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姥姥的剪纸9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三 (2)
《姥姥的剪纸》课后反思汇编
《姥姥的剪纸》课后反思汇编《姥姥的剪纸》课后反思之一《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
在作者的记忆里,姥姥的剪纸声“清清爽爽”:没有什么功利,只是生命的享受。
作者每一忆及,便心境豁达,梦境澄明,“有声有色”的生活于是启航。
我的教学也以“有声有色”为突破口,扣住“神”和“栓”两字,引领学生走进姥姥的剪纸,走进姥姥。
课题虽然是以剪纸为中心,但是这篇文章不是介绍剪纸,是写人的。
当然,剪纸在文中的作用却是很大的。
剪纸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抓住这个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
整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我觉得孩子们读这样的文章,孩子们可以读出“人”,悟出“情”,并能学会欣赏语言文字的表达上的妙处。
利用贬义词,来表达褒义,这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色,由于课文太长,所以在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我把他舍弃了,在第一课时中就渗透了。
象征的手法运用,是本文突出的表达方式,比如老牛象征敦厚的姥姥,剪纸象征姥姥对我的浓浓亲情。
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捕捉到了,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
一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是有限的,但作为教师总想在课堂上渗透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训练。
因而时间的控制就尤为重要,一节课里哪些环节要处理的祥,哪些环节有处理的略,教师必须心中有数。
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往往前松后紧,一进入创设的情景就忘记了时间,对学生的收放还不够自如,对时间的把握还有待加强。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结束了,但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一系列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思索,有思才有所得,发现不足才能进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认真面对这些不足,努力改善之,竭力超越之。
《姥姥的剪纸》课后反思之二《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形象。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简短 姥姥的剪纸感悟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简短背景介绍在我小时候,每逢过年过节,我都会去姥姥家里,和姥姥一起做剪纸。
姥姥是一个非常擅长剪纸艺术的人,她把这项技艺传承给了我。
教学过程姥姥教我剪纸的过程非常有趣,但同时也很考验耐心和细心。
首先,姥姥会给我展示一些基本的剪纸示范,告诉我如何选择合适的纸张和剪刀。
然后,我会和姥姥一起练习剪纸的基本动作,例如剪直线、剪曲线等。
最后,姥姥会给我一张示范图,让我根据示范图进行剪纸练习。
教学反思通过和姥姥一起学习剪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和乐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和总结的地方。
首先,剪纸需要耐心和细心。
剪纸是一项需要细致操作的艺术,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错。
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我不断重复练习,直到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剪纸动作。
这让我意识到,只有耐心和细心才能真正掌握一项技艺。
其次,剪纸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
虽然姥姥给了我示范图,但我并不仅仅局限于复制示范图上的图案。
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我发现可以凭借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自行设计剪纸图案。
这让我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无限可能性。
最后,我发现剪纸能够培养我的耐心和专注力。
在剪纸的过程中,我需要一丝不苟地将剪刀贴紧纸张,小心翼翼地剪出想要的图案。
这让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也让我意识到只有全身心地专注于一件事情,才能做得更好。
姥姥的剪纸感悟通过和姥姥一起学习剪纸,我不仅学到了剪纸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些人生的道理。
首先,我学会了耐心和细心。
剪纸是一项需要细致操作的艺术,只有耐心和细心才能真正掌握剪纸的技巧。
在生活中,我也需要耐心和细心去做事,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我学会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剪纸艺术给了我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可以设计出独一无二的剪纸作品。
在生活中,我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去探索新的事物。
最后,我学会了专注和坚持。
剪纸需要全神贯注地专注于每一个剪刀的动作,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取得进步。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罗贤玉 - 合肥市十里庙小学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十里庙小学:罗贤玉《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形象。
“剪纸”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既要表现姥姥精湛的剪纸技巧,又表现了祖孙间的浓浓亲情和“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这是一篇新课文,像这样的新教材,怎么教?片断一:了解课文大意,梳理作者思路,同时扫除生字词障碍。
为了避免“零碎”,整体把握教材,我采用的是词语引路,块状解读的方案,巧妙地将学习词语和理清作者思路结合起来了。
初读课文之后,我就出示了两组词语:左边一组:啧啧赞叹、刷刷刷刷、悦耳至极、清清爽爽;右边一组:左邻右舍、择菜薅草、喜鹊登枝、牛驮小兔。
以词语做桥梁,将文章的内容有情有致地串联在一起了。
学习第一组词时我问:(1)“刷刷”一词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老师把它们放在了一起,课文中指什么发出的声音?剪刀剪纸时发出的声音。
这种声音你听过吗?感觉怎样?(轻快,短促,好听,有节奏)(2)这种“刷刷刷刷”的声音在作者心目中真是——悦耳至极,“悦”,竖心旁,跟“心”有关。
这美妙的声音让人听来觉得无比得愉悦、快乐。
(3)这种“刷刷刷刷”的是声音在作者听来还是——清清爽爽的。
清清爽爽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师:“爽”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点击课件,呈现“爽”的三种解释:①明朗、清亮;②率直、痛快;③舒服。
)你认为清清爽爽的“爽”应该选择哪一种?为什么?第一种。
(4)师:这种“刷刷刷刷”的声音还引来了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啧啧”一词是从口语中而来。
谁也来模仿一下?看,抓住声音“刷刷刷刷”,姥姥剪纸的精湛技艺一下子就由虚空变得直观起来。
而模仿啧啧赞叹声又能让学生从理性的理解直接转化成感性的品味。
课堂上抓住这些词一路学来,学生口到心到,学得轻松愉快。
姥姥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剪纸教学反思引言剪纸是一项传统的手工艺,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遗产。
在我小时候,每当过年的时候,姥姥都会教我如何剪纸,她准备了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和一个小样板,耐心地教我剪出各种精致的图案。
今天,我想通过这篇文档,对姥姥剪纸教学进行一下反思和总结。
教学方法分析姥姥的剪纸教学方法简洁实用,非常适合初学者。
以下是我对姥姥剪纸教学方法的分析:1. 清晰的示范姥姥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先给我做清晰的剪纸示范,向我展示如何折叠纸张、使用剪刀,以及剪纸时的手势和技巧。
这种示范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剪纸的基本步骤,让我能够更容易地模仿姥姥的动作。
2. 适当的引导姥姥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给予我适当的引导。
她会提醒我要注意剪纸时的力度和速度,避免剪断纸张;她会告诉我该如何选择适合剪纸的纸张,以及如何使用特殊的剪刀等。
这些引导帮助我更好地掌握剪纸的技巧和要领。
3. 督促与激励姥姥对我的学习进行了积极的督促和激励。
她总是在我完成一幅剪纸作品后,给我以鼓励和赞美,让我对自己的学习有了信心。
这种督促和激励让我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剪纸教学中,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教学反思对于姥姥的剪纸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改进:1. 缺乏理论知识介绍姥姥的剪纸教学主要以实践为主,缺乏对剪纸的理论知识介绍。
虽然姥姥的示范和引导能够帮助我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但是缺乏对剪纸的历史、种类以及剪纸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的介绍,影响了我对剪纸的全面理解。
改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对剪纸的理论知识介绍,让学生了解剪纸的起源、发展和传统。
2. 缺乏个性化指导姥姥的剪纸教学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并不一定适用。
姥姥没有根据我的兴趣和能力给予我个性化的指导,导致我在剪纸技巧上的提升有限。
改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3. 缺乏互动与合作姥姥的剪纸教学主要以姥姥的示范和引导为主,缺乏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限制了我在剪纸教学中的交流和学习。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5篇)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5篇)《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剪纸,这项民间工艺和现在的学生已愈趋愈远,如何让这项精美的、反映劳动人民无限智慧的艺术深入学生的心灵,这是教学本篇课文需要重点思考的。
课文题目是“姥姥的剪纸”,说明作者对姥姥的剪纸情有独钟,印象深刻,洋溢着赞赏和自豪之情。
姥姥的剪纸怎样呢?在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对剪纸进行欣赏。
(1)剪纸的栩栩如生;(2)剪纸富含深意;在学生欣赏了姥姥的剪纸后,就可以为顺利地认识姥姥打下良好的基础。
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能够剪出“心灵手巧的劳作”?答案在哪里?还是引导学生去朗读,去感知,去体会,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事实上,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只要学生能够说得有理有据,读得出作者对姥姥的由衷敬佩和深切怀念,就是对姥姥的认识。
本篇课文后的练习题中,第三题要求结合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这四个词语;第四题要求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体验说说对“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理解。
《课标》“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所以,教学本篇课文,必须舍得花时间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上下功夫。
理解重点词句,固然要明白其字面的意思,但更要体会其内涵。
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的“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等,其实是表现了姥姥的“温顺”、“敦厚”,衬托了她的心灵手巧、技艺精湛。
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重点词句,学生才能够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2《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我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
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我先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
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
我想,通过课文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到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2《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课标指出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根据这一阶段目标的要求和这篇课文的特点,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在第一课时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相关词语;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语言材料中感受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我把难点和重点定为: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本节课我采用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姥姥剪纸技艺高超,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让情感在朗读和体验中升华。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一、引言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我特别向姥姥请教剪纸技艺,并希望能够亲自参与其中。
然而,姥姥的剪纸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使我开始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剪纸教学更加有效和高效。
二、问题分析在姥姥的剪纸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1. 缺乏系统的教学步骤姥姥并没有按照一定的教学步骤来展开教学,而是随意剪纸,然后指导我去模仿。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我没有清晰的学习路径,无法逐步掌握剪纸的技巧和方法。
2. 缺乏详细的技巧讲解姥姥并没有详细地向我解释剪纸的技巧和要领,而是通过示范的方式向我展示。
这种示范虽然直观,但我不能从中理解剪纸的原理和技巧,无法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3. 缺乏实际操作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姥姥并没有让我进行实际的剪纸操作,而只是要求我观看她的剪纸过程。
这种 passively learning 的方式使我很难真正掌握剪纸的技巧,因为缺乏实际的练习和实践。
三、教学改进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改进方案:1. 制定教学步骤在教学开始之前,先制定好教学步骤,并告知学生每一个步骤的目的和关键点。
例如,先讲解剪纸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后示范如何剪出基本的剪纸形状,逐步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掌握剪纸的技巧。
2. 提供详细的技巧讲解在示范操作时,不仅要展示如何剪纸,还要详细地向学生解释每一个步骤的技巧和要领。
比如,如何握剪具、如何控制手指的力度、如何选择合适的剪纸角度等。
通过详细的技巧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剪纸的原理和技巧。
3. 强调实际操作的练习在示范结束后,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的剪纸练习。
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剪纸模板和练习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实际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剪纸的技巧和方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剪纸思维模式。
四、教学效果评价为了评价改进方案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效果评价:1. 学习进步观察学生在教学改进后的剪纸表现,比较其剪纸水平的提升情况。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三单元9 姥姥的剪纸姥姥的剪纸 教学反思2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
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
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化不开的亲情。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通过剪纸的高超技艺,姥姥那纯朴、善良、热情的形象,以及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似在我们眼前清晰、丰满起来。
教学中,我通过抓住姥姥的“剪纸”,让学生找出“剪纸”图的语句,并从中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例如“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突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娴熟。
然后紧扣环节设计问题“姥姥的剪纸为什么那么神呢?”又带领学生围绕“熟能生巧,总是剪,手就有准头了!”一句进行引导学习,品味语言,体现姥姥的技艺的高超是付出了努力练成的,再抓住“身心入境”一词,深刻表现剪纸给姥姥带来的投入与快乐。
前一个环节,我所讲的较多,让学生自己体会理解的较少,我授课时表达的语速也较快,这给学生造成一定的障碍。
在一个是教学的后半部分从“牛兔图”体会我和姥姥之间的情感不够深入,特别是出示了三幅剪纸图,应该让学生说说姥姥剪这三幅图的寓意是什么,明白姥姥对我的疼爱。
但是,我只是集中起来理解,缺少深入的挖掘体会,为后面对以“姥姥的剪纸”为题的理解产生了一点阻碍,特别是学生的语言组织上明显有了障碍,而一部分中等生和后进生理解上就要再花一点时间才行,这也是我在挖掘语言文字上最大的问题,常常点到为止,应该多考虑理解能力差的学生。
这一课,有老师给我提出了建议,应抓两条线,一个是“神”,一个是“情”,把文章结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挖掘文字,至于这样的设计可能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但是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总之,从今天的这节课我看到自己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了使自己的语文课堂充实起来,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动起来,我要尽快解决不足之处。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反思范文
姥姥的剪纸是作家笑源的作品。
描绘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透过剪纸我们感受到平凡普通的农村老太太的不平凡,姥姥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这“我〞的心,课文配以插图,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
课文是是一篇情感类的文章,我的教学以指向内容的阅读教学为主。
指向内容的阅读教学,不是流水账的教学,不是逐段逐段字地讲解,“指向内容〞的内容应当有选择性。
如何选择内容来教学呢?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自己能掌握的内容不交,老师教了学生也不懂的内容不教,学生不懂但是教了能懂的知识要教。
就拿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对于姥姥剪纸受欢送的表现,学生自己会掌握,老师只需要提问学生解答即可,但是受欢送的原因,学生能说出详细的,却不会概括总结,因此需要老师教学指导概括;再如在如何刁难姥姥,学生一眼就能看到明白,“喜鹊登枝〞如何精致,学生也能找到,但是后者对已理解姥姥剪纸技艺的精湛这个线索有辅助作用,因此老师需要提及,而前者可忽略;还有对于姥姥剪纸所传达出的情感,是后半局部学习的重点,因为情感隐藏在字里行间,需要学生体会文本内容,因此后半局部应重在朗读,让学生读书体会,而不是老师一味讲解灌输,但是新老师的我似乎在这块教学生仍功力尚浅,有待进步。
指向内容的阅读教学,还应当注意方法的选择,如何选择呢?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点:一、重点语段注重朗读。
朗读应当注意方式的多样化、兴趣化,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乐意去接触文本,从朗读中观察学生是不是有所体会。
朗读方法选择上,需要学生找关键语句的可以选择默读,便于安静考虑;需要注意角色情感的,可以分角色朗读,特别是一些对话类的文本;需要有感情朗读的,老师可以范读,让学生有模板可以效仿;需要集体感悟的,可以齐读,特别是一些表现壮阔的语句,齐读会更有气势。
二、关键词语理解,可以让学生学会查字典,但是最好是能让学生学会字面解释和联络上下文理解,这是阅读理解才能的一种训练,也是理解课文的一个环节。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摘要】这篇文章将围绕着教学反思的必要性、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施、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效果的评估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听课反馈展开讨论。
在将介绍姥姥的剪纸教学活动背景和重要性。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别从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目标设定和实施、方法选择和运用、效果评估以及学生认知水平和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内容并得出结论。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关于教学反思的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剪纸、姥姥、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生认知水平、听课反馈、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姥姥的剪纸》这一课程成为了我重点关注和思考的对象。
这堂课程是以传统文化剪纸艺术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以及展示作品的形式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让课堂更富有趣味和实用性。
教学反思不仅是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检讨和总结,更是对自身教学理念和价值观的反思。
通过这篇文章,我将详细探讨我在《姥姥的剪纸》教学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以及对未来教学的规划和改进方向。
愿我的教学经验能够为他人提供借鉴与启示,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2. 正文2.1 教学反思的必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教师总结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不断地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
而且,教学反思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学反思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教学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更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方法。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避免问题逐渐积累导致教学效果下降。
教学反思还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和动力。
2023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_3
2023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2023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一、复习课文结构。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__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剪纸赞人,我们看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喻理,姥姥通过剪纸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纸传情,小小的剪纸却传递着浓厚的祖孙情。
2、三个部分都在写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孙情放在第三部分着重描写。
好,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课文。
二、剪纸赞人。
1、先看第一部分剪纸赞人。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句子一:“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姥姥心灵手巧呢?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工具虽然简单,但作品内容广泛,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句子二:“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同学们,这句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都剪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形象逼真)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句子三: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你从哪儿看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体会“左邻右舍”、“都”)句子四: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你又是从哪儿可以看出她的心灵手巧呢三、剪纸喻理。
1、过渡:姥姥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在剪纸的过程中还教会我一个道理——到底是什么道理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部分。
2、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部分,想想教会我一个什么道理?3、通过什么事例写清熟能生巧的道理呢?4、学生试着说一说。
5、课文为什么要着重刻画我的“调皮蛋”、“刁蛮”、“耍赖”呢?6、过渡:同学们到这里作者觉得还不能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为了使道理更加明白还加了一段。
2023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2【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前言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跟着姥姥学习剪纸。
那个时候我还小,但姥姥的手艺却非常好,每次看着她剪出一个漂亮的纸鹤或者花花草草我就很想学习。
那个时候姥姥并没有像现在这样许多教育资源,她只是在空闲时间向我介绍一些基本的剪纸技巧,但是这还是让我感到非常有趣与刺激的。
今天,我来分享一下我对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教学方式姥姥的教学方式其实很简单。
她首先会教我基本的剪纸技巧,例如:纵向对折,横向对折,并将纸进行折叠。
接下来让我剪出花朵、鸟或其它简单的形态。
如果我遇到一些技巧复杂的剪纸,姥姥也不会让我放弃学习,她总是那么耐心地讲解,每一步都讲得非常清晰。
如果我还是做不来,她会辅导我,或者让我在她的帮助下完成。
得益于像姥姥这样的教导,我渐渐爱上了剪纸。
当我学会了一些技巧和方法后,我发现我可以自己发挥创意去完成更复杂的剪纸形态,这是令人非常兴奋和激动的。
教育哲学姥姥的教育方式和哲学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要注意的是她的方法,她没有给我强加任何形式的课程计划或限制,一次只是教我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并鼓励我自己去发现和探索更多的变化。
而这正是现代教育系统中需要的优点。
我们不应该只注重书本,而应该鼓励学生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创意。
除此之外,姥姥的教育哲学还包括:•耐心与耐性:姥姥非常耐心地指导我,并且对错误充满耐心。
在我做错的时候,她总是会提醒我并再次将步骤详细讲解,直到我掌握技巧为止。
•独立思考:即使是在教学过程中,姥姥也鼓励我独立思考和创新。
当我学到了一些基本技巧后,她给我自由发挥剪纸的创意,这让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工作价值:姥姥让我明白我们所做的每一个任务都是有价值的。
虽然从生动的角度来看剪纸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但我从姥姥那里学到的技巧和态度非常有价值。
总结在姥姥的教育方式中,我发现了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虽然这种教学方式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它鼓励我们独立思考,发挥创意,并教会我们工作价值,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和态度。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二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二《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二教学片断:师:读到这些词,就让我们想起文中的姥姥的剪纸。
深入文本,用心感悟。
今天要采用的方法是:图文相结合,观文中插图,品课中文字,想象温馨画面,领悟人物特点,感情文中真情。
师:请先观察文中第一幅插图。
可看屏幕也可看书。
品读课文1-6小节,图文结合,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屏幕出示第一幅插图和自学要求。
)师:在自读基础上,按今天的要求再稍微理一理。
生自学。
师:老师刚才转了一下,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
已经把所读所悟写在书在旁边。
还有三五个同学要加油。
下面我们交流一下,通过你的读书观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样子,看到了她为其他人剪的纸形象生动。
师:也就是你看到了两幅画面,一个是身心入境的样子,还有一个是为乡亲剪纸的情景。
两幅图。
生:我仿佛看到了姥姥坐在窗台下,一把剪刀在手里无所不能。
无论怎么刁难姥姥都剪得生动。
生:姥姥虽然一大把年纪,戴着老花眼镜,但剪起来还真的有一手。
时“身心入境”的专注,而且“看”到了姥姥剪出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文中第1——6小节中描绘的几个画面都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浮现出来了。
由此安排的下一环节便是引导孩子们细读文字,感悟其中的真情。
遗憾的是,自己解读时较为全面、深入,设想得比较周全,因此,在学生一气儿说出自己的理解想象时,只想着按课文的写作顺序来细读品味,未能有所取舍,有所侧重,以致于后来的教学时间过于紧张,共读感悟略显仓促。
由此想到我们的教材解读,老师的解读要深、要透、要细,但在教学中绝不能贪多求全,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强”加于学生,或“生拉硬拽”地将孩子的思维硬拉于自己画定的圈子中,应紧扣重点,突破难点,力求“一课一得”,得之便能内化于心,甚而“举一反三”。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同时“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话的载体是文本,对话的主体是师生、作者及文中的人物,对话又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师生间、生生间相互启发、提高的过程。
因此,本教学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以文本语言为依托,积极搭建“对话”平台,触动情感,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尊重其独特体验,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情怀。
【教材简析】课文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
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的情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
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的语言文字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激发学生对亲人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纸实物【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教学1、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11月3日我非常有幸聆听了陈叶青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紧紧抓住“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这条线索,带领学生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
片断一:师:“刁难”是什么意思?生:故意为难别人。
师:文中的刁难是指——生:一天,我用双手死死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黑剪窗花。
这就是一次“刁难”。
师:挑剔生:在细节中过分的找毛病。
师:耍赖生:使用无赖的手段、抵赖。
师:调皮蛋生:顽皮师:为什么文中用这些词语?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反衬了姥姥剪纸的技艺娴熟……反思:对于以上四个词语的理解,光理解词语是浮于浅表的,陈老师并没有停住,而是深入地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课文是“姥姥的剪纸“,作者着力描写的主要对象自然是姥姥。
可作者为什么要花上较多的笔墨,用上“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词语,来表现“我”的顽皮、淘气甚至于近乎无赖呢?陈老师切入时机,引导学生理解这里运用的是反衬手法,目的还是表现出姥姥的剪纸技艺,“我”的“刁难”、“挑剔”、“耍赖”,有力的证明我是个“调皮蛋”,而我越是调皮捣蛋,越是能够显示出姥姥的心灵手巧。
其高超的剪纸技艺,非同寻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令人由衷赞叹。
另外,“我”的“调皮蛋”形象地表现了“姥姥”的温顺、敦厚和慈祥。
陈老师这样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渗透了学法指导。
显然,教者的处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片断二:师:“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生: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从中找到窍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是它采用了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整
篇课文语言优美,饱含深情,表现了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深切怀
念之情。
纵观整篇课文,不难发现“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是情感变化
和流露的载体。
因此如果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
一.教学效果:教学中,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
我把全文分
为两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
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
在这部分,我让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词语以及感叹的使用,
体会姥姥剪纸的“神”,在读的基础上,品悟语言,感受技艺高超,学习之后,让学生会用,我设计了仿照句子,写句子的题目,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完成了这部分的学习。
我还让学生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姥姥技艺高超。
不足之处是,当我加入写作特点时,引导的不够好,学生答非所问。
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用这样的一句话过渡,姥姥的剪纸不光栩栩如生,她的剪纸
还有神奇的力量呢?这句话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二部分,“拴”住我童年的剪纸都有哪些?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我还将这部分内容中的几幅“牛兔图”展示给学生。
二.成功之处: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分成两个部分:感受姥姥
剪纸技艺的高超和祖孙之间的浓浓亲情。
剪纸技艺的高超显而易见暂且视为“明线”,祖孙亲情虽不强烈外显,但是绵延深厚,可以看成文章的“暗线”。
双线交织,“理解
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齐头并进,叙事与抒情携手向前,合成课文的“主脉”。
教学时,我们依照这条“主脉”前行,一定能够达到理想教学目标实现的彼岸。
题目《姥姥的剪纸》明确告诉我们,剪纸是中心词。
适当的进行剪纸知识的介绍,对于激
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展示播放剪纸的图片,配上高山流水的音乐,简介一下剪纸艺术的来龙去脉。
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剪纸的美,还能极大的调动起学
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过多的去强调,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
活实际,感情酝酿的不够强烈,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对姥姥的回忆时,个别的
男同学还忍不住笑出声来,我想就是因为在这一部分的教学,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体会不到亲人的关爱,在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时,学生跟我一起读,我应该再让
学生多读几遍。
四.改进措施:学生的感情是需要老师去激发,我应该捉住时机,适时的“煽
风点火”。
这两部分的内容,前者是在欢快中度过,后者则需要陷入深深地回忆中,让
学生切身的体会到姥姥对孙儿的疼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朗读,通过读,来体会感情,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