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优质课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齿轮啮合
小学科学18《齿轮》(教案)
小学科学18《齿轮》(教案)齿轮教案引言:《齿轮》是小学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强调了齿轮在机械运作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适当的学习方法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齿轮的概念、功能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齿轮的定义和基本结构;b. 认识不同种类的齿轮;c. 学习齿轮的使用场景和作用。
2. 能力目标:a. 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种类的齿轮;b. 能够理解齿轮在机械运动中的作用;c. 能够观察、记录和分析齿轮的运动过程。
二、教学内容:1. 齿轮的定义和基本结构:- 解释齿轮是用来传递或改变两个或多个轴的旋转运动的工具;- 介绍齿轮的基本结构和组成要素,包括齿数、齿型和齿距。
2. 不同种类的齿轮:- 锥齿轮:解释其特点及使用场景;- 摆线齿轮:解释其特点及使用场景;- 内啮合齿轮:解释其特点及使用场景。
3. 齿轮的使用场景和作用:- 分析齿轮在机械装置(例如自行车、手表、变速器)中的作用;- 谈论齿轮的优点和缺点,以便能够理解其应用范围和局限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机械设备,引起他们对齿轮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能举出使用齿轮的例子吗?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2. 知识点解释与讲解(30分钟):- 通过PPT或实际齿轮模型,详细解释齿轮的定义、基本结构和组成要素;- 介绍不同种类的齿轮,并讨论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3. 实践与观察(30分钟):- 准备一台简单的机械装置,其中包含齿轮;- 学生分成小组,观察和记录齿轮运动的过程,回答问题:齿轮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齿轮在运动中的作用是什么?4. 总结与交流(20分钟):-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就问题进行讨论;- 总结学习齿轮的重要观点,并强调其在机械运动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1. PPT或实际齿轮模型:用于解释、展示和讲解齿轮的相关知识;2. 机械装置模型:用于观察齿轮的运动过程和作用;3. 学习资料:包括与齿轮相关的绘画、实验和参考书目。
小学科学《齿轮(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1 齿轮学习目标:1.在做齿轮的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齿轮作用的过程中,学会设计和制订实验方案,并养成做好实验记录的习惯。
在比赛中学以致用,掌握改装和调试小车的技术。
2.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
3.探究齿轮这种简单机械的作用,了解使用齿轮能传递动力、改变力的方向及改变转动速度。
学习过程:壱、课前交流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课前搭建好的小车)老师通电后会这么样?现在老师给小车通电后为什么不跑呢?能不能想办法让小车跑起来?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新课,大家表现好的话,我们最后还可以来场赛车比赛,大家准备好了吗?同学们,上课!二、谈话导人像这种模型的轮子你认识吗? (出示齿轮模型。
)知道它叫什么吗? (学生回答后,把齿轮模型粘在黑板上。
)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齿轮?(出示齿轮图片)它们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见过齿轮,对齿轮的作用也有一定的了解,尽管不全面,也不够准确,但这样的导入能唤起学生对齿轮这一事物的思考,为下一步教学作准备。
】(二)探究活动一:做齿轮,初步感受齿轮的特点1.激发做齿轮的兴趣。
现在你们能用桌上的这些材料做一个齿轮吗?会做吗?【孩子们最喜欢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亲自体验做齿轮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齿轮的特点,为探究齿轮作用的过程提供最直接的经验。
】2.作好做齿轮的准备。
老师希望每个小组合作做出3 个齿轮来。
如果给你们3 分钟的时间,你们觉得能完成吗?如果要想把齿轮做得好一些、多一些、快一些,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学生跃跃欲试,准备动手做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提示,让学生明确任务,避免官目性,同时学生通过同伴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提醒与启发,从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做齿轮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在进行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目的,实验中可能要出现的问题也要提前预知,并能想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齿轮啮合课程设计
齿轮啮合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齿轮啮合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了解不同类型的齿轮啮合及其应用。
3.能够计算和分析齿轮啮合的传动比和转速关系。
4.能够运用齿轮啮合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齿轮啮合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齿轮的定义、齿形、齿数等。
2.不同类型的齿轮啮合,包括外啮合、内啮合和交错啮合等。
3.齿轮啮合的传动比和转速关系的计算和分析。
4.齿轮啮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齿轮啮合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不同类型的齿轮啮合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齿轮啮合在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齿轮啮合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齿轮啮合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例分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扩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动画等多媒体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和理解。
4.实验设备:准备齿轮啮合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安排定期的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教学进度、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的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都能得到充分讲解和实践。
小学科学《齿轮》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齿轮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使用齿轮能传递动力、改变力的方向及改变转动速度。
2.探究齿轮这种简单机械的作用。
了解齿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在做齿轮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研究齿轮作用的过程中,学会设计和制定实验方案,并养成做好实验记录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心新科技等社会问题,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依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愿意交流研究成果。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齿轮这种简单机械的作用,了解使用齿轮能传递动力、改变力的方向及改变转动速度。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手动发电机、小闹钟、齿轮组件、教学课件、实验报告单等等。
学生准备:胡萝卜、土豆、黄瓜、泡沫塑料板、铁钉、小刀。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齿轮吗?(学生回答)(教师展示齿轮图片)同学们,这就是齿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齿轮。
(教师板书:齿轮)(二)生活中的齿轮同学们,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生活中常用的齿轮,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齿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可以小组内讨论一下。
(老师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观察、讨论。
)1.学生讨论齿轮的共同特点。
2.小结:(圆的、周围有齿)生活中我们把这种边缘有齿,能转动的轮子叫做齿轮。
你知道中间的孔是怎么用吗?如果我想把齿轮固定在这个位置,把轴穿过齿轮中间的孔,这样就固定好了。
(三)齿轮的作用同学们,刚刚我们观看了生活中的常见齿轮,也知道了齿轮的共同特点,下面就让我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齿轮吧!探究活动一:做齿轮,感受齿轮的特点1.学生动手做齿轮。
2.展示自己做的齿轮。
3.转动自制齿轮,初步感受齿轮的特点。
4.谈话:同学们,自己做出了齿轮,想不想玩玩自己做的齿轮啊?小组同学把你们做的齿轮组合起来,转一转,看有什么发现?(学生把自己做的齿轮进行组装,并进行操作与观察,谈自己发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3《传动的齿轮》 粤教版
③组合在一起的齿轮齿的大小要一致
④齿轮的固定轴必须在中心
五、作业布置
闹钟的时针、分针、秒针在同一根轴上,都是顺时针方向转动,需要用几个齿轮,怎么组合就能做到?
1、小组内先猜一猜。
2、打开闹钟后盖看一看和小组的想法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认真听
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回答
学生交流
学生思考
学生按步骤实验
总结课堂
板书
大齿轮和小齿轮
传动的齿轮齿轮传动
其他的机械传动方式链传动
带传动
板书设计
④螺旋齿轮:螺旋齿轮是由两个斜齿轮相啮合组成的,是生活中军事的必备齿轮。
5、齿轮是怎么传动的?
教师点拨:
齿轮是是靠互相啮合传动的,即旋转一个齿轮,另一个齿轮也开始转动,这就是齿轮传动。
6、齿轮的齿数会影响传动的速度吗?引导学生做实验。
7、模拟实验
(1)实验步骤:
①如图所示,将两个齿数不同的齿轮组装在一起。
③观察它们转动的方向和速度
3)实验记录
方向
速度
大齿轮
中齿轮
小齿轮
(4)讨论:为什么小齿轮比大齿轮转得快?
教师点拨:
小齿轮的齿数比大齿轮的少
(5)教师小结:齿轮的齿数会影响传动的速度。
二、活动2:其他的机械传动方式
1、导入
机械传动在机器中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改变运动的方式、方向或速度。机械传动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填写实验记录,试图得出结论:方向相反,速度不一样:大齿轮慢,小齿轮快。
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
学生组装实验
填写实验记录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认真听
学生交流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传动的齿轮》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传动的齿轮》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机械好帮手中的第7节《传动的齿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齿轮的作用和传动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齿轮的定义和作用。
2. 了解齿轮传动的原理。
3. 掌握齿轮传动的基本规律。
4. 能够观察和分析齿轮传动的效果。
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齿轮的定义和作用,齿轮传动的原理。
教学难点:齿轮传动的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物体的简单机械,对杠杆、滑轮等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践操作能力,但对于齿轮传动的概念和原理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践操作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齿轮传动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与学生互动,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简要介绍机械的作用和分类。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齿轮吗?齿轮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引导他们思考齿轮的定义和作用,并逐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环节:新课讲解1. 老师通过图片和实物示范,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齿轮,并解释齿轮的定义和作用。
-老师展示图片,指出齿轮是由一个个齿与齿相咬合组成的机械装置。
-老师使用实物齿轮,演示齿轮的作用:通过齿与齿的咬合,可以实现力的传递和速度的转换。
2. 介绍齿轮传动的原理:-老师使用示意图,解释齿轮传动的原理:当一个齿轮转动时,它的齿与另一个齿轮的齿咬合,从而使另一个齿轮也转动起来。
3. 讲解齿轮传动的基本规律:-老师使用示意图和实物齿轮,向学生演示齿轮传动的基本规律。
-老师将两个齿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当大齿轮转动一周时,小齿轮也会转动一周。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和力大小有什么变化?第三环节:实践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套齿轮装置。
-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齿轮装置,包括一个大齿轮和一个小齿轮。
六年级科学齿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齿轮是什么,其作用和分类。
2.掌握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和运用。
3.能够进行齿轮模型的制作和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1.齿轮的定义和分类。
2.齿轮的传动原理。
3.齿轮模型的制作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1.齿轮的传动原理。
2.齿轮模型的制作和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问题:我们每天都使用到齿轮。
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2.学生回答并讨论。
二、概念阐述(15分钟)1.讲解齿轮的定义和分类。
2.利用图片和实物进行示范和说明。
3.学生观察并记录重点内容。
三、传动原理(20分钟)1.讲解齿轮的传动原理。
2.利用示意图和实物进行示范和说明。
3.学生观察并记录重点内容。
四、制作齿轮模型(25分钟)1.给学生发放相关材料和工具。
2.指导学生根据设计图纸制作齿轮模型。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制作。
五、实验操作(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指导进行实验。
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总结归纳(10分钟)1.学生向全班汇报实验结果。
2.教师总结齿轮的作用和分类,并复习传动原理。
3.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七、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齿轮的作用和分类的文章。
2.提醒学生按时上交作业。
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参观实际应用了齿轮的机器,如自行车、摩托车等。
2.鼓励学生独立制作更复杂的齿轮模型,并进行实验探究。
评价方式:1.学生的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表现。
2.学生制作的齿轮模型质量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作业完成情况和内容质量。
教学资源:1.齿轮的实物和示意图。
2.齿轮模型制作和实验的相关材料和工具。
3.教科书、参考书和网络资源。
教学反思:在设计这节科学课的时候,我考虑了学生的年级和理解能力,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实物,以及简明易懂的语言。
同时,我也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性,让他们进行模型制作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样的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齿轮啮合图课程设计
齿轮啮合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齿轮啮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齿轮啮合图的相关知识。
2. 学生能描述齿轮啮合图中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如齿轮的模数、压力角、齿数等。
3. 学生能运用齿轮啮合原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齿轮啮合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根据给定的齿轮参数,正确绘制齿轮啮合图。
2. 学生能运用齿轮啮合图,进行齿轮传动的设计和计算。
3.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验证齿轮啮合图的相关理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齿轮啮合原理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机械传动领域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齿轮啮合图设计和绘制过程中相互交流、合作。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齿轮啮合图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齿轮啮合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但对齿轮啮合图的知识较为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达到预期目标,并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齿轮啮合原理:介绍齿轮啮合的基本概念,包括齿轮的分类、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其应用场景。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内容:直齿圆柱齿轮啮合原理、斜齿圆柱齿轮啮合原理、圆锥齿轮啮合原理。
2. 齿轮啮合图绘制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 内容:齿轮啮合图的绘制步骤、齿轮啮合图中的各个参数标注方法、齿轮啮合图的检查与修正。
3. 齿轮传动设计与计算:- 教材章节:第三章- 内容:齿轮传动的设计步骤、齿轮参数的选择、齿轮啮合图的应用计算。
4. 实际操作与练习:- 教材章节:第四章- 内容:实际操作齿轮啮合图的绘制、分析齿轮传动案例、课堂练习与讨论。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齿轮啮合原理及其分类第二周:齿轮啮合图的绘制方法第三周:齿轮传动设计与计算第四周:实际操作与练习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齿轮啮合图的相关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齿轮巧妙组合教案
齿轮巧妙组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齿轮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掌握齿轮的分类和组合方式;
3. 能够设计并组装简单的齿轮传动装置;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1. 齿轮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齿轮的分类和组合方式;
3. 设计和组装齿轮传动装置。
三、教学难点。
1. 齿轮传动装置的设计和组装;
2. 齿轮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齿轮和齿轮传动装置,引出本节课的
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齿轮的基本原理和作用,介绍齿轮的分类和组合方式,让学生了解齿轮在机械传动中的重要作用。
3. 实验操作(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设计并组装简单的齿轮传动装置,通
过动手操作,加深对齿轮传动原理的理解。
4. 设计比赛(20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组装齿轮传动装置,进行比赛,评选出最佳设计。
5. 总结讨论(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齿轮传动装置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齿轮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齿轮的分类和组合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学生通过设计比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13传动的齿轮(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粤教版
13传动的齿轮(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粤教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传动装置的齿轮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上册科学粤教版3.授课时间:2023年1月10日4.教学时数:45分钟教学目标:了解齿轮的传动原理及应用学会使用齿轮进行计算和设计教学内容:1. 齿轮的定义和种类2. 齿轮的传动原理3. 齿轮的计算和设计4. 齿轮的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齿轮制品,如汽车、自行车、钟表等,引导学生思考齿轮的作用和原理。
二、讲解齿轮的定义和种类(10分钟)教师讲解齿轮的定义,介绍齿轮的种类,如直齿轮、斜齿轮、锥齿轮等,并展示相应的图片。
三、讲解齿轮的传动原理(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齿轮的传动原理,讲解齿轮的传动比和传动方向。
四、讲解齿轮的计算和设计(10分钟)教师介绍齿轮的计算方法,如齿数、模数、齿隙等,并讲解如何进行齿轮的设计。
五、讲解齿轮的应用(10分钟)教师介绍齿轮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汽车、自行车、机床等,并展示相应的图片或实物。
六、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齿轮的拼装和传动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齿轮传动原理的理解。
七、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进行齿轮的计算和设计练习。
二、核心素养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理解齿轮的传动原理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通过计算齿轮的齿数、模数、齿隙等参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设计不同的齿轮组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介绍齿轮在环保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齿轮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有以下特点:1. 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基础的机械知识,如杠杆、滑轮等,对机械传动有一定的了解。
粤教版《科学》 六年级下册《齿轮》教学设计
课题:《齿轮》【教材分析】《齿轮》一课是粤教版版六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主要是通过制作齿轮组,进行齿轮组转动的探究活动,了解齿轮传动和改变运动方向、速度的原理;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整理数据、总结结论、应用结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以往的研究活动了解了一些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同时,学生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对齿轮和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具备进一步研究简单齿轮的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辨认简单的齿轮。
2.了解齿轮组合。
3.知道齿轮组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从多角度提出问题。
2.基于现象的观察,发现齿轮组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齿轮为人类广泛应用,科技的发展改善生活。
四.工程与设计设计手摇风扇的齿轮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认识齿轮师:我们今天的课从一个小游戏开始。
你猜我说,玩过吗?有什么游戏规则?课件显示:师:谁愿意上来提供一些信息,让大家猜一猜。
游戏:一人说大家猜师:真厉害!你们猜对了。
板书课题:齿轮。
师:你是怎样猜到的?师:通过刚才的猜一猜游戏,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要越快猜中是齿轮,我们得到的信息就要越具代表性越全面。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认识齿轮的外形特征。
】二、 组装齿轮 师:今天来到我们课堂上的齿轮不止一个,还有许许多多。
你有办法让三个齿轮同时转起来吗?从同学们高举的小手,老师知道很多同学都有想法了。
待会儿小组合作,让三个齿 轮同时转起来。
师:动手之前先看操作要求。
课件显示:学生小组合作组装齿轮。
师引导汇报:你们的齿轮全都转起来了吗?谁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齿轮组?有不一样的齿轮组合吗?操作要求: 1. 组装齿轮, 让所有的齿轮都转起来。
2. 时间3分钟。
师引导观察:这两个小组的组装方式有什么不同?虽然组装方式不同,但三个齿轮都转起来了。
师:还有不一样的组装方式吗?师:目标是一样,达成目标的方法可以多样化。
小学科学【优质课、示范课、研标课、公开课】齿轮【教学设计】.doc(说课、试讲、教案集)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21 课《齿轮》《21 齿轮》教学设计"课标内容知道齿轮是一种简单的机械,使用齿轮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绘图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构想,并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能够简单评价这个模型"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利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可以改变转速和方向,可以提高效率。
2、了解齿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观察比较的方式发现齿轮组的特点。
2、对齿轮的组合及创意齿轮组能用画图的方式整理信息,表达探究结果。
3、能对齿轮作用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1、能表现出对齿轮组的结构、作用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能实事求是的表达观察到的齿轮组的特点。
3、能利用胡萝卜等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
4、愿意沟通与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齿轮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认识到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中第四课,在课标中所涉及的是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三个大要领都有所涉及,重点是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齿轮可以传递力、可以改变转速和方向,通过设计制作齿轮组模型了解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从中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
活动设计了三个活动,一是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齿轮的结构;二是组装齿轮组,研究齿轮的作用;三是创意制作钟表齿轮。
前两个活动是第三个活动的基础,是它们的延伸,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意意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认识到制作齿轮不容易,认识到这是一门科学技术。
整个教学过程渗透STEM 教育,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涉及到工程技术的问题,而工程的核心是设计,通过讨论自己猜想的钟表齿轮,并用绘图的形式进行表述,又提供材料,让学生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通过展示评比的形式,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知识的角度看,这一节让学生知道齿轮的作用;从学生能力上看,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齿轮,进而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齿轮啮合条件教案
齿轮啮合条件教案教案标题:齿轮啮合条件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齿轮啮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齿轮啮合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 能够分析和解决齿轮啮合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 齿轮啮合的条件和要求。
2. 齿轮啮合的影响因素。
3. 齿轮啮合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齿轮啮合的条件和要求。
2. 掌握齿轮啮合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啮合性能的影响。
3. 能够分析和解决齿轮啮合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的齿轮啮合原理和条件的教材。
2. 工具: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3. 实物:齿轮模型或实际齿轮。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入齿轮啮合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提问和简单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Step 2:理论讲解(15分钟)1. 讲解齿轮啮合的条件和要求,包括齿轮的齿数、模数和压力角等基本参数。
2. 介绍齿轮啮合中的影响因素,如齿轮的精度、润滑和温度等。
Step 3:实例分析(15分钟)通过实际的齿轮模型或实际齿轮,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齿轮啮合的情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讨论可能的原因。
Step 4:问题解决(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齿轮啮合中的问题,如齿轮啮合不良、噪声和磨损等。
2. 鼓励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Step 5: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齿轮啮合条件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展开思考和交流。
2. 提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齿轮啮合的相关知识。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如齿轮啮合条件的计算和问题分析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齿轮啮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齿轮啮合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能够分析和解决齿轮啮合中的问题。
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通过互动和讨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发展。
齿轮相咬合教案引入
齿轮相咬合教案引入
齿轮之间的速比实际上是直径比。
您的问题是将 32 除以28、它比一个圆圈多一点。
因为齿数和模数相等,所以可以这样计算。
42/28=1、5
一对啮合齿轮,大齿轮有48齿,小齿轮有36齿。
大齿轮转六圈,小齿轮转多少圈?比例解需要写出关系式
关系式:小齿轮的转数×小齿轮的齿数=大齿轮的转数×大齿轮的齿数=48×6X=÷36
1)两个齿轮啮合一起转动,主动轮有60齿,每分钟80转,从动轮有20齿,每分钟转多少?使用比例解决方案。
按比例求解:同一时间内的匝数与齿数成反比:
80:n=20:60、 n=.
2) 设置男孩 x,女孩 y
x-y=8
x-10=2(y-10)
x=26
y=18
原来的女生人数是18
3)让A称x,B称y
x+y=64
x-x/5=y+x/5
x=40
y =24
原装甲重量=0、04吨。
B weight=0、ton
齿轮相互啮合的数学问题,请尝试
结论:齿轮的齿数与其转动的圈数成反比;用数学中的反比例知识来解决吧!
A轮转4圈,B轮转3圈,它们的传动比:
A轮齿数:B轮齿数=3:4=15:20
B轮转4圈C转5圈,它们的齿数比:
B轮齿数:C轮齿数=5:4=20:16
A轮齿数: B轮齿数:C轮齿数=15:20:16。
5-2识读齿轮及齿轮啮合工作图(教案)
任务5-2 识读齿轮及齿轮啮合工作图本项目参考课时: 4 学时课题任务5-2 识读齿轮及齿轮啮合工作图参考资料教材、练习册教学配套课件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学生讨论、训练授课课时4学时教学目标1.熟悉汽车上常见齿轮传动的形式;2.熟悉圆柱齿轮的结构、参数和尺寸关系及规定画法;3.了解圆锥齿轮和蜗轮蜗杆啮合图形的画法及相关尺寸标注的含义。
学习重点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的规定画法实施建议1.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实物模型直观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讲解齿轮的结构、参数及尺寸关系;2.重点讲解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的规定画法,对圆锥齿轮、蜗杆蜗轮的规定画法作一般性介绍,能看懂其视图即可。
课后评价(或后面的课后总结)可通过课堂或课后作业形式进行评价:布置几道难度适中且有代表性的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该部分的掌握情况。
习题形式可以是填空、判断、选择、作图等。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作好学生考勤记录。
强调课堂纪律,活跃课堂气氛。
在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绘图练习来筑固所学的知识。
【课题导入】在汽车传动装置中,齿轮传动是最常见的一种传动形式。
主要有:圆柱齿轮传动、圆锥齿轮传动与蜗杆传动。
由于齿轮的结构与尺寸已标准化,所以本任务主要学习齿轮的规定画法、代号和标注,读懂齿轮的零件图。
【讲授新课】一、教学内容汽车上传动齿轮形式,如图5-2-1所示:(1)圆柱齿轮:用于两平行轴之间的传动;(2)圆锥齿轮:用于两相交轴之间的传动;(3)蜗轮蜗杆:用于两交叉轴之间的传动。
(a)圆柱齿轮(b)圆锥齿轮(c)蜗杆蜗轮图5-2-1 齿轮传动形式(一)圆柱齿轮圆柱齿轮的轮齿有直齿、斜齿和人字齿三种。
按齿廓曲线又可分为渐开线齿轮、圆弧齿轮、摆线齿轮等。
本任务着重介绍渐开线齿廓圆柱齿轮的尺寸关系和规定画法。
1.直齿圆柱齿轮结构、名称及代号,如图5-2-2所示。
直齿圆柱齿轮的齿向与齿轮轴线平行,直齿轮在齿轮传动中应用最广。
齿轮啮合教案
齿轮啮合教案教案标题:齿轮啮合教案教案概述: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引入齿轮啮合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齿轮在机械传动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学生将能够掌握齿轮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教学目标:1. 理解齿轮啮合的概念和原理。
2. 识别不同类型的齿轮及其用途。
3. 理解齿轮传动的优点和应用领域。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齿轮啮合相关的问题。
教学资源:1. 齿轮模型或实物齿轮。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PPT或教学板书。
教学步骤:引入阶段:1. 引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齿轮模型或实物齿轮,激发学生对齿轮啮合的兴趣,并提出一个问题,如“你知道齿轮是如何工作的吗?”2. 引入概念:通过投影仪或白板,展示齿轮的图片,并简要解释齿轮的定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齿轮是如何传递动力和运动的。
探究阶段:3.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套齿轮模型或实物齿轮。
让学生自行组装齿轮,并观察不同齿轮之间的啮合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组合下的齿轮运动情况。
4. 探究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并帮助他们理解齿轮啮合的原理。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齿轮的大小、齿数和啮合方式对传动效果的影响。
总结阶段:5. 知识总结:通过教学PPT或教学板书,总结齿轮啮合的概念、原理和基本知识点。
强调齿轮传动的优点和应用领域。
应用阶段:6. 应用练习:提供一些与齿轮啮合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例如,“如果一个齿轮组合的齿数比例是2:1,输入轴转速为1000转/分钟,求输出轴的转速是多少?”7. 分享和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齿轮传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拓展阶段:8. 拓展学习: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齿轮的应用领域,如汽车、机械设备等。
推荐相关的书籍、网站或视频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评估:1. 实验记录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数据记录能力。
2. 应用练习:评估学生对齿轮啮合知识的应用能力。
科学教案齿轮联动
科学教案齿轮联动教案标题:科学教案齿轮联动教案目标:1. 学生将了解齿轮的定义、功能和应用。
2. 学生将学会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齿轮的联动原理。
3. 学生将能够设计和制作简单的齿轮系统。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入齿轮的概念和作用。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齿轮的形状和功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探究:2.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探索齿轮的联动原理。
准备一些小型齿轮,让学生在实验中尝试不同的组合和旋转方式,观察齿轮之间的运动和关系。
解释:3.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解释齿轮的联动原理。
强调齿轮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不同大小齿轮的速度和力的转换。
应用:4.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齿轮的应用领域。
例如,齿轮在机械工程、交通工具和钟表中的作用。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齿轮应用的观察和想法。
实践:5. 让学生分组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齿轮系统。
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自行选择和组装齿轮,观察和测试他们的设计是否能够实现联动。
总结:6.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回顾齿轮的定义、功能和应用,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实践成果和体会。
拓展:7. 提供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索齿轮的应用和原理。
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齿轮系统,或者让学生研究齿轮的不同类型和结构。
评估:8. 设计一些评估活动,以检查学生对齿轮联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让学生解答一些选择题、填空题或设计一个齿轮系统的方案。
教案资源和材料:1. 齿轮模型或实物2. 实验材料,如小型齿轮、轴等3. 图片或视频展示齿轮的应用领域4. 设计和制作齿轮系统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教案扩展:1. 将齿轮联动原理与其他科学原理相结合,如力学、物理等。
2. 让学生研究和探索更复杂的齿轮系统,如传动装置、减速器等。
3. 引导学生进行齿轮系统的优化设计,考虑效率、稳定性等因素。
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和制作活动的安全性,提醒学生注意操作规范和材料的正确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演示,发现互相啮合的齿轮谁转得快。
2.探索齿轮的齿数和转过的圈数的一般关系,建立模型。
3.解决齿轮中数学问题,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发现大小齿轮转动的快慢。
五、拓展延伸
自行车前齿轮齿数48个,后齿轮16个,后轮直径70厘米。蹬一圈,自行车能走多远?
《齿轮啮合》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
赵自红
微课名称
齿轮啮合
知识点来源
□学科: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所属章节: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48页
录制工具和方法
用ppt制作并导出mp4视频,用Time machine添加字幕。
设计思路
齿轮啮合是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甚至一部分教师也认为大齿轮和小齿轮转得一样快。主要原因是缺乏生活经验,无法直接观察。
教学难点:理解小齿轮转动快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两个互相啮(nie)合的齿轮,大齿轮和小齿轮在同一时间内转动时,哪个齿轮转得更快?哪个齿轮转的圈数多? Nhomakorabea二、合作探究
观察大小齿轮的转动,数一数它们转过的齿数和圈数。理解转动的快慢叫转速,即每分钟转动的圈数。同一时间里,小齿轮转的
圈数多,所以它转得快。
三、建立模型
观察大中小三个互相啮合的齿轮转动情况,然后填表:
齿轮
齿数
圈数
转过的总齿数
小齿轮
8
3
24
中齿轮
12
2
24
大齿轮
24
1
24
发现每个齿轮的齿数×转过的圈数=转过的总齿数(一定),所以每个齿轮的齿数和转过的圈数成反比例。
四、解决问题
大齿轮有40个齿,小齿轮有24个齿。如果大齿轮每分钟转90圈,小齿轮每分钟转多少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