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2010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指导(复习课)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指导(复习课)

常见的论证方法作用及答题模式
论证方法
作用
答题模式
举例论证:就是列举确凿、 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 明论点的方法
使论证更具体、更有 说服力
道理论证:就是用已被人 们公认的理论或名言或定 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 理公式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力和权威性 道理论证包括引用论证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列举……(概括事例)证明 了……(论点,如是分论点则 定分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 体、更有说服力
请从不同的角度解读《邹忌讽齐 王纳谏》的故事,说说这个故事 可以用来证明那些观点。
要素三:论证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 证明论点的过程和
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4.常用的论证方法 A.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B.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 言警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C.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D.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 证明论点。
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主张和看法。 它是议论文的灵魂。 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论点形式: 什么是什么 / 应该+动词短语 /
要(能)或不要(不能)怎么样。
注意论点与论题的区别:
①定义不同。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 ②形式不同。 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 论题的出现常是一个短语。 ③位置不同。 论点的位置灵活, 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议论文阅读之三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议论文阅读之三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议论文阅读(三)2010年山东东营中考语文试题 7、淡竹苏沧桑①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②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极像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有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被践踏的草,总是第一时间奋力挺直腰杆,挂着最底层最灿烂的笑;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入世让它们踌躇满志,灿烂而虚无的诱惑令它们不惜一切、倾其所能。

甚至动物。

几只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妈妈的乳头。

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

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

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③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

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一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抓住土壤,变成屈曲盘桓的藤萝,向百鸟献媚,与昆虫讲和,向风霜妥协,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生立命,才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④可是,他的骨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

因为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⑤真是空的吗?不。

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本性上的宽容与谦逊,也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睿智。

他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好友促膝长谈、开怀畅饮,在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和清风明月的和唱中,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缺里,是永远的满盈。

部编初三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总复习+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初三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总复习+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初三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总复习一、议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

(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方法(如何证明)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二、议论文的结构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

具体如下: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诗意的生活 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2010云南邵通中考试题)

诗意的生活 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2010云南邵通中考试题)

诗意的生活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2010云南邵通中考试题)诗意的生活俞敏洪①诗几乎可以表达人类生活的所有情感。

人类离不开诗,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诗。

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为诗留着一片圣地,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琐碎的生活用厚厚的尘埃把我们心中的这块圣地封闭了起来,而远离诗歌的我们变得日渐庸俗,我们似乎忘了生活中还有诗歌存在。

但在我们心底深处,诗歌这片圣地却永远不会消失,只要一有机会,它就像花树遇到春风一样,一夜之间就能够开出灿烂的花朵来。

一个人只要心中怀有诗意,就已经达到了诗的境界;而一个人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诗意的生活。

诗意的生活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把现实生活中琐碎的情感升华为美好情感的过程。

只要我们愿意,诗意总是可以找到的。

②什么是诗意的生活呢?在学校里,如果除了每天在教室里听课、在图书馆看书之外,除了匆匆穿行于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之外,你也有过躺在草坪上看白云飘过的时候,也有过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池塘边发呆的时候,也有过在黑夜里被教室的灯光所感动的时候,也有过春天看枯草泛绿、秋天叹秋风落叶的时候,也有过枕靠在床上就着昏暗的床头灯捧着自己心爱的书舍不得放下的时候,那你就已经有了诗意的生活。

在工作或生活中,除了朝九晚五奔波忙碌之外,你也有过在办公桌上放一盆绿色植物并细心养护的时候,也有过抬头眺望夕阳正慢慢地下到山那边的时候,也有过轻轻哼唱自己最喜欢的流行歌曲放松心情的时候,也有过喝上一杯咖啡让自己的想象随着咖啡的芳香一起飘飞的时候,那你也已经有了诗意的生活。

诗意的生活不是刻意去寻找的,而是这样一种能力——身处琐碎的日常事务却不被日常事务所淹没,总能在不经意间抬头看一看天空,想一想远方,做一做白日梦。

很多人陷入世俗事务的纠葛中,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跳进水中一样,除了痛苦的挣扎和绝望什么都没有。

而懂得诗意生活的人就像一个会游泳的人,在水中能够悠然自得,既能够和水相融,也能够体会到搏击大海、劈波斩浪的快感。

那些懂得生活的人总能够从平凡的日子中找到美好,找到让自己心灵获得营养的诗意瞬间。

期中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期中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秋九年级语文期中专项复习---议论文阅读内容:议论文阅读命题人:审核人:班级:姓名:学号:议论文知识点:(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方法指导: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

内容上具有判断性,能够明确地表示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观点、态度(包括肯定和否定,一般用肯定判断)。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看题目、抓关键句来完成,论点往往很明确地出现在文章的某个地方,经常出现的位置是:1.标题、开头、结尾2.文章第二段:如果第一段列举生活的种种现象,就可能在第二段出现论点。

3. 文章中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这个句子可能就是论点。

4. 文章有分论点出现,没有中心论点,要把分论点进行整合,自己概括中心论点。

(二)指出下列语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方法指导:1.道理论证:通过引用X的话,具体有力的证明Y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含引证法)2.举例论证:通过列举X的例子,具体准确的证明Y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3.比喻论证:把X比作Y证明Z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把X与Y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Z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三)说说某段或几段的论证过程怎样(即论证思路)?1.常见题型:(1)分析某段或几段的论证思路(2)分析文章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3)分析某段能否删掉并阐明理由(4)分析某几段的顺序能否调换并阐明理由2.方法指导:(1)分析思路:第一,通读、勾画、分层第二,分析、明确、概括第三,表述、规范、作答(2)具体答题格式:首先,①提出……的观点(或引出……的观点)②通过……的事例(或趣事、典故、寓言等),或引用名言,引出……的观点接着,①运用举例论证,列举……的事例(典故、寓言等)论证观点②运用道理论证,引用名言(或阐述……的道理)论证观点③运用对比论证,列举了……两个事例(或比较分析了……),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观点④从……几方面论证观点。

2010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

2010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

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备考:议论文阅读复习目标:1、复习巩固议论文的文体常识,了解议论文的考点。

2、熟悉议论文考察的题型,训练学生的解题思维与技巧。

3、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与表述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思想素养。

复习重点:1、议论文的考点与答题技巧。

2、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表述能力。

复习难点:1、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表述能力的培养。

2、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思想素养的提高。

复习课型:先做后讲,讲练结合课时安排:5--6课时复习步骤:(先将复习讲练稿下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先熟悉文本,自主阅读、解答题目。

)一、回顾感知,明确目标: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习的议论文篇目,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课题及文章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

然后教师再明确课堂的复习目标及内容。

二、回顾文体知识,加深学生感知:议论文知识点回顾结合讲学稿,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已学具体的范文作体会,加深学生的理解。

另外,注意讲解立论文与驳论文、议论文语言的特点与特色的区别。

三、考点归纳:指明学生朗读讲学稿中的考点归纳,引导学生根据讲学稿中的考点回顾、再现相关考点的各种具体题型及不同的表述。

让学生对议论文的考点及相关题型的认识清晰化。

为接下面的答题指导作准备。

1.论点——准确摘取或概括中心论点(即把握作者的观点)。

2.结构——划分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3.论证方法——辨析论证方法,理解其作用。

4.分析——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5.指代——“这些方面”、“这种情况”“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6.仿写——仿照所给出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

7.拓展——补写能证明文中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8.结合语境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一般从三个方面去品味:9.拓展——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四:答题指导:(注意步骤安排,结合具体题目)1.论点——准确摘取或概括中心论点(即把握作者的观点)。

(1)中心论点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部分。

2. 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议论文中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3.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理解、评价议论文的能力。

4. 提高学生中考语文成绩,为中考做好准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论证方法的运用,分析、理解、评价议论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论证方法的灵活运用,对议论文深层次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议论文的资料,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2)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3. 实例分析:选取一篇中考真题议论文,让学生独立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及作者的观点。

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议论文的特点。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定的议论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自主阅读一篇议论文,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及作者的观点,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阶段性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议论文阅读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议论文案例,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课时:议论文结构与论证方法(1)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第一章:议论文阅读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征,包括论点、论据、论证等。

2. 培养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论证过程中的逻辑关系。

二、教学内容:1. 议论文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 议论文的阅读策略。

3. 论证方法及逻辑关系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议论文的基本特征。

2. 论证方法的识别及逻辑关系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特征、论证方法及逻辑关系。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篇议论文,识别其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并分析逻辑关系。

第二章:论点的寻找与判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寻找论点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判断论点是否明确、合理的能力。

1. 论点的概念及作用。

2. 寻找论点的方法。

3. 判断论点的明确性与合理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寻找论点的方法。

2. 判断论点的明确性与合理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论点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寻找论点的方法及判断论点明确性与合理性的标准。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篇议论文,找出其中的论点,并判断其明确性与合理性。

第三章:论据的筛选与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筛选论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论据是否可靠、有力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论据的概念及作用。

2. 筛选论据的方法。

3. 分析论据的可靠性及力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筛选论据的方法。

2. 分析论据的可靠性及力度。

1.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论据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筛选论据的方法及分析论据可靠性、力度的标准。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篇议论文,筛选其中的论据,并分析其可靠性及力度。

第四章:论证方法的认识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论证方法进行有效论证的能力。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
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别概括各段的分论点或段意。
解题思路
一、找出论点
如何找中心论点呢? 第一,看文章的标题。议论文的标题分论点
型和论题型两种类型。 第二,在正文中找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
此法适用于论题型的议论文。
请说说下列标题是哪种类型: 《金钱不是万能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放弃,是一种智慧》、《山水画的意境》、《论美 》。
: 首先提出观点: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接着分析对于同一 新闻事件,经典和平庸的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 质,然后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最后,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 的东西。
5.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此题要分析行文思路,题目与第一段之间的关系,设问的作用。
:1.用名言,指出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引出议论的话题。 2.用设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引起下文。 3.点题。
2.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六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
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 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 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 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首先要明确第六段的观点,(中心句),然后分析材料, 辨析谁更适合作论据。
材料一;因为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变得匆 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读物,与第六段的观点相符。
3.说说第②段划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这类题的考查点是比较固定的,答案步骤是:指出论证方法,结合 句子内容分析作用,落脚点在使论据更充分,是文章更有说服力。

中考语文《议论文》复习专题

中考语文《议论文》复习专题

议论文复习专题学习目标:1.明确考试要求。

2.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3.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4.能够较顺利地完成议论文阅读。

考点说明: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温故知新:1. 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

2.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按要求增删论据。

3.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

4.论证结构的清理、划分,论证思路的理解。

5.词、句含义的理解和体味6.议论文的严密性。

7.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文章观点作出判断。

例题详解:警句徐懋庸许多作者写作喜用警句,许多读者读书喜看警句。

有些老师在学生的习作中看到一二警句,便大加赞赏,结果就连在一篇说明文中,学生们也必硬添入许多不相宜的奇警的字句。

其实,作者喜用警句,是由于才力薄;读者喜看警句,是由于见识浅。

才力薄,所以不能创作充实完善的文章,徒藉警句以娱人;见识浅,所以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及其每字每句所含的意义,徒摘警句以自欺。

真正的好文章往往是以平常的语言说真实的事理,所以无处不善,没有警句,也可以说句句都是警句;那些读者喜看的警句并非作者的刻意追求,而是自然天成的,有如锦上添花,与全文相得益彰。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本来人人能道的平凡的句子,在《饮酒》诗里与其他诗句浑然一体,并不独自出色。

可有些人钟爱此句,硬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以为可以使文章增色,结果恰如在粗劣的土布.....,极不相称,且所绣之花,.....上用金线绣花绝不会佳。

现在有一类人写作几乎全篇用警句凑成,使人如看万花筒,初看似乎繁花似锦,莫测高深,一经拆穿,则不过是一些玻璃碎片乱凑而成,毫无意义。

喜欢看警句的读者,阅读伟大的作品定会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而善读者并不在意是否有警句。

就如赏花,真能欣赏名花的人,会到园地上,于阳光微风中,欣赏花儿的活泼生机、天然的姿色及其与环境相掩映之美。

在这样境界中的花,无论大小开谢,各有其美。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010湖南张家界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010湖南张家界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再适当也没有了。

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就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显然,这位先生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

世界上不同文化的茭流也越来越密切。

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4.中国传统教育里“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作者所体会到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2分)15.“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错在哪里?“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2分)16.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17.阅读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在求学过程中应如何发扬这种怀疑求真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2010.4.27一、中考考纲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和阐述。

二、考点解说:考生要求掌握以下与议论文的有关的知识:了解议论文的概念;明确议论文的分类;了解议论文内容、结构、语言上的特点;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能识别文章的中心论点,会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能判断文章所使用的论证方法);能抓住议论文语言准确性、概括性、生动性的特点进行体会和分析。

三、考查题型:1、找出(或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判断内容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3、判断论据运用的合理性、有效性,或者根据文意补充(替换)恰当的论据,辨别能否删去相关的论据,并说明理由。

4、在品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和感想。

四、文体知识:1、概念:议论性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观点的一种文体。

2、分类:立论(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反驳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正确的观点)3、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①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要求正确、鲜明。

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②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现实材料、历史事实、确凿的统计数字等等。

道理论据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义、公式、规律、法则,引用社会科学的经典论述、格言、警句等。

③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论证方法:通常可以分为摆事实、讲道理、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具体可以分为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引证)、比喻论证(喻证)、举例论证(例证)。

④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关系:论点:需要证明什么;论据: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怎样进行证明4、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①提出问题(引论),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问题;②分析问题(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运用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③解决问题(结论),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部分。

在论证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其他各种结构是从这两种结构中派生的。

如“横式”中可派生为“并列”式、“对照”式、“总一分一总”式,“总一分”式,“分一总”式。

“纵式”的派生式有“层层深入”式、“起承转合”式。

5、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说理精确),概括性(用语简要),严密性(论证周密),鲜明性(感情分明),生动性(有感染力)。

五、应试策略:1、中心论点:解题思路:考试中常见题型是①归纳和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②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①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A看标题。

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B看开头。

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鱼我所欲也》;C看结尾。

有的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看过渡句。

有的文章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往往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E也有的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是很集中,要求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②A、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B、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再提出中心论点。

C、根据亲身经历的某个生活事例提出论点D、从故事中引出问题,再提出论点E、用某种方法提出中心论点。

比如:比喻、对比等等F、反驳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正确的观点2、论证方法:解题思路:①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②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更有权威性(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3、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解题思路:①明确论据类型;②具体分析作用。

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还是与分论点,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分论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如果没有分论点,则直接写中心论点。

)4、补充论据:解题思路:①紧扣中心论点;②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③补充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概括叙述;事例要是名人名事,大家耳熟能详。

④补充道理论据时,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

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⑤仿句时要注意前后句式的一致。

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战胜挫折”“自信”“理想”“追求”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

5、分析论证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6、开头引用的作用:解题思路:一主要是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二是作为论据①引出中心论点:A开头通过写……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B开头通过引用名言,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C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②作为论据(作用同引用论证)7、结尾的作用:解题思路:①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②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③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④补充论证了……使论证更严密。

8、加点词的含义或作用:解题思路: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文章的中心内容具体分析。

必须理解全段的意思,并结合作者的推理思路来进行。

通常考一些副词或具有修辞手法的词语。

具体答题步骤:①副词:A定性或解释;B用在这里突出(强调)了……的观点;C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②运用修辞的,如比喻、借代、双关等:这里用了……修辞,在文中是……意思,生动形象地阐明了……9、文段(或划线句)的作用:解题思路:①开头、结尾的句子同第6、第7条;中间的句段往往是承上启下,但切忌空洞的“承上启下”四个字,应具体地说明承接上文什么内容,引出下文什么内容。

②作为论据,作用同第3条。

10、结合全文谈感受:解题思路: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①紧扣选文的中心和材料, ②联系自己的知识积累或自身实际(必须要有自身的例子)谈出感受或看法, ③最终要回到文章的中心论点上来。

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①2002年6月,一家知名电视台的记者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行专访。

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我不知道。

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追问:“在这里面没有必然吗?”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

”记者还是不甘心:“怎么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

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

”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

”丁肇中这次作了肯定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

不知道的,你绝对不能说知道。

”②我相信,每一个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被丁肇中先生的诚实所打动。

在这个世界上,诚实是一束阳光,能照亮一个人的心灵;诚实是一座桥梁,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诚实是,能。

③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的魅力在于不说假话、大话,以诚待人,以心感人。

诚实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修饰,不需要甜言蜜语来遮掩,它是生命的原汁原味,它是天地之间的一种本真和自然。

④1986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曾做过一个耐人寻味的调查,他将550个描写人的形容词列成一张表,让大学生们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品质和最厌恶的德行。

结果显示,评价最高的品质是“真诚”,最厌恶的德行是“撒谎”、“虚伪”、“不老实”。

⑤如今有些人,总是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深刻,因此总是千方百计伪装自己、表演自己。

固然,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更多的掌声。

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

”⑥诚实看起来是简单的,实际上是深刻的。

对人生而言,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

1、文章作者想表现一个什么观点?答:对人生而言,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

2、开头讲述了什么故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讲述丁肇中在记者采访时毫不掩饰,十分诚实的说自己不知道。

3、仿照文章第②段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诚实是一朵花,能给人带来芳香。

4、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

”运用的是举例论证,5、请你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6、你怎样理解“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这句话的含义?结合自身经历谈谈。

勇于承受①有一则寓言,说一个老婆婆种了一大片玉米。

秋天来了,那支颗粒最饱满的玉米棒儿自信地以为老婆婆一定会先掰下自己,但是老婆婆没有这样做。

直到最后,由于烈日的曝晒,大雨的洗礼,玉米棒儿的颗粒变得坚硬无比。

这时,老婆婆才摘下了它并高兴地说:“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呀,用它作种子,明年我一定会有更好的收成。

”②玉米棒儿承受了风吹日晒。

最终迎来了老婆婆的认可。

承受,使它走向美丽和成熟:承受,使它彰显出生命的辉煌。

③人生难免要承受。

人生的旅途不可能一路平坦:生意亏本,爱情受挫,亲人别离,病魔缠身……面对这些灾难性的打击,不要计较一时的荣辱,也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相信自己,踏踏实实地走自己选定的路,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应做的事,你也会成为“最棒的玉米”!④人生贵在承受。

承受是一种涵养,一种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气度和坦荡;承受是一种勇气,一种使出浑身解数、竭力负担、呼出大气的形象和魄力:承受是一种力量,一种拒绝流俗、弘扬正气的凸显和舒展,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一种磨炼,是为了寻求进发所作的自我蓄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