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简史省纸打印版

合集下载

德国简史

德国简史

1·Wie sahnen die sozialen und gesellschaftlichen Verhältnisse nach dem Westfälischen Frieden aus?Das verarmte, zerstörte und ausgeplünderte Deutschland wurde im Vertrag verpflicht, fünf Millionen Taler Kriegsentschädigung an Schweden zu zahlen. Es musste Gebiete an Schweden und Frankreich abtreten.Die Niederlande und die Schweiz, wurde als unabhängige Staaten anerkannt.Während andere Nationen gestärkt aus den ,,Glaubenskriegen”hervorgegangen waren, war Deutschland ein geographischer Begriff ohne politischen Inhalt. Das Reich bestand aus fast 2000 selbstständigen Herrschaftsgebieten. Das Reich hatte praktisch aufgehört zu bestehen. Es existiert nur noch dem Namen nach weiter bis 1806. Die Kaisewürde war lediglich noch ein Titel ohne Macht und Geltung. Das deutsche Kaiserreich schied nun aus dem Kreise der europäischen Mächte aus. An seine Stelle trar westliches Nachbarland Frankreich.Im Unterschied zu den meisten europäischen Staaten blieb Deutschland ein religiös uneinheitliches Land. Doch traten die Konfessionellen Gegensätze mehr und mehr zurück.2·Welche waren die stärksten von mehr als 360 Fürstentümern in deutschen Kaiserreich?Habsburger (Österreich), Hohenzollern (Preußen) .3·Was waren die Hauptmerkmale des aufgeklärten Absolutismus? Und wer waren ihre Vertreter?Vertreter: der preußische König Friedrich II.(1740-1786), und der Kaiser Josepf II.Die eigenen Personen des Königs/Kaisers nicht so sehr in den Vordergrund, sondern die Interessem des absolutistischen Staates.Die Menschen, die Untertanen des Herrschers, sind nicht fähig, sich in Freiheit und V erantwortung selbst zu regiere eineIm Sinne der Aufklärung haben diese Herrscher einigermaßen für ihre Bürger gesorgt. Es ging den Herrschern aber hauptsächlich um den Ausbau und die Festigung ihres absolutistischen Staates.4·Welches Herrscherhaus trug die Kaiserkrone seit 1438?Hause Habsburg.5·Welche Ausdehnung hatte das Habsburger Reich in der zweiten Hälfte des 18. Jahrhunderts und wie nennt man das Habsburger Reich?(S.119&120)Die Gebiete Habsburger gehören jedoch nur zu einem kleineren Teil zum deutschen Kaiserreich. Der größte Teil lag außhalb des Reiches, vor allem im Südosten, nur ein kleiner Teil im Westen. Den Mittelpunkt bildeten die Herzogtümer Österrecih, Steiermark, Kärnten und Krain, also die sogenannten Erbländer; dazu kamen Tirol, V orarlberg und der Breisgau, ebenso wie die Erblande rein deutsche Gebiete. Als König von Böhmen(mit Mähren und Schlesien) und Ungarn und als Herrscher von Teilen Italiens und der Niederkande regierten die Habsburger auch über fremde Völker.Den Kern bildete dad Herzogstum Österreich. Nach ihm hieß das Habsburger Reich Österreich. 6·Wie hieß die Kaiserin, die die Zentralgewalt und damit die Feudal-absolutitischeHerrschaft der Habsburger Monarchie festigen?Maria Theresia.7·Wie hieß ein bedeutender preußischer König des 18. Jahrhunderts?Friedrich Wilhelm I.(1713-1740)8·Welche Ausdehnung hatte das Königreich Preußen unter Friedrich II.(1740-1786)? Preußen bekam Schlesien. Im Friedensvertrag von Dresden 1745 bestätigte ÖsterreichErneut die Abtretung Schlesiens an Preußen.Österreich Galizien und Friedrich der Große (Beiname von Friedrich II. )Westpreußen, das Gebiet an der Ostseeküste, das Ostpreußen mit Brandenburg verband.。

德国历史图

德国历史图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 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年10月15日~1900 年8月25日) 生平:他最早开始批判 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 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 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 20 世纪,才激起深远 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 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 义,弗洛伊德主义,后 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 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 想。 人物评价:德国著名哲 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 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 的诗人和散文家。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 生平:他生于科隆一个雕刻匠家 庭,中学毕业后当过书店学徒。 1939年进入科隆大学学习文学, 不久被征入伍。战后当过木匠和 统计员,后成为专业作家,1972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伯尔的小说 创作,从1947至1951年,主要取 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它们揭露 和批判法西斯侵略战争,以被迫 充当炮灰的普通德国士兵的遭遇, 反映了德国人民的苦难。在艺术 上他广泛吸收20世纪以来现代小 说的许多新手法,如内心独白、 蒙太奇、象征、怪诞的联想等等, 60年代以后,又强调小说事件的 客观真实性和新闻纪实手法。他 一生还创作了大量杂文、随笔和 广播剧,并翻译外国作品。 人物评价:德国小说家
(1939年9月1日— 1945年9月2日)
第三帝国(1933年 -1945年) 1941年6月22日, 希特勒撕毁与苏联 的条约,打开东方 战线并入侵苏联。
分裂和重新统一 (1945年-1990年) 东德于1989年11月 突然撤除了柏林墙, 这一举动加速了东 德的变革,最终促 成了1990年10月3 日的两德统一。
神圣罗马帝国 (843-1806) 919年,萨克森公 爵亨利一世成为东 法兰克王国国王, 建立了萨克森王朝, 正式开创德意志国 家

德国历史简史

德国历史简史

德国历史简史
德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的日耳曼人部落,他们在德国地区形成了许多小国。

在公元9世纪至10世纪期间,查理曼帝国的分裂导致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形成,这是一个由德国和意大利各地的城邦和地区组成的联盟。

在中世纪,德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主要是由贵族和教会控制的。

但在16世纪宗教改革的影响下,德国开始出现宗教分裂,引发了长达30年的宗教战争。

最终在1648年,世界上第一部和平条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这场战争。

17至18世纪期间,德国的经济和文化开始发展,其中最出名的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德国的领土也经历了许多变化,直到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形成,它是由普鲁士王国领导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出现了政治和经济危机,导致了纳粹党的崛起。

1939年,纳粹德国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世界上最大的人类灾难之一。

1945年,德国战败,被分割成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四个占领区。

在冷战期间,德国被分为东德和西德,直到1989年柏林墙倒塌,德国东西部统一。

现在,德国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德国简史

德国简史

德国简史(一)从日耳曼人到法兰克王国1.日耳曼部落德意志民族的祖先是古代日耳曼人。

大约在3000年前,他们就已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日德兰半岛、威悉河和奥得河之间的平原、波罗的海海滨和沿海岛屿上。

日耳曼民族还包括英国和北欧诸国人,但今天人们却习惯把“日耳曼”一词专留给德国。

公元前600年左右,日耳曼人开始向南迁移,西达莱茵河下游.东至维斯杜拉河,占据了喀尔巴阡山脉和波希米亚山脉以北的广大平原地区,过着游牧生活。

公元前后,他们继续南进,直至多瑙河上游地区,并与南方的奴隶制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军事冲突。

在恺撒时代,罗马人把所有居住在莱茵河左岸的日耳曼人赶向右岸。

公元9年,日耳曼各部落在舍鲁斯克部落(derCherusker)首领阿尔米尼乌斯Arminius(又名赫尔曼Hermann)领导下联合抗击罗马军团,在今日下萨克森州的托伊托堡山(TeutoburgerWald)获大胜。

阿尔米尼乌斯被认为是第一位德意志民族英雄,人们在他当年打败罗马人的德特莫尔德附近为他建立了一座巨大的纪念碑-赫尔曼纪念碑。

为丁抵御日耳曼人的入侵,自公元84年起,罗马帝国在莱茵河和多瑙河之间修筑了一条东南走向的“界墙”,并在莱茵河沿岸建造了城市。

科隆、特里尔、美因兹等城市的起源可追溯到这个时期。

此后,日耳曼人和罗马人和平相处近200年。

从公元3世纪起,日耳曼人部落开始结成部落联盟,其中较大的有法兰克、东哥持、西哥特、汪达尔、盎格鲁、萨克森、勃良弟等等。

这些部落联盟为日耳曼民族的形成莫定了基础。

公元4世纪,日耳曼人由于受到匈奴人和其他外族的驱逐,开始成群结队地涌向南部的西罗马帝国。

公元476年,在日耳曼人的大举入侵和帝国境内奴隶起义的双重订击下,两罗马帝国宣告灭亡。

日耳曼人在原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许多王国。

史称日耳曼人南移或者日耳曼民族大迁陡(GemanischeVölkerwanderung)。

在民族大迁徙的过程中,日耳曼人和罗马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得到厂发展和加强。

德国简史

德国简史

标题
返回
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决定德国占领捷克 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标题
德 军 进 占 苏 台 德 区
返回
标题
返回
1939年初,德国占领了捷克其余部分领土
标题
德 军 闪 击 波 兰 , 英 法 对 德 宣 战 , 大 战 正 式 爆 发 。 返回
标题
返回
1940年4月,德国短时间内占领了丹麦
日耳曼雄鹰的诞生
843年-962年
公元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 三,从帝国分割出来的东法兰克 王国,逐渐发展为德意志王国。
查理大帝画像
标题
既非神圣,更非罗马,又非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 962年-1806年
从10世纪初起,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积极推行扩张政 策,951年占领意大利的伦巴底,取得伦巴底国王称号, 并得到教皇的认可。962年教皇在罗马为奥托举行皇帝加 冕。这个新的帝国,历史上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后又 称为“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
国旗(上)战旗(下)
国旗(上)战旗(下)
标题
从废墟中腾飞的不死雄鹰
冷战前沿 1949年-1990年 走向未来 1990年10月起
西德国旗(上) 东德国旗(下) 国 旗 ( 上 ) 国 徽 ( 下 ) 标题
全 盛 时 的 查 理 曼 帝 国 疆 域
东 法 兰 克 王 国 疆 域
标题
返回
东法兰克王国从查 显示东法兰克王 理曼帝国分出,德 国与德国的关系 国雏形开始形成。
标题
谢 谢 大 家
北京四十三中学 2003年9月
德 国 简 史
标题
使 用 说 明
返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课件采用了按钮链接(各按钮的功能见以下示 例)为主,超级链接(只在彩条标题如 走向未来 和 活动地图如 )为辅的链接方式。请点击彩条 标题或活动地图即可链接到相关内容或图片。

《七年级历史德国》课件

《七年级历史德国》课件

纳粹党的兴起
纳粹党在德国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吸引了大 量追随者
希特勒的崛起
阿道夫·希特勒成为纳粹党领袖,实施了激进的 政治和种族主义政策见者和犹太人等进 行了大规模的迫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德国的战争计划
德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战争计划,试图征服欧洲
2 德国的武器装备
德国在未来的展望
作为一个现代化国家,德国在科技创新、环境保 护和社会公平等方面将继续发展
《七年级历史德国》PPT 课件
PPT大纲:七年级历史德国
介绍德国
德国的位置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与十个国家相邻,地理位置 十分重要
德国的历史
德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 文化宝藏
第一次世界大战
1
德国参战的原因
2
德国参战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领土
争夺、贸易利益和政治冲突等
3
德国参战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是唯一 的君主制强国,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
德国的现代化
德国的经济发展
德国以其先进的工业和高效的经济体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
德国的教育制度
德国拥有着优质的教育制度,培养出无数的科学家和学者
德国在欧盟中的地位
作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德国在欧洲事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论
德国在历史上的地位
德国在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正面的 贡献还是阴暗的历史,都需要我们深入了解
德国以其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战略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
3 德国战败的原因
德国战败的原因包括资源短缺、外交压力和军事失败等多重因素
德国的分裂和统一
1
波恩政府时期
2
西德成立了波恩政府,成为盟国阵营

德国简史30讲文稿

德国简史30讲文稿

德国简史30讲文稿第一讲:德国的原始社会和部落联盟(大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500年)德国位于中欧,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之前的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500年间,这片土地上生活着许多原始社会和部落联盟。

这些部落联盟之间的关系复杂,经常发生战争和冲突。

然而,他们也有交流和贸易活动,这为德国的未来统一奠定了基础。

第二讲:古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500年-公元5世纪)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帝国开始在德国的领土上扩张。

德国地区的部落与罗马发生多次冲突,但最终被罗马征服。

在古罗马统治下,德国发展了城市和农业,受到罗马文化和制度的影响。

第三讲:日尔曼人的崛起和迁徙时代(公元5世纪-公元10世纪)公元5世纪,日尔曼人开始在德国地区崛起。

他们赶走了罗马人,并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日尔曼人也经历了迁徙时代,不断迁徙和战争。

这个时期见证了日尔曼人的文化和语言传播到整个欧洲。

第四讲:查理曼帝国和封建时代(公元10世纪-公元11世纪)在公元9世纪末,查理曼帝国的建立标志着德国中部的统一。

查理曼帝国成为欧洲最大的帝国之一,影响深远。

然而,查理曼帝国后来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封建制度在德国逐渐确立,贵族获得更多权力,国家的统一受到阻碍。

第五讲: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公元10世纪-公元19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标志着中世纪德国的统一。

然而,这个帝国的统一并不稳定,它由多个独立的领地组成,贵族和教会有着巨大的权力。

神圣罗马帝国持续存在了近1000年,期间经历了宗教改革和30年战争等重要事件。

第六讲:路德宗教改革和三十年战争(16世纪)16世纪初,德国的宗教改革由马丁·路德发起。

这次改革导致了教会的分裂,从而引发了30年战争。

这场战争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破坏,但也为德国的统一和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七讲:普鲁士王国和哈布斯堡帝国(18世纪)18世纪,普鲁士王国崛起为德国的主要力量之一。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大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现代化政策,使普鲁士成为强大的军事国家。

德国人史纲表

德国人史纲表

德国人史纲表纪元 年代 事件公元一世纪 9 条顿堡森林战役,日耳曼尼亚永远摆脱罗马帝国(“日耳曼人舍鲁斯奇部落首领”赫尔曼VS 罗马兵团)、 公元五世纪 486 法兰克王国建立(法兰克人克洛维建立) 公元九世纪 843 法兰克王国分裂为东、西、中法兰克王国(《凡尔登条约》) 870 东、西法兰克王国瓜分中法兰克王国(洛林王国)(《墨尔森条约》)公元十世纪919 德意志历史的开端(亨利一世将东法兰克王国改名为德意志王国)、萨克森王朝开始 951 奥托一世进军意大利 961 德意志征服意大利大部地区962 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德意志第一帝国)(奥托一世加冕“罗马皇帝”)、帝国称号“罗马帝国” 公元十一世纪1024 萨利安王朝开始 1076 罗马教皇格雷戈利七世宣布罢黜亨利四世 1077 卡诺莎事件(亨利四世向教皇忏悔赎罪) 1081 亨利四世进军意大利 1084 亨利四世攻陷罗马,另立教皇 公元十二世纪1122 《沃尔姆斯宗教和约》签订(德皇帝和罗马教皇和解) 1138 霍亨斯陶芬王朝开始(“巴巴罗萨”腓特烈一世(红胡子)即位) 1154 腓特烈一世进军意大利 1155 腓特烈一世加冕“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157 帝国称号“神圣帝国” 1176 意大利伦巴德城市同盟击败德军 1177 《威尼斯和约》签订(德皇帝和罗马教皇和解) 公元十三世纪1232 德意志大封建主变成德意志诸侯 1241 腓特烈二世包围罗马 1250 德意志帝国分裂(腓特烈二世突然死亡)1254 霍亨斯陶芬王朝结束、大空位时期开始、帝国称号“神圣罗马帝国” 1257 七大诸侯选举国王事件1273 大空位时期结束(共19年)(卢道尔夫一世上台)公元十四世纪 1338 伦塞选侯会(德意志国王毋须教皇同意就可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356 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承认德意志选侯的地位)公元十六世纪1512 帝国称号“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1517 德意志宗教改革时代开始(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524 德意志农民战争爆发1525 德意志农军被逐个击破、普鲁士公国建立 1531 路德新教传遍全德 1546 施马尔卡尔登战争,德皇帝胜(查理五世VS 新教同盟)1552 天主教、新教诸侯联军进攻查理五世1555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签订(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和解)1556 查理五世退位公元十七世纪1608 新教联盟建立1609 天主教联盟建立1618 三十年战争——捷克起义时期开始(掷出窗外事件)勃兰登堡马克和普鲁士骑士团国家形成“勃兰登堡-普鲁士国家” 1619 天主教联盟和新教联盟相继介入战争 1620 皇帝-天主教联盟镇压住捷克起义军 1623 三十年战争——捷克起义时期结束 1624 三十年战争——丹麦干涉时期开始(丹麦国王进攻北德) 1626 德大将华伦斯坦击溃丹麦-新教联军 1629 《卢卑克和约》签订(华伦斯坦和丹麦国王和解)、三十年战争——丹麦干涉时期结束 1630 华伦斯坦被免职、三十年战争——瑞典入侵时期开始(瑞典军队进攻北德) 1631 瑞典-新教联军 大败 皇帝-天主教联军 1632 瑞典国王进攻南德、德皇再次任命华伦斯坦为统帅 1634 华伦斯坦击败瑞典军、德皇派人刺杀了华伦斯坦 1635 三十年战争——瑞典入侵时期结束、三十年战争——法国参战时期开始 1644 法军击败皇帝-天主教联军 1646 法瑞联军进攻,皇帝-天主教联盟求和 1648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皇帝-天主教联盟和法国、瑞典和解)、三十年战争——法国参战时期结束、德意志宗教改革时代结束(共132年)公元十八世纪1701普鲁士王国建立(“勃兰登堡大选侯”腓特烈三世加冕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1713 “士兵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即普鲁士王位1740“开明君主专制”时代开始(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即位)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开始(腓特烈大帝入侵奥属西里西亚)1741 《布勒斯劳和约》签订(奥地利割让西里西亚给普鲁士)1742 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结束1744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开始《德累斯顿和约》签订(奥地利军战败)1745 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结束1748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共8年)(《亚琛和约》签订)1756“七年战争(第三次西里西亚战争)”爆发(腓特烈大帝进军萨克森)(英普同盟VS法奥俄同盟)17576月,科林之战,奥军大胜(普军VS奥军)11月,罗斯巴赫战役,普军大胜(普军VS奥军)12月,洛伊滕战役,普军大胜(普军VS奥军)1759 库纳斯多夫会战,普军大胜(普军VS俄奥联军)1762 俄国退出反普同盟,和普鲁士结盟1763 “七年战争”结束(《胡贝尔图斯堡和约》签订)1778 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普鲁士VS奥地利)1779 《帖欣和约》签订(普、奥和解)1793 奥地利、普鲁士加入第一次反法同盟1799 奥地利、奥斯曼帝国、俄国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公元十九世纪1805 《普莱斯堡和约》签订(奥地利在第三次反法同盟中战败)1806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共844年)(“奥地利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宣布解散神圣罗马帝国)普鲁士加入第四次反法同盟1807 《提尔西特和约》签订(法国打败俄普联军)1809 普鲁士、奥地利组成第五次反法同盟1813 莱比锡战役,法国战败(法国VS第六次反法同盟)1815 以奥地利为首的“德意志联邦”建立1818 俄、奥、普组成“神圣同盟”1848 柏林革命,普鲁士国王镇压之1849 普鲁士、萨克森和汉诺威组成“三王联盟”1850 普鲁士放弃“联盟”计划(《普奥条约》签订)1862 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1864 德丹战争,德国胜1866 普奥战争,普鲁士胜奥地利至此脱离出德意志大家族1870 普法战争爆发1871 法国战败、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威廉一世登基)、俾斯麦出任德意志宰相1879 德国同奥匈帝国缔结军事同盟1882 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形成“三国同盟”公元二十世纪1914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塞尔维亚青年刺杀奥匈帝国皇储)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同盟国”VS法国-俄国-英国“协约国”)8月9日,德军攻占比利时10月29日,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19155月,哥里查-塔尔诺夫战役,俄国溃败(德国VS俄国)意大利转投协约国19162月21日,凡尔登战役爆发(德国VS法国)7月,索姆河战役(德国VS英法)1917美国向德国宣战俄国退出战争(十月革命)1918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德意志第二帝国灭亡(共47年)(威廉二世宣布退位)、魏玛共和国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无条件投降)19202月,希特勒建立纳粹党3月,卡普政变,被镇压1923 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政变”,被镇压19331月,魏玛共和国灭亡(共15年)、纳粹德国(德意志第三帝国)建立(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2月,希特勒犯下“国会纵火案”10月,德国退出国际联盟1934 8月,希特勒出任国家元首19363月,德国进驻莱茵区11月25日,德国和日本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 11月6日,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19383月12日,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29日,《慕尼黑协定》签订(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军事区划分给德国)19393月15日,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8月23日,《德国苏联互不侵犯条约》签订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法国对德宣战)19404月,德国攻占丹麦、挪威5月,德国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月22日,德国攻占法国7月,“不列颠战役”爆发(德国VS英国)9月27日,德、意、日缔结《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1941 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0月,“莫斯科战役”爆发(德国VS苏联)12月,苏军成功反攻德军1942 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德国VS苏联)11月4日,阿拉曼战役,英军大胜(蒙哥马利VS隆美尔)11月19日,朱可夫指挥苏军反攻德军1943 2月,苏军战胜德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1944 6月6日,盟军成功在诺曼底登陆1945 4月30日,苏军攻占柏林5月9日,纳粹德国灭亡(共12年)(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9月2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建立(西德)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立(东德)1989 “柏林墙”开放1990 5月18日,两德签订《经济统一条约》8月31日,两德签订《两德统一条约》10月3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

德国简史30讲文稿 -回复

德国简史30讲文稿 -回复

德国简史30讲文稿-回复【德国简史30讲文稿】尊敬的各位听众,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述德国的简史,重点关注在30个重要时期的发展。

这些时期涵盖了德国历史的不同阶段,从古代到现代,从部落的形成到国家的统一,从军事强国到经济强国。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德国历史之旅。

第一讲:古罗马帝国时期在公元前1世纪,德国地区处于古罗马帝国的统治下。

罗马征服了这片土地,并将其纳入帝国。

在此期间,德国城邦化、城市化的过程开始了。

第二讲:民族大迁移时期在5至6世纪,大量游牧民族如哥特人、兰戈巴德人等开始从东欧向西移动,涌入德国地区。

他们带来了新的文化和制度,并与当地居民融合。

第三讲:查理曼帝国时期8世纪,卡洛林王朝的查理曼大帝统一了部分德国地区,并建立了卡洛林帝国。

这一时期是德国地区最早的国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第四讲:骑士时代中世纪时期,德国地区进入了骑士时代。

许多领主建立了自己的城堡,并在这个时期的十字军东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德国的商业城市如汉堡、不来梅等也开始崭露头角。

第五讲:神圣罗马帝国时期10世纪至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成为德国地区的政治和行政统一力量。

然而,这个帝国是一个高度分权和分裂的国家,尽管统一性较强,但中心集权度不高。

第六讲:宗教改革时期16世纪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使神圣罗马帝国分裂成天主教和新教两个主要宗派。

这一运动不仅对德国内部产生深远影响,也对整个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七讲:三十年战争德国历史上最为破坏性的战争之一是三十年战争。

这场战争导致了德国地区的衰落和分裂,同时也奠定了欧洲现代国际体系的基础。

第八讲:普鲁士崛起18世纪,普鲁士统治者弗里德里希二世推动了社会和军事改革,并使普鲁士成为德国地区崛起的重要力量。

第九讲:拿破仑战争时期拿破仑军队征服了德国地区,并于1806年建立了莱茵邦联。

然而,在拿破仑的统治下,德国封建制度被废除,对德国团结的呼声不断增加。

第十讲:普鲁士的统一在19世纪中叶,普鲁士领导者奥托·冯·俾斯麦成功地推动了德国的统一。

德国简史1——精选推荐

德国简史1——精选推荐

Deutschland war die längste Zeit seiner Geschichte kein einheitlicher Staat, sondern ein loser Verbund vieler Territorialstaaten im Rahmen des …Heiligen Römischen Reiches Deutscher Nation“. Es war ein langer Weg bis zurGründung des Deutschen Reiches im Jahre 1871.Der Begriff …deutsch“ ist erst im 8. Jahrhundert aufgekommen. Er bezog sich auf die Sprache, die im östlichen Teil des Frankenreiches gesprochen wurde, und bedeutete …so wie das Volk spricht“ (im Gegensatz zu der Gelehrtensprache Latein). Nach dem Tod Karls des Großen (814) brach das Frankenreich auseinander – im Wesentlichen entlang der Sprachgrenze zwischen dem frühmittelalterlichen Französisch und dem Althochdeutschen. Erst nach und nach entwickelte sich bei denöstlichen Bewohnern ein Gefühl der Zusammengehörigkeit. Wo Deutsch gesprochen wurde, sollte auch …Deutschland“ sein. Während die Westgrenze früh feststand, kam die Ostsiedlung erst im 14. Jahrhundert zum Stillstand. Die Berührung undÜberlagerung von deutschen und slawischen Bevölkerungsgruppen hatte bis zum Zweiten Weltkrieg Bestand.MittelalterRückblickend gilt der Amtsantritt von König Konrad I. (911) als Übergang vom ostfränkischen zu einem deutschen Reich. Doch der offizielle Titel war wegen Konrads Herkunft zunächst …fränkischer König“ und später …römischer König“. Das Reich selbst hieß seit dem 11. Jahrhundert …Römisches Reich“, seit dem 13. Jahrhundert …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und im 15. Jahrhundert erhielt es den Zusatz …Deutscher Nation“. In diesem Reich wurde der König vom hohen Adel gewählt. Er war –von Ausnahmen abgesehen – mit seinem Vorgänger verwandt. Das mittelalterliche Reich hatte keine Hauptstadt, dasKönigtum war mobil. Es gab keine Reichssteuern; seinen Unterhalt bezog der König vor allem aus …Reichsgütern“, die er treuhänderisch verwaltete. Der König wurde begriffen als ein an die überlieferten Volksgesetze und die Zustimmung der Großen gebundener Herrscher, dem eigene Gesetzgebungs-, Besteuerungs-, Gerichts- und Heeresgewalt sowie die Kirchenhoheit zustanden. Er war zugleich oberste Instanz der Friedenswahrung.König Otto I. ließ sich 962 in Rom zum Kaiser krönen. Dieses Kaisertum, auch von Ottos Nachfolgern wahrgenommen, bedeutete der Idee nach die Herrschaft über das gesamte Abendland. Aber Idee und Wirklichkeit klafften weit auseinander. Weil sich die Könige zur Kaiserkrönung jeweils nach Rom begeben mussten, kümmerten sie sich auch intensiv um eine Herrschaft in Italien. Den klaren Vorrang des Kaisers gegenüber dem Papst konnte Heinrich IV. nicht mehr halten. Der Streit um die Einsetzung von Bischöfen (Investiturstreit) endete gegenüber Papst Gregor VII. im Jahr 1077 mit einem Bußgang nach Canossa. Seither standen sich Papst und Kaiser gleichrangig gegenüber. Trotz äußerlicher Machtfülle in der folgenden Staufer-Dynastie vollzog sich eine territoriale Zersplitterung – die geistlichen und weltlichen Fürsten wurden zu halbsouveränen …Landesherren“. Während in anderen Ländern Westeuropas Nationalstaaten entstanden, strebten die Kräfte in Deutschland auseinander. Das war der Ursprung dafür, dass die Deutschen über die Jahrhunderte zu einer …verspäteten Nation“ wurden.Spätmittelalter und die frühe NeuzeitMit der …Goldenen Bulle“ schuf Karl IV. im Jahr 1356 eine Art Reichsgrundgesetz. Darin erhielten sieben herausgehobeneFürsten, die Kurfürsten, unter anderem das ausschließliche Recht zur Königswahl. Während die kleinen Grafen, Herren und Ritter allmählich an Bedeutung verloren, wuchs die wirtschaftliche Macht der Städte. Ihr Zusammenschluss in Bünde machte sie noch stärker: Die Hanse wurde im 14. Jahrhundert zur führenden Macht im Ostseeraum. In einer Reichsreform verwirklichte Maximilian I. – der erste Kaiser ohne Krönung – 1495 eine neue formale Ordnung mit Reichstag, Reichskreisen und Reichskammergericht. Aber die inhaltliche Belebung schlug fehl. Stattdessen entwickelte sich ein Dualismus von …Kaiser und Reich“: Dem Reichsoberhaupt standen die Reichsstände – Kurfürsten, Fürsten und Städte – gegenüber. Die Kaiser gingen bei ihrer Wahl …Kapitulationen“ ein, ihre Stellung wurde immer mehr ausgehöhlt. Zugleich wuchs der Einfluss der großen Fürsten.Aber der Reichsverbund bestand weiter. In ihm wurden die Städte zu wichtigen wirtschaftlichen Zentren. In Textilindustrie und Bergbau ging die Wirtschaftsform über das Zunftwesen der Handwerker hinaus. Wie beim wachsenden Fernhandel trug sie frühkapitalistische Züge. Geprägt von Renaissance und Humanismus erwachte ein kritischer Geist, der sich vor allem gegen kirchliche Missstände richtete. Diese Unzufriedenheit entlud sich nach dem Auftreten Martin Luthers in der Reformation. Diese Bewegung begann mit der Veröffentlichung von Luthers 95 Thesen gegen die Missstände in der alten katholischen Kirche am 31. Oktober 1517. Ihr Ziel war eine Rückführung der kirchlichen Lehre auf die im Evangelium offenbarten Glaubenswahrheiten. Die Folgen reichten weit über religiöse Ansprüche hinaus. Das gesamte soziale Gefüge bewegte sich, die Reichsritter wagten den Aufstand. Politische wie soziale Bestrebungen kamen 1525 im Bauernkrieg zum Ausdruck – der ersten größeren revolutionären Entwicklung in der deutschen Geschichte. Er wurde blutig niedergeschlagen.Zeitalter der GlaubensspaltungPolitisch führte die Reformation zu einer weiteren Stärkung der Landesfürsten. Nach wechselvollen Kämpfen gab ihnen 1555 der Augsburger Religionsfriede das Recht, die Religion ihrer Untertanen zu bestimmen (…cuius regio eius religio“). Die protestantische Konfession war der katholischen gleichgestellt – Deutschland wurde zu vier Fünfteln protestantisch. Kurze Zeit später ging die Zeit Karls V. zu Ende. Stark auf die Weltpolitik fixiert, hatte er der Stellung des Kaisers in Deutschland nicht viel Aufmerksamkeit gewidmet. Fortan ging das Weltreich getrennte Wege. Hier die deutschen Territorialstaaten, weiterhin im Rahmen des Heiligen Römischen Reiches Deutscher Nation, dort die westeuropäischen Nationalstaaten – so sah das neue europäische Staatensystem in der zweiten Hälfte des 16. Jahrhunderts aus. Doch der Kampf der Konfessionen dauerte an. In der Gegenreformation konnte die katholische Kirche viele Gebiete zurückgewinnen. Die konfessionellen Gegensätze verschärften sich, führten zur Bildung von Religionsparteien (protestantische Union/ katholische Liga) und mündeten in den Dreißigjährigen Krieg. Zwischen 1618 und 1648 zog diese europäische Auseinandersetzung eine Blutspur durch viele Regionen Deutschlands, die verwüstet und entvölkert wurden.。

德国近代史[1]

德国近代史[1]
主要参战国协约国塞尔维亚王国俄国英帝国日本意大利1915年5月意大利退出三国同盟加入协约罗马尼亚希腊其中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希腊亦系巴尔干地区的国家中国等同盟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的影响下平衡规律的作用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斗争
4、转折: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 时间: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会战,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 战中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 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 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四分之一的兵力,并 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 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 最终迎来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举 世瞩目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规模空前的一次会战,这次战役历时160天左右, 苏德双方投入战斗的兵力达200万以上。战役以 德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以战胜国英、法、美、 日、意等为一方和以战败的德国为另一方,于 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西南凡尔赛宫签订了《凡 尔赛和约》,即《巴黎和约》,全称《协约和参 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 国主义条约。1920年1月20日生效。 主要内容:德国将阿尔萨斯-洛林交还法国, 萨尔谋矿归法国;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 国瓜分;德国向美、英、法等国支付巨额赔款;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限制德国军备,并规定莱 茵河以东50公里为非军事区。
德意志邦联 1815-1866
• 1815年反法战争胜利后, 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 废墟上站起来的是松散的 “德意志邦联”,由38个 邦国组成,由普鲁士和奥 地利共同支配,此时德意 志依然分裂。 • 就在这一年,在萨克森, 一个小男孩出生了,他就 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俾斯麦。

德国历史地图演变【457-2015】

德国历史地图演变【457-2015】

853
2021/5/18
11
888
2021/5/18
12
912
2021/5/18
13
919
2021/5/18
14
937
2021/5/18
15
956
2021/5/18
16
981
2021/5/18
17
997
2021/5/18
18
1007
2021/5/18
19
1045
2021/5/18
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 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 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9月24日, 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 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
2021/5/18
30
1681
2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5/18
31
1712
2021/5/18
32
1746
2021/5/18
33
1777
2021/5/18
34
1789
2021/5/18
35
1810
2021/5/18
36
1835
2021/5/18
37
1869
2021/5/18
38
1877
2021/5/18
39
1889
2021/5/18
40
1901
2021/5/18
41
1920
2021/5/18

德国史资料

德国史资料

德国的重新统一与经济一体化
• 两德统一与德国经济的重新整合
•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成立与发展
• 德国在欧洲经济一体化中的角色与作用
德国经济的新挑战与机遇
• 德国制造业的优势与竞争压力
• 德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升级
• 德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与影响
04
德国的文化与科技发展
德国的教育与学术传统
01
德国的教育体系与特点
⌛️
德国在全球政治中的角色与地位
• 德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与地位
• 德国对全球政治问题的立场与观点
• 德国在全球政治关系中的发展趋势与影响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工业化进程的启动与德国经济的转型
• 蒸汽机与铁路对德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 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的城市化与人口增长
德国工业的发展
• 钢铁、化工、机械等重工业的兴起
• 德国工业的科技创新与产品质量
• 德国工业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
20世纪初的德国经济
世界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
• 世界经济危机对德国工业的打击
• 德国经济的衰退与失业率的上升
•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与德国的作用
•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与挑战
• 德国在欧洲经济一体化中的角色与利益
欧元的诞生与德国的影响
• 欧元的诞生与德国的经济政策
• 欧元对德国经济的影响与挑战
• 德国在欧洲货币联盟中的地位与作用
德国与欧洲一体化的未来展望
• 德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支持与期待
• 欧洲一体化面临的挑战与德国的角色
CREATE TOGETHER

德国近代史年表31176

德国近代史年表31176

德国近代史年表31176德国1807年10月,普鲁士宣布废除农奴制《10月赦令》普鲁士式道路1810年,洪堡创办柏林大学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工业革命开始1862年,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首相,推进(铁备政策)实现统一.19世纪60~70年代,王朝战争.1864年,普奥联合,对丹麦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1870~1871年,普法战争,1871/1/18,威廉一世宣布成为德国皇帝,实现统一,颁布宪法1871~1913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威廉二世继承皇位,提出德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世界政策,取代俾斯麦的大陆政策.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居欧洲第一,钢铁产量超过英法总和,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11月,德国发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八月革命),推翻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诞生,1919年2月,德国国民会议在魏玛召开,民主党人艾伯特当选总统,制定并通过《魏玛宪法》1919年6月巴黎签订《凡尔赛和约》1921年,希特勒控制纳粹党,党内实行独裁,1932年,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月1月,希特勒上台,1933年2月,国会纵火案,掀起反共浪潮,取缔其它一切政党.通过《授权法》掌握立法权.1934年8月,颁布《元首法》任元首总理,建立德意志第三帝国,确立纳粹独裁统治体制,1935年,扩建军队,德撕毁《凡尔赛和约》1936年8月,日德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1939年5月,德国与意大利建立了钢铁同盟,1939年9月,希特勒发动对波兰的侵略战争,(二战全面爆发)英法对德宣而不战,(静坐战争,奇怪战争)1940年,德意日三国柏林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以德为首的轴心国军事同盟集团,1941年6月,侵苏战争,(二战扩大)1941年月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民(二战进一步扩大)1945年5月,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二战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9月2日,日美军舰“密苏里”号签订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1948年柏林分裂为东、西柏林1949年美国支持,德西方占领成立联邦德国,“基本法P16)生效,俄国支持,苏占区建立了民主德国。

德国历史简介

德国历史简介

德国历史简介德国历史简介1.古代德国历史1.1 原始部落时期1.2 罗马帝国时期1.3 日耳曼部落入侵1.4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2.中世纪德国历史2.1 君主制的确立2.2 神圣罗马帝国的兴衰2.3 宗教改革和三十年战争3.近代德国历史3.1 普鲁士崛起3.2 经济和文化的繁荣3.3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3.4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重建4.纳粹德国时期4.1 希特勒的崛起和纳粹党的统治4.2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重建5.冷战时期的德国5.1 分裂的德国:东德和西德5.2 柏林墙的建立和拆除5.3 德国统一和欧盟的形成6.当代德国6.1 德国的政治体制6.2 德国的经济地位和科技发展 6.3 德国的文化和艺术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德国历史地图(示意图)附件2:德国历史时间轴(简表)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是中世纪欧洲的一个政治实体,由800年至1806年存在。

它包括了今天的德国、奥地利和其他欧洲国家的一部分。

2.宗教改革.16世纪时,马丁·路德等宗教领袖对天主教教会的体制和教义提出批评和改革。

宗教改革遂在欧洲迅速传播,成为基督教的分裂和新教派的形成的引子。

3.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是一个全球战争,涉及到大部分欧洲国家及其殖民地。

德国是三整合同盟的一员,最终战败。

4.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年,是二十世纪最具破坏性的战争,涉及到全球各大洲。

纳粹德国是轴心国的领导国之一,最终在1945年战败。

德国历史发展年表

德国历史发展年表

德国历史发展年表前时期:0395年1月17日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0814年1月28日查理曼帝国创立者查理大帝逝世0936年2月2日奥托一世在罗马被教皇加冕,奠定神圣罗马帝国的基础第一时期(962/911-1806)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1356年1月10日卢森堡家族的查理四世在纽伦堡颁布了黄金诏书1571年1月11日奥地利贵族开始享有宗教自由1745年1月20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七世逝世1793年1月23日俄、奥、普第二次瓜分波兰1807年2月7日埃劳战役爆发1815年1月13日英、法、奥签订《维也纳条约》第二时期(1871.1.18-1918)第二帝国:德意志帝国(普鲁士)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建立1900年1月4日罢工浪潮席卷欧洲1908年1月13日中、英、德签订《津浦铁路借款合同》1913年1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进攻计划的制定者施里芬去世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1915年1月9日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军发起英德加里波利战役1915年1月24日英军击沉德国“布柳彻”号战舰1917年1月31日德宣布无限制潜艇战1919年1月5日德国柏林工人总罢工并武装起义纳粹党成立1919年1月15日德共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害1919年2月6日德国魏玛共和国建立1920年1月16日协约国要求引渡德皇威廉二世,遭荷兰拒绝1921年1月24日协约国就德国的战争赔款问题举行会谈1923年1月10日法国、比利时联军占领德国鲁尔地区1923年1月31日德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1931年1月20日欧洲失业人数创记录-德国500万1932年2月2日日内瓦国际裁军会议召开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1月1日德国实施优生法1934年1月26日德国和波兰在柏林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35年1月13日萨尔公民投票赞成重新并入德国1936年1月17日德国纳粹戈培尔要求扩张殖民地1936年2月6日冬奥会开幕希特勒致词第三时期(1939.9.1-1945.5.20)第三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1月16日希特勒取消原定的西线进攻计划1942年1月20日纳粹确定处理犹太人的最后解决方案--种族灭绝1943年1月30日英美空军袭击柏林1943年1月31日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投降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1944年1月20日美英对柏林进行饱和轰炸,飞机制造厂遭袭击苏军与德军作战中取得红谢洛-罗普沙战役的重大胜利1944年1月22日二战期间盟军在安齐奥登陆1944年1月29日纳粹计划培育雅利安优秀民族1945年1月1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进攻到据柏林50公里的奥得河沿线1945年1月13日二战中苏军开始在西里西亚发动攻势苏军实施东普鲁士战役1945年1月17日瑞典外交官瓦伦堡失踪,引发瓦伦堡事件1945年1月18日丘吉尔力劝第三帝国投降1945年1月23日苏军进抵奥德河(德波边界)1945年1月30日德国古斯特洛夫号空前海难7700人遇难1945年1月31日苏军连续向柏林外围发动进攻1945年2月8日英美盟军开始向莱茵河地区发起进攻战后:1957年1月1日萨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归德国1958年2月10日慕尼黑空难,8名曼联队球员丧生1963年1月22日法国联邦德国合作条约签订1983年2月5日纳粹战犯“里昂屠夫”巴比被引渡归案德国文学、科学、艺术界人物:1756年1月27日奥地利音乐大师莫扎特诞生1785年1月4日雅各布·格林诞辰1797年1月31日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舒伯特诞辰1809年2月3日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门德尔松诞辰1828年1月24日德国生物学家、细菌学奠基人之一科恩诞生1834年1月17日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出生1838年1月6日德国作曲家马克斯·布鲁赫诞辰1864年1月12日德国物理学家维恩出生1873年2月9日德国化学家奥伊勒·歇尔平出生1887年1月21日美籍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克勒出生1898年2月10日戏剧大师布莱希特诞辰1923年2月10日X射线的发现者伦琴逝世1976年2月1日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立者海森堡逝世德国军事、政治人物:1850年1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首领伯恩施坦诞辰1859年1月27日德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诞辰1893年1月12日德国战犯赫尔曼·戈林出生德国纳粹阿尔弗莱德·罗森堡出生德国科学成就:1786年1月17日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恩克发现了一颗彗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简史(一)1.日耳曼部落德意志民族的祖先是古代日耳曼人。

大约在3000年前,他们就已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日德兰半岛、威悉河和奥得河之间的平原、波罗的海海滨和沿海岛屿上。

日耳曼民族还包括英国和北欧诸国人,但今天人们却习惯把“日耳曼”一词专留给德国。

从公元3世纪起,日耳曼人部落开始结成部落联盟,其中较大的有法兰克、东哥持、西哥特、汪达尔、盎格鲁、萨克森、勃良弟等等。

这些部落联盟为日耳曼民族的形成莫定了基础。

公元4世纪,日耳曼人由于受到匈奴人和其他外族的驱逐,开始成群结队地涌向南部的西罗马帝国。

公元476年,在日耳曼人的大举入侵和帝国境内奴隶起义的双重订击下,两罗马帝国宣告灭亡。

日耳曼人在原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许多王国。

史称日耳曼人南移或者日耳曼民族大迁陡(Gemanische V?lkerwanderung)。

在民族大迁徙的过程中,日耳曼人和罗马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得到厂发展和加强。

日耳曼人向罗马人学到了许多先进的生产和文化知识,并逐渐接受了基督教,开始向文明社会过渡。

2.法兰克王国在诸多日耳曼王国中。

法兰克王国(Frankenreich:486—911)对欧洲大陆的影响最大。

法兰克人原居住在莱茵河下游和高卢北部。

在民族大迁徒时,他们侵入罗马帝国,并结成政治和军事的统一体。

481年,在部落首领克治维(Chlodwig 481-511在位)领导下,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史称墨洛温王朝(Merowinger:481—751)。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信奉基督教,并在国内实行基督教化,从而取得了罗马教皇的支持。

在教会势力的支持下,克洛维和他的继承者不断对外进行扩张。

至6世纪,法兰克王国的领土已扩展到包括今天的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以及莱茵河以东的部分地区,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751年,克洛维建立的墨洛温王朝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加洛林王朝(Karolinge:751—911)。

加洛林王朝的第二个国王是历史上著名的卡尔大帝(亦译查理大帝)(Karl der Gro?e:768—814在位)。

他先后占领了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西班牙一部分,并且征服了萨克森,从而把领土扩展到易北河和萨勒河流域。

至9世纪初,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大为扩展。

它东起易北河和萨勒河,西至比利牛斯山,南起意大利北部,北至北海,从而成为法兰克帝国。

公元800年,罗马教皇给卡尔加冕称帝,称为“罗马人的皇帝”。

此后,卡尔大帝成为原罗马帝国的继任者和基督教会的保护人。

卡尔大帝在位期间,帝国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特别是封建采邑制得到了发展和巩固。

法兰克帝国貌似强大,其实外强中干。

由于经济上、文化上和语言上没有统一的牢固基础,卡尔大帝死后.帝国开始分裂。

843年签订的“凡尔登条约”(Vertrag von Verdun)和870年的“墨尔森条约”(Vertrag von Mersen)使法兰克帝国分裂成三部分:莱茵河左岸操罗马语(拉丁语)的西法兰克王国、莱茵河右岸操日耳曼语的东法兰克王国和南部的意大利王国。

法兰克帝国的分裂为以后欧洲诸民族国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911年,加洛林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驾崩,东法兰克王国的公爵推选康拉德(Konrad:911-918在位)为国王。

从这时起,东法兰克王国被看作德意志国家,康拉德一世也被看作第一任德意志国王。

德国史学家一般把公元911年康拉德当选国王视为法兰克帝国的彻底崩溃和德意志史的开端。

“德意志”这个词大约出现于8世纪,开始时仅表示在法兰克帝国东部地区使用的一种语言,后来逐渐产生多种涵义,说这种语言的人成了“德意志人”,这些人聚居的区域成了“德意志国家”。

德国简史(二)德意志国家的建立和德意志帝国的盛衰1.德意志国家的建立东法兰克王国由弗里斯兰、萨克森、洛林、法兰克、施瓦本、巴伐利亚等部落公国组成,大致包括今天的荷兰、联邦德国的西和中部、瑞士和奥地利。

919年,萨克森公爵海因里希一世(Heinrich I.:919—936在位)取得政权,正式建立了德意志王国,开始了萨克森王朝(亦称奥托王朝:919—1024)在德意志的统治。

也有部分史学家把919年视为德意志史的开端。

海因里希一世的儿子奥托一世(Otto .:936—973在位)于936年继承王位,利用教会势力,继续巩固和加强王权,打击世俗大封建领主的割据势力,并于962年由罗马教皇加冕为皇帝。

从此德意志王国便称为“罗马帝国”,以后又加上“神圣”和“德意志民族”的字样。

自16世纪起,它的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Heiliges R?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实际上.它既非神圣,又非罗马,更非帝国。

史称奥托一世建立的“罗马帝国”为德意志第一帝国(962—1806)。

从919年东法兰克王国萨克森王朝的建立到1524—1525年德国农民战争的爆发,是德国封建社会时期。

从卡尔大帝时代沿袭下来的采邑制,这时已发展为封地,成为封建领主的世袭领地。

由于领地大小不同,所以在封建社会中形成了金字塔的等级制度。

它的顶端是皇帝和教皇。

皇帝管辖世俗封建主侯爵、公爵、伯爵、男爵。

教皇管辖教会封建主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院长。

它的中上层是小领主和人数众多的骑士,它的下层是自由农民和半自由的或有人身依附的农奴。

2.德意志皇权的衰落在德国封建社会时期,罗马天主教教皇拥有给皇帝加冕的特权。

因此德国皇帝力图讨好或控制教皇和教会,使之为加强皇权服务。

地方封建主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则借助教皇和教会的力量削弱皇权。

而罗马教皇为夺取最高领导权,往往站在地方封建主割据势力一边,向皇权挑战。

皇帝和教皇争夺授圣职权的斗争,实质上是争夺教会权力和捐税收入之争。

这种斗争前后持续数百年之久。

海因里希三世时德意志王室的权力达到最高峰,海因里希四世却无法维持这一局面,显得软弱无力。

1077年海因里希四世的卡诺沙忏悔之行(Bu?gang nach Canossa)成为历史上世俗权力屈服于教会权力的象征。

这两种权力的斗争是德国长期陷于分裂的重要原因,也是德国中世纪史的重要标志。

在萨克森王朝、法兰克王朝(亦称萨里安王朝:1024—1125)和斯陶芬王朝(Staufer:1138—1254)统治的306多年间,德意志皇权比较巩固和强大,特别在斯陶芬王朝时期,皇权达到顶峰。

那时的教会服从和支持皇权,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受到抑制,中央权力得到加强。

自13世纪后半叶起,皇权开始衰落。

1254至1273年是德意志皇位空缺时期。

1273年,哈布斯堡伯爵鲁道夫当选为德意志国王。

选举组成。

135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四世(Karl IV.:1355-1378在位颁布“黄金诏书”(Goldene Bulle),承认7个选帝候有选举皇帝的权力,地方封建主在其统治地区内有绝对的君主权,其中包括行政权、关税权、司法权、铸币权等。

由于在邦内排除了国王的审判权,所以选侯们几乎享有和国王同等的地位。

这样“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央皇权已名存实亡,帝国只是由各自独立的几百个封建邦国组成的结合体。

1273年后,各邦君主为争夺皇位而相互倾轧,争斗不休。

其中最重要的君主有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Habsburger)、巴伐利亚的魏特尔斯巴赫家族(Wittelsbacher)、波希米亚的卢森堡家族(Luxemburger)以及后来后上的普鲁土霍亨素伦家族(Hohenzollern)。

自1438年起,帝国的皇位转入哈布斯堡家族手中。

哈布斯堡家族成员既是奥地利国王、又是帝国的皇帝。

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1806年帝国灭亡。

但是争夺皇位的斗争并没有终止过。

3.帝国向外扩张1096至1291年的两个世纪内,教皇和欧洲各国封建主为了掠夺财富和扩张势力,先后组织了7次“十字军东侵”(Kreuzzüge)。

德意志帝国在斯陶芬王朝统治时期,绰号红胡子大帝(Barbarossa)即弗里德里希一世(Friedrich I.:1152-1190在位)曾率领第三次十字军东侵,使德意志皇权显赫一时。

12至14世纪,德意志封建主不断向东方扩张.先后占领了东部斯拉夫人居住的梅克伦堡、马格德堡、勃兰登堡、西里西亚、波莫尔恩等地区,最后把德意志帝国疆域从易北河扩张到奥得河以东的普鲁土和波罗的海东岸地区。

其疆土向东扩大了2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今天德国领土的1/2以上。

从此不再是莱茵河,而是易北河把帝国分成东西两部分。

东部的普鲁士逐渐成为影响德国历史发展的举足轻重的邦国。

4.城市的形成和发展12至13世纪,在罗马式建筑(Romanik)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哥特式建筑(Gotik)。

始建于1248年、落成于1880年的科隆教堂是德国最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

1283年在弗赖堡建造了哥特式大主教教堂。

在随后的皇权衰落过程中,地方势力、特别是城市势力有了较大的发展。

德意志最早的城市,例如特里尔、科隆、奥格斯堡在古罗马时代就是罗马帝国的要塞或政治首邑,因此,它们被称为罗马人的城市。

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2至15世纪又新建了一大批城市。

在没有强大中央政权的条件下,各个城市为保护自身利益纷纷组成了城市联盟。

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卢卑克、汉堡为首的“汉萨同盟”(Hanse).约有100多个城市加入该同盟。

由于14至15世纪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崛起,各行各业都组织了行会,市民阶层的诗歌也随之兴旺起来。

卡尔四世于1348年建立了布拉格大学,这是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第一所大学。

波希米亚成为帝国的中心。

1450年,约翰内斯?古腾贝格(Johannes Gutenberg)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至15世纪末,在意大利、法国、荷兰、匈牙利、西班牙、英国、丹麦、瑞典等国都先后出现了德国印刷业先行者在当地开办的印刷所。

德国简史(三)从宗教改革到德国统一前后(1500-1900,德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1.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1500年左右,德意志人口约有1500万,其中农民人口占80%以上。

教会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穷奢极侈,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

罗马教皇把德意志看成是“摇钱树”,他在德意志的教会所拥有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

教会向农民索取“什一税(Zehnte)”,兜售“赦罪符”,使得许多农民背井离乡、家破人亡。

德意志政治上四分五裂,经济上没有统一市场,国内关卡林立,币制达千种以上。

这一切严重地阻碍了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德意志经济远远落后于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

广大农民、市民、僧侣、骑士都对现实不满,要求改变社会现状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1517年,神学教授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发表了著名的95条论纲(95 Thesen),1520年又发表了《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书》(An den christlichen Adel deutscher Nation von des christlichen Stande s Besserung),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教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