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
优美唐诗鉴赏20首
优美唐诗鉴赏20首1. 《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鉴赏:这首诗用简洁明了的意象,表达了离乡思乡的情感,是唐代思乡诗的代表作之一。
2.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鉴赏:这首诗以壮丽的景象和豪迈的气概,表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
3. 《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鉴赏:这首诗通过对傍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4. 《出塞》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鉴赏:这首诗以边塞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豪迈悲壮的情感,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安全的关切。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鉴赏:这首诗写离别之情,大气豪放,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6. 《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鉴赏: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7. 《山居秋暝》作者: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的山村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鉴赏:这首诗写作者送别友人的情景,语言简练流畅,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
9. 《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鉴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久居他乡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10.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唐诗三百首阅读赏析唐诗三百首赏析
唐诗三百首阅读赏析唐诗三百首赏析《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
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
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
金缕衣·全文及赏析【金缕衣】无名氏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鉴赏】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
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
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
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细微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
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
这两句诗意又是相通的。
“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
何以如此?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却只有一次,一旦逝去就永不复返。
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
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人的风韵。
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舒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
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
唐诗宋词鉴赏精选
唐诗宋词鉴赏精选
一、唐诗鉴赏
1.1 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唐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简洁清新的语言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对明月的景仰。
通过描绘床前明月光和低头思念故乡,表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忧郁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1.2 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唐诗写了登高远眺时的壮丽景色。
通过描述风声、天空、倒映在水面上的画面等细节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并暗示了社会动荡带来的忧伤情绪。
二、宋词鉴赏
2.1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首宋词以婉约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明月的追问和对时间的思考。
通过描绘夜晚饮酒时凝望明月的场景,传递出作者对生命短暂和人生之无常的感慨。
2.2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开。
这首宋词描绘了元宵节之夜的喜庆景象。
通过具体描写花卉盛开、繁星闪烁、仪仗来往等场景,表达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节日气氛。
结语
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以上所列举的部分作品只是其中一个极小的片段,但足以展示唐诗宋词在韵味、意境上给人带来迷人之处。
我们应当珍视这些文化遗产,通过欣赏和鉴赏带来的美学享受,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千年文明。
最新古诗词唐诗解读鉴赏_古代诗词鉴赏
最新古诗词唐诗解读鉴赏_古代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是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如果你还在烦恼不知道如何答题?对诗人的情感琢磨不透?不如看看这篇文章。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最新古诗词唐诗解读鉴赏,供大家参考。
唐诗解读鉴赏1丹青引赠曹霸将军杜甫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犹酣战。
先帝玉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偶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注解】1、丹青引:即绘画歌。
2、为庶为清门:玄宗末年,曹霸因罪被贬为庶民,也就成为寒门了。
3、英雄割据:指曹操与刘备、孙权鼎立。
4、文彩句:指曹氏的文章风度还能影响曹霸。
5、卫夫人:名铄,字茂漪,晋汝阴太守李矩妻,工隶书,王羲之曾从地学习书法。
6、赤墀:宫内涂红漆的台阶。
7、斯须:须臾,一会儿。
8、韩干:玄宗时官太府寺丞,初以曹霸为师,后自成一派。
【译文】曹将军是魏武帝曹操后代子孙,而今却沦为平民百姓成为寒门。
英雄割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曹家文章丰采却在你身上留存。
当年为学书法你先拜师卫夫人,只恨得没有超过王羲之右将军。
你毕生专攻绘画不知老之将至,荣华富贵对于你却如空中浮云。
开元年间你常常被唐玄宗召见,承恩载德你曾多次登上南薰殿。
凌烟阁的功臣画象年久褪颜色,曹将军你挥笔重画又别开生面。
良相们的头顶都戴上了进贤冠,猛将们的腰间皆佩带着大羽箭。
褒公鄂公的毛发似乎都在抖动,他们英姿飒爽好象是正在酣战。
古诗文鉴赏品味唐诗之美
古诗文鉴赏品味唐诗之美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的文学爱好者和艺术品味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品味唐诗之美,欣赏其中的经典之作和艺术之境。
一、唐诗的背景与特点唐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黄金时代,唐诗作为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时代的繁荣与文化的辉煌。
唐诗以其精雕细琢的文字和深邃含蓄的意境而闻名于世。
它以表达作者内心真实感受、描绘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为主要特点,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淡泊清逸的意境,塑造了一幅跳跃活泼、鲜明生动的艺术图景。
二、品味经典之作1.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绝。
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宏伟的建筑形象,表达了对人生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
诗中的“更上一层楼”成为了后人追求进步的经典词语。
2.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耳熟能详的七言绝句。
通过简单的描写和对内心的表达,表达了人在寂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其朴实的情感和别具一格的艺术表达,深深地触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3.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豪放而壮美的辞章。
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表达人对长江的崇敬之情,诗人以雄浑的笔墨展现了自然的辽阔和人的渺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三、艺术之境与鉴赏技巧欣赏唐诗,不仅是欣赏诗人的才华,更是走进其中的艺术之境,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在赏析唐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的鉴赏技巧:1. 了解背景知识: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诗人的生平事迹,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意图。
2. 注意形式结构:观察作品的诗体、韵律、字数和句式等形式结构,了解其规律与特点,有助于准确理解诗人的表达。
3. 分析意象与意境:注意作品中的意象表现和意境构建,思考诗人运用何种手法来塑造形象和传递情感,进而感知其艺术之境。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唐诗宋词鉴赏大全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参考意义和价值。
下面是唐诗宋词鉴赏大全,请参考!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整体赏析这是一首饯别抒怀诗。
在诗中,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表达了自己遗世高蹈豪迈情怀。
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昨日”和接踵而至“今日”。
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
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政治现实感受。
他“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
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一个艺术概括。
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愈趋困窘。
理想与现实尖锐矛盾所引起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表现形式。
破空而来发端,重叠复沓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感情状态。
三、四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豪情逸兴。
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胸襟。
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
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
唐诗三百首诗词鉴赏
唐诗三百首诗词鉴赏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也是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
唐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唐诗三百首中的几首代表作进行鉴赏,并解读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1.《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作者在深夜思乡之际,抬头看见明亮的月光,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意境清静而宁谧,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作者夜晚外出漫步的寂静和思乡的情绪。
2.《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卓越的意志力为主题,表达了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和超越的精神。
作者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河景色,勾勒出人们追求卓越、追求更高境界的豪情。
诗中的“更上一层楼”,既是对登高的企图心,也是对自己追求更高目标、超越自我的永恒追求。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以写友情和胸怀深沉的情感线索。
杜少府即作者的好友,他即将前往蜀州任职,与作者分离。
诗中表达了友人离别时的深情厚意,通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友谊即使隔离千里也能长存的情感。
4.《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通过对寂寥孤独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沧桑感。
诗中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描述了登上幽州台时所感受到的荒芜和萧条。
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则表达了作者对宏大自然和人生沧桑的思考和感慨。
5.《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以庐山瀑布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表达了人们惊叹自然之美的情感。
通过对瀑布陡峭、激流汹涌的描绘,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瀑布的浩荡和壮丽,诗中的“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是将人们对瀑布的惊叹和景仰发挥到极致。
唐诗宋词鉴赏
唐诗宋词鉴赏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唐诗和宋词。
唐诗以其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而闻名于世,宋词则以其细腻婉约、唯美含蓄而享誉文坛。
本文将对唐诗宋词进行鉴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一、唐诗鉴赏1.《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孟浩然通过描绘早晨的自然景观,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清新与美丽。
诗中所传达的“花落知多少”也给人以思考,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变幻。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壮丽的景色和雄浑的气势展示了雁门关大道的壮丽景色。
作者以“更上一层楼”寄寓着对追求更高境界的呼唤,让人思索人生的意义和追求的目标。
二、宋词鉴赏1.《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表达了女子思念男子的情感,词中浓郁的意境和婉约的表达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通过描绘“纤云弄巧”、“银汉迢迢暗度”等意象,传递了深切的爱情和思念之情。
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首词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故国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范仲淹以独特的笔触和细腻的描绘,将秋天的壮丽和离愁融为一体,使读者感受到了浓烈的乡愁和思乡之情。
结语唐诗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
通过对唐诗与宋词的鉴赏,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墨客们的才华横溢和对生活、自然、情感的深刻理解。
希望读者在欣赏这些经典之作的同时,也能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美学价值。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第81章赵嘏
第82章马戴 第83章曹邺
第84章罗隐 第85章皮日休
01
第86章陆 龟蒙
02
第87章韦 庄
03
第88章黄 巢
04
第89章聂 夷中
06
第91章曹 松
05
第90章张 乔
第93章吴融
第92章韩偓
第94章金昌绪
1
第95章鱼玄机
2
第96章郑谷
3
第97章杜荀鹤
4
第98章崔涂
5
第99章秦韬玉
精彩摘录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①,徙倚欲何依②。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③。
秋夜喜遇王处士①王绩北场芸藿罢②,东皋刈黍归③。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得成比目何辞死○16,愿作鸳鸯不羡仙。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⑥,槛外长江空自流⑦! “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卓文君曾因为司马相如不忠,而作《白头吟》:“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 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此地别燕丹②,壮士发冲冠③。昔时人已没④,今日水犹寒。 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①,南冠客思深②。那堪玄鬓影③,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 高洁,谁为表予心? 火树银花合①,星桥铁锁开②。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迟日园林悲昔游①,今春花鸟作边愁②。独怜京国人南窜③,不似湘江水北流。
第62章李绅 第63章柳宗元
1
第64章崔郊
2
第65章元稹
3
第66章杨敬之
4
第67章贾岛
5
第68章张祜
01
第69章刘 皂
02
第70章朱 庆馀
03
第71章李 德裕
04
第13课《唐诗五首》鉴赏语文八年级上册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
颈联融情于景。写的是近景、动景,傍晚时分,牛群、猎人归还家园,与上文诗人的不知所依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抑郁孤独。
(技巧:明确手法+诗意概括+情感)
相顾无相识,
用“乱”修饰“花”,写出了花的种类多,数量多,并化静为动,写出了花争芳斗妍、竞相开放的情态;用“浅”修饰“草”,写出了草在初长时的样子和它嫩绿的色彩,突出了初长芳草的鲜嫩。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尾联:
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作者最爱湖东美景,尤其是迷人的白沙堤,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喜悦之情。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
“历历”“萋萋”都是叠词,使用叠词,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草木茂盛的特点。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请结合诗句赏析尾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尾联融情于景。日暮时分,作者望着烟波浩渺的江水,愁思深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
(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诗句:
“大”写出了沙漠的广阔无边;“直”写出了孤烟的苍劲挺拔;“长”写出了黄河横贯沙漠;“圆”写出了落日苍茫之美。两句诗写出了塞外雄浑壮阔、奇特秀丽的风光。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请分析尾联内容:
尾联写出了边关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突出了作者对前线的关心。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1)优美的语言描绘画面描述:
日暮时分,远远望去,层层树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晖。
诗词鉴赏唐诗宋词欣赏
诗词鉴赏唐诗宋词欣赏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们以其深刻的意境、优美的词藻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被世人所推崇。
本文将对部分唐诗宋词进行欣赏和鉴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优秀的诗词作品。
一、唐诗欣赏1.《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由王之涣创作,以描绘登高望远之景为主题。
诗中以黄河入海,扩展出壮丽的自然景观,让人感受到无限的宽广与壮丽。
作者通过“更上一层楼”的意象,表达了人们向上追求的精神状态。
2.《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孟浩然的一首代表作,描绘了清晨春景的美丽与宁静。
作者以“春眠不觉晓”一语开头,生动地表达了人们沉浸在春天的美景中而不愿醒来的心情。
最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则揭示了美好的春光转瞬即逝,引人深思。
二、宋词鉴赏1.《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范仲淹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是范仲淹的《浪淘沙》中的一首,表达了作者的崇高抱负和豪情壮志。
首句描绘了壮阔的黄河景象,而第三句以“直上银河去”表达了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追求理想,并向往牵牛织女的神话故事。
2.《渔家傲·秋思》- 朱淑真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宋词由朱淑真创作,以描绘秋夜的寂静和美丽为主题。
作者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景色和扑动的萤火虫,表达了孤寂中对牵牛织女的思念之情。
三、诗词之美唐诗宋词以其深远的意境和内在的美感,赢得了无数读者的赞赏和喜爱。
它们通过精炼的词句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转化为艺术的形象,使人们在欣赏中得到心灵的满足。
诗词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方式,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传承。
通过鉴赏和欣赏唐诗宋词,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智慧,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总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通过欣赏和鉴赏这些优秀的诗词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略其中的艺术之美。
唐诗宋词鉴赏
唐诗宋词鉴赏唐诗宋词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瑰宝,以其优美动人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独特的意境,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唐诗宋词的鉴赏价值,通过赏析几首经典的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艺术之美。
一、唐诗鉴赏1. 杜牧《秋夜将晓》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而杜牧的《秋夜将晓》恰好捕捉到了秋夜的神秘和静谧。
一首词,以忧愁、寂寥的笔调,描绘了一个人病榻边的离愁别绪。
诗中的"天将晓,雾满树"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的无奈和思念之情。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凄凉的意境,杜牧成功地表达出了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情感。
2. 王之涣《登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描写壮丽景色的诗,通过对长城和边塞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诗,以简练的文字揭示了长城的巍峨和黄河的奔流。
整首诗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景仰之情。
二、宋词鉴赏1. 李清照《如梦令》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作品以纤细细腻、柔美动人著称。
《如梦令》是其中一首经典之作,以悲伤的情思为主题。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句词,通过对流水、溪亭、日暮等元素的刻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思念之情。
李清照巧妙地运用了音乐的节奏和形象的描写,使词意更加深沉。
2.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辛弃疾是南宋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爱国词人之一,他的作品多以激昂慷慨、奋发向前为主题。
《青玉案·元夕》中,辛弃疾以元宵佳节为背景,以对家乡的思念为主线,描述了异乡黄昏时思亲之情。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句词,通过对飞鸿踏雪泥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自由和家园的追求。
辛弃疾擅长运用对比手法,以及精确的写景和感情的表达,使得作品充满动人力量。
结语:唐诗宋词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通过对唐诗宋词的鉴赏,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诗人们的才华横溢和艺术成就,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美学的魅力。
唐诗三百首鉴赏
唐诗三百首鉴赏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难着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死亦足一作:死意足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的人还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唐诗鉴赏50首
唐诗鉴赏50首1.《三衢道中》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离思五首·其四》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5.《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6.《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7.《三五七言/ 秋风词》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8.《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9.《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温庭筠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0.《赠去婢》崔郊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11.《写情》李益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12.《马嵬(其二)》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3.《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李商隐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古诗三首鉴赏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古诗三首鉴
赏
《饯别》
别后不知君远近,
触日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
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
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依单枕梦中寻,
梦又不成灯又烬。
《春愁》
谁道闲情抛弃久?
每到春来,
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春叹》
春意浮动莺语乱,春雨烟波浪拍岸,新绿芬芳几时休?泪眼凝眸肝肠断,情怀渐觉春梦晚,鸾镜朱颜惊暗换,似曾芳颜怜病体,而今多病惟恐浅。
优美唐诗三百首鉴赏
优美唐诗三百首鉴赏朝代:唐代
作者:陈子昂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朝代:唐代
作者:王之涣
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的人还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摘要:“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为我们展现的独具中国古典情怀的自然审美意境。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艺术境界。
张若虚,千百年来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若隐若现地在唐诗的星河中闪烁着别具一格的光芒,他仅存的两首诗歌之一《春江花月夜》以真挚的离情、睿智的哲理、优美的语言、幽雅的韵律、神韵的境界使读者折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技压群芳,丰富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流传千古。
关键字: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自然景色人生哲理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一、诗作背景
此诗是七言长体诗。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
此诗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
唐中宗神龙(706-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此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被喻为“孤篇横绝全唐”。
二、诗作结构赏析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
诗中春、江、花、月、夜、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伸缩变化,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目眩五彩、浑然忘我的境界。
起首四句,就两现春江、两现明月、两现潮、两现海,交错叠现的景观立即把人带进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境界。
而最后一句,又为整篇描写的江月埋下了伏笔。
诗人在第二组是写初月的朦胧,第三组是写高月的皎洁,并发思古之悠情。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深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
三、诗句赏析
对“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赏析:
在中国古代,“鱼雁”和“书信”有着密切的渊源,古称信使为“鱼雁”,也叫“鸿鳞”。
古诗文中留有许多记载,如“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等,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诗中也有“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的句子。
而鸿雁是候鸟,往返有期,故人们想象鸿雁能传递音讯,因而书信又被称作“飞鸿”、“鸿书”等。
《汉书·苏武传》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
本诗中这两句其实就是借取“鱼雁”这两个典故而化用到春天江滨景物中的。
“鸿雁长飞光不度”,是说传递书信的鸿雁已经早就远远地飞走了,而月光又不能渡过,因而也就不能替我传递音信。
“鱼龙潜跃水成文”,指传递书信的鱼龙(这里偏指鱼)也跃入到幽暗的水底藏了起来,看不见了,只剩下水面的波纹而已,意思还是指找不到传递音信的办法。
四、诗作思想感情
作者抓住扬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扬子津一带月下夜景中最动人的五种事物:春、江、花、月、夜。
作者更是透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把扬州的景色以文字表达出来。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
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
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
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
美而邈远的意境。
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参考书目:
1、《中国研究生》第2010年7期《春江花月夜:诗意的哲思》
2、《文学教育》第2010年14期《<春江花月夜>的诗韵赏析》
3、《国学》第2010年10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鉴赏》
4、《文学教育》第2001年12期《从<春江花月夜>谈对诗歌的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