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中学音乐校本教材第四章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二)唱歌凤阳花鼓教学课件(29张)ppt课件
X
X
.X X
X X ︱X X
XX
X
-‖
5 5 1 6 5 3︱2 5 3 2 1 -︱
1 1 .6 5 5 3 ︱ 2 1 2 3 5 - ︱
(小七度音程)
分析歌曲:
本曲每乐句都结束在do上,因此本曲
为 宫调式
分析歌曲: 2、旋律发展的特点?
前乐句的尾音和后乐句的开始
音是一样的
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 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音乐的 一种创作手法
代入歌词,手挥拍,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
歌词特点:
1、生活化、口语化的特点。(自然质朴)
“衬词” 2、“得儿漂”“另当”
(1)形象的模仿花鼓,小锣的象声词 (2)能够渲染气氛,具有幽默,风趣性。
小组讨论并展示
这首歌你觉得还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演唱会 更有特色?你能设计一下吗?
用人声模仿锣鼓的声音伴奏: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知识是一种快乐 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
4/4 X XX XX X 咚 呛呛 咚咚 呛
此时的凤阳花鼓有了怎样的变化?
由一种谋生手段发展成为一种地域文化 继续流传着
表演形式多样丰富
改革开放以后凤 阳花鼓的内容和形 式也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凤阳花鼓成 了人们自娱自乐的 工具,凡遇到喜事、 接待宾客凤阳人总 要热情的表演一番。
贫穷和苦难是凤阳花鼓诞生的摇篮。 凤阳花鼓也是凤阳人改变落后面貌的见证。
《茉莉花》 ——— 江苏民歌 《掀起你的盖头来》 ——— 新疆维吾尔族民歌
---安徽民歌
双条鼓
双条鼓,因表演者一手拿鼓,一手拿两根 鼓条,击鼓起舞而得名。它主要流行于今 安徽风阳一带,又称凤阳花鼓。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包楞调》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1)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包楞调》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包楞调是一种流行在山东成武的传统民歌。
1962年10月,成武县文化馆干部魏传经在田集镇小程楼村采访民间歌手周金英时,收集并记录了歌词,后由成武县第一中学教师孙啸天谱曲。
《包楞调》是流行于山东菏泽成武县的一首小调,因为歌词中多处使用了“白楞楞楞”“包楞楞楞”等唱词而得名。
成武县有挑担念经的习俗,每逢庙会,当地妇女便会挑着担子唱念经文(佛经、孝经或民间故事),招徕众人围观。
这种边舞边唱的形式被称为“担经”。
《包楞调》便是流传至今的一首“担经”。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民歌,感受齐鲁燕赵支脉音乐文化特点欣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感受我国民歌的流变性。
2.了解并掌握“鱼咬尾”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形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创编旋律。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包楞调》赵支脉民歌的特点。
掌握“鱼咬尾”的结构形式。
2.体会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音乐意境,掌握民歌的流变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你们知道战国时期齐鲁燕赵等国是现在我国的哪些省吗?生:包括山东、河北、北京、天津及苏北徐州地区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进入齐鲁燕赵支脉的音乐世界。
(二)初听歌曲1.《包楞调》背景《包楞调》又叫《包楞戏》,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民歌,它的唱词很多,内容广泛,而且格式严密。
曲调独具特色,特别是舌齿音部分干净利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属于活跃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口头性传唱艺术。
2.历史渊源《包楞调》起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是“担经”(指当地人民在庙会祈福过程中哼唱化缘求善的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在山东民间传播很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传统艺人的减少,了解、演唱它的人也越来越少;清朝末年以后濒临失传。
直至新中国成立,我国抢救性挖掘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拯救了一大批面临失传的有着宝贵价值的文化遗产,其中就有《包楞调》。
1962年10月, 时任成武县文化馆干部的魏传经在大田集乡小程楼村采集民歌时发现了这首“担经”调,通过周金英回忆演唱,魏传经记录并改写填词、孙啸天记谱整理,最终形成了大家非常熟悉的《包楞调》版本。
镇原中学音乐校本教材第八章
第八章 部分铜管乐器的介绍小号【意】将降(一)记谱、音域与音色在小号的常用音域中,高音区强劲有力、穿透力很强,具有辉煌而嘹亮的音响性质;中音区音响稍嫌粗糙,有一种威胁性和烦恼的气氛,并且不能奏出很强的音响。
然闯入。
为一般乐队写作应避免使用小字三组小号除上述用正常吹奏法而产生的一些音色特点外,也有特殊奏法并产生的特殊音色。
种性格和速度的旋律、音型、华彩性乐句,对小号来说,可以像长笛一样灵敏、清晰地演奏第一节 小 号Trombe (缩写Tr.)是管弦乐队铜管组中的高音乐器。
它有三个活塞,用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键控制。
活塞的作用与圆号相同。
小号的种类很多,有C 调、降B 调、A 调高音小号;F 调中音小号和小型的D 调小号等。
现代管弦乐队常用的是降B 调高音小号。
B 调小号的变调管拉长,即可作为A 调小号来用,不必另换乐器。
降B 小号适合演奏降B 调以及将B 调的较近关系调性。
作为A 调小号来用时,适合演奏A 调及A 调的较近关系调性。
降B 调小号是移调乐器,用高音谱表提高大二度记谱。
它的全部音域为小字组升f 音---小字三组的f (记谱音,含内部所有半音)。
乐队常用音域为小字组的g---小字二组的b (记谱音)。
作A 调小号来用时,提高小三度记谱。
小号记谱通常要在谱表头上写出调号。
如乐曲实际音高为C 调,降B 调小号就要用D 调调号来记谱;A 调小号则要降E 调调号来记谱。
音区同样饱满有力,清澈透明。
在中、高音区的弱奏,音色柔和甜美。
中、高音区是小号常用和最富有特色的音区,对各种性格的旋律以及以上力度的变化均能准确的表达。
小号的低小号的极高音区小字三组c (记谱音)以上的音,虽然有着异常美妙的音响,但很难演奏,即使是优秀的演奏家也会感到困难。
运用这一音区是要特别小心,要用级进的进行,避免突c 以上的音。
小号的极低音区小字组的升f----小字组的b (记谱音)以内的几个音,音越低,发音越微弱沉闷,音准也难以控制,乐队中少用为好。
镇原中学校本教材---走进庆阳了解民俗
走进庆阳了解民俗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艺术节,简称“香包节”,是陇东庆阳地区在端午节前夕举办的富有黄土高原特色的展示其黄土积淀深厚、独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艺术节。
传说“香包”是当地妇女在端阳节制作的各种小动物形状的绣花荷包,给孩子们佩带在身上驱恶逐魔、逢凶化吉。
这种精湛的手工艺术被承嗣保留下来,成为现代黄土高原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衷心祝愿。
庆阳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远离省会中心城市和国家交通大动脉,改革开放以来,庆阳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边缘城市、农业地区的封闭状况仍然没有多少改变。
许多外地人对庆阳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的还不知道庆阳在甘肃,更不知道庆阳的具体位置,出差探亲往往走错方向绕了远道;有的甚至不知道中国版图上有庆阳这个地方。
这使祖辈生活在“天下黄土第一原”上的庆阳人无不尴尬备至。
在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必然趋势,时代已进入21世纪的今天,庆阳的外部形象竟然还是如此,不得不迫使庆阳人着力探究其在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具体缘由。
庆阳人民勤劳智慧的本色决定了庆阳人绝不会甘于这种境况,“酒香止于深巷”的现状必须尽快改变。
加快庆阳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必须进一步加强深度开发。
那么,扩大开放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这就要千方百计使庆阳的名字响亮起来,最大限度地扩大庆阳的知名度,把庆阳的优势资源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广而告之,使其被世人所知,要想方设法把庆阳老区推介向全国全世界,要想方设法使庆阳的名气大起来,人气旺起来,经济活起来。
但究竟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目的,采取一种什么样的载体最有效呢?2002年撤地设市后的第一届庆阳市委、市政府领导动员和开启民智,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想到了举办特色文化节会。
因为只有先进的特色文化才能统领广大受众的意识形态,而这种特色文化还必须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才具有较强的感召力,这样的节会才更具有文化张力。
于是,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人音版音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doc
☆阿里亚——非洲的灵感一.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并欣赏非洲音乐,能够喜欢尊重非洲音乐文化,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通过聆听歌曲《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歌曲的风格特点。
使学生了解黑人歌曲的多声部、节奏多变、重复音型、领唱与众和相交替的呼应歌唱形式等特点。
通过模仿演唱让学生体验三声部重唱的艺术表现特色,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及对节奏的认识和感知能力。
3、通过欣赏歌曲《鼓声》,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能够区别《阿伊亚——非洲的灵感》与《鼓声》两首非洲歌曲的音乐表现手段和不同音乐风格。
教学重难点:感受体验非洲民间歌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及对节奏的认识和感知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课所学习演唱和欣赏的非洲歌曲及相关的非洲音乐知识,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可能会感到比较陌生,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们给人以新鲜感。
九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很强的自我探索意识,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本课题材,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对小学阶段音乐知识的补充与衔接。
学生在现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激发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同时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重点难点感受体验非洲民间歌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及对节奏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四.教学活动活 1【入】走非洲音一、前音(非洲鼓)1、:同学,老有段音,你猜猜看,是用什么器演奏出来的?生:鼓。
(非洲鼓)2、出示非洲鼓件,其行介。
3、到非洲你想到什么呢?生⋯⋯4、介非洲音。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面和人口次于洲。
非洲的音在非洲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独特的功能。
非洲音具有明的民族特色和特殊的地域特性,里所的“非洲音”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音。
鼓是非洲民主音的灵魂。
,活 2【授】感受非洲音,体非洲音 .二、新授非洲歌曲《阿伊——非洲的灵感》:同学,接下来,我要学的歌曲是一首改的中非民歌《阿伊非洲的灵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包楞调PPT完整版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
4.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更 多的知 识。从 植物妈 妈的办 法中, 学生能 感受到 大自然 的有趣 ,生发 了解更 多植物 知识的 愿望, 培养留 心观察 身边事 物的习 惯。
•
5.根据诗歌内容,课文中配有相应的 插图, 形象地 描绘了 三种植 物传播 种子的 方法, 同时告 诉小读 者植物 传播种 子的方 法有很 多,仔 细观察 就能得 到更多 的知识 。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包楞调 Βιβλιοθήκη 共14张PPT)音乐知识卡片
鱼咬尾:是指前一乐句的结束音与下 一乐句的第一音相同,也叫衔尾式、接 龙式或连锁传递,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发 展旋律的一种常用方式。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包楞调 (共14张PPT)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包楞调 (共14张PPT)
•
6本课的突出特点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把植物 和种子 分别当 作“妈 妈”和 “孩子 ”来写 。“妈 妈孩子 ”这样 的关联 ,易触 动儿童 的情感 世界, 易激发 想象、 引发思 考,读 起来亲 切、有 趣,易 于调动 小读者 的阅读 兴趣。
•
7学习这篇课文,应该重点引导学生运 用探究 式的学 习方式 ,注意 激发学 生了解 植物知 识、探 究大自 然奥秘 的兴趣 ,把向 书本学 习和向 大自然 学习结 合起来 ,引导 学生养 成留心 身边的 事物、 认真观 察的好 习惯。
神州音韵
欣赏与创编:《包楞调》《沂蒙山小调》 《孟姜女哭长城》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包楞调 (共14张PPT)
战国时期齐鲁燕赵等国所在位置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包楞调 (共14张PPT)
《第四单元 包楞调》学历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包楞调》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的学习主题为“包楞调”,是初中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程以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为教学中心,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学会欣赏并喜爱这首著名的民族音乐。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包楞调》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以及作者的相关信息。
2. 技能与操作:学会用正确的歌唱技巧演唱《包楞调》,并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包楞调》,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音乐审美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性以及学习态度,是否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并主动参与讨论。
2. 歌唱技巧评价:通过学生演唱《包楞调》的表现,评价其歌唱技巧的掌握情况,如音准、节奏感、气息运用等。
3. 理解能力评价:通过学生对《包楞调》的背景知识以及歌曲内容的理解程度,评价其学习效果。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包楞调》的音频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包楞调》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历史意义等。
3. 歌曲学习:首先教授学生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然后进行歌曲的完整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歌唱技巧的指导,如音准、气息等。
4. 歌曲欣赏:让学生完整地欣赏《包楞调》,感受歌曲的旋律美和情感表达。
5.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练习,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技巧。
6. 课堂展示:每组学生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的演唱成果,互相评价和学习。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简单的课堂检测,检查学生对《包楞调》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再次练习《包楞调》,并准备下一次课的课堂展示。
同时,要求学生收集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资料,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准备。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教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凤阳扬琴》精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凤阳扬琴》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凤阳扬琴》的歌曲内容和主旋律。
- 合理使用歌曲进行声乐训练,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 通过合奏、合唱等练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听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扬琴音乐的兴趣。
- 结合图片和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
- 利用分组合唱、分角色合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欣赏和热爱,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集体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熟悉并掌握《凤阳扬琴》的歌词和旋律。
2. 掌握合奏和合唱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PPT。
2. 视频资源:《凤阳扬琴》演奏视频。
3. 音乐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4. 班级分组名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通过观看《凤阳扬琴》演奏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扬琴音乐的了解和感受。
2. 研究歌曲(20分钟)- 利用课件和PPT展示《凤阳扬琴》的歌词和旋律,帮助学生理解。
- 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3. 合奏练(20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音乐乐器,进行合奏练。
-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分配,营造团队合作的氛围。
4. 合唱练(20分钟)- 全班齐唱《凤阳扬琴》,注意声音的统一和和谐。
- 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自由发挥,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有创意的合唱练。
5. 总结(10分钟)-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想。
- 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五、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注意事项六、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二)——《凤阳花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 《凤阳花鼓的历史与文化》:这篇文章详细讲述了《凤阳花鼓》的起源、历史和文化意义,有助于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 《中国音乐史》:这本书介绍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包括民歌、戏曲、古典音乐等,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音乐的整体发展。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例如,可以解答学生关于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等方面的疑问,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示范。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例如,学生可以认真听讲关于歌曲的特点和演唱技巧的讲解,并思考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演唱。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歌曲的演唱技巧。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小组讨论,讨论歌曲的演唱技巧,并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模仿歌曲的演唱风格。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在学习了本单元的前几节课之后,学生已经对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分辨不同地域和风格的民歌。同时,学生对《茉莉花》、《康定情歌》等经典民歌的旋律和节奏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七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在音乐学习上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跟随老师的指导学习和演唱歌曲。在学习风格上,七年级的学生倾向于通过参与和互动来学习,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凤阳花鼓》的知识点。例如,学生可以阅读关于《凤阳花鼓》的背景介绍,理解歌曲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例如,学生可以思考“《凤阳花鼓》的旋律有哪些特点?”等问题,并在笔记本上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疑问。
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台阶
3.提升审美情趣:鉴赏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段落,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激发创作灵感。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阅读、讨论和写作过程中主动探索,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5.强化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和句子构建能力,增强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和句子。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家国情怀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环节让我感受到了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他们围绕家国情怀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或者自信心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提前为学生提供一些讨论素材,并在课堂上多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更加自信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3.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台阶》,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4单元《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4单元《凤阳花鼓》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4单元《凤阳花鼓》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背景和特点,感受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民间风情。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凤阳花鼓》的旋律和节奏,并能进行简单的演奏。
(3)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2. 教学重点:(1)学习《凤阳花鼓》的旋律和节奏。
(2)了解《凤阳花鼓》的背景和特点。
3. 教学难点:(1)掌握《凤阳花鼓》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凤阳花鼓》的背景和特点。
4.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乐器(如鼓、锣等)。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凤阳花鼓》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凤阳花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讲解:讲解《凤阳花鼓》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对《凤阳花鼓》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3)学习:通过乐器,让学生学习《凤阳花鼓》的旋律和节奏,并进行简单的演奏。
(4)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演奏技巧。
(5)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凤阳花鼓》的特点和背景,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6. 教学评价: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通过学习《凤阳花鼓》,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
1. 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学习《凤阳花鼓》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文化理解能力:通过讲解《凤阳花鼓》的背景和特点,使学生了解民间音乐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3. 实践创新精神:通过分组练习和演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等特点。
在音乐学习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演奏技巧。
初中音乐校本教材
声乐课校本教材学校:东明一中*******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属于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基本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授,力求达到两个方面的进一步完善:一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安排与教学手段使知识传授获得最大的效果;二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基本能力与音乐实践相结合。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一) 教学原则立足校情,以实用为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简单易学。
(二) 教学方式与考核1、本课程以课堂教学讲授为主;2、考试方式为口试。
三、教学内容1、声乐基本知识与发声技巧2、歌唱中的声音稳定与气息支持3、口腔共鸣训练4、识谱训练(1)5、识谱训练(2)6、识谱训练(3)第一讲声乐基本知识与发声技巧一、歌唱时的状态:歌唱是以人的身体作为发声乐器来进行表演活动的。
发声歌唱时,人的形体和精神都应进入并保持演唱所需要的状态。
正确的呼吸、稳定的喉头位置、共鸣腔体的调节与运用以及表情动作,都是在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操作的。
要使整个身体的组织机构处于适合唱歌的最佳工作状态,才能使歌唱器官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配合、协调运动,获得理想的歌唱声音。
二、歌唱的正确姿势:歌唱发声的一些毛病,或不能获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常常是由于姿态不正确造成的。
正确的歌唱姿态要保持:(1)身体自然端正站立,双脚平行分开,分开距离达到肩的宽度即可,双脚亦可一前一后,但重心要稳。
(2)头端正、眼平视,勿伸下巴。
上胸舒展,双肩略向后,两手自然下垂,小腹微收,但身体不可紧张和僵直。
(3)脸部自然呈微笑状态,根据歌曲内容而富于表情。
(4)练习或歌唱时,整个人都要处于一种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积极向上、充满信心的状态。
三、呼吸练习:练习发声之前作一些无声的呼吸练习,有助于体会横膈膜控制呼吸的作用。
简单的练习方法是:在正确的歌唱姿态下,口鼻同时缓慢的吸气,感觉把气吸至腹部和腰周围,然后保持吸气状态缓慢而均匀的呼气,同时,小腹略向内收,要感觉到小腹收缩的力量推动气息的呼出,呼气时间应保持在20秒钟左右。
镇原中学音乐校本教材前言
前言音乐是陶冶心灵的组歌,音乐是鼓舞斗志的号角,音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她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她可以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没有歌声的学校是不完美的,不懂音乐的学生也是不全面的。
而管乐艺术,在当代世界各个国家几乎都是最为普及的音乐演奏形式,在国家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在建国后,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在提高国民素质的进程中,群众性管乐艺术活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目前,全国、省和市级管乐组织都不断建立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内地已有:中国音协管乐学会、北京管乐协会、辽宁、上海、广东、广州、珠海、深圳、浙江、江苏、青岛、天津、西安、昆明、广西和贵州等管乐学会,对群众性管乐活动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管乐艺术中,最为常见的形式是管乐合奏。
管乐合奏是由多个声部相互配合,协同进行,有着纵横的声音关系,和声与旋律有机组合形成的完整的统一整体,以良好的团体精神风貌体现出来的一种艺术。
它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需要多种音乐知识与演奏技能有效地组合,来集中表达和体现其特有的内涵和神韵。
通过管乐合奏训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演奏自信心,提高技能水平,而且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其音乐素养、陶冶情操和增强团队群体意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将发挥十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现在许多学校有开设形式各样的课外兴趣活动课,还专门组织了学校管乐队等,有固定的训练场所及适当的训练时间,同时还安排了一些比赛和演出等活动。
但是我国学校管乐队演奏的总体教育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方面,有些学校只抓开学率,对管乐训练不重视,音乐课也不开设。
有学校虽然开设管乐训练课,但也形同虚设,一些地区的农村学校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学校设施和师资等限制,管乐队对他们来说很遥远的事。
另一方面,有些学校的教师在进行管乐训练的过程中只重视学生技能的掌握,而忽略学生的素质教育。
有一些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只求文化课成绩的优异,反对学生参加各类的活动。
音乐七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音乐七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第一节:音乐元素的基础知识音乐是一门独特而美妙的艺术形式,它由许多元素组成。
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音乐的基础知识,包括音高、音调、节奏和音色等。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元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1. 音高音高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它决定了音符的高低。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读取和演奏不同音高的音符,并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的音高识别能力。
2. 音调音调是指一段音乐的整体音高特征。
通过改变音调,可以使音乐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生动。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不同的音调,并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来感受音调对音乐的影响。
3. 节奏节奏是一段音乐的时间组织方式。
它决定了音乐的速度和节拍。
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读取和演奏不同节奏的音符,并通过合奏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4. 音色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所产生的独特音质。
不同的乐器具有不同的音色特点,通过运用不同的乐器,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和分析不同乐器的音色,并通过实际演奏来感受不同音色在音乐中的作用。
第二节:音乐理论知识的应用了解了音乐元素的基础知识后,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1. 和声概念和声是指多个音符同时发声所形成的音乐层次。
通过理解和声的概念,学生将能够辨别和分析音乐中的声部,进而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曲式结构曲式结构是指音乐作品中不同乐段的组织方式。
了解曲式结构对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演绎音乐作品至关重要。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常见的曲式结构,并通过分析和演奏不同曲式的音乐作品来加深学生对曲式结构的理解。
3. 音乐风格音乐是多种风格和流派的综合体现。
学习不同的音乐风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多样化的音乐作品。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音乐风格,并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来感受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第三节:音乐创作与表演学习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并且对音乐作品有了深入的理解后,我们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创作和表演。
鲁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之凤阳花鼓
衬词 渲染歌曲欢快的气氛
切分节奏
×××
改变原来音的强弱 关系,中间音符时 值长,两边音符时 值短
5 5 1 6 53 ︱ 25 32 1—︱
手拿着 锣 鼓
来 唱歌
单会 唱 个
凤 阳歌
1 1 6 5 53 ︱ 21 23 5—︱
别的 歌儿
我也不会唱
一共使用了哪几个音?
1 2 3 5 6 这五个音在中国古代分别
被称为 宫 商 角 徵 羽。作品中只用 这五个音或以这五个音为主,这些 音乐都属于五声调式。
咚 呛呛 咚咚 呛
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着花鼓走四方 。 漫天风雪白茫茫,母女相依受凄凉 尝尽人间辛酸事,饥寒交迫泪汪汪 打起花鼓咚咚响,过路的君子听我唱 千山万水有时尽,何年何月回故乡 何年何月回故乡回故乡
《花鼓》以民间打花鼓的 节奏作为伴奏“背景”,将民 歌《凤阳花鼓》和《茉莉花》 的音调作为主要旋律结合在一 起,把锣鼓节奏作为引子和尾 声,从民间音乐中汲取丰富的 养料,凸显了民族性。
谢谢!再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呼吸管乐器演奏离不了呼吸就如同弦乐器演奏离不了弓子。
呼吸和弓子两者都是动力的激发器,使嘴唇、簧片或琴弦发生振动。
因此,从整个吹奏艺术来讲,发声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口形和吐舌(吐音)技巧等都与演奏者的呼吸密切相关。
而这种呼吸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下意识的生理运动,而是需要用人的意识去控制的。
所谓下意识的生理运动,是说这种一呼一吸的自然现象是深植在人体内部的,是人生来就会有的,不用人为的动作,也不必对下意识神经系统所操纵的这一现象做出什么额外的努力,呼吸动作就可以本能地持续着。
而吹奏管乐器测手吸,在人的自然呼吸基础上发展,是一种后天训练出具有高度技巧。
是艺术性的呼吸。
这种呼吸是由大脑中枢神经支配呼吸器官而产生的,是一种有意识的呼吸运动,比如,呼吸的长短、深浅,须根据吹奏发声和艺术表现的要求,并随发声的高低强弱而变化,还要根据乐句的长短及情绪的不同而进行调节。
因此,掌握与运用正确的呼吸是管乐基本功教学重要内容之一。
关于掌握呼吸法以及它的重要牲,在我国传统的戏曲唱法中早有“气为声之本,犹如树立根”“气研开田,大至小腹,气济间出”等许多关于呼吸法的精辟的论述。
唐朝《乐府来承》中记载有“善歌者先必调其气,群探自济间”等等许多论述也都谈到了气息的控制与用,为我们留下了很重要的关于呼吸理论的遗产。
管乐和声乐在气息的运用与控制原则上基本相同,我们在研究管乐器吹奏的呼吸问题的同时也应借鉴歌唱的有关呼吸问题的论述以便丰富我们的研究与教学。
本文就是借鉴前人之经验并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与演奏实践,总结出一些粗浅。
呼吸器官:包括肺、气管、胸腔,两肋骨及控制吁与吸的两组呼、吸肌肉群、腹肌肌肉群、根隔膜等等。
当人们吸气时,气首先进入鼻腔,随即经过咽喉及气管、支气管送入肺部,这时两肋自然扩张,横膈膜略下沉,对腹内脏有些挤压,小腹呈现凸起;呼出时,横膈膜放松上升,其它部位恢复原状,这种呼吸运动当婴一出世就会本能地持续着。
管乐器演奏的呼吸是在人的自然呼吸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各个世纪的管乐器演奏家都通过自己的演奏实践。
总结出不同类型的呼吸形式,这些类型常接呼吸时占优势的呼吸器官的生理实质来确定。
在有关的书籍中,指出一般有三种主要呼吸形式,即:胸式、腹式、胸腹混合式呼吸。
这三种呼吸形式各自都具有单独的特点,所以对每一呼吸形式都应该进行研究,彼此比较,阐明其优缺点。
自然,在评定哪一种呼吸形式最为科学,更适用于管乐器的队奏,其标准应当建立在是否采用了较强的呼吸肌肉,并做到肌肉的力量消耗得最少而对整个身体所引起的紧张度也最轻微,又能轻松自如地获得该吹奏乐器吹奏时所需要的气量上。
下面我们就以这一标准来分析上述的三种呼吸形式。
一、胸式呼吸完全用胸部控制气息,气吸到肺里后,由胸部向外挤压。
这种呼吸吸气量不能达到最大值,气流不稳定,气息不能持久,身体易感疲劳,除了身体特别好的人外,不提倡采用胸式呼吸方法,因为既不好控制气息,又于身体健康不利。
二、腹式呼吸吸气时将横隔肌下沉,尽量扩大腹部与腰部,民间说法叫做“气沉丹田”。
呼气时,丹田要绷住劲,一点一点均匀地将气吹出,经过反复练习,这种呼吸方法是能够掌握的。
腹式呼吸是正确的呼吸方法,它能有效地控制气流,均匀地将气吹出,还可根据音乐需要增强或减弱气流强度,做出强弱变化和腹颤音效果。
腹式呼吸的技巧是建立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
吸气时,双肩及胸部保持平稳状态,千万不能双肩上耸,不考虑胸部,集中精力使腹部、丹田位置及腰部左、右、后腰向外扩张,这样横隔肌下垂,肺部最大限度吸入空气,这就是正确吸气方法。
为什么不考虑胸部呢,因为一想胸部就会双肩上耸,丹田及腰部怎么也感觉吸不上气,而这实际上正是胸式呼吸,像做深呼吸一样,两臂上举,腹部和腰部反而向里收缩,这就大错特错了。
三、胸腹式呼吸吸气时胸部、肋部、腹部、腰部同时向外扩张,最大限度地将气吸入,此种吸法可获得比前两种吸法更多的气,也就是说,采用胸腹式呼吸时肺吸入的空气量最大。
当整个呼吸肌肉组织联合工作时,呼吸肌肉所承担的负荷分布得非常均匀,由于这一点,呼吸肌肉疲乏得就较轻,毫无疑问,这也就是这种呼吸型式比其他呼吸型更为优越的地方。
当我们明白了上述三种呼吸类型时,就不难判断胸式呼吸是不可取,即使你身体非常好,如果经常采用胸式呼吸,1、对你的音乐发展不利,不能吹奏出优美的音色,不能控制较长的长音,2、对演奏者身体会有某种程度的损害,也不能持久的练习和演奏。
那么我们是不是立即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呢?初学者应首先学会腹式呼吸,经过一段时间,能完全自如地运用腹式呼吸后加上胸部扩展动作即为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呼吸反过来读就是吸呼,所以必须首先学会正确的吸气,才能进行正确的呼气(吹奏)。
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一般每分钟呼吸十二至十六次,你根本不用去想就会自然而然地呼吸,而且基本上呼与吸时间相等。
而吹奏乐器就截然不同了,我们是根据音乐的需要(在正常生理需要前提下)有意识地强行快速吸入大量空气,而慢慢地将气呼出生(吹出),这样的呼吸就有技巧了。
练习吸气可以先不用乐器,待找到正确的感觉后,再用乐器练习,实际上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常人们的自然呼吸过程主要通过鼻腔,再仔细体会还会感觉到腹部有自然的起伏动作,而吹箫时(包括所有的音乐)改用嘴吸气却找不着这种感觉了。
这时告诉朋友们一个方法,练习先用鼻子吸气,找闻东西的感觉,比如假设有一盆花在你面前,人用鼻子去闻,将气慢慢吸入,这时你能体会到腹部自然向外扩张,腰部也有向外扩张的感觉,这就是正确的自然呼吸的感觉,以后逐渐加快吸气速度,再试着不改变腹部、腰部动作的情况下而改用嘴吸气,这样你就掌握了腹式呼吸的正确吸气方法。
吹奏时随着气的呼出腹部逐渐收缩,但丹田一定要绷住劲,找向外拉的感觉,这就是控制。
四、气与换气的配合演奏者要全面地掌握呼吸技能,在吹奏过程中还必须遵守换气的一定规则,也就是呼吸要严格认真地服从于乐句结构的特点。
吹奏时,要计算好如何用气,对所吹奏的乐曲,预先设计好在哪些地方换气。
在换气时,要尽量照顾到乐句的流畅,这就如同朗读文章时要根据标点符号来停顿一样。
因此我们可以说,吹奏时破坏统一的整体是不适宜的,这同朗读或谈话时不允许在半句话上就停顿或几句话都不停顿一样。
有些乐曲的乐句之间没有休止符,那么就要靠缩短换气前一音的时值来进行换气。
如果换气时前一音的时值不缩短,后一音的时值就会被换气占去,拍子就不准了。
能正确确定曲调的停顿对吹奏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因为在音乐结构上的自然间断,不仅能加强演奏的表现力,同时也是顺次换气的最适当时刻。
在研究换气问题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如何处置余气。
所谓余气,即当吹奏者奏完一段乐曲后肺里还剩留一些残气,而这些剩留在肺里的残气因滞留在肺里时间较长已变成了碳气。
如不将它及时排出不仅给换气造成困难,而且对演奏者的健康也有影响。
有人提出既然剩有余气,何必不一开始就吸得少一些。
原因是吹奏管乐器的不同音区,不同力度都需要有一定份量的气息的压力才能发出声音,而这较强的气压又需要有相当大的气量来保证,这个问题反映在双簧管演奏上尤为显著和重要。
因为双簧管演奏者每次吸入肺里的空气由于哨口窄小不能全部排出,因此,换气前应将余气呼出,否则将因肺里滞留过多不新鲜的空气而使血液中碳酸气含量增高,造成憋气和疲劳。
同时在吐余气的瞬间全身肌肉也应随即放松,这对恢复唇肌、呼吸肌以及手指等肌肉的疲劳都是有益的。
余气问题也反映在其它管乐器上,虽然没有像吹奏双簧管那么直接影响演奏,而是滞留在肺里的余气多一些或少一些的问题。
但这些余气在长时间的吹奏过程中如不在适当时机将它呼出,也同样会影响演奏。
只有呼得彻底才能吸得舒服,这一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体会(人体呼吸循环,吸入氧气呼出碳气,不呼出则吸不进,呼得越彻底吸得越充实,尤其是当人们较疲劳时,大口叹气后身体就会松弛,再吸气心胸就会舒坦,即刻减轻疲劳感)。
而这一原理完全可以应用于吹奏过程。
演奏者如能从心理上到精神上一直保持放松,以及理智地控制气息,就能保证他不断获得新的力量。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技巧的换气方法叫循环换气,即利用口腔内存有的余气通过面颊肌的收缩将气向小“口风”挤出保持音响不断,在向外挤气的瞬间用鼻子将气吸入,使气流长吹不断以造成一种连续不间断的演奏效果。
这种换气法在我国民族管乐器吹奏中源远流长,早已运用。
而运用在西洋管乐器上却是近几十年的事,而且还很不普遍,甚至有的管乐器至今还未采用。
原因是由于各种吹奏乐器的吹奏口型都有它独特的要求,吹奏时所需求的气流量也不等,因此,若运用不当,自然会影响声音的连续和引起音色的变化。
五、气与音色无论采用哪种呼吸形式,哪种换气方法,目的都是为能奏出悦耳的声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音色。
音色通常被解释为声音的色彩,也就是说音本身带有感情色彩。
对于好的音色,很多是由演奏者的音色鉴赏力和音色听觉,确切地说是由艺术鉴赏力和艺术听觉所决定的。
音准与节奏对音色和整个演奏也有很大关系,不准确和不稳定的音响与节拍会使任何演奏所要达到的效果化为乌有。
没有好的音质即谈不上有好的音色。
音质的训练除了选择好客观条件,即乐器、笛头、号嘴、哨片外,还要主观努力,即进行科学的呼吸练习。
呼吸练习分二种,一种是带有辅助性的,为能帮助增强呼吸肌肉组织,发展胸、腹、横隔膜,加强血液循环,并提高整个身体的总生机的练习。
这种练习方法除在呼与吸章节中所谈到的外。
六、再介绍二种练习:①进行迅速而饱满的深吸气后,练习者应做好吹奏时的口型,经过双唇的缝隙如发“fu”(夫)的声音使气流平稳、均匀地呼出,这种吸与呼的练习,吹奏者应有一个自我监督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练习,吸气的时值要越来越缩短,而呼气的时值要逐渐增长。
例如开始吸满气须要1秒钟而呼气的时值只能延续在10秒,以后渐渐变成吸气一秒呼气能延续20秒至30秒,甚至更长的时值,这种以秒数公式为计值的自我监督的练习是十分适用的,它可以使吹奏者对呼吸器官发展的程度有一个真实的概念。
②为了增强吹奏者的呼吸器官,还可以进行一些体育运动,例如仰卧起坐可以增强腹壁肌肉,长跑、游泳可以全面地训练和发展各部位的呼吸肌肉,增大肺活量。
另一种练习是在乐器上进行的。
由于成声的综合过程,不仅可以增强和发展呼吸肌肉而且还能帮助增强口型肌肉从而获得悦耳的音响。
这种练习是系统地吹奏各种不同力度变化的延续音(长音)。
长音练习是发展吹奏者的呼吸。
口型、起音(音头)及声音的万能练习。
这种练习应长期的每天坚持训练,这样才能顺利地帮助克服吹奏时的一些困难。
尤其是发展呼吸与口型的紧密配合初学者的长音吹奏练习要从比较容易发声的音区开始,练习时只要求吹出的声音保持均匀、通畅。
音量保持中强(mf)即可。
不要随意追求一种颤抖的声音。
待初步掌握正确的吹奏口型及呼吸方法以后,就可以逐步扩大音区进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