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第二章 信用
金融学第二章2
(3)消费信用的不利影响
①消费信用过分发展,掩盖消费品供求之间的矛 盾,造成一时的虚假需求,给生产传递错误信 息,使一些消费品生产盲目发展;
②过量发展消费信用会导致信用膨胀;
③延期付款的诱惑下,对未来收入预算过大使消 费者债务负担过重,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23
5、租赁信用
租赁信用lease credit :出租人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将持有物 品(财产)定期出租给承租人的一种信用形式。
商品交 易困难
通过赊销赊买,实 现商品的价值。
货币分布不 均衡
解决两大现实经济问题
客观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
10
三、信用的本质
1.特殊的借贷行为
以偿还为条件
2.特殊的价值运动 3.债权债务关系
商品让渡与货币让渡在
时间 空间
上不统一 没有进行等价交换,只有 价值单方面的转移。
体现了一种现代经济 关系(债权债务关系、信
易造成繁荣假象,在生产高涨和危机来临之际,造成更大的破坏。
16
2、银行信用及其(1)特点
概念(bank credit)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以货币形
式,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所形成的信用。
①动员资金的 广泛性 ②间接融资性
③综合性
④创造性
银行信用以货币形式提供的,可吸收任何单位的存 款,也可贷款给任一需要的部门和企业
讨论: 当前中国提倡的信用问题,
与本概念有什么 区别和联系?
8
一、信用的含义和特征 2、信用的特征 信用具有社会性 (体现在社会心理因素上,一种社会关
系,安全性)信用的伦理和文化特征(体现为种约束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
偿还和付息是经济和金融范畴中的信 用的基本特征
金融学 第二章 信用 (国家精品课程)
(三)局限性
1.直接融资的局限性 限制较多;风险较大
2.间接融资的局限性 由于加入了金融机构为中介,在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投资者对投资对象 经营状况的关注和筹 资者在资金使 用方面的压力和约束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融资方式与 结构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如何?
四、信用的经济功能
分配功能、调节功能、监督功能
(二)特征
1.极高的利率 2.利息来源于奴隶或小生产
者的全部剩余劳动或一部 分 必要劳动。 3.非生产性
二、高利贷的产生
♣ 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 ♣ 私有制和商品交换的出现
是高利贷产生的根源
三、高利贷的债权人和债务人
·债权人:商人、宗教机构、 统治阶级
·债务人:小生产者、破落的奴隶 主、地主和贵族
五、租赁信用
(一)概念
是以出租固定资产而收取租金 的一种信用形式
(二)种类
1.融资性租赁
①概念
是指当企业需要添置某些技术 设备而又缺乏资金时,由出租人代 其购进或租进所需设备,然后再出 租给承租单位使用的一种租赁方式。
②种类
直接购买租赁 回租租赁
转租赁
杠杆租赁
2.服务性租赁
♣ 是指出租人不仅要向承租人
§消费信贷规模1997年只有172 亿元, 2001年末发展到6990亿 元,增长 了40倍
§消费贷款比例由0.3%上升到6%。
3、现实基础
§ 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 微观经济基础
§ 买方市场的出现——宏观经 济基础
§消费制度改革——制度条件 §央行及时调整信贷政策——政策条件 §商业银行转变经费机制,优化信贷结
◆间接融资
货币资金的所有者与货币资金需求 者不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通 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的融资活动。
金融理论与实务 第二章 信用
经济范畴中的信用 :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直接融资: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胡同有无间接融资: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信用风险: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商业信用:工商企业间以赊销或预付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票据: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明买卖双方债券债务关系的凭证商业汇票:一种命令式票据,通常由商业信用活动中得卖方对买方或买方委托的付款银行签发要求买方与规定的日期支付货款商业本票:一种承诺式票据,通常是由债务人签发给债权人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无条件支付款项给收款人或持票人得债务证书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国家信用: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得信用中央政府债券:国债是一国中央为弥补财政赤字或筹备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主体是地方政府,也称市政债券政府担保债券:政府作为担保人而由其他主体发行的债权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消费信贷::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货款背书:背书是指票据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要在票据背面签章并作日期记载,表明对票据的转让负责。
19、经济范畴信用与道德范畴信用的联系与区别:道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与基础、最大区别是道德范畴信用的非强制性经济范畴信用的强制性。
6720、五部门经济中的信用关系:个人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贷出者)、非金融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政府部门(净需求者)、金融部门、国外部门信用关系中的各个部门分别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个人部门都是货币资金的盈余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贷出者;非金融企业是赤字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政府部门通常也是货币资金的净需求者;国外部门既可能是货币资金的提供者,也可能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金融机构是对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进行资金调剂的部门。
《金融学》第二单元 信用概述及特征
权利
盈利分享权、出席股东大会权、 表决权、选举权、优先认股权、 股份转让权、对董事的诉讼权 和破产清算后的财产分配权。
义务
股东对公司债务所负的清偿责任
2021/2/7
41
股票种类
标准 按股东权利划分
种类 普通股和优先股
按是否记名分
记名股票和不记名股票
按投资主体的不同分 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
按持有人的国别和身 A股、B股、H股和N股 份不同分
2009年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运行
2021/2/7
14
二、银行信用
(一)银行信用的含义
是银行等金融机构
含
以货币资金形式向
义
企业提供的信用。
是商业信用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一种更
高层次信用形式。
2021/2/7
15 (二)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1.商业信用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先于银行信用 2.只有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银行信用 3.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4.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
2021/2/7
4 (二)信用的基本构成要素
信用 主体
信用 客体
信用
信用
要素
内容
信用 工具
信用 期限
2021/2/7
5
二、信用存在的客观必要性
社会资金运动过程存在资金余缺现象 社会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各不相同 信用在价值管理与调控中的优势
2021/2/7
三、信用的特征
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的不同
分期付款
银行提供的消费信用 买方信贷 卖方信贷
根据消费信 住房信用消费、汽车信用消费、信用卡 用的用途 消费、教育信用消费、旅游信用消费、
金融 第二章信用概述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的“黑色星期四” 拉开了美国经济危机的序幕。由于美国是资本 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又是最大的债权国, 美国经济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市场有着 密切的联系,这场危机很快波及到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几乎下跌了 4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还低16%, 后退到1908至1909年的水平。这场危机使整个 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价值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 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成为到目前为 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
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
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 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 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 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 由英国移到了美国。
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
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另一方面也加深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 有的矛盾,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物质条件。
信用造成虚假繁荣举例:
1922~1929年美国经济的繁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 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 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 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四)消费信用
1.含义(教材P24页) 2.形态 分期付款的赊销、消费贷款、信用卡业务 3.特点 非生产性、期限较长、风险大 4.作用: (1)积极作用:促进了现代商品经济的发 展;(2)消极作用:易造成生产和消费的脱节, 且其过渡膨胀必然推动通货膨胀。(美国的次贷 危机)
(五)租赁用
1.含义 2.主要形式: 经营性租赁、融资性租赁和服务性租赁 3.作用: (1)可以方便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的 生产经营; (2)可以把技术进步造成的资产更新 的损失限定在最小的范围里; (3)可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
货币金融学--2 信用
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信用的性质与功能 信用形式 信用工具 信用与经济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一、信用形式的分类
二、现代信用形式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信用作为一种借贷行为,是通过一定方式 具体表现出来的,表现借贷关系特征的形 式就是信用形式。
一、信用形式的分类
(一)按融资性质分类
分类 定义 特征
一、信用形式的分类
(一)按融资性质分类
直接信用:
资金 交易平台 企业
投资人
中介 债务凭证(股票、债券) 企业发行
一、信用形式的分类
(一)按融资性质分类
间接信用:
决策、承担风险
存款
存款人
银行等中介 债务凭证 银行发行
企业
一、信用形式的分类
(二)按信用主体分类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 际信用等。 (三)按期限长短分类 划分标准:信用关系存续期限是否1年之内或以上。 短期信用:存续期1年以内(含1年) 长期信用:存续期1年以上
第二章
信用
第二章 信用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用的性质与功能 第二节 信用形式 第三节 信用工具 第四节 信用与经济
第二章 信用
学习目的与要求:
1.理解信用的含义、特征、构成要素; 2.掌握主要的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
学习重点:
重点学习主要的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
第二章 信用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信用是遵守诺言,实践成约, 从而取得别人的信任。
(一)票据
(二)信用卡 (三)国库券 (四)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五)股票
金融学第二章 信用
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三)货币与信用的关系: 信用与货币,都以私有制为前提,它们产生的经
济前提是同源的。 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互 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替代
三、信用与金融
金融的含义:金融是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的总 和,是通过货币有偿让渡而实现价值增值的运动, 也就是资金融通
金融的产生是货币和信用融合的产物:当货币 与信用从两个完全独立的经济范畴,走向相互结合 并日益紧密融合时,金融范畴便产生了。
义何在?了解一下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推出的有关 消费信用的贷款有哪些类型?大学生助学贷款算 不算一种消费信用? 5、你认为我国目前信用缺失的根源是什么?怎样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信用秩序?
地位
基础
主体
4
运动 与经济周期波动基本一 与经济周期波动不一致
致
5
形式
赊销、预购
放款(贴现)
6
融资
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7
优点
方便、及时、灵活
规模大、范围广
8
局限
规模、方向限制
盲目性强、可控性弱
风险较大
三、国家信用
(一)含义:国家财政通过举债向社会筹集资金的一种 信用形式
(二)形式:国库券和公债券 (三)作用:
第五节 融资方式与融资体制
一、融资方式与融资过程
资金盈 余部门
购买
企业、政 间接证券 府、居民
金融中介机构 银行、保险、 信托、投资基金 (间接融资)
购买 直接证券
资金 短缺 部门
购买 直接证券
金融市场 (直接融பைடு நூலகம்)
购买 直接证券
二、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一)间接融资的含义: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 中介机构间接完成融资活动的方式,典型如银 行借贷
(金融保险)《金融学》第二章信用
信用●信用●信用制度信用制度即为约束信用主体行为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性安排。
信用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而非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等。
(第86页)●商业信用●国家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出口信贷●卖方信贷●买方信贷●国际银行信贷●国际租赁●补偿贸易●信用工具●期票●汇票●股票●债券●远期交易●期货●期权●互换●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信贷资金●信贷资金运动●信贷风险●资金流量表1.什么是信用?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1)信用从经济意义上看,它的含义是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2)信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信用的产生与存在同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以及有关特征高度相关。
(3)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产业资金以及社会总资金在其循环周转过程中存在有大量的闲置资金,闲置货币资金在客观上具有再使用的本能要求。
(4)在大量货币资金因各种原因被闲置起来的同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又产生了对货币资金临时性的要求,需要借入资金。
可见,信用的产生起因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一个经济单位出现资金赢余,而另一个经济单位出现收支不抵时,便形成了双方借贷关系的基础。
通过信用,将这些资金在社会范围内抽余补缺,以一方面的闲置抵补另一方面的短缺,就会使全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大提高,社会的产出规模增大,人们的福利也会因此而增加。
(第80-81页)●2.试述信用的特征。
(1)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它的所有权掌握在信用提供者手中,信用的接受者只具有使用权。
(2)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信用资金的借贷不是无偿的,而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
(3)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信用是以授信人对受信人偿债能力的信心而成立的,借贷双方的相互信任构成信用关系的基础。
金融学 02 信用理论
第一节 信用的本质与职能
2、对信用本质的理解: (1)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 贷行为;
(2)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
(3)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首先商品买卖是所有权转移,信用只是商品或货币 的使用权的转移。其次,商品买卖是价值的对等转 移和运动。信用是价值单方面的转移。
第一节 信用的本质与职能
第一节 信用的本质与职能
三、信用的职能 (一)资金再分配的职能 将社会各方面暂时闲置的货币和货币资金动员 起来,并投向需要资金的部门和企业。
通过金融中介集聚各种闲散资金,积少成多、 续短为长、变死为活,然后供赤字单位使用; 也可通过金融市场直接将借贷双方连接起来。 信用分配只是借助于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 离,暂时让渡资金使用权。
第二节 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又区别于商业信用: (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而商业信用是一 种直接信用; (2)银行信用的对象是闲置的货币资本,而不是 商品资本; (3)银行信用具有广泛可接受性。
第二节 信用形式
3、在我国,银行信用一直是基本的信用形式 首先,主要授信者是国有商业银行,银行信用是 国家掌握的重要经济杠杆。 其次,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所需资金主要是 由银行提供。 再次,银行信用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可以弥补 商业信用的不足。 第四,商业信用和国家信用诸形式的发展往往依 赖银行的支持。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是与商品经济紧密相连的经济范畴。其产生的基 本前提条件是私有制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大量的剩余 产品。
财富分布的不均导致富裕人群集中了大量的实物或货 币,而贫困人群缺少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为维持生 活与生产,向富裕家庭借贷,导致信用产生。
借贷最初以实物形式为主,逐渐发展为货币借贷。
[经济学]金融学第二章信用
1.你过去对于信用这个经济范畴是怎样理解的?应该怎样界定信用较好?答:(1)过去对信用这个经济范畴的理解是,信用相当于“借贷”或“债”的概念,等等。
(2)按照下面的方式来界定信用比较好:信用这个经济范畴是指借贷行为。
从逻辑上推论,私有财产是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这种经济行为的形式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现实生活中有时也有无利息的借贷,但这是由于某种政治目的或经济目的而采取的免除利息的优惠,是一般中的特殊。
西方不少国家的银行对企业的活期存款也往往不支付利息,但存款者可以享受银行的有关服务和取得贷款的某些权利,实际上还是隐含有利息的。
2.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与日常生活和道德规范里的“信用”,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答:道德范畴中的“信用”指的是诚信,是经济主体通过诚实履行自己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
从经济意义上看,信用的含义就转化和延伸为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
它既区别于一般商品货币交换的价值运动形式,又区别于财政分配等其他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这两个范畴的信用密切相关。
诚信是交易、支付和借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
借贷活动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如果没有当事人之间的最基本的信任,就不会发生借贷活动。
诚信是借贷活动的基础。
如果失信成为信用行为中的主导方面,借贷活动就会萎缩甚至中断。
而借贷活动的发展,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日益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进而使诚信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准则之一。
3.为什么说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联系几乎无所不在,以至可以称为“信用经济”?能否谈谈你本人的体验?答:(1)将现代经济说成信用经济是对现代经济的一种描述。
金融学-第二章(信用制度)
货币 资本1
支付1 货币 资本1
支付2
商品 资本1 劳动力
生产要素
生产生产 生产 商品
资本
资本2
回流1 货币
资本2
回流2 货币
资本3
3、信用构成要素: 信用关系主体:信用参与者
价值(本金)
授信者
价值(本金、利息)
受信者
信用载体:信用工具 信用制度规则
信用制度通过非正式制度安排和正式制度安排两种方式形成。 • 非正式制度安排的信用制度由地方风俗、交易习惯、意识价 值等长期演化而来,被人们自觉遵守认同。 • 正式制度安排的信用制度主要是对交易双方行为进行强制约 束,表现为法律条文约束的各种交易规则。
二、信用制度规则建立的必要条件
1、国家建立权威的法律制度体系。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明晰产权关系。
产权是信用制度的基础,清晰的产权是追求长期利益的动力
3、健全社会信用系统,形成良好的信用关系环境。 4、构筑公民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风尚
三、信用制度的技术
信用制度的技术层面包括:信用评估机构、企业信用评估和个人 信用评估。 1、信用评估机构 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评级需求较强(美国为代表) 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评级需求较弱(德国、日本、中国) 2、企业信用评估 模式:企业之间的信用评级;银企之间的信用评级。 3、个人信用评估: 个人信用评估是对个人在市场经济交往中履约能力和信誉 程度的评价
四、消费信用
1、含义: 是由工商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 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 2、消费信用的形式: 商品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 3、消费信用的工具:信用卡。
五 其他信用形式
1、国际信用 2、公司信用: 3、民间信用: 4、合作信用: 信用合作社、互助储金会等。
货币金融学第二章信用
• (二)合作信用: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互助储金会
• (二)民间信用:利率高、风险大
第三节
信用工具
• 一、信用工具的概念与特征 • (一)信用工具的概念:又叫金融工具,是证明债 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是各种信用关系的反映并 为信用关系服务。 • (二)信用工具的特征: • 1、偿还性:偿还本息 • 2、流动性:变现能力 • 3、风险性:信用风险(违约风险)、市场、政治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P34
• (1)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企业资金量的限制 • (2)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 一般是由卖方提供给买方 • (3)商业信用的期限性:短期性融资
二、银行信用
• 1、概念: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或个 人提供的信用。信用中介:存款、贷款 P35 • 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 2、特点: • (1)银行信用是间接融资信用 •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货币资本 • (3)银行信用的主体是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 • 3、优点: • (1)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期限上的局限性。 • (2)银行信用不受自身资金量的限制。P35 • (3)银行信用没有授信方向的限制。
一、信用的定义及特征
(三)信用的构成要素
1.信用主体。当事人 2.信用客体。实物、商品或货币 3.信用载体。信用工具 4.信用条件。期限、利率、偿付方式
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一)信用的产生:商业信用中延期支付 (二)信用的发展
1、高利贷信用
2、资本主义信用
3、社会主义信用
1.高利贷信用
(1)高利贷信用的产生:产生于奴隶社会 发展于封建社会 (2)高利贷信用的特征:高利率 (3)高利贷信用的本质: 剥削 (4)高利贷信用的作用:P32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 规定》,2015年9月1日起民间借贷的利率以24%、36%两个 具体数字划了“两线三区”:第一条线是民事法律应予保护 的固定利率为年利率的24%,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 利率24%,出借人有权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 第二条线是年利率的36%以上的借贷合同为无效,如果借贷 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借款人有权请求出借人返 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 • “24%-36%这一部分把它作为一个自然债务,如果要提起诉 讼,要求法院保护,法院不会保护你,但如果借款人已经偿 还了这部分利息,之后又反悔要求偿还,法院同样会驳回。”
信用——货币金融学-第二章-信用
可接受性
转让性
信用工具的基本要求
偿还性
安全性
信用 工具
流动性
收益性
典型的信用工具
分类角度 货币市场工具
资本市场工具
信用工具种类 票据 国库券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股票 长期债券 证券投资基金单位 外汇凭证 金融衍生工具
资金
买卖中长
借贷 期限
期金信融用市工场:资金融通的市场
具实现长
在一 年以 内
信用的基本功能
资
信
信
宏
金
用
息
观
配
创
传
调
置
造
播
控
功
功
功
功
能
能
能
能
第二节 信用形式
• 从源头划分:内源融资和外源 融资
• 从地域划分:国内信用和国际 信用
• 从信用过程划分:直接信用和 间接信用
• 从信用主体划分:商业信用、 国家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 用、租赁信用、证券信用、民 间信用
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
债权债务关系 债务人对债权人的一 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一种
不同
种支付承诺。
支付命令。
支票与银行汇票
• 支票是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 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 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 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 的票据。
• 银行汇票是汇款人将款项交存 当地出票银行,由出票银行签 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 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 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无管理权
收益的方式与 红利,分配在 利息,分配在
顺序不同
后
前
支票的结算程序
A付款 单位
①签发支票
B收款 单位
第二章 信用与金融
信用关系——即借贷关系的出现,是 以私有财产的出现为前提的,如果没 有私有的观念,借贷根本就无从谈起。
无论是货币,还是信用,它们的出现, 都是以私有制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 它们产生的经济条件具有同源性。
三、信用的三要素
1、债权债务关系。 2、时间的间隔。 3、信用工具。(或融资工具)
1、短期国债:即由中央政府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政 府债券。
2、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即由商业银行向存款人发行的 大面额的可流通转让的存款凭证。
3、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一种传统的融资工具,是工商 业者之间由于信用关系而形成的短期无担保债务凭证 的总称。
4、回购协议。是指金融机构之间签定的一种协议,规定 交易的一方按约定价格卖出一定数额证券后,再按预 先约定好的时间、价格将其买回的短期融资方式。
1、远期合约:是一种最简单的衍生金融工具,它是在确定的未来某 一日期,按照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的协议。
2、期货合约:是一种标准化的买卖合约。它也是约定在未来某一日 期以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
3、期权合约:即指期权合约的买方以支付一定的金额(期权费) 为代价,获得自由决定是否按协议价格买下或卖出一定数量的金 融工具的选择权。
名义收益率=利息/本金(面额)*100% =8/100*100%=8%
2、即期收益率 :即年收益额(票面收益)对该 融资工具的当期市场价格的比率。若上述债券 以低于面额的价格出售, 如 95 元 , 则 该 债 券 的 即 期 收 益 率 为 : 则:8/95*100%=8.42%;
若不是95元,而是105元,(即高于面额的价格) 则:8/105*100%=7.62%
又例:在第二年末以105元买下面额为100元的十年 期、年息为8%的债券,其实际收益率为? ① 本金损失:
金融学第02章节课件 信用资料文档
商业信用是种典型的 直接信用形式,是发 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信
用关系的基础。
①涵义: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
系的信用形式。 典型形式:赊销、预付货款
商业信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在产业资 本循环过程中,各个企业相互依赖,但它们在生产时间和流通 时间上往往存在着不一致,从而使商品运动和货币运动在时间 上和空间上脱节。而通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商业信用,则可满 足企业对资本的需要,从而保证整个社会的再生产得以顺利进 行。
☆解决资金供求双方相互不了解
☆加强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的问题;
☆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集的资金具 ☆突破资金融通在数量、期限等
有稳定性、长期性等特点。
方面的限制;
☆融资风险有金融机构缓冲,安 全性较高。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也决定了票据流通的局限性)
(2)26
商业信用工具——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 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 商业票据主要分为汇票和本票两种。 商业票据可以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流通转让。
(2)27
本票
本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允诺在该票据到期日,由自 己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第二章 信 用
(2)1
第二章 信 用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2)2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什么是信用
• 英文为“credit”,也有相信、信任之意。
注重“信”的本意。
• 汉字“信”
承诺
信
约定
以上都是属于道德范畴的信用定义。
(2)3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信用的经济学定义
金融理论与实务 第二章 信用
第二章信用名词解释道德范畴的信用:诚信不欺,恪守诺言,忠实的践履自己的许诺或誓言。
经济范畴的信用: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偿还性与支付利息是信用活动的基本特征。
直接融资:是指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的融资形式。
间接融资:是指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的融资形式。
信用风险:也称为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
只要有信用活动,就会有信用风险。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间以赊销或预付货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赊销和预付货款是其两种基本形式。
商业票据:是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商业票据一经生效,商业活动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就成为受票据内容约束的票据关系人,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随之确定。
商业本票:是一种承诺式票据,通常由债务人签发给债权人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无条件支付款项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债务证书。
该票据一经签发即可生效,无须承兑手续。
商业汇票:是一种命令式票据,通常由商业信用活动中的卖方对买方或买方委托的付款银行签发,要求买方于规定日期支付货款。
该票据必须提交债务人承认兑付后才能生效。
票据背书:是指票据的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要在票据背面签章并作日期记载,表明对票据的转让负责。
多次背书,就会有多个背书人,背书人要对票据的清偿负连带责任。
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通过向商业银行转让票据而获得资金的行为,其实质是持票人在票据到期前将票据卖给商业银行,从而提前收回垫付于商业信用活动中的资金。
票据抵押:是指持票人将商业票据作为抵押物向商业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的行为。
抵押期限不超过票据未到期的期限。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
银行在其中扮演着信用中介的角色。
国家信用:是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者债务人的信用。
其信用工具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担保债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它有特殊的转化形式。 借贷资本的转让不是通过买卖的形式,而是通过借贷 来实现。 借贷资本的运动是一种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五)社会主义信用 • 定义:是指社会主义经济中借贷资金的运动形式。 • 社会主义信用仍然是一种借贷关系,是以偿还为条件 的价值运动形式。 • 社会主义条件下信用关系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货 币关系的存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多元化的所有制经济结构之间及部门、企业、家庭、 个人之间的需要,此外对外经济联系与交流也必须借 助于信用关系来实现。
2.2.1.2 商业信用的形式
1、赊购赊销 如:利用商业票据结算、跟单信用证结算 2、分期付款 3、预付款
2.2.1.3 商业信用的作用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商业信用得到广泛的发展,成 为普遍的、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 ——卖方 加快了商品流通,减少了库存积压,加快了资金周转; 同时也联络和加深了产销关系。 ——买方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再生产过程中临时性资金短缺的矛
盾。
2.2.1.4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4点)
1、信用规模受产业资本规模的局限; 2、信用提供的范围受商品自然流转方向 的限制; 3、信用的期限较短; 4、信用链不稳定性。
2.2.2 银行信用 Bank credit
2.2.2.1 概念与特点 1、定义 银行信用,简单地说,指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 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四、信用的历史演变
(一)信用产生的原因 • 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 即信用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贷者和借者是不 同的财产所有者,他们之间不能无偿占有或使用对 方的财产。 如果没有私有制,没有财产的不同所有权,也就不 需要采用信用方式解决彼此之间财产的余缺调剂问 题。
•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
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 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商品的买卖能够做到钱货不必两清,即赊购赊销,
使商品的买卖和货币的支付出现时间上的不一致, 于是,买卖关系转化为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债权 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关系就称为信用关系。
• 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
的不均衡。 私有制产生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和货 币的矛盾也日益增强,导致货币和商品在社会各 阶级、各阶层间分布很不均衡。 一方面,一些人手中积累有货币或商品,需要寻 求运用的场所; 另一方面,有些人缺少货币 或商品。通过借贷进行余缺调剂,可以解决这种 矛盾,从而产生信用关系。
• 利率水平与利息来源不同
高利贷:利息率:极高
利息来源:小生产者的剩余劳动、部分必要劳动以及 全部必要劳动 借贷资本:利息率:一般低于平均利润率 利息来源:雇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 反映的生产关系不同
高利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借贷资本: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 相同点: • 都是为了获取利息的生息资本 • 都是不变更所有权而只暂时转让使用权的借贷 • 都必须有借有还
3、银行信用不可能取代商业信用。 (1)从信用发展史看,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而出现; (2)商业信用直接连接着生产和流通,企业在购销过程 中,彼此间若能通过商业信用直接融通资金,一般就不 会动用银行信用。 4、从发展趋势看,两者将结合得更紧密。 (1)银行信用的出现和发展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完善; (2)商业信用也只有与银行信用密切合作,才能进一步 拓宽自己的业务空间,巩固自己的地位。
2.2 现代信用形式
• • • • • •
2.2.1 2.2.2 2.2.3 2.2.4 2.2.5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国际信用 消费信用
2.2.1 商业信用
Commercial credit
2.2.1.1 概念与特点
1、 定义 商业信用,简单的说,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 过程中,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信用。 2.特点 (1)主体:工商企业之间; (2)客体:商品资本; (3)约束方式:口头、挂帐、票据等; (4)目的:扩大交易规模,加快商品流通。
(3)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是G—G′,始终表现为 货币形态,只是借贷资本所有者除了得到贷出的货币资本外还得到 利息。 其运动的完整公式表示为: Pm G—G—W〈A …P… W’—G’ —G’’ G — 货币资本; W — 生产资本; Pm — 生产资料; A — 劳 动力; W’ — 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 G’ — 含有剩余价值的货币 资本 三个阶段: ①购买阶段G—W,资本的职能形式实现了从货币资本 向生产资本转变; ②生产阶段W…P…W’,资本的职能形式实现了 生产资本向商品资本的转变;③销售阶段W’—G’ ,资本从商品资本 转变为货币资本。 双重支出:①法律上的交易行为G—G;②转化为生产资本G—W 双重回流: ①销售商品W’—G’ ;②偿还借贷资本及利息G’ —G’’
(二)信用的发展过程 尚未工具化的信用。指借贷活动虽已发生,但尚未具体化为 工具,即借贷的书面凭证。 如,仅凭借者的口头承诺归还所借商品或货币 尚未流通化的信用。指信用虽已发生,且已具体化为工具, 但还没有供信用工具流通转让的市场,使资金比较呆滞或凝 固。我国目前的信用发展大致处于这一阶段。 流通化的信用。指借贷活动已经发生,并具体化为工具,而 且这些信用工具可以在市场上转让、流通,从而使得资金得 以灵活运用。它是信用逐渐发展的结果,是信用发展的高级 阶段。
三、信பைடு நூலகம்的构成要素
1. 信用的主体 即经济活动中的赤字部门和盈余部门,它们具体 包括企业、机构、政府、个人以及在信用活动中起 媒介作用的金融中介,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2. 信用关系 即信用主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资金和实 物的融通形成的债权和债务关系。提供信用者为债 权方,接受信用者为债务方。
一、信用的含义( Credit) 1、信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使用“信用”这个概念,它通
常包含着信托、恪守诺言、实践成约等内容。 比如说某某人很讲信用或某某人不讲信用,意思是指 某某人说到做到,或某某人言而无信。这实际上也表 示说话人对前者很信任,对后者则不信任。
2、信用的词源学解释 从词源来看,Credit来自拉丁语动词Credo,意思是
3. 借贷资本的特点
(1)是一种资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资本 是商品 不同于普通商品:
“使用价值”是生产的手段 “价值”表现为让渡资本商品所取得的代价,即利息。
(2)是一种所有权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所有权资本 贷者是资本所有者,但不执行资本职能,不创造剩余价值,
仅凭资本所有权占有剩余价值。
前资本主义信用
高利贷资本
资本主义信用 借贷资本 社会主义信用
(三)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信用:高利贷信用 1、定义: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以获取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 贷活动。它是最初的信用形式,是最古老的生息资本形式, 也是前资本主义社会信用的基本形式。
2、高利贷信用特点: (1) 利息率极高(年利率30%以上,甚至百分之几百) (2) 非生产性(一般都用于生活消费,很少用于发展生产。统治 阶级用高利贷满足奢侈生活,小生产者靠高利贷追加资本发 展生产无利可图,除非生活所迫借贷,来维持低下的生活) (3) 保守性(小生产者无力偿还本息,只能进行简单再生产, 造成生产力的衰退。高利贷不能成为新生产方式的推动力量, 只能维护旧的生产方式)
2.2.3 国家信用 sovereign credit
2.2.3.1 概念与特点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主体的借贷活动,即 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3. 信用条件 主要指期限和利息。期限是信用关系开始到其终结 的时间。利息是债权人因让渡实物和货币使用权所得 到的报酬。 4. 信用标的 即信用关系的对象。它可以是实物形式,主要表现 为商业信用;也可以是货币形式,主要表现为银行信 用。 5. 信用载体 即信用工具,它是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信用
1. 借贷资本的含义及形成 货币资本家? (1)含义: 职能资本家? • 借贷资本是指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 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2)形成: • 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会游离出一部分暂时闲置的货币 资本。 • 在经营过程中,为维持资本循环的连续性或扩大生产经营规 模和范围,会需要补充资本。 • 从产业资本中游离并独立出来的闲置资本就转化成了借贷资 本。
集合。 借——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 贷——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 • 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可以取得利息; 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 利息的义务。
图示:
思考: 给学生提 供的无息 助学贷款 属不属于 信用?
前期授予
A
B
授予价值
偿还价值
后期偿还
• 案例: 国家助学贷款 个人支票存款
二、信用的本质特征 • 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
• 货币资本家:不直接使用资本,作为资本的单纯所有
•
者,把资本的使用权转给职能资本家。 职能资本家:执行资本的职能,用借入的资本经营商 品生产或商品流通,生产剩余价值或实现剩余价值, 直接剥削各个产业和商业部门的雇佣劳动者。
2. 借贷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异同
(1) 区别: • 借贷关系人不同 高利贷:债权人:大商人、大僧侣、奴隶主、封建主 债务人:小商品生产者、一部分奴隶主和封建主 借贷资本:债权人:货币资本家 债务人:职能资本家 • 用途不同 高利贷:小生产者用作购买和支付手段,为了生存,用于生 活消费 借贷资本:职能资本家为了追加资本,扩大生产和经营,获 取更多剩余价值
1.普通贷款; 2.贴现; 3.透支; 4.循环贷款; 5.其它(排污权抵押贷款)
2.2.2.3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1、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的基础,银行信用是在商业 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银行通过办理商业票据的贴现或抵押贷款等,将商 业信用转变为银行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