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乌龙茶的基础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乌龙茶的历史以及来源

乌龙茶的历史以及来源

明末清初。

安溪西坪南岩之麓,住着一位退隐的打猎将军,单名叫"龙"。

因为从小饮经烈日灸烤,风雨洗炼,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乌龙"(闽南方言"乌"通"黑")。

有一天,乌龙与往常一样,身背猎枪,腰别茶篓,上山打猎,兼采一些野生茶叶,过午时分,乌龙忽见一头山獐从前方溜过,他急提猎枪,击伤山獐。

等晚上到家,乌龙急于宰獐至深夜,竟把茶叶搁置,翌日清晨,炒制成茶,其苦涩之味尽除,香醇更胜往常,乌龙大喜,连忙邀来乡亲茯友一起品尝,众人啧啧称厅,且探究其因,仿效采制,广为传开。

此后,南岩茶叶声誉远扬,遐迩闻名。

于是村民扩种茶树,以茶为生。

乡亲们为感念乌龙的贡献,就把所制的茶叶都称为"乌龙茶'.世代因袭,沿用至今。

后来乌龙去世了,乡亲们为纪念他,在山岩上建了一座"打猎将军庙"。

如今庙虽坍塌,但旧址犹存。

这个民间传说虽然不足作为史实依据,但是与《制茶学》所说的"乌龙茶起源"的时间、内容是相吻合的。

正如张天福教授等编著的《福建乌龙茶》称:"安溪在历史上选育和繁殖了不少适制乌龙茶的优良品种,并在制造技术上精益求精,虽然缺乏较早的有关历史文献,但也不能就此认定安溪与乌龙茶的创制无缘",这是比较客观、公正的。

乌龙茶名称的起源是什么

乌龙茶名称的起源是什么

乌龙茶名称的起源是什么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

那么,乌龙茶名称的起源是什么?关于乌龙茶名称起源有几种传说:①该茶原产福建沙县吕华山,因此山终年云雾缭绕,形如乌龙盘踞,故所产茶就叫“乌龙茶”。

②乌龙将军狩猎偶得。

据传当年福建安溪驻军参将勇猛善战,肌肤黝黑,人称乌龙将军,素喜狩猎、制茶。

有一次出猎发现了一种新的茶树,就采了一些放在背篓里。

经过一天的狩猎,背篓里的茶叶也随着颠簸了一天。

回家后他又忙于处理猎物,茶叶到了第二天才制成干茶。

一试但觉此茶香浓甘醇,回味无穷,于是将此茶种以及制作方法传授当地茶农。

后人为纪念他的贡献,就把该茶命名为乌龙茶。

如今在安溪还有他狩猎的塑像呢。

#③ 猎户栽培精制而成。

据传安溪猎户胡良在一次打猎时因天气炎热,就随手采了路边的野茶遮盖猎物,回家后忙于处理猎物的他忽然闻到一股清香随风而来,令他神清气爽,追寻之下发现异香来自遮盖猎物的野茶。

他就取少许茶叶泡水喝,只觉满口留香,口舌生津,饥渴疲劳顿消。

过后他专门去采野茶,却发现茶汤苦涩难以入口。

经过苦思,顿悟初次茶叶经过一整天曝晒,并在背篓中颠簸摩擦,于是他模仿这种条件再制,终于获得如第一次所喝的茶。

后来他大量种植该种野茶并完善制作方法,然后教给了当地乡亲,乡亲们就叫这种茶为“胡良茶”。

因闽南语中“胡良”与“乌龙”发音相近,后人便传为“乌龙茶”。

乌龙茶泡茶器具名茶与茶具总是珠联璧合的。

范仲俺的“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阪中翠涛起”;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都是用赞誉茶具的珍奇来烘托佳茗的优美。

历史上品饮乌龙茶的茶具十分考究,备有一套小巧精致的茶具,称为“茶房四宝”,即潮汕炉--广东潮州、汕头出产的陶磁风炉或白铁皮风炉;玉书碨--扁形薄磁的开水壶,容水量约250毫升;孟臣罐--江苏宜兴产的用紫砂制成的小茶壶,容水量约50毫升;若琛瓯--江西景德镇产的白色小瓷杯,一套四只,每只容水量约5毫升。

乌龙茶入门知识

乌龙茶入门知识

乌龙茶入门知识对于乌龙茶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呢?相对于青茶而言,这两个名称之间大家更常听到的是哪个词呢?其实乌龙茶与青茶是同一体的,乌龙茶的另一个名称就是青茶。

下面茶人就带大家从乌龙茶的产地、香型和选购标准三方面来具体认识下乌龙茶的情况,看看乌龙茶是属于什么样的一种茶。

1 乌龙茶的产地乌龙茶前世乃是北苑茶是福建省最早的贡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乌龙茶的产地在哪里,这个问题不如改成各种乌龙茶的产地在哪里来的比较贴切。

大家都知道乌龙茶的品种有很多,在如此多的品种下要问其产地在哪,那就相当广泛。

若非要给个回答那茶人只好告诉你乌龙茶最早起源于福建省。

现如今主要有福建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台湾乌龙茶三大乌龙茶。

乌龙茶主要产地——福建省福建省我们就以大红袍为例,大红袍是乌龙茶的一种,可以说是珍品。

生产于福建省武夷山。

武夷山不仅风景秀丽,生产出来的茶叶也是相当极品。

大红袍可以说是经久耐泡,多泡几次依然有着桂花香的味道,不亏是有着茶叶之王的称号。

乌龙茶主要产地——广东省凤凰单枞是产于广东潮汕,可以说是广东乌龙茶的一个代表。

凤凰单枞以形态优美、香气浓郁、味道甘爽而成名。

凤凰单枞也是耐泡的哦。

香味持久入口略苦涩,但有着无穷的回味。

那种宜人独特的芳香,久久让人难忘。

乌龙茶主要产地——台湾东方美人说的就是生产于台湾鹿谷乡的冻顶乌龙茶。

由福建省武夷山移植到台湾后养殖才发展的。

其外形半球状、条索整齐。

泡开后汤色比较明亮、香气类似于桂花香。

2乌龙茶的四种香型都说铁观音有香型,其实乌龙茶也有哦。

乌龙茶的香型是按照其香味的优劣分为:细腻花果香型、花果香型及老火香型和老火粗味型。

下面茶人就来简单说说这四种香型分别有什么特点。

乌龙茶香型一:细腻花果香型是乌龙茶类中品种较好的一种。

此类的茶香酷似水蜜桃或者兰花香。

茶味润滑细腻而优雅。

乌龙茶香型二:花果香型相对于第一种香型,虽有水蜜桃的清香,但是喝起来茶味并不是鲜爽润滑带有细腻的感觉。

在乌龙茶中属于二类的茶。

乌龙茶知识大全,看完就不会闹“乌龙”了!

乌龙茶知识大全,看完就不会闹“乌龙”了!

乌龙茶知识大全,看完就不会闹“乌龙”了!俗话说得好: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一天不喝茶呀,就干不动活,三天不喝茶呢,就快要生病了。

说明了茶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有茶的人生,似乎真的很好……喜欢乌龙茶的朋友,一定是喜欢乌龙茶高扬的清香和独特悠久的韵味。

乌龙茶在福建方言中,“乌龙”的意思是“糊里糊涂”。

所以,足球比赛中,把球踢进自家球门也叫“乌龙球”。

为什么把一种很好喝的茶,称为“糊里糊涂”的茶呢?传说,当年有一位茶农在山上采完茶青后,将茶青鲜叶放在竹篓里,然后背下山。

山路崎岖,在下山的过程中,竹篓里的鲜叶随着人体上下颠簸、左右摇晃,茶青鲜叶经过碰撞后,产生了花一样的清香。

茶农将这个偶然的发现,用于茶叶加工,竟然形成了后来的一种特殊的“摇青”工艺。

当时,自然科学不发达,茶农无法解释这种神秘现象,于是,将这种茶称为“乌龙茶”,就是“糊里糊涂的茶”,乌龙茶也就成了这类茶的通俗名称。

也许最开始叫出“乌龙茶”这个名字的人也没有想到,乌龙茶还真是比较容易闹出乌龙事件的一种茶类。

比如因为明明属于乌龙茶,却张冠李戴被误认为其它茶类;比如天生异香,却被当成是人工添加了香料等等。

乌龙茶,亦称青茶,创制于明清时期。

安溪茶农在绿茶制法的基础上发展成乌龙茶制法,先传入闽北、广东,后传入台湾。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

乌龙茶是经过杀青、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

乌龙茶有独特的冲泡方法,冲泡技巧的不同会导致茶叶的口感不一。

乌龙茶还有“减肥茶”“健美茶”的美称,深受大众的青睐。

庞大的乌龙茶家族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

以及广东、台湾,近年来湖南也开始少量生产。

按产地划分1、闽南乌龙茶▲安溪铁观音红遍大江南北的安溪铁观音就是闽南乌龙的代表,除了铁观音,黄金桂、永春佛手、闽南水仙等也属于闽南乌龙。

“铁观音”既是茶名,又是茶树品种名,此茶外形条索紧结,有的形如秤勾,有的状似蜻蜒头,由于咖啡碱随着水份蒸发,在表面形成一层白霜,称作“砂绿起霜”。

闽南乌龙和闽北乌龙区别

闽南乌龙和闽北乌龙区别

闽南乌龙和闽北乌龙区别
工艺
闽北乌龙做青时发酵程度较重,揉捻时无包揉工序,因而条索壮结弯曲,干茶色泽较乌润,香气为熟香型,汤色橙黄明亮,叶底三红七绿,红镶边明显。

闽南乌龙茶做青时发酵程度较轻,揉捻较重,干燥过程间有包揉工序,形成外形卷曲,壮结重实,干茶色泽较砂绿润,香气为清香细长型,叶底绿叶红点或红镶边。

品质特征
闽南乌龙茶系,主要以香气见长。

闽北乌龙茶系则是以水醇为胜。

故此,有“南香北水”之说。

品种和产地
闽南乌龙主产于福建南部安溪、永春、南安、同安等地的乌龙茶。

主要品类有铁观音、黄金桂、闽南水仙、永春佛手,以及闽南色种。

闽北乌龙主产于福建北部产地包括武夷山、建瓯、建阳、水吉等地的乌龙茶。

主要品类有闽北水仙、闽北乌龙、武夷水仙、武夷肉桂、武夷奇种、品种(乌龙、梅占、观音、雪梨、奇兰、佛手等)、普通名枞(金柳条、金锁匙、千里香、不知春等)、名岩名枞(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铁罗汉、半天矢等)。

其中武夷岩茶如武夷水仙、武夷肉桂等香味具特殊的“岩韵”。

闽北乌龙更早
乌龙茶起源于武夷山,指的是制做工艺“武夷茶始于唐,兴于宋元,衰于明,复兴于清。


在明代由于罢龙团,改制散茶,制茶工艺简化,成本大大下降,产量逐年增加。

加之,明末清初,茶禁松驰,促进茶叶海外销售,享有盛名的武夷茶更是倍受重视,工艺逐渐改进,终于制成乌龙茶。

当时叫青茶,民国末年改称乌龙茶。

乌龙茶基础知识

乌龙茶基础知识

乌龙茶基础知识一、名贵的乌龙茶品种闽南乌龙:安溪铁观音(美如观音重如铁而得名);安溪黄金贵(又名透天香,以奇异高香而得名);安溪色种(本山、奇兰、梅占)闽北乌龙:武夷岩茶(大红袍、水仙、肉桂)广东乌龙:凤凰水仙、凤凰单枞台湾乌龙:文山包种、冻顶乌龙。

、台湾高山茶铁观音基础知识铁观音的故乡是福建安溪西坪,是乌龙茶的极品。

属于半发酵茶,他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

安溪铁观音产区海拔1080米,平均气温为15—18.5摄氏度,年降水量1700-1900毫米,土壤大部分为酸性红壤。

铁观音外形颗粒紧结,有的形如秤钩,有的状似蜻蜓头,冲泡后兰香扑鼻,叶底肥厚明亮,具有绸面光泽,七泡仍有余香。

1、铁观音的起源:魏说——观音托梦2、铁观音制作工艺:采青——摊青(发酵)——晾青——摇青——炒青——揉青——烘青影响茶叶品质的好坏的主要因素:发酵(茶叶颜色深浅)揉捻(茶叶外形)焙火(茶叶颜色透明度)3、不同季节里的茶叶品质特征铁观音生长季节跟茶叶品质的关系,受阳光,温度,水分等的影响,各个季节生产出来的铁观音是有一些不同的特点的。

华祥苑只做春茶和秋茶(春水秋香)。

春茶:指当年4月下旬~5月上旬之前采制的茶叶。

由于茶树经过一个冬季的休整期,所以春茶内含信息量更足及春季阳光温和,水分充足,茶叶品质较好,最突出的就是茶汤较醇,较耐泡。

时间在4月底或5月份上市。

比这个时间提前上市的茶叶一般是采用覆盖塑料薄膜或喷洒激素而成的,或者是平地茶,品质不高,且易变质,不提倡选购。

夏茶:香气不如春茶强烈;茶汤滋味不如春茶浓烈;色泽不一;花青素、茶多酚含量高滋味较为苦涩。

秋茶:9月下旬~10月上旬以后采制的茶叶,光照长、气温低,有利于茶叶芳香物质形成,相对于春茶,多酚类、咖啡碱所含成分降低,芳香物质提高,故秋茶香气高,韵味长。

4、铁观音的分类清香型——浓香型——陈年型1)清香型:干茶色泽肥壮,重实圆结,干茶色泽翠绿润,砂绿明显,颗粒匀整洁净,汤色黄绿清澈明亮,高香持久,滋味鲜醇高爽,回甘强,音韵明显。

从闽南、闽北两地乌龙茶对比中,学乌龙茶之挑选

从闽南、闽北两地乌龙茶对比中,学乌龙茶之挑选

从闽南、闽北两地乌龙茶对比中,学乌龙茶之挑选
一、看外观:福建闽南、闽北两地的乌龙茶外形不同,闽南的为卷曲形状,闽北的为直条形状,都带有光泽度。

外观比较粗散、粗松、不紧结、无光泽、颜色比较暗、失去鲜活的茶叶属于中下品或者是陈年茶。

同时,还要看外观是否整齐均匀、洁净无杂物,有无茶梗、茶片、茶末和其他物质。

最好再用手抓一把茶叶掂一掂,感觉茶叶轻重,重者为优,轻者为次。

二、闻香品味:看了茶叶的外观后,就可以冲泡闻其香品其味了。

闻香气一是要闻其花香是否纯正,是什么香型;二是看花香是高是低,稍有花香还是有酵香;三是看其花香是不是自己喜欢的香型。

品其滋味应注意滋味是浓是淡,有否韵味或品种味。

茶汤滋味不应带有苦味、涩味、酵味、酸味、馊味、烟焦味以及其他不正常的味道。

福建乌龙茶一品种一个味,品味时自己口感良好就可以。

三、观茶汤:一般应掌握茶汤颜色为金黄色或橙黄色,而且要清透,不浑浊,不暗,无沉淀物。

冲泡三四次而汤色仍不变淡者为贵。

四、观茶渣:品饮后要观察杯中的茶渣。

茶渣要平伏有光泽,有红边或是红点。

还要用手捏一捏茶渣,手感感觉柔软厚实不硬不刺手,说明原料好,加工工艺掌握得当。

五、火味:福建乌龙茶素有“北水南香”之说。

意思是说闽北乌龙茶具有茶香溶于水的特点,而闽南乌龙茶的香则是掀盖即香。

选购时常常会遇到茶带火味,火味实质上与焙茶时火功掌握的程度有关。

消费者在选择时,只需香味中不出现高火味、老火味、热火味、焦味就可以了。

原文:/article-chazhishi-368.html。

乌龙茶介绍文案

乌龙茶介绍文案
(1)武夷岩茶:福建崇安的特产,因其茶树生长在 岩上的土壤中故名岩茶。 特种岩茶:水仙、大红袍、乌龙等。 一般岩茶:单丛奇种、奇种、名种等。 (2)闽北青茶:产地以福建崇安、建瓯为中 心。水仙、乌龙。 (3)闽南青茶:福建安溪,一般以茶树品种命 名。铁观音、毛蟹、黄金贵。 (4)广东青茶:产地以广东饶平、丰顺为中 心。浪菜、凤凰单丛等。 (5)台湾青茶:台湾台北、新竹、南投。乌龙、 包种。
乌龙茶的冲泡
(一)冲泡乌龙茶的要素
(1)选茶、选水、选具
首先要选用高、中档的乌龙茶,如安溪铁观音、冻顶乌龙” 。 泡茶的水最好取用山泉、清溪,水温以100°的沸水冲泡为宜。 茶具配套,小巧精致,称 为“四宝”,即玉书碨(开水壶)、潮汕 风炉(火炉)、孟臣罐(茶壶)、若琛瓯(茶杯)。
(2)泡茶前先用沸水冲洗茶壶、茶杯,既保 持清洁又有了相当的热度。 (3)放茶时,茶量约占壶容量的1/2~1/3。 放茶顺序,先放碎末填壶底,再盖粗条,中、 小叶排在上面,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碎末塞进 壶内口,阻碍茶汤顺壶上方26厘米 左右的高度将沸水缓缓冲入, 稍停片刻,再把茶 水倒掉,这称之为“茶洗”,为的是冲去茶叶表面 尘污。第二次注入沸水,用壶盖刮去面上的浮沫, 然后把盖盖好。其间还不断用沸水浇淋壶身,为的 是加温,把茶的精美真味泡出来。
(5)斟茶时,讲究低斟 ,即壶嘴紧挨着茶杯斟茶, 既保持了茶温,又避免茶汤冒泡沫。
开面: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驻芽后即称开面, 新梢顶部第一叶与第二叶的比例小于三分之一称小开面, 介于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称中开面, 达三分之二以上称大开面。
萎凋
• 萎凋是做青的基础,是使茶青失水变软的一个过程。
做青
杀青
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 主要因素。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蛋白酶活性,防 止做青的继续氧化和发酵,同时使做青叶失去水分呈热 软状态,为揉捻程序提供基础条件。

闽南茶文化的介绍

闽南茶文化的介绍

闽南茶文化的介绍闽南茶文化的介绍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中国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对于茶道文化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今天店铺给大家介绍茶道知识是闽南茶道,一起看看吧。

茶道文化闽南茶文化介绍福建是乌龙茶铁观音的故乡,有一千年的闽南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比《茶经》早300余年,著名的莲花峰及其莲花茶构筑了一道独特的侨乡茶文化风景线。

建茶、斗茶在宋元二朝尉然成风,明清时期,茶叶创新增多,开创乌龙制茶工艺,茶叶贸易渐盛,武夷山的茶山、茶水更加点缀了福建茶的文化底韵。

现代福建茶文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进一步发扬光大,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茶乡人的生活内容。

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构成独特的福建区域人文特征。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百姓生活,如此贴近,雅俗共赏,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

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明传承,使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之中,以至在人类历史上,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友谊的桥梁,文明的象征,精神的化身。

它的发现与应用,曾给世界以震惊,为世人所瞩目。

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

连绵中国茶文化历史,闽南茶文化凝聚着地理灵性,茶在福建已有上千年之久,茶类的创制要数福建最多,品茶的技艺也数福建最奇,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为闽南茶文化精髓的闽南茶道,闽南茶道保留着古中国的茶道。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是茶艺,它包括:环境,茶叶、茶水、茶具、火候。

而做为闽南茶文化精髓的闽南茶道已经具备以上的五点要求。

第一、环境茶道讲究品著佳境。

明代文震彦曾说:"构一小房,相傍山斋,内设茶道,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永日平淡,寒窗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

"这叙述的是古代文人骚士追求的清寂糊口。

闽南人则爱闹中取静,择街边巷尾、或房前庭院、或厅堂一角,摆下茶几,数人围坐,会友聊天,洽商生意;讲究的厅里茶几周边,置古色古香的雕花交椅,亦有现代沙发。

乌龙茶的介绍

乌龙茶的介绍

乌龙茶的介绍乌龙茶的介绍乌龙茶是经过杀青、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

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

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

乌龙茶,荷叶,山楂制成的“龙荷山茶”为减肥圣品,减肥效果好无副作用而受到广为好评。

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

近年来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乌龙茶的名字来源有很多传说。

大致有四种来源可能:一为产地说;二为茶树品种而来;三为制茶之人名称而来;四以茶叶形态色泽而来。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茶园主人去看快晒好的茶叶,发现那里有一条乌龙。

他吓坏了,过了几天才敢回来看。

茶叶在这几天太阳之下氧化,不再是以前的绿茶,但是浓香可口。

主人从此叫它乌龙茶。

也有说最先发明乌龙茶制法之人名字叫苏龙(因人长得黑,人称乌龙),所以茶因人而得名。

其实乌龙茶名字应该还是来源于茶叶的形态,茶叶在晒、炒、焙加工之后,色泽乌黑,条索似鱼(比作龙)。

在水中泡开,叶片似卷似曲,色泽乌青,有如乌龙入水。

故而得名。

不论由地名而来还是由茶树品种名而称的乌龙茶,只要制法相同的,均通称为乌龙茶,包括乌龙品种及其他著名品种,如铁观音、大红袍等。

乌龙茶的历史溯源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的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里有一个退隐将军,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

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

乌龙茶品种概述

乌龙茶品种概述

乌龙茶品种概述乌龙茶品种较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茶的品种之一,也极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对乌龙茶品种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对乌龙茶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1.铁观音又名魏饮种、红心(或红样)观音。

无性系。

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二倍体。

原产福建省安溪西坪尧阳西坪镇松尧,已有200多年栽培史。

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北部乌龙茶区。

特征:植株中等,树姿开张,分枝稀,叶片呈水状着生。

叶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缘波状,叶身平或稍背卷,叶尖渐尖,叶齿钝浅稀,叶质厚脆。

芽叶绿带紫红色,茸毛少,一芽三叶百芽重62.2g。

共冠直径3.0 ~3.5cm,花瓣6~8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稀,持嫩性较强。

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下旬。

产量中等,每亩产乌龙茶100kg以上。

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6%、茶多酚22.1%、儿茶素总量12.2%、咖啡碱4.1%。

适制乌龙茶、绿茶。

制乌龙茶品质优,条索圆紧重实,色泽褐绿润,红点明,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香味,俗称“观音韵”,为乌龙茶极品。

抗旱性与抗寒性较强。

扦插繁殖力较强,成活率较高。

适栽地区:乌龙茶区。

栽培要点:宜选择纯种健壮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黏质红黄壤园地种植,增加种植株数与密度。

铁观音萌芽率不高,天性娇弱,抗逆性较差,产量较低,有“好喝不好栽”之说。

“红芽歪尾桃”是纯种铁观音的特征之一。

铁观音既是茶树品种名称,也是茶叶商品名称。

铁观音品种按其叶形、颜色不同分成几个品系,其中以魏饮种,即俗称红心观音为最好。

铁观音茶经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成品茶兼有红茶之甘醇,绿茶之清香,并具有自然兰花香气。

条索卷曲圆结,色泽油亮带砂绿,红点明显,汤色金黄,浓艳清澈,滋味醇厚甘醇,回甘悠长,香锐而浓,有“七泡有余香”之誉,且具优美的“观音韵”,常以“观音韵”来区别于其他品种所制的乌龙茶,是乌龙茶之极品。

乌龙茶的起源与发展_陈荣冰(1)

乌龙茶的起源与发展_陈荣冰(1)

中国茶叶·6·乌龙茶的起源与发展(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55015)2002,24(1)陈荣冰姚信恩乌龙茶专题乌龙茶又名青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英译名为Oolon g tea 。

乌龙茶具有独特的自然花香,醇厚爽口的滋味,以及多方面的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自从1979年日本出现“乌龙茶热”以来,这股热浪逐渐扩展到东南亚各国和我国的港澳地区,国内消费也逐渐升温,目前“乌龙茶热”还方兴未艾。

一、北苑茶与乌龙茶的形成乌龙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

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

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在唐末已产茶。

据《闽通志》载,唐末建安张廷晖雇工在凤凰山开辟山地种茶,初为研膏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已产制龙凤茶,宋真宗(998年)以后改造小团茶,成为名扬天下的龙团凤饼。

当时任过福建转运吏,监督制造贡茶的蔡襄,特别称颂北苑茶,他在1051年写的《茶录》中谈到“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续诸焙所产者味佳”。

北苑茶重要成品属于龙团凤饼。

其采制工艺如皇甫冉送陆羽的采茶诗里所说:“……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要采得一筐的鲜叶,要经过一天的时间,叶子在筐子里摇荡积压,到晚上才能开始蒸制,这种经过积压的原料无意中就发生了部分红变,芽叶经酶促氧化的部分变成了紫色或褐色,究其实质已属于半发酵了,也就是所谓乌龙茶的范畴。

因此,说北苑茶是乌龙茶的前身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

二、武夷茶与乌龙茶的发展武夷山有茶可能在唐朝时期或者更早,但武夷茶是继北苑茶而发展起来的。

元朝大德六年(1302年),在武夷四曲处设置了“御茶园”,专制龙团贡茶。

直到明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罢造龙团改制散茶。

明朝的武夷茶已代替了北苑茶,改变了加工工艺,成为品质优异的散茶,誉满天下。

四大类乌龙茶的区别

四大类乌龙茶的区别

四大类乌龙茶的区别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分为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闽南乌龙茶--铁观音,台湾乌龙茶--冻顶乌龙茶、东方美人茶,广东乌龙茶--凤凰单纵。

福建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台湾茶叶的故乡。

早在清朝嘉庆年间,随着大陆汉族同胞向台湾移民的增长,种茶技术、制作技术也从福建传到了台湾。

在台北县文山种植后,又随移民向南发展而逐渐扩大,分布至桃园、新竹、苗栗、南投一带。

最盛的1960年,台湾茶叶栽培面积达48432公顷,全省茶农约2.7万余户,亩产约65公斤,70-80%外销。

其中乌龙茶最着名的是冻顶乌龙茶和东方美人茶,被视为茶中"极品".据台湾《联合报》1984年9月17日报道,台湾知名人士谢东闵在探望邱创焕时,曾畅谈台湾的茶叶史。

谢说:"台湾闻名的冻顶乌龙茶及文山包种茶,都是从大陆跨海移植台湾的。

一部台湾的茶叶史,也就是台湾与大陆血肉相连的见证。

"谢又说"当时读书人、秀才在台北应试,举人则赴福建福州应考。

有人自福州考试回来,便顺手携回名闻天下的武夷茶,这是台湾茶叶的根,也是民族的根。

"闽南乌龙茶--铁观音安溪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故乡,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铁观音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清香型,一类是浓香型。

清香型:是用轻火烘焙干燥的铁观音,也俗称"青茶".清香型铁观音又分为三类:"正炒型铁观音":早晨~上午杀青。

外形紧结沉重,色泽墨绿,汤色金黄,兰花香观音韵凸显,称为"韵香型"."消青型铁观音":下午~傍晚杀青。

色泽鲜绿,汤色嫩黄带绿,口感鲜锐,有鲜香香气。

称为"鲜香型"."拖补型铁观音":晚上或第二天早上杀青。

茶知识—闽南四大色种茶

茶知识—闽南四大色种茶

茶知识—闽南四大色种茶提及闽南乌龙茶,想必大家都会立马想到了安溪铁观音。

其实在安溪,并非只有铁观音。

除了铁观音之外,还有色种茶和大叶乌龙。

早在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商检部门为了方便识别、分类评级,所以将安溪乌龙茶分为铁观音、色种茶及乌龙三个品类。

那么色种茶是什么呢?实际上色种茶是属于乌龙茶这个大类中的一个小类,除铁观音及乌龙外,其他品种均归入色种茶。

其中最出名的便是本山、梅占、毛蟹、黄旦等这四大名种。

当家良种——本山本山茶又称圆种茶,早在1870年便被发现,后来广泛种植于西坪、芦田等地。

曾经在1984年的全国茶树良种审定会上被认定为全国良种,作为安溪四大当家良种之一。

虽然本山与铁观音算是“近亲”,但是长势和适应性都比铁观音好,品质优良的本山与铁观音很相似,比较难分别开来。

花似腊梅——梅占由于此茶开花像极了腊梅,所以取名“梅占”,也有梅占百花魁的意思。

芽叶生育力和持嫩性比较强,在4月中旬的一芽三叶较为旺盛。

最独特的是,它在不同产地能适宜制成各种茶类。

加工成的绿茶、红茶,具有独特的兰花香且滋味醇厚,同时也是做正山小种、白琳工夫的上好原料。

生命力强——毛蟹毛蟹产自安溪县大坪乡福美村大丘仑,由于产量高、品质好,所以毛蟹广泛种植在了大坪、虎邱等地。

口感醇厚有观音香,香气清高,略带茉莉花香;茶汤微青入口顺滑。

比较适合做乌龙茶,也是色种茶中的高级茶品;与梅占一样,都可以做成红茶、绿茶,毫色显露,干茶外形美观,品质较为不错。

一早二奇——黄旦安溪黄旦,色如“黄金”,奇香似“桂”,所以又称黄金桂,以“一闻香气而知黄旦”而著称。

黄旦具有十分独特的品质,主要体现“一早二奇”。

“一早”是指萌芽、采制、上市早,黄旦一般在4月中旬采制,比一般品种早十几天,比铁观音早近20天。

“二奇”主要是外形“黄、匀、细”,内质“香、奇、鲜”。

这四大色种茶独具特色,各有各的特点。

除了这四种茶外,还有奇兰、佛手等。

如今在铁观音市场上大多都是拼配茶,而铁观音拼配茶就是用色种茶为原料拼配,如本山与铁观音拼配,或用本山与梅占直接拼配而成。

福建乌龙茶的历史渊源介绍

福建乌龙茶的历史渊源介绍

福建乌龙茶的历史渊源介绍福建乌龙茶的历史渊源介绍乌龙茶,早期(1655)从厦门港口始传播欧洲而名震环球。

乌龙茶又名青茶,与绿茶、红茶并列为世界三大茶类;与我国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并列为六大茶类。

下面就福建乌龙茶的历史渊源做一介绍。

乌龙茶创始于中国福建,相继扩展至广东、台湾;现在部分省的产茶区,也有部分的生产。

但以福建乌龙茶品质最为优异,驰名中外。

它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的英译名为Oolong tea。

是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特种茶。

它是采集于Tnea sinensis L.①(中国武夷种)茶树鲜叶加工而成的茶类。

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类,就制造中鲜叶内含物转化而言,作为茶叶特征性物质的`多酚类酶促氧化作用程序,介于抑制酚类酶促氧化作用不发酵绿茶与促进酚类酶促氧化作用全发酵红茶之间;(它的产生时间在红茶之前)即发生酚类的部分酶促氧化作用,遂形成乌龙茶特有的品质风韵——香高、味醇、绿叶红镶边。

“八闽门户”的厦门,是著名的茶叶集散地。

欧州人知茶就是从这里传播出去的。

十六世纪中期,荷兰东印度公司从这里购得武夷茶转销欧洲使之名扬英伦三岛,“Cha”字音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使用。

厦门是中国早期茶叶对外贸易和五口通商的口岸,如今,从这里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一条乌龙茶通往世界各国的“海上茶叶之路。

”中国出口茶分绿茶、红茶和特种茶三类;特种茶具有特色,特别是乌龙茶。

民国时期至解放初期,福建茶叶界泛称乌龙茶为侨销茶,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在海外华侨聚居地销售的传统茶叶,后来认为这一名称不够明确。

便不称侨销茶,而代之以福建特种茶名称而出口。

2002年9月在福州召开的“中国(福建)国际茶、茶具、茶文化博览会”就是以福建特种茶为主题的国际茶叶商品博览会。

事实上福建茶叶侨销不只乌龙茶一类,也有白茶、红茶和茉莉花茶,还有台湾省的乌龙茶和包种茶,广东省潮州凤凰单丛和凤凰水仙以及石古坪乌龙,饶平色种、平和白芽玉兰、诏安八仙茶等都属乌龙茶类,早年就参与侨销茶行列。

2021茶艺与茶叶专业 乌龙茶术语

2021茶艺与茶叶专业 乌龙茶术语

乌龙茶术语1乌龙茶干茶形状蜻蜓头:茶条叶端卷曲,紧结沉重,状如蜻蜓头。

壮结:茶条肥壮结实。

壮直:茶条肥壮挺直。

细结:颗粒细小紧结或条索卷紧细小结实。

多为闽南乌龙茶中桂或广东石古坪乌龙茶的外形特征。

扭曲:茶条扭曲,叶端折皱重叠,为闽北乌龙茶特有的外形特征。

尖梭:茶条长而细瘦,叶柄窄小,头尾细尖如菱形。

粽叶蒂:干茶叶柄宽、肥厚,如包粽子的碧叶的叶柄,包揉后茶叶平伏,铁观音、水仙、大叶乌龙等品种有此特征。

白心尾:芽头有白色茸毛包裹。

叶背转:叶片水平着生的鲜叶,经揉捻后,叶面顺主脉向叶背卷曲。

2乌龙茶干茶色泽砂绿:似蛙皮绿,即绿中似带砂粒点。

青绿:色绿而带青,多为雨水青、露水青或做青工艺走水不匀引起“滞青”而形成。

乌褐:色褐而泛乌,常为重做青乌龙茶或陈年乌龙茶之色泽。

褐润:色褐而富光泽,为发酵充足、品质较好之乌龙茶色泽。

鳝鱼皮:干茶色泽砂绿蜜黄,富有光泽,似鳝鱼皮色,为闽南水仙等品种特有色泽。

象牙色:黄中呈赤白,为桂、赤叶奇兰、白叶奇兰等特有的品种色。

三节色:茶条叶柄呈青绿色或红褐色,中部呈乌绿或黄绿色,带鲜红点,叶一端呈朱砂红色或红黄相间。

红点:做青时叶中部细胞破损的地方,叶子的红边经卷曲后,都会呈现红点,以鲜红点品质为好,褐红点品质较差。

香蕉色:叶色呈翠黄绿色,如刚成熟香蕉皮的颜色。

明胶色:干茶色泽油润有光泽。

芙蓉色:在乌润色泽上泛白色光泽,犹如覆盖一层白粉。

珲白色:叶表面稍光滑,带粗白粉状,为茶叶摩擦而形成。

3乌龙茶汤色蜜绿:浅绿略带黄,多为轻做青乌龙茶之汤色。

绿金黄:金黄色中带浓绿色,为做青不足之表现。

金黄:以黄为主,微带橙黄,有淡金黄、深金黄之分。

清黄:黄而清澈,比金黄色的汤色略淡。

茶籽油色:茶汤金黄明亮有浓度,如茶籽压榨后的茶油颜色。

青浊:茶汤中带绿色的胶状悬浮物,为做青不足、揉捻重压而造成。

4乌龙茶香气岩韵:武夷岩茶特有的地域风味,俗称“岩骨花香”。

音韵:铁观音所特有的品种香和滋味的综合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南乌龙茶的基础名词解释绿茶、乌龙与红茶#绿茶为不发酵茶,乌龙为半发酵茶、也称为青茶,红茶为全发酵茶。

注意,这里的“发酵”并非指生化科学里的“微生物发酵”,而是指茶叶的氧化反应过程--基本上,我们所说的发酵程度与氧化反应程度是大体上的一一对应关系(大概上的,不一定精确),如绿茶采摘茶芽后很快炒制,而乌龙茶需要经过促进氧化反应的前期工艺(参见“制造工艺”部分);红茶则需经历更高程度的氧化反应。

乌龙茶家族包括:闽南派系,安溪、华安、南靖、漳浦、平和、龙岩、三明皆有产出;闽北派系:武夷山、建瓯、南平等均有产出;广东潮州派系;台湾派系;其中闽南乌龙的主要品种包括:铁观音、本山、毛蟹、黄金桂、奇兰、丹桂、金萱、佛手、梅占、八仙、大叶乌龙等等,产量上毛蟹占据绝对主流,铁观音其次,之后是黄金桂、本山,此外的其余子品种分布狭窄、总量更少。

特别注意:铁观音只是闽南乌龙茶旗下的一个品种,由于名头在外、经常被当作与绿茶、红茶并立的一个大类,其实这是市场上的误解。

闽南乌龙的六大品种#铁观音:茶树品种名称之一,非商标名,采用铁观音品种茶青原料制造出的成茶品质最优,广为喜爱,素有“七泡余香”和“观音韵”之名;但铁观音茶树生长缓慢、单产最低,价格也最为昂贵,为国内消费的绝对主流——不幸的是,市面上有大量其他的品种被冒充为铁观音。

关于铁观音的详细介绍参见:近距离接触铁观音毛蟹:茶树品种名称之一,非商标名。

毛蟹单产最高,计划经济时代为适应出口需要被大量引种,产量估计可占闽南乌龙市场的90%以上,是出口茶、工业原料茶(如制成茶饮料)的绝对主力,该领域地位牢不可破。

参考:近距离接触毛蟹黄金桂:特色品种之一,非商标名。

黄金桂以茶香高扬著名,有“透天香”之名,优质品花香浓郁、但风格张扬,茶香高扬度甚于铁观音,但叶面单薄、耐泡度差。

参考:近距离接触黄金桂本山:特色品种之一,非商标名。

本山茶青的外形非常类似铁观音,达到难以分辨的地步--区别在于本山叶片较为单薄,耐泡度一般;茶香的香型与铁观音也有一定的差异(有一定经验者可顺利分辨)。

本山单产较高,得到一定面积的引种,但不算广泛。

关于本山的详细介绍参见:近距离接触本山(铁观音与本山的鉴别)奇兰:又称白芽奇兰,公认的优良品种之一、非商标名。

白芽奇兰原产漳州平和县,特点是香气奇特高锐,滋味浓郁、回甘强烈,很有特点,但制作难度较大、一般容易苦涩,需要良好的做青技术。

另外在武夷岩茶中,奇兰经常被用于大红袍的拼配原料。

丹桂:品种名,公认的优良品种之一、非商标名。

丹桂原产武夷山,系奇丹(大红袍)与肉桂的杂交后代,具有香气高飘的特点,但极易苦涩——漳州南靖县于2000年初大量引种,采用轻发酵工艺制作,优品的品质十分突出。

以上六个品种在闽南派系乌龙茶中最为常见,其他包括八仙、梅占、佛手等品种相对稀少、或引种地域狭窄,影响力有限。

茶青的采摘#采摘下来的叶子、作为制造乌龙茶的原料。

一般茶青以“三叶一梗”为佳(或称“一芽双叶”),采摘时机应该适宜,太嫩不宜、太老也不宜;采摘方式分为手工采和机采:——手工采:包含直接手摘、镰刀/小剪刀采割和大剪刀收采三种方式。

直接手摘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差,且采茶工的手指非常容易受伤,上个世纪90年代前用此种方式;90年代后“大剪刀收采”开始流行,特点是效率高出数倍,但采下的茶青长短不齐且多有断叶,质量不高,多用于数量巨大的色种,偶也用于铁观音;90年代末,镰刀/小剪刀采割方式在铁观音采摘中得到流行,特点是可保持一芽双叶采割,效率略高于传统的直接手摘方式、采茶工的手指也不容易受伤。

——机采:自动机械采茶,优点是效率最高,缺点与大剪刀收采类似。

在实际条件下,采摘方式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采铁观音不一定总能采取“镰刀/小剪刀采割”成“一芽双叶”的理想方式,原因在于铁观音制造要求在晴天进行(后文会简单解释原因),但一个茶季中的晴天往往非常有限,此时采茶效率问题凸显,为赶天时往往要求在短短几天内将所有观音茶青收采完毕,此时就必须用大剪刀收采方式或者机采方式——这两种方式很难制造出极品茶,但在晴天条件下制造出中高档产品没有任何问题。

图为一芽双叶的铁观音茶青:IMG_0580.jpg (263 KB)乌龙茶的工艺流程#晒青:茶青采下送回后,立刻铺在地上或铺在具反光效果的专用晒青布上晾晒;摇青:晒完后静置数小时,然后投入摇笼中机械转动,一般反复3~4次,每次摇青都要间隔数小时――时间不是固定的,应根据青叶情况、当天气候和青叶的转变状况灵活调整;凉青:摇青工序结束后、青叶需静置一定的时间;做青:晒青、摇青、凉青三个工序可并称为“做青”走水:在做青过程中,青叶内的水分不断散发,此过程为走水;走水好坏直接关系到成茶的品质。

走水工序=做青工序=“晒青+摇青+凉青”炒青:凉青完毕后将青叶投入炒锅中炒制-[注解:目前有较先进的不锈钢炒锅,使用液化气为燃料,但个人较担心液化气罐的安全性。

]以后为反复揉捻、包揉工艺,目的在于塑造紧结外形并去红边,最后经过烘干工序后便成为毛茶。

毛茶去梗、分拣后成为可出售的精茶关于铁观音的生产过程,可参考:《铁观音制作全程展示》什么是空调茶#制茶过程中(主要在凉青环节)使用空调来调节环境温度,可提高成茶的品质;目前多数铁观音都借助空调――一般说,春、夏、暑三季需要用到空调,秋茶可基本不用。

部分空调制出的茶,会有一种很难用语言形容的“空调味”,且在常温条件下普遍很难长期保存,必须在真空包装+冰箱冷藏才能解决问题——通过技术处理可避免这两个缺陷,这里不作解释。

乌龙茶的季节#春茶:公历5月份前后;经过漫长的生长,茶青中积累了丰富的内质,但由于春季多雨,难以制造出好茶,导致高档茶数量较少;但若有适宜的天气,春茶可出难得一见的极品;另外,春茶普遍会偏苦,与茶多酚含量多有关。

夏茶:公历6~8月份,夏季气温高且多雨,常规条件下制出的茶质量较差(苦、涩),但用空调辅助可大幅度提高品质;暑茶:公历8~10月份,同样高温多雨,类似于夏茶,需用空调调节温度;秋茶:公历10月份左右,秋季天高气爽、多见晴好天气,出产的茶品品质大多较高,中高档产品甚多,整体上质量最佳。

毛茶与精茶#毛茶:刚制造好但没有去梗的茶,见图;精茶:梗去除后的茶,如图:――一般来说,颗粒较紧结会将很多茶梗紧紧包裹,导致除梗十分困难,所以干茶并非越紧结越好,而是要在紧结度和除梗难度间取个折衷。

下右:毛茶;上中:拣出的茶梗;下左:精茶IMG_0686.jpg (421 KB)增补:市场上的“韵香”、“浓香”目前市场上许多铁观音都被标“韵香”、“浓香”,而“浓香”铁观音并不是学术意义上的焙火茶,只是将一些香气比较高的茶作为“浓香”,取字面意义。

这类茶一般都是拖补做法——不幸的是,此种制法会有大量的歪酸劣品,市场上许多“浓香”观音而有怪异味者,其实多为歪酸茶。

当然少数优品呈现酸香特征,也能够很好接受。

“韵香”:学术上没有这个概念,但是一些大品牌推出了这类茶,故而产生。

韵香型茶一般为极轻度的焙火,事实上只是很多商家将过期有陈味的茶复火处理,以新名目推出而已,并没有确切的技术含义。

“拼配”:传统制法时代,出于数量和焙火的要求,需要将多种铁观音毛料拼在一起,进行焙火,得成茶,此法不仅可保证品质稳定,对于品质提升往往也有好处。

进入轻发酵时代(2005年前),拼配的技术用途大大减少了,商业用途增加,许多不法JS将本山、毛蟹拼入观音中,当作铁观音出售,导致“拼配”名词被消费者广泛厌恶。

不过在2005年之后,“拼配”概念得到一定的纠正,非法拼配、以次充好的做法不再广泛,拼配多限于同品种间进行。

大品牌企业,出于量的需要都需将铁观音进行拼配(如不拼配,一个批次一般最多为20斤成茶);而中小茶叶店大多通过拼配技术来提升品质——但是在轻发时代,拼配做法固然也可以弥补口感缺陷,但容易导致叶底花杂、香气不清不正,意义已然削弱。

备注:本网所售绝大多数茶品,均严格按照批次管理,保证原汁原味,仅少数入门级茶品会有同品种拼配情况,但会在产品介绍中明确指明。

[制茶] 传统铁观音的制作工艺讲解最近看到类似”重摇重发酵“的显著错误说法满天飞,有必要发个帖子来专门讲解。

传统铁观音,指的是铁观音业界在90年代末工艺转换之前的工艺,尤其是以80年代中期为代表。

做青是铁观音最核心的工序,传统铁观音在这一点上,与当前的流行工艺存在思想上的区别:——传统观音重度晒青,轻度、多次摇青,以促进均匀地走水,保持茶叶的完整性。

杀青(炒青)时间必须为次日早上。

——流行的轻发酵工艺,轻度晒青,但摇青手法很重,三遍摇青时超过半小时的情况是很常见的。

杀青(炒青)时间多在下午之后,正炒工艺除外。

发酵度与摇青程度轻发酵、中发酵等不同的发酵程度,并不是单单由摇青决定的,很多人从字面上理解,认为重摇青就是重发酵、轻摇青就是轻发酵,但这是错误的,专业制茶者一般不会有此言论。

多是对技术比较外行的商家用来忽悠人问题是,这在字面上很好理解,所以新茶友容易被误导。

发酵度取决于整个做青工序,包括晒青和摇青,但这两者是一个系统工程,耦合紧密,不可分割,只能统一起来讨论。

另外,两次摇青之间的间隔也影响发酵程度。

也就是说,重摇并不是重发酵,轻摇也不是轻发酵——这种说法完全就是人为的误导。

传统工艺:晒青决定在80年代之前,很多村子都是不通电力的,制茶全靠手工。

长时间的摇青只有机械才能做到,人工手工摇青,正常3-5分钟就非常累了,所以基本不超过这个限度,而是比较频繁、多次摇青,由多人轮流作业。

传统工艺主要靠晒青来令青叶丧失水份、同时促成香气转化——晒到茶青出哪一种香气,那么成品就是此种香气,只是强弱之别。

上架(6).JPG (388.09 KB)几种茶需要重度摇青1、晚青——晚上采回来的鲜叶,由于没有太阳晒了,不得不重度摇青来失水,正常晚青只能出很一般的茶。

2、雨水青——下雨天采下的茶青,同样道理,雨水青不得不重摇,但是成品一般最差。

3、老叶——叶子开采不适时,叶片粗老,木质化明显,不得不依靠重摇来促进转化。

4、轻发酵拖补做法——摇青1-2遍而已,都是长时间摇青,然后拖到第三天杀青。

5、轻发酵消青做法——故意轻度晒青,正常也是3遍摇青,第三遍摇较长的时间,第二天下午杀青。

——假如晒青程度较高,接着又重度摇青,那么青叶会红变比较厉害,杀青拖到第二天下午,so so,茶汤会寡淡没有什么茶味,当然不管怎么浸泡都不苦涩。

我们的知识传承来自于以下脉络:-1952年新加坡华侨在本村设厂,并引入铁观音种植生产,对口出口至新加坡。

-中茶公司大约从60年代开始,在本乡镇设分公司(书洋镇,目前南靖土楼管理区所在),中茶委派了3、4位技术员驻点.这些技术人员来自西坪镇,基本都是中专毕业(那个年代的中专毕业,实际能力相当于目前的硕士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