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人教版 五年级 数学 上册知识点汇总(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要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一、小数乘整数(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知识点一: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
如:3.60 “0”应划去知识点三: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如0.02×2=0.04 知识点四: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知识点一: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2、用计算器来验算三、积的近似数知识点一: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知识点二:如果求得的近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
如6.597 保留两位为6.60四、连乘、乘加、乘减知识点一:小数乘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知识点二:小数的乘加运算与整数的乘加运算顺序相同。
先乘法,后加法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讲解归纳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一、小数乘整数(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知识点一: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
如:3.60 “0” 应划去知识点三: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如0.02×2=0.04 知识点四: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知识点一: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2、用计算器来验算三、积的近似数知识点一: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知识点二:如果求得的近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
如6.597 保留两位为6.60四、连乘、乘加、乘减知识点一:小数乘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知识点二:小数的乘加运算与整数的乘加运算顺序相同。
先乘法,后加法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五、简便运算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计算连乘法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几位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计算一步乘法时,可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要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6×5表示5个3.6的和是多少或者3.6的5倍是多少。
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2.6×0.4就是求2.4的十分之四是多少。
8.5×3.4就是求8.5的3.4倍是多少。
2、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也就是末位要对齐),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小数末尾有0的要去掉。
3、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即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没有括号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先要变整数,按照“三步走”~一看二移三再算。
一看:除数有几位小数;二移小数点: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一看几位就移几位〕;当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三再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取近似数的方法:〔1〕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2〕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单元教案、单元备课、试卷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 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两个物体 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内容不 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
例如, 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到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 的立体图形。
这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图形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 和调整,最后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 锻炼。
二、学生分析: 1、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 性经验, 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 形状。
2、 学习习惯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再通过拼 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3、 学生心理品质:本单元学习中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学生经历观察、 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以锻炼, 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到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 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看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 置关系和形状。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口头交流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观察、 实践的过程,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体验直观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辨 证唯物主义思想,养成勤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 1、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课程资源: 多媒体课件,卡片,主题图, 五、存在的问题:课题 观察物体(一)学习内容:课本第 38、39 页例 1、例 2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 同的。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精选9篇)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精选9篇)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篇1一年级组教师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选择《观察物体》同课异构。
纵观一年级的这3节比武课,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倾听的习惯这两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现在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听课的感想。
一、学习材料的选择观察物体一课,教材编写者帮学生选择的学习材料是小朋友的存钱罐。
从该玩具的前后面与侧面观察到的样子不一样。
有的老师建议用规则的长方体的粉笔箱,这样就地取材,便于学生观察。
长方体有其特殊性,平视的时候,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观察到的结果,可能是相同的。
选用不同的学习材料,观察到的结论是不相同的。
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做到数学知识的科学准确呢?我们不妨这样小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平视观察(只观察一个面),看到的样子可能不一样。
二、学生能力的发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力的发展与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需要所有科任教师通力合作。
不分年级,不分科目,朝夕努力。
倾听是低年级培养孩子的重要学习习惯之一,而本课的能力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今天我着重说说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中的体现。
首先说观察能力。
本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现在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的方法要做到如下四点:①观察的角度——平视。
视平线与物体的最高点保持一致,学生只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
这样观察的目的是考虑到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尽量让观察结果简单可述。
一(1)班的李老师,把放学具的板凳托起来,与孩子的视线等高,这样保证观察方法的示范性。
②这节课应该让孩子在观察时,有意识的渗透有序观察。
在一(3)班的课堂中,当孩子观察本班同学的照片时,孩子观察到的结果是零零散散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观察物体第1课时 -人教新课标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观察物体第1课时 -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形状。
3.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到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如正面、侧面、上面等。
2. 描述观察到的形状: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观察到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隐藏的图形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形状。
2.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到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物体,如长方体,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形状。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观察物体的方法,以及如何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形状。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形状。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到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观察到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观察家里的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形状。
2. 尝试运用观察到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隐藏的图形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同时,使学生掌握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形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观察物体、描述形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重、难点:小数乘以整数,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近似数:计算后如需保留几位小数的,先看需保留的后一位,如果≥5,则向前进一位,如果<5,则要舍去。
最后用“≈”连乘、乘加、乘减:在小数混合运算中,运算方法和整数乘法一样,乘法的运算规律也适用于小数中。
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必考点: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积保留几位小数)小数乘法混合运算易错点:在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中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第2单元小数除法重、难点:小数除以整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应在被除数的末尾添上0再除)除数为小数,要把除数转换成整数(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形式商的近似数:方法和积的近似数一样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循环节的确定和标注)小数乘除混合运算:在小数混合运算中,运算方法和整数混合一样,运算规律也适用于小数中。
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大于0的数,商大于被除数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小于0的数,商小于被除数必考点:列竖式计算小数除法(商的近似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从一列数中挑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易错点:列竖式计算除法中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无限循环小数也是无限小数第3单元观察物体能从不同的位置认定物体。
给出从一个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想象从其相对位置看到的形状。
第4单元简易方程重、难点: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定义、解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必考点: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解方程易错点:在解方程过程中未知数移项中容易出错。
五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doc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己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己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通过本单元教学,例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重点难点锻炼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1、抓住新旧知识的转折点,为观察物体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
2、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课时划分:三课时。
各课类型:新授课3课时左右,练习课2课时左右。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不同的形状。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盒子、挂图等。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这里,诗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观察。
如果观察药箱又会有什么结果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巧妙利用语文诗歌顺利导入了新课,体现了语数学科的有机整合。
]二、合作探究每小组一个鞋盒。
将鞋盒放在课桌中央,学生观察,并说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哪几个面?问: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呢?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 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站在任一位置,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全)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要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一、小数乘整数(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知识点一: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
如:3.60“0”应划去知识点三: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如0.02×2=0.04知识点四: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知识点一: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2、用计算器来验算三、积的近似数知识点一: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知识点二:如果求得的近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
如6.597保留两位为6.60四、连乘、乘加、乘减知识点一:小数乘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知识点二:小数的乘加运算与整数的乘加运算顺序相同。
先乘法,后加法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五、简便运算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计算连乘法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几位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精选4篇)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精选4篇〕《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精选4篇〕《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38页---40页。
教具、学具准备:长方体药箱、圆柱、球、长方体实物假设干、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
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才能。
教学重点:能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确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一样的。
教学流程:一、古诗导入激发情趣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宋代诗人苏轼的那首《题西林壁》吗?让我们共同来朗读这首诗。
〔课件出示诗句和庐山不同风光〕师: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的风光呢?2、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这样,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
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一〕观察长方体1、整体观察〔出示长方体小药箱〕〔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观察这个长方体的药箱,谁来说说这个药箱有几个面?都是哪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2〕生答复,师强调看到的面,是相对观察者说的。
〔3〕师:请同学们按照活动要求观察这个小药箱请〔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4〕学生观察。
a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药箱,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几个面。
b坐在不同方向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药箱的哪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5〕学生汇报。
老师小结:刚刚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有的同学看到一个面,有的看到两个或三个面。
你能找出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多能看到药箱的几个面?请大家站起来走一走,看一看。
〔6〕学生自由走动,观察。
〔7〕学生汇报。
老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我们不管站在哪个位置,都不可能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总体规划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总体规划一、教学内容。
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分为:观察物体(一)----观察物体(二)“视图与投影”是《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明确的要求。
第一和第二学段分别要求“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到第三学段才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
所以在本单元教材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单元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要点解析。
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的过程,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上、侧、正单个及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人教版五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完成练习八第3题。
四、课堂小结:从这节课的学习中,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正面上面侧面(左面或右面)
观察物体(三)
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2、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4.欣赏古诗《题西林壁》(课件出示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第40页练习八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2.完成课本第40页练习八的第2题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
四、归纳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师:同样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师:如果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图形会和左面看到的图形一样吗?
如果用4个正方体摆,你知道几种不同的摆法?
学生摆。
师:从以上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
2、完成练习九1-3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教法:直观演示,质疑引导。
学法:直观感知,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纸盒、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过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课堂实录及评析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课堂实录及评析◆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课堂实录及评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课堂实录及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P38例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2、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3、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4、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一、教学流程师:看看它是谁?(课件展示从储钱罐、电视机的上面、前面、侧面看到的不同形状的图片。
)生1、2:储钱罐的上面、电视机的侧面师:对,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各不同,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版书课题:观察物体)师:请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课桌上准备好的小药箱,注意:人动箱不动,你看到了小药箱的那些面呢!生:正面、侧面、上面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到的形状角度一样吗?看到的形状一样吗?这些不同的形状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下面让我们再仔细观察小药箱吧!师:一次观察一个面,并在每个面上用一个字注明。
如:看到上面就标个上字。
生1、2、3:汇报(上面、下面、左面)师:不错!刚才同学们在观察的时候老师也观察了小药箱的每个面,猜猜老师是从那个方向看到的?课件出示。
完成P38填一填。
(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师:(根据课件图片进行面的相对性教学):当你看到写有小药箱三个字的正面时会想到()生:(背面、后面、反面)师:看到上面会想到()生:(底面、下面)师:看到左面会想到()生:(右面)师:在刚才的观察中你发现了些什么?生:我发现每两个相邻面共一条边(一条棱)。
人教版 五年级 数学 上册知识点汇总(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要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一、小数乘整数(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知识点一: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
如:3.60 “0”应划去知识点三: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如0.02×2=0.04 知识点四: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知识点一: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2、用计算器来验算三、积的近似数知识点一: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知识点二:如果求得的近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
如6.597 保留两位为6.60四、连乘、乘加、乘减知识点一:小数乘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知识点二:小数的乘加运算与整数的乘加运算顺序相同。
先乘法,后加法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备课
四年级第一单元备课组长:李建文备课人:杨华课时备课备课人:杨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个案补充一、当堂训练,形成习惯:1.口算题:每节10道。
3.4-1.4= 7.82-7.2= 2.19+9.1= 10.1-0.89= 0.68+0.42=8.1-5.1= 0.728-0.24= 0.8+0.18= 0.89-0.25= 1-0.98=2.计算题:课前做完,每天5道。
0.8×(4.3×1.25) 3.12+3.12×99 28.6×101-28.6(4.23+6.17)×0.8 0.86×15.7-0.86×14.7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预习部分的内容,小组内解决问题,小组长把小组内的自学情况检查好,并帮助小组内不会的同学解决,教师适当指导。
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是不相同的()()()三、主动探究,互帮互助:小组内小组长带领组员学习例题,并给组内同学讲解,不明白的作好记录等待课堂发言。
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些方向看到的?( ) ( ) ( ) 当堂达标○1、课本P39页做一做○2、课本P40页第1题○3、课本P40页第2、3题 六、总结收获,课后延伸下面是小华给这个物体拍的照片,说说她是在什么位置拍的。
( ) ( ) ( )下面这些图形是小华分别从什么方向看到的?课时备课备课人:杨华课时备课备课人:杨华课时备课备课人:杨华1.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个案补充一、三个小朋友在观察长方体纸箱这个纸箱有( )个面。
三个小朋友每人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最少可以看到( )个面。
二、看一看,连一连。
⒈是谁看到的?(在括号里填动物名称。
⒉是谁画的?(在括号里填人物名称。
)⒊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在括号里填方位名称。
)⒋连一连,这几幅图都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5他们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请你连一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测试题
姓名:班级:得分: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6分)
1、一个长方体纸箱有( )个面。
一次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最少可以看到( )个面。
2、将下图图形的表面都涂上颜色,那么,只有3个面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有()个,只有4个面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有()个。
3、请你填一填。
①②③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
⑵从侧面看是图B的有( )。
⑶从正面和上面看都是图A的有( )。
4、我在正面看到的是 ,它可能是( ),我在正面
看到的是,它可能( )。
(答案不唯一)
5、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些方向看到的?
()()()
6、用小正方体拼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分别得到下面的两个图形。
)个小正方体。
7
前面看:()左面看:()
上面看:()
8、从()面看到的图形是;从()面看到的图形
是)面看到的图形是。
9、请分别在括号里注明下面四张照片是从房子的哪一面拍的。
10、
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 。
二、选择题。
(每题2分,共8分)
1、观察下面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为(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为( ),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为( )。
A 、
B 、
C 、
2、一个由积木组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 ,从侧面看是 ,这个积木块有(
)个。
A 、 4
B 、3
C 、不一定
3、同一个圆柱体,从正面和右侧看到的图形( )。
A 、不相同
B 、相同
C 、无法确定
4、 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
A 、相同
B 、不同
C 、不能确定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10分)
1、用4个相同的正方体可以摆出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
( )
2、我看到一个物体的一个面是 ,这个物体一定是正方体。
( )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
( )
4、站在任何一个位置观察物体一定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
( )
5、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不能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
( )
四、连线题(25分)
1、他们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请你连一连。
(5分)
2、(5分)
( )
( ) ( ) ( )
3、找出下列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连一连。
(15分)
(1)从上面看从右侧面看从正面看――――――――――――――――――――――――――――――――――
(2)从上面看从左侧面看从正面看――――――――――――――――――――――――――――――
(3)从上面看从侧面看从正面看
五、实践平台(21分)
1、画一画。
在方格纸里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12分)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2、在下图中添拼上一个正方体,而且使下图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能改变,共有几种方法?(9分)
10分)
有拼成了一个图形,明明从一个方向看到这样的图形,这4个可
能是怎样拼的。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6 3 1
2、6 4
3、(1)1 3 (2)2 (3)3
4、圆锥、圆柱、球…正方体、长方体…
5、左侧、上面、正面
6、5 8
7、(略)
8、左侧、右侧、正面
9、后面、左侧、右侧、正面 10、上面
二、选择题
1、C B A
2、C
3、C
4、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略)
五、实践平台(略)
六、智力冲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