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_刘海燕_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章节归纳、总结
这是2010年网友根据新的教材和教育学院培训划记的重点自己打印的文档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史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是对学习者、学习,教育者及教学的系统研究,他包括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个体与主体,存在着群里差异,即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存在着个体差异,已有知识经验、智力、学习风格、兴趣爱好。
学校教育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教师是其中关键。
教学内容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也表现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
他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课堂教育学的信息量、教师、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环境实际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分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学习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及学习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得的知识、技能、态度,实现学习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了解问题、为教育学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教育心理学创建18世纪末19世纪初。
20世纪20年代懂到50年代是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走向成熟,20年代后完善。
捷克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学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依照人的本性组织教育。
瑞士裴斯泰洛《论教学方法》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
1877俄国卡普捷列夫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书。
创建教育心理突出贡献学美国桑代克1903出版《教育新路学》从人是一个生物的角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公认最早的科学教育心理学创始人。
1908年我国房东岳翻译《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成著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70年代奥苏伯尔以认知心理学观点来研究课堂学习,加涅尔系统总结了已有研究结果。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分章节)
第一章中学教育心里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对学习者、学习、教育者及教学的研究。
主要包括有: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两大方面。
(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有突出贡献的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著有《个性差异与测量》4、1908年出现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心理变化过程。
第一、从时间跨度上讲:贯穿于生命全过程。
第二、从内容上讲:主要表现为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第三、从人性质上讲:可以是积极的变化,表现为心理机能的改善;可以是消极的变化,表现为心理机能的衰退。
第四、从影响上讲:是天性与教养共同作用的结果或者说是生物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及教育交互作用的产物。
第五、心理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2、心理发展的几个特征:第一、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第二、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第三、具不平衡性;第四、具有个体差异性。
3、教学前必须明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这是新教学的出发点。
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新的教学,这就是教学的准备性原则。
我国教育学中也称为“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
4、皮亚杰心理学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发展心里学家。
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并提出圈式概念,所谓图式是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引起图式变化,促进认知的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实现的。
同化:是主体把新刺激整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2、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五要素:教师(关键作用)、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社会环境。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①帮助教师正确地了解问题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个方面。
7、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色。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人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心理发展包括方面: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3、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4、学习准备: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5、关键期: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教育启示:抓住关键期及时进行教育,事半功倍。
但不能认为儿童过了某个年龄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章节简要复习要点概要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教与学的基本心理的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构成要素:学生 , 教师(关键 ,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课程,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学习内容相互之间的作用, 获得知识技能态度的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 通过设计教学情景,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等 ,评价反思过程。
(教学之前,对教学效果的预测与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与分析;教学之后, 对教学的检验与反思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为实际教学提高科学的理论指导。
提高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5:行为学习理论研究表明:当某种行为出现时,如果跟随有某种评价,无论是(奖励或惩罚 ,实际都是在强化该行为。
群体约定即学生参与规则制定,有助于让每个学生确信。
6: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 。
赫尔巴特提出“适当教学法” 。
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教育心理学专著,后又扩充为《教育心理学大纲》分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1877年,俄国教育家卡普捷列夫出版第一部以教育学命名的书。
1908年,出版了《教育实用心理学》 ,由房东岳翻译。
1924年,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部《教育心理学》7:60年初,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的内容,探讨教育过程, (学生心理 ,重视教材, 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研究社会心里因素。
8: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9:心里发展的含义: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里变化过程。
(完整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在教育心理学看来,(C)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评价,反思过程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D)A.教学方法B.教师C.学生D.学习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4.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A)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5.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D)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足(C)A.学习的心理规律B.教学的心理规律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D.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7.教育心理学足(D)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A.理论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自然学科D.应用心理学8.心理学是研究(A)的科学。
A.心理现象B.人的行为C.人的心理过程D.思维过程9.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桑代克D.裴斯泰洛奇10.1924年,我国学者(C)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把西方的教育心理学引进到我国。
A.潘菽B.房东岳C.廖世承D.小原11.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C)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束D.20世纪90年代起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BC)A.学习与教学要素B.学习与教学过程C.学生心理过程D.教育与社会发展过程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是(ABCD)A.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3.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ABCD)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ABC)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与反思过程D.互动过程5.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ABCD)A.学生和教师B.教学内容C.教学媒体D.教学环境6.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涉及(ABCD)A.敬业精神B.专业知识C.专业技能D.教学风格7.在学习与教学要素中,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哪些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BD) A.年龄差异B.群体差异C.智力水平D.个体差异8.教学环境包括(BD)A.课堂自然条件B.物质环境C.教学设施D.社会环境9.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ABCD)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基本内涵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与教相互作用形成系统。
该系统包括: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种活动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学习心理。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包括: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1968年乌申斯基出版《人事教育的对象》,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此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学习心理。
行为主义占主要地位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60年代掀起一股人本主义思潮,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199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第三节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应用最广,成就最大)观察法、(最基本普遍)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产品分析法、测验法。
教师上岗考试材料:教育心理学概述及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欧阳大同学,看过来哦!别皱眉,很简单的。
O(∩_∩)O~ 今天的内容两个部分:《教育心理学》概述及第一章学习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
由于新一轮的课改中格外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规律在考试中就受到了相当的重视。
教师,改变了以往对教学的绝对控制地位,在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同时,更多地是以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身份指导学生。
因此,在教育心理学中所有关于教师如何引导和帮助学习的问题也都是重点。
因此,整个课程中应该格外注意这两大方面的知识,大题基本就在这里:一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规律,二是教师针对这些现象和规律应该如何引导或是提供条件给学生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接下来说一下结构。
本书共十二章,小珂自己把它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与发展(第一章),主要是概述学习及与学习有关的理论和心理发展;第二部分: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以及问题解决(第二、三、四章),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是学生学习中很重要的两类,许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联合作用,所以小珂把他们放在一起。
小珂认为,这部分基础且重要。
第三部分: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及教师指导(第五、六、七、八章),这部分讲述了学习动力、学习策略和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学习方法、风格、心理差别等)学习的指导及学习的测量、评定。
这部分相当重要。
第四部分:品德发展与心理健康(第九、十、十一、十二章)品德发展和心理健康对学生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看看小珂和小欧,就是心理素质不太好,不然可能就不会遇上那么多坎坷了。
品德么,你看,当下比我们素质高的还真不多,应该是要加强教育的。
)这部分包括品德心理、学校中的班集体心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真恐怖,好好学学,以后别祖国的花朵没培育出多少,自己就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了。
据说教师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P.S.小珂自己总结的,没有课本原话。
随便看看就好了。
教育心理学课件PPT-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小步子逻辑序列 ❖2.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 ❖3.及时反馈 ❖4.学生自定步调 ❖5.低的错误率
程序教学过程: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 科书。此后,又出现了几本翻译介绍和自己编 写的教育心理学书。建国后,主要学习和介绍 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做了一些有 关教学改革和儿童入学年龄的实验研究
3 合作性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人类资源,将个人的科学思维与同伴思维相 结合。
4 社会文化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
(三)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
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 程序教学(P180)
❖斯金纳建议,利用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安排程序教学 ,以更有效地呈现与学习教材。
❖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逐步提高极为复杂的行为模究特点:
情境性 合作性 参与性 自我评价
行动研究程序: 从日常教学情境中确定、评价、形成有意义的问题 讨论协商,形成初步意向 查阅相关文献 重新修改和定义问题 选择研究程序 选择评价方法 实施 资料解释、推论和课题评价 (三)教师参与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 (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常识的新观点 为课堂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如迁移;动机) 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解决问题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意义) 描述 以一套专有的符号、术语与定义系统描写 要研究的心理现象,即关于是什么的问题。 解释 揭示所描述的心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即关 于为什么的问题 预测 对心理现象将产生的后果及走向所出预测, 即关于将怎么样的问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1-3章考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什么是心理: 研究心理现象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学生心理&学习心理)与教(教师心理&教学心理)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学生 X 教师 X 教学内容 X 教学媒体 X 教学环境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4、学习与教学的因素:1)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 间传递信息的工具5)教学环境5、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括:(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学科)(2)发展期:1)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 果;2)弗洛伊德理论广为流传;3)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
(3)成熟期:1)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学校教育服务;2)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认知);3)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4)美国教育心理学对计算机辅导教学(CAI )的研究也方兴未艾(行为主义)。
(4)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7、补充:(1)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1879年德国心理学教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斯金达华生认知心理学:皮亚杰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心理过程[认识、情绪、意志] 个性心理[心理倾向(需要、动机、信念)、心理特征]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动作→形象→抽象→辩证1、心理发展的含义(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Ps: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后)2、少年期: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到第四章笔记
教师资格证备考复习《教育心理学》知识精要说明:本精要根据《教育心理学》大纲编写,作为同学们复习的主要知识线索,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祝同学们考出好成绩!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理解)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理解)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识记)(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识记)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概述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
• 一、心理学思想与教育的早期结合
• 不慎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不慎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而不思则罔,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 论语》 子《论语》)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子 中庸》子曰) 思《中庸》子曰)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之学也。”“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跬步, 之学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5)
•
四、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868年,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人是 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心理学的发展成果进行了系 统的总结。 1877年,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杰列夫发表 《教育心理学》,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1917年十月革命后,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 点发展教育心理学。 20世纪30年代以后,理论探索 为主,贡献较大的是维果斯基、 布隆斯基和鲁宾斯坦。
第一章 绪论
教学、 第一节 教学、教师 和教育心理学
一、合格教师必须具备 的条件: (一)必须对任教科目 学有所长 (二)懂得教学方法
二、教学:科学,还是艺术 艺术,就需要天赋、灵感、直觉 和创造性,是不可言传的 ; 科学,就得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 这些都只能通过学习而获得。 三、教师:从新手到专家
教育心理学章节整理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3、教育心理学的五要素:学生、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方面: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1903年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1924年廖世承《教育心理学》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核心:学习过程研究对象: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11、12~14、15)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程序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二)青年初期(14、15~17、18)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2、劳伦兹:关键期。
即使错过了关键期,有的能力经过补偿性学习仍有可能获得,只是难度要大得多。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感知运动(0--2)、前运算(2--7)、具体运算(7--11)、形式化运算(11--15)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3、人格(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差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其它:亲密感对孤独感,繁殖感对停滞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5、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自我认识二、自我体验三、自我监控7、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一、生理自我二、社会自我三、心理自我8、认识方式及种类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学心理学概述
• (五)教育心理学的三个核心问题: • 人为什么要受教育(why)? • 人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内容(what)? • 如何有效进行教育(how)?
第一章复习题
• 1、教育心理学是什么时候创立的?其创始 人是谁? •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 哲学 ——生物学——生理学 (父亲) (媒人) (母亲)
心理学(儿子)
二、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 • • • 描述个体的行为与心理特征 解释与说明个体行为的原因 预测个体行为的发生 调节和控制个体行为
四、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及 其互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 学。 •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围绕学与教的相互 作用过程而展开的,而教学过程又是由学生、 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 种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 (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 1、初创时期——实验心理学主导时期: (20世纪20年代以前) •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 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 命名的专著。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 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 系由此确立。桑代克也因此成为教育心理 学的开山鼻祖,并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 父”。
• 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最早是由希 腊语中的psykhe(灵魂、精神)和logos(学 问、规律)两个词构成的,意思是“对心灵 或灵魂的解说或研究”,古希腊哲学家对 人的灵魂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以为 灵魂是寄居在人的身体之中的一种实体, 它支配着人的行为,并有自己的活动规律。 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 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 停止,生命就完结了。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理学(教师资格认证培训)周淑利2006年1⽉本书内容体系第⼀章总论部分(教育⼼理学概述)第⼆章---第⼗⼀章学⽣与学⽣⼼理(学⽣⼼理特点、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策略等)第⼗⼆章---第⼗五章教师与教师⼼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测量与评价及教师⼼理)总体评价⽬标:(见书)正确识记准确理解灵活应⽤试卷题型对应的评价⽬标:1 、选择题(单选) 识记理解内容:2 、填空题概念、原理3 、简答题规律、理论4 、论述题教育⼼理学理论的应⽤(或书上理论直接联系实际应⽤;或举⼀事例,结合实例谈理论应⽤)要求:认真听讲,做好标识;上位概念、基本规律原理要准确熟记,下位概念要理解记忆;应⽤理论的地⽅要多加注意.讲课安排及设想4天课程基于课本讲述适当增加练习第⼀章教育⼼理学概述§⼀.教育⼼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教育⼼理学的作⽤§三.教育⼼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教育⼼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理学:是⼀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理学的性质是应⽤⼼理学的⼀种,是⼼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教相互作⽤过程模式:P4) 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过程⽽展开的。
1、五要素2、三过程五要素*学⽣—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纲、教材、课程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之间传递信息的⼯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的学习⽅法)*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课堂⾃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化)影响学⽣的学习过程和⽅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法、教学组织三过程*学习过程—学⽣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理学研究的核⼼内容)*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学与教相互作⽤: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起,相互影响。
甘肃省新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重点概括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第一节初识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情景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而不仅仅是对学与教中的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教育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从20世纪初(1903年)诞生。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又是一个系统过程,这个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中要素.(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中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就是应用客观的研究方法来检验有关学习及影响因素的各种观点,探讨众所周知的或鲜为人知的某些问题。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师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描述性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行动研究(二)实验性研究方法: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三)相关研究教育心理学第二章教学的依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与基本性质(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广义:心理发展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的发展狭义: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
对儿童(0~18岁)心理的研究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核心(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其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其二,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其三,发展的不平衡性其四,发展的差异性(三)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我国心理学家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阶段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7~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一)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少年期是指11、12岁至14、15岁的阶段,相当于初中时期。
教育心理学(初中)各章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各章名词解释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包括三个部分: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二、发展时期(20年代到50年代末),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
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60到70年代末),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方兴未艾。
四、完善时期(80年代以后),布鲁纳概括几十年的成果:一主动性研究、二、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四、社会文化研究。
1924年,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水平之间的差异。
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5、关键期: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某一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种比较短暂的时期叫关键期。
6、人格:又称个性,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9、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月革命前的发展
大多用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材料去解释学校中的实际问 题,还没有自成体系。
1868年,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
的对象》一书,对当时心理学的发展成果进行了系统
的总结,由此,他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的重要贡献
教育心理学的奠基 人—— 桑代克
冯特的重要贡献(一)
冯特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及其心理学体系
对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 主要体现在当时欧洲一些教育学家开始利用实验、 统计和测量的方法研究儿童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上 的一些问题。
冯特的重要贡献(二)
的研究成果开始进入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20年代
以后,对动物和人类学习的研究取得许多重要成果,
并形成了各个学派。在学习理论上的派别之争对教
育心理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发展时期(二)
40年代,随着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有关儿童个
性和社会适应以及心理卫生问题也进入教育心理 学领域。50年代兴起的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等, 也影响和改变着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次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掌握学习”等学习
和教学模式。这些研究注意到了实际学校教学过程中复
杂的多变量制约的特点。师生关系、班集体、同伴关系、
动机等学校中的教育社会心理因素也日益受到重视。随
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对计算机辅助教 学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十月革命前的发展
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三)
西方早期一些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亚里士多德在其《灵魂论》中认为,人有植物、动 物、理性三种灵魂,为了顺应三种灵魂,他认为必 须实施三方面的教育,体育顺应植物灵魂,发展体 质,德育顺应动物灵魂,发展意志,智育顺应理性 灵魂,发展智能,从而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 进行提供了哲学心理学依据。
初创时期
人们已认识到运用科学的心理学观点和方法能解
决教育中的问题,但理论和研究积累都不够充分。 研究内容多以普通心理学原理解释教育问题,研 究方法也有机械主义和简单化倾向。桑代克的研 究及教育心理学体系为这一时期的代表。
发展时期(一)
教育心理学吸取心理学各分支中与教育有关的内容,
研究范围不断扩大。20年代与特殊的关系。普 通心理学阐述各个领域中的人的心理活动一般的、共同 的规律;教育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但只研究教 育这一特殊领域中人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教育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都把儿童做为研究对象, 在研究过程中是彼此补充、互相交叉的。但研究角度各 有侧重,儿童发展心理学按年龄阶段,研究儿童心理发 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年龄特征;教育心理学则侧重把儿童 做为受教育的对象——学生进行研究,考察儿童在不同 教育活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以及在教育条件下如何更有 效地促进它的发展。
布隆斯基的贡献在于强调儿童的个性统一性和对
儿童心理进行整体的综合研究。
鲁宾斯坦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
40年代到50年代末
非常重视结合教学和教育实际进行研究,广泛采
用自然实验法。这时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在学科 心理和知识的掌握问题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在于: (1)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探讨有所忽视;(2) 对马列主义观点比较重视,但创造性应用不够; (3)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存在简单粗暴的全 盘否定的倾向。
人“窒息”。5分钟过去了,竟然没有一个人敢站起来。 监考老师更加火了,叫周围的同学“揭发”,否则,就 不让大家考试。班级气氛越来越紧张。
王老师闻讯赶到教室,了解情况后,就心平气和地
对大家说:“同学们,人的名字有两种功能,一是符号
功能。人名作为一种符号,是供人叫的。但是,叫人的
名字也要分场合、看对象。学生直呼老师的名字,不仅
个里程碑,其观点支配了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达
50年之久。他也因此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初创时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
发展时期(二十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理论建设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
是研究的主要方面。
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1、教育心理学应以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
2、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既包括学生学的心理活动, 也包括教师教的心理活动; 3、在学与教的心理活动中,教育心理学应当以学生的学 习活动及其心理发展变化规律为研究主体;
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与内容
科学的体系是研究对象本身内在逻辑的反映。
本书的内容结构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总论
2、知识的学与教 3、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4、有效学习的相关因素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丰富心理学理论
服务教育实践
指导教育决策
扩充学习
教育心理学定义.htm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htm
发展时期(三)
这一时期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存在一些缺憾:第 一,内容庞杂,不系统,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 系。其次,偏重于研究动物及儿童的简单心理 活动,研究结论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大。 由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占优势,对动物的学习行 为研究较多,并倾向于用动物的学习行为去推
测人类的高级学习过程,对人类在课堂教学中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西方和前苏联学者的观点
1、西方学者大都倾向于定义为学校情景中教与学
或学与教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例如“教育心理学是
研究教育过程的行为的科学”(美国1971年出版的《教 育百科全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与学的心理学 问题的科学”(林格伦1976年出版的《课堂教育心理 学》)
2、前苏联学者更注重强调是研究教学和教育的心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是致力于人类与动物学习研究的先
驱者。他根据自己的研究资料,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
心理学》一书,并于1913-1914将其扩展为《人的本
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与个别差异》三卷,
提出了系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和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他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建树成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史的第一
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
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强调学习 是积极的思维过程。“道而弗抑,开而弗达” (《学记》)——强调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 重”(朱熹《朱子全书》)——重视实践在学习 中的作用。
人”。
1877年,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杰列夫发表《教
育心理学》,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十月革命后到30年代末
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发展改造心理学, 进行了理论观点的探索。贡献较大的有维果斯基、 布隆斯基和鲁宾斯坦。
维果斯基强调儿童发展中教育与教学的主导作用,
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活动内化说”。
性较强的学科。
概括地讲,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
备的学科。它既要研究教育教学情景中主体的心 理活动特点及规律,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理论问 题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必须关注与教育教学有 直接关系的问题,以便为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的实 践问题提供具体原则和操作方法。
教育心理学与其临近学科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教育学的理
教学案例:
期中考试到了。一天上午,班主任王老师带的班考 语文,监考的是一位年过半百且很有个性的老教师。考 试铃声一响,监考老师刚跨进教室,教室后面的角落里 就传来了一个声音:“哟,×××监考啦!”顿时,这
位教师非常气愤,大声吼道:“我的名字是你们叫的吗? 有胆的站起来!”教室里寂静无声,紧张的气氛简直令
论对于教育心理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二者的
具体研究对象和研究角度又有各自的侧重。教育学研究 的本质、目的、方针、制度、过程、内容、方法、组织 形式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教育心理学则研究教育过程 中的心理学问题;教育学着重研究教育措施与其效果之 间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则关心在这种教育措施条件下, 学生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有失分寸,更是不文明的表现。人名除了具有符号功能
以外,更重要的还具有人格功能。她告诉人们,你是一
个诚实、正直、勇敢、堂堂正正的人。这位同学可能是
因为考试紧张,一时说漏了嘴。但我相信,你不是故意
的,更相信你的人格是诚实美好的,你一定会敢于战胜
自我,勇于承认错误。考试结束后,老师愿意随时在办 公室恭候你,相信你一定会来的。”王老师的一番话, 立即缓解了僵持许久的局面,同学们爆发出了热烈的掌
作为教育的理论基础。他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明了;(2)联想;(3)系统;(4)方法。与这
四个阶段相对应的心理状态,他认为就是注意、期望、
探究和行为。后来这四个阶段发展成为广为流传的五段
教学法:预备、提示、比较、总结、应用。
乌申斯基最早在教育中尝试系统运用心理学知识,这反
映在1867出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中。
例如莫依曼在1907年所著《实验教育学入门》中
就列出了应该研究的七个领域:儿童的身体发展、
儿童的各个心理机能的发展、儿童的个性、个别
差异、儿童的学校生活、各科的学习及教师的活
动、教学、学校制度。
比纳和西蒙发展的智力测验在西方掀起了测验运
动,为评价学生学习、了解个别差异提供了科学 方法和工具。
4、要密切结合教育过程来探讨、揭示学与教的基
本心理规律; 5、教育心理学不能仅仅对学与教中的心理现象进 行描述,而是通过这些现象去揭示其中的基本心 理学规律,并把它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