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校本教材(完整版)

合集下载

珥陵初中初二数学校本教材

珥陵初中初二数学校本教材

珥陵初中数学校本教材初二年级前言:《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这说明数学来源于社会,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社会生活与数学关系密切,它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方面,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

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 美作为现实的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

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点。

简练、精确是数学的美。

数学的基本定理说法简约,却又涵盖真理,让人阅读简便却又印象深刻。

数学语言是如此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凭借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和简洁性,我们就可以表达和研究数学思想,这种简洁性有助于思维的效率。

数学很讲究它的逻辑美。

数学的应用是被人们广泛认同的,可学习数学还能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尤其是几何的证明讲究前因后果,每一步都要前后呼应,抽象的数学也显示它模糊的美。

抽象给我们想象的余地,让我们思维海阔天空,给学生留有了思索和创新的空间。

抽象的数学不正展示它的魅力吗?第一部分最完美的数完美数又称为完全数,最初是由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的信徒发现的,他们注意到:数6有一个特性,它等于它自己的因子(不包括它自身)的和: 6=1+2+3,下一个具有同样性质的数是28, 28=1+2+4+7+14接着是496和8128.他们称这类数为完美数.欧几里德在大约公元前350-300年间证明了:若2n-1是素数,则数2n-1[2n-1] (1) 是完全数.两千年后,欧拉证明每个偶完全数都具有这种形式.这就在完全数与梅森数(形式为12n的素数)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到1999年6月1日为止,共发现了38个梅森素数,这就是说已发现了38个完全数.1:完全数是非常奇特的数,它们有一些特殊性质,例如每个完全数都是三角形数,即都能写成n(n+1)/2.6=1+2+3=3*4/228=1+2=3+4+5+6+7=7*8/2496=1+2+3+4+...+31=31*32/2 ....2n-1(2n-1)=1+2+3+...+(2n-1)=(2n-1)2n/22:把它们(6除外)的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一位数,那么这个一位数一定是1;它们都是连续奇数的立方和(6除外),22(23-1)=28=13+3324(25-1)=496=13+33+53+7326(27-1)=8128=13+33+53+73+93+113+133+153.... 2n-1(2n-1)=13+33+53+...+(2(n+1)/2-1)33:除了因子1之外,每个完全数的所有因子(包括自身)的倒数和等于1,比如:1/2+1/3+1/6=11/2+1/4+1/7+1/14+1/28=1 ....4:完全数都是以6或8结尾的,如果以8结尾,那么就肯定是以28结尾.注意以上谈到的完全数都是偶完全数,至今仍然不知道有没有奇完全数,如果真的存在奇完全数.第二部分归纳与发现归纳的方法是认识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的一种重要思考方法,也是数学中发现命题与发现解题思路的一种重要手段.这里的归纳指的是常用的经验归纳,也就是在求解数学问题时,首先从简单的特殊情况的观察入手,取得一些局部的经验结果,然后以这些经验作基础,分析概括这些经验的共同特征,从而发现解题的一般途径或新的命题的思考方法.下面举几个例题,以见一般.例1如图2-99,有一个六边形点阵,它的中心是一个点,算作第一层;第二层每边有两个点(相邻两边公用一个点);第三层每边有三个点,…这个六边形点阵共有n层,试问第n层有多少个点?这个点阵共有多少个点?分析与解我们来观察点阵中各层点数的规律,然后归纳出点阵共有的点数.第一层有点数:1;第二层有点数:1×6;第三层有点数:2×6;第四层有点数:3×6;……第n层有点数:(n-1)×6.因此,这个点阵的第n层有点(n-1)×6个.n层共有点数为例2在平面上有过同一点P,并且半径相等的n个圆,其中任何两个圆都有两个交点,任何三个圆除P点外无其他公共点,那么试问:(1)这n个圆把平面划分成多少个平面区域?(2)这n个圆共有多少个交点?分析与解(1)在图2-100中,设以P点为公共点的圆有1,2,3,4,5个(取这n个特定的圆),观察平面被它们所分割成的平面区域有多少个?为此,我们列出表18.1.由表18.1易知S2-S1=2,S3-S2=3,S4-S3=4,S5-S4=5,……由此,不难推测S n-S n-1=n.把上面(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得到S n-S1=2+3+4+…+n,因为S1=2,所以下面对S n-S n-1=n,即S n=S n-1+n的正确性略作说明.因为S n-1为n-1个圆把平面划分的区域数,当再加上一个圆,即当n个圆过定点P时,这个加上去的圆必与前n-1个圆相交,所以这个圆就被前n-1个圆分成n部分,加在S n-1上,所以有S n=S n-1+n.(2)与(1)一样,同样用观察、归纳、发现的方法来解决.为此,可列出表18.2.由表18.2容易发现a1=1,a2-a1=1,a3-a2=2,a4-a3=3,a5-a4=4,……a n-1-a n-2=n-2,a n-a n-1=n-1.n个式子相加注意请读者说明a n=a n-1+(n-1)的正确性.例3 设a,b,c表示三角形三边的长,它们都是自然数,其中a≤b≤c,如果b=n(n是自然数),试问这样的三角形有多少个?分析与解我们先来研究一些特殊情况:(1)设b=n=1,这时b=1,因为a≤b≤c,所以a=1,c可取1,2,3,….若c=1,则得到一个三边都为1的等边三角形;若c≥2,由于a+b=2,那么a+b不大于第三边c,这时不可能由a,b,c构成三角形,可见,当b=n=1时,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只有一个.(2)设b=n=2,类似地可以列举各种情况如表18.3.这时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总数为:1+2=3.(3)设b=n=3,类似地可得表18.4.这时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总数为:1+2+3=6.通过上面这些特例不难发现,当b=n时,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总数为: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因为当b=n时,a可取n个值(1,2,3,…,n),对应于a的每个值,不妨设a=k(1≤k≤n).由于b≤c<a+b,即n≤c<n+k,所以c可能取的值恰好有k个(n,n+1,n+2,…,n+k-1).所以,当b=n时,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总数为:例4设1×2×3×…×n缩写为n!(称作n的阶乘),试化简:1!×1+2!×2+3!×3+…+n!×n.分析与解先观察特殊情况:(1)当n=1时,原式=1=(1+1)!-1;(2)当n=2时,原式=5=(2+1)!-1;(3)当n=3时,原式=23=(3+1)!-1;(4)当n=4时,原式=119=(4+1)!-1.由此做出一般归纳猜想:原式=(n+1)!-1.下面我们证明这个猜想的正确性.1+原式=1+(1!×1+2!×2+3!×3+…+n!×n)=1!×2+2!×2+3!×3+…+n!×n=2!+2!×2+3!×3+…+n!×n=2!×3+3!×3+…+n!×n=3!+3!×3+…+n!×n=…=n!+n!×n=(n+1)!,所以原式=(n+1)!-1.例5设x>0,试比较代数式x3和x2+x+2的值的大小.分析与解本题直接观察,不好做出归纳猜想,因此可设x等于某些特殊值,代入两式中做试验比较,或许能启发我们发现解题思路.为此,设x=0,显然有x3<x2+x+2.①设x=10,则有x3=1000,x2+x+2=112,所以x3>x2+x+2.②设x=100,则有x3>x2+x+2.观察、比较①,②两式的条件和结论,可以发现:当x值较小时,x3<x2+x+2;当x值较大时,x3>x2+x+2.那么自然会想到:当x=?时,x3=x2+x+2呢?如果这个方程得解,则它很可能就是本题得解的“临界点”.为此,设x3=x2+x+2,则x3-x2-x-2=0,(x3-x2-2x)+(x-2)=0,(x-2)(x2+x+1)=0.因为x>0,所以x2+x+1>0,所以x-2=0,所以x=2.这样(1)当x=2时,x3=x2+x+2;(2)当0<x<2时,因为x-2<0,x2+x+2>0,所以(x-2)(x2+x+2)<0,即x3-(x2+x+2)<0,所以x3<x2+x+2.(3)当x>2时,因为x-2>0,x2+x+2>0,所以(x-2)(x2+x+2)>0,即x3-(x2+x+2)>0,所以x3>x2+x+2.综合归纳(1),(2),(3),就得到本题的解答.练习七1.试证明例7中:2.平面上有n条直线,其中没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即每两条直线都相交),也没有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直线通过同一点.试求:(1)这n条直线共有多少个交点?(2)这n条直线把平面分割为多少块区域?然后做出证明.)3.求适合x5=656356768的整数x.(提示:显然x不易直接求出,但可注意其取值范围:505<656356768<605,所以502<x<602.)第三部分生活中的数学(储蓄、保险与纳税)储蓄、保险、纳税是最常见的有关理财方面的数学问题,几乎人人都会遇到,因此,我们在这一讲举例介绍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以增强理财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处理简单财务问题的数学能力.1.储蓄银行对存款人付给利息,这叫储蓄.存入的钱叫本金.一定存期(年、月或日)内的利息对本金的比叫利率.本金加上利息叫本利和.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本利和=本金×(1+利率经×存期).如果用p,r,n,i,s分别表示本金、利率、存期、利息与本利和,那么有i=prn,s=p(1+rn).例1设年利率为0.0171,某人存入银行2000元,3年后得到利息多少元?本利和为多少元?解i=2000×0.0171×3=102.6(元).s=2000×(1+0.0171×3)=2102.6(元).答某人得到利息102.6元,本利和为2102.6元.以上计算利息的方法叫单利法,单利法的特点是无论存款多少年,利息都不加入本金.相对地,如果存款年限较长,约定在每年的某月把利息加入本金,这就是复利法,即利息再生利息.目前我国银行存款多数实行的是单利法.不过规定存款的年限越长利率也越高.例如,1998年3月我国银行公布的定期储蓄人民币的年利率如表22.1所示.用复利法计算本利和,如果设本金是p元,年利率是r,存期是n 年,那么若第1年到第n年的本利和分别是s1,s2,…,s n,则s1=p(1+r),s2=s1(1+r)=p(1+r)(1+r)=p(1+r)2,s3=s2(1+r)=p(1+r)2(1+r)=p(1+r)3,……,s n=p(1+r)n.例2小李有20000元,想存入银行储蓄5年,可有几种储蓄方案,哪种方案获利最多?解按表22.1的利率计算.(1)连续存五个1年期,则5年期满的本利和为20000(1+0.0522)5≈25794(元).(2)先存一个2年期,再连续存三个1年期,则5年后本利和为20000(1+0.0558×2)·(1+0.0522)3≈25898(元).(3)先连续存二个2年期,再存一个1年期,则5年后本利和为20000(1+0.0558×2)2·(1+0.0552)≈26003(元).(4)先存一个3年期,再转存一个2年期,则5年后的本利和为20000(1+0.0621×3)·(1+0.0558×2)≈26374(元).(5)先存一个3年期,然后再连续存二个1年期,则5年后本利和为20000(1+0.0621×3)·(1+0.0522)2≈26268(元).(6)存一个5年期,则到期后本利和为20000(1+0.0666×5)≈26660(元).显然,第六种方案,获利最多,可见国家所规定的年利率已经充分考虑了你可能选择的存款方案,利率是合理的.2.保险保险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生命和财产保护的金融事业.例如,火灾保险就是由于火灾所引起损失的保险,人寿保险是由于人身意外伤害或养老的保险,等等.下面举两个简单的实例.例3 假设一个小城镇过去10年中,发生火灾情况如表22.2所示.试问:(1)设想平均每年在1000家中烧掉几家?(2)如果保户投保30万元的火灾保险,最低限度要交多少保险费保险公司才不亏本?解(1)因为1+0+1+2+0+2+1+2+0+2=11(家),365+371+385+395+412+418+430+435+440+445=4096(家).11÷4096≈0.0026.(2)300000×0.0026=780(元).答(1)每年在1000家中,大约烧掉2.6家.(2)投保30万元的保险费,至少需交780元的保险费.例4财产保险是常见的保险.假定A种财产保险是每投保1000元财产,要交3元保险费,保险期为1年,期满后不退保险费,续保需重新交费.B种财产保险是按储蓄方式,每1000元财产保险交储蓄金25元,保险一年.期满后不论是否得到赔款均全额退还储蓄金,以利息作为保险费.今有兄弟二人,哥哥投保8万元A种保险一年,弟弟投保8万元B种保险一年.试问兄弟二人谁投的保险更合算些?(假定定期存款1年期利率为5.22%)解哥哥投保8万元A种财产保险,需交保险费80000÷1000×3=80×3=240(元).弟弟投保8万元B种财产保险,按每1000元交25元保险储蓄金算,共交80000÷1000×25=2000(元),而2000元一年的利息为2000×0.0522=104.4(元).兄弟二人相比较,弟弟少花了保险费约240-104.4=135.60(元).因此,弟弟投的保险更合算些.3.纳税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对于每个工作人员来说,除了工资部分按国家规定纳税外,个人劳务增收也应纳税.现行劳务报酬纳税办法有三种:(1)每次取得劳务报酬不超过1000元的(包括1000元),预扣率为3%,全额计税.(2)每次取得劳务报酬1000元以上、4000元以下,减除费用800元后的余额,依照20%的比例税率,计算应纳税额.(3)每次取得劳务报酬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后,依照20%的比例税率,计算应纳税额.每次取得劳务报酬超过20000元的(暂略).由(1),(2),(3)的规定,我们如果设个人每次劳务报酬为x元,y为相应的纳税金额(元),那么,我们可以写出关于劳务报酬纳税的分段函数:例5小王和小张两人一次共取得劳务报酬10000元,已知小王的报酬是小张的2倍多,两人共缴纳个人所得税1560元,问小王和小张各得劳务报酬多少元?解根据劳务报酬所得税计算方法(见函数①),从已知条件分析可知小王的收入超过4000元,而小张的收入在1000~4000之间,如果设小王的收入为x元,小张的收入为y元,则有方程组:由①得y=10000-x,将之代入②得x(1-20%)20%+(10000-x-800)20%=1560,化简、整理得0.16x-0.2x+1840=1560,所以0.04x=280,x=7000(元).则y=10000-7000=3000(元).所以答小王收入7000元,小张收入3000元.例6如果对写文章、出版图书所获稿费的纳税计算方法是其中y(x)表示稿费为x元应缴纳的税额.那么若小红的爸爸取得一笔稿费,缴纳个人所得税后,得到6216元,问这笔稿费是多少元?解设这笔稿费为x元,由于x>4000,所以,根据相应的纳税规定,有方程x(1-20%)·20%×(1-30%)=x-6216,化简、整理得0.112x=x-6216,所以0.888x=6216,所以x=7000(元).答这笔稿费是7000元.练习八1.按下列三种方法,将100元存入银行,10年后的本利和各是多少?(设1年期、3年期、5年期的年利率分别为5.22%,6.21%,6.66%保持不变)(1)定期1年,每存满1年,将本利和自动转存下一年,共续存10年;(2)先连续存三个3年期,9年后将本利和转存1年期,合计共存10年;(3)连续存二个5年期.2.李光购买了25000元某公司5年期的债券,5年后得到本利和为40000元,问这种债券的年利率是多少?3.王芳取得一笔稿费,缴纳个人所得税后,得到2580元,问这笔稿费是多少元?4.把本金5000元存入银行,年利率为0.0522,几年后本利和为6566元(单利法)?第四部分了解中外著名数学家1、韦达(1540-1603),法国数学家。

九年级数学校本教材

九年级数学校本教材

第一讲:反证法反证法:在证明一个命题时,人们有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从这样的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和已知条件矛盾,或者与已知的定理、公理等矛盾,从而得出假设的结论不成立,即所求证的命题的结论正确.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步骤:1.假设命题的结论的反面是正确的;(反设)2.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逻辑推理,推出与已知条件或者与已知的定理、公理等矛盾;(归缪)3.由推理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推出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结论)疑惑:思考:在△ABC中,已知AB=c,BC=a,CA=b,且∠C≠90°.求证;a2+b2≠c2.有些命题想从已知条件出发,经过推理,得出结论是很困难的,因此,人们想出了一种证明这种命题的方法,即反证法.假设a2+b2=c2,则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得到∠C=90°,这与已知条件∠C≠90°产生矛盾,因此,假设a2+b2=c2是错误的.所以a2+b2≠c2是正确的.什么叫反证法?学以至用已知:在△ABC中,AB≠AC求证:∠B ≠∠ C证明:假设,则()这与矛盾.假设不成立.∴.例题例1.求证: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已知:;求证:;证明:假设AB,CD相交于两个交点O与O′,那么过O,O′两点就有_____条直线,这与“过两点”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则.例2.试证明: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已知:;求证:;证明:假设,则可设它们相交于点A。

那么过点A 就有条直线与直线c平行,这与“过直线外一点”。

矛盾,则假设不成立。

∴。

例3.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已知:;求证:;证明:假设,则。

∴,即。

这与矛盾.假设不成立.∴.随堂练习1、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

(1)已知:(2)求证:(3)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4)这个命题如果不成立,那么其“反面”2.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等,那么他们所对的边也不等.3.否定下列命题的结论:(1)在⊿ABC中如果AB=AC,那么∠B=∠C。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生活与数学》前言一、掌握数学的生活性——“使讲课有生活味”《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研究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纷复杂的信息做出合适的选择和判断,从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办价值”。

这说明数学根源于社会,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社会生活与数学关系亲密,它已经浸透到生活的每个方面,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

现代数学论以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质。

存心识地指引学生交流生活中的详细问题与相关数学识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习的生活实质中的详细案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质生活中的数学识题。

二、掌握数学的美育性——“使讲课有风范”数学家克莱因以为:“数学是人类最高明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到的创作。

音乐能激发或欣慰情怀,绘画令人心旷神怡,诗歌能感人心弦,哲学令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良物质生活,但数学能赏赐以上的全部。

” 美作为现实的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拥有:均匀性、比率性、友好性、色彩变化、鲜亮性和奇异性。

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拥有上述美的特点。

精练、精准是数学的美。

数学的基本定理说法简短,却又涵盖真谛,让人阅读简单却又印象深刻。

数学语言是这样谨慎的、存心的并且常常是精心设计的,依靠数学语言的严实性和简短性,我们就能够表达和研究数学思想,这种简短性有助于思想的效率。

数学很讲究它的逻辑美。

数学的应用是被人们宽泛认可的,可学习数学还可以够训练人的逻辑思想能力。

特别是几何的证明讲究前因结果,每一步都要前后响应,抽象的数学也显示它模糊的美。

抽象给我们想象的余地,让我们思想山南海北,给学生留有了考虑和创新的空间。

抽象的数学不正展现它的魅力吗?数学上有很多知识是和对称相关的。

对称给人协调,安稳的感觉,像圆,正方体等,它们的形式是这样的均匀优美。

2019年秋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2019年秋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第一章兴趣数学第一节七桥问题(一笔画问题)18世纪时,欧洲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城哥尼斯堡,那里有七座桥。

如图1所示:河中的小岛A与河的左岸B、右岸C各有两座桥相连结,河中两支流间的陆地D与A、B、C各有一座桥相连结。

当时哥尼斯堡的居民中流传着一道难题:一个人怎样才能一次走遍七座桥,每座桥只走过一次,最后回到出发点?大家都试图找出问题的答案,但是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七桥问题引起了著名数学家欧拉(1707—1783)的关注。

他把具体七桥布局化归为图所示的简单图形,于是,七桥问题就变成一个一笔画问题:怎样才能从A、B、C、D中的某一点出发,一笔画出这个简单图形(即笔不离开纸,而且a、b、c、d、e、f、g各条线只画一次不准重复),并且最后返回起点?欧拉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图是不能一笔画出的图形。

这就是说,七桥问题是无解的。

这个结论是如何产生呢?如果我们从某点出发,一笔画出了某个图形,到某一点终止,那么除起点和终点外,画笔每经过一个点一次,总有画进该点的一条线和画出该点的一条线,因此就有两条线与该点相连结。

如果画笔经过一个n次,那么就有2n条线与该点相连结。

因此,这个图形中除起点与终点外的各点,都与偶数条线相连。

如果起点和终点重合,那么这个点也与偶数条线相连;如果起点和终点是不同的两个点,那么这两个点部是与奇数条线相连的点。

综上所述,一笔画出的图形中的各点或者都是与偶数条线相连的点,或者其中只有两个点与奇数条线相连。

图2中的A点与5条线相连结,B、C、D各点各与3条线相连结,图中有4个与奇数条线相连的点,所以不论是否要求起点与终点重合,都不能一笔画出这个图形。

欧拉定理:如果一个图是连通的并且奇顶点的个数等于0或2,那么它可以一笔画出;否则它不可以一笔画出。

练习:你能笔尖不离纸,一笔画出下面的每个图形吗?试试看。

(不走重复线路)图例1图例2图例3图例4第二节四色问题人人都熟悉地图,可是绘制一张普通的政区图,至少需要几种颜色,才能把相邻的政区或区域通过不同的颜色区分开来,就未必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初一数学校本课程走进数学世界晋江市磁灶中学涂友利目录1、第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2、第2 课人类离不开数学……………………………3、第3 课人人都能学会数学……………………………4、第4 课让我们来做数学(1) ……………………………5、第5 课让我们来做数学(2) ……………………………6、第6 课让我们来做数学(3)……………………………7、第7课自测题(A卷)……………………………8、第8课自测题(B卷)……………………………第 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铍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出生——学前——小学,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子,试一试。

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统计知识。

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了。

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决下面的2个问题:(1)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2)已知25×25=625,则24×26=_______ .(不要计算)(3)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4)更一般地,若a×a=m,则(a+1)(a-1)= _______ .通过刚才的解题,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其实不仅我们每个人离不开数学,而且整个人类、整个社会也离不开数学,数学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走进数学世界晋江市磁灶中学涂友利1、数学伴我们成长2、人类离不开数学3、4、5、6、目录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1)让我们来做数学(2)让我们来做数学(3)7、第7课自测题(A卷)8、第8课自测题(B卷)第1课数学伴我们成长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被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 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页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出生一一学前一一小学,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子,试一试。

2. 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统计知识。

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了。

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决下面的2个问题:(1)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8X 8 = 64, X 5 = 25,V7X 9 = 63; l4X 6 = 24;/12X 12 =…-'ll X 13 =---(2)已知25X25=625,则24X26=.(不要计算)(3)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4)更一般地,若axa=m,则(a+1)(a —1)=•通过刚才的解题,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其实不仅我们每个人离不开数学,而且整个人类、整个社会也离不开数学,数学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习题A组1、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①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边.2、在与伙伴玩“24点”游戏中,使数1, 5, 5, 5通过运算得24?3、只允许添两个“一”、一个“十”和一个括号,不改变数字顺序,把1, 2, 3,4, 5, 6, 7, 8, 9这九个数字连成结果为100的算式:1 2 3 4 5 6 7 8 9 =1004、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它可能是儿边形?5、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如图,在它的四个角上有四棵大树,现在为了扩大池塘,要把池塘面积扩大一倍,但是,这四棵树不便搬动,也不能使它淹在水里,而且扩大后的池塘还是正方形,这该怎么办呢?B组1、一个长方形,长19cm,宽18cm,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分割成若干个边长为整数的小正方形,那么这些小正方形最少有多少个?如何分割?2、在操场上,小华遇到小冯,交谈中顺便问道:“你们班有多少学生?”小冯说:“如果我们班上的学生像孙悟空那样一个能变两个,然后再来这么多学生的L,再加上4班上学生的最后连你也算过去,就该有100个了那么小冯班上有多少学生?4第2课人类离不开数学我们已经知道,数学伴随我们的一生,实际上整个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数学。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第一章兴趣数学1 Konigsberg 七桥问题(一笔画问题)18世纪时,欧洲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城哥尼斯堡,那里有七座桥。

如图1所示:河中的小岛A与河的左岸B、右岸C各有两座桥相连结,河中两支流间的陆地D与A、B、C各有一座桥相连结。

当时哥尼斯堡的居民中流传着一道难题:一个人怎样才能一次走遍七座桥,每座桥只走过一次,最后回到出发点?大家都试图找出问题的答案,但是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七桥问题引起了著名数学家欧拉(1707—1783)的关注。

他把具体七桥布局化归为图所示的简单图形,于是,七桥问题就变成一个一笔画问题:怎样才能从A、B、C、D中的某一点出发,一笔画出这个简单图形(即笔不离开纸,而且a、b、c、d、e、f、g各条线只画一次不准重复),并且最后返回起点?欧拉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图是不能一笔画出的图形。

这就是说,七桥问题是无解的。

这个结论是如何产生呢?如果我们从某点出发,一笔画出了某个图形,到某一点终止,那么除起点和终点外,画笔每经过一个点一次,总有画进该点的一条线和画出该点的一条线,因此就有两条线与该点相连结。

如果画笔经过一个n次,那么就有2n条线与该点相连结。

因此,这个图形中除起点与终点外的各点,都与偶数条线相连。

如果起点和终点重合,那么这个点也与偶数条线相连;如果起点和终点是不同的两个点,那么这两个点部是与奇数条线相连的点。

综上所述,一笔画出的图形中的各点或者都是与偶数条线相连的点,或者其中只有两个点与奇数条线相连。

图2中的A点与5条线相连结,B、C、D各点各与3条线相连结,图中有4个与奇数条线相连的点,所以不论是否要求起点与终点重合,都不能一笔画出这个图形。

欧拉定理如果一个图是连通的并且奇顶点的个数等于0或2,那么它可以一笔画出;否则它不可以一笔画出。

练习:[你能笔尖不离纸,一笔画出下面的每个图形吗?试试看。

(不走重复线路)图例1图例2图例3图例42四色问题人人都熟悉地图,可是绘制一张普通的政区图,至少需要几种颜色,才能把相邻的政区或区域通过不同的颜色区分开来,就未必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

初中七年级数学经典读本校本教材

初中七年级数学经典读本校本教材

初中七年级数学经典读本校本教材本文档旨在介绍初中七年级数学经典读本校本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1. 教材概述初中七年级数学经典读本校本教材是为中学七年级学生编写的数学教材。

它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数学专家合作编写,符合国家教育课程标准,并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主要目标。

2. 内容结构教材内容根据数学知识的发展逻辑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组织。

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数学基本概念与性质:介绍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的基础。

- 计算与运算:讲解数的四则运算和常见的数学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技巧。

- 几何图形与测量:介绍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相关的测量知识,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 数据与概率:讨论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概率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数据。

- 代数与方程:引导学生掌握代数表达和方程解法,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和推理能力。

3. 特点与优势初中七年级数学经典读本校本教材的特点如下:- 系统性:教材内容涵盖了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点,融会贯通,符合知识的层次结构,使学生能够渐进式地研究数学。

- 实用性:教材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 启发性: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和探究性任务,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维创新。

- 多样化的练和评价: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练题和评价方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研究兴趣和惯。

4. 使用建议为了更好地使用初中七年级数学经典读本校本教材,建议学生和教师:- 学生应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完成课后题,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教材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总之,初中七年级数学经典读本校本教材是一本重要的数学教材,通过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校本课程目录数学与美----------------------------------------第2页中学数学与数学美--------------------------------第6页数学与文化--------------------------------------第8页数学文化欣赏-----------------------------------第14页从《数学与文化》中感受数学之美-----------------第17页三角函数历史-----------------------------------第19页解析几何建立的故事-----------------------------第28页数学生活---------------------------------------第32页半生痴迷数学著书立说---------------------------第36页山沟里的数学家---------------------------------第38页数学家们的生活趣事-----------------------------第40页牛顿与莱布尼茨的数学微积分之争-----------------第43页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第46页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第50页华罗庚谈学数学方法-----------------------------第54页怎样才可以学好数学呢---------------------------第55页数学与美数字,在人们生活中广泛应用;数字,创造了许多如诗如画的篇章。

值此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之际,南京大学教授方延明写一篇妙趣横生的关于数字的文章,今转载于此,以飨读者。

我们国家是一个数学大国,也是一个数学古国,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周三经一”的思想,也就是今天人们讲的圆周率π,而西方国家到了17世纪才有这样的概念,陈景润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卓越工作,令世界震惊。

八年级校本教材

八年级校本教材

直角三角形之勾股定理阅读与思考: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有以下丰富的性质:角的关系: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边的关系: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

边角关系: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这些性质广泛应用于线段的计算、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证明线段的平方关系等方面。

在现阶段,勾股定理是求线段长短的最主要的方法,若图形中缺少直角条件,则可通过做辅助线的方法,构造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定理的应用创造必要条件;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通过代数方法计算,也是证明两条线段垂直的一种方法。

例题与求解(一)分类讨论:例1.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它斜边为。

例2. △ABC中,若AB=15,CA=13,高AD=12.求△ABC的面积。

解题思路:由于1中没有指明那条边为斜边和直角边,故分别讨论;2中没有指明高的位置,考虑高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也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分别画图进行计算,体现了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二)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例1.求知中学有一块四边形的空地ABCD,如下图所示,学校计划在空地种植草皮,经测量∠A=90°,AB=3m,BC=12m,Array200天,问学校需要投入多少资金买草皮?例2.如图△ABC 中,∠A=60°,∠B=45°,AC=2则例3.如图,校园内有两棵树,相距12米,一棵树高13米,另一棵树高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小鸟至少要飞___________米解题思路;通过做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 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可使问题得到解决。

(3)方程思想的运用:例1. 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着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C ′处, BC ′ 交AD 于E.已知AB=4,AD=8,求△BED 的面积。

例2、如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 ,BC=8cm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C 与E 重合,你能求出CD 的长吗?FABE例3.如图,小红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进行折纸,已知纸片宽AB = 8cm ,长BC = 10 cm 当小红折叠时,顶点D 落在BC 边上的F 处(折痕为AE )想一想,此时EC 有多长?用你学过的方法进行解释。

(完整word版)中学《生活中的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完整word版)中学《生活中的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所以怎样也难以自圆其说,这就是著名的说谎者悖论。
公元前4世纪,希腊哲学家又提出了一个悖论:“我现在正在说的这句话是真的。”同上,这又是难以自圆其说!
问题:我们该如何定价才能赚最多的钱?
答案:日租金360元。
虽然比客满价高出200元,因此失去30位客人,但余下的50位客人还是能给我们带来360*50=18000元的收入;扣除50间房的支出40*50=2000元,每日净赚16000元。而客满时净利润160*80-40*80=9600元。当然,所谓“经调查得知”的行情实乃本人杜撰,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悖论有点像魔术中的变戏法,它使人们在看完之后,几乎没有—个不惊讶得马上就想知道:“这套戏法是怎么搞成的?”当把技巧告诉他时,他就会不知不觉地被引进深奥而有趣的数学世界之中。正因为如此,悖论就成了一种十分有价值的教学手段。
悖论是属于领域广阔、定义严格的数学分支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分支以“趣味数学”知名于世。这就是说它带有强烈的游戏色彩。然而,切莫以为大数学家都看不起“趣味数学”问题。欧拉就是通过对bridge-crossing之谜的分析打下了拓扑学的基础。莱布尼茨也写到过他在独自玩插棍游戏(一种在小方格中插小木条的游戏)时分析问题的乐趣。希尔伯特证明了切割几何图形中的许多重要定理。冯·纽曼奠基了博弈论。最受大众欢迎的计算机游戏—生命是英国著名数学家康威发明的。爱因斯坦也收藏了整整一书架关于数学游戏和数学谜的书。
(B)工资以半年薪计,第一个半年为2000美元,以后每半年增加200美元。
你选择哪一种方案?为什么?
答案:第二种方案要比第一种方案好得多
4.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营一家有80间套房的旅馆,看看知识如何转化为财富。
经调查得知,若我们把每日租金定价为160元,则可客满;而租金每涨20元,就会失去3位客人。每间住了人的客房每日所需服务、维修等项支出共计40元。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完整版)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完整版)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完整版)————《生活与数学》序言一、把握数学的生活性——“使教学有生活味”《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这说明数学来源于社会,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社会生活与数学关系密切,它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方面,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

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把握数学的美育性——“使教学有韵味”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 美作为现实的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

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点。

简练、精确是数学的美。

数学的基本定理说法简约,却又涵盖真理,让人阅读简便却又印象深刻。

数学语言是如此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凭借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和简洁性,我们就可以表达和研究数学思想,这种简洁性有助于思维的效率。

数学很讲究它的逻辑美。

数学的应用是被人们广泛认同的,可学习数学还能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尤其是几何的证明讲究前因后果,每一步都要前后呼应,抽象的数学也显示它模糊的美。

抽象给我们想象的余地,让我们思维海阔天空,给学生留有了思索和创新的空间。

抽象的数学不正展示它的魅力吗?数学上有很多知识是和对称有关的。

对称给人协调,平稳的感觉,像圆,正方体等,它们的形式是如此的匀称优美。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完整资料).doc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P.3的内容:数学伴我们成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重、难点解析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导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②已知25×25=62526=
1)= 。

2)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教材第
练习设计
课堂基础练习
答案:A与B;C与D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它们的积为
答案:315
3、计算:7+27+377+4777
答案:5188
课后延伸练习
1、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
①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边
答案:①乘;②倍
2、在与伙伴玩“24点”游戏中,使数1,5,5,5通过运算得24?
答案:[5-(1÷5)]×5
3、只允许添两个“一”、一个“十”和一个括号,不改变数字顺序,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字连成结果为100的算式:
1 2 3 4 5 6 7 8 9 =100
答案:123-(45+67-89)=100。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高兰徐春梅第二章最完美的数完美数又称为完全数,最初是由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的信徒发现的,他们注意到:数6有一个特性,它等于它自己的因子(不包括它自身)的和: 6=1+2+3,下一个具有同样性质的数是28, 28=1+2+4+7+14接着是496和8128.他们称这类数为完美数.欧几里德在大约公元前350-300年间证明了:若2n-1是素数,则数2n-1[2n-1] (1) 是完全数.两千年后,欧拉证明每个偶完全数都具有这种形式.这就在完全数与梅森数(形式为12n的素数)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到1999年6月1日为止,共发现了38个梅森素数,这就是说已发现了38个完全数.1:完全数是非常奇特的数,它们有一些特殊性质,例如每个完全数都是三角形数,即都能写成n(n+1)/2.6=1+2+3=3*4/228=1+2=3+4+5+6+7=7*8/2496=1+2+3+4+...+31=31*32/2 ....2n-1(2n-1)=1+2+3+...+(2n-1)=(2n-1)2n/22:把它们(6除外)的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一位数,那么这个一位数一定是1;它们都是连续奇数的立方和(6除外),22(23-1)=28=13+3324(25-1)=496=13+33+53+7326(27-1)=8128=13+33+53+73+93+113+133+153....2n-1(2n-1)=13+33+53+...+(2(n+1)/2-1)33:除了因子1之外,每个完全数的所有因子(包括自身)的倒数和等于1,比如: 1/2+1/3+1/6=11/2+1/4+1/7+1/14+1/28=1 ....4:完全数都是以6或8结尾的,如果以8结尾,那么就肯定是以28结尾.注意以上谈到的完全数都是偶完全数,至今仍然不知道有没有奇完全数,如果真的存在奇完全数.第四章归纳与发现归纳的方法是认识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的一种重要思考方法,也是数学中发现命题与发现解题思路的一种重要手段.这里的归纳指的是常用的经验归纳,也就是在求解数学问题时,首先从简单的特殊情况的观察入手,取得一些局部的经验结果,然后以这些经验作基础,分析概括这些经验的共同特征,从而发现解题的一般途径或新的命题的思考方法.下面举几个例题,以见一般.例1如图2-99,有一个六边形点阵,它的中心是一个点,算作第一层;第二层每边有两个点(相邻两边公用一个点);第三层每边有三个点,…这个六边形点阵共有n层,试问第n层有多少个点?这个点阵共有多少个点?分析与解我们来观察点阵中各层点数的规律,然后归纳出点阵共有的点数.第一层有点数:1;第二层有点数:1×6;第三层有点数:2×6;第四层有点数:3×6;……第n层有点数:(n-1)×6.因此,这个点阵的第n层有点(n-1)×6个.n层共有点数为例2在平面上有过同一点P,并且半径相等的n个圆,其中任何两个圆都有两个交点,任何三个圆除P点外无其他公共点,那么试问:(1)这n个圆把平面划分成多少个平面区域?(2)这n个圆共有多少个交点?分析与解(1)在图2-100中,设以P点为公共点的圆有1,2,3,4,5个(取这n 个特定的圆),观察平面被它们所分割成的平面区域有多少个?为此,我们列出表18.1.由表18.1易知S2-S1=2,S3-S2=3,S4-S3=4,S5-S4=5,……由此,不难推测S n-S n-1=n.把上面(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得到S n-S1=2+3+4+…+n,因为S1=2,所以下面对S n-S n-1=n,即S n=S n-1+n的正确性略作说明.因为S n-1为n-1个圆把平面划分的区域数,当再加上一个圆,即当n个圆过定点P 时,这个加上去的圆必与前n-1个圆相交,所以这个圆就被前n-1个圆分成n部分,加在S n-1上,所以有S n=S n-1+n.(2)与(1)一样,同样用观察、归纳、发现的方法来解决.为此,可列出表18.2.由表18.2容易发现a1=1,a2-a1=1,a3-a2=2,a4-a3=3,a5-a4=4,……a n-1-a n-2=n-2,a n-a n-1=n-1.n个式子相加注意请读者说明a n=a n-1+(n-1)的正确性.例3 设a,b,c表示三角形三边的长,它们都是自然数,其中a≤b≤c,如果b=n(n 是自然数),试问这样的三角形有多少个?分析与解我们先来研究一些特殊情况:(1)设b=n=1,这时b=1,因为a≤b≤c,所以a=1,c可取1,2,3,….若c=1,则得到一个三边都为1的等边三角形;若c≥2,由于a+b=2,那么a+b不大于第三边c,这时不可能由a,b,c构成三角形,可见,当b=n=1时,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只有一个.(2)设b=n=2,类似地可以列举各种情况如表18.3.这时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总数为:1+2=3.(3)设b=n=3,类似地可得表18.4.这时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总数为:1+2+3=6.通过上面这些特例不难发现,当b=n时,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总数为: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因为当b=n时,a可取n个值(1,2,3,…,n),对应于a的每个值,不妨设a=k(1≤k≤n).由于b≤c<a+b,即n≤c<n+k,所以c可能取的值恰好有k个(n,n+1,n+2,…,n+k-1).所以,当b=n时,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总数为:例4设1×2×3×…×n缩写为n!(称作n的阶乘),试化简:1!×1+2!×2+3!×3+…+n!×n.分析与解先观察特殊情况:(1)当n=1时,原式=1=(1+1)!-1;(2)当n=2时,原式=5=(2+1)!-1;(3)当n=3时,原式=23=(3+1)!-1;(4)当n=4时,原式=119=(4+1)!-1.由此做出一般归纳猜想:原式=(n+1)!-1.下面我们证明这个猜想的正确性.1+原式=1+(1!×1+2!×2+3!×3+…+n!×n)=1!×2+2!×2+3!×3+…+n!×n=2!+2!×2+3!×3+…+n!×n=2!×3+3!×3+…+n!×n=3!+3!×3+…+n!×n=…=n!+n!×n=(n+1)!,所以原式=(n+1)!-1.例5设x>0,试比较代数式x3和x2+x+2的值的大小.分析与解本题直接观察,不好做出归纳猜想,因此可设x等于某些特殊值,代入两式中做试验比较,或许能启发我们发现解题思路.为此,设x=0,显然有初一英语竞赛题型解题指导及训练范丽君第一章听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听的能力要求达到:1.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如:陈述句、疑问句和指令等;2.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3.能辨认歌谣中的韵律;4.能识别语段中句子间的联系;5.能听懂学习活动中的连续的指令和问题,并作出适当的反应;6.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7.能借助提示听懂教师讲述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生活与数学》序言一、把握数学的生活性——“使教学有生活味”《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这说明数学来源于社会,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社会生活与数学关系密切,它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方面,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

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把握数学的美育性——“使教学有韵味”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 美作为现实的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

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点。

简练、精确是数学的美。

数学的基本定理说法简约,却又涵盖真理,让人阅读简便却又印象深刻。

数学语言是如此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凭借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和简洁性,我们就可以表达和研究数学思想,这种简洁性有助于思维的效率。

数学很讲究它的逻辑美。

数学的应用是被人们广泛认同的,可学习数学还能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尤其是几何的证明讲究前因后果,每一步都要前后呼应,抽象的数学也显示它模糊的美。

抽象给我们想象的余地,让我们思维海阔天空,给学生留有了思索和创新的空间。

抽象的数学不正展示它的魅力吗?数学上有很多知识是和对称有关的。

对称给人协调,平稳的感觉,像圆,正方体等,它们的形式是如此的匀称优美。

正是由于几何图形中有这些点对称、线对称、面对称,才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精美的建筑,巧夺天工的生活世界,也才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自然美,多彩的生活美。

中学数学的美育性,除了上述一些方面,还有其它美妙的地方,只要我们用心挖掘和捕捉,就会发现数学蕴涵着如此丰富的美的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美的素材,在学生感受美的同时既提高教学质量,又使教学韵味深厚。

三、把握校本教材的可读性-------“使教学有拓展性”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在现状下,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

”,经过我们反复的思考和研究,同时邀请专家亲临指点,最终我们确定本课程的基本框架,本课程的设计理念就是要“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所有的过程基本上都是以学生的活动展开的,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本课程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古老的数学》,《好玩的数学》,《有用的数学》,《智慧的数学》,《先进的数学》和《美丽的数学》。

在《古老的数学》一章中,并不是把数学史作为一门研究数学的起源、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学科,而是根据现代心理学发现的一个体现数学史的认知功能的“遗传法则”。

从数学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中寻找数学发现的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体会数学家们为寻找这些知识的付出的艰辛。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本质上更好的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此作为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的教材,让学生体会“只有付出努力才会获得成功的人生道理”,“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数学精神”。

在《好玩的数学》一章中,利用心理学中“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的规律,以一系列数学游戏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枯燥”的代名词,真正的数学其实可以是乐趣无穷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这种兴趣作为他以后学习数学的动力和源泉。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主动意识到自己爱玩的游戏原来与数学紧密相连,从而为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学生玩游戏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巩固看似乏味的知识,让学生的学科知识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在《有用的数学》一章中,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设计了很多贴近学生、符合实际、利用学生现有知识能够解决的生活实例。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这些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学生通过对这些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够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什么是数学,知道学习和学好数学是很有用的,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驱动力。

在《智慧的数学》一章中,通过穿插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故事,以改变人们认为科学研究枯燥无味的看法。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有趣的数学问题、经典的数学问题、奇怪的数学问题。

通过对“有趣的数学问题”的研究,使学生对数学中的存在的智慧产生强烈的好奇与追求,从而激发学生天生的求知欲;通过对“经典的数学问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对“奇怪的数学问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先进的数学》一章中,主要学习和研究数学软件“几何画板”的使用方法。

通过对几何画板软件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变学生“数学枯燥论”和“数学无用论”的观点;可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另外,通过对几何画板软件的学习,可为学生学习其他计算机软件打下了一个结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电脑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数学教育上的贡献。

在《美丽的数学》一章中,展示给大家的是数学的美丽无所不在,数学的符号、公式、算法、图形、表格、方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都是很美丽的。

这些“数学之美”都需要我们能够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去寻找、去发现、去挖掘、去欣赏,使美丽的数学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源泉。

数学的美丽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数学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作为对数学学科的教学,更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的载体,用它来感染和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人格更健全,心灵更美好。

开发校本课程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决不能仅仅凭着自己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经历痛苦的历程,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经历痛苦的历程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与幸福。

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一个追求(对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无比热爱,功利心不能太强,不要一说到数学研究就问这件事情对我职称评审有没有用,对我评骨干教师有没有用……),要确定一个核心思想(即开发的核心宗旨、研究方向、基本要求),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资源,要不断地进行课程资源的积累和课程特色的培育;校本课程的规划要根据学生的课程需要来制订;要选择贴近时代特点、社会发展与学生实际的课程内容,要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中实践和研究。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是一个漫长的道路,需要我们时时刻刻做一个有心人,心中时时刻刻装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考虑,装着为我们数学教学向数学教育转变服务的理想和追求。

编者按2011年8月第一章兴趣数学第一节七桥问题(一笔画问题)18世纪时,欧洲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城哥尼斯堡,那里有七座桥。

如图1所示:河中的小岛A与河的左岸B、右岸C各有两座桥相连结,河中两支流间的陆地D与A、B、C各有一座桥相连结。

当时哥尼斯堡的居民中流传着一道难题:一个人怎样才能一次走遍七座桥,每座桥只走过一次,最后回到出发点?大家都试图找出问题的答案,但是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七桥问题引起了著名数学家欧拉(1707—1783)的关注。

他把具体七桥布局化归为图所示的简单图形,于是,七桥问题就变成一个一笔画问题:怎样才能从A、B、C、D中的某一点出发,一笔画出这个简单图形(即笔不离开纸,而且a、b、c、d、e、f、g各条线只画一次不准重复),并且最后返回起点?欧拉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图是不能一笔画出的图形。

这就是说,七桥问题是无解的。

这个结论是如何产生呢?如果我们从某点出发,一笔画出了某个图形,到某一点终止,那么除起点和终点外,画笔每经过一个点一次,总有画进该点的一条线和画出该点的一条线,因此就有两条线与该点相连结。

如果画笔经过一个n次,那么就有2n条线与该点相连结。

因此,这个图形中除起点与终点外的各点,都与偶数条线相连。

如果起点和终点重合,那么这个点也与偶数条线相连;如果起点和终点是不同的两个点,那么这两个点部是与奇数条线相连的点。

综上所述,一笔画出的图形中的各点或者都是与偶数条线相连的点,或者其中只有两个点与奇数条线相连。

图2中的A点与5条线相连结,B、C、D各点各与3条线相连结,图中有4个与奇数条线相连的点,所以不论是否要求起点与终点重合,都不能一笔画出这个图形。

欧拉定理:如果一个图是连通的并且奇顶点的个数等于0或2,那么它可以一笔画出;否则它不可以一笔画出。

一笔画:■⒈凡是由偶点组成的连通图,一定可以一笔画成。

画时可以把任一偶点为起点,最后一定能以这个点为终点画完此图。

■⒉凡是只有两个奇点的连通图(其余都为偶点),一定可以一笔画成。

画时必须把一个奇点为起点,另一个奇点终点。

■⒊其他情况的图都不能一笔画出。

(奇点数除以二便可算出此图需几笔画成。

)练习:你能笔尖不离纸,一笔画出下面的每个图形吗?试试看。

(不走重复线路)图例1图例2图例3图例4第二节四色问题人人都熟悉地图,可是绘制一张普通的政区图,至少需要几种颜色,才能把相邻的政区或区域通过不同的颜色区分开来,就未必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

这个地图着色问题,是一个著名的数学难题。

大家不妨用一张中国政区图来试一试,无论从哪里开始着色,至少都要用上四种颜色,才能把所有省份都区别开来。

所以,很早的时候就有数学家猜想:“任何地图的着色,只需四种颜色就足够了。

”这就是“四色问题”这个名称的由来。

四色问题又称四色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四色问题的内容是:“任何一张地图只用四种颜色就能使具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

”用数学语言表示,即“将平面任意地细分为不相重迭的区域,每一个区域总可以用1,2,3,4这四个数字之一来标记,而不会使相邻的两个区域得到相同的数字。

”(上右图)。

这里所指的相邻区域,是指有一整段边界是公共的。

如果两个区域只相遇于一点或有限多点,就不叫相邻的。

因为用相同的颜色给它们着色不会引起混淆。

数学史上正式提出“四色问题”的时间是在1852年。

当时伦敦的大学的一名学生法朗西斯向他的老师、著名数学家、伦敦大学数学教授莫根提出了这个问题,可是莫根无法解答,求助于其它数学家,也没有得到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