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827石油地质学大纲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长江大学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29-工程地质学
附件5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工程地质学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也是许多学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工程地质评价和分析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各种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 30分(10小题,每小题3分)
(2)判断题 20分(10小题,每小题2分)
(3)简答与论述题 70分
(4)综合分析题 30分
三、考查范围
(一)矿物岩石部分
1. 造岩矿物的物理性质
2. 岩浆岩的成因与产状、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的分类、主要岩浆岩的特征
3.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沉积岩的结构、沉
1。
长江大学期末《石油地质学》复习题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绪论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石油地质学:又称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油气藏。
2. 石油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成盆、成烃、成藏研究是石油地质学的三大主要内容。
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可归纳为:生、储、盖、圈、运、保,所以本课程根据由浅到深可归纳为以下四部分内容:油气藏的基本要素:流体、生储盖层、圈闭。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生成、运移、聚集。
油气藏成藏分析:成藏条件、保存与破坏。
含油气盆地及油气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
3. 石油在国民经济中有何作用?答:①在工业及交通运输上作为燃料,称为工业的血液;②在轻纺工业上,作为石油化工原料,称为工业食粮;③在农业上,为农机燃料,化肥、农药的原料,是良田沃土;④在军事上,为战略资源和物质基础。
4. 解放后我国石油工业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答:第一阶段:1949年——1958年油气勘探重点在西部地区, 56年5月发现克拉玛依、四川的扬高寺气田,56年12月发现鸭尔峡油田。
第二阶段:1959年——1978年勘探重点由西部转向东部, 1959年9月26日,发现了大庆油田,1963年发现胜利油田, 1964 年发现大港油田,1965年发现江汉油田,1967年发现下辽河油田,1970年发现长庆油田,1971年发现南阳油田,1975年发现任邱油田,1975年发现中原油田。
第三阶段:1978年12月——现在稳定东部,发展西部,面向海上,进军国际石油市场。
发展东部:东部油田继续增储上产,寻找隐闭油气藏。
发展西部: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等大油田的相继建成,,,面向海上:发现海上大陆架,查明近海盆地的油气概况,有近10盆地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储量主要在渤海4亿多吨,珠江口4亿多吨,北部湾1亿多吨;气主要在琼东南,东海、辽东有少量的气,,,。
深部海域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储存。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中国海洋大学
004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目录一、初试考试大纲 (1)828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1)827 石油地质学 (3)821 地震勘探 (4)660 普通地质学A (6)929 地质学基础 (9)928 地史学 (12)819 沉积岩石学 (14)二、复试考试大纲 (15)地球物理勘探综合 (15)地质工程综合 (18)应用地球物理综合 (20)石油地质学综合 (23)一、初试考试大纲828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一、考试性质《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是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对学生将来从事地球物理或石油地质专业科学研究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二、考察目标要求考生系统地理解各种测井方法的基本原理,各种测井数据的处理与解释方法,掌握利用测井资料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掌握多种测井数据的综合解释与分析方法。
三、考试形式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1、自然电位测井自然电场的产生,自然电位测井及曲线特征,影响因素,自然电位曲线的应用2、普通电阻率测井岩石电阻率与岩性、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的关系,普通电阻率测井原理,视电阻率曲线特点及影响因素,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3、侧向测井三电极侧向测井,七电极侧向测井,双侧向测井,4、微电阻率测井微电极测井,微侧向测井,临近侧向测井,微球形聚焦测井5、感应测井感应测井原理,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双线圈系的探测特性,复杂线圈系—0.8m六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测井曲线上下围岩相同,单一低电导率和高电导率地层的视电导率曲线,上下围岩不同,单一低电导率和高电导率地层的视电导率曲线,感应测井资料应用6、声波测井岩石的声学特性,声波速度测井,声波幅度测井,长源距声波全波列测井,7、自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自然伽马测井,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放射性同位素测井8、密度测井和岩性密度测井密度测井和岩性密度测井的地质物理基础,密度测井,岩性密度测井9、中子测井中子测井的核物理基础,超热中子测井,热中子测井,10、脉冲中子测井中子寿命测井(NLL),非弹性散射伽马能谱测井,中子活化测井11、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储集层的分类及需要确定的储集层参数,储集层的分类特点,储集层的基本参数,测井系列的选择,纯地层的测井解释基本方程12、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基本方法岩性的定性解释,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定量解释,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快速直观解释13、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含油性的基本方法储集层含油性的定性解释,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储集层含油性的快速直观解释14、用测井资料识别裂缝的方法裂缝性储集层的特点,识别储集层裂缝的测井方法(地质倾角测井,地层微电阻扫描测井,电阻率测井,长源距声波测井,阵列声波测井,环形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识别裂缝的其他方法)15、测井资料的计算机解释测井资料的计算机解释的任务和特点,测井资料的计算机解释的基本过程,现场快速直观解释(CYBERLOOK),泥质砂岩解释(SARABAND),复杂岩性解释(CORIBAND),最优化解释(GLOBAL)827 石油地质学一、考试性质《石油地质学》是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对学生将来从事石油地质专业科学研究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石油地质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石油地质学》研究生考试大纲一、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学二、适用专业:地质类专业三、参考书目:石油地质学(第三版),张厚福等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年四、考试内容要求掌握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利用石油地质学的基本原理解决简单的石油地质学问题。
试题总分150分,试题类型及试卷结构包括:名词解释(20分~25分);填空题(30分~40分);简答题(50分~60分);问答题(30分~40分)。
考试内容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石油的成分和性质;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油田水的类型。
第二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干酪根及其类型;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未熟低熟油;天然气成因类型、特征及鉴别;烃源岩的特征及地球化学研究。
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碎屑岩的孔隙类型及影响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及影响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盖层的类型及封闭机理。
第四章:石油天然气运移基本概念;初次运移的相态、动力、方向和运移模式;二次运移的相态和动力;二次运移的通道和输导体系;影响二次运移方向的主要地质因素;二次运移方向的研究方法;流体势分析。
第五章:石油天然气的聚集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油气藏的破坏和再形成;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深盆气的形成与分布。
第六章:油气藏的类型掌握油气藏的基本类型;掌握各类构造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各类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
第七章:油气分布油气田的概念及其基本类型;油气聚集带的概念及其基本类型;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及研究内容;含油气盆地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克拉通盆地和叠合盆地的石油地质基本特征(包括盆地的概念、构造特征、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藏分布模式);国内外典型盆地实例;油气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
长江大学石油地质复习资料
1.石油地质学研究地壳中的油气藏及其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的地质科学。
石油地质学研究对象是油气藏其内部主要是流体。
2.石油沥青类是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
是可燃有机矿产组成的主要部分3.从物理状态分类,可燃有机矿产可分为三类:1.气态可燃矿产:即天然气。
2.液态可燃矿产:以石油为代表。
3.固态可燃矿产:种类较多,包括煤、油页岩、硫磺及石油衍生物:地沥青、地蜡、石沥青等。
4.石油就是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5.石油的组分组成,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分别为油质、苯胶质、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6.石油的化学性质(一)元素组成主要为C、H、O、 S 、N和微量元素(灰分), C 、H为主占总量95~99%,C、H两元素主要呈烃类化合物存在,是石油组成的主体。
O、S、N含量低,占1~4%主要存在于高分子化合物中大多富集在渣油或胶质和沥青质中。
微量元素与自然界有机质的元素组成相似,表明石油与原始有机质存在着明显的亲缘关系。
V、Ni分布广泛,具有成因意义,海相原油- V/Ni>1,陆相原油- V/Ni<1 。
(二)石油的烃类组成(1)烷烃,碳原子以单键相连成链状。
密度、溶点、沸点随相对分子量增加而升高,相对密度小于1,几乎不溶于水。
无支链者为正构烷烃,有支链者为异构烷烃。
常温常压:C1~C4(甲烷~丁烷)为气态,C5~C16(戊烷~十六烷)为液态,C17+高分子烷烃为固态。
正构烷烃分布曲线,不同碳原子数的正构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曲线。
石油中的异构烷烃,异戊间二烯烷烃最重要,研究和应用最多是:植烷和姥鲛烷。
(2)环烷烃,石油中的环烷烃多为五员环或六员环,密度、沸点比同碳原子数烷烃高。
(3)非烃化合物,主要是含硫、氮、氧的有机化合物。
含硫化合物:硫来自有机物的蛋白质和围岩的含硫矿物石膏等,蒸发性盆地含硫量高。
2017年长江大学825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不仅对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空间数据基础、研究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有较深入的理解,而且能够系统地掌握空间数据处理、管理、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常用GIS软件系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与标准化,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GIS基础(60%)
GIS应用(20%)
GIS前沿(20%)
3、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30分(6个,每小题5分)
填空题 20分(10个,每空2分)
简单题 50分(5题,每小题10分)
综合应用题 30分(2题,每小题15分)
论述题 20分(1题,每小题20分)
三、考查范围
(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2、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长江大学石油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3. 为什么三角洲沉积体系是形成油气聚集最有利的地质环境?
4. 论述不整合面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5. 试述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相古地理环境(地质条件)。
6. 天然气可划分哪些成因类型?有哪些特征?
7.试述生油理论的发展。
8.评价生油岩质量的主要指标。
9. 油源对比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目前常用的油源对比的指标有哪几类?
第五章 石油及天然气运移
一、名词解释
5. 油气二次运移中质点的受力情况(即运移机理)。
6. 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及疏导体系有哪些?
7. 试述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取决于哪些因素。
8. 根据油气二次运移的机理分析含油气盆地中有利的远景区。
9. 油气二次运移中油气性质的变化。
第六章 油气藏的形成
7. 简述天然气依其分布特征在地壳中的产出类型及分布特征。
8. 油田水的主要水型及特征。
9. 碳同位素的地质意义。
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一、名词解释
储集层、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有效(相)渗透率、相对渗透率、孔隙结构、流体饱和度、砂岩体、盖层、排替压力
7. 简述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形成的沉积背景。
8. 试述古潜山油气藏与基岩油气藏的异同点。
9. 水动力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一、名词解释
沉积有机质、干酪根、成油门限(门限温度、门限深度)、生油窗、烃源岩、有机碳、有机质成熟度、氯仿沥青“A”、CPI值、TTI法(值);
6. 试从大地构造观点来分析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分布特征及其油气聚集类型。
7.简述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内容。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长江大学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27-沉积岩石学
附件5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沉积岩石学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沉积岩石学考试涵盖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的分类和各主要类型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沉积相的相标志、各种沉积相的主要特征、沉积相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的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沉积岩和沉积相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基本概念 30分
基本原理 65分
岩石特征与成因 40分
沉积相分析 15分
4、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30分
填空题或判断题 15分
简答题 30分
问答题(包括画图) 60分
综合应用题 15分
三、考查范围。
长江大学石油地质学复习要点(胡海燕老师)
名词解释1、TTI值:时间-温度指数,用来表示时间与温度两种因素同时对有机质成熟度的影响。
2、沉积有机质:通过沉积作用进入沉积物中并被埋藏下来的那部分有机质称为沉积有机质。
3、储层: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4、盖层:位于储集层的上方能够封盖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5、烃浓度封闭:如果盖层具有较高的烃浓度,可以有效地减缓或阻挡储集层中烃类的扩散损失,由此造成的盖层的封闭作用成为盖层的烃浓度封闭作用。
6、干酪根:为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包括以分散状态存在于沉积岩中的不溶有机质和以集中状态存在于煤中的不溶有机质。
7、固态气水合物: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由甲烷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
8、沉积盆地:指在某一特定地史时期,长期不断下沉接受沉积物堆积,沉积物的厚度比周围地区的沉积物厚,这样的区域称为沉积盆地。
9、含油气盆地:是指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并且已经发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形成商业性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10、含油气系统:沉积盆地中的一个自然系统,它包括一个有效的烃源岩体和与此烃源岩体有关的所有油气藏以及形成这些油气藏所必须的一切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
11、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的数值时,有机质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就是门限温度。
12、门限深度:与门限温度相对应的深度称为门限深度。
13、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14、圈闭:是指地下适合油气聚集的场所。
由三部分组成:储集层、盖层、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造成油气聚集的遮挡物。
15、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16、天然气:广义上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
狭义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的气体,包含烃类气体和少量非烃气体。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参考一、名词解释(30分):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4、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5、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6、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7、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8、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9.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
10.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时,在一定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11.相渗透率:又称有效渗透率,指储集层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分别用K0,Kg,K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
12.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13.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14.盖层闭合度:15.油气藏:地壳上的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16.油田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诶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17.沉积有机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沉积物(岩)中保存下来的有机质。
18.力场强度:把单位质量流体在力场中受到的力E为力场强度。
19·二次运移:指油气脱离烃源岩后在储集层或其他渗透性介质中的运移。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长江大学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23-地球物理测井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地球物理测井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地球物理测井考试涵盖电法测井原理、声波测井原理、核测井原理等课程。
要求考生比
较系统的掌握上述专业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曲线特点、影响因素和主要应用,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电法测井原理60 分
声波测井原理40 分
核测井原理50 分
4.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30分(10小题,每小题3分)
简答题:60分(6小题,每小题10分)
综合应用题(含计算推导题):60分(3小题,每小题20分)
三、考查范围
(一)电法测井原理
1.电法测井的基础知识。
长江大学地质学综合考试大纲
QQQQ长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地质学综合》第一篇地球1、地球概说知识点:宇宙概况;地球的形貌;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的圈层结构考核重点:地球内、外圈层的划分依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依据、地球的物理性质2、地壳知识点: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的结构和类型;地壳重力均衡基本概念:地壳、大陆地壳、大洋地壳、岩石圈、大气圈考核重点:地壳的类型及特征、地壳的物质组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岩层的主要特征第二篇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概述知识点:地质作用的一般概念;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
基本概念:地质作用考核重点:地质作用的一般概念、内外力地质作用间的关系2、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知识点:风化作用概念;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风化壳、河流概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的沉积作用。
地下水类型、成分、物理性质及其运动、存储条件;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地下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冰川的形成、运动与类型;冰川的刨蚀作用;冰川的搬运作用;冰川的沉积作用。
风沙运动特点;风蚀作用;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沉积作用。
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湖泊成因、分类及湖水来源、成份与运动;湖泊的地质作用;沼泽的地质作用与煤的形成环境。
海洋地地质作用海洋一般特征;海洋的剥蚀作用;海洋的搬运作用;海洋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基本概念:河流阶地、深切河曲、侵蚀基准面、风化作用、风化壳、层间水、承压水、层理构造、层面构造、成岩作用、洋流考核重点:不同地质营力的风化作用概念、类型及特征;不同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概念、类型及特征;不同地质营力的搬运作用概念、类型及特征;不同地质营力的沉积作用概念、类型及特征;成岩作用的类型、特征;沉积岩的结构、构造。
深切河曲的成因;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河流地质作用的一般趋势;利用单向环流作用原理,分析与图示河边滩与河曲的形成;利用双向环流作用原理,分析与图示河流心滩的形成;分析与图示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分析与图示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煤的形成过程与主要成煤时期;3、内力地质作用知识点:现代地壳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地壳运动的类型;地史期间地壳运动的恢复方法、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基本概念: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岩浆侵入作用、火山作用、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断层。
长江大学普通地质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普通地质学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地质学综合考试涵盖地质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要求考生在较系统掌握普通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有关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和技能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地球基础知识 25分
内动力地质作用原理 60分
外动力地质作用原理 50分
地质灾害与资源环境 15分
4、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 30分(10小题,每小题3分)
(2)判断题 20分(10小题,每小题2分)
(3)简答与论述题 70分
(4)综合分析题 30分
三、考查范围。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27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27 科目名称: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专业代码:081801 专业名称:矿产普查与勘探《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油气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入考试。
简介:《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它既包括了数、理、化和基础地质科学,也包括了许多相关的应用科学技术,是与油气方向相关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的油气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地质科学。
通过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教学,使学生掌握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系统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理解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特点、知识体系的内涵与外延、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术。
在此基础上建立油气地质及勘查专业的思维模式,探索和创新意识以及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考试内容包括:(1)传统内容即油气藏的基本要素、油气藏形成机理和油气分布规律;(2)扩展内容即含油气系统和盆地模拟、非常规油气地质和非常规油气资源以及油气勘探基本程序和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基本要求:《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以油气藏为核心内容。
要求系统掌握油气藏中的流体(气、油、水)性质、储集层、盖层、圈闭和油气藏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研究方法;烃源岩和油气成因、油气运移和聚集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机理以及研究方法;油气藏形成和破坏过程的概念、条件和作用、动力学机制以及研究方法;含油气盆地、油气聚集单元和油气在时空深上的分布规律。
要求理解和掌握含油气系统和盆地模拟概念、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法;非常规油气地质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基本概念、特征、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以及油气勘探基本程序与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技术。
要求在掌握该课程的系统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形成油气地质专业的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具备对油气地质资料和研究方法以及基本技术的应用能力。
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地质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固体矿、流体矿的成因等
约 40 分
油气形成与成藏
约 60 分
矿藏资源分布与控制因素
约 30 分
资源环境保护
约 20 分
三பைடு நூலகம்考查范围
(一)固体矿、流体矿的成因等 考试内容 1.矿产成因理论发展概况 2.矿产形成的物质基础 3.干酪根热降解成油机理 4.矿藏理论进展 5.烃源岩及其地球化学研究
2020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资源与环境地质学 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资源与环境地质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应用学科, 是阐述矿藏资源在矿床中的形成过程、产出状态及分布规律的学科, 是指导矿藏勘探和开发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 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形成的基本原理和分布规律,资源的开采对 环境的破坏等,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从事固体矿藏、流体矿藏的 调查和勘探、环境保护等打下坚实的地质学理论基础。
(二)油气形成与成藏 考试内容 1.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 2.碎屑岩储集层 3.碳酸盐岩储集层 4.盖层 5.与油气运移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6.石油与天然气的初次运移 7.油气的二次运移 8.圈闭、油气藏、闭合度的概念 9.油气成藏要素、油气藏富集条件、生储盖组合的评价 10.圈闭的有效性、油气差异聚集原理 11.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 12.构造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背斜圈闭和油气藏概念及形成 13.断层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及形成 14.裂缝性背斜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及形成 15.地层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岩性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及形成 16.不整合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及形成 17.水动力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及形成 (三)矿藏资源分布与控制因素 考试内容 1.矿藏及其类型 2.矿藏区带分布特征 3.沉积盆地及其类型 4.几种重要的含油气盆地 5.我国沉积盆地的分布格局及演化 6.矿藏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 (四)资源环境保护 1、固体矿藏开发特点及对环境影响 2、油气开发特点及对环境影响 3、环境保护措施
长江大学的石油地质学介绍
课程的主要特色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表现在:教学、科研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
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
课程主讲教师学历、职称均较高,爱岗敬业。
且承担有较多的科研项目,取得了大量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
(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培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和授课后,鼓励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就其感兴趣的领域深入研究,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十分显著。
(3)课程建设的同时,注重高质量教材的选用。
所选用的教材均为国内优秀教材。
除理论课教材外,自已还编写了配套的实验实习教材,补充了理论教材的不足。
为了引导学生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编写了《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专业名词英汉对照手册》,正在组织编写《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英文辅助教材。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大纲(852石油地质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大纲
(852石油地质学)
一、考试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学会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地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来认识油气藏的形成及分布规律,明确寻找油气的方向,以便为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奠定基础。
本课程要求考生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分析,将理解、领会与分析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理解和分析能力。
考试中体现既测试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又测试分析能力的原则。
二、考试内容
(一)现代油气成因理论及盖层要素
1.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2.掌握现代油气成因理论及其条件;
3.储层(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性质及发育控制因素;
4.盖层的类型及其封盖机制。
(二)油气成藏原理
1.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2.石油和天然气的聚集;
3.温度场、地压场、地应力场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4.油气藏类型及其特征。
(三)油气分布及资源评价
1.掌握油气聚集单元的分类及特征;
2.含油系统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要素;
3.掌握油气资源评价的对象及评价内容;
4.油气资源评价的层次、基本内容和评价方法。
三、参考书目
1.柳广第,等.石油地质学(第四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3.
2.张厚福,等.石油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石油地质学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石油地质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综合性和应用性强。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油气藏的基本特征、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油气藏基本特征 45分
油气藏形成基本原理 45分
油气藏成藏条件 40分
油气分布规律 20分
4、试卷题型结构
如:名词及术语解释 30分
作图或图形分析图 20分
材料分析题 30分
问答及论述题 80分
三、考查范围
第一章 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
基本概念:石油、石油的灰分、石油的比重、石油的荧光性;天然气、凝析气(凝析油)、固态气水合物;油田水、油田水矿化度。
基本知识:石油的元素组成;石油化合物组成及特征;石油的物理性质。
天然气的产状;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油田水的矿化度及化学组成;油田水的类型。
稳定同位素在自然界的分布、比值符号和标准;稳定同位素的计算及意义;油气中碳同位素组成。
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基本概念:储集层、绝对(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有效(相)渗透率、相对渗透率、孔隙结构、流体饱和度、砂岩体、盖层、排替压力。
基本知识:储集层的物性参数——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隙结构。
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油物性的因素;碎屑岩储集体类型及分布。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类型、影响储油物性的因素及分布规律。
其它类型储集层。
盖层的类型、封闭机理及评价方法。
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
基本概念:油气圈闭、油气藏、构造圈闭(油气藏)、背斜圈闭(油气藏)、断层圈闭(油气藏)、裂缝性背斜圈闭、刺穿圈闭、地层圈闭(油气藏)、不整合圈闭(油气藏)、岩性圈闭(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闭合面积、闭合高度、油气藏高度、流体势。
基本知识: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度量;构造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背斜、断层、裂缝性背斜、刺穿圈闭和油气藏特征及类型;地层圈闭和油气藏类型: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礁型圈闭和油气藏特征及类型;岩性圈闭和油气藏类型;水动力圈闭和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复合型圈闭和油气藏。
第四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基本概念:沉积有机质、干酪根、成油门限(门限温度、门限深度)、生油窗、煤成气、煤层气、烃源岩、有机碳、有机质成熟度、氯仿沥青“A”、CPI值、TTI法(值)。
基本知识:油气生成的原始物质来源;干酪根的形成、分子结构、类型。
有机质成烃演化的阶段性及成烃模式;油气生成理论的进展——未熟、低熟油形成机理,煤成油形成机理;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及促使有机质演化成烃的因素;天然气的成因类型。
烃源岩的类型;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及评价;油气地球化学对比的意义、对比常用参数、对比方法。
第五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
基本概念:油气运移、油气初次运移(排烃)、油气二次运移、异常(高)地层压力、排烃效率、生油岩有效排烃厚度。
基本知识: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因素;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演变;油气初次运移的方式(模式);异常高压产生的原因及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油气二次运移的机理、通道、方向;油气二次运移中油气性质的变化;油气运移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 油气藏的形成
基本概念:油气聚集、成烃坳陷、(有利)生储盖组合、有效圈闭;临界温度、临界压力。
基本知识:单一圈闭的油气聚集,油气差异聚集的基本原理,油气差异渗漏的基本原理。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油气源,良好的输导层及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必要的保存条件。
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油气藏破坏和再分布的地质作用及油气的变化。
第七章 含油气盆地与油气聚集单元
基本概念:沉积盆地、含油气盆地、一级构造单元、二级构造单元、三级构造、含油气系统、油气聚集带、油气田。
基本知识:含油气盆地的结构、构造;以板块构造及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分
类及特征:裂谷盆地、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分布特征;含油气盆地中的油气聚集:油气聚集带、油气田的类型。
含油气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分类。
第八章 油气分布与控制因素
基本知识:油气分布的基本特征:在层位上、地域上、深度上;天然气分布的广泛性;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三角洲、冲积扇和深海扇等砂岩体与油气聚集;不整合与油气聚集;断层对于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