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腐真菌体对菲和芘的吸附_脱附作用及影响因素_丁洁

合集下载

【白腐菌】白腐真菌的分离及其降级集中染料特性的研究

【白腐菌】白腐真菌的分离及其降级集中染料特性的研究
白腐真菌对于某些染料的降解效率不高,这与染料的结构组成有关。
8 8
合物的效果, 分析研究白 腐真菌的降解机制, 腐真菌在我国 为白 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提供
理论及技术支持。
二、 试验方法
( 菌种 一)
实验用到P l . C和F 两株菌种。 . P C是来自 国外的菌种, l 行采集分离出的一株白 F 是自
腐真菌。
F l采集及主要分离步骤如 卜 。从京郊区树林中采集有白腐真菌生长树枝,置 3℃的 0 生化培养箱中保存。 保持一定的湿度, 待新的白 腐真菌生长出来后, 接种新生的自腐真菌到 马铃薯一琼脂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反复转接即可得到纯种白腐真菌。 ( 培养基 二) 采用固体和液体两种培养基:
培养条件:固体培养基采用生化培养箱培养、液体培养基采用摇床培养。 ( 三)白 腐真菌降解特性研究 1 降解 目标化合物为染料,包括刚果红、活性翠蓝 K - , N G, 2 试验步骤: , () 1 菌种的扩大培养:液体营养限制培养基 ( L N M)摇床培养自腐真菌 (.. F P 和 I C )
五犬 。
测白 腐真菌培养基溶液的菌种湿重。摇匀溶液,取 1m , 0转/ 0 1 40 0 分钟条件 卜 离 心分离, 测得溶液中白 弃去上清液, 腐真菌的 湿重浓度。 () 配制含有不同染料浓度的 3 液体营养限 制培养基, 5m 三角瓶中装溶液 l m, 每20 1 0 l 0 11 2 ℃下灭菌 2 分钟。 0 () 4 每个三角瓶中移入 3 1 m 上述培养的菌溶液,3', 转/ 0 10 分钟 下 C 8 摇床培养。 () 定时取样,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染料浓度。测定前摇进行预处理,对于较 5 污浊的试样,先离心分离,在用微滤膜过滤;对于较清澈的试样,直接用微滤膜 过滤,然后测样。 () 6 采用上述同样步骤制作空白样,染料溶液中不含有白腐真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 )菌种分离的到一株白腐真菌,暂时命名为 F . l (_ )扩人培养

白腐真菌的木质素降解酶

白腐真菌的木质素降解酶

1 木质素降解酶的来源
非酚型芳香族底物形成阳离子自由基, 后者再进行一
迄今为止,已知参与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包括真 菌 、放 线 菌 和 细 菌 ,其 中 ,真 菌 是 最 为 重 要 的 一 类 。 由
系 列 非 酶 催 化 的 反 应 从 而 导 致 芳 香 环 裂 解 。当 H 2O 2 和 二 羧 酸 螯 合 剂 (如 丙 二 酸 盐 和 草 酸 盐 ) 存 在 时 ,锰 过 氧
究 。 总 之 ,加 快 白 腐 真 菌 木 质 素 降 解 酶 的 基 础 和 应 用 研 究,将是人们今后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努力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 华 钟 , 章 燕 芳 . 白 腐 菌 与 染 料 废 水 的 处 理.工 业 水 处 理.2001,21
(5):1—5.
2 李 慧 蓉 .白 腐 真 菌 对 染 料 的 脱 色 降 解 及 应 用 前 景.染 料 工 业 .2002,
关键词 白腐真菌 木质素降解酶 木质素 生物漂白 染料脱色
木质纤维素(lignocellulose)主要由纤维素(cellulose)、 自 然 界 中 降 解 木 质 素 能 力 最 强 的 一 类 真 菌 。在 整 个 木
半 纤 维 素 (hem icellulose)和 木 质 素 (lignin)所 组 成 ,是 自 质 素 生 物 降 解 系 统 中 ,虽 然 细 菌 、放 线 菌 、软 腐 菌 和 褐
然 界 中 广 泛 存 在 的 可 再 生 的 数 量 巨 大 的 生 物 质 腐菌也能够发挥一定作用,但是,一般认为它们仅起
(biom ass)资 源 。 木 质 素 是 由 苯 丙 烷 衍 生 物 单 体 (如 香 次 要 作 用 。降 解 木 质 素 的 微 生 物 主 要 是 一 些 可 分 泌 胞

白腐真菌菌丝球形成的物化条件及其对铅的吸附

白腐真菌菌丝球形成的物化条件及其对铅的吸附

s ra a, v n sz d a t r a d g o c a ia  ̄ p ris c u d b bt i e t t e f l u f c e e ie( i me e ) n o d me h nc lp o e te o l e o an d a h olwoig n
并且由于亲水基团是聚乙氧基它具有较高的负电荷密度有利于孢子菌丝的凝结分析表4中的吸附结果可以得出与表2相同的结论即球径过大过小都?利于吸附在15l7mm的球径范围内吸附?最大为164lmgg吸附率达656525孢子悬液浓度的影响配制?同浓度的孢子悬液考察其对成球和吸附的影响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2 O卷
白腐 真 菌 菌丝球 对 含 有 二号 橙 ( r n e O a g i) 的 生理 盐水浸 泡 , 于冰箱保 存待 用. 置 染 料 废 水 进 行 脱 色 , 色 率 达 9 . 菌 如 黄 脱 8 真 ( ) 附 方 法 为 消 除 玻 璃 器 壁对 吸 附 的 2吸
m a e i h s p p rt x m ie t fe t fp sc la d c e ia o d t n n t e f r to d n t i a e o e a n hee f c s o hy ia n h m c lc n ii s o h o ma i n o




Vo . 0. 1 2 No. 1
EN V T RO NM EN TA L CI S EN CE
Jn 19 a .. 9 9
物化条件及其对铅的吸附
卢华 英
播要Biblioteka 进 立 7j 哲 3 1 0) 6 0 5

白腐真菌固定化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白腐真菌固定化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第4 卷 第1 0 期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J U N L0 0 R A FH R I I S lU E 0 E H 0 0 Y A B N N TT T FT C N L G
Vo. 0 l 4
N. 1 o
2 08 1 0 年 月
2 8 以〕
白腐真菌固定化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53) ( 4 30 . 0 5 作者简介: 曾永刚(9 一)男, 18 0 , 硕士研究生; 高大文(9 一)男 , 博士生导师. 16 7 , 教授,
万方数据
·1 2 · 4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第4 卷 0
gs a utet a e ro s t s e a im bi i e co edt b r o e e r t seh u, d s n p j m m e r t fy e s sma wl sm oi ao atnne o e svdbf e it - l lt nr i z e l o h c
酶, 酶及其他酶川. 腐真菌正是依赖以上 蛋白 白
化反应器等问题.
关键词:白 腐真菌; 固定化; 载体; 生物降解; 抑菌 中图分类号: 12 X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6 一 242 80 一 4 一 3 07 6 ( o)1 01 0 3 1 6
A vneo hei bIe e h o g n if et I d c nt mmo izdt n I ya n uni a i c o d l a a t s f h h ert 即5 fc r o t w t o fn o e i o
持较高的生物活性并反复利用的方法[. ] 2 由于该
方法不需把酶从细胞中提取出来, 且无需纯化, 因 而酶活力损失小. 可见, 固定化细胞技术较固定化 酶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 这也使得固定化细胞技 术得以迅速发展和完善.

对污染物有独特降解作用的白腐真菌

对污染物有独特降解作用的白腐真菌

对污染物有独特降解作用的白腐真菌对污染物有独特降解作用的白腐真菌摘要简述了白腐真菌对木质素的特殊降解过程,进而讨论了该真菌在降解污染物及造纸制浆方面可能的潜在用途。

关键词白腐真菌污染物降解白腐真菌是一类腐生的真菌,从腐烂的树木或木材上可以分离得到它们。

由于它们对有机物有独特的降解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对它发生兴趣,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1.白腐真菌的生物学特征白腐真菌在分类学上属于担子菌纲(Ba-siidiomycetes)。

例如降解能力很强的一种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Burdsall,中文名为黄孢原毛平革菌,它属于非褶菌目、伏革科、显革菌属。

菌丝体为多核,一孢内随机分布多达15个细胞核,菌丝一般无隔膜,也无锁状联合。

分生孢子为异核体,担孢子是同核体。

交配系统有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两种形式。

在自然界中常可看到白腐真菌由于降解木质素而穿入树木木质的情况。

它们侵入木质细胞腔内,释放降解木质素和其它木质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的酶,导致木质腐烂成白色海绵状团块。

2.白腐真菌对木质素降解的意义木质素是一种杂聚物,具有复杂不规则的三维网状结构。

它的结构基本单元是类苯基丙烷,靠多种不同的碳-碳键和醚键连接而形成一种很稳定的大分子物质,它是不水解的,不溶性的。

在植物木质化组织的细胞壁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

例如,木材中含木质素20%~30%,禾秆中含木质素15%~25%。

木质素与植物体内纤维素结合很紧密,对细胞壁有保护作用,并使植物的机械强度提高。

目前木质素尚没太大的直接利用价值。

但这些含碳化合物在自然界中是丰富的可再生能源,白腐真菌以及某些细菌可将木质素彻底降解,使有机碳变成无机碳重回大自然。

因而白腐真菌对自然界的碳素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3.白腐真菌降解木质素的过程一般微生物不能降解木质素是因为:(1)木质素结构复杂,因而降解它的反应必然是多种反应;(2)木质素中的碳-碳键、醚键不能被生物酶水解,只可能是另一种特殊方式使之降解;(3)木质素不溶于水,降解只能在细胞外发生。

白腐真菌的研究

白腐真菌的研究
13
简介
菌种及原理
木质素降解酶系
应用
总结及结尾
应用
处理废水
白腐菌除了可以降解废水中的木 质素,还可以降解废水中异生物 质,减轻造纸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如何 缩短处理周期,提高处理效率仍 然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 白腐菌特有的降解木质素的功能, 在原料预处理、生物漂白、废水 处理和生物制浆等各个环节的应 用都得到了重视,并且实验室阶 段研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10
简介
菌种及原理
木质素降解酶系
应用
总结及结尾
应用
饲料
目前白腐菌降解木质素的模式菌株是黄孢原 毛平革菌.秸秆经白腐真菌发酵后,大部分 的低质非蛋白氮转 化为较高质量的菌体蛋白, 蛋白质品质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改进.秸秆经 白腐菌处理不仅营养成分有极大的提 高,而 且其pH值由未处理前的5.7降到4.0,呈愉快的 水果香味,同时由于大部分的木质素被降解 或破坏,秸秆 质地柔软,适口性明显改善; 可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并且已经突破了 秸秆仅用于反刍动物饲料的禁区, 对饲养猪、 鸡的实验效果已有报道.利用白腐真菌处理 秸秆能够快速、高质量地利用和转化秸秆资 源,扩大饲 料来源,减少环境污染
简介
菌种及原理
木质素降解酶系
应用
总结及结尾
白腐真菌的研究
1
简介
菌种及原理
木质素降解酶系
应用
总结及结尾
简介
白腐菌是属于担子菌亚门的真菌,因腐朽木材呈白色而得名, 是能够降解木材主要成分的微生物之一。木材在白腐过程中大 部分纤维仍保持完整,且纤维素结晶度变化不大。由此设想利 用对降解木质素选择性好的白腐菌进行生物制浆,能开辟制浆 方法的新途径。白腐菌除了能降解木质素用于预处理、生物漂 白、生物制浆外,对其它有机异生物质也有很强的分解能力, 因而在废水处理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吸附法固定化白腐真菌的研究

吸附法固定化白腐真菌的研究

件 下 降解模 拟废水 , 定苯 酚及 c 测 0D去 除率 。
( ) 培养后 吸附 : 2先 接种基 础 培养基 固体 培养 的菌
已有 学者利 用一些 天然 有机 载体 固定化 白腐 真 菌降解 苯 酚废 水 以及 其 它 废 水 [ 7 , 对 于 载 体 选 择方 面 的 4 ]但  ̄ 研究 较少 。作者本 着 以废 治 废 的原 则 , 择 了几 种 农 选
1 3 分 析 方 法 .
直接吸附方式固定的白腐真菌对苯酚及cod的降解较好于先培养后吸附的固定化方式这是因为木屑中木质素促进真菌的生长且真菌在吸附的情况下形成直径大的菌团提高了降解能力
维普资讯

28050 亿emity & Biengi ̄ern 0,I . C s与生物r ig 0V.N1 r o Z程 2 h
果 较好[ , 中 以吸附法 和包埋 法 研究 较 多 , 用 也 1 其 ] 应 较 广 。吸附 固定化 是利 用载 体与微 生物 之间 的静 电作 用, 使得微 生物 吸附在 载体 表面而得 到 固定 , 载体 的选 择尤 为关键 。 目前 研 究 主要 有 无 机类 、 糖 与 蛋 白质 多 类、 天然高 分子凝 胶类 和有机合 成 高分子凝 胶类 载体 。
业废 品作 为 固定化 载 体 , 吸 附法 固定化 白腐 真菌 及 对 其去 除苯 酚和 C 0D 的效 果进行 了初 步研究 。
种于装 有 1 0 0 0mL培养基 的烧 杯 中 , 调节 液体 培养 基
p 值 为 5 0 在 3 ℃恒 温水 浴 中 曝气 培 养 2d H ., O 。称 取 1 0g木 屑 , 人 2 的 H 0 放 溶液 中浸 泡 3 n 用蒸 0mi , 馏 水洗 至 中性 , 入 已培养 2d的液 体 培养基 中 , 加 继续 培养一 段时 间后滤 去 培养液 即得木 屑吸 附 固定 化 的 白 腐 真菌 。用 生理盐 水洗 净后在 3 ℃ 、 H一6 0的条件 0 p . 下 降解 模拟废 水 , 定苯 酚及 C D去 除率 。 测 O 1 2 2 吸 附载体实 验 .. 选择 1 2 1中较好 的 固定化 方 式 , 别 称 取 等量 .. 分

白腐真菌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白腐真菌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白腐真菌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邵梅香;朱炳根;李敏;李辉信【摘要】White rot fungi are the general name of the filamentous fungi and can cause the wood white rot in the living nature.Their hyphae can stretch into trees or timber wood cell cavity to absorb nutrients,and then release enzymes.Degrading pollutants by white rot fungi is an effec-tive method with advantages of universality,low nutrition and high adaptability compared with bacteria.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mode of enzyme degradation and extensive applicatio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ch as in the pollution of the atmosphere,sewage and soil.In addition,the white rot fungi also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food testing and other biological technology.The ending i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research direction on the white rot fungi in the future.%白腐真菌是生物界中一类引起木质白色腐烂的丝状真菌的总称。

白腐真菌对PAHs的吸附和降解特征及Tween80和Cu2+的强化作用

白腐真菌对PAHs的吸附和降解特征及Tween80和Cu2+的强化作用

Biosorption and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Hs by white rot fungi and enhancement of Tween 80andCu 2+BAN Qiao-ying 1,WU Dong-yang 1,LI Jian-zheng 2,LIU Qi 1(1.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China;2.School of Environment,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90,China )Abstract :To reveal the remov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by white rot fungi,the biosorption and biodeg⁃radation of naphthalene,phenanthrene,and pyren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batch culture.The effects of Tween 80and Cu 2+on the removal of naphthalene,phenanthrene,and pyrene by white rot fungi were also explored.The biosorp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sorption of PAHs by killed white rot fung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live fungi at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naphthalene,phenanthrene,and pyrene as 30,1.0,and 0.1mg·L -1,respectively.The maximum adsorption rates for naphthalene,phenanthrene,and pyrene reached 29.3%,38.2%,and 70.6%,respectively.The biodegrad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white rot fungi exhibited weak degradative ability against naphthalene and phenanthrene in the early stages,whereas degradation accounted for 59.6%~77.3%of the total removal in the later stagesof cultivation.Nevertheless,the accumulative degradation rate of pyrene was 28.8%.Under the co-action of adsorption and degradation,the removal of naphthalene,phenanthrene,and pyrene was achieved to be 46.9%,53.5%,and 73.7%,respectively.Furthermore,the pres⁃ent study reported that Tween 80and Cu 2+were capable of facilitating the removal of PAHs.At the concentration of Tween 80of 0.1~1.0g·L -1,the removal of naphthalene and phenanthrene was increased as Tween 80concentration increased.However,pyrene removal showed a班巧英,吴东洋,李建政,等.白腐真菌对PAHs 的吸附和降解特征及Tween 80和Cu 2+的强化作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0,39(2):378-385.BAN Qiao-ying,WU Dong-yang,LI Jian-zheng,et al.Biosorption and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Hs by white rot fungi and enhancement of Tween 80and Cu 2+[J].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2020,39(2):378-385.白腐真菌对PAHs 的吸附和降解特征及Tween 80和Cu 2+的强化作用班巧英1,吴东洋1,李建政2,刘琦1(1.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太原030006;2.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90)收稿日期:2019-08-22录用日期:2019-11-12作者简介:班巧英(1982—),女,山西忻州人,副教授,从事污染物生物处理研究。

白腐菌

白腐菌

白腐菌中文名称:白腐菌英文名称:white rot fungi定义:属担子菌纲丝状真菌,因腐朽木材呈白色而得名。

代表菌株为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在污染土壤修复中常有应用。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污染生态学(二级学科)白腐菌是属于担子菌亚门的真菌,因腐朽木材呈白色而得名,是能够降解木材主要成分的微生物之一。

木材在白腐过程中大部分纤维仍保持完整,且纤维素结晶度变化不大。

由此设想利用对降解木质素选择性好的白腐菌进行生物制浆,能开辟制浆方法的新途径。

白腐菌除了能降解木质素用于预理、生物漂白、生物制浆外,对其它有机异生物质也有很强的分解能力,因而在废水处理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降低制浆能源消耗,可在制浆之前依靠白腐菌对木质素进行分解和改性,用选择过的微生物培养基对原料进行预处理。

通过白腐菌对原料的预处理,可降低后阶段制浆能耗的50%,并且纤维强度性能也得到改进。

白腐菌预处理制浆不仅在木质材料制浆当中应用研究较多,在非木质制浆原料(如芦苇、蔗渣、剑麻、黄麻等)预处理制浆中的应用研究同样广泛。

可以看出,白腐菌预处理在硫酸盐法、碱法、机械法和烧碱-蒽醌法等制浆方法中都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制浆成本、提高纸张质量。

但是菌种筛选困难和预处理周期较长是制约白腐菌应用的最大障碍,大规模应用于制浆预处理还需要相关方面技术的突破。

利用白腐菌可以降解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特性,白腐菌在制浆造纸各个环节的应用都得到了很广泛的研究,但是利用白腐菌直接制浆却鲜见报道。

筛选对纤维素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的选择性极高的白腐菌种直接处理原料制浆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神户制钢所应用白腐菌在常温常压下分解木材成功制出优质纸浆。

选定适宜温度,可以分解出80%的木质素,比一般化学制浆法成本降低了50%。

这种白腐菌对木质素的脱除分解率极高,而对纸浆纤维中的纤维素分解极少,这样可使纸浆得率高达60%,超过化学法得浆率的50%。

白腐真菌对多环芳烃的生物吸附与生物降解及其修复作用

白腐真菌对多环芳烃的生物吸附与生物降解及其修复作用

白腐真菌对多环芳烃的生物吸附与生物降解及其修复作用
白腐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具有很强的生物吸附和生物降解多环芳烃(PAHs)的能力。

这些真菌能够分泌特殊的酶来降解多环芳烃,将其分解成较小的分子,进一步促进它们被微生物降解。

白腐真菌的生物吸附能力来源于其菌丝结构和表面特性。

菌丝能够扩展到环境中去寻找和吸附多环芳烃,同时菌丝表面的电荷性质可以吸附带有异相电荷的多环芳烃,从而将其固定在其菌丝上。

这种吸附作用可以减少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迁移和扩散。

与生物吸附相比,白腐真菌的降解效果更为显著。

它们通过分泌多种酶,如混合酮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来迅速降解多环芳烃分子。

这些酶能够将多环芳烃氧化成相对较短的链状化合物,然后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实现多环芳烃的完全降解。

白腐真菌的降解能力对于多环芳烃的环境修复非常重要。

环境中的多环芳烃污染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使用白腐真菌进行修复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

这种修复方法相对较为经济和环保,是一种可行的治理方法。

总而言之,白腐真菌具有强大的生物吸附和生物降解多环芳烃的能力,可以通过降低污染物浓度和毒性来修复多环芳烃污染的环境。

它们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在实践中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白腐真菌 多环芳烃 余洪波 -回复

白腐真菌 多环芳烃 余洪波 -回复

白腐真菌多环芳烃余洪波-回复“白腐真菌多环芳烃余洪波”的主题文章引言:在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微生物和有机物质,其互相作用和影响着我们的环境和生活。

本文将以“白腐真菌”、“多环芳烃”和“余洪波”为主题展开。

白腐真菌是一种能够分解植物纤维素的微生物,其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多环芳烃是一类存在于许多天然和人工材料中的化学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环境影响。

而余洪波是一位致力于研究和应用白腐真菌以及多环芳烃降解的科学家。

接下来,我们将一步一步探索这三个主题并回答相关问题。

第一部分:白腐真菌1. 什么是白腐真菌?白腐真菌是一类能够分解和降解植物纤维素的真菌。

它们通过分泌特定的酶来将植物纤维素分解成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简单碳水化合物。

白腐真菌具有多样性,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长和繁殖。

2. 白腐真菌的作用是什么?白腐真菌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它们能够分解植物纤维素,从而促进有机物质的循环和再利用,使其成为其他生物的可利用资源。

此外,白腐真菌还能够分解木质素,改良土壤结构,并帮助植物吸收营养。

第二部分:多环芳烃1. 多环芳烃是什么?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由多个苯环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一般存在于各种燃料、煤炭和石油产品中。

多环芳烃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挥发性,使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中。

2. 多环芳烃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是什么?多环芳烃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突变性。

它们对环境和生物体均具有污染和危害性。

多环芳烃的排放和累积会导致土壤、水体和空气的污染,并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多环芳烃还与许多疾病(如癌症和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第三部分:余洪波1. 谁是余洪波?余洪波是一位致力于研究和应用白腐真菌以及多环芳烃降解的科学家。

他在白腐真菌与多环芳烃降解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2. 余洪波的研究成果有哪些?余洪波在白腐真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新的菌株和酶,可以高效地降解多环芳烃。

白腐真菌 多环芳烃 余洪波 -回复

白腐真菌 多环芳烃 余洪波 -回复

白腐真菌多环芳烃余洪波-回复标题:白腐真菌在多环芳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余洪波的研究视角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因其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

然而,自然界中存在一种神奇的力量——白腐真菌(White-rot Fungi, WRF),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于PAHs的降解和清除。

二、白腐真菌的特性与功能白腐真菌是一类特殊的真菌,以其强大的木质素降解能力而闻名。

它们能够产生一系列的胞外酶,如过氧化物酶、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等,这些酶具有强大的氧化能力,能够分解复杂的有机物质,包括PAHs。

三、白腐真菌降解多环芳烃的机制白腐真菌降解PAHs的主要机制是通过其分泌的胞外酶系统。

这些酶能够将PAHs氧化为更易水解和生物降解的中间产物。

例如,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可以将PAHs的芳香环打开,形成氧代衍生物,然后再进一步被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四、余洪波教授的研究贡献余洪波教授是我国在白腐真菌降解多环芳烃领域的重要研究者之一。

他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揭示白腐真菌降解PAHs的分子机制,以及开发基于白腐真菌的环境修复技术。

余教授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多种白腐真菌的筛选和鉴定,发现了一些具有高效降解PAHs能力的菌株,并对其降解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发现,这些菌株不仅能够通过胞外酶系统降解PAHs,而且还能够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PAHs的吸收和内部代谢。

此外,余教授还致力于开发基于白腐真菌的环境修复技术。

他们利用白腐真菌的降解能力,设计了一种生物反应器系统,该系统能够在实际环境中有效地降解PAHs污染。

这项技术不仅具有高效、环保的优点,而且成本低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五、结论总的来说,白腐真菌作为一种天然的环境净化剂,对于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白腐真菌 多环芳烃 余洪波 -回复

白腐真菌 多环芳烃 余洪波 -回复

白腐真菌多环芳烃余洪波-回复白腐真菌是一类常见的微生物,它们能够分解并降解一些有机物质。

而多环芳烃(PAHs)则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存在于石油、煤炭等燃料的燃烧过程中。

而余洪波则是一位在白腐真菌及其应用研究领域有很多成果的科学家。

本文将从白腐真菌的特点、多环芳烃的危害和余洪波的科研成果三个方面来一步一步回答这个话题。

第一部分:白腐真菌的特点白腐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它们通常生长在树木、木材以及其他有机物质的表面。

白腐真菌以其特殊的分解能力而闻名。

它们能够通过产生特定的酶降解木质素成分,从而分解木材的纤维结构。

这种能力使得白腐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白腐真菌的特点还包括其快速生长和适应性强。

它们能够迅速适应不同的环境,包括酸性、高温、低温和干旱等条件。

这些特点使得白腐真菌成为了一类非常重要的微生物资源,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二部分:多环芳烃的危害多环芳烃是一类有机物,由许多苯环结构组成。

它们广泛存在于石油、煤炭和煤焦油等燃料的燃烧过程中。

多环芳烃对人类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首先,多环芳烃具有较强的毒性。

一些多环芳烃被认为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此外,多环芳烃还可以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多环芳烃具有较高的环境稳定性。

它们在环境中难以分解,会长期积累并威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多环芳烃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程度常常被用作环境监测和评价的指标。

第三部分:余洪波的科研成果余洪波是一位在白腐真菌及其应用研究领域有很多成果的科学家。

他在对白腐真菌的适应性和生长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同时,也致力于利用白腐真菌来降解和清除多环芳烃类污染物。

余洪波及其团队通过深入研究了白腐真菌的基因组、代谢途径和酶系统等方面。

他们发现,白腐真菌中的一些特殊酶能够降解多环芳烃,从而拓宽了多环芳烃的降解途径。

此外,他们也发现了一些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白腐真菌菌株,并进行了放大培养和应用研究。

白腐菌对废弃印制电路板中重金属铅的吸附

白腐菌对废弃印制电路板中重金属铅的吸附

白腐菌对废弃印制电路板中重金属铅的吸附陈和祥;梅艳珍【摘要】为了消除废弃印制电路板中重金属铅的危害,利用高效降解性能的白腐菌对重金属铅进行了处理.在废弃印制电路板样品中含重金属铅为25.33 mg/g的情况下,分析了白腐菌吸附Pb2+的影响因素和特性.结果表明,当Pb2+的浓度为50 mg/L,pH 5,菌体培养时间为72 h,菌体生物量为6g/L,吸附时间为6h时,白腐菌对Pb2+的吸附率可以达到68.17%;白腐菌对Pb2+的吸附是单分子层的表面吸附过程.%In order to remove Pb in waste printed circuit boards,the processing performance of heavy metal Pb by white-rot fungi,which had a strong degrading capacity,was studied.The content of Pb in the sample of wast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was 25.33 rmg/g,and the adsorption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b2+ by white-rot fungi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under the 50 mg/L of Pb2+ concentration,pH 5,culturing for 72 hours,6 g/L of biomass,and 6 hours of adsorbing time,the adsorption rate of Pb2+ by white-rot fungi reached 68.17%,and the adsorption of Pb2+ by white-rot fungi belonged to monolayer surface adsorption.【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52)004【总页数】4页(P811-814)【关键词】白腐菌;废弃印制电路板;重金属铅;吸附【作者】陈和祥;梅艳珍【作者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南京210046;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21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5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电气产品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淘汰速度越来越快,废弃的电子电气产品(电子废弃物)已经成为城市垃圾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类[1,2]。

白腐真菌对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降解效果

白腐真菌对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降解效果

白腐真菌对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降解效果李海红;龚文姣;同帜;王颖【摘要】[目的]应用白腐真菌处理造纸黑液,探讨白腐真菌对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降解效果及其影响因子,确定最佳降解条件.[方法]从自然界腐朽木材上分离培养白腐真菌,利用专用培养基对其进行分离和纯化,分析木质索溶液质量浓度(污染负荷)、pH值、搅拌速度、碳源和氮源质量浓度、[Fe~(2+)]质量浓度对白腐真菌降解木质素效果的影响.[结果]确定白腐真菌降解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最佳条件为:木质素质量浓度为153.0 mg/L,pH值为5,搅拌速度为250 r/min,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g/L,酒石酸铵质量浓度为0.20 g/L,[Fe~(2+)]质量浓度为0.08 mg/L.[结论]得到了白腐真菌降解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白腐真菌对木质素的降解率最高可达64.38%.【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9(037)012【总页数】7页(P200-206)【关键词】白腐真菌;木质素;生物降解;造纸黑液【作者】李海红;龚文姣;同帜;王颖【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陕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83.5造纸工业是污染环境的主要行业之一,其主要污染源是化学浆的造纸黑液,此部分占污染物总负荷的90%左右[1]。

造纸黑液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素,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聚合物,结构极其复杂。

因此,是否能有效降解木质素成为造纸黑液降解的关键所在。

在众多的处理方法中,生物降解法正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白腐真菌作为自然界中降解木质素能力最强的一类微生物,其在处理各种造纸废水、印染废水和降解复杂有机物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2]。

腐殖质对BDE209、Pb和Cd在水/沉积物界面吸附行为的影响

腐殖质对BDE209、Pb和Cd在水/沉积物界面吸附行为的影响

2016年㊀第11卷第2期ꎬ539 ̄546生态毒理学报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V ol.11,2016No.2,539 ̄546㊀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1501234)ꎻ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S2013020012808)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2015ZP027)㊀㊀作者简介:尹东高(1991 ̄)ꎬ男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生态修复ꎬE  ̄mail:940374996@ ㊀㊀*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ꎬE  ̄mail:huayin@DOI:10.7524/AJE.1673 ̄5897.20151204001尹东高,尹华,彭辉,等.腐殖质对BDE209㊁Pb 和Cd 在水/沉积物界面吸附行为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ꎬ2016,11(2):539 ̄546Yin D G,Yin H,Peng H,et al.Effect of humus on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decabromodiphenyl ether (BDE209),Pb and Cd at the water/sediment in  ̄terface [J].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2016,11(2):539 ̄546(in Chinese)腐殖质对BDE209㊁Pb和Cd在水/沉积物界面吸附行为的影响尹东高1ꎬ尹华1,*ꎬ彭辉2ꎬ周素1ꎬ唐少宇1ꎬ马海英11.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ꎬ广州5100062.暨南大学化学系ꎬ广州510632收稿日期:2015 ̄12 ̄04㊀㊀录用日期:2016 ̄01 ̄06摘要:水/沉积物界面是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物理㊁化学等过程的重要载体和场所ꎮ为了探究溴代阻燃剂与重金属在水/沉积物体系的分布规律ꎬ以电子垃圾拆解地水体中常见的溴代阻燃剂十溴联苯醚(BDE209)和重金属Pb ㊁Cd 为目标污染物ꎬ考察了腐殖质对BDE209㊁Pb 和Cd 在水/沉积物界面吸附行为的影响ꎮ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沉积物腐殖质活性基团包括醇㊁酚和羧基类等官能团ꎻ1H 核磁共振分析显示沉积物腐殖质主要由碳水化合物与脂肪族类化合物组成ꎮ吸附试验结果表明ꎬ水体中腐殖质能够促进沉积物表面BDE209㊁Pb 和Cd 的释放ꎬBDE209在水/沉积物体系的吸附行为主要受水溶性腐殖质的影响ꎬ而对Pb ㊁Cd 而言ꎬ负载于沉积物表面的碱溶性腐殖质比水溶性腐殖质对其分配行为的作用更显著ꎮ此外ꎬ沉积物组分对BDE209在水/沉积物体系的分配行为无显著影响ꎻ粘土组分对Pb ㊁Cd 的富集能力高于砂粒ꎬ并且对Pb 的富集能力比Cd 更为突出ꎮ关键词:腐殖质ꎻ十溴联苯醚ꎻ重金属ꎻ吸附ꎻ水/沉积物文章编号:1673 ̄5897(2016)2 ̄539 ̄08㊀㊀中图分类号:X171.5㊀㊀文献标识码:AEffectofHumusontheAdsorptionBehaviorofDecabromodiphenylEther(BDE209)ꎬPbandCdattheWater/SedimentInterfaceYin Donggao 1,Yin Hua 1,*,Peng Hui 2,Zhou Su 1,Tang Shaoyu 1,Ma Haiying 11.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n Pollution Control 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in Industry Clusters,School of Environ  ̄ment and Energy,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06,China2.Department of Chemistry,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ChinaReceived4December 2015㊀㊀accepted6January 2016Abstract:Water/sediment interface is an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boundary for organic and inorganic pollutants to conduct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actions.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of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and heavy metals at water/sediment interface,decabromodiphenyl ether (BDE209),Pb and Cd,which are ubiquitous contaminants in e  ̄waste dismantling area,were chosen as the representative pollutants and the effect of humus on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BDE209,Pb and Cd at water/sediment interface has been investigated.The result of in  ̄frared spectr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ctive groups of humus in sediment included functional groups such as al  ̄540㊀生态毒理学报第11卷cohol,phenol and carboxyl.1H NMR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humus mainly consisted of carbohydrate and ali  ̄phatic compounds.The adsorption results revealed that humus could promote the release of BDE209,Pb and Cd from sediment to aqueous phase.Moreover,the effect of water  ̄soluble humus on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BDE209in water/sediment system was more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at of alkali  ̄soluble humus.However,al  ̄kali  ̄soluble humus adhered on the surface of sediment had a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b and Cd at water/sediment interface than water  ̄soluble one.Furthermore,the components of sediment had no significant influ  ̄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BDE209in water/sediment system.Clay had stronger adsorption capacity than sand for Pb and Cd,and the action was more significant for Pb.Keywords:humus;decabromodiphenyl ether;heavy metal;adsorption;water/sediment ㊀㊀多溴联苯醚(PBDEs)作为一种典型溴代阻燃剂ꎬ广泛应用于家具㊁纺织品及电子产品等领域中[1]ꎮ十溴联苯醚(BDE209)是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多溴联苯醚同系物[2]ꎬ具有高亲脂性㊁低水溶性㊁难挥发性等特点[3]ꎬ其在沉积物[4]㊁土壤[5]㊁大气[6]等环境介质及生物体[7]中被广泛检出ꎮ在工业产品的生产及电子废弃物的处置过程中ꎬ大量的BDE209会被释放进入环境介质中ꎬ进而吸附于大气㊁水体及土壤颗粒物上ꎬ并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ꎬ最终危害到人类健康[8]ꎮ腐殖质是土壤㊁沉积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复杂的天然有机大分子物质ꎬ含有各种官能团ꎬ包括羟基㊁羧基以及芳环结构等ꎮ由于其结构既含有疏水基团又含有亲水基团ꎬ所以腐殖质既能与疏水性物质结合ꎬ又能与重金属离子络合ꎬ从而影响疏水性物质及重金属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行为[9]ꎮ近年来已有研究证实ꎬ腐殖质对有机污染物与重金属在土壤㊁沉积物上的分布及环境介质间的迁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 ̄11]ꎮ同时ꎬ研究也发现溶解性有机质(DOM)对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吸附行为有显著的影响ꎮYang 等[12]研究发现水相中的DOM 能降低沉积物对全氟辛酸(PFOA)的吸附能力ꎬ并认为物质间的疏水作用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ꎻZhang 等[13]研究表明ꎬ与非根际沉积物DOM 相比ꎬ根际沉积物DOM 对菲具有更强的增溶作用ꎬDOM 的存在加强了水/沉积物体系多环芳烃(PAH)类物质的迁移与暴露风险ꎮWong 等[14]研究了来自污水处理厂污泥的DOM 对沉积物吸附Cd 和Zn 的影响ꎬ结果发现DOM 与重金属能够形成溶解性复合物ꎬ大大降低沉积物对金属的吸附ꎬ而且DOM 对沉积物吸附Zn 的抑制作用更显著ꎮ在长期的迁移过程中ꎬ水体沉积物已成为BDE209和重金属在自然环境下的天然蓄积库[8]ꎮ在该体系中腐殖质与BDE209及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明确ꎮ因此ꎬ本研究采用从沉积物中提取的腐殖质ꎬ考察了腐殖质作用下BDE209㊁Pb 和Cd 在水/沉积物体系的分布规律ꎻ研究了不同沉积物组分作用下ꎬ腐殖质在沉积物吸附BDE209和Pb ㊁Cd 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ꎬ探讨了腐殖质对BDE209㊁Pb 和Cd 在水/沉积物体系中环境行为的影响ꎮ以期为BDE209和Pb ㊁Cd 复合污染水体的生态风险评价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ꎮ1㊀材料与方法(Materialsandmethods)1.1㊀实验材料表层沉积物样品取自广州大学城中心湖ꎬ沿着湖的四周均匀设置4个采样点ꎬ采集表层5~10cm 沉积物并充分混合ꎮ采集好的样品迅速转移至实验室并自然风干ꎬ过60目筛ꎬ筛分后的沉积物通过物理分离手段分为3种粒径组分:粗砂(100~300μm):过150目筛的残留部分ꎻ细砂(63~100μm):筛过部分过250目筛的残留部分ꎻ粘土及粉砂(<63μm):剩余筛过部分ꎮ沉积物理化性质如表1所示ꎮ表1㊀沉积物理化性质Table 1㊀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edimentTOC/%CEC/(cmol (+)kg  ̄1)比表面积/(m 2 g  ̄1)Specific surface area/(m 2 g  ̄1)pH 粗砂/%Coarse sand/%细砂/%Fine sand/%粘土及粉砂/%Clay and silt/%0.8838.9021.197.1210.8313.2475.93注:pH 测定条件沉积物:水=1:2.5(g:mL)ꎮNote:pH was tested with water :sediment =1:2.5(g :mL).第2期尹东高等:腐殖质对BDE209㊁Pb 和Cd 在水/沉积物界面吸附行为的影响541㊀图1㊀红外光谱表征结果(a)沉积物腐殖质ꎻ(b)三种沉积物组分(A粗砂ꎻB细砂ꎻC粘土)Fig.1㊀FTIR spectra of (a)humus extracted from sediment;(b)Components of sediment (A:coarse sand;B:fine sand;C:clay)图2㊀水溶性腐殖质1H核磁共振结果Fig.2㊀1H NMR spectrum of water  ̄soluble humus㊀㊀实验用丙酮㊁二氯甲烷㊁正己烷均为分析纯ꎬ购自广州化学试剂厂ꎻ甲醇为色谱纯ꎬ购自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ꎻPb(NO 3)2㊁Cd(NO 3)2等均为优级纯ꎬ购自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ꎮ1.2㊀实验方法1.2.1㊀沉积物腐殖质的提取及其表征沉积物腐殖质的提取方法参考IHSS 推荐的标准方法[15]ꎮ采用0.1mol L  ̄1NaOH 重复多次浸提沉积物腐殖质ꎬ4000r min  ̄1离心分离取上清液ꎬ滤液过0.45μm 滤膜ꎬ用盐酸调节pH 至中性ꎬ滤液冷冻干燥成固体粉末备用ꎮ采用PerkinElmer 公司的1725X 红外光谱仪对沉积物腐殖质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  ̄IR)表征ꎬ扫描波数范围为400~4000cm  ̄1ꎬ分辨率4cm  ̄1ꎬ测试温度25ħꎬ扫描次数64次ꎬ以KBr 作为空白扣除仪器背景值ꎮ采用Bruker 公司的A V ANCE ⅢHD 型核磁共振仪对水溶性腐殖质结构进行表征ꎮ红外光谱表征及水溶性腐殖质1H 核磁共振结果分别如图1㊁图2所示ꎮ1.2.2㊀BDE209和Pb ㊁Cd 在水/沉积物体系的分配以BDE209和Pb ㊁Cd 为目标污染物ꎬ准确称量一定量的BDE209和Pb(NO 3)2㊁Cd(NO 3)2配制一定浓度的母液备用ꎮ称量1g 沉积物于50mL 玻璃三角瓶中ꎬ各加入20mL 去离子水ꎬ分别往其中投加BDE209和Pb ㊁Cd 的母液ꎬ使得其浓度分别为1mg L  ̄1㊁20μmol L  ̄1㊁20μmol L  ̄1ꎬ充分混合ꎬ用0.1mol L  ̄1HCl 调节体系pH 至6.2ꎬ然后放在摇床里在30ħ的条件下吸附平衡12h ꎮ待反应完毕ꎬ将样品转移至50mL 离心管ꎬ于4000r min  ̄1条件下离心5min ꎬ取上清液过0.45μm 滤头ꎬ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滤液中的Pb ㊁Cd 残留浓度ꎮBDE209样品在避光条件下静置12h ꎬ分离上清液和沉积物ꎬ分别萃取上清液和沉积物中的BDE209ꎮ沉积物组分水洗脱处理: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沉积物ꎬ直至洗脱液在吸收波长254nm 处的吸收值无明显变化ꎮ沉积物组分碱洗脱处理:用1mol L  ̄1的NaOH 溶液浸泡沉积物12h 后ꎬ以8000r min  ̄1离心去除542㊀生态毒理学报第11卷上层清液ꎬ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ꎮ整个步骤重复2次ꎬ然后冷冻干燥备用ꎮ1.2.3㊀BDE209提取上清液中BDE209的提取[16]:将上清液置于125mL分液漏斗中ꎬ滴加3滴6mol L ̄1HClꎬ使其呈酸性ꎬ加入等体积的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1:1)混合液ꎬ振荡萃取1min(重复2次)ꎬ然后静置待其分层ꎬ收集有机相过无水硫酸钠ꎬ后经旋转蒸发仪45ħ蒸发至完全干燥ꎬ用2mL HPLC级甲醇洗涤瓶壁ꎬ取样分析ꎮ沉积物中BDE209的提取:将分离得到的沉积物置于玻璃离心管内ꎬ往其中加入5mL去离子水ꎬ然后再加入20mL正己烷/丙酮(体积比1:1)混合液ꎬ后将其置于漩涡振荡器上振荡5minꎬ随后2000r min ̄1离心分离ꎬ收集上层有机相过无水硫酸钠后45ħ旋转蒸发至1mL左右ꎬ然后过硅胶氧化铝层析柱净化ꎬ再次旋转蒸发至完全干燥ꎬ用10mL HPLC 级甲醇洗涤瓶壁ꎬ取样分析ꎮ1.2.4㊀BDE ̄209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ꎬShimadzuꎬJapan)进行BDE209的测定ꎬ检测条件:流动相为甲醇 ̄水(95:5)ꎬ流速为1mL min ̄1ꎬ柱温30ħꎬ进样体积20μLꎬ检测波长226nmꎬ液相色谱柱采用Inertsil系列C18反相柱(4.6mmˑ250mm)[17]ꎮ该方法的BDE209检出限为15μg L ̄1ꎬ样品检测重现性较好ꎮ1.2.5㊀Pb㊁Cd的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 ̄7000ꎬShimadzuꎬJapan)测定样品中的Pb㊁Cdꎮ检测条件选取连续火焰法ꎬ燃气为乙炔ꎬ助燃气为空气ꎬ空白为0.5%的硝酸溶液ꎮCd的检出限为0.50μmol L ̄1ꎬPb的检出限为0.8μmol L ̄1ꎮ1.2.6㊀质量控制与保证所有数据均采用origin8.0及SPSS统计软件(版本为13.0)进行试验结果的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ꎮ萃取方法经过回收率及重复性实验检验ꎬ该方法对BDE209回收率在86%~105%之间ꎬ且重复性较好ꎮ2㊀结果(Results)2.1㊀腐殖质对Pb㊁Cd在水/沉积物体系分配的影响图3为不同浓度腐殖质作用下ꎬPb㊁Cd在水/沉积物体系分配比的变化趋势ꎮ从图3(a)和图3(b)可以看出ꎬ腐殖质对Pb㊁Cd在水/沉积物体系的分配有显著的影响ꎬ均表现为随着腐殖质浓度的增大ꎬ更多的Pb㊁Cd从沉积物释放进入水相ꎮ从图3(c)可以看出ꎬ在实验设定的浓度范围内(腐殖质浓度0~200 mg L ̄1)ꎬ随着腐殖质浓度的增大ꎬ沉积物中的Pb迅图3㊀腐殖质对Pb㊁Cd在水/沉积物体系分配的影响(a)20μmol L ̄1Pbꎻ(b)20μmol L ̄1Cdꎻ(c)水相Pb㊁Cd残留浓度Fig.3㊀Effect of humu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b and Cd in water/sediment system(a)20μmol L ̄1Pb;(b)20μmol L ̄1Cd;(c)Residual concentrationof Pb and Cd in liquid phase第2期尹东高等:腐殖质对BDE209㊁Pb 和Cd 在水/沉积物界面吸附行为的影响543㊀速迁移至水相中ꎬ而水相Cd 浓度随着腐殖质浓度线性递增ꎮ这表明Pb ㊁Cd 在水/沉积物体系的吸附过程中ꎬ腐殖质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ꎮ与Cd 相比ꎬ腐殖质对Pb 在水/沉积物体系的吸附行为影响更为强烈ꎮ2.2㊀腐殖质对BDE209在水/沉积物体系分配的影响不同浓度腐殖质作用下BDE209在水相及沉积物介质中的浓度变化趋势于图4所示ꎮ由图可知ꎬ随着腐殖质投加量的增大ꎬ沉积物吸附的BDE209的量逐渐减少ꎬ这是因为腐殖质与沉积物组分竞争吸附BDE209ꎬ促使BDE209从沉积物释放至水相ꎻ当腐殖质投加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50~200mg L  ̄1)ꎬBDE209在水/沉积物界面的迁移趋势逐渐平缓ꎬ这是因为过量的腐殖质投加使得更多的腐殖质被沉积物吸附ꎬ从而抑制了沉积物表面BDE209的释放ꎮ图4㊀腐殖质对BDE209在水/沉积物分配的影响Fig.4㊀Effect of humu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BDE209in water/sediment system2.3㊀沉积物组分对BDE209和Pb㊁Cd在水/沉积物体系分配的影响㊀㊀为了更进一步探究BDE209和Pb ㊁Cd 在水/沉积物体系的分配规律ꎬ实验设置了不同沉积物组分(粗砂㊁细砂㊁粘土)经过水洗脱㊁碱洗脱处理后对污染物吸附效果进行对比ꎬ考察腐殖质对BDE209和Pb ㊁Cd 在水/沉积物体系分配的影响ꎮ由图5(a)可知ꎬ在未经处理沉积物组分作用下ꎬ沉积物对Pb 的吸附率从80.75%(粗砂)增加至100%(粘土)ꎻ对比水洗脱处理后的沉积物ꎬ沉积物组分对Pb 的吸附率影响不大ꎬ然而碱洗脱处理过的沉积物与未经处理沉积物相比ꎬ粗砂㊁细砂组分对Pb 的吸附率明显下降ꎬ粘土组分的吸附率变化较小ꎮ由于水洗脱过程去除了沉积物中的水溶性腐殖质(富里酸)ꎬ而碱洗脱处理过程既去除了水溶性腐殖质ꎬ又去除了大量的碱溶性腐殖质(腐殖酸)ꎬ这表明对于砂粒组分沉积物ꎬ碱溶性腐殖质是影响Pb 在水/沉积物体系分配的主要因素ꎻ对于粘土组分ꎬ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ꎬ能够提供足够的Pb 吸附位点ꎬ从而弱化了腐殖质对Pb 吸附的影响ꎮ图5㊀不同沉积物组分(粗砂㊁细砂㊁粘土)对Pb㊁Cd和BDE209吸附行为的影响(a)Pbꎻ(b)Cdꎻ(c)BDE209Fig.5㊀Effect of sediment components on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Pb,Cd and BDE209(a)Pb;(b)Cd;(c)BDE209544㊀生态毒理学报第11卷㊀㊀图5(b)显示了沉积物组分对Cd在水/沉积物体系分配的影响结果ꎮ从图中可以看出ꎬ不同沉积物组分对Cd的吸附率维持在95%~98%间ꎮ同Pb 的吸附情况类似ꎬ与未处理的沉积物相比ꎬ碱洗脱处理过的沉积物对Cd的吸附率显著减小ꎬ而水洗脱处理沉积物对Cd的吸附率变化较小ꎬ这同样表明碱溶性腐殖质比水溶性腐殖质对Cd在水/沉积物体系分配的影响更为显著ꎮ此外ꎬ不同沉积物组分间的吸附量差异较小表明沉积物组分对Cd的吸附行为影响较小ꎮ沉积物组分对BDE209在水/沉积物体系分配的影响如图5(c)所示ꎮ粗砂㊁细砂对BDE209的吸附率差异较小ꎬ粘土对BDE209吸附率与粗砂㊁细砂相比较低ꎬ这是由于单位质量粘土组分包含更多水溶性腐殖质ꎬ水溶性腐殖质与沉积物竞争吸附BDE209ꎬ从而导致粘土对BDE209吸附率的减小ꎮ水洗脱及碱洗脱处理的沉积物组分对BDE209的吸附量相比未处理过的组分有一定程度的增大ꎬ这也是沉积物腐殖质与BDE209作用的结果ꎮ此外ꎬ水洗脱与碱洗脱处理沉积物组分吸附BDE209的差异较小ꎬ这表明碱溶性腐殖质对BDE209在水/沉积物中分配的影响较小ꎮ3㊀讨论(Discussion)3.1㊀沉积物组分及腐殖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沉积物腐殖质的红外光谱表征结果如图1(a)所示ꎬ3449cm ̄1波数处有较强的吸收峰ꎬ这个吸收峰代表酚类㊁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组分中的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缔合羟基中的O ̄H伸缩振动ꎬ以及氨类物质中的N ̄H键的伸缩振动ꎻ吸收波段处于2926cm ̄1附近的吸收峰归属于脂肪类CH3和CH2的伸缩振动ꎻ位于1650cm ̄1处的吸收峰可被归为酰胺Ⅰ中的C=O伸缩振动ꎬ位于1540cm ̄1处的吸收峰可被归为酰胺Ⅱ中的N ̄H和C ̄N振动ꎻ1020 cm ̄1处吸收峰可被归为碳水化合物中的C ̄O键的振动[18 ̄19]ꎮ可以断定沉积物腐殖质活性基团包括醇㊁酚和羧酸类官能团ꎮ图1(b)为不同沉积物组分的红外光谱结果ꎮ对比不同沉积物组分的峰强度ꎬ粗砂与细砂组分的吸收峰强度相近ꎻ与砂粒组分相比ꎬ粘土组分的吸收峰普遍偏大ꎬ这表明单位质量粘土组分比砂粒组分负载更多的腐殖质ꎮ从峰形上看ꎬ沉积物组分的红外特征与沉积物腐殖质类似ꎬ这表明沉积物表面的有机质功能基团与腐殖质类似ꎮ3.2㊀沉积物水溶性腐殖质1H核磁共振分析沉积物水溶性腐殖质的1H NMR谱图如图2所示ꎮ1H NMR谱图中有机氢可分为:烷基氢(0.5~1.9 ppm)ꎬ包括直接与其他烷基碳相连接的烷基碳上的氢ꎬ以及与不饱和或电负性官能团相连接的β㊁γ等烷基碳上的氢原子ꎻ与官能团相连的烷基氢(1.9~ 3.1ppm),包括与酰胺㊁羧基或羰基等直接相连的烷基碳上的氢原子ꎻ烷氧基氢(3.1~4.3ppm)ꎬ包括与N 或O直接相连的烷基碳上的氢ꎻ7.0~10.0ppm间的吸收峰表示腐殖质中存在芳环氢[20 ̄21]ꎮ从图中可以看出ꎬ沉积物水溶性腐殖质中含有较多的烷基氢㊁烷氧基氢和与官能团相连的烷基氢以及少量的芳环氢ꎬ这表明沉积物水溶性腐殖质主要由脂肪族化合物与碳水化合物组成ꎮ3.3㊀沉积物腐殖质对BDE209及Pb㊁Cd吸附行为的影响㊀㊀腐殖质与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及重金属在环境介质中的吸附行为密切相关ꎮ大量研究表明ꎬ水溶性腐殖质对水体中HOC及重金属的环境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ꎬ进而影响HOC和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环境介质间的迁移能力ꎮ周岩梅等[22]发现DOM中芳香族及非极性脂肪族化合物对3种典型多环芳烃类有机物(萘㊁菲㊁芘)的吸附容量有较大影响ꎮAbate等[23]提取了河流沉积物腐殖酸ꎬ研究了腐殖酸与Pb㊁Cd之间的相互作用ꎬ结果发现腐殖酸与Pb能够结合形成更稳固的物质ꎬ而且腐殖酸与Pb的络合能力远远高于Cdꎮ本研究发现沉积物腐殖质能够促进BDE209㊁Pb和Cd从沉积物释放至水相ꎮ水溶性腐殖质比碱溶性腐殖质对BDE209在水/沉积物体系的吸附行为影响更显著ꎬ这表明BDE209在水/沉积物体系的分配行为与脂肪族㊁碳水化合物密切相关ꎮ而对Pb㊁Cd而言ꎬ碱溶性腐殖质对其吸附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ꎮ从Pb㊁Cd的释放规律可以分析得到ꎬ与Cd相比ꎬ腐殖质与Pb有更强的结合能力ꎮ这与Abate等[23]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ꎮ3.4㊀沉积物组分对BDE209及Pb㊁Cd吸附行为的影响由于不同组分沉积物比表面积及组成不同ꎬ导致其对污染物的吸附存在差异ꎮ张雷等[24]研究了不同粒径沉积物对菲的吸附行为的影响ꎬ发现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与菲在不同粒径沉积物的分配作用密切相关ꎮ张远等[25]研究了滇池湖区沉积物粒径第2期尹东高等:腐殖质对BDE209㊁Pb和Cd在水/沉积物界面吸附行为的影响545㊀与重金属的分布特征ꎬ结果发现重金属在细粒径沉积物(<63μm)的分布量远远高于粗粒径沉积物(>63μm)ꎮ本研究发现砂粒及粘土组分对BDE209在水/沉积物体系的分配行为无显著影响ꎻ粘土组分对Pb㊁Cd的富集能力明显高于砂粒ꎬ并且粘土组分对Pb富集能力相比Cd更为显著ꎮ通讯作者简介:尹华(1960 )ꎬ女ꎬ博士ꎬ教授ꎬ研究方向为水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ꎮ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万斌,郭良宏.多溴联苯醚的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2011,30(1):143 ̄152Wan B,Guo L H.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investigationof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ethers[J].Environmental Chemistry,2011,30(1):143 ̄152(in Chinese)[2]㊀杜红燕,朱琳,陈中智,等.十溴联苯醚的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J].毒理学杂志,2008,22(1):50 ̄52Du H Y,Zhu L,Chen Z Z,et al.Research progress on the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decabromodiphenyl ether[J].Jour ̄nal of Toxicology,2008,22(1):50 ̄52(in Chinese) [3]㊀才满,李艳玲,杜克久.十溴联苯醚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J].化工环保,2014,34(3):219 ̄223Cai M,Li Y L,Du K J.Research progresses in environ ̄mental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for decabromodiphenylether(BDE ̄209)removal[J].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Chemical Industry,2014,34(3):219 ̄223(in Chinese) [4]㊀Mai B X,Chen S J,Luo X J,et al.Distribution of poly ̄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in sediments of the PearlRiver Delta and adjacent South China Sea[J].Environ ̄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05,39(10):3521 ̄3527 [5]㊀He Y,Li X F,Shen X Q,et al.Plant ̄assisted rhizoremedi ̄ation of decabromodiphenyl ether for e ̄waste recyclingarea soil of Taizhou,China[J].Environmental Scienceand Pollution Research,2015,22(13):9976 ̄9988[6]㊀陈多宏,李丽萍,毕新慧,等.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大气中多溴联苯醚的污染[J].环境科学,2008,29(8):2105 ̄2109Chen D H,Li L P,Bi X H,et al.PBDEs pollution in theatmosphere of a typical e ̄waste dismantling region[J].Environmental Science,2008,29(8):2105 ̄2109(in Chi ̄nese)[7]㊀李欣年,黄敏,虞太六.十溴联苯醚(BDE ̄209)对成年大鼠甲状腺激素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09,4(4):500 ̄506Li X N,Huang M,Yu T L.Disturbance ofdeca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BDE ̄209)to thyroidhormones of adult rats in vivo[J].Asian Journal of Eco ̄toxicology,2009,4(4):500 ̄506(in Chinese)[8]㊀刘莉莉,林匡飞,李忠元,等.十溴联苯醚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9,22(6):670 ̄674Liu L L,Lin K F,Li Z Y,et al.Effects of decabromodi ̄phenyl ether on enzyme activities and respiration in soil[J].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9,22(6):670 ̄674(in Chinese)[9]㊀陈兰,唐晓红,魏朝富.土壤腐殖质结构的光谱学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8):233 ̄239Chen L,Tang X H,Wei C F.Spectroscopies of soil humicsubstances:A review[J].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Bulletin,2007,23(8):233 ̄239(in Chinese)[10]㊀Arias M,Barral M T,Mejuto J C.Enhancement of copperand cadmium adsorption on kaolin by the presence of hu ̄mic acids[J].Chemosphere,2002,48(10):1081 ̄1088 [11]㊀Doick K J,Burauel P,Jones K C,et al.Distribution ofaged C ̄14 ̄PCB and C ̄14 ̄PAH residues in particle ̄sizeand humic fractions of an agricultural soil[J].Environ ̄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05,39(17):6575 ̄6583 [12]㊀Yang K H,Lin Y C,Fang M D,et al.Sorption of perfluo ̄rooctanoic acid(PFOA)onto sediment in the presence ofdissolved natural organics[J].Separation Science andTechnology,2013,48(10):1473 ̄1478[13]㊀Zhang X Y,Wu Y G,Hu S H,et al.Amplified solubiliza ̄tion effects of inheren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releasingfrom less ̄humified sediment on phenanthrene sorption[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15,22(15):11955 ̄11965[14]㊀Wong J W C,Li K L,Zhou L X,et al.The sorption ofCd and Zn by different soils in the presence of dissolvedorganic matter from sludge[J].Geoderma,2007,137(3 ̄4):310 ̄317[15]㊀孙莉英,倪晋仁,孙卫玲.不同粒径黄河沉积物中可提取腐殖质的含量分布及光谱特性[J].环境科学,2007,28(6):1324 ̄1331Sun L Y,Ni J R,Sun W L.Concentration and spectrumcharacteristic of the NaOH extracted humic substances inthree size fractions of sediments from the Yellow River[J].Environmental Science,2007,28(6):1324 ̄1331(inChinese)[16]㊀Shi G Y,Yin H,Ye J S,et al.Aerobic biotransformation ofdecabromodiphenyl ether(PBDE ̄209)by Pseudomonasaeruginosa[J].Chemosphere,2013,93(8):1487 ̄1493 [17]㊀俞晟,肖琳,朱东强,等.超声提取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土壤中十溴联苯醚[J].环境化学,2009,28(1):121 ̄125546㊀生态毒理学报第11卷Yu S,Xiao L,Zhu D Q,et al.Determination of decabro ̄minated diphenyl ether in soi1by ultrasonic extraction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Envi ̄ronmental Chemistry,2009,28(1):121 ̄125(in Chinese) [18]㊀Tremblay L,Alaoui G,Leger M N.Characterization of a ̄quatic particles by direct FTIR analysis of filters andquantification of elemental and molecular compositions[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11,45(22):9671 ̄9679[19]㊀Landry C,Tremblay positional differencesbetween size classe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fromfreshwater and seawater revealed by an HPLC ̄FTIRsystem[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12,46(3):1700 ̄1707[20]㊀Koprivnjak J F,Pfromm P H,Ingall E,et al.Chemicaland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marine dissolved or ̄ganic matter isolated using coupled reverse osmosis ̄elec ̄trodialysis[J].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2009,73(14):4215 ̄4231[21]㊀Hertkorn N,Benner R,Frommberger M,et al.Character ̄ization of a major refractory component of marine dis ̄solved organic matter[J].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Acta,2006,70(12):2990 ̄2310[22]㊀周岩梅,刘瑞霞,汤鸿霄.溶解有机质在土壤及沉积物吸附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过程中的作用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3,23(2):216 ̄223Zhou Y M,Liu R X,Tang H X.Influence of dissolvedorganic matter in sorption process of polycyclic aromatichydrocarbons on soils and sediments[J].Acta ScientiaeCircumstantiae,2003,23(2):216 ̄223(in Chinese) [23]㊀Abate G,Masini J plexation of Cd(II)and Pb(II)with humic acids studied by anodic stripping voltammetryusing differential equilibrium functions and discrete sitemodels[J].Organic Geochemistry,2002,33(10):1171 ̄1182[24]㊀张雷,焦立新,秦延文,等.菲在渤海湾潮滩不同粒径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5):24 ̄29Zhang L,Jiao L X,Qin Y W,et al.Sorption of phenan ̄threne on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fractions of inter ̄tidalzone sediments from Bohai bay[J].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1,34(5):24 ̄29(in Chinese) [25]㊀张远,石陶然,于涛,等.滇池典型湖区沉积物粒径与重金属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13,26(4):370 ̄379Zhang Y,Shi T R,Yu T,et al.Sediment particle size andthe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typical districts ofDianchi lake[J].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3,26(4):370 ̄379(in Chinese)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第4期2010年4月环 境 科 学 学 报 Acta Scientiae C ircu mstanti a eV o.l 30,N o .4A pr .,2010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重点项目(No .2007AA061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20737002)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H -iTech R esearch and D evelopm ent Progra m ofCh i n a (No .2007AA061101)and the Nati onalNat u ralS ci en ce Foundation of C h i na (No .20737002)作者简介:丁洁(1986)),女;*通讯作者(责任作者),E-m ai:l b lchen @z j u Biography :DI NG Jie (1986)),fe ma l e ;*C orres pondi ng author ,E -m ai :l b l chen@zj .cn丁洁,王银善,沈学优,等.2010.白腐真菌体对菲和芘的吸附-脱附作用及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学报,30(4):825-831D i ng J ,W ang Y S ,Shen X Y,e t a l .2010.B i ore m ediati on t ests on b iosorpti on-des orp ti on of phenan t h rene and pyren e by w h i te -rot fungi [J].Acta Scienti ae C ircum stan tiae ,30(4):825-831白腐真菌体对菲和芘的吸附-脱附作用及影响因素丁洁,王银善,沈学优,陈宝梁*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系,杭州310028收稿日期:2009-07-03 修回日期:2009-09-30 录用日期:2009-12-30摘要:为准确了解生物修复过程中多环芳烃(P AH s)的生物吸附行为,采用化学方法(脱蜡、皂化)分离白腐真菌样品并制得3个组分,探讨了白腐真菌组分的结构特征.同时,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菲和芘在白腐真菌样品上的生物吸附-脱附行为及共存重金属C u 2+对吸附作用的影响,探讨了PAH s 生物吸附的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菲和芘在白腐真菌体上的等温吸附-脱附曲线均呈线性(Freundli ch ,N =1),为可逆吸附过程,其生物吸附机理为PAH s 在白腐真菌体上的分配作用;经脱蜡和皂化后,菲在白腐真菌体上的分配系数K p (F 1)分别为K p (F 2)和K p (F 3)的4.5倍和7.5倍,芘的分配系数K p (F 1)则分别为K p (F 2)和K p (F 3)的3.8倍和7.2倍,表明主要分配介质为白腐真菌体上的脂类和聚酯类物质;PAH s 的有机碳标化的分配系数K oc 值与白腐真菌体的极性指数(O +N )/C 呈反比.共存Cu 2+离子促进白腐真菌体对菲的生物吸附,随着Cu 2+浓度的增加,菲的生物吸附作用逐渐增强;增强吸附机制为Cu 2+通过配合作用吸附到白腐真菌体上中和微生物表面的负电荷,降低白腐真菌体表面的亲水性,进而提高其疏水性分配作用;同时,吸附态Cu 2+与菲之间形成阳离子-P 键等特殊作用,其作用大小随白腐真菌体的极性指数(O +N)/C 增大而降低.关键词:多环芳烃;白腐真菌;生物吸附;C u 2+;吸附;脱附文章编号:0253-2468(2010)04-825-07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B iore m edi ation tests on bi osorpti on -desorption of phenanthrene and pyrene bywhite -rot fungiDING Jie,WANG Y i n shan,SHEN Xueyou,C H E N Bao liang*Depart m en t of Env i ron m en tal Science ,Zh eji ang U nivers it y ,H angz hou 310028R ecei ved 3July 2009; recei ved i n revised for m 30S epte m ber 2009; accepted 30Dece mber 2009A bs tract :W h ite -rot fungi b i o m ass and its fracti ons w ere i solated by ch e m ical m et hods i n cluding de -w axi ng and sapon ification .The el e m en t alco mpos i ti on s ,polarity i ndex [(O+N )/C at o m ic rati o]and functi on al groups of t hree w h it e -rot fung i fracti ons w ere characterized by ele m ental anal ys i s and Fourier transfor m i n frared spectro m etry .To el u ci date the b i osorp tion of organ ic poll u tants f or b i ore m ed iati on,t h e b i os orp ti on -d esorp tion behavi or of phenan t h rene and pyren e to t he is o l ated w h i te -rot fung i fracti on s w ere i nvesti gated u si ng a b atch equ ili brati on techn iqu e ,and t h e effects of co -existi ng C u 2+on the b i os orp ti on of phenan t h rene w ere also co m pared.The correlati on of s orp ti on p roperties w it h the s tructural characteri zation is d is cu ssed .Th e sorpti on-des orp ti on isother m s of ph enanthrene and pyrene to the sor b ents w ere li near (Freund li ch,N =1)and had t he charact eristics of a reversi b le process ,suggesti ng that t h e b i os orp tion m echanis m to w h it e -rot fungi fracti on s i s do m i nated by p artiti on i ng i nto wh ite -rot f ungi b i o m as s .Th e partition coeffici en ts (K p )ofw h ite -rot f ungi decreased si gn ifi cantl y after de -w axing and sapon ifi cati on,.i e .,by 4.5-and 7.5-f old f or phen anthren e ,and by 3.8-and 7.2-fol d for pyrene ,i nd i cati ng t h at t h e partition m ed i um i s attri bu ted to t h e extractab l e li p i ds and pol y m eri c li p i ds .Pol arit y apparentl y p l ayed aregu lati ng rol e i n the b iosorpti on of phan anthrene and pyrene .The carbon-nor m ali zed b iosorpti on coeffici en t (K o c )was negativel y correlat ed w i th t h e polarity i ndex of the w h i te -rot f ung i fractions .The b iosorpti on of phenan t h rene to w h it e -rot fung i fracti ons w as p ro m ot ed by coexisti ng heavy m etal ions such as C u 2+at t he environm ental level (0~32L g #mL -1),and t he sorpti on enhance m en t (v K p )i ncreased w it h the con centrati on of Cu 2+,anddecreased w it h the polarity i ndex of t h e sorben t .B i nd i ng of Cu 2+neutraliz ed the n egati ve charge of t he fungi s u rface ,m ak i ng it l ess hydroph ili c and enhanci ng hyd rophob ic partiti on i ng of phenan t h rene .A speci fi c i n teracti on m echan i s m,cati on -P bonding bet w een phen enat h rene and co mp lexed Cu 2+,contri bu ted sign ificantl y to the t otal b i os orp ti on enhance m ent .The cati on-P i nteracti on f avored a relati vel y hyd rophob icm edi um.K eywords :polycyclic aro m atic hydrocarbon ;wh ite -rot fung;i b i os orp ti on ;copper(II);s orp ti on ;d esorption环境科学学报30卷1引言(Introducti o n)多环芳烃(Po l y cyc lic aro m atic hydrocarbons, PAH s)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co m pounds,POPs),在地表水、沉积物、土壤中均有检出(Chen et al.,2004).P AH s具有较大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 ow),因而在环境中停留时间长,不易被自然降解;同时,PAH s易积累于生物脂肪组织中,具有/三致0效应,会危害人类健康(C ai et al.,2008).生物修复技术因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可大面积应用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最具潜力的PAH s污染环境修复技术之一(W ilson et al.,1993;程国玲等,2003).POPs的生物修复主要包括生物吸附和生物降解两个去除过程.生物吸附是指用生物材料从溶液中去除金属、非金属元素、化合物和颗粒的技术,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包括吸收、吸附、离子交换、表面络合和沉淀作用等(Gadd et al.,1993;2008).生物吸附常用的生物材料包括细菌、真菌、藻类、酵母等,处理的污染物主要涉及重金属、农药、染料等.而有关POPs在微生物体上生物吸附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吸附机理及影响因素(如有机物性质、共存重金属离子)研究还有待深入(String fello w et al.,1999).研究表明,POPs的生物吸附-脱附行为对其生物有效性和生物降解有重要影响(Ca m eotra et al.,2003;Ba m fort h et al.,2005),环境中的吸附态有机物会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和微生物的降解效率(Johnsen et al.,2005).目前,有关POPs的生物吸附作用与微生物体介质之间的构-效关系研究还涉及较少.白腐真菌是一类具有很强降解能力的担子纲真菌,能够分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等多种氧化酶,具有降解PAH s、PCBs、PCDDs、DDT 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在POPs污染生物修复应用中受到广泛关注(Barr et al.,1994;Lo ick et al.,2009).因此,本文以白腐真菌体为微生物代表,化学分离白腐真菌体得到3个组分样品,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特征;同时,以菲、芘为多环芳烃代表,用批量平衡法研究白腐真菌样品对P AH s的吸附-脱附行为及共存重金属(如Cu2+)对吸附的影响,探讨PAH s的生物吸附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以期为准确了解生物修复过程中PAH s的生物吸附行为提供理论依据.2材料与方法(M aterials and m ethods)2.1实验材料菲(含量>97%)和芘(含量>98%)购自S i g m a-A ldrich公司.菲(C14H10)的相对分子量、溶解度和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 ow)分别为178.2、1.18 L g#m L-1和2.8@104,芘(C16H10)的相对分子量、溶解度和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 ow)则分别为20213、0.13L g#mL-1和8.0@104.主要仪器有: Ag ilen t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带荧光检测器)、原子吸收光谱仪(Per k i n E l m er,AA ana l y st70)、C HN 元素分析仪(Ther m oF i n n i g an,Flash EA1112)、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Ther m o N ico let Nexus670)、DH Z-D恒温振荡器、LDZ5-2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白腐真菌样品制备及白腐真菌组分分离过程如图1所示.白腐真菌样品取自废弃木材,纯化后取白腐真菌样品于马丁氏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d,循环培养3次以扩增,洗去培养液后将白腐真菌菌体置于60e烘箱中干燥48h,制得干燥的菌体.将所得干燥菌体混匀后,磨碎,过100目筛,所得白腐真菌原始样品记为F1.取适量F1样品进行索氏提取,除去小分子脂类物质,得到白腐真菌样品2号,记为F2.取适量F2样品进行皂化,去除聚合类脂肪性物质,得到白腐真菌样品3号,记为F3.同时记录各组分的回收率.图1白腐真菌样品制备流程图F i g.1Preparati on flo w chart ofw h i te-rot f ungi s a m p l es2.2结构表征用C HN元素分析仪(Ther m oF i n n i g an,Flash EA 1112)测定白腐真菌样品各组分(F1~F3)中的C、H、N元素含量,O元素含量通过差减法得到.样品平行测定2次,用平均值计算白腐真菌各组分中H/ C和(O+N)/C(原子数量比).FTI R测试用N ico let56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室温下测定样品,记录峰波数为4000~400c m-1,制样方法为溴8264期丁洁等:白腐真菌体对菲和芘的吸附-脱附作用及影响因素化钾粉末压片法,分辨率4c m-1,扫描次数32次.2.3多环芳烃在白腐真菌体上的吸附-脱附实验用批量平衡法测定白腐真菌样品3种组分对菲和芘的等温吸附曲线.具体步骤为:称取一定质量(F1:2m g,F2:4m g,F3:5m g)的样品分置于8mL 的样品瓶中(保证去除率达到20%~80%),分别加入8mL不同起始浓度的PAH s溶液(即菲为0、010005、0.001、0.005、0.01、0.05、0.1、0.3、0.6、110L g#m L-1;芘为0、0.0001、0.0005、0.001、01005、0101、0.03、0.05、0.07、0.1L g#mL-1),共包括10个浓度点,每个浓度点重复2次,同时做2组对照空白(不加白腐真菌样品);使用的吸附背景液为p H= 7、0.01m ol#L-1CaC l2和200L g#mL-1Na N3混合溶液,以控制离子强度,抑制微生物降解作用.样品瓶加盖内垫锡箔纸的聚四氟乙烯垫片的盖子,在(25 ?1)e、20r#m i n-1、避光条件下旋转振荡3d;平衡后(预备试验表明,3d之内已达到吸附平衡),于4000r#m i n-1下离心15m in;取0.500mL上清液,用01500mL甲醇稀释后,用H PLC-荧光检测器测定污染物的平衡浓度.色谱测定条件为:98%甲醇为流动相,柱温30e,菲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44nm、360nm;芘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37 n m、385n m.实验表明,瓶子吸附、挥发、生物降解、光降解损失可忽略不计.因此,吸附量可用质量差减法计算,由平衡浓度和吸附量绘制等温吸附曲线.待等温吸附实验达到吸附平衡以后,以背景溶液更换60%的吸附溶液,在(25?1)e、20r#m i n-1、避光条件下振荡3d,达到脱附平衡,用HPLC测定污染物的平衡浓度,绘制等温脱附曲线.2.4Cu2+存在情况下菲的吸附实验设置菲的起始浓度为其溶解度的1/2(即0.5 L g#mL-1),共存Cu2+浓度分别为0、0.64、3.20、6140、32.00L g#mL-1,3个平行组,并设置3个吸附质空白对照组.样品瓶不加垫锡箔纸(对吸附实验的影响可忽略),以防Cu2+与锡箔纸发生置换反应.其余操作同2.3节.用H PLC测定溶液中菲的浓度,计算菲吸附系数K d.取适量上清液于干净的8mL 试剂瓶中,用稀硝酸溶液稀释至浓度范围在0.032 ~3.200L g#mL-1,保持酸度为0.1m o l#L-1,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Cu2+平衡浓度,Cu2+吸附量可用差量法计算.AAS测定条件为C2H22.0L#m in-1、空气17.0L#m i n-1、测定波长324.7nm.3结果(Results)3.1结构表征白腐真菌样品各组分的产率、元素组成和原子数量比例见表1.由表1可知,F2对F1的提取效率为81.6%,F3对F1的提取效率为65.6%.经索氏提取和皂化,样品中C、H、N的含量逐渐下降,而O元素含量则逐渐增加.其中,C的含量从44.10%(F1)下降到40.07%(F2)、38.80%(F3).H/C、(O+ N)/C可以用来表征样品的芳香性和极性的大小,其中,H/C越小表示芳香性越高,(O+N)/C越大则表示极性越大(Chen et al.,2005).由表1可得,经过索氏提取和皂化,H/C分别为1.895(F1)、11931(F2)、1.884(F3),真菌样品的呈脂肪性;而极性则有明显的提高,从0.85(F1)上升到1.08 (F3).表1白腐真菌样品各组分产率、元素质量组成和原子数量比T ab l e1The relati ve yields,el e m en t al co m positions and ato m i c ratios of the w h i te-rot f ungi s a m p l es样品名称产率元素质量组成C H N O原子数量比(O+N)/C O/C H/CF1100.0%44.10%7.01%6.09%42.80%0.850.731.895 F281.6%40.07%6.49%5.98%47.46%1.020.891.931 F365.6%38.80%6.13%4.26%50.81%1.080.981.884白腐真菌及其各组分的红外光谱分析谱见图2.由图2可知,白腐真菌体F1的吸收强峰主要出现在3280、2927、2856、1635、1550、1370、1200、1025c m-1等处.3280c m-1附近有一个峰强很大的宽峰,属于羟基()OH)的伸缩振动;2927c m-1和2856c m-1的吸收峰是亚甲基()CH2))的伸缩振动;1370c m-1处吸收峰是)C H2)的弯曲振动吸收峰;1635c m-1为酯C O的伸缩振动;1550c m-1为芳环(C C、C O)的伸缩振动;1200c m-1和1025c m-1处的吸收峰分别是C)O、C)O)C键产生的吸收峰,表明样品中存在大量多聚糖组分. FTI R数据表明,白腐真菌体化学组分呈脂肪性,与元素分析结果一致.由图2还可知,经脱蜡和皂化后,)C H2)的吸收峰(2927和2856c m-1)明显下827环 境 科 学 学 报30卷降,酯C O 的吸收峰(1635c m-1)也下降,而其他官能团则变化不大.白腐真菌体样品的结构变化将对其吸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图2 白腐真菌及其各提取组分的FTI R 图F i g .2 FTIR s pectra ofw h i te -rot f ungi s a m p l es3.2 多环芳烃在白腐真菌体上的吸附作用菲和芘在白腐真菌体3种组分样品上的等温吸附曲线见图3(实线部分),用Freundlich 方程和L i n ear 方程进行拟合,结果见表2.由图3和表2可知,吸附数据可以很好地用Freundlich 方程(R 2>0.994)和L i n ear 方程来拟合(R 2>0.990).对于F 1~F 33种样品,菲和芘的Freundlich 回归参数N 指数均接近于1,表明多环芳烃在白腐真菌体上的吸附呈线性吸附,其吸附作用机制是多环芳烃在白腐真菌体上的分配作用.分配作用大小可用分配系数(K p )来描述:K p =Q /C e(1)式中,Q 为吸附量(L g #g-1);C e 为平衡浓度(L g #mL -1).根据定义,K p 值大小等于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表2).由图3和表2还可得,经过索氏提取脱蜡和皂化脱脂后,白腐真菌样品的吸附能力逐渐下降,即菲的分配系数K p 值从3721mL #g -1(F 1)下降为828.9mL #g-1(F 2)和499.2mL #g-1(F 3),F 1的K p 值分别为F 2和F 3的4.5倍和7.5倍;芘则从15980mL #g -1(F 1)下降为4147mL #g-1(F 2)和2212mL #g -1(F 3),F 1的K p 值分别为F 2和F 3的3.8倍和7.2倍.由此可见,白腐真菌体上的脂类和聚酯类物质为其主要的分配介质.菲和芘在白腐真菌体3个样品上的等温脱附曲线见图3(虚线部分),Freundlich 和线性拟合参数见表2.由图3可得,等温脱附曲线和等温吸附曲线基本重合,表明多环芳烃在F 1~F 3样品上的吸附-脱附是可逆过程.等温脱附曲线的Freund lich 拟合参数N 值均接近于1,说明白腐真菌体对多环芳烃的吸附和脱附过程均由分配作用控制.计算得到K p (吸附)/K p (脱附)比值等于1,也证明其分配作用为可逆过程.表2 多环芳烃在白腐真菌上的等温吸附、脱附曲线的回归参数Table 2 Regression para m eters of i sot h er m s ofPAH s to wh ite -rot fungi sa m p l es fro m aqueou s sol u tion作用类型吸附剂吸附质Freund lich 参数Nlog K f R 2q eq =K p C e qK p /(mL #g -1)R 2K o c /(m L #g -1)吸附作用脱附作用菲F 10.984?0.017 3.552?0.0330.9953721.0?42.00.9988439F 20.994?0.007 3.901?0.0140.999828.9?9.40.9982069F 3 1.014?0.009 2.738?0.0180.999499.2?4.70.9991287芘F 1 1.002?0.018 4.249?0.0560.99415980.0?311.00.99336240F 2 1.026?0.013 3.648?0.0350.9974147.0?54.00.99710350F 30.978?0.011 3.325?0.0300.9982212.0?46.00.9965701菲F 10.968?0.012 3.560?0.0260.9973710.0?60.00.9988413F 20.993?0.012 2.903?0.0260.998824.4?5.60.9992057F 3 1.035?0.010 2.788?0.0210.999535.0?5.20.9981379芘F 1 1.055?0.014 4.337?0.0420.99715695.0?231.00.99635592F 2 1.009?0.012 3.651?0.0330.9984117.0?41.00.99810275F 31.028?0.0293.464?0.0830.9932368.0?34.00.9966104注:Fre undli ch 方程为q eq =K f C N e q ,其中,q eq 为吸附量(L g #g -1),C eq 为平衡浓度(L g #mL -1);K f 和N 为回归参数,K f 的单位为L g (1-N )#g -1#mL -N ;当N =1时,可用q eq =K p C eq 作线性回归,回归方程的斜率为分配系数(K p ).8284期丁洁等:白腐真菌体对菲和芘的吸附-脱附作用及影响因素图3 白腐真菌各组分对菲和芘的等温吸附-脱附曲线(误差棒小于数据点符号)F i g .3 B iosorpti on-des orp ti on isother m s of phen anthrene and pyrene to w h i te -rot f ungi sa m p l es (E rror bars not s h o wn are less t han t h e s ymbol size)3.3 Cu 2+存在情况下菲的吸附作用考察了不同浓度Cu 2+存在下菲在F 1~F 3样品上的吸附作用,根据单点浓度计算了吸附系数K d 值.在不同浓度Cu 2+存在下菲的K d 值见图4.由图4可知,共存Cu 2+离子促进了白腐真菌体对菲的吸附作用,当Cu 2+初始浓度为0.64L g #m L -1时,就可促进F 2样品对菲的吸附作用(K d 值增大);随着Cu 2+浓度的增加,菲的吸附作用逐渐增强.当Cu2+初始浓度为32L g #mL -1时,菲在白腐真菌体F 1、F 2、F 3上的吸附系数分别从3721.0、828.9、499.2mL #g -1提高为4098.0、1206.0、876.3mL #g -1,分别提高了39.7%(F 1)、45.5%(F 2)、29.5%(F 3),提高的顺序为F 2>F 1>F 3.因此,环境中重金属离子(如Cu 2+)是影响白腐真菌对多环芳烃的生物吸附作用的因素之一,重金属离子的存在能促进白腐真菌对多环芳烃的生物吸附作用.图4 不同初始浓度Cu 2+对菲在白腐真菌体上吸附作用的影响F i g .4 The i n fl u ence of i n iti al concentrati on of Cu 2+on sorpti on of phen anthrene to w h i te -rot f ungi s a m p l es4 讨论(D iscussi o n)4.1 白腐真菌体极性对吸附作用的影响为评价PAH s 在白腐真菌体上生物吸附能力的大小,通过式(2)计算了有机碳标化的分配系数K oc (表2).K oc =K p /f oc(2)式中,K p 为分配系数(mL #g -1);f oc 为白腐真菌体的有机碳百分含量.PAH s 在3个白腐真菌体样品上的K oc 值不是一个常数,如菲在F 1、F 2、F 3上的K oc 值分别为8439、2069、1287mL #g -1(以C 计),而芘的K oc 值则分别为36230、10350、5701mL #g -1(以C 计).可见,经脱蜡、皂化去脂后白腐真菌体的吸附能力大大降低.菲和芘在3种白腐真菌体组分上的K oc 值与其极性指数(O +N )/C 之间的关系见图5.由图5可知,白腐真菌样品对多环芳烃的吸附能力(K oc )与其极性大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即随极性指数的增大,有机碳标化的分配系数减小.由于白829环 境 科 学 学 报30卷腐真菌体对多环芳烃的吸附作用是分配过程,根据/相似相溶0原理,极性的改变对其吸附影响很大.芘的吸附公式的斜率比菲大4.23倍,说明芘对极性的灵敏度高于菲,这主要是由于与菲相比芘的疏水性更强(K ow (芘)/K ow (菲)=4.07).菲和芘在白腐真菌体F 1上的K oc 值(8439和36240m L #g -1)远小于其相应的K ow 值(28000和80000m L #g -1),这主要是由F 1介质的极性指数(O +N )/C 远大于正辛醇的极性指数(0.125).图5 多环芳烃的标化分配系数K oc 与白腐真菌样品的极性指数(O +N )/C 之间的关系(误差棒小于数据点符号)Fig .5 Rel ati on s h i p of carbon -nor m alized p artiti on coeffici en t K oc of P AH s w i th the pol arit y i ndex (O +N)/C ofw h it e -rot fung i sa m p l es (E rror bars are less t han t h e s ymbo l s i ze)4.2 Cu 2+对白腐真菌吸附PAH s 的影响Cu 2+是常见的重金属离子,广泛存在于废水和土壤中.Tha w or nchaisit 等(2007)研究发现,Cu 2+的存在会降低苯酚吸附量,这是因为Cu 2+对吸附剂的亲和性比苯酚更强.Aksu (2007)研究了Cu 2+存在情况下染料的生物吸附,发现增加Cu 2+浓度可提高染料阴离子的吸附,而增加染料浓度可消除Cu 2+的增强作用,Cu 2+对染料阴离子存在既协同又拮抗的作用.Qu 等(2007)研究了Cu 2+存在情况下P AH s在卵磷脂上的吸附情况,发现Cu 2+的存在增强PAH s 的吸附作用,其机制为PAH s 与Cu 2+间形成阳离子-P 键作用.本实验也发现Cu 2+的存在会促进白腐真菌对P AH s 的吸附作用,为了解其增强吸附作用机制,测定了PAH s 存在下白腐真菌对Cu2+的吸附情况(图6).由图6可见,白腐真菌体对Cu 2+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结合图4数据可得,白腐真菌具有同时吸附去除水中多环芳烃和重金属的能力.低浓度情况下,白腐真菌体对Cu 2+的等温吸附曲线呈线性关系(R 2>0.990),3种白腐真菌样品对Cu 2+的吸附能力(K d ,mL #g -1)大小顺序为F 3(1624.0)>F 1(855.6)>F 2(206.3).这主要是由于经皂化过程后白腐真菌表面)COOH 等极性基团增加及表面极性(O /C 比值)增大.Cu 2+通过配合作用吸附到白腐真菌体上,可中和微生物表面的负电荷,从而降低白腐真菌体表面的亲水性,进而提高白腐真菌体的疏水性分配作用(Qu et al .,2007).因此,共存Cu 2+提高了菲在白腐真菌体上的吸附作用.但是,菲的分配系数的增加值(v K p )或增加百分率与Cu 2+吸附浓度不成正比,如增加百分率的变化顺序为F 2(45.5%)>F 1(39.7%)>F 3(29.5%),刚好与白腐真菌对Cu 2+吸附能力的顺序相反,说明共存Cu 2+促进菲的吸附作用还存在其它重要机制(如阳离子-P 键作用).阳离子-P 键作用大小与Cu 2+存在的微环境的疏水性程度呈正比,如水溶液中的Cu 2+不易与PAH s 形成阳离子-P 键作用.当Cu 2+初始浓度为32L g #mL -1时,菲在白腐真菌体上分配系数的增加值(v K p )分别为1477mL #g-1(F 1)、377mL #g-1(F 2)、147mL #g-1(F 3),v K p 增大的顺序为F 1>F 2>F 3,与白腐真菌体的极性指数(O +N )/C 呈反比,意味着在相对疏水性的F 1样品上Cu 2+与菲形成阳离子-P 键的能力较强.图6 0.5m g #L -1菲共存时白腐真菌对Cu 2+的吸附作用F i g .6B i os orp tion of Cu 2+by wh ite -rot fungi sa m ples i n t h e p resen ce of 0.5m g #L -1phenan t h rene4.3 PAH s 在白腐真菌上吸附-脱附行为对生物修复意义红外光谱分析及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经索氏提取和皂化后的样品,虽然其含碳量有所减少,表面8304期丁洁等:白腐真菌体对菲和芘的吸附-脱附作用及影响因素基团有所变化,但其吸附-脱附的基本机制并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可推测,白腐真菌的吸附及脱附过程既发生在菌体表面,也发生在菌体内部.白腐真菌的吸附-脱附是可逆的,且均为分配作用控制过程,因此,白腐真菌对多环芳烃的结合力较弱,吸附作用并不稳定.生物修复过程中在同时存在生物吸附和生物降解的情况下,随着生物降解的发生,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浓度降低,吸附在白腐真菌菌体中的多环芳烃会不断脱附出来,继续为生物降解过程所利用.由此可以推测,白腐真菌的生物吸附作用最终可有助于生物降解.5结论(Conc l u si o ns)1)菲和芘在白腐真菌体上的等温吸附-脱附曲线呈线性,为可逆吸附过程,其生物吸附机理为多环芳烃在白腐真菌体上的分配作用;经脱蜡和脱脂后,白腐真菌样品的吸附能力逐渐下降,菲的分配系数K p(F1)值分别为K p(F2)和K p(F3)的4.5倍和7.5倍,芘的分配系数K p(F1)则分别为K p(F2)和K p(F3)的3.8倍和7.2倍,可见白腐真菌体上的脂类和聚酯类物质为其主要的分配介质;多环芳烃的K oc与白腐真菌体的极性指数(O+N)/C呈线性关系,芘对介质极性的敏感度比菲大4.23倍;菲和芘在白腐真菌体F1上的K oc值(8439和36240 mL#g-1)远小于其相应的K ow值(28000和80000 mL#g-1),主要是由F1介质的极性指数(O+N)/C 远大于正辛醇的极性指数(0.125)所致.2)共存Cu2+离子促进白腐真菌体对菲的生物吸附作用,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菲的生物吸附作用逐渐增强;当Cu2+初始浓度为32L g#mL-1时,菲在白腐真菌体F1、F2、F3上的吸附系数K p分别4098.0、1206.0、876.3mL#g-1,与[Cu2+]=0 L g#mL-1时相比,分别提高了39.7%、45.5%、2915%;增强吸附机制为Cu2+通过配合作用吸附到白腐真菌体上中和微生物表面的负电荷,降低白腐真菌体表面的亲水性,进而提高其疏水性分配作用;同时,Cu2+与菲之间形成阳离子-P键等特殊作用有重要贡献,其大小与白腐真菌体的极性指数(O+N)/C呈反比.责任作者简介:陈宝梁(1973)),男,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壤有机污染控制与修复、环境界面化学与环境功能材料.参考文献(R eferences):A ks u Z.2005.Appli cati on of b iosorpti on for t h e re m oval of organ icpollutan t s:A revi ew[J].Process B i oche m istry,40:997)1026 A ks u Z,Is ogl u I e of dried sugar b eet pu l p for b i n aryb i osorp tion of Ge m az ol Tu rquois e B l ue-G reacti ve dye and copper(II)ions:E qu ili bri um modeli ng[J].Che m i cal E ngi neeri ng Jou rna,l127:177)188Ba m f ort h S M,S i ng l eton I.2005.B i ore m ed iati on of pol ycyclic aro m atic hyd rocarbons:Curren t kno w ledge and f uture directi on s[J].Che m T echnol B i otechno,l80:723)736Barr D P,Aust S D.1994.M echan i s m sW h i te-Rot fung i use to degrad e pollutan t s[J].E nviron SciT echno,l28:78)87Ca i Q Y,M o C H,W u Q T,et a l.2008.Th e st atus of s oil conta m i nation by se m i volatile organ i c ch e m icals(SVOCs)i n Ch i na:A revie w[J].S ciTotalE nviron,389:209)224Ca m eotra S S,Bollag J M.2003.B i os urfactant-enhan ced b iore m ed i ation of pol ycycli c arom ati c hydrocarbon s[J].C ri tical Revie w s i n Environm ental S ci ence and Techn ol ogy,33:112)126Chen B L,Johnson E J,Ch efetz B,et a l.2005.Sorpti on of polar and nonpolar aro m atic organ ic conta m i nan t s by p lant cu ticu l ar m at eri als:t h e ro l e of polarity and acces s i b ility[J].Env i ron S ci T echno,l39:6138)6146Chen B L,Xuan X D,Zhu L Z,et a l.2004.Distri bu ti ons of pol ycyclic aro m atic hydrocarbons i n s u rface w aters,sed i m ents and s o il s ofH angz hou ci ty,C h i na[J].W ater R esearch,38:3558)3568程国玲,李培军,周启星,等.2003.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与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4(6):30)36Cheng G L,L i P J,Zhou Q X,et a l.2003.The progress of phyt ore m ediati on and m i crob i a l re m ed i ation on PA H s conta m i nated soil[J].Techn iqu es and E qu i pm en t for Environm en t a l Poll u tion Con tro,l4(6):30)36(i n Ch i n ese)Gadd G M.1993.In teracti ons of f ung i w i th t ox i c m etals[J].N e w Phytol ogist,124:25)60Gadd G M.2008.B i osorp tion:C ritical rev i e w of sci en tifi c rationale, env i ronm ental i m port ance and s i gn ificance f or polluti on treat m ent [J].J ournal of Ch e m ical Techno l ogy and B i otec hno l ogy,84(1):13)28J ohnsen A R,W ick L Y,H ar m s H.2005.P ri nci p les ofm i crob i al P AH-degradati on i n s oil[J].Env i ronm ental Po ll uti on,133:71)84 Loick N,H obbs P J,H ale M D C,et a l.2009.B iore m ed i ation of polyaro m atic hydrocarbon(P AH)-con ta m inated s o il by co m posti ng [J].C ri ti cal Revie w s i n Env i ron m en tal S ci en ce and T echnology,39(4):271)332N i ng Z,K ennedy K J,Fernand es L.1996.B i osorpti on of2,4-d ic h lorophenol by li ve and che m i call y i nacti vat ed anaerob icgranu les[J].W ater Res earch,30:2039)2044Q u X L,W ang X R,Zhu D Q.2007.The partition i ng of P AH s to egg phos pholipids facilitated by copper and p rot on b i nd i ng via cation-p ii n teracti ons[J].Environ Sci Tec hno,l41:8321)8327S tri ngfell ow W T,A l varez-Coh en L.1999.Eval uati ng the rel ationsh i p bet w een t he s orp ti on of PAH s to bacteri al b io m ass andb i odegradation[J].W ater Research,33:2535)2544Tha w ornchaisit U,Pakulanon K.2007.Appli cati on of dried se w age s l udge as ph enol biosorben t[J].B i ores ou rce T echnology,98:140)144W ilson S C,Jones K C.1993.B iore m ed i ation of soil con t a m i nated w i th polynucl ear aro m atic hydrocarbon s(PAH s):A rev i e w[J].Environm ental Poll u tion,81:229)2498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