也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新颖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1、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2、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提高语言概括能力||,理清文章说明顺序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4、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起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学习重点:1、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能力||,理清文章说明顺序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课前导学案设计导学语:同学们||,词典上说||,“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既然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那么||,竺可桢为什么写了一篇文章叫《大自然的语言》||,莫非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也有它们的语言?今天||,我们就跟随竺可桢一起走进大自然||,一探究竟||。

1、阅读材料||,了解作者竺可桢||,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

他一生在气象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学科——物候学》一文改写的||。

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并完成字词练习次dì翩然xiāo 声nì迹风雪载.途Shuāi 草连天连翘.农谚.草长yīng 飞3、默读课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第一自然段按顺序描写四季景物的变化?正因四季变化具备特点奠定了它成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基础.②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③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④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这几个因素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⑤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提示:以上五题||,注意熟读课文||,概括提炼相关信息】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把文题改为本文的说明对象好不好?为什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5《大自然的语言》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5《大自然的语言》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5《大自然的语言》一. 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声音和语言,以及人们如何通过观察和研究这些声音和语言来理解大自然的奥秘。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描绘,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自然和科学的课文,对大自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大自然的声音和语言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关于大自然声音和语言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增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培养保护自然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学生对大自然声音和语言的理解和认识。

2.难点: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大自然的语言。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声音和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和语言,如鸟鸣、兽叫、风吹雨打等,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听到的声音和语言,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5.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一、预习检测1.作者介绍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2.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①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②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③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

④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准确、平实、生动等⑤你认为阅读说明文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读准字音||。

翩.然簌.簌连翘.萌.生草长莺.飞孕.育载.途农谚.竺.可桢.销声匿.迹4.解释词义||。

花香鸟语:次第:草长莺飞:风雪载途:翩然:年年如是:孕育:周而复始:草木荣枯:衰草连天:销声匿迹:二、导入多媒体显示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喘气的图片||,问:这三幅图片揭示了一种将要发生的自然现象||,你知道是什么吗?以此引出大自然的语言||。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三、整体感知(自主学习)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①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②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③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④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多媒体显示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外积累:你知道哪首古诗或者谚语也包含着物候知识吗?四、理清顺序(合作探究)选读6——10段①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说明顺序能不能调换位置||,为什么?(明确:不能调整||。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2、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提高语言概括能力,理清文章说明顺序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4、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起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学习重点:1、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能力,理清文章说明顺序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课前导学案设计导学语:同学们,词典上说,“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既然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那么,竺可桢为什么写了一篇文章叫《大自然的语言》,莫非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也有它们的语言?今天,我们就跟随竺可桢一起走进大自然,一探究竟。

1、阅读材料,了解作者竺可桢,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

他一生在气象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学科——物候学》一文改写的。

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并完成字词练习次dì翩然xiāo 声nì迹风雪载.途Shuāi 草连天连翘.农谚.草长yīng 飞3、默读课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第一自然段按顺序描写四季景物的变化?正因四季变化具备特点奠定了它成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基础.②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③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④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这几个因素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⑤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提示:以上五题,注意熟读课文,概括提炼相关信息】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把文题改为本文的说明对象好不好?为什么。

⑦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⑧本文主要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设计(2课时含反思)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设计(2课时含反思)

5.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1.积累文章重点词语,学习本文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难点)2.学习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了解全文的说明顺序,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重点)3.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激发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筛选信息理要点一、新课导入,激趣入题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进行交流,用语言来表情达意,但别以为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

你看那天上的云彩,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明天准是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忙着搬家,出门就得带雨伞。

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脉。

那是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

只要你会观察思考,随处可以发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二、浅层阅读,整体感知(一)预习交流1.生字注音竺.可桢.(zhúzhēn)载.途(zài)簌.簌(sù)销声匿.迹(nì)候.鸟(hòu)经.度(jīnɡ)纬.度(wěi)草长莺.飞(yīnɡ)翩.然(piān)草木荣枯.(kū)孕.育(yùn)刺槐.(huái)连翘.(qiáo)农谚.(yàn)2.据词释义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衰草连天:形容一片枯草,连绵不绝。

几乎像是与天连接。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周,环绕一圈。

复,又,再。

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3.走近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yú)人。

气象学、地理学家,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通过分析课文中地震前的自然现象,如水位变化、动物异常行为等,使学生明白这些是地震语言的体现,需要重点学习。
2.教学难点
-区分不同自然现象的语言表达,并能准确运用到实际生活。
-理解大自然语言背后的科学原理,如气象学、地质学等。
-激发学生关注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举例解释:
-在讲解天气现象时,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不同云层、风向等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图示、实例等方式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在探讨大自然语言背后的科学原理时,如地震的成因、动物行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教师需要运用生动的例子和简明的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难点内容。
-为激发学生关注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活动,如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开展环保小课题研究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突破难点,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流程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不错,但仍有个别同学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问。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课程内容,我决定在课后及时进行辅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大自然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一些思考。首先,我觉得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家对于大自然现象背后的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内含2个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内含2个课时)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周而复始、草长莺飞”等词语。

筛选信息概括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体会课文生动形象、准确严谨的语言。

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培养注重观察的科学态度,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志趣。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作者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深深的吸引着一个人,他就是竺可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竺可桢为我们带来的《大自然的语言》。

二、积累词语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萌发(méng ) 连翘(qiáo)纬度(wěi)次第 (cì) 翩然 (piān) 孕育 (y ùn)蓑衣(suō)阻挠(náo)忌讳(huì)悄然无声(qiǎo)风雪载途(zài)周而复始(fù) 草长莺飞(zhǎng)衰草连天(shuāi)销声匿迹(xiāo)2、积累词语---辨别多音字3、理解词义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次第:一个接一个。

萌发:种子发芽。

比喻事物发生。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悬殊:相差很远。

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代替“物候学”,
古今的差异。
一方面是希望
3.我们为什么要了解自然的语言?
以题目贯穿始
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终,另一方面也
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 是 为 了 不 给 学
有参考价值;
生以“学术性”
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 的“专业”压力。
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事,这就像是大自然的语言。
为主线,串起文
(二)整体感知——聆听自然之声
章的结构,让学
1.我们要如何才能了解自然的语言?
生对于整篇文
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物候观测
章能够有整体
2.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去了解自然的语言?
的把握。问题设
首先是纬度;
置上之所以用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自然的语言”
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那样不符合实际。“许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这类问题的尴
⑵不能删掉。“左右”表约数,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果 尬。第二个环节
删去,就成了刚好“十天”,这样反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左右” 重点在 1、2 段,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采取反复朗读
⑶不能删掉。“约”表估计,因为不能确定,只能用表估计的 加 重 点 字 词 赏
我们跟随竺可桢先生一起来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极性,给他们一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定的成就感,吸
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
引其注意力,同
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
时也提示了他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
们在学习过程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八十一,庄家老汉把田犁。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5《大自然的语言》优质课教案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5《大自然的语言》优质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我国已故的著名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写的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课本将它编排在说明单元,一个首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对说明文的知识进行巩固。

根据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单元”理清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事理、分析推理方法”目的,确定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并设计了预期教学目标(见后)。

力求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激趣。

◆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进行物候研究对于发展农业、工业生产等的重要意义。

把握课文的内容;2. 进一步掌握说明方法和作用;3.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4. 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5. 学会观察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课前准备观看有关于物候现象的图片,对文章提及的内容有一些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不同节气观察到的自然变化,可以联系一些古代诗词和诗歌意象大自然是美丽的,大自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东西。

有一位老爷爷就喜欢观察大自然,每天早上都去观察,并且认真记录。

他从中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发展了我国的气象事业,他就是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大自然的语言》,看一看大自然告诉了竺爷爷什么?竺爷爷又想告诉我们什么?(二)整体感知。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对说明的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那就请同学们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写的是什么?生听,思考回答。

(物候-让学生了解说明对象)(三)明确目标。

1. 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2. 掌握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4. 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四)引导学生认识本文的顺序。

刚才大家已经明确本文介绍的是物候方面的知识,请大家用五分钟速读课文,看一看文章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物候的?方法指导:①抓住关键字词与句子②注意暗示性的词语③理解段落之间的衔接(五)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顺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文章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第 7-10 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
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2、用物候现象解释诗人郭沫若这句感叹: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带来的《大自然的语言》 。
二、积累词语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萌发 (méng ) 连翘( qi áo) 纬度( wěi )
次第 (c ì) 翩然 (pi ān) 孕育 (y
ùn)
蓑衣( suō)
阻挠( náo)
忌讳( huì) 悄然无声( qi ǎo) 风雪载途
( zài )
周而复始 (f ù) 草长莺飞( zhǎng)衰草连天( shuāi ) 销声匿迹( xi āo)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第二课时
一、体会课文生动形象、准确严谨的语言
1、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自然段之后,仔细揣摩品味这个自然段中描写一年四季物候现象的词
语,体会它生动形象、准确严谨的特点。
明确:
在这一段中作者写春天用“苏醒”一词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勃
是由空明研究物候学四个方面的意义用“首先”
,突出主要意义,用“对于” 、
“还可以利用来” “也可以利用来”这些词语说明其他的意义。按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
明的。
五、总结
在说明文里,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常用的说
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本文主要采用的是逻辑顺序。理清文章的
第三自然段讲到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这一段按照从古代到近代时间顺序;从起
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第三部分:
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作者是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排列,这是由主到次的逻辑顺
序。第一第二个因素纬度的差异和经度的差异是在地球上空间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
同一地点高下的差异,前三个因素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古今的差异则是时间因素,这
第一部分( 1~ 3 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 4~ 5 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 6~ 10 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 11~ 12 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四、探究学习,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
作者把道理说得有条有理,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2、积累词语 --- 辨别多音字
3、理解词义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次第:一个接一个。
萌发:种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
1
载途 :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周而复始 :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悬殊:相差很远。 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年年如是 : 每年都这样。是,这。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再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们读两遍课文,根据要求从文章中筛选信息,概括文章的内容。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 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 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 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2、根据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自然段作者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用了“过后”
“再过”“不久”“于是
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
写的。
第二自然段说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
安排农事。” 举了三个例子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走近作者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 ;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深深的吸引着一个人,
他就是竺可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近代
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
呢 ?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竺可桢为我们
3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4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衰草连天、销声匿迹”等词语;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 言;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培养学生注重观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志趣。 重点难点:
的景色; 用“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漏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这个词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次第”一词则写
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等词语。筛选信息概括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体会课文生动形象、准确严谨的语 言。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培养注重观察的科学态度,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志趣。 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