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
教师培训工作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教师培训工作的问题与改进措施近年来,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教师培训工作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在新时代下,教师培训工作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也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教师培训工作的现状出发,深入探讨相关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
一、教师培训工作的现状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当前教师培训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现有教育体制下,教师培训工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当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有些地区、学校甚至缺乏教师培训的基本条件,导致教师培训难度加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 教师培训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教师培训机构注重名义上的证书、证明,而不是实际的培训质量。
同时,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许多无法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的教师培训机构在培训质量上存在很大差距。
3. 教师培训形式单一:当前,大多数教师培训机构仍然沿用传统的面授培训方式,导致培训形式单一,教师的参与热情不高。
教师培训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解决。
二、教师培训工作的改进措施为了解决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以下提出几点改进建议:1. 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扩大基层教育资源,改善学校的教育设备和师资力量,提高基层教育教师的待遇,以此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2. 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政府应建立起基于终身学习理念的职业教育体系,制定规范、可操作的教师培训机制,充分保证培训质量,并维护行业规范的良性竞争环境。
3. 推广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模式:在现有宏观环境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日趋成熟,应鼓励并推广各种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模式,如在线学习、互联网+、VR/AR等,以此增强教师的培训兴趣和参与热情。
4. 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是衡量教育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
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探讨
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探讨引言在教育领域,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学习。
这种模式鼓励学生们主动探索、合作和自我导向学习,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探讨PBL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PBL的理论基础PBL教学模式源于认知心理学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构建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通过个体与环境互动中主动构建的。
因此,PBL强调将学生置于复杂、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新知和应用已有知识。
PBL的实施策略1. 问题设计:问题是PBL的核心,好的问题应具有挑战性、相关性,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学生角色:学生在PBL中扮演研究者的角色,需要主动搜索信息、分析数据并提出解决方案。
3. 教师角色: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促进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4. 小组合作:PBL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通过讨论和交流深化理解,同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5. 反思与评估:学生需定期进行个人和小组反思,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进步进行形成性评价。
PBL的挑战与机遇挑战1. 资源需求:PBL要求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的学习环境,这对学校的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2. 教师培训:教师需要掌握PBL的教学策略和技巧,这需要系统的培训和支持。
3. 学生适应性:并非所有学生都能迅速适应PBL的学习方式,特别是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
机遇1. 技能培养:PBL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未来社会至关重要。
2. 学习动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PBL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
3. 终身学习:PBL鼓励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于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PBL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其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
●黄勇荣摘要:在当前,教师培训存在着模式单一、方法手段传统、忽视成人需要等特点。
因此,构建基于培训问题层面上的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师培训;培训模式;多元化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探索与实践55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人才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21世纪,在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不断发展、深化的时期,关于教师专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地区或是民族的需要,寻求一定的方法去改革教师培训是非常明智且必要的。
为此,构建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模式对提高基础教育师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这已成为共识。
然而,培训质量、培训效益与培训目标、培训期望的矛盾积淀已久并日益突出,也是严峻的事实。
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一环,丰富而有效的培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达到教师培训的效果,较好地满足广大教师的理论需求、实践需求和心理需求。
教师培训总是在一定的培训模式下运行的,只有针对培训问题而采用的培训模式才能实现既定的培训目标。
关于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我国有的学者认为,可以归结为专业精神、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五个方面。
专业精神,包括认识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具有乐业、敬业和为专业奉献自己的精神,这是做好教师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教师教育人格和伦理的核心组成。
教育理念,包括对教育工作本质的理解及关于教育的观念与信念,这是“工匠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主要区别,对教师工作具有基础性的价值。
专业知识,包括一般的、较宽广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也包括当代重要的工具性学科的知识与技能,1-2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教育学科知识的技能,这是教育工作成功的知识和技能性保证。
专业能力,包括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这是新型教师的重要特征。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pt课件
二、界定问题,分析问题,组织分工
1、分析问题情境 2、分析问题实质 3、界定问题/陈述问题 4、形成小组、任务分工 5、提出论证假设 6、列出已经知道的 7、列出需要做的事情,分配学习任务,确定可能的 资源
阶段三、探究、解决问题
1、查找、搜集信息 2、整理、分析信息 3、相互交流、形成解决方案
阶段四、展示成果、成果汇总
PBL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
• 教学目标: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 。 合课程;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以获 得基本知识,培养有效运用已有的知识,去 理解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其主 旨是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发 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 教学过程:提出问题—自学解疑—重点讲授 和总结归纳。 • 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从教师自我思维转向学生群体思维; 从 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向注重学习的过程; 从 教师的“一言堂”转向学生的“群论台”。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 最初主要用于医学教育,目前已成为国际 上较流行的教学方法。80年代中期我国一 些医学院校开始试行,已成为我国医学教 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问题 式学习) 。
评价设计
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是指学科中处于核心位置的基本概念。
是指向学科核心思想和深层次理解的,能够揭示 学科内涵丰富性和复杂性的问题。 单元问题:是引导学习者探索基本问题的,比较 具体和容易理解与操作的问题。
基本问题 光是怎么传播的? 性格决定文化 战争需要理由吗?
单元问题
建构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师培训模式——访集美大学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组首席专家施茂栋教授
但 把 略 读 课 上 成 缩 略版 的 精 读 课 还 是 一 个 普 遍 现 象 。 这 从 近 期 的名 师 展 示 课 、 著 名 语 文 教 学 网 站 和 各 种
教 辅 类刊 物 上 的 教 学 设 计 和 教 学 实 录 中 可 以 看 出来 。
选择 了 “ 训 手 段单 调 ” 培 。所 以 ,我们 这次 主要 从 课程 安排 和培 训模 式 的建 构 入手 ,创 新教 师培养 机制 。
或 者 可 以说 没 有 这 种 意 识 。 我 想 学 员有 这 样 的 认 识 转 变 ,应 该 也 可 以说 培 训 解 决 了 问 题 。或 许 所 解 决 的 问 题 不 一 样 。但 每 个 人 都 在 这 样 的 培 训 中有 所 收 获 ,这 也 是 你 们 强 调 “ 问题 解 决 ” 的初 衷 吧 ?
施 :是 的 , “ 题 解 决 ” 是 这 一 模 式 的 生 命 力 问 所 在 。 我 们 希 望 这 样 的 培 训 模 式 能 够 改 变 教 师 的 认 识 和 教 学 行 为 。 经 过 两 期 培 训 , 我 们 确 实 看 到 了 一
些 变 化 。 第 一 期 培 训 重 在 改 变 学 员 对 识 字 教 学 的认
讨 。 这 四个 教 学 板 块 ,教 师 的 认 识 和 实 践 ,或 多 或 少 都 存 在 着 需要 解 决 的 问题 。每 一 个 阶段 围绕 一个 教 学
板 块 研 讨 ,便 于 “ 中优 势 兵 力 打 歼 灭 战 ” 集 ,使 问题 真 正 得 到解 决 。此 外 ,我 们 还 围 绕 以 上 主 要 内 容 ,安
想 、新策 略 的 教学 ,并 进 行学 术 报 告 ,以发 挥 他 们 作
基于问题导向的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初探
目标发生冲突后,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不足。
三是专业发展目标、路径不明确。
大部分新教师动的实施就可以了。
没有具体的专业规划,缺乏自我成长的动力,也不知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来完成这些目标。
新教师已经成为了我园的主要生力军,幼儿园必须直面问题,思考对策,把培养新教师作为幼儿园发展的重中之重,帮助新教师快速自我定位、自我成长,找到专业2021.1151SHAN XI JIAO YUSHAN XI JIAO YU2021.1152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一、立足需求,落实有针对性的系列培训,激励新教师自觉成长教师培训要取得成效,应以教师的培训需求为导向,进行需求分析,使其明确自己现有的专业能力水平与理想的知识、技能、能力水平之间的差异,选择贴近新教师需要的内容,进而提升教师培训实效。
1.调研汇总,了解个人需求开展训前调研,通过书面征集、个人访谈等方式了解新教师在工作中的困惑、困难,了解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想通过教师培训学到什么,想提升自己哪方面的能力等实际问题。
内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只有充分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要我发展”转向“我要发展”。
2.考察提炼,生成现实需求为确保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可采取直接考察和间接考察两种方式。
直接考察,即深入班级全面观察,全方位掌握新教师在组织一日活动、课程教学、班级管理、家园沟通等方面的情况,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
间接考察,则是通过新教师的备课、反思、观察记录等文字材料,了解他们的教育理念、专业素养情况,寻找问题,从而提炼生发出符合实际需求的培训内容。
二、统筹规划,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引领新教师有效成长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是收集教师专业学习成就和材料,真实反映其专业成长历程的凭证,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积累进步的个性化又鲜活的历史见证,是全方位记录和展示教师在师德、教育科研、教学研究等方面真实情况的材料集。
多元化培育课程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多元化培育课程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作者:梁玉桂来源:《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24年第05期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针对幼儿园教师队伍年轻化趋势明显、新教师内生力不足、已有专业发展联盟无法提供有效支持等问题,幼儿园课题组以创生专业发展联盟模式为场域,根据各园所实际和新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深度开展多项培训课程,务实开展“领导力提升、规范+基本、分层+分类、共性+个性”培育课程,激发新教师专业内生力,提升职业胜任力。
一、“领导力提升”培训,助推园所高质量发展一个团队的成功,离不开领导的智慧和勇气。
高质量发展是幼儿园的追求和向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园长就是一所好幼儿园”,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园长的管理,教师则是园所发展的一条生命线。
园长的管理不是从纷繁复杂的管理事务开始的,而应该从建构幼儿园管理机制开始,做好管理机制的顶层设计是园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
联盟设置了“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管理者培训专题,组织各园园长参加党支部书记高级研修班、宜宾市示范性幼儿园园长高级研修班和宜宾市名园长培训班等多种顶层培训,厘清管理干部角色定位与工作核心,规范基础管理工作,提供实战管理技巧与方法,建立高绩效团队机制,促进联盟各园所内涵式发展。
在2023年联盟园长工作例会上,龙头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张金莉带领各骨干园园长从文化追求、师资质量发展和管理方法适宜性支持三方面重新设计幼儿园管理制度。
园长们聚焦式思考:变革管理机制的目的是什么?怎样通过对机制的思考形成教师自觉的力量,形成团结向上的研究团队?需要对管理工作做出哪些调整?园长们从这三个维度深入细致地设计园所管理结构,体现出管理的专业化。
各园深入学习宜宾市翠屏区教育和体育局“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推进联盟“五育并举”课程建设工作。
联盟课程建设推进会特邀宜宾市翠屏区师培中心党总支副书记钟永强做专题培训,联盟各骨干园分享了园所推进“五育并举”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各园结合“五育并举”进一步探索并完善了课程方案和评价体系,提升了各园所课程建设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基于问题解决的跟进式培训成就教师专业成长
适应发展:大幅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 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知识更新快、产品升 级换代快
• 创客时代:扁平化创新,创新与经济发展之 间阶梯逐渐消失。 • 例:跨界,银行——储存、理财 • 阿里巴巴:支付宝、余额宝(6.13), • 1万,30多or300多/月,轻松地废了银行垄 断。 • 移动:竞争对手?腾讯!
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培训需求
• 市级骨干教师:基于学科本质和学科思想方法开 展课程和教学研究,总结、提炼自己教学经验, 明晰自己教学特色。 • 特级教师:在总结、梳理、提炼自己教学经验和 特色基础上,开展学科内、学科间深度的互动交 流,开展教育研究和教育实验,从单一的学科教 学实践经验和理论转移到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上, 形成科学、独特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哲学思想,向 教育家方向发展。 • 区里成立特级教师研究中心,高端发展。
构相关联,不会或很少产生疑问。
解决问题:关注学科本质
• 本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本质可使 人们脱离具体的形象进行创新活动,可以知道了 这个事物在整个事件中的作用和运作规律。 • 思考:本学科学科本质(学科核心能力)。 • 例:化学学科本质 • 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结构、组成、性 质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 特征是研究分子、创造分子。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061计划
• • • • • • • …… 好奇心 尊重实证 批判地思考 灵活性 对变化世界的敏感 合作
4. 帮助老师知道怎样教
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
• 以科学为例: • 学习期待。学生期待、教师积极期待 • 科学内容与学生兴趣。善于借助社会问题及 其他科目内容将科学知识与学生兴趣及其生 活相联系。 • 聚焦最具核心价值的科学思想。问题解决 不 等于 解题 • 教学是达成目的的方式。科学教学根本目的 在于促进学生学习。 教学方法因学生的学前 知识而确定,相信学生都能学习,创设具有
基于“教学问题研究”师训方式的探索
基于“ 学 问题研究 ’ 教 ’ 师训方式 的探 索
陈 叶 军
( 宁波 市 江 北 区教 师 培 训 中心 , 江 宁 波 3 5 2 ) 浙 1 00
摘 要 : 过 分 析 师 训 活 动 中培 训 效 果 不 高 的原 因 , 优 化 学 校 师 训 活 动 。 开 展 基 于 课 堂教 学 问题 探 究 为核 心 的 通 需
方向, 才有 持续 进取 的不 懈动 力 和行动 策 略 。由此 , 领教 师进 行 自我剖 析 , 引 找到 自己教 育教 学 中存在
的 问题 , 拟定 “ 教师 专业成 长 三年规 划 ”开展 自我 导 向学 习 。 强调 教师 个体 的 自主学 习 , 调个 体 自 , 要 强 行 建 立 目标 , 寻找学 习 资源 , 择 学 习 内容和 学 习场所 , 计 学 习策 略和评 价 学 习 的结 果 , 找解 决 问 选 设 寻
传 递 的不 是新 知识 、 技能 和新 技术 , 管有理 论 , 新 尽 有案例 , 仍不 能有 效 吸引教 师专 注地 听讲 。 但
3教 师培训 活动 静态 化 , . 忽略 了教 育教学 研究 的可 持续 性 。 目前 , 师培 训是 培训 者唱 独角 戏 , 教 参 训 者处 于被 动状态 , 有参 与到 培训 活 动 中来 , 没 也不 能解 决 自己教学 实 践 中的 困惑 或者交 流 自己 的教 学 心得 和体会 , 这样 的培训 活动 大多走 形 式 , 也使 活 动没有 延续 性 。 基 于 以上 的思 考 , 教师培 训 重心 应逐 步 转移 到各 片 区和 各学 校 , 研讨 活动 的 职责 和权 利下 放 给 把 广 大教 师 , 施 以教 师 为研 究 主体 , 对课 堂教 学 真实 问题 和教 师 的实 际需 求 , 展致 力 于教 师 课 堂 实 针 开 实践 、 升教 师反 思和 自我诊 断 能力 的多种 培训 。 提
教育革新下教师培训的新方向
教育革新下教师培训的新方向在当今迅速变化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培训的方向正经历着显著的变革。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全球化趋势的加速,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为此,教育革新正在为教师培训提出新的方向和要求,以确保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新挑战,并持续提升教育质量。
教师培训的核心目标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因此,理解和适应教育革新背景下的培训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数据驱动的决策、个性化学习、混合学习模式等新兴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正在对教师的角色和功能产生深远影响。
这些变化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以创造更有利的学习环境。
在新方向的引导下,教师培训首先需要聚焦于教育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工具和平台层出不穷。
这不仅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需要接受关于教育技术的专业培训,掌握如何将在线学习平台、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有效地整合进课堂教学中。
通过模型学习和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技术工具的应用场景,从而推动教育的创新实践。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个性化教学的理念愈发受到重视。
传统的“一刀切”式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接受个性化教学的专业培训。
通过评估理论、差异化教学及情境学习等方式,教师能够设计出适合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路径。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如何进行教育评估、如何分析学生数据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等方面,帮助教师在班级中推动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教室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还有着社交与人际交往的重要功能。
教师在这一环境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情感与社交技能的引导者。
为此,教师培训应更加注重社交与情感学习(SEL)的理念,通过专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帮助教师认识到情感智能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学习如何创建安全和支持的学习环境,以便鼓励学生表达情感、发展人际技能,并学会自我调节。
开启“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促进幼儿主动探究
开启“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促进幼儿主动探究作者:张卫苹刘爽张悦刘玥来源:《学前教育(幼教版)》2019年第10期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第一幼儿园自1981年建园以来,秉持“汇智”园所文化,积极树立集体智慧观,以培养有个性、有好奇、有自信、爱创造、友善乐群的孩子為目标。
1999年,团一幼作为课题实验园参加由北京市教科院基教所陶文中教授主持的“九五”课题“小学生及幼儿创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验”,开展了创造教育的研究,探索促进幼儿创造性发展的策略、方法。
教师在实践中尝试运用问题引领,鼓励幼儿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但仍存在不能有效创设问题情境、不能设置适宜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能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提供有效支持、幼儿主体地位不突出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发现了“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指把学习者置于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师们尝试借鉴这一模式,逐步探索出了“基于问题的学习”实施步骤:了解幼儿原有经验与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激发点子——尝试解决问题——总结与评价。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们坚持以问题为引领、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从教师直接提问到幼儿自主提问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占主导地位,通常由教师向幼儿直接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和活动,教师说的多、幼儿做的少,幼儿参与积极性不高;当幼儿经验不足时,教师往往直接向幼儿呈现结果。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幼儿通常以直接接受知识为主,提问较少。
为了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园里组织教师培训,通过现场观摩、微格评课等方式,让教师们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同伴的优点,看到幼儿的能力。
基于问题解决的中小学教师行动研究培训模式——以北京市海淀区中学政治学科骨干教师研修为例
一
决, 并促 进经 验积 累 和能力 建设 。
基 于这 样 的定位 , 我 们首 先调 查
、
教 师行 动研 究培 训模 式 的 目
标 设计
了参训 教师 的期 待 和需求 , 了解他 们
坛 教 师是 个终 身学 习 的职业 , 保 证
教 师专 业发 展理 论认 为 , 处 于不 在 教 学 中面 临 的 困惑 和 期 待 解 决 的
2 0
基 于 问 题 解 决 的 中 小 学 教 师 行 动 研 究 培 训 模 式
— —
以北京市海淀 区中学政 治学科 骨干教 师研修 为例
王 玉梅 宋世 云
( 1 . 北京 市 海淀 区教 师进修 学校 北 京 1 0 0 0 8 0 ; 2 . 北 京 市海淀 区教 育科 学研 究所 北 京 1 0 0 0 8 0 )
行) 》 和《 小 学 教 师 专业 标 准 ( 试行 ) 》 市 海 淀 区 实施 的 中学 政 治 学 科 骨 = F 干 预 的过程 。行 动研 究 的特点 是 “ 工
的颁 布 , 使 中小 学教 师这 一平 凡 的职 教 师 培 训 中采 用 了基 于 问题 解 决 的 作 + 研究” , 以探究 实 际 问题 、 改 进 实
教 师创 新 培训模 式提 供 了成功 的案例 。
[ 关 键词 ] 教 师 培训 ; 行 动研 究 ; 培 训模 式
课 程改 革 呼唤研 究 型教 师 , 时代 教 师 参 训 动 力 ” 等一系列要求 , 为 今
行 动 研 究 是 研 究 者 团 队为 了解
的 发展 要 求 中小学 教 师 成 为 基 础 教 后 教 师 培 训 模 式 改革 提 供 了方 向性 决 特定 的现 实 问题 和改进 现状 , 综 合 育 的专 家 , 《 中学 教 师 专 业 标 准 ( 试 指 导 。笔 者 于 2 0 1 3 年上 半 年 在北 京 应 用各 种方 法而 开展 的调 查 、 研究 与
基于教育问题解决的教师培训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笔谈)——教师临场培训:问题检视
2
集美大学学报
第 l 2卷
训 主要是需 要 一 个 “ 实 ” 的 课 堂 教 学 案 例 ,一 真
中 ,并 以新课 程倡 导 的新 理 念 、名 词来指 导教 师教 学实践 。这样 一来 ,出现 的问题是 教师 常常也 以新 课 程 的观念来设 计 自己的教学 ,并 以此作 为标准 衡 量 、评 判 自己的教学 ,现 实 的情 况却 是导致 一线教 师在 教学 中特别 是 当有 外来 人员 时 ,特别 注重教学
措 ,历 来受 到广泛 的重视 。但 是 ,如何让 其在 新 的 历 史时 期 焕发 出新 的生 机 ,需要给 予重新 审视。通 过对其 中存在 问题 的检 视 ,探 明 问题及 其 背后 的原
因,从而为未来 的发展提 出建议 。教 师临场培训 是在
纵主要 体现 在 :“ 现场 ” 已经 变 成 了实验 室 。课 堂 教学应 当是 在真 实 的课 堂 中进行 ,而为 了提高 培训 效 率 ,使更 多 的人 有所 收获 ,就有更 多 的参与 培训 人 员 ,导致 真实 的 “ 室 ” 已经难 以容 下 ,于 是 , 教
般 就需要有 教师上 课 ,模拟 一个场 景 。当我们 制定 某一个 教师 作 为 “ 角 ” 时 ,其 就 会 不 像 平 时一 主 样地进行 教学设 计 ,而会 花更 多 的时 间与 精力进 行 教学设计 ,导 致整个 课 堂 的不 真实 。正是 由于 现场 的不真 实 ,就会 导致 我们 所看 到 的课 堂教 学 中的问
题 不真 实 ,对 于教 师 的培 训 就会 出现 问题 。
中 ,师 生 的活 动 都 是 “ 密 ” 的 ,是 不 受 外 界 干 私
训, 使得教师不仅在教学技能上得到提升,更为重要
教师培训模式与方式
• 《自由活动时间是儿童充实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因素》、 • 《教师的语言和讲授的直观性》、 • 《怎样做天资和才能较高的孩子们的教育工作》、 • 《对儿童的研究》、 • 《读书与儿童的智力发展》、 • 《我们学生的生活目的何在》、 • 《如何培养儿童对世界前途的关心》、 • 《杰出人物的生平与个人社会理想的形成》、 • 《什么是勤劳》、 • 《什么是创造?》、 • 《劳动的创造性与对待劳动的创造性态度》等。
• 舒尔曼(1986/1987)
• 是教师将学科内容转化和表征为有教学意义的形式、以适 合于不同能力和背景的学生的知识,是综合了学科知识、 教学知识和背景知识而形成的知识,是教师特有的知识。 它包括表达思想的最好方式,比如类比、图示、解释、演 示等;也包括教师了解到的有关学生对某一特定学习内容 容易理解或者感到困难的原因、学生的误解以及消除误解 的策略等。
三、为什么是这些方式?
• 培训方式由课程内容与学员特点共同决定。
• 成人学习特点: • —问题 • —工作 • —自我导向 • —经验
一要把握成人学习规律
• 国培要求:“问案需动行” • 带着问题来:自我反思、问题解决(PBL)—
测试、反思、讨论、研究 • 提高能力去:能力本位—训练(阅读记忆练
• 基于学科本质的地理教学内容分析 • 整体把握小学数学 • 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 文学理论在课文解读中的运用 • 选修模块中生物技术和理论问题的解析 • 通用技术教材比较分析 • 聚焦基本概念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 •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分析及教学建议 • 多种材料的艺术创造 • 性别与学校教育 • 可持续发展教育 • 化学学习困难诊断与指导 • 日本的科学教育
四、室内活动与体验式学习
以“三轨”为基础的多元化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探析
和教师进修 学校 向高层次化 、综合 化的高等教育机构逐步
转 化。而对 于 目前我 国尚未建立完 整体 系的英语教师继续 教育 ,这种 体制和转化仍具有其他继续 教育媒介所无法 比
拟 的作用 , 因此 , 教师继续教育机构理应成 为我国多元 化英
2 0世 纪 9 0年代 以来 ,国外有 关课外学 习的研究重 心 已经转移到针对 自选 学习 (e _cesl rig sl acs en n )的研究上 f a 来。G rnr Mie(9 9 详 细描 述了在这种学 习方式 当 ad e 和 l r 19 ) l 中 ,学习者如何在教师 的指导 下 ,利用 自选学习 中心 的资 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的重要基轨之一 。
“ 协作式”模 式 、远距离 ”模式 等继 续教育模式 ( “ 于风云 ,
20 。 0 9) 而纵观我 国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 虽然一些 资深学者 、
研 究 人 员 从 政 策 、 论 、 容 等 方 面 对 英 语 教 师 继 续 教 育 模 理 内
式问题有所调查 、 探讨 , 但相 关研 究大都局 限于介绍 国外 理 论, 探讨相关理念 和培养方法 , 对于详细介绍如何开展英 语 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的相关文 献和针对我 国英语教师继续 教
以解决工学矛盾 突 出、 培训经 费不足 、 通等 问题 , 理论 交 使
年我国鼓励综合性大学 和非 师范高等学校参与教师的继续
教育工作以来 ,教师继续教育 机构 已经 由原来的教育学院
与实践相结合 , 发展英语教 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专业水平 , 提 高英语教师 的综合素质 。 推进 我国英语 教学 的长足发展 。
计 就是根据此种活动方式 ,将其划分为 由教育督导 eu a d c—
教师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方法
教师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方法一、引言教师是培养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他们不仅需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还需要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以确保有效地传授知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问题阻碍了优质教育的实现。
本文将讨论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来改进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主体部分1. 缺乏个性化教学方法问题:很多老师使用统一化、集体化的方式进行授课,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在知识获取上有差异。
解决方法:为满足不同程度和兴趣倾向的学生需求,请老师采用个性化或差异化指导策略。
这可能包括小组合作、独立完成任务或提供额外资源等多种形式。
2. 缺乏互动与参与问题:过于依赖讲述式或单向传授式授课方式导致缺乏互动和参与。
解决方法:鼓励开放性对话和讨论,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教学工具,如在线问答、实验等,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 老师讲解复杂内容过快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可能会讲解内容过于繁琐或难以理解,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
解决方法:为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理解所授课程,请老师采用简明扼要且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教学,并结合图表、示意图等可视化方式来更好地传达知识。
4. 缺乏真实世界应用问题:一些老师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场景中。
解决方法:倡导基于问题或项目驱动的教育模式,在教室中鼓励开展实际案例研究和探索性活动,提供更多真实世界应用的机会。
5. 不注重评估和反馈问题:有时候老师缺乏充分对学生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和个别反馈。
解决方法:建议定期组织作业测验、小组讨论以及个人演讲等形式的评估,提供详细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追踪自己的学习进度并改善存在问题。
6. 缺乏教育技术应用问题:部分老师在教学中未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促进教与学的效果。
解决方法:加强对教育技术的培训,推广使用在线平台、模拟实验、虚拟实境等创新工具,并提供相应支持确保其有效运用。
7. 缺乏专业发展机会问题:一些老师缺乏跨领域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机会。
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
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一、导言1. 教师培养主体多元化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不再由传统的教育机构单独负责,而是由学校、企业以及相关教育机构合作共同承担。
这就意味着,教师培养的主体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可以更加全面地满足现代社会教师需求的多样性。
2. 教师培养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而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则更加注重教师培养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职业技能的实践运用,使得教师的培养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3. 教师职业知识的丰富性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往往只注重教师职业知识的传授,而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注重教师职业知识的丰富性,能够使教师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储备。
1. 与实际需求更加贴合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更加注重教师的实际能力培养和职业技能的提升,与现代社会对教师的需求更加贴合。
2. 提高教师实践能力通过与企业合作,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职业技能的实际应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为教学实践提供更加丰富的经验。
3. 促进教师职业发展1. 教师资质认证标准不统一由于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涉及到多个主体,各个主体对教师资质的认证标准存在差异,导致教师培养的标准不统一。
2. 教师培训内容不完善由于教师培养的主体多元化,导致培训内容的设计不够贴合教师的实际需求,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3. 教师与企业合作关系复杂教师与企业合作的关系在实践中容易出现矛盾和纠纷,需要更加细致的管理与规范。
各个主体对教师资质的认证标准需要统一,建立相应的教师资质认证机构,明确培养目标和标准,保证教师培养的统一性。
针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建立更加贴合实际的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案,确保培养效果。
建立教师与企业合作的管理机制,规范双方合作关系,减少矛盾和纠纷,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4.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中小学教师“任务驱动式”课堂培训模式的构建
中小学教师“任务驱动式”课堂培训模式的构建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已经在不断地向任务驱动式、探究性、实践性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因此,教师的教学模式也亟待改进,要适应新的教育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基于任务驱动式架构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变得越来越流行,许多中小学教师也在积极尝试这种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什么?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的知识传授和灌输式教学的基础之上,将学生置于真实环境之中,通过任务和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探究。
学生通过探究任务和解决问题,积极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开发潜力。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式背后的思想是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
1.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为学生提供更有意义的学习经验。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由此使学习失去了趣味性和有用性。
然而,基于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更多的真实情境下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的真实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
基于任务驱动式的课堂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偏向于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通过任务和问题的方式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更多地参与探究和发现知识,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从而达到深度理解的目的。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展社交技能。
在任务驱动式学习环境中,学生需要跟小组成员沟通、协调和分配任务,从而增强了团队协作的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组织和合作方面的表现,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团队合作和社区参与的意识。
1. 设置任务和问题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任务和问题是关键的一环。
融合的教师教育
融合的教师教育当教师教育的舞台越来越广阔,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于是,融合的教师教育应运而生,旨在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融合教师教育的背景、核心要点、案例分析以及总结。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教师教育经历了从单一模式向多元化发展的过程。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对于教师角色的期待也在不断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融合教师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教师。
融合教师教育的核心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好的融合教师教育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这不仅需要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为教师提供实际的教学场景,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其次,有效的融合教师教育需要教师的全面发展。
除了专业技能的提升,还需教师的心理健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成长。
最后,面对挑战是融合教师教育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如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等,是实现有效融合教师教育的重要环节。
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融合教师教育的应用效果,我们不妨从实际案例入手。
某地方教育部门在融合教师教育中采取了“三位一体”的模式,即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与导师指导相结合。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这种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使他们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然而,也有一些地方在实施融合教师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如过于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操作,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能力并未得到显著提高。
总的来说,融合教师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它在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促进教育多元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度,避免出现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融合教师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融合教师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民教师,为社会的繁荣发展助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问题的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
摘要:在当前,教师培训存在着模式单一、方法手段传统、忽视成人需要等特点。
因此,构建基于培训问题层面上的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师培训;培训模式;多元化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人才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21世纪,在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不断发展、深化的时期,关于教师专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地区或是民族的需要,寻求一定的方法去改革教师培训是非常明智且必要的。
为此,构建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模式对提高基础教育师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这已成为共识。
然而,培训质量、培训效益与培训目标、培训期望的矛盾积淀已久并日益突出,也是严峻的事实。
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一环,丰富而有效的培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达到教师培训的效果,较好地满足广大教师的理论需求、实践需求和心理需求。
教师培训总是在一定的培训模式下运行的,只有针对培训问题而采用的培训模式才能实现既定的培训目标。
关于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我国有的学者认为,可以归结为专业精神、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五个方面。
专业精神,包括认识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具有乐业、敬业和为专业奉献自己的精神,这是做好教师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教师教育人格和伦理的核心组成。
教育理念,包括对教育工作本质的理解及关于教育的观念与信念,这是“工匠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主要区别,对教师工作具有基础性的价值。
专业知识,包括一般的、较宽广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也包括当代重要的工具性学科的知识与技能,1-2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教育学科知识的技能,这是教育工作成功的知识和技能性保证。
专业能力,包括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这是新型教师的重要特征。
专业智慧涵盖的内容比较丰富,包括感受和判断新状态、新问题的能力;把握教育时机和转化教育矛盾、冲突和机智、迅速做出教育决策和选择,根据实际对象情景问题,改变教育行为的魄力。
专业智慧是上述诸方面专业要求综合实现的产物,是教育经验积累升华的结晶。
二、教师培训的现状及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培训不但与教师培养相分离,而且教师培训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以至在教师继续教育方面一直存在着时效性不强,培训目标不明,课程和教材不切教师实际需要;培训内容往往以培训者的提供能力和已有研究旨趣为依据,不关注学科前沿和学术动态;培训观念滞后,培训模式单一,方法手段传统,忽视成人学习的特点;培训面狭窄,培训过程间断;以政策性手段强制督促教师参与培训,自愿程度低;部分学校从学校的眼前利益出发,对教师参加培训不予放行;实际操作中没有划分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不同培训方式;重视知识的学习,轻视教师经验案例和整体知识结构的重新优化等诸多方面的不足。
而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等教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这一要求决定了教师继续教育必须实行培训目标的多层次性、培训内容的广泛性、培训对象的多元性和培训条件的复杂性。
因此,教师培训模式必然是多元化的。
三、构建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模式
(一)学历提升模式
该模式以学历提升为目标,如:专升本、本升教育硕士等。
师范院校应充分发挥在学科、师资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理论教学和研究为主,开设学位课程和各种证书课程,提升教师学历,使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新课程新岗位模式
该模式以新课程培训和新岗位知识技能训练为目标,如:新教师、骨干教师、晋级履职、新课程的知识和教学学习等。
师范院校要依托继续教育培训与研究机构,以普遍的教学问题和典型性案例为核心,以个体实践性知识为基础,围绕问题进行知识解读和技能传授,研讨不断生成的专门学科教学知识与相应的教育技术和技能,使教师实践经验与学科理论知识在基地模式中结合起来,形成以问题为核心的有关教学知识与技能的课程集合模块,在问题的不断解决过程中提炼出规律性的知识与经验。
(三)专题研究模式
该模式是以专题研究作为目标。
师范院校应以教师专业团体(包括教研、科研组织)为核心,以课题为媒介,在课题研究活动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学,通过教师课题研究中心的一系列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
(四)远程进修模式
该模式以远程自我进修为目标。
按照21世纪社会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以信息化带动教师继续教育现代化,师范院校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采取不同模式,充分借助远程教育手段,实施“教师网联”计划,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网络与卫星广播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创新和跨越式发展。
(五)国际合作模式
该模式以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目标。
当今,信息化和全球化使教育教学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已成为必要和可能。
师范院校应设立专项基金、构筑平台、提供信息,鼓励教师广泛开展国际教育教学合作与交流,及时、准确地捕捉国内外各类新学科、新技术、新理论的信息,并进行科学筛选,利用网络等途径将那些可以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内容的信息传递给广大教师,把具备创造性潜能的教师送到国外著名大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或选派教师前往国外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性学习,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力促进教师成长。
可见,这些模式各有侧重、互相联系、紧密配合,师范院校应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推进教师继续教育走向多元化,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地来选择最佳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