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步讯问法

合集下载

九步审讯法对职务犯罪审讯的借鉴

九步审讯法对职务犯罪审讯的借鉴

九步审讯法对职务犯罪审讯的借鉴作者:来源:《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2015年第07期【本期主讲】尹立栋,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研究领域:职务犯罪侦查学。

从事职务犯罪侦查工作近30年,先后担任基层院反贪局局长、嘉兴市人民检察院反渎局局长、反贪局局长,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数百起。

其中,2009年查办的浙江省“平湖市、嘉兴港区3.23”系列案件是嘉兴市撤地建市以来查处的受贿案件中,涉案金额最大、人员职位最高、涉及人数最多的案件,共涉及党员干部46人,其中处级3人,科级23人,被视为查处窝案串案的典范。

张峰,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研究领域:诉讼法学、检察学、职务犯罪侦查学。

内容摘要:九步审讯法是建立在心理学上的审讯方法,在国外的犯罪侦查实践中发挥着广泛的影响。

通过九步审讯法获得的自愿真实的供述对于我国的职务犯罪侦查、审讯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九步审讯法契合了职务犯罪初查精细化、获取言词证据时限性的要求,也符合刑事司法文明化的要求,应当予以借鉴和应用。

关键词:九步审讯法职务犯罪审讯心理分析初查美国学者英博、里德和巴克雷在1986年共同首次提出的的九步审讯法是一种通过心理学的策略和方法来克服犯罪嫌疑人的反抗和供述欺骗的心理控制方法,其目的是打破不愿供述的嫌疑人的抵抗,使他们供述。

[1]我国传统的职务犯罪讯问方法大多是以老带新、实战训练,通过对犯罪嫌疑人施加心理压力,利用其趋利避害的本能对压力产生服从或屈从。

但在审讯实践中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动态的审讯方法体系,九步审讯法对于我国职务犯罪审讯模式的构建有借鉴意义。

一、九步审讯法的概述在使用九步审讯法之前,审讯人员应当对可利用的有关案件和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十分熟悉。

换句话说,在进行审讯前,审讯人员必须做好准备,安排一个审前的面谈,以确定是否有罪。

在首次面谈中,审讯人员尝试着用随意、友好的谈话创造出一种没有威胁的氛围,从而在自己与嫌疑犯之间建立起友好信任的关系。

审讯和供述心理学手册学习体会

审讯和供述心理学手册学习体会

《审讯和供述心理学手册》读后近日,基于职业兴趣,找来英国心理学和精神病司法学学者古德琼斯的《审讯与供述心理学手册》入手一读。

该书主要为围绕审讯与公诉的心理问题,包括审讯策略与技术、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理论、虚假供述、心理评估等展开论述,国内学者此类书籍多为脱离实际的纯理论推演,满纸虚假陈腐,古氏此书数据翔实,经验分析多、原创性强,读后颇有收获。

古氏的基本立场虚假供述真实存在,而法律系统容易忽视虚假供述所带来的风险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减少虚假供述的发生,预防误审误判。

全书主要内容一、审讯的策略与方法审讯是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收集可用于进一步侦查和其他司法用途的信息的方法。

英美警察系统历来重视讯问方法的训练,编写了大量实用讯问手册。

这些手册以侦查人员的大量实践经验为基础,提供了据称有效的瓦解方最嫌疑人抵抗的方法。

现实中,犯罪的羞耻感及对法律后果的惧怕,使得大多数犯罪嫌疑人不愿主动供述。

这些手册作者认为,要揭露真相,一定的压力、欺骗、说服和操纵是必须的。

有人主张使用一些粗暴而极端的讯问方式:一是通过身体控制使得嫌疑人疲劳甚至崩溃,进而使其更为顺从,容易供述,主要方式有刑讯逼供、暴力胁迫、限制进食及睡眠等;二是通过欺骗手段说服犯罪嫌疑人主动供述对其更为有利,如假称同案人已经供述、歪曲罪行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夸大对嫌疑人不利证据的证明力,假称目击证人的证词等。

这些方式,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与尊严,而且可能导致虚假供述。

英美最为著名的讯问方式为英博、里德、巴里克等人1986、2001年提出的“九部讯问法”(又称里德方法),该方法的主要理论基点在于:1.许多犯罪侦查只能通过获得供述来解决;2.除了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被当场抓获外,嫌疑人通常不会主动做出供述,除非他们被审讯并被说服;3.要打破犯罪嫌疑人的抵抗,讯问绝不可以使用刑讯逼供,但是可以使用由欺骗、谎言和心理操纵组成的说服手段,这些方法不仅有用,而且必不可少。

测谎仪的真相

测谎仪的真相

测谎仪的真相作者:章谦来源:《大科技·百科新说》2017年第03期1978年,在美国的俄亥俄州,一名百货店员工遭蒙面歹徒枪杀,警察根据线索很快抓捕了嫌疑犯费伊。

费伊直呼冤枉,但警察不相信他,并用测谎仪对他测试。

费伊两次测试均未通过,于是他被判有罪。

直到两年半后,真凶的母亲来坦白,费伊才得以洗脱冤屈。

那么,假如你被捕了,而实际上你根本没犯过罪,但是当所有证据都指向你,百口莫辩之时,检察官给你最后一个机会,用测谎仪来检测你是否清白,如果没有撒谎,就无罪释放。

这时你会选择测谎仪吗?测谎仪的由来及盛行其实纵观全球,这种假设并非假设,而是经常发生的真实事情。

这是因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测谎仪在人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马斯顿发现人体血管的收缩压(又称高压)与撒谎存在相关性。

1921年,美国伯克利警官拉尔森根据这一理论发明了测谎仪,当时主要用来测量血压和呼吸频率,试图根据相关关系计算撒谎的可能性。

后来,拉尔森的门生基勒对测谎仪做了改进,使之方便携带,另外新增一个功能,即检测皮肤电信号活动。

这种改进,便成为了现代测谎仪的雏形。

这种测谎仪的原理就是:当撒谎时人们会表现出某些情绪、生理反应(如紧张、心跳加快),因此如果能检测到这些反应,就能说明受测者在撒谎。

随后测谎仪就派上了用场,旧金山警察局邀请拉尔森为一桩谋杀案的嫌犯做测试,拉尔森检测后认定嫌犯在撒谎。

随后,其他证据也证明了嫌犯确实在撒谎。

于是,媒体开始大力宣传这件事,冠以大幅标题:“科学证明嫌犯之罪行”。

旧金山警察局长也向公众极力推荐测谎仪,还提升到道德高度,声明藉此可以终结所谓“刑讯逼供”。

除了警察,还有司法系统的官员,他们都主张使用测谎仪,相信这台机器能解决一些单靠人力无法解决的难题,于是一时之间测谎仪名声大噪。

由测谎仪而出名的基勒,还出演了1948年美国电影《反案记》,而且是以本人演本人的真实角色上演。

今天测谎仪的知名度依然很高,经常出现在好莱坞电影的关键情节中。

里德九步审讯法解析

里德九步审讯法解析

文章描述了美国警方普遍使用的里德九步审讯法,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里德九步审讯法不仅仅是用于审讯和反审讯,在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中,商业谈判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类似的心理战技巧。

首先你要知道,在美国约有42%到55%的嫌犯都是在审讯时认罪的。

但是让一个人认罪并不是件容易事,并非像人们想象的一样:怒视嫌犯,当面与其对质,再告诉他杀人凶器上遍布着他的指纹,于是嫌犯交代了所有犯罪事实。

没有两次审讯过程是完全相同的,不过审讯大多都利用了人性中的某些弱点。

这些弱点的暴露一般依赖于人在经历截然相反的极端时所产生的压力,如主宰和服从、控制和依赖以及后果的最大化和最小化。

如果审讯者能根据嫌犯的个性和经历,将环境和技巧有效地结合起来加以利用,那么即使是最顽固的罪犯到头来也会坦白招供。

警方审讯并非总是都是这么复杂。

直到20世纪初期,在美国,刑讯逼供还是一种广为接受(即便是不合法的)的做法。

只要嫌犯签下一份弃权书,声明供词是自愿招出的,那么警方通过“酷刑逼供”(不给食物和水、用强光照射、折磨身体和长期隔离,用橡胶管和其他一些不会留下伤痕的器械鞭打)获得的口供通常在法庭上都是可以被采纳的。

不过,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间,对警务战术的整顿逐渐改变了审讯方法。

虽然美国最高法院早在1897年就反对非自愿招供,但是直到1937年情况才开始真正发生变化。

在布朗(Brown)诉讼密西西比州一案中,最高法院抛出一份“自愿”供词,而这份供词是在警察反复将嫌犯吊在树上鞭打后获得的。

法院的裁决很清楚:通过暴力获得的供词不能作为法庭审判的依据。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不仅警察通过殴打嫌犯得到的供词被视为非自愿供词,而且通过以下这些方法获得的供词,也将被视为非自愿供词:对嫌犯的拘留时间超过必要长度、不允许他睡觉、进食、饮水或者上厕所、许诺当嫌犯招供后给其某些好处,或者威胁嫌犯如果不招供则将对其实施某些伤害。

这是个好消息,至少它说明在你被刑讯逼供时,你知道这不合法。

管窥非对抗性讯问策略方法

管窥非对抗性讯问策略方法
述 的讯 问策 略 。[ 1 1 ( ) 一 对抗 性讯 问策略 的优势 1 . 对抗 性讯 问策略 的机制 。侦查讯 问 的机制 , 就 是 指讯 问人员 侦查 讯 问 中能 够获 得讯 问对象 如 实供
述 的原理 或机 制 。在 对抗 性 讯 问策 略 主导 下 的侦 查
虽 然嫌 疑人 在对 抗 性讯 问策 略下 开 始供 述 前会

24 ・
性讯 问策 略 而获得 犯 罪嫌 疑人 供 述 的经历 .因 而依
然 对 于 如 何 使 用 咄 咄 逼人 的讯 问方 法 抱 有 好 感 , 毕 竟 制造 出紧 张 、恐 惧 的讯 问氛 围是 一件 比较 简单 的 事—— 尽 管 在合 法 前 提下 制造 出让 嫌 疑人 无 法 承受
嫌 疑人 因承受 不住 恐惧 而 开 口供 述 。 2对抗 性讯 问策 略具 有非 结构 性 的特征 。 对抗 . 在 性 讯 问策 略 主导下 . 问人 员 通过 口头 语 言 、 讯 肢体 语
问情势 所产 生 的影响 会有很 大 的不 同 。因此 , 抗性 对
讯 问 策略仍 属 于非结 构性 的讯 问策 略 。 3 .对抗性 讯 问策 略深受 执法 机 构与军 情 人员 的
释具 体 案件 侦查 讯 问情 势 的基 础上 ,将所 选 择 的讯 问方 法 、 手段 进行 组合 而成 的讯 问计 划或方 案 。依据
侦 查讯 问过 程 中讯 问人 员 与嫌 疑 人之 间 对抗 程 度 的
言 以及 讯 问 的发 问节 奏 等 来 制 造 出 紧 张 的讯 问氛
围 :嫌疑 人在 这种 讯 问情 势下 由于 承受 不 住恐 惧 而 选择供 述 。因而 在对抗 性讯 问策 略 主导下 , 问对象 讯 在供 述前 会 在情 感上 有 所流 露— — 嫌疑 人 在作 出供

心理咨询技术在侦查讯问中的应用

心理咨询技术在侦查讯问中的应用





贵 州警官职业 学院学报 … … … ・ ・
JUH 【FU H UOI Of 明VCT ¨LOLG OR ^ G l OPL E『l O^I CLEE O z C C O


传统 侦查 讯 问模式 的弊 端
述 ,其 与 “ 审讯 ”的主要 区别 在 于 ,它 不使 用强 硬
受 纠问式 诉讼 模式 的影 响 ,讯 问作为 一种 专 门
求 。现代 的司法运行机制越来越强调侦查讯 问的
“ 强 制性 ” ,要 从 “ 审 讯 ” 向 “ 审 讯 ”过 非 硬 软
越来越严格的今天 ,为了实现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 重 复 的政策 说教 甚 至是训 斥 ,导致 犯罪 嫌疑 人产 生 功能的双重实现,创新侦查讯问理念 ,探索行之有 反 感甚 至对 抗讯 问 ,不 能取得 理想 的效 果 。 “ 九步
效 的侦查 讯 问方 法 就成 为严 峻犯 罪形 势下 的必 然要
正 义 的手段 在很 长 的时 间 内具 有广 泛 的群众认 识 基 展 ,尤 其是 人 的主体 意识 的觉 醒 以及科 学技 术 的进 步 ,人 类再 也无 法容 忍身 体强 制对 人格 尊严 的蔑 视
“ 软审讯”的方式方法不屑一顾 , 必然会不适应时代
二 、侦 查讯 问中应 用心 理咨 询技 术 的必 要性 与 ( )侦 查讯 问 中应 用心 理 咨询技 术 的必要 性 一
讯 问法 ”在 世界 各 国犯 罪侦 查理论 和 实践 中发挥 着 广泛 的影 响 ,它 是一 种 克服 反抗 和供述 欺 骗 的心理 控 制 ,其 目的在 于 打破不 愿供 述 的犯 罪嫌 疑人 的抵 抗 ,使 其供 述 罪行 。 “ ] 九步 讯 问法 ”对 我 国侦查 讯 问也有 着深 刻 的影 响 ,但 受制 于 文化心 理方 面 的 差异 ,其 应用 仍存 在很 大 的局 限 。根 据 中 国人 的心

侦查讯问

侦查讯问

供述的原因
2、供述的内部压力 、 犯罪嫌疑人体验到强大的罪恶感, 犯罪嫌疑人体验到强大的罪恶感,因此需要通过 供述释放自己。自责感,倾诉的需要。 供述释放自己。自责感,倾诉的需要。42%的被试称 的被试称 体验到供述后非常解脱, 体验到供述后非常解脱,35%—40%的人称因感觉到 的人称因感觉到 对犯罪有内疚感而供述。因而, 对犯罪有内疚感而供述。因而,审讯人员首先告知犯 罪嫌疑人有罪,非常重要, 罪嫌疑人有罪,非常重要,这让犯罪嫌疑人感到痛苦 并试图寻找解释的借口和理由。 并试图寻找解释的借口和理由。 3、对证据的感知 、 犯罪嫌疑人相信否认罪行徒劳无益, 犯罪嫌疑人相信否认罪行徒劳无益,因为警方最 终会证明犯罪。 终会证明犯罪。55%以上的犯罪嫌疑人是因为坚信警 以上的犯罪嫌疑人是因为坚信警 察能够查明其犯罪而供述, 察能够查明其犯罪而供述,这是瓦解犯罪嫌疑人抵抗 的最有效办法。 的最有效办法。
威胁、 威胁、引诱和欺骗的界定
对侦查讯问中的威胁、引诱、欺骗, 对侦查讯问中的威胁、引诱、欺骗, 威胁 我国立法采取一律禁止态度。 我国立法采取一律禁止态度。 但对其具体含义, 但对其具体含义,我国立法没有任何 具体解释。 具体解释。 司法实践中,作为侦查策略的威胁、 司法实践中,作为侦查策略的威胁、 引诱和欺骗大量存在。例如“坦白从宽 坦白从宽、 引诱和欺骗大量存在。例如 坦白从宽、抗 拒从严”, 诱惑侦查 诱惑侦查”, 拒从严 ,“诱惑侦查 ,对同案犯的讯问等 十分常见。 十分常见。
刑讯逼供的界定
我国界定——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犯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 我国界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 案件立案标准》: 案件立案标准》: 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 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 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 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 1、以殴打、捆绑、违法使用械具等恶劣手段 、以殴打、捆绑、 逼取口供的; 逼取口供的; 2、以较长时间冻、饿、晒、烤等手段逼取口 、以较长时间冻 严重损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身体健康的。 供,严重损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身体健康的。

浅谈讯问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浅谈讯问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浅谈讯问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如果说职务犯罪调查是一门艺术,讯问则是这门艺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倘若把讯问看作一把斗败对手之剑,那么运用何种招式使这把利刃发挥最大的威力,则是摆在每一名办案人面前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依据讯问工作的一般规律,以时间节点划分,笔者将讯问工作分为“讯问前、讯问中和讯问后”三个阶段。

一、讯问前(一)讯问前的三项基本任务(1)思考、明确本次讯问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①让思维站在本次讯问对案件调查全局影响的高度,找准突破口、命中要害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动一发而牵全身”。

首先,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每一次讯问,这样才能激发我们应对讯问工作的各项能量储备。

其次,要对通过本次讯问会对全案调查起到哪些作用和贡献做到心中有数,要有的放矢、带着目标上阵。

第三,研判本次讯问的关键点,摸准对手的“七寸”,争取攻其要害、逼其就范。

要知道,一次成功的讯问很可能是打开突破口、扭转攻守态势、全线击溃防线,甚至挖掘新战果的机会。

做好了这第一点,我们就为整个讯问工作的进行开了个好头。

②一人犯数罪、同种罪刑犯数次、共同犯罪等情形,其讯问方法和策略必有所区别,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一个人既挪用、又贪污、甚至还受贿,其不同的犯罪行为的动机、手段、心理都是不尽相同的;再比如一个人多次贪污或者多次受贿,其党性、信念可能严重受损,对抗心理会加强;再比如共同犯罪中,分工不同、情节轻重不同,其订立攻守同盟的牢固性必然不同。

所以,面对上述不同情形,一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依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待。

③不要期望一次讯问就破解全部问题,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职务犯罪调查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拨茧抽丝的过程,讯问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状况,有些甚至在我们预期之外,这就需要办案人要有处变不惊的定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

(2)吃透案件、全面了解被调查人①吃透案件的核心是要快速、系统梳理已掌握的事实和已固定的证据,这些就是调查人员手中的“底牌”,梳理得越清晰,构思“出牌技巧”才越有底气(知己)熟悉案情是奠定驾驭控制全案的基础。

(完整word版)审讯与供述

(完整word版)审讯与供述

审讯供述与自白新瓶装旧酒——虚配钥匙法有一位精神领域的大师在分析人性弱点时候说道:“我们每个人都固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无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

”◎笔者以为,这话同样也适用于审讯领域。

“每个被讯问者内心都隐藏着为审讯者所求的案件客观信息,无论审讯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都不能自己进入被审讯者内心去获取这些信息。

”为了说得形象一点,我们把被审讯者的内心比喻成一个房间,房间有门,门上挂有锁,钥匙掌握在被审讯者手中,就在这个房子里,有为审讯者所求的各种有效信息,这些信息是客观的。

既是客观,所以也就难以为被审讯者的主观意识所完全控制,只是因为存在一些障碍而难以从被审讯者舌头低下溜出来。

审讯的直接目的在于获取房内的有关信息,亦即查清案件的全部犯罪事实和情节等。

从这个角度来说,审讯的过程就是如何开启这把锁进入这扇门到房间里获取所需信息的过程,审讯的目的在于获取犯罪嫌疑人内心隐藏的真实信息,审讯的手段、焦点也就是开锁入门。

基于上述形象的比喻,我们可以自然的想到两种进入房间的途径。

途径之一是直接破门而入。

破门的方法多种多样,历史悠久,并有许多司法审讯同行对此进行过经验的总结。

简而言之,在审讯人员看来,侦查不同于审判,侦查最初的推力是“有罪推定”,审讯中,所有的嫌疑都集中到被审讯者身上,所有的证据均将围绕被审讯者展开,尤其是对职务犯罪审讯而言更是如此,否则审讯便无从进行下去。

审讯时,营造“一个带有强大磁力的审讯场,吸引甚至歪曲着周围的言词证据”,并使被审讯者深陷其中无法摆脱。

审讯人员通过暗示、恐吓、威逼、甚至通过殴打、脚踢等野蛮的手段施对被审讯者施以身体、精神痛苦,使被审讯者心理失去按稳、“心理赤裸”,从而使被审讯者陷入一种错觉,倘若自己不招供,自己“有可能被打死”,“现时的痛苦不知道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将来的惩罚还很遥远”,现在顾不得去做理性的思考了,“基于人性追求现在的快乐或者回避现在的痛苦,多少也要做出点供述”◎。

“九步审讯法”之一

“九步审讯法”之一

“九步审讯法”之一按语:亲爱的朋友,如果你不认真学习科学的审讯方法,那么你可能会采取刑讯逼供的方法去获得口供。

刑讯逼供是办案的万恶之源,一旦使用,可能冤枉嫌疑人,使其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自由;同时如果认定为了错案,也伤害办案人自己,最深远的伤害是让许多民众失去了对司法的公信力。

英美最为著名的讯问方式为英博、里德、提出的“九部讯问法”(又称里德方法),该方法的主要前提:1、许多职务犯罪侦查只能通过获得供述来解决,尤其是行、受贿案件,都是一对一的,俗话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2、除了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被当场抓获外,嫌疑人通常不会主动供述自己犯罪。

3、要打破犯罪嫌疑人的抵抗,讯问绝不可以使用刑讯逼供,但是可以使用由欺骗、谎言和心理操纵组成的说服手段,这些方法不仅有用,而且必不可少。

4、理想的审讯室应该是空间比较狭小的,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来说都是与外界隔绝的,而且室内摆设应该尽量简单,墙上没有任何饰物,被审讯人的座椅也不很舒适,最好是没有依靠的小圆凳。

在这样的环境里,被审讯者会不可避免地感到陌生、孤独、弱小乃至恐惧等负面心理体验,并产生“尽快让我离开”的心理欲望。

5、先了解嫌疑人的整个背景。

审讯人员要先通过闲聊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年龄、民族、职业、家庭情况、个人经历、爱好、个性等一般情况,再观察其心理状态,分析其如不供述,主要是什么原因,好采取对应的审讯方法。

九步审讯法的基本内容一、试探摸底阶段l、正面提出指控,即明确地对犯罪嫌疑人说,讯问人员怀疑他就是犯人。

审讯人员上来对犯罪嫌疑人第一句话就说:“根据我们调查的大量证据显示,你已经构成犯罪了”,看看他的反应如何,如果嫌犯开始烦躁不安、舔嘴唇或整理自己的外表(比如用手拢头发),审讯人员会将这些小细节视为嫌犯撒谎的暗示,并且可以确定审讯方向是正确的,这时可以试着切入下一个话题。

2、展开审讯主题。

审讯人员要表示出理解和同情的态度,取得犯罪嫌疑人的信任。

论侦讯手段的软和硬

论侦讯手段的软和硬
硬 的一 面 。不 过这 里 的 “ ” 不 是指 “ 讯 ” 而是 指 硬 , 刑 ,
了 自己的能 力 . 不懂 得说 服 首先 需 要顺 从 对方 . 了解 对方 的心 理 背 景 , 道 其 真 实 想 法 , 而 顺 势 而 为 , 知 从
引而 导之 。因而 ,说 服 ” 看 条件 , “ 要 要讲 时机 . 要看 更 对方 的心境 。它是 以善 于倾 听 为前 提 的 .可 遇 不可
21 0 2年 5 月
江 西 警 察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 I JANGXI OL C I T T E P I E NS I UT
Ma 2 2 y 01 N0 e . .5 3 S rNo 1 7
第 3期 总 第 1 7期 5
论 侦 讯 手 段 的软 和 硬
的基 础上 。虽 然 , 其有 效性 、 用性 已被 证实 。 实 但仍 旧
不 能解 释 一些 问题 。 有人 认为 . 九步 审讯 法 ” 身 还 “ 本 包 括欺 骗 和谎 言 。 有人 则认 为 。在有 了 ‘ 审讯 而 “ 软
法’ 之后 . 统 审讯 中单纯 注 重对 犯 罪嫌 疑 人施 加 生 传
其他 合 法手段 。 面 。 下 笔者 就从 对 “ 说服 教育 ” 的评 价
谈 起 , 而 探 寻侦 讯心 战法 的软 与硬 . 中寻 找运 用 从 从
求 。 顾 主客 观条件 . 图强 行说 服 。 不 试 往往事 与愿 违 。 正 因 为如 此 , 交 中才 需 要 沟 通 技 巧 ; 社 同理 , 侦讯 中
陈闻高
( 四川 警察 学 院 , 川 泸 州 6 6 0 ) 四 4 0 0
摘 要 : 对 于 刑 讯 逼供 的硬 逼 口供 ,九 步 审讯 法 ” 软侦 讯 主 张 则是 运 用心 战 制 胜 之 道 来 获得 真 实供 述 。由 此 洞 相 “ 等 察 我 国 “ 服 教 育 ” 的软 处 . 析 侦 讯 手 段 的 软 与 硬 。 主 张 软硬 兼 施 。这 里 的 “ ” 指 证 据 等 具 有 的 法 律 强 制 性 。 说 法 辨 而 硬 , “ ” 具有 合 法性 . 才 能 为 攻 心 软 术 “ 服 规 劝 ” 展 使 用 空 间。进 一 步 比较 “ 服 规 劝 ” “ 步 审讯 法” 硬 要 它 说 拓 说 与 九 的软 和硬 ,

犯罪心理学10:审讯心理技术

犯罪心理学10:审讯心理技术

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刑事讯问技术Interrogative Psychology专题内容审讯心理学概述传统刑事讯问刑事讯问的心理机制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心理讯问人员的审讯心理审讯心理策略与方法欧美审讯的策略与实践引导问题1.硬审讯与软审讯的差异?2.审讯中的虚假信息/暗示信息?2.“无罪推定”与“侦查假说”的关系?3.审讯中的强制性(心理强制)4.审讯心理的核心:沟通与说服(抗审支点的消除)压力与出路(需要相对满足)1.审讯心理学*探索审讯活动中各种行为的心理依据、心理特点及其对策的应用学科。

*犯罪心理学原理应用的领域之一。

*刑事审讯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研究对象人:审讯者、犯罪嫌疑人、证人、被害人*研究目的:侦查犯罪,保障人权。

刑事讯问策略的历史“由硬变软”发展过程美国的刑事讯问技术英国的刑事讯问技术我国的刑事讯问技术审讯“由硬变软”的发展过程在很长时期内,司法官员和侦查人员审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方法都是很“强硬”的,其基本特征是刑讯逼供。

20世纪,虽然许多国家都在法律中禁止刑讯逼供,但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秘密刑讯和变相刑讯。

20世纪中期一些国家的审讯方法已经开始“变软”,首先表现为刑讯方法由肉体折磨转向精神折磨。

但它仍属于“硬审讯法”的范畴,因为它仍是通过精神折磨来强迫被审讯者供述。

何家弘: 《从“硬审讯法”到“软审讯法”》软审讯法软审讯法或“软审讯技术”,建立在心理科学和行为分析基础之上的审讯方法。

其基本模式是在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或其他人体行为来说服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

其与硬审讯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使用强迫的方法让犯罪嫌疑人供述,不是“硬逼着”其供述,而是以“软”的方式说服嫌疑人使其自愿供述。

最具代表性的软审讯法是美国的雷德(REID)审讯技术“软审讯”以改变犯罪嫌疑人的态度为目的。

态度是由情感、认知和行为构成的个人化系统对某一事物所作的评价性总结,其一般影响过程是信念改变到态度改变,从而引起行为改变。

“九步审讯法”是什么?

“九步审讯法”是什么?

“九步审讯法”是什么?
⽬前美国流⾏的审讯法称为“九步讯问法”:
第⼀步,正⾯指控。

直接告诉被审讯⼈,他已被视为本案嫌疑⼈,然后观察反应。

第⼆步,主题编制。

编造⼀个嫌疑⼈犯罪的故事,观察嫌疑⼈,推测为什么他会作案、什么理由能让他认罪。

第三步,阻⽌否认。

打断嫌疑⼈的⽆罪辩解,回到第⼆步,使嫌疑⼈信⼼降低。

第四步,击破反驳。

在审讯者完整编制嫌疑⼈的犯罪故事后,嫌疑⼈可能提出逻辑上的反驳,这些反驳能给审讯者提供信息,反过来对付嫌疑⼈。

第五步,攫取注意。

要努⼒抓住嫌疑⼈的注意⼒。

第六步,控制消极情绪。

加强与嫌疑⼈的⽬光交流,克服其消极对抗情绪
第七步,提供选择。

提出⼀组选择疑问句,让嫌疑⼈承认犯罪⾏为。

第⼋步,查明细节。

让嫌疑⼈讲出某些只有作案⼈知道的细节。

第⼋步,查明犯罪细节。

第九步,书⾯供词。

让嫌疑⼈讲出全部犯罪事实并制作书⾯供词。

以上就是九步审讯法。

“九步审讯法”之一

“九步审讯法”之一

“九步审讯法”之一“九步审讯法”之一按语:亲爱的朋友,如果你不认真学习科学的审讯方法,那么你可能会采取刑讯逼供的方法去获得口供。

刑讯逼供是办案的万恶之源,一旦使用,可能冤枉嫌疑人,使其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自由;同时如果认定为了错案,也伤害办案人自己,最深远的伤害是让许多民众失去了对司法的公信力。

英美最为著名的讯问方式为英博、里德、提出的“九部讯问法”(又称里德方法),该方法的主要前提:1、许多职务犯罪侦查只能通过获得供述来解决,尤其是行、受贿案件,都是一对一的,俗话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2、除了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被当场抓获外,嫌疑人通常不会主动供述自己犯罪。

3、要打破犯罪嫌疑人的抵抗,讯问绝不可以使用刑讯逼供,但是可以使用由欺骗、谎言和心理操纵组成的说服手段,这些方法不仅有用,而且必不可少。

4、理想的审讯室应该是空间比较狭小的,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来说都是与外界隔绝的,而且室内摆设应该尽量简单,墙上没有任何饰物,被审讯人的座椅也不很舒适,最好是没有依靠的小圆凳。

在这样的环境里,被审讯者会不可避免地感到陌生、孤独、弱小乃至恐惧等负面心理体验,并产生“尽快让我离开”的心理欲望。

5、先了解嫌疑人的整个背景。

审讯人员要先通过闲聊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年龄、民族、职业、家庭情况、个人经历、爱好、个性等一般情况,再观察其心理状态,分析其如不供述,主要是什么原因,好采取对应的审讯方法。

九步审讯法的基本内容一、试探摸底阶段l、正面提出指控,即明确地对犯罪嫌疑人说,讯问人员怀疑他就是犯人。

审讯人员上来对犯罪嫌疑人第一句话就说:“根据我们调查的大量证据显示,你已经构成犯罪了”,看看他的反应如何,如果嫌犯开始烦躁不安、舔嘴唇或整理自己的外表(比如用手拢头发),审讯人员会将这些小细节视为嫌犯撒谎的暗示,并且可以确定审讯方向是正确的,这时可以试着切入下一个话题。

2、展开审讯主题。

审讯人员要表示出理解和同情的态度,取得犯罪嫌疑人的信任。

职务犯罪之九步讯问法

职务犯罪之九步讯问法

职务犯罪之九步讯问法
第一步,调查人员做好审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明确首次讯问的主要任务,引导被调查人员与调查人员积极开展对话,以便调查人员能够顺利地控制审讯的局势,朝着逐渐建立审讯双方融洽的审讯关系的方向发展;
第二步,调查人员要想办法让被调查人员相信其违法犯罪事实已经暴露、树立调查人员的自我威信,从而促使被调查人员在无奈之下选择供述违法犯罪事实;
第三步,设置细化主题,依次分辨出被调查人员感兴趣的话题,借此与被调查人员展开对话并提出自己对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原因的推测,从而让有错、有罪的被调查人员为其供述自己的违法犯罪事实找到一个合理性、正当性的理由;
第四步,调查人员通过堵退否认、化解辩异、揭露谎言等反向施压措施,促使被调查人员产生强烈的心理焦虑,从而遏制被调查人员抗拒审讯的“信心”,争取被调查人员如期交代违法犯罪事实;
第五步,调查人员要敏锐察觉被调查人员的退缩心理,采取措施换回被调查人员的注意力,形成审讯双方的信息互动;
第六步,调查人员要通过建立审讯双方之间心理接触,排解审讯双方的矛盾与隔阂、变更审讯技巧等措施,努力获取被调查人员的信任;
第七步,调查人员一旦察觉到被调查人员产生或者可能即将降低供述临界心理之际,迅速采取多种措施突破被调查人员抗拒审讯的最后一道门槛、促使被调查人员形成供述决意;
第八步,调查人员让被调查人员持续供述直至讲出全部职务违法、职务犯罪行为的某些只有作案人自己知道的细节,并制作书面供述;
第九步,调查人员要通过及时补强证据、滚动深挖扩大战果、巩固被调查人员的悔错悔罪心理并遏制被调查人员翻供翻证。

作者:尹立栋。

十步讯问方法与技巧

十步讯问方法与技巧

十步讯问方法与技巧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十步讯问方法与技巧。

你想想啊,这讯问就好比一场战斗,咱得有策略,有技巧,才能打个漂亮仗!第一步,咱得像个老猎手一样,先沉住气,别着急。

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说不定都藏着大秘密呢!就像那猫捉老鼠,不声不响地靠近,等待最佳时机。

第二步,得会套近乎呀!别一上来就凶巴巴的,那多吓人。

得让对方觉得咱是可以亲近的,能说上话的,这样人家才愿意跟咱敞开心扉不是?第三步,提问得有技巧,可不能瞎问。

得像那射箭一样,瞄准了目标再发射,问在点子上,让对方没法回避。

第四步,注意倾听啊!人家说话的时候可别走神,说不定关键信息就在那里面呢。

就好比挖宝藏,得仔细听那锄头碰到金子的声音。

第五步,要善于抓住矛盾点。

一旦发现对方前后说的不一样,嘿嘿,那这里面肯定有文章,得深挖下去。

第六步,适当给点压力。

但别太过火了,不然人家直接就不搭理咱了,这可得把握好度。

第七步,用点小计谋也未尝不可。

就像那下棋一样,得有几步妙招,让对方防不胜防。

第八步,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

咱不能喜怒无常的,得让对方摸不透咱的心思。

第九步,随时调整策略。

要是发现之前的方法不奏效,赶紧换个法子呀,可别一条道走到黑。

第十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要有耐心!讯问可不是一下子就能搞定的事儿,得慢慢来,就像那酿酒,时间越久越香。

你说这十步是不是很重要?掌握好了这些方法与技巧,咱在讯问的时候就能更加得心应手啦!咱可不能小瞧了这讯问,它可是能挖出很多真相的呢!咱得好好琢磨琢磨,把这些技巧都用得恰到好处,让那些想隐瞒真相的人无处可逃!这就是咱的本事,咱的能耐!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十步讯问法

十步讯问法

十步讯问法导论第一节讯问与供述的基本原理第二节拒供隐瞒的心理行为解析第三节供述的心理行为规律第四节讯问的科学行为方法第五节“十步讯问法”概述第一步介入定位第一节讯问介入行为解析第二节犯罪嫌疑人抗审心理的介入第三节介入摄取嫌疑人犯罪的记忆反应第四节定位的心理层面解析第五节介入摸底定位的语用行为方法第六节介入定位后的抗审行为回应第七节调动嫌疑人对审讯交流空间的参与性第二步涉案关系第一节涉案关系的讯问依据第二节涉案关系的来源与选择第三节直插式涉案关系的涉入第四节比照式涉案关系涉入第五节开脱、宽慰型目标涉入第六节涉案关系建立的认知误区第七节涉案关系涉入的方法和技巧第八节涉案关系的抗审行为回应第三步否定堵退第一节否定辩解的心理定式第二节否定的阻止经验第三节否认的回应解析第四节退路选择的行为特征第五节“堵退”的方法第六节认知误区的条件否定第七节条件否定的方法第四步揭谎导谎第一节隐瞒对抗行为的心理层面架构解析第二节涉入错觉信息“确认存在”第三节封控谎言的蔓延第四节谎言的识别与处理第五节导谎法的介入第六节“确认存在”的方法第五步涉案原因第一节退路选择的自我评估第二节供述心理障碍的支点转移第三节供述心理的需要条件第四节隐瞒条件构筑的心理支点的更换第五节涉案原因的心理支点更换方法第六节心理强制的原因认可第七节原因认可的方法与技巧第六步趋利避害第一节抗审的后卫心理支点的更换第二节前提默认的心理行为方法的涉入第三节假想恶性的心理行为属性第四节降低恶性的心理行为方法的选择第五节强化恶性、粘连恶果的心理行为置换第六节强化恶性、粘连恶果的心理行为置换方法第七步更换支点第一节隐瞒对抗的心理支点的形成第二节对抗的“前卫”支点的构筑与剖析第三节隐瞒对抗的心理支点的更换第四节加速对抗“心理支点”的转换第五节更换“后卫”心理支点的方法与技巧第八步利益方向第一节利益冲突的行为特征第二节利益关系的认知行为表现第三节利益的方向选择第四节情感依赖关系的涉入第五节利益方向转移的心理条件第九步平衡转换第一节心理需要的满足与转换第二节临界心理需要的产生与满足第三节临界心理状态转换供述行为的心理平衡的需要第十步涉案情景第一节涉案情景中犯罪构成的动态逻辑思维第二节犯罪构成的阻却事由生成的隐瞒抗拒行为第三节涉案情景中阻却事由的讯问方法与技巧。

九步讯问法

九步讯问法

第一步:提出正面指控
1、直接发问,表明其与案件有关 直接发问, 直呼其名,剥夺其心理优势—— ——社会地位高 直呼其名,剥夺其心理优势——社会地位高 予以尊重,增加心理接触可能性—— ——社会地 予以尊重,增加心理接触可能性——社会地 位低 2、观察反应 重复开场白内容, 3、重复开场白内容,进行过渡 4、分析反应
1、绝大多数人,无论是情感型还是非情感型都具有 绝大多数人, 一定情感品性, 一定情感品性,故情感接触与事实分析应综合运 并依据犯罪嫌疑人类型有所侧重。 用,并依据犯罪嫌疑人类型有所侧重。 2、开脱之辞≠犯罪行为的真实诱因或动机。讯问人 开脱之辞≠犯罪行为的真实诱因或动机。 员应使嫌疑人感受到自己在道德上所应负的责任 小于案件事实本身表明的责任, 小于案件事实本身表明的责任,为其一般性认罪 打下心理基础。 打下心理基础。
第六章
九步讯问法
第九步: 第九步:提取书面供词
第八步:查明犯罪细节 第八步: 第七步:列出选择问题 第七步: 第六步:控制消极情绪 第六步: 第五步:攫取对方注意 第五步: 第四步:克服异论障碍 第四步: 第三步:阻止再次否认 第三步: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第二步: 第一步:提出正面指控 第一步: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A.情感型犯罪嫌疑人——情感接触法 A.情感型犯罪嫌疑人——情感接触法 情感型犯罪嫌疑人—— 提出一个从道德上为其犯罪行为开脱的理由, 提出一个从道德上为其犯罪行为开脱的理由,或尽量 减小其犯罪行为的道德责任, 减小其犯罪行为的道德责任,使嫌疑人在消除或减 轻其内心的道义自责的情况下承认自己的罪行。 轻其内心的道义自责的情况下承认自己的罪行。开 脱性理由可以是: 脱性理由可以是: 1、通过说明任何人在相似条件或情况下都有可能干 出同样的 事来表示对嫌疑人的同情 2、通过降低对犯罪行为的道德严重程度的评价来减 轻嫌疑人的有罪感

九步审讯法侦查学原理

九步审讯法侦查学原理

九步审讯法侦查学原理一.正面指控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就是第一步最好的解释。

一般来说,如果警方不是掌握了一定的证据,是不会随意传唤或者控制一个人,并对其讯问的。

被“请”到警局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和案件有一定的联系。

警察会直接告诉犯罪嫌疑人,你因涉嫌某某案件,现在被列为本案的犯罪嫌疑人,并且对其陈述一些对他不利的“证据”。

这些“证据”真伪难辨,其中有真实的被警方掌握的证据,也有警察刻意编造的,本身尚未得到证实的“证据”,目的就是用这样的方法,首先给犯罪嫌疑人制造巨大的心理压力。

而第一步最最重要的目的,则是通过首次交谈,来观察犯罪嫌疑人的外在表现,特别是细节上的反应,比如眼神飘忽、坐立不安、心情烦躁、咽口水、舔嘴唇等等。

二.主题编制第二步更像是一种“有罪推定”,就是假设面前的犯罪嫌疑人就是案件的被告。

通俗来讲,第二步就是编造一个“事实”,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有罪推定。

就拿杀人案件来说,警方在掌握了一定证据之后,面对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就会用这些有限的证据来编造一个“事实”,来“证明”死者就是犯罪嫌疑人所杀。

三.阻止否认第三部是一个心理战的阶段,就是不断地阻止犯罪嫌疑人做出的否认辩解。

犯罪嫌疑人在一次辩解得到警方默认的情况下,他的自信心就会提升,进而会给审讯工作带来难度。

他的自信心越强,后边的审讯工作就越难。

所以,为了避免犯罪嫌疑人自信心的快速提升,就需要不停地“打击”他的自信心,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否认他的各种辩解。

在双方的“交锋”中,警方需要牢牢把握住无形当中的那个主动权,要牵着犯罪嫌疑人的鼻子走,而非让犯罪嫌疑人按照自己的意念随意发挥。

不停地否认犯罪嫌疑人的辩解,会让他的信心保持低落状态,这也是击溃其心理防线的方法之一。

阻止的是犯罪嫌疑人对于自己的无罪辩解,否认的依然是犯罪嫌疑人对于自己无罪的辩解。

实际上可以想象一下,当我们面对一个人的时候,几乎每句话还没说完,就被对方打断或者直接否定,内心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步:查明犯罪细节
1.目标: 1.目标: 目标 把嫌疑人选择性的 有罪承认扩展为法 律可以接受且具体 化的供述。 化的供述。 2.具体做法: 2.具体做法: 具体做法
A.鼓励嫌疑人进 A.鼓励嫌疑人进 一步扩展其接受 的选择答案, 的选择答案,使 用强化语。 用强化语。
C.使用第二组选 C.使用第二组选 择问题, 择问题,纠正先 前一组选择问题 的答案。 的答案。此时嫌 疑人较易接受这 种纠正, 种纠正,因为悔 过心理已在头脑 中占据了主要地 位,会尽可能地 如实回答一切问 题。
第九步:提取书面供词
1.应注意的问题 1.应注意的问题
A.避免时间拖延、 A.避免时间拖延、地 避免时间拖延 点更换, 点更换,对嫌疑人 心理产生不利影响 而翻供。 而翻供。 B.用供述人自己的语 B.用供述人自己的语 言,澄清供述中意 思不确切的词句。 思不确切的词句。 C.避免使用引导性问 C.避免使用引导性问 题。
第六步:控制消极情绪
1. 犯 罪 嫌 疑 人 行 为 表 现
更愿意听
行为 表现
第六步:控制消极情绪
2、讯问人员应注意: 讯问人员应注意: (1)集中主题核心,提出多种开脱性理由, (1)集中主题核心,提出多种开脱性理由,观察 集中主题核心 接受与否; 接受与否; (2)继续表现出理解和同情; (2)继续表现出理解和同情; 继续表现出理解和同情 (3)精神手术,鼓励其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窘境; (3)精神手术,鼓励其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窘境; 精神手术 (4)敦促劝说其“为他人”而讲实话; (4)敦促劝说其“为他人”而讲实话; 敦促劝说其 (5)不能让其独自痛哭一场而减轻心理压力。 (5)不能让其独自痛哭一场而减轻心理压力。 不能让其独自痛哭一场而减轻心理压力
第三步:阻止再次否认
第四步:克服异论障碍
1.态度: 1.态度:应表达对异论的赞 态度 同和理解,宛如意料之中, 同和理解,宛如意料之中, 不应惊讶、恼怒, 不应惊讶、恼怒,急于争论
1.停止的手势 1.停止的手势 2.叫其名字 2.叫其名字 3.自己所讲话的 3.自己所讲话的 重要意义 4.红脸白脸法 4.红脸白脸法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A.情感型犯罪嫌疑人——情感接触法 A.情感型犯罪嫌疑人——情感接触法 情感型犯罪嫌疑人—— 提出一个从道德上为其犯罪行为开脱的理由, 提出一个从道德上为其犯罪行为开脱的理由,或尽量 减小其犯罪行为的道德责任, 减小其犯罪行为的道德责任,使嫌疑人在消除或减 轻其内心的道义自责的情况下承认自己的罪行。 轻其内心的道义自责的情况下承认自己的罪行。开 脱性理由可以是: 脱性理由可以是: 1、通过说明任何人在相似条件或情况下都有可能干 出同样的 事来表示对嫌疑人的同情 2、通过降低对犯罪行为的道德严重程度的评价来减 轻嫌疑人的有罪感
第七步:列出选择问题
4.提出选择问题的优越性: 4.提出选择问题的优越性: 提出选择问题的优越性
A.表明审讯人员已能肯定嫌疑人有罪,削弱嫌疑人拒供心理。 A.表明审讯人员已能肯定嫌疑人有罪,削弱嫌疑人拒供心理。 表明审讯人员已能肯定嫌疑人有罪 B.抓住了嫌疑人戒备心理的空隙,有震惊效果, B.抓住了嫌疑人戒备心理的空隙,有震惊效果,有效地强化 抓住了嫌疑人戒备心理的空隙 了嫌疑人已唤起的坦白冲动。 了嫌疑人已唤起的坦白冲动。 C.向嫌疑人提供了一个先部分承认罪行或把承认罪行与解释 C.向嫌疑人提供了一个先部分承认罪行或把承认罪行与解释 理由结合起来的机会,减轻了其良心上的压力。 理由结合起来的机会,减轻了其良心上的压力。 D.对犯罪细节的查询可以暗示讯问人员对嫌疑人的高度理解 D.对犯罪细节的查询可以暗示讯问人员对嫌疑人的高度理解 和同情。 和同情。使其感受到讯问人员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有罪供 而是很理解他的行为( 述,而是很理解他的行为(并不象实际发生的那样严重和 令人憎恨)和苦衷。 令人憎恨)和苦衷。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B.非情感型的犯罪嫌疑人——事实分析法 B.非情感型的犯罪嫌疑人——事实分析法 非情感型的犯罪嫌疑人—— 非情感型的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竭力避免情感介 入,用自身意志力对抗审讯人员的耐力,习惯于 用自身意志力对抗审讯人员的耐力, 怀疑一切向他们提供帮助或寻求他们信任的人。 怀疑一切向他们提供帮助或寻求他们信任的人。 故对其审讯应借助于常识和理性,而非情感。 故对其审讯应借助于常识和理性,而非情感。表 示同情、夸大犯罪事实、 示同情、夸大犯罪事实、指责被害人等审讯主题 都不易促其供述。 都不易促其供述。
1.时机 1.时机 嫌疑人不再否定自己有罪也不再寻找理由, 嫌疑人不再否定自己有罪也不再寻找理由,而且 看起来正平静听审讯人员讲述时 2.运用支持声明 2.运用支持声明 先强调不想选的那个答案的否定一面; 先强调不想选的那个答案的否定一面;再指出所要 选择的那个答案的肯定一面, 选择的那个答案的肯定一面,鼓励其选择后者
1、绝大多数人,无论是情感型还是非情感型都具有 绝大多数人, 一定情感品性, 一定情感品性,故情感接触与事实分析应综合运 并依据犯罪嫌疑人类型有所侧重。 用,并依据犯罪嫌疑人类型有所侧重。 2、开脱之辞≠犯罪行为的真实诱因或动机。讯问人 开脱之辞≠犯罪行为的真实诱因或动机。 员应使嫌疑人感受到自己在道德上所应负的责任 小于案件事实本身表明的责任, 小于案件事实本身表明的责任,为其一般性认罪 打下心理基础。 打下心理基础。
第六章
九步讯问法
第九步: 第九步:提取书面供词
第八步:查明犯罪细节 第八步: 第七步:列出选择问题 第七步: 第六步:控制消极情绪 第六步: 第五步:攫取对方注意 第五步: 第四步:克服异论障碍 第四步: 第三步:阻止再次否认 第三步: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第二步: 第一步:提出正面指控 第一步:
第一步:提出正面指控
1、直接发问,表明其与案件有关 直接发问, 直呼其名,剥夺其心理优势—— ——社会地位高 直呼其名,剥夺其心理优势——社会地位高 予以尊重,增加心理接触可能性—— ——社会地 予以尊重,增加心理接触可能性——社会地 位低 2、观察反应 重复开场白内容, 3、重复开场白内容,进行过渡 4、分析反应
第七步:列出选择问题
3.选择问题的内容及原理 3.选择问题的内容及原理 内容: 内容:最有效的选择问题是关于实施某行为的动机 和缘由。 和缘由。 原理: 原理:如果一个人被允许在承认某种行为时解释自己
这样做的理由, 这样做的理由,那他就比较容易承认自己的错 误或不当行为。同样, 误或不当行为。同样,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承认 其行为时有机会说明理由, 其行为时有机会说明理由, 那他也就更容易供 认自己的罪行。 认自己的罪行。选择问题及随后的支持声明正 是给嫌疑人提供这种机会。 是给嫌疑人提供考
A.从认罪者那儿积累 A.从认罪者那儿积累 经验; 经验; B.了解人性 了解人性, B.了解人性,同情和 理解各种犯罪行为 及作案人; 及作案人; C.培养一种不会仇恨 C.培养一种不会仇恨 任何人的心理态度, 任何人的心理态度, 无论其做了什么 (有效审讯的基本 要求)。 要求)。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事实分析法: 事实分析法: 1、促使嫌疑人承认他在案件中的某些次要问题上 说了谎 2、促使嫌疑人承认自己曾到过犯罪现场或曾接触 过受害人或发生的事件 3、指出拒绝讲出事实是徒劳无益的 在共同犯罪人都接受审讯时, 4、在共同犯罪人都接受审讯时,采用离间法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注意: 注意:
2.异论类型 2.异论类型:
事实型 道德 型 情感 型
第五步:攫取对方注意
1.犯罪嫌疑人此时形成退缩心理机制, 1.犯罪嫌疑人此时形成退缩心理机制,内心衡量说实话还 犯罪嫌疑人此时形成退缩心理机制 是继续说谎抵抗 2.审讯人员具体做法 审讯人员具体做法: 2.审讯人员具体做法:
(1)保持沉默 (2)让嫌疑人独处 或离开 (3)同意吸烟等要求 (1)身体动作 (2)座椅接近 (3)目光接触 (4)保持同一主题
B.让其补充只有 B.让其补充只有 作案人才知的犯 罪细节, 罪细节,避免给 嫌疑人收回其承 认的机会。 认的机会。
D.使用那些描述 D.使用那些描述 准确的法律词语, 准确的法律词语, 以便嫌疑人在正 式供述时能习惯 于这些词汇。 于这些词汇。如 在盗窃案中使用 “偷”,而不再 使用“拿走” 使用“拿走”这 个词。 个词。
第七步:列出选择问题
选择问题是主题的自然延伸并将其集中于一个问题, 选择问题是主题的自然延伸并将其集中于一个问题,即 提出有关犯罪的两种解释(一种是人性的弱点或错误; 提出有关犯罪的两种解释(一种是人性的弱点或错误; 另一种是令人不能原谅或令人厌恶的犯罪动机) 另一种是令人不能原谅或令人厌恶的犯罪动机)供其选 以减轻其开始讲真话的心理负担。 择,以减轻其开始讲真话的心理负担。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3、为犯罪行为提出一种比已知或推断的更容易 在道德上被人接受和不太令人憎恶的动机和 原因 4、通过指责 他人表示 对嫌疑人 的同情
指责受 指责受 害人 指责 同案 犯
指责其他可能 在一定程度上 为所调查的犯 罪行为承担道 义责任的人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5、用适当选择的恭维之辞唤起嫌疑人的自豪 6、指出控告人或受害人言过其实或夸大事件本身 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的可能性 7、向嫌疑人指出继续其犯罪活动的严重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