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课后练习)-精品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课件(101张)
核心突破 例题精讲
[典例2]2021年5月10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正式向津冀供水。供水工程可置换农业用
主观随意性(人为消灭联系或 主观臆造联系;诡辩论的一个 特征);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 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
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具 体):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 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 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 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
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 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
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客观性
多样性
联不系以是人事的物意本志身为所转移固有的,世的是界联具上体系的、也事有是条物多件千种差的多万样, 别的,;事联物系
事物内部:(内部联系;相对于外部
表 联系) 现 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
物联系着(横向联系、纵向联系)
就联系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 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Hale Waihona Puke Baidu事 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思维导图:
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
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世界是怎么样的:唯物辩证法认为矛世盾界分是析联法系是、我们发认展识、世矛界盾和的改。造世
孤立 静止
形对 唯
而 上
立
物 辩
学证
法
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 发展 练习题
唯物辩证法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练习检测
一、单选题:
1.唯物辩证法认为,________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
A.物质世界的客观性B.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C.物质世界的无限性D.物质世界的相互替代
2.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
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水集鱼聚.术茂鸟集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联、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
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瑕。这体现了( )
A.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B.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C.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变世界的转变
D.系统优化的方法
5.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总)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本课阐述唯物辩证法,其主题是世间万物是以何种状态存在, 唯物辩证法内容的三个关键词是“联系”“发展”“矛盾”;
世界是物质的(第二课已经学过的结论),也是普遍联系和 永恒发展的,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 法的实质和核心。我们要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D.③④
【解析】好茶,好水、好器、好火候,缺一不可,方能成就一杯好茶,这茶 理体现了联系是普遍的,要从整体上把握物并实现事物结构与功能的优化; 联系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①②正确。 ③材料强调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未强调整体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④材 料未涉及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2)联系的特征
①联系的普遍性(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②联系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联系的多样性(形式不同)
如何判断是否考查“联系”?
识别的关键词:影响/制约/促进/阻碍/带来/制约/需要/调动/关系到/引起/导致/相结合/合作/
协作/协调/正确处理…之间的关系/…一体化、系统化/有利于/统一/相关/处理…关系/…同时/
哲学 (答案)
哲学
第一课学习哲学运用哲学
1、“哲学”是关于什么的学问?它源于什么?
“哲学”是关于(智慧)的学问,哲学源于人的(生活)。
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同时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3、什么是世界观?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4、什么是方法论?
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5、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怎样?
人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6、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怎样?
1)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特殊)本质和规律。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一般)的规律。
2)哲学同具体科学又有密切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具体科学的(概况)和(总结)。
7、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哪两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重要的、最具(革命)性的部分。
8、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哪两个特点?怎样理解这两个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所谓科学性,在于它(正确)地阐明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给人们提供了(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所谓实践性,在于它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成不变的吗?
新高考2023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练案20第一单元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部编版必修4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
一、选择题
1.非洲蝗灾如此猖獗,有专家分析得出了两个原因:第一,非洲很多国家都缺少农药,即使很早发现了蝗灾的苗头,也无法及时对之进行灭杀。第二,蝗灾祸害的国家比较多,同时这些国家的面积都比较小,是邻国关系。他们都有一个心态,希望蝗灾能够赶快祸害他国,不要再停留在自己的国内。这警示我们( B )
①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实现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的理想效果
②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③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要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
④联系具有多样性,不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解析] 材料中,非洲很多国家都缺少农药,即使很早发现了蝗灾的苗头,也无法及时对之进行灭杀。这警示我们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要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材料中,蝗灾祸害的国家比较多,同时这些国家的面积都比较小,是邻国关系。他们都有一个心态,希望蝗灾能够赶快祸害他国,不要再停留在自己的国内。这警示我们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做到不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③④符合题意;坚持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要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①说法错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自然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②说法错误。
2.“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决策最为重要的参考之一。大数据技术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小学教育等多层次的政策制定、受教育者的学习方案与评价方式、教学模式及质量改进等教育全过程,受教育者可以根据大数据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这说明( D )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课件
事 种 、
物 条 地
建立新的联系
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和部分的区别与联系
类别
区别
内涵 地位功能
联系
wk.baidu.com
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整体
部分
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
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 个阶段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 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
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
自在事物的联系 和人为事物的联
系都是客观的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 系、必然联系和偶然 联系等
①要从事物固有
方 法 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 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的物意物改变联性,固事系;切有物中的忌②的把联根主状握据 系观态事事 ,随,善 存 件 点和于 在。条分 和一件析 发切为和 展以转把 的时移握 各间
含义 侧重点
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
系之中 强调的是不存在完
全孤立的事物
客观性
多样性
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样的
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 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
的意志为转移
同的形式
表 现
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 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 系;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 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 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 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高三哲学第三课笔记
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观)
1. 联系: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2. 联系的特征:
(1) 联系的普遍性:
表现:
○1横向联系(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事物内部的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2纵向联系(事务自身的联系)→时间方面的联系
所以,事物的联系不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具有普遍的性质
(2) 联系的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真实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的,不是人们主观臆想出来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
【注意】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么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事物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桑基鱼塘)
(3) 联系的多样性:由于事物的无限多样性,世界上事物的普便联系也是无限多样的
【注意】事物的普遍联系表明,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1既要注重事物存在的客观条件,又要注意事物自身的主观条件
○2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3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3.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观察问题
(1)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1定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2内涵:世界观
a. 因果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普遍地(原因和结果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但并不是所
有相继出现的现象都有因果联系;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是现行后续的关系,
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三课第一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世界本质问题的基本观点,即: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并且这种变化发展也是有规律的,认识是实践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上这些内容也就是第一课、第二课,我们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内容。而从今天起我们开始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内容。第三课、第四课
在学习新课之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围魏救赵魏国重兵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急抽齐国求救。齐大将田忌准备率军赶去赵国,谋士孙膑劝阻说:“要解开杂乱纠纷,不能握拳不放;要解救相斗之人,不可舞刀弄枪。避实就虚,给敌人造成威胁,邯郸之围便可自解。如今魏军全力攻赵,精兵锐卒势必倾巢出动,国内一定只剩老弱兵丁。将军不如轻装疾奔魏都大梁,占据险要,攻其虚处。敌人必回自救,这样,我们便能一举解开邯郸之围,又可乘魏军疲惫之际,一鼓歼之。”田忌按照孙膑的布置进行。魏军果然慌忙回师,行到桂陵地面,齐军杀出,大败魏军。邯郸之围解也。
[教学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简要分析]为什么齐军攻打魏国首都大梁,而赵国邯郸之围即解呢?因为赵、魏、齐三国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即联系。
很久以前,有个县官,他非常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老虎,可是他画得不好,但又霸气得很,不准别人说不好。有一次他又画了一只老虎挂在堂上,问一个机灵的下属:“你看我画得像吗?”下属答:“我不敢说。”“为什么?”我怕。“你怕什么?”“我怕老爷”。县官一听,有些得意,便追问道:“老爷怕什么?”“老爷怕皇上。”“皇上怕什么?”“皇上怕天。”县官一想,对啊,皇上不是“天子”么,当然怕天,“天怕什么?”“天怕云彩遮住。”“云怕什么?”“云怕风刮”“风怕什么?”“风怕墙挡”“墙怕什么”“墙怕老鼠钻洞。”“老鼠怕什么?”这时候下属说了:“怕、怕、怕老爷画的这个东西。”
新教材2023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同步测试部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生活在一个高朋良友的环境里,互相帮助,同心向善,久之,自己也会成为道德高尚的人。相反,混迹于狐朋狗友之中,尔虞我诈,会沾染许多恶习,最后自己也可能一同堕落。这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B.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C.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观点。根据材料的表述可以得知,环境对人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体现了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A
2.科学监测发现,人类不当和无限制的活动加快了南北两极气候变暖,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圈。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相关知识。题干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③错误,联系既有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有自在事物的联系。
答案:C
3.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材料告诉我们( )
①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②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浑然一体③不能忽视关键部分的作用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同步练习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某班同学以“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还是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为题举行辩论会。假如你方主张“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可以用来支持你方观点的哲学道理是()
A.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客观联系可创造
B. 量变是质变的原因和基础,要重视量的积累
C. 事物的发展遵循客观规律,应利用改造规律
D. 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向相反方向转化
2. 为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国务院经过认真比较、反复权衡,把2014年的经济
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兼顾了需要和可能。这蕴含的道理是
①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而质变不等于发展
②辩证否定源于外来力量,其实质是“扬弃”
③事物发展需要多种条件,必须统筹兼顾
④任何事物都有其优缺点,应该全面分析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3. 甲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五分之一多,但近年来,甲国在同乙国贸易往来中一直处于逆差,
为扭转这一局面。甲国对从乙进口的钢材、药品、电器等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据此回答1、2题。
“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这种观点强调()
①人为地割断事物间的联系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②要尊重并利用国际贸易的规律,实现互利双赢
③打贸易战与经济全球化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④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进出口贸易,防止片面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验证码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区分在页面上进行输入操作的是人还是自动化的软件。就拿12306验
哲学 概念
哲学概念
前言生活与哲学
1、哲学的概念: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同时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2、哲理的概念:所谓哲理就是关于客观世界和人生奥秘的原理。
3、哲学与哲理的区别:哲理只是从局部、从某个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的认识;而哲学是系统化的哲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的更全面、更深刻因而也是更高层次的认识,是哲理的升华。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具体科学是特殊领域的一些规律。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具体学科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也可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
5、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运用,一是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是用于认识自己,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
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世界上只有已被认识的事物和有待于被认识的事物,并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
2、意识的概念: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脑是人的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有具体和抽象之别。意识具有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篇一: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5、(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8、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9、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5每小题2分,6-10每小题3分,共25分)
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C )
哲学基本原理
哲学原理整理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努力使自己的主观思想符合客观实际。
2、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原理:意识具有能动的认识世界的作用,而且具有能动的改造世界的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时要在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
第二课探索规律实事求是
1、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是规律最重要的特点。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1)现象和本质相互区别: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联系,现象是事物“外在”的表现;现象表现为“多”而本质表现为“一”;现象“变动”,而本质“相对稳定”。
(2)现象和本质又相互联系: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也都是本质在某一方面的表现。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握规律。
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原理: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是直接经验。从他人那里,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是间接经验。一个人既可以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也可以从他人那里,从书本上获得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相对而言的,在自己为间接经验的东西,在前人或他人那里则仍为直接经验。
方法论:一切真知最终来源于实践,来自于直接经验。青年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尽可能多地获取直接经验。
33第三课 把握联系 促进发展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例2、有气象研究机构认为,由于工业化、城市化 导致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从而使近100年来全球地 面平均气温急剧上升。该机构进一步预测:全球变 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经济发达、人口密 集地区将被淹没,并引发各种极端天气现象,使人 类遭受各种灾害。 根据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
考纲要求2、运用联系普遍性、客观性 和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考纲要求3、运用联系的观点,特别是因 果联系的观点、整体性的观点分析 说明社会现象
• 因果联系:(P75-76) • 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 指导意义: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是人们正确认 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 性和预见性。 • 整体和部分关系:(P77-79) • 区别 • 联系 • 指导意义: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也要重 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总 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
答案示例3:我们要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系和 发展中去把握全球变暖的规律,从而自觉促使事物向 有利方向发展. 评分说明: 本题采用综合性评分法。评分观察的行为特征:回 答的全面性;结合试题情景回答。
例3、2011年5月1日,增设了“危险驾驶罪”的刑法修正 案(八)开始施行,对于醉酒驾车行为,从过去的行政处罚 上升为刑事处罚。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市民认 为,“醉驾入刑”的举措难以解决屡禁不绝的醉驾难题。理 由在于: (1)醉酒驾车仍然是多发现象,顶风违法时有发生。 (2)“醉驾入刑”执行起来能否保持标准统一、是否 能够严格依法执行尚存疑问。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 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在前 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 根据“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的基本 内容,分析和评价该市民的理由是否充分支持其观点。(14 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要点
绪论
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强大思想武器。(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学案
第二十课把握世界的规律
探究活动落实素养
课标要求学习清单核心素养
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1.描述与分类:①联系的普遍性、客观
性与多样性。②发展的普遍性、发展
的状态和途径。③明确矛盾的基本属
性、矛盾问题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活
的灵魂等基本概念。
2.解释与论证:①人为事物的联系也
是客观的。②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分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对于我
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③阐述事物发
展的源泉和动力,揭示事物发展的方
向与关键。
3.预测与选择: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
题,避免孤立地看问题的错误思想。
②能够正确区分新旧事物;用发展的
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
③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防止形而上学的错误。
4.辨析与评价:①辨析“整体功能大于
部分功能之和”。②辨析“事物变化发
展的过程总是循环往复的”。③辨析
“同一性推动事物发展,斗争性阻碍
事物发展”。
1.政治认同:正确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联系观;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认同马
克思主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观点,了解并理
解国家大政方针,坚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2.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联系观,学会用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
统一;坚定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
曲折的路;通过事例,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分析问题。学会辩证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
力,通过事例,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问
题。
3.公共参与:敢于突破成规陈说,敢于提出新问
题,开拓新境界。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课后练习)-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道路、方法、条件、动力、成就、成绩、会议、质量、模式、增长、行动、运行、作风、认识、问题、矛盾、系统、机制、突出重点、有效、自主、主动、自觉、继续、充分、整体、现代、合理、文明、健康、合作、保持、提升、统一、发展、建设、建立、制定、提出、发现、研究、措施、特点、突出、关键、支撑、安全、稳定、热点、意识、思想、力量、成果、地位、根本、基础、需要、氛围、利益、素质、工程、项目、重点、能力、作用、规模、结构、方针、主体、形势、反映、速度、关系、增强、分析、营造、把握、形成、制约、尊重、纠正、规划、坚持、引导、贯彻、强化、支持、发挥、教育、完善、方向、保障、促进、加强、扩大、实现、提高、协调、推动、坚定不移、抓住机遇、多方面、新事物、自觉性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 成绩______
一、单选题
1、(2011届一模)外来物种离开原生长地,由于天敌减少,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这启示我们()
A.必须杜绝外来物种的引进,保持本地生物物种
B.必须承认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C.必须注意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创造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条件,限制其不利条件
D.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就应无条件地吸收外来物种
2、(2011届一模)“鲶鱼效应”是渔民发现的一种使捕获的鱼保持鲜活的方法。打捞到船舱里的鱼时间一长容易萎靡不振,死亡率高,而放入几条凶猛的鲶鱼,就把整个鱼群激活了。“鲶鱼效应”体现的哲理是()
A.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B.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C.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2011届一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是()
A.实践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和阶级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和运动的观点
4、(2011届一模)“和合故能谐”是指: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从哲学角度看,“和合故能谐”体现了()A.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5、(2011届一模)因果联系是把世界上许许多多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的一种基本形式。下列体现因果联系的是()
①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②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③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2011届一模)下列说法中,能够体现整体与部分辨证关系的是()
A. 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C.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7、(2011届二模)下列观点、做法中不能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地震预示国家兴衰,2012地球将要毁灭
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8、(2011届一模)2010年冰岛火山喷发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火山喷发使欧洲许多机场关闭,导致这些地区陆路交通的繁忙。有科学家认为,本次火山喷发还有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火山喷发()
A.是欧洲陆路交通繁忙的内因
B.对交通和气候的影响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C.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体现了事物间的主观联系
D.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是对人类诸多不道德行为的警示
9、(2012届一模)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了重要指示。经事故调查组认定,“9·27”事故是一起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责任事故,12名事故责任人员受到严肃处理。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办事情要从主观愿望出发
B.要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C.要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制定方针
D.社会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的特征
10、(2012届一模)港珠澳大桥是由桥、岛、隧一体化组成的集群工程。由合围而成的人工岛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首个节点,而以此为基础的岛隧工程是整个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中的控制性工程。港珠澳大桥与人工岛的关系是()
A.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B.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11、(2012届一模)文化改变人,也改变社会发展模式,因而是人类提升幸福的深层基础。它所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B.文化提高人的素质
C.事物运动的趋势是发展的D.文化引领我们的物质生活
12、(2012届二模)因果联系是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下列表述属于正确体现事物因果联系的是()
A.电闪雷鸣B.冬去春来C.喜鹊报喜D.热胀冷缩
13、(2013届一模)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2014届一模)“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这表明()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④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