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心理学
公关心理学(修改篇)自考专用
★服从行为: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发生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界的影响下被迫发生的。
P90★★群体公众心理定势:是处于准备状态的心理活动,指公众群体心理的定向趋势,它决定着后继心理活动的取向,对人们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及行为活动起着正向的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P113★目标公众:是指那些与组织有着某种利益关系的特定公众。
它们是大众传播受传者中的一部分,是组织欲意影响的重点对象。
P142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立目标、并以此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实现之的心理过程。
P49★印象管理:是指交往者通过对自我形象的塑和修饰,以期在他人头脑中形成良好印象的过程。
P135★个案法: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几个月、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方法称为个案法(个案研究)。
P12★组织凝聚力:也叫组织内聚力,它既包括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也包括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P18★★公众:在公共关系中,公众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指的是与某一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P29★★枪弹论:二三十年代之间,美国的一些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把读者、听众看作是毫无防御能力的“靶子”,只要大众传播工具对准他们“射击”,他们就会应声倒地。
这就是所谓的“枪弹论”或“靶子论”。
P146 ★★★近因效应:是指最近的印象对人造成的影响,它往往会冲淡过去获得的有关印象,对优先效应形成冲击。
★★公众逆反心理:就是公共关系传播作用于公众的信息超过了其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心理体验,是公众有意脱离公众关系传播信息的思维轨道,进行反向思维的心理倾向。
P185关系障碍:关系障碍因交际双方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系而形成。
这种特殊关系往往带有利害性,且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交际者本身。
P205★★★公众态度:是指公众对组织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公关心理学学习笔记一 绪论
公关心理学学习笔记一绪论一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特征:人与人之间关系,公关主体为自身根本或特定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和支持的建立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的过程,主客体双方进行的活动,主客体间有个人私下的交往。
定义:特定人与人之间在特定利益支配下发生关系过程的心理学,研究公共关系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应用于公共关系领域的心理学,从心理角度来研究公共关系。
3.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含义为和公共关系行为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
特点为可知性,正确认知和把握公众心理,有意识的调整改善自身心理。
情感性,公关活动的情感决定性。
自利性,主客体双方维护自身利要求。
广泛性,以行为涉及领域即公共关系领域作为划为依据。
4.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客体:公众的心理,公关中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含意识客体和未意识客体。
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分把握动态、制定计划、开展传播、总结经验四环节,有主体主动开展活动,受外界环境制约,主客体相互依存、影响、沟通、斗争。
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组织团体以形象、利益、手段施加影响,团体成员也可因私人利益而成为个人主体。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理论:公共关系心理学理论。
实践:公关条件、活动的依据和方法)1.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2.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实践的学习。
3.推动公关活动的有效开展4.创建完善我国公共关系心理学:改革开放助于解放思想,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丰富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鉴运用。
创造性实践是活动的源头。
三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1.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不照搬照抄研究成果,脱离实际。
实践第一不是实践唯一。
2.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公关活动目的为影响公众态度,不迎合部分公众心理要求,不用强制手段改变公众态度。
3.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根本特征为揭示公关活动中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公关心理学总复习资料
公关心理总复习重点第一章第一节:P2公共关系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差异:第一:普通心理学侧重研究人的内在心理活动,公共关系心理学则注重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第二:普通心理学侧重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公共关系心理学则从公共关系活动的特定情境出发,考察处在这一状态的人们特殊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第三:普通心理学研究自然的,未经修饰的。
第二节:P5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是参与公共关系活动双方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第三节P8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理论研究法:系统分析法,动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P10实证研究法:观察法,谈话法…..第四节P12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其一是对人们在公关活动中呈现出的心理现象…其二是以理论为指导,探索提高….其三是以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第二章第一节P16组织心理氛围的定义,是指组织内部环境的心理气氛,是组织员工对组织的整体状况以及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和前途感受的综合反映。
组织心理氛围的核心是组织凝聚力和士气,以及由员工认同感和归属感而生成的集体意识和主人意识.P18组织凝聚力的影响因素:1. 组织的目标2. 组织的利益3. 组织领导人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4. 组织成员心理满足程度5. 组织内部冲突解决状况P23集体主人意识的三个特点:1.相互平等2.权力和义务统一3.和集体意识相一致第三节P25营造组织良好心理氛围的策略(1).形成组织的价值观念第一,赋予组织员工的日常工作生活以崇高的意义第二,赋予组织以重大的社会责任第三,为组织员工提供了行动指南(2).尊重员工个体价值(3).重视内部传播(4).有效使用激励手段(5).加强情感维系(6).合理化解怨气第三章第1节公众定义公众心理的特点公众个性对公众心理活动的影响第2节知觉的定义和特征错觉的定义错觉的类型第3节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的基本状态心境的定义应激的定义第4节意志的定义及特征动机冲突的形式三种形式的定义良好意志品质的类型第四章第1节个体心理的定义兴趣的定义兴趣的差异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需要的特征需要的五分法各类公众的需要动机的定义及作用动机的激励理论第5节能力的个体差异气质类型性格定义及特征第6节从众的定义及原因服从的定义不服从的三种情况利他行为的原因第五章第一节一、公众群体:是相对于公众个体而言的,他是社会公众存在的一般形式,通常是指具有共同利益与共同需要的公众个体在一定社会活动中组合而成的共同体。
公关心理学期末重点
《公关心理学》期末重点选择10×1填空5×2名词解释5×4简答4×10论述1×201、公关心理学原则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发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2、个性的概述“人格(即个性)是一种倾向,可借以预测一个人在给定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它是与个体的外显与内隐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个性,反映在行动上也会有所不同。
3、需要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书中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4、组织形象类型(1)按照形象的表现方式,可将组织形象划分为有形形象和无形形象。
有形形象包括组织的名称、标识、典礼。
通常是带有显露性、具体性的主观印象。
无形印象包括组织哲学、组织精神、组织风气等,是公众根据有形印象升华出来的抽象形印象,是组织形象的核心部分。
(2)按照形象的真实性,可将组织形象划分为真实形象和虚假形象。
组织的真实形象是指公众头脑中形成的与组织的真实行为和活动相一致的主观印象。
组织的虚假形象是指公众头脑中形成的与组织的真实行为和活动有距离的,即对组织的真实形象有一定曲解的关于组织的主观印象。
(3)按照接受者的范围,可将组织形象划分为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
内部形象指组织的全体员工对组织的整体感觉和认知,外部形象主要指员工以外的社会公众对组织的认知,我们通常所说的组织形象多指这种外部形象。
(4)按照社会公众的评价态度,可将组织形象划分为正面形象和负面形象。
社会公众对组织形象认同或肯定的部分就是正面形象,抵触或否定的部分就是负面形象。
(5)按照社会公众获取组织信息的媒介渠道,可将组织形象划分为直接形象和间接形象。
公众通过直接接受组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由亲身体验形成的组织形象是具体的直接的形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借助他人的体验形成的组织形象是间接形象。
公关心理学第四章(心理定势)(谷风教学)
沐风教育
3
二、心理定势的特点
心理定势的潜在性(不自觉性)
沐风教育
4
心理定势的固着性
沐风教育
5
心理定势的综合性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即反映认识上的心理定势,又具有强
烈的情感色彩。
沐风教育
6
三、心理定势的类别
1.微观心理定势
是在具体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反映当 事人心理素养的心理定势,其特点是易受暗 示、情感性强,理智往往被情感所抑制。主 要包括: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和 移情效应。
穿衣 吃饭 学习 娱乐
沐风教育
29
二、流言表现的心理定势
流言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传
播的有关共同关心的问题的新闻。
流言的传播内容的分类:
1.与人们
2.与人们有着间接关系的
国家的人事变动、国籍新闻、外星人来访
3.与一般人没有直接关系的奇闻趣事
明星丑闻、特异功能、野人等
沐风教育
14
公共关系活动中晕轮效应的利弊
利 企业、商家装修门面 “名片效应”
弊 精包装,烂内容 以貌取人
沐风教育
15
三、经验效应
经验效应指的是公众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 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 式。
经验效应在公关关系领域中最典型的表现 是怀疑。因为以前有过上当受骗的教训,在 遇到同类对象、同类事物的时候就迟疑不 决,生怕再次上当。
“爱屋及乌”
沐风教育
18
移情效应的表现
人情效应 朋友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
物情效应 高俅踢球
事情效应 喜欢喝茶—茶具,茶文化
沐风教育
19
移情效应的应用
广告中的 “名人效应”。
自考《公关心理学》必考考点汇总
自考《公关心理学》必考考点汇总第一章绪论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组织、公众和沟通。
公共关系既是社会组织向公众传递信息、施加影响的过程,同时也是公众心理发生变化乃至产生行动的过程。
(双向信息沟通)第一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学科性质:既是心理学,又是公共关系学。
说得确切些,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公共关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p1)2、公关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异同:记忆提示(内外、一般特殊、自然社会)(p2)3、公关活动的四步工作法:调查研究、公关计划(或策划)、实施和效果评估。
4、公共心理学与公共关系学科体系的其他部分的异同:同:都以公关活动作为考察和研究的对象,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指导性的理论。
区别:公关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公关现象,它不但考察公关活动的一般过程,而且考察这些活动背后的心理现象并力求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p5)第二节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对象:研究的是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双方在互相交往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第一,这里所说的“公共关系活动”是指运动着的公共关系状态。
第二,这里所说的“参与公关活动的双方”是指公关行为的发出者(组织)和公关行为的承受者(公众)。
第三,这里所说的“心理现象”是指公众对组织形象的主观映象。
2、公共关系活动的类型:两分法(两类):日常的公共关系活动、专门性的公共关系活动。
三分法(三类):宣传型(侧重知名度)、交际型(侧重情感联络)和社会服务型(侧重美誉度)。
(p5、6)3、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双方:一方:发出者(组织者),即社会组织。
另一方:承受者,即公众。
4、组织:是社会的构成要素之一。
它是指人们为了合理、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机构。
这种社会机构有自己的目标、宗旨,有一套工作制度和方法,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
5、公众也称目标公众,它是公共关系行为的承受者,是社会组织意欲影响的对象。
是与组织有着某种利益关系的特定群体。
自考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组织心理D. 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现象答案:D2. 在公关活动中,以下哪项不是塑造组织形象的有效手段?A. 媒体宣传B. 公益活动C. 产品质量D. 个人隐私答案:D3. 公关心理学认为,以下哪个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最为关键?A. 外貌B. 性格C. 共同兴趣D. 相互尊重答案:D4. 在公关活动中,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沟通技巧?A. 倾听B. 说服C. 命令D. 反馈答案:C5. 公关心理学中,以下哪个理论解释了人们如何形成对他人的印象?A. 社会交换理论B. 认知失调理论C. 归因理论D. 印象形成理论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公关心理学在企业中的应用包括哪些方面?A. 员工培训B. 客户关系管理C. 产品定位D. 竞争对手分析答案:A, B, C7.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公关活动中的人际沟通?A. 语言B. 非语言信号C. 文化背景D. 个人情绪答案:A, B, C, D8. 在公关活动中,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提升组织的公众形象?A.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B. 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C. 频繁的促销活动D. 与公众互动交流答案:A, B, D三、简答题9. 简述公关心理学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答案:公关心理学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理解公众的心理反应,制定有效的沟通策略;其次,利用心理学原理,减少公众的负面情绪,提升信任感;再次,通过心理干预,帮助组织内部员工应对危机带来的心理压力;最后,通过心理分析,预测和引导公众的行为,以实现危机的有效管理。
10. 描述公关活动中如何运用社会交换理论来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答案:在公关活动中,社会交换理论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首先,识别和满足他人的需要,以建立互惠的基础;其次,通过公平的交换,增强双方的合作关系;再次,通过建立信任和承诺,深化关系;最后,通过持续的互动和沟通,维护和加强这种关系。
第6章、公关与交际心理学
一、公共关系心理学——案例:柔情 似水的女校长
;做丈夫的渐渐也把自己当作小学的人了。他们虽然也 忙,但多不坐班。于是提篮买菜,做饭洗衣,尽力减 少妻子的负担。而且主动为小学排忧解难。需要买仪 器安设备,科研丈夫来了,需要舞文弄墨,教授丈夫 来了。有了重活力气活,丈夫们不约而同赶来了。
;这位女校长还把孩子在小学的大学机关、系部领导组 成一个“家长学校”。于是,小学一有活动,不用通 知,“校”宣传部长就赶来摄像拍照,回去就办图片 专栏、给报社写稿。“校”工会张罗各单位集资,电 教中心采购零器件为小学组装电脑。连大学生也跑来 要求与小学共建,教孩子们学英语、排节目,搞社会 公益活动。
3、以个人为主体与他人发生的关系——人际 关系
一、公共关系心理学——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增 强公众的了解和信任,争取相互合作而采取的 一种行为规范和传播活动。
一、公共关系心理学——公共关系的 实质
公共关系的实质
1、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联络关系
2、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
第三个代表人物是卡特李普,他于1952年同森特﹒布鲁姆共
同出版了《有效公共关系》的论著,首次提出了“双向平衡”理 论和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等,并把公共关系工作提高到管理职能 的高度来认识,他誉为现代公共关系教育之父。
一、公共关系心理学——公共关系案 例
一、公共关系心理学
公共关系心理学: 研究的是在特定情境下,社会机构与公众在相互
一、公共关系心理学——案例:柔情 似水的女校长
案例思考:这个案例属于什么类型的公共关系活动? 它有什么特点? 分析要点:
这个案例属于典型的交际型公共关系活动。交际型公 共关系的工作重心在于深化发展组织与公众的关系。 它以人际接触的方式,增进组织与公众彼此的了解和 理解、加强沟通交流、化解隔阂矛盾、增进情感交融、 扩大思想认同。
公关心理学之公众心理概述
公关心理学之公众心理概述公众心理是指公众在特定环境中对特定信息和事件的心理反应和行为。
公众心理的研究对象是大众群体,而不是个人。
公众心理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大众的相似性,即大众具有类似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
其次是公众心理的可塑性,即社会环境和信息对公众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是公众心理的灵活性,即公众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是多样的,随着环境和信息的变化而变化。
公众心理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个体心理因素,包括人们的需求、动机和价值观等。
人们的需求和动机会影响他们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而价值观会影响他们对信息的评价和判断。
其次是社会心理因素,包括社会规范、社会认同和社会压力等。
社会规范是人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接受的准则和规范,它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社会认同是人们对他人和集体的认同和归属感,它会影响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社会压力是人们在社会中受到的来自他人和集体的压力,它会对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产生影响。
最后是文化心理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使人们具有不同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模式。
公众心理在公关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了解公众心理可以帮助公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准确地制定公关策略和目标。
其次,公众心理的研究可以帮助公关人员更好地预测公众的反应和行为,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负面反应和行为。
第三,公众心理的研究可以帮助公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公众的价值观和社会认同,从而更好地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
最后,公众心理的研究可以帮助公关人员更好地评估公关活动的效果和影响,从而及时调整和改进策略和措施。
总之,公众心理是公关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公众心理可以帮助公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期望,预测公众的反应和行为,理解公众的价值观和社会认同,以及评估公关活动的效果和影响。
在实践中,公关人员应该根据公众心理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更好地进行公关活动。
同时,公关人员还应不断学习和研究公众心理,以不断提高公关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
公关心理学第四章(心理定势)
第一印象不仅 来自直接的接触, 也可能来自于传播 媒介的间接介绍。 (广告战) 我想去…… 武当山, 看介绍很不错啊, 还可以练功夫呢!
二、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 指的是从对象的 某种特征推及对 象的总体特征, 从而产生美化或 丑化对象的印象。
移情效应的表现
人情效应 朋友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 物情效应 高俅踢球 事情效应 喜欢喝茶—茶具,茶文化
移情效应的应用
广告中的 “名人效应”。 将对葛优的 喜爱迁移到神州 行上来。
第三节 宏观心理定势
宏观心理定势是指一定范围内人群共有 的、积淀深厚而作用广阔的心理定势。 宏观心理定势的主要内容: 社会刻板印象、地域文化心理、民族文 化心理、社会意识形态
心理定势的固着性
心理定势的综合性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即反映认识上的心理定势,又具有强 烈的情感色彩。
三、心理定势的类别
1.微观心理定势
是在具体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反映当 事人心理素养的心理定势,其特点是易受暗 示、情感性强,理智往往被情感所抑制。主 要包括: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和 移情效应。
一、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一部分成员对 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有的共同的、固定的、 笼统的看法和印象。它不是一种个体现象, 而是一种群体现象,它反映的是群体的“共 识”。 刻板即呆板没有变通。
特点
1.社会刻板印象首先表现为对某类人物的固定看法。
2.除了籍贯、地位、职业以外, 年龄和性别也往往成为社会刻板印象的媒介。
公共关系活动中晕轮效应的利弊
利 企业、商家装修门面 “名片效应”
弊 精包装,烂内容 以貌取人
公关心理学公众的心理定势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23-12-05
目录
• 公众心理定势概述 • 公众心理定势在公关中的应用 • 公众心理定势的突破与应对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建议
01
公众心理定势概述
定义与特点
要点一
定义
公众心理定势是指公众在面对某一特定群体或事件时,形 成的相对稳定和一致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模式。
确品牌的定位和目标受众,了解目标受众的心理定势和偏好。
心理定势的融入
将品牌的核心价值和理念融入产品或服务中,利用公众的心理定势 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的维护
在品牌形象塑造过程中,需要持续关注公众心理的变化,及时调整 策略,维护品牌形象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拓展研究领域
进一步拓展公关心理学的研究 领域,探究公众心理定势的形 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实际工
作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02
加强实证研究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公关策 略与公众心理定势的关系进行 深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靠性
和有效性。
03
关注新兴领域
关注新兴领域如社交媒体、人 工智能等对公众心理定势的影 响,探究如何利用新兴技术改
案例二:某政府公共关系事件
01
心理定势
公众对于政府的行为和政策通常持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认为政府应该为民服务,代表公共利益。
02
描述
某地方政府在实施某项政策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公众的利 益和需求,引发了民众的抗议和不满。
03
分析
公众对政府公共关系事件的期望和要求主要是基于对政府 职责的理解和以往的经验。如果政府长期未能履行职责或 政策不合理,公众容易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反之,如果 政府表现良好,公众可能更加理解和支持政府的决策。
公关心理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公共关系心理?它有哪些特点?(1)公共关系心理是指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2)公共关系心理学具有四大特点:公共关系心理的可知性,公共关系心理的情感性,公共关系心理的自利性,公共关系心理的广泛性。
2.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心理3.公共关系心理血担负着哪些研究任务?为什么说实践方面的任务是第一位的任务?(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分为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
理论任务是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心理学;实践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开展公共关系的条件,为公共关系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心理依据和有效的方法。
⑴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⑵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
⑶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
⑷创建和完善我国的公共关系心理学。
(2)就我国现在的情况来说,实践的任务是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位任务。
既然我们承认在心理研究上比别人落后,既然我们想通过建立各种应用心理学来缩短和别人的差距,那么,就应该把应用领域的工作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
拿公共关系心理学来说,就是要把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当作自己的目标。
公共关系心理学要为公共关系的有效开展提供心理依据和科学方法。
,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一项根本任务。
4.进行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应遵循哪些原则?为什么必须遵循这些原则?(1)公共关系心理学应遵遁以下原则: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发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2)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
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也就是要以公共关系实践活动为基础,以指导公共关系活动为目标。
只有这样来理解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才能取得实际的意义和良好的实践。
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
《公关心理学》模拟考试卷
《公关心理学》模拟考试卷(1)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2分)1.公共关系2.性格3.晕轮效应4.从众心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5分)1.公关工作的职能概括地讲就是: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_________、_________。
2.公关心理学研究的主体是、客体是________________。
3.公关文秘工作一般选择气质的人比较合适。
4.公众群体按构成形式可分为和______________。
5.需要是人类一切行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和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价值观。
7.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最聪明的劝诱法”叫_________________。
8.从暗示的内容看,可分为和___________。
9.组织内部的心理氛围包括:集体意识、、三方面内容。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2分)1.性格按人的心理活动机能,可分为()。
A.理智型B.外向型C.意志型D.情绪型2 .影响人际关系发展的因素有( )。
A.邻近性B.相似性C.容貌D.能力3.个体的心理定势主要有( )。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4.需要产生的原因有( )。
A.生理原因B.社会原因C.认识原因D.精神原因5.劝说的方法有( )。
A.普及性劝说B.针对性劝说C.逆向劝说D.正向劝说6.公关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方法主要有( )。
A.系统分析B.动态研究C.调查研究D.比较研究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6分)1.公关就是讨公众喜欢,是博取公众好感的技术。
( )2.组织开展公关活动,就是为了扩大知名度。
( )3.性格基本受遗传因素影响,后天较难改变。
( )4.女性和儿童容易受广告影响。
( )5.一个人智商高低对其事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 )6.一个人是否健康,关键看他有无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其他不重要。
(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25分)1.分析各种气质特征的一般表现。
2.简析男女性别上的心理差异。
公关心理学公众的心理定势
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公众心理定势概述•公众心理定势在公关中的应用•公众心理定势的识别与分类•公众心理定势的突破与应对•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公众心理定势概述定义公众心理定势是指公众在面对某一特定群体或事件时,形成的相对稳定和一致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模式。
要点一要点二特点公众心理定势具有普遍性、相对稳定性、排他性和可诱导性等特点。
普遍性是指公众心理定势在面对相似情境时具有广泛适用性;相对稳定性是指公众心理定势在一定时期内不容易发生改变;排他性是指公众心理定势可能影响他们对其他群体或事件的评价和态度;可诱导性是指公众心理定势在一定外部因素影响下可发生改变。
定义与特点公众心理定势的重要性影响公众对组织和个人的评价和态度01公众心理定势对公众的认知和情感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他们对组织和个人的评价和态度。
决定公众的行为模式02公众心理定势决定着公众在面对特定群体或事件时的行为反应和表现,从而影响组织和个人的公关效果。
公关策略的重要依据03公众心理定势是制定有效公关策略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公众心理定势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心理,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公关策略。
文化背景是公众心理定势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公众心理定势存在差异。
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对公众心理定势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如社会经济状况、政治氛围等都会对公众心理定势产生影响。
社会环境历史事件对公众心理定势的形成具有长远影响,如重大历史事件可能会改变公众的心理定势。
历史事件个人经历也会对公众心理定势产生影响,如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事件和遭遇等都可能影响其心理定势。
个人经历公众心理定势的形成因素02公众心理定势在公关中的应用心理定势公众在面对新闻、广告等传播信息时,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和认知进行判断,从而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势。
公关人员可以利用公众的心理定势,通过选择合适的传播内容和方式,引导公众对特定话题或事件形成积极的看法和态度。
心理学在公关岗位的应用如何维护和改善企业形象
心理学在公关岗位的应用如何维护和改善企业形象在当今商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形象的维护和改善是公关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学科,可以为公关岗位的工作者提供很多有益的指导和策略。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公关岗位的应用以及其对企业形象维护和改善的作用。
一、沟通和影响力有效的沟通和影响力是公关工作中至关重要的核心能力。
通过心理学的知识,公关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需求,从而更准确地传递信息和影响目标群体。
1. 心理语言学的运用心理语言学是心理学与语言学的交叉学科,研究人们在沟通中的语言使用和心理认知之间的关系。
公关工作者可以运用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更好地激发受众的兴趣和共鸣。
2. 社会认知的运用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对他人行为和观念的理解和解释。
公关工作者可以运用社会认知的原理,通过展示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观,塑造积极的企业形象,并增强受众对企业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二、舆情管理与危机公关舆情管理与危机公关是公关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公关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危机事件,并有效维护和改善企业形象。
1. 预测与干预心理学可以帮助公关工作者从受众的角度预测和分析可能引发危机的事件和情景,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危机的发生或最小化危机对企业形象的负面影响。
2. 应对与管理面对危机事件,公关工作者需要具备有效的应对和管理能力。
心理学的认知和情绪理论可以帮助公关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受众的情绪和心理需求,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和情感连接,有效化解危机,恢复企业形象。
三、品牌塑造与口碑管理品牌塑造和口碑管理是企业形象维护和改善的重要环节,而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公关工作者更好地进行品牌塑造和口碑管理。
1. 品牌定位心理学的市场定位理论和消费者决策理论可以帮助公关工作者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偏好,从而更准确地确定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定位,并进行差异化竞争,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关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心理互动,即二者寻求沟通、理解与合作的心理发生现象及其规律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公关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方法,包括系统分析、动态研究、比较研究2、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第二章组织的心理氛围组织心理氛围是指组织内部环境的心理气氛,是组织员工对组织整体状况以及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和前途感受的综合反映。
(特点)是弥散性和相对稳定性。
(核心)是组织凝聚力和士气,以及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生成的集体意识和主人意识组织心理氛围的内涵:1、组织的心理氛围表现了组织的意识状态2、组织的心理氛围是组织情感的反映3、组织的心理氛围反映着组织中的相互关系4、组织的心理氛围反映了员工对组织的态度影响组织凝聚力的高低的因素:1、组织的目标2、组织的利益3、组织领导人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4、组织成员心理满足程度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5、组织内部冲突的解决状况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士气高昂的组织具有的七种特征:1、组织的团结是来自内部的凝聚力,而不是来自外部的压力2、组织内部没有分裂成互相对立的小团体的倾向3、组织内部具有处理内部冲突和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4、组织成员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5、组织成员都了解组织奋斗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6、组织成员对组织的领导人抱肯定和支持的态度7、组织成员承认组织存在的意义,并有维护组织,推动组织继续发展的愿望影响组织士气的八点因素:1、对所在组织的满意程度2、组织目标得到成员赞同的程度3、领导者的素质及领导方式4、对工作的满足感5、经济报酬是否合理6、成员关系是否和谐7、奖励方式是否适当8、员工的身心是否健康集体意识是与归属感和认同感相联系的一种现代组织意识,指的是成员对集体的正确态度。
(包括两个层次):组织内个别成员的集体意识和组织成员群体的集体意识。
(其发展过程为):前者是后者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进一步培养和升华的结果个别成员的集体意识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承认集体利益的价值2、遵守集体的规范3、能和集体其他成员友好相处集体的群体意识的特点:1、集体成员对集体有认同感、归属感,能够服从组织决定,遵守组织章程2、集体成员对集体有责任感,必要时肯为集体作出牺牲3、集体成员具有共同的集体荣誉感主人意识是在组织成员头脑中形成的、在所处组织中当家作主的意识主人意识的特点:1、相互平等的特点2、权利和义务统一的特点3、和集体意识相一致的特点如何克服“责任分散”的心理倾向?通过组织成员的个别的主人意识来体现集体的主人意识。
集体的主人意识与个体的主人意识并不矛盾,它虽然不同于个体的主人意识,却要通过个体的主人意识体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集体的主人意识又是和个体的主人意识统一的,强化集体的主人意识实际上就是要强化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主人意识,强化组织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主动负责精神营造组织良好心理氛围的意义:1、能够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2、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3、有利于指定合理的组织规范4、有利于产生优秀的领导人组织的价值观念对于营造组织良好心理氛围的意义在于:1、赋予组织员工的日常工作以崇高意义2、赋予组织以重大的社会责任3、为组织员工提供了行动指南营造组织良好心理氛围的策略:1、形成组织的价值观念2、尊重员工的个体价值3、重视内部传播4、有效使用激励手段5、加强情感维系6、合理化解怨气第三章公众心理概述公众和大众、群众、民众的区别公众是由面对同一观点或问题并有不同看法的人所组成的群体,而大众、群众和民众则是泛指社会生活中的所有人或大多数人,公众必定是与某一个社会组织相联系的公众,因而它是具体的、特定的;而大众、群众和民众既然是指社会上所有人或大多数人,因而它是抽象的、泛指的公众心理是公众对与其利益直接相关的社会组织行为的心理反映公众心理的特点:1、公众心理的相同性2、公众心理的关联性3、公众心理的利益性影响公众心里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组织行为、社会环境;内部因素指公众自身。
内部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外部因素是促使内部因素发展变化的外部条件公众的个性是公众个体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公众个性心理分为三个部分:1、个性心理过程2、个性心理倾向性3、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动态反映,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精神动力,也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表现在对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向性和选择性,包括兴趣、需要、动机等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比较稳定、典型的心理特征,包括个体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公众个性心理对公众心理活动的影响:1、影响公众心理活动的动力趋向2、影响公众心理活动的内容选择3、影响公众心理活动的表现方式社会环境对公众心理的影响,表现在社会规范、社会文化、社会舆论等方面社会规范是社会为了自身的延续而向自己的成员提出的行为上的要求。
规定了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的角色,位置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社会文化是社会整体性的产物,它一旦产生就陶冶着诶一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态度与情操社会舆论也可称为公众意见,它对公众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压力作用和强化作用两个方面组织行为是影响公众心理最直接的因素,因为公共关系活动本身就是组织主动影响公众心理的过程组织的行为表现及标识特征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有明确的影响公众心理的意图或动机产生良好影响还是产生不良影响取决于能否切合公众心意或能否满足公众需要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就是组织直接影响公众态度和行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的心理活动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过程,认知过程是其他两个过程形成的基础认知活动由感觉、知觉、思维等认知要素组成感觉是认识世界的起点,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进行反映的过程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综合反映思维是客观事物的一般属性和内在联系在人们头脑中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人的思维过程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解决思维的思维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提出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检验假设的方法:1、科学实验或社会实践2、思维的逻辑推理实践是检验假设的科学性、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公众的情感过程是伴随认识活动和意识活动出现的一种心理活动状体,是与公众对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相伴而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喜、怒、哀、惧以及在此基础形成的其他心理表现公众的情感过程不仅指情感,还包括情绪,是情感和情绪两种心理过程的统称情绪和情感相互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是指两者都属于同一类的心理过程,区别在于,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心理活动,是一种自发的、原始的、与人(包括动物)的生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心理体验情绪的特点:情境性、不稳定性、易变性情感的特点:稳定性、深刻性情绪、情感的表现形态:1、面部表情2、语言和语气3、动作与姿态4、生理反应情绪的基本状态:1、心境。
心境比较持久,比较微弱,具有弥散性和持久性的特点2、激情。
激情是强烈地爆发出来且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应激。
应激是出人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人类的高级社会情感: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动力之一,是与人们认识世界、追求真理的需要及需要的满足相联系的情感体验道德感是根据社会道德准则要求自己或评价他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客观现实与人的道德需要关系的反映美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情感体验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立目标、并以此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实现之的心理过程意志的特征:1、意志具有目的性;2、意志具有坚韧性;3、意志具有随意性;形成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开始,决定着意志行动的方向趋避式动机冲突是一种既趋向又回避的心理状态坚强的意志表示在毅然放弃无效或不正当的方法,选择有效而正确的方法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心理完成阶段良好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和良好品质相对的有:自觉性——盲目性果断性——优柔寡断、草率武断坚韧性——畏惧、懈怠、顽固、执拗自制力——任性自制力与自我压抑的区别:自我压抑是不论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目的是否正确,不顾客观条件是否允许,对自己的言行一律采取压制的态度,消极对待一切,不去努力实现任何目的,是意志消沉的表现第四章公众个体心理分析公众个体指与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个人,是组成公众的最小单位个体心理是指个体对自身和社会文化环境状况及它们之间关系的主观把握和体验了解个体心理应当从心理倾向性入手社会个体心理倾向性表现在兴趣、动机、需要三方面兴趣是对某一事物采取积极态度趋向的主要根源兴趣的差异性分为:1、兴趣指向的差异性2、兴趣范围的差异性3、兴趣时间的差异性4、兴趣强度的差异性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主观状态需要的特征:1、需要有针对性;2、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3、需要是有差异的需要的种类:两分法:自然性(生理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原发性与继发性需要;内部需要与外部需要;物质性需要与精神性需要;三分法: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五分法:生理的、安全的、归属和爱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五分法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在《动机论》中提出的各类公众的需要:1、消费公众的需要①求实心理需要②求美心理需要③情感心理需要④求名心理需要⑤求信心理需要⑥求便心理需要2、社区公众的需要①环境保护的需要②社区稳定的需要③社区发展的需要3、新闻媒介公众的需要①及时获取真实信息的需要②尊重职业道德的需要③追求新闻价值的需要④希望较少付出的需要⑤希望较多配合的需要4、各级政府部门公众的需要①及时掌握信息的需要②获得尊重的需要动机是指推动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指引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意图、愿望、信念等动机的作用:具有始发、指向、强化、维持、调节始发作用:指人的各种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期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伏隆、1964年《工作激励》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可改写为:激励力量(M)=目标价值(V)×期望概率(E)公众个体的不同倾向性同时表现在能力、气质、性格能力是指个体成功地完成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的个体差异:1、能力的类型差异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是个体本质特征的独特、稳定的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之一性格的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公众个体行为特征:从众、服从、利他等从众是指公众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进而采取与大多数人步调一致的行为从众行为和顺从行为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内心是否自愿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1、群体的吸引作用2、成员之间的影响3、个人需要、情绪、智力、自尊心等因素4、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高低服从行为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发生的行为不服从行为的强度分为三种:1、抗拒;2、消极抵制;3、自由主义抗拒表现为行动上的拒不执行服从行为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是一种有意义的行为利他行为是公众为了使别人获得方便与利益而从事的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不期报答的行为利他行为分为利他主义的行为和报答性的行为利他行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非紧急情境下的利他行为,一种是紧急情境下的利他行为产生利他行为的原因:1、个人因素2、人格特点3、情境因素4、被帮助者的特点多数人在场时,往往会导致人们冷漠行为的产生第五章群体公众心理群体公众心理是指在公共关系中处于客体位置的群体成员共同的心理状态或心理倾向正式群体的特征:1、具有共同的目标2、具有共同的行为规范3、存在着沟通能力4、存在着一定的结构5、具有相对的稳定性6、具有共同的心理状态公关心理学中的公众群体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包括行动群体和社会角色群体角色群体有时又被心理学家称作暗含群体个体加入群体的必要性:1、加入群体有助于满足我们的一些重要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2、加入群体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各种目标,而这些目标作为个人是不可能达到的3、参加群体有助于我们获得某些知识和信息,这些知识和信息是我们在别处无法获得的4、获得群体成员资格有助于得到社会认同群体的发展阶段:1、初创阶段;2、磨合阶段;3、稳定阶段;4、操作阶段;5、中止阶段;群体的分类:1、按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可分为实际群体和假设群体2、按群体构成原则,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3、按群体规模大小,可分为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4、按群体发展水平和结合程度,可分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组成的群体,其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方向公众群体心理特征:1、归属感;2、认同感;3、整体感群体领导:在群体中享有一定威望,能够指挥、协调内部成员去完成各项任务,实现群体目标的个人或集体群体领导心理的表现形式:1、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