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中子输运方程-分布的平衡
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区别
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区别
摘要:
1.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的定义与含义
2.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的物理背景与应用领域
3.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的数学表达式及求解方法
4.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5.泄漏迭代法在求解中子扩散方程中的应用
正文:
一、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的定义与含义
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都是物理学中描述粒子传输过程的方程。中子输运方程主要应用于中子在物质中的输运过程,而扩散方程则广泛应用于粒子在各种介质中的扩散现象。
二、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的物理背景与应用领域
中子输运方程主要用于研究中子在核反应堆中的传输过程,对于核反应堆的设计、仿真和安全验证具有重要意义。扩散方程则广泛应用于粒子在气体、液体和固体等介质中的扩散现象,如气体分子的扩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扩散等。
三、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的数学表达式及求解方法
中子输运方程的数学表达式通常是基于积分形式的,描述了中子在物质中的输运过程。求解方法主要有常微分方程求解法、有限元法等。而扩散方程的数学表达式则是基于偏微分方程的,描述了粒子在介质中的扩散现象。求解方
法包括经典数值解法、有限差分法等。
四、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在物理背景、应用领域和数学表达式上都有所区别,但它们都是描述粒子传输过程的方程,具有一定的联系。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方程进行求解。
五、泄漏迭代法在求解中子扩散方程中的应用
泄漏迭代法是一种求解中子扩散方程的有效方法,通过迭代计算可以逐步逼近中子扩散方程的解。该方法在核反应堆物理计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区别
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区别
摘要:
一、引言
二、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的定义及基本原理
三、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的区别
1.适用范围
2.物理意义
3.数学形式
4.求解方法
四、实际应用案例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都是在核物理和核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方程。它们在描述中子在物质中的行为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并介绍各自的适用范围、物理意义、数学形式和求解方法。
二、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的定义及基本原理
1.中子输运方程:
中子输运方程是描述中子在物质中传播和散射过程的偏微分方程。它反映了中子在物质中的空间分布和能量变化。中子输运方程基于neutron
Boltzmann 方程推导而来,适用于中子在物质中的各种输运过程。
2.扩散方程:
扩散方程是描述中子在物质中由于碰撞引起的能量和方向变化的过程。它主要关注中子在物质中的扩散行为,反映了中子在物质中的传输特性。扩散方程基于Fick 定律推导而来,适用于中子在物质中的扩散过程。
三、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的区别
1.适用范围:
中子输运方程适用于描述中子在物质中的各种输运过程,包括扩散、散射等。扩散方程则主要关注中子在物质中的扩散行为。
2.物理意义:
中子输运方程反映了中子在物质中的空间分布和能量变化,强调了中子的宏观输运特性。扩散方程则关注中子在物质中的扩散过程,体现了中子在物质中的微观行为。
3.数学形式:
中子输运方程是一偏微分方程,描述中子在物质中的空间分布和能量变化。扩散方程则为一组微分方程,描述中子在物质中的扩散过程。
提高三维特征线方法计算速度的初步研究
点。 但是 , 在直接对三维堆芯进行特征线扫描计算 时 ,将会面临由于大尺寸几何而引入 的庞大计算 量 ,导致计算缓慢 ,甚至无法计算的问题。为此 , 国内外对特征线加速方法做 了大量研究 , 其中 a k i o Y a m a mo t o提出的广义粗网再平衡方法 ( G C MR)
3
4
图1 MO C细网划分和 C MF D粗网划分
F i g . 1 F i n e Me s h e s f o r M OC a n dCo a r s eM e s h e s
f o r C 【 F D
行角度分组的角度并行。 将该方法应用于三维特征 线程序 T C M[ ¨ , 并用基准题验证计算应用后的加速
式中, ) 是第 n + 1 次多群 G C MF D方法计算 得到的第 g 群的粗 网格的中子注量率; ‘ ) 是 第以 + 1 次多群 G C MF D 方法计算后通过并群得到 的第 G 群 粗 网 格 中子 注 量 率 ; 是 少 群
和柴晓明提 出的广义粗网有限差分方法( G C MF D) 加速效果好 目 . 适用范围广; 除此之外 , 计算机硬件
等效均匀化参数定义出—个 “ 等效”的中子扩散问 题, 引入粗网格耦合修正因子 , 采用粗网格差分来 快速求解该中子扩散问题 ,用 C MF D 所得的中子 注量率分布修正特征线法各平源近似区的中子源 项, 从而加速特征线方法的收敛。 如图 1 所示 , 特 征线方法在左图中的细网中扫描求解 ,而 C MF D 在右图中进行了均匀化后的粗网中进行计算。
输运定理的证明
输运定理的证明
输运定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描述了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物质的输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的总量是不变的,但是它们的分布会发生变化。输运定理的证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运用多种数学和物理学的知识。本文将从输运定理的定义、假设和推导过程三个方面来介绍输运定理的证明。
一、输运定理的定义
输运定理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物质的输运过程中,物质的总量是不变的,但是它们的分布会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如果我们将一个封闭系统分成若干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内的物质分布是不均匀的,那么在一段时间内,这些物质会发生输运,使得它们的分布发生变化。输运定理描述了这个过程中物质的总量不变的事实。
二、输运定理的假设
输运定理的证明需要建立在一些假设的基础上。这些假设包括:
1. 封闭系统假设:我们假设系统是封闭的,即系统内的物质不会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
2. 连续性假设:我们假设物质的输运是连续的,即物质的输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存在物质的跳跃。
3. 宏观均匀性假设:我们假设系统的宏观性质是均匀的,即系统内的物质分布是均匀的。
4. 宏观稳定性假设:我们假设系统的宏观性质是稳定的,即系统内的物质分布不会随时间发生剧烈变化。
这些假设是输运定理证明的基础,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模型,使得我们可以对物质的输运过程进行分析和推导。
三、输运定理的推导过程
在建立了上述假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始推导输运定理。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对系统内的物质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分析,来推导输运定理。
1. 宏观分析
在宏观层面上,我们可以将系统分成若干个小区域,并对每个小区域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假设系统内有n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内的物质分布是不均匀的,我们可以用一个密度函数ρ(x)来描述每个小区域内的物质分布。这个密度函数可以表示为:
基于多维区域的并行化方法
基于多维区域的并行化方法
陈军,莫则尧,张爱清,左风丽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高性能计算中心,100088)
(chenojun@)
摘要在实际大型科学和工程应用中,并行程序大多采用将串行程序直接并行化的方法。但是,由于串行程序的固有结构,直接并行化存在着并行粒度不高的问题。为了充分挖掘并行性,实现规模的可扩展,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区域的并行化方法,并对一典型串行程序进行并行化,目前已经将它的平均并行粒度从十几个提高到上千个。
关键字数据相关,控制相关,程序并行化,区域,并行粒度
1.引言
反应堆内的物理过程以及它的许多核的和工程方面的特性,都和中子群体在系统内的运动以及系统内中子的空间-能量分布有关。其中,描述中子在介质内输运过程中的中子密度分布函数所满足的基本方程式——中子输运方程的求解,是反应堆物理分析中的基本组成部分[1]。因此,对这部分的并行化并使之具有良好的规模可扩展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是,直接将它并行化存在着并行粒度不高的问题。由于串行程序的固有结构,直接将它简单并行的结果估计在十几个数量的并行粒度级别上,不能利用更多的处理机资源来处理更大规模的问题,达不到规模的可扩展。因此,我们基于灵活的多维区域,提出了一种并行化方法,来达到提高并行粒度的目的。
文章结构如下:第2节是相关理论基础[2],第3节是求解中子输运方程串行程序的抽象二级模型,第4节是基于多维区域的并行化方法,最后总结全文。
2.相关理论基础
2.1 数据和控制相关
程序中的数据相关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流相关,反向相关和输出相关。如果程序中,从语句s1到s2存在执行通路,则它们存在如下关系:
非结构网格上多介质可压缩流模拟的RKDG方法
非结构网格上多介质可压缩流模拟的RKDG方法
杨广辉;欧阳洁;刘帅强;杨斌鑫
【摘要】针对一般方法模拟具有运动界面的多介质可压缩流动问题计算量大、实施复杂的缺点,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采用RKDG (Runge-Kutta Discontinuous Galerkin)方法的弱形式求解Euler方程,用强形式求解可压缩流场模拟中的Level Set方程,并用Simple Fix方法耦合两套方程的数值求解。二维多介质可压缩流的模拟表明:该方法成功地抑制了界面附近的非物理振荡,计算量小、实施简单,并可有效求解具有运动界面的多介质可压缩流动问题。%Since the cost of general method is expensive and the implements is complicated to simulate the multimedia compressible flow with moving interface, we propose a RKDG (Runge-Kutta Discontinuous Galerkin) finite ele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unstructured grids in this paper. The weak form of RKDG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the Euler equation, while the strong form of that is applied to solve the level set equation in the simulation of compressible flows. The numerical solutions of two equations are coupled by the Simple Fix method. The simulation of two-dimensional compressible multimedia flow shows that the numerical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strain the non-physical oscillation. Moreover, the method has two advantages: one is low computing cost and the other is easy to implement, which make it is effective to simulate the compressible multimedia fluids with moving interfaces.
欧拉方程的高阶间断Galerkin方法研究
62 9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第 Biblioteka Baidu 卷 7
分别表示 X Y 向的速度分量,P 和 方 为气体压强, E为单位体积上气体的总能量. 在理想气体状态下, 可以得到
下式 :
E =
11 间 断 Gae kn高 阶格 式 . lr i
1 1. 2 , +2 )
( 2 )
本文 使用 结构四 边形网 首先 把 格, , 求解区 域Q划分 结构网 集合Q UQ . 有限 成 格的 = 问断 元局部函 数空
间步采用 T u g . t VDR n eKut a方法推 进;构造 了适合 间断 G lri aekn方法的二维二 阶 Mo n 限制器,并采用 当地时间步长 met 加 速收敛.数值模拟 了绕 NAC 0 2翼型 流场,数值结果表明 了 Mo n 限制 器有 效地抑 制 了数值振 荡。 方法具有 优 A0 1 me t 该
1 算法推导
考虑二维非定常流体力学方程组
U+F ) (() = , t(() +G ) 0
( 1 )
其中 (, , , T ( (, ̄ ,v E , ( (,vvp( 表 气 密 , 和v = “ V ) F pp + p, + G 1p,2 , + ) P £ , = uu p u ( u =w u + v p E , 示 体 度 “
中子的输运
2.5 中子的平均寿命
4. 扩散长度、慢化长度和徙动长度 • 扩散长度L是中子从慢化成热中子到被吸收为止在介质中所穿行的直线距离。 • 在无限介质内点源情况下,扩散长度的平方L2等于热中子从产生地点到被吸收地点穿行直线距 离均方值的六分之一。
2.4 其它核反应过程
在核反应堆中除发生上述主要的核反应之外,还可以发生其它核反应,例如(n,2n),(n, 3n),(n,p),(n,d),(n,t),(n,3He),(n,α)等。其共同特点是要求入射中子 能量比较高,而且截面数值较小。前两种反应是增殖中子的。一般来说,只有入射中子能量在几 个MeV以上才能发生(n,2n);发生(n,3n)则要求入射中子具有10MeV左右甚至更高的能量, 而且(n,3n)的截面要比(n,2n)的小得多。所以在裂变对的物理研究中,(n,3n)的作用 要比(n,2n)的小,常把它忽略。但对于聚变堆来说,系统中的高能中子显著增多,发生这两 种核反应的可能性大得多。发生(n,2n)反应的最重要的核素当属9Be,因为它的(n,2n)反应 截面较大,常用做聚变堆的反射层材料。 上述其它5种核反应的出射粒子都是带电粒子,通常称为中子引起的带电粒子核反应。总的 来说,中重核的带电粒子反应截面都是比较小的。它们在反应堆临界计算中通常被忽略掉。
于是有:
2.5 中子的平均寿命
2. 慢化时间 慢化时间ts:在无限介质内,裂变中子由裂变能E0慢化到热能Eth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适用于反应堆的多物理耦合框架研究
适用于反应堆的多物理耦合框架研究
引言
在核能技术领域,多物理耦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随着反应堆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于反应堆系统的多物理耦合模拟和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多物理耦合框架是一种将不
同物理过程(如热传导、流体动力学、中子输运等)相互耦合的方法,能够更全面地描述
反应堆系统的行为。本文将探讨适用于反应堆的多物理耦合框架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多物理耦合框架的概念
多物理耦合框架是一种用于描述不同物理过程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在反应堆系统中,热传导、流体动力学、中子输运等物理过程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需要采用多物理耦合框
架来综合考虑这些过程。多物理耦合框架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系统的物理
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和方程、开发数值方法进行求解、验证和验证
方法的有效性。
二、多物理耦合框架在反应堆系统中的应用
1. 热传导和流体动力学的耦合
在反应堆系统中,热传导和流体动力学是两个重要的物理过程。燃料棒内部的热传导
过程决定了燃料的温度分布,而冷却剂的流体动力学行为直接影响着热能的传递和燃料棒
的冷却效果。研究热传导和流体动力学之间的耦合关系对于反应堆系统的安全和性能至关
重要。
2. 中子输运和热工水力的耦合
在压水反应堆等中子热中子多物理系统中,中子输运和热工水力是两个紧密联系的物
理过程。中子输运方程描述中子的输运和相互作用,而热工水力方程描述了冷却剂的流动
和温度场的分布。研究中子输运和热工水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中子感应
热和流体动力学效应对于反应堆系统的影响。
三、多物理耦合框架的研究进展
第9章 中子输运方程-分布的平衡
22.54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应用(2004 年春季) 第九讲 (2004 年 3 月 4 日) 中子输运方程——分布的平衡
Ⅱ. 中子输运方程——介绍
中子输运方程是在研究中子在介质中相互作用和迁移时最基本的方程。对于结构——速 度相空间中的中子,这个方程及方程的解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分布函数。得到这个分布函数 就可以解决在反应堆理论中几乎所有感兴趣的问题。但是,通常并不需要知道分布函数本身, 知道在相空间中的坐标如速度方向、能量或位置的积分就已经足够了。
(3) 碰撞
(4) 净流出量
∫ Σt (E)φ(r, E,Ω,t)d 3rdEdΩ∆t
V
∫ Ω ⋅ nˆvn(rS , E,Ω,t)dsdEdΩ∆t = ∫ d 3rΩ ⋅ ∇φ(r, E,Ω,t)dEdΩ∆t
S
V
(9.4)
∫ ∫ 式中 nˆ 是 rs 处的外法线方向,并且应用了散度定理 d s ⋅ F = d 3r∇ ⋅ F 。将“增加”与“损
S
V
∫ 失”相加,除以 ∆t ,并且取极限 ∆t → 0 ,我们可以将平衡方程(9.1)写成 [] = 0 的形式。
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区别
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区别
1. 物理意义
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都是描述粒子(中子)在介质中传播的方程,但它们有着不同的物理意义。
中子输运方程描述的是中子在介质中由于碰撞和扩散作用而产生的输运过程。它涉及到中子的速度分布、通量分布和中子密度随时间、空间的变化。中子输运方程是概率密度函数的时间演化和空间演化的耦合,描述了中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变化。
扩散方程则描述的是粒子的扩散过程,即粒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传播。它涉及到粒子的浓度分布、通量与扩散系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扩散过程中的各项热力学参数。扩散方程是浓度梯度驱动的方程,描述了粒子分布的空间变化。
2. 数学形式
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在数学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中子输运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ρ/∂t + div(ρvΦ) + ∇·(ρvε NBC) = ρsterdam蹋U,,式中ρ为中子密度,v为中子速度,Φ为通量,N为宏观因子,C为弹性截面,ε为源项。这个方程包括了中子的时间演化、空间扩散和产生-吸收等过程。
扩散方程的数学形式为:
∂c/∂t = D ∇²c + f(c)其中,c为粒子的浓度,D为扩散系数,f(c)为反应项,描述了粒子浓度的变化。这个方程仅描述了粒子的扩散过程,没有考虑到粒子的产生-吸收等过程。
3. 边界条件
中子输运方程和扩散方程在边界条件上也有所不同。
中子输运方程的边界条件通常需要考虑中子的入射、反射和泄漏等情况,具体形式可以为:
-div(ρvΦ) = ρ_s - ρ_r ,边界上中子的入射通量和泄漏通量等于中子的反射通量和中子在边界上的产生量之和。
核反应堆物理-复习重点--答案
第一章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6学时)
1.什么是核能?包括哪两种类型?核能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核能: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释放出的能量,主要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
优点:1)污染小:2)需要燃料少;3)重量轻、体积小、不需要空气,装一炉料可运行很长时间。
缺点:1)次锕系核素具有几百万年的半衰期,且具有毒性,需要妥善保存;2)裂变产物带有强的放射性,但在300年之内可以衰变到和天然易裂变核素处于同一放射性水平上;3)需要考虑排除剩余发热。
2.核反应堆的定义。核反应堆可按哪些进行分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属于哪种类型的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一种能以可控方式产生自持链式裂变反应的装置。
核反应堆分类:
3.原子核基本性质。
核素:具有确定质子数Z和核子数A的原子核。
同位素:质子数Z相同而中子数N不同的核素。
同量素:质量数A相同,而质子数Z和中子数N各不相同的核素.
同中子数:只有中子数N相同的核素。
原子核能级:最低能量状态叫做基态,比基态高的能量状态称激发态.激发态是不稳定的,会自发跃迁到基态,并以放出射线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
核力的基本特点:
1)核力的短程性
2)核力的饱和性
3)核力与电荷无关
4.原子核的衰变。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核衰变、衰变常数、半衰期、平均寿命的定义;理解衰变常数的物理意义;核衰变的主要类型、反应式、衰变过程,穿透能力和电离能力。
放射性同位素:不稳定的同位素,会自发进行衰变,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核衰变:有些元素的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它能自发而有规律地改变其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核衰变,也称放射性衰变。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公式整理
第1章—核反应堆物理分析
中子按能量分为三类: 快中子(E ﹥0.1 MeV),中能中子(1eV ﹤E ﹤0.1 MeV),热中子(E ﹤1eV).
共振弹性散射 A Z X + 01n → [A+1Z X]* → A Z X + 01n 势散射 A Z X + 01n → A Z X + 01n 辐射俘获是最常见的吸收反应.反应式为 A Z X + 01n → [A+1Z X]* → A+1Z X + γ
235U
裂变反应的反应式 23592U + 01n → [23692U]* → A1Z1X + A2Z2X +ν01n
微观截面 ΔI=-σIN Δx /I I I
IN x N x
σ-∆-∆=
=
∆∆ 宏观截面 Σ= σN 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核数 0N N A
ρ=
中子穿过x 长的路程未发生核反应,而在x 和 x+dx 之间发生首次核反应的概率
P(x)dx= e -Σ
x Σdx
核反应率定义为 R nv =∑ 单位是 中子∕m 3?s 中子通量密度
nv ϕ=
总的中子通量密度Φ 0
()()()n E v E dE E dE ϕ∞
∞
Φ==⎰⎰
平均宏观截面或平均截面为 ()()()E
E
E E dE
R
E dE
ϕϕ∆∆∑∑==
Φ
⎰
⎰
辐射俘获截面和裂变截面之比称为俘获--裂变之比用α表示 f
γ
σασ=
有效裂变中子数 1f f a f γνσνσν
ησσσα
===
++ 有效增殖因数 eff k =
+系统内中子的产生率
系统内中子的总消失(吸收泄漏)率
四因子公式 s d
eff n pf k k n
εη∞ΛΛ=
=Λ k pf εη∞=
晶体传递函数在中子发展史常指数数据还原中的应用
’
产生 峰值 3 0n 4 m左 右 的荧 光 , 测试 系 统如 图 1
所示 。锁模 激光 器发 出 22 6n 激光 ( 6 m 掺杂 少 量 5 2n 3 m绿光 ) 为 避免 强 度过 大 辐 照烧 伤 晶 , 体 , 激光器 前放 置一透镜 , 用相干 滤波 片可 在 采 过滤 掉 5 2n 绿 光 。荧光 被 透 紫 光 电管 接 受 3 m
线时 间谱 的差别 , 还 原零 功 率堆 的真实 物 理 来
20 0
40 0
6 0 0
8 0 0
图 2 C F 晶体时间响应传递函数 e
2 中子 发 展 史 常 数 的数 学 处 理
让我 们考 虑 由输人 函数 , t产 生 的输 出 S () () 依据 上 面所 述 , ( ) 入 到 一 个 响应 函数 t, , t输 为 g t 的系统 , () 由于 因果 关 系 , t 0时 响应 当 <
【 0 < 0
(O 1)
光, 用更快的测量系统测量闪烁体输出光脉冲
以得 到闪烁体 的时 间响应特 性 。源脉 冲和 闪烁 体 发 出的光 由光 电管 或微 通道 板 ( P 接 收 , MC )
1 4 8
另外一个是电缆的传递函数 , 采用下述公
…
=
个切 断的
:g ( ) () f g £ e (4 1)
中子输运方程
2
z
dV ྲᒦᔇ
r θ
dΩ
dA
y
ϕ x
ᅄ3.12!āᅎࡴᲝయࢾേࡼာፀᅄ
(点击图片可放大显示)
公式推导:
x − y平面上的dA
Σ sφ (r)dV
⋅
dA cosθ 4πr 2
4.中子流密度(净中子流密度):
∫ J (r, E,t) = j(r, E, Ω,t)d Ω 4π
J (r,t) ⋅ d A = 中子穿过面积d A的净流量。
5.分中子流密度J ±:
6.J是矢量,表示穿过某一取向表面的净流量,可描述中子的泄漏或流动。 而φ只表征中子通过某一单位面积的总流量,而不论其方向如何,可描述 反应率。
标量中子通量密度(而电磁学和热传导中的通量是矢量。) 1.输运理论(transport theory):根据 Boltzman 线性输运方程处理介质内中子或 γ 射线徙动问 题的理论。 2.扩散过程:由中子密度大的地方向小的地方运动。 3.扩散理论(diffusion theory):根据在均匀介质中中子流密度与中子通量密度的梯度成正比 的假定描述中子扩散过程的近似理论。
=
S(r,t)
+
D∇2φ (r,t)
中子输运方程
计算期望
该模型是发射密度的无偏估计
中子发射密度的三种估计方法:
直接俘获 吸收估计 隐俘获
2Leabharlann Baidu
1
碰撞估计
3
吸收估计方法:
直接俘获估计缺陷:
隐俘获:
隐俘获特点:
举例说明:
碰撞估计:
碰撞估计特点:
蒙特卡罗模拟中子发射密度
1建立单个中子的真实运动历史 2对大量中子历史进行跟踪,得到充足随机试验值 3用统计方法估计某个随机变量的数值特征
中子输运方程的积分形式
裂变源或外源
散射项
以上方程建立在特征线上,称为特征线线方程。
则发射密度方程可写成
(8-17)
构造概率分布密度f(xm),随机变量h(xm)的函数 则数学期望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0)
F (E' Ω' → E, Ω) = F (Ω' → Ω)δ (E − E0 )
(9.21)
f (E) = δ (E − E0 )
(9.22)
Σ(E) = Σ , 常数
(9.23)
这里δ ( x) 是狄拉克 δ 函数——它的值在 x ≠ 0 处皆为 0,在 x = 0 的值是无穷大(当被积分 区域包括这个点时, δ 函数的积分等于 1)。以下是 δ ( x) 函数的一些性质:
∫ [vΣ f (E) − Σt (E)]φ(E) + ΣS (E ' )φ(E ' )F (E ' → E)dE ' = 0
(9.18)
式中使用同样的符号表示进行空间积分后的流量,
φ(E) = ∫φ(r, E)d 3r
V
(9.19)
方程(9.18)就是讨论中子慢化的起点。同样,它也是能量空间的平衡——中子在各种反应中
假设我们不关心中子的运动方向,那么式(9.5)可以对 Ω 进行积分。在稳定态且没有外
部源的情况下,可以得到
∫ ∫ −∇⋅ J (r, E) + dE'Σs(E')φ(r, E')F(E' → E) +vf (E) dE'Σ f (E')φ(r, E') − Σt (E)φ(r, E)
(9.13)
上式应用了式(9.6)。方程描述了中子的空间和能量分布。由于含有两个未知变量“中子通 量”和“净流量”,这并不是一个封闭方程。为了进一步简化,通常使用关于扩散的斐克定 律(Fick’law)来对中子通量和中子流量的关系做近似,其中斐克定律描述为
(9.8)
J+ (r, E,t) = ∫ nˆ ⋅ Ωφ(r, E, Ω ,t)dΩ nˆ⋅Ω / ≥0
(9.9)
同样,相反的方向可以表示为
J− (r, E,t) = ∫ −(nˆ ⋅ Ω)φ(r, E, Ω ,t)dΩ
nˆ⋅Ω / ≥0
我们可以定义
KG J (r,
E,
t
)
为,
(9.10)
∫ nˆ ⋅ J (r, E,t) = J+ (r, E,t) − J− (r, E,t) = nˆ ⋅ K Ωφ(r, E,Ω,t)dΩ Ω
(9.11)
这与式(9.6)是统一的,于是我们可以得到如下解释
nˆ ⋅ J (r, E,t)dEdA∆t = 能量在E处dE内,在时间间隔∆t内,由dA的"-"法线 方向进入"+"法线方向通过dA的“净”中子数。 (9.12)
nˆ ⋅ J 与 J + 的差别在于“净”这个字。
问题分类
中子分布函数包含 7 个变量,3 个是中子的位置,3 个是中子的速度或是 1 个能量加 2 个运动方向,最后一个变量是时间。通过对某个或某几个变量进行积分,或将某些变量如能 量设为指定值,可以得到简化的分布函数。这样做之后,就可以将输运问题分解为一些更为 简单的问题,比如中子慢化、中子扩散、中子热化、以及同速中子的输运,而每个问题又可 以通过进一步的近似方法来进行分别研究。这些单独的问题不仅在物理上分别有所侧重,也 可以互相联系起来,从而有助于理解中子输运的本质。
下面给出输运方程的简要推导,通过推导我们会知道它只是一种平衡关系。当然你也可 以进行更加精细的推导,包括量子力学公式,但是我们认为这对于理解输运方程的基本物理 概念是不必要的。中子“数密度”定义如下:
n(r, v, t)d 3rd 3v ≡ 在时间 t , r 处体元 d 3 r ,速度在 v 处 d 3 v 内, 中子的期望值
G
G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使用标量 E 和一个二维的矢量 Ω 来代替矢量变量 v ,这样
v = (vx , vy , vz ) → (v,θ ,ϕ ) → (E,θ ,ϕ ) 。因此, d 3v = v2dvdΩ ,而 dΩ = sinθdθdϕ 。这
样,就可以得到
n(r, v, t)d 3rd 3v ≡ n(r, E,Ω, t)d 3rdEdΩ = 在时间t,r处体元d3r, 飞行方向在Ω处dΩ,能量在E处dE内,中子数目的期望值
Ⅱ. 中子输运方程——介绍
中子输运方程是在研究中子在介质中相互作用和迁移时最基本的方程。对于结构——速 度相空间中的中子,这个方程及方程的解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分布函数。得到这个分布函数 就可以解决在反应堆理论中几乎所有感兴趣的问题。但是,通常并不需要知道分布函数本身, 知道在相空间中的坐标如速度方向、能量或位置的积分就已经足够了。
对(9.15)的另一种简化是通过对系统的体积积分从而去掉方程的空间依赖性。积分之 后,(9.15)的第 1 项等于 0,
∫ D∇2φ(r, E)d 3r = D∫ ∇ ⋅ J (r, E) ⋅ d 3r = D∫ J (r, E) ⋅ dS
V
V
S
它与系统表面的总流量成正比。而第 2 项在大(无穷)体系下等于 0。这样,(9.15)的剩余项 变为
在时间间隔 ∆t 内,通过 dA 中子数的期望值
(9.7)
设 J + (r, E, t)dEdA∆t = 能量在 E 处 dE 内,在时间间隔 ∆t 内,沿 dA 的法线 nˆ 的‘-’方向 进入‘+’方向通过 dA 的中子数的期望值
或者,
= ∫ nˆ ⋅ Ωφ(rG, E, Ω ,t)dEdΩ∆tdA nˆ⋅Ω / ≥0
∫∫∫ ∫ vf
( E )dEd Ω 4π
V
,Ω' ,E'
Σ
f
(E'
)φ ( r,
E',
Ω',
t )dE 'd Ω'd
3r∆t
+
V
S(r,
E , Ω, t )d
3rdEd Ω∆t
(9.2)
式中,f(E)裂变能谱,φ(r, E ',Ω',t) ≡ n(r, E ',Ω',t)v 为中子通量,S 是外部源分布。
∫a+εδ (x − a)dx = 1,
和 φ (r) = ∫φ(r, E)dE
(9.17)
这是研究中子扩散的起点。为了简单起见,今后将不再标出上划线,但是(9.16)式的原型应 该牢记。我们在第 10 章会再次研究这个方程的不同解法,包括对于边界条件的处理。注意 到(9.16)反映的仍然是一个平衡关系——从一个体元流入和流出的差值(扩散)与同一个体 元中产生和吸收的差值所形成的平衡。
所损失掉的能量 E,用 Σt 来表示,与通过裂变产生的中子能量,以及从其它能量散射到 E
的中子的能量是平衡的。我们将在下一讲讨论(9.18)的不同解。
除了(9.16)和(9.18)以外,通过(9.5)还可以推导出另两个等式。假设所有的中子都只 有单一的能量 Eo,则可以等价地写出
φ(r, E,Ω) = φ(r,Ω)δ (E − E0 )
简单的令 Σ(E ) → Σ(r, E )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线性方程,因为我们已经忽略了中子——中
子反应(这类事件的平均自由程为 108cm 或更大)。有时,中子的输运方程又被称为玻尔兹 曼(Boltzmann)方程;不过在使用这个术语时应该谨慎,因为在气体分子运动学中,玻尔 兹曼方程是用来处理粒子间的相互碰撞问题的,通常是非线性的。
(2) 散射
∫∫∫ ΣS (E' )φ(r, E', Ω', t)d 3rdE'dΩ'∆tF (E'Ω' → EΩ)dEdΩ
(9.3)
V ,E' ,Ω'
式中,F (E' Ω' → EΩ)dEdΩ=一个中子从(E',Ω' )散射到能量在E处dE内,方向
在Ω处dΩ内的条件概率。损失也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碰撞,另一个是流出。
J = −D∇φ
(9.14)
这样就可以推导出处于稳态下的大体积系统的扩散方程
∫ ∫ [D∇2 − Σt ]φ(r, E) + vf (E) dE'Σ f (E' )φ(r, E' ) + dE'Σs (E' )φ(r, E' )F (E' → E) = 0
(9.15)
这是一个与能量有关的扩散方程,但仍然无法求解。既然方程也描述了中子慢化的过程,那 么就可以考虑进一步的简化。
(3) 碰撞
(4) 净流出量
∫ Σt (E)φ(r, E,Ω,t)d 3rdEdΩ∆t
V
∫ Ω ⋅ nˆvn(rS , E,Ω,t)dsdEdΩ∆t = ∫ d 3rΩ ⋅ ∇φ(r, E,Ω,t)dEdΩ∆t
S
V
(9.4)
∫ ∫ 式中 nˆ 是 rs 处的外法线方向,并且应用了散度定理 d s ⋅ F = d 3r∇ ⋅ F 。将“增加”与“损
对于稳定态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地假设中子分布以及外部的中子源都是时不变的。这样 式(9.5)中左半部分就等于 0;剩下的部分是时间独立的中子输运方程。待研究的问题有两
类,一类存在外部源另一类不存在外部源。前一种情况对应于次临界反应堆系统,这时需要 有外部源的存在来维持堆内中子密度的稳定。而第二种情况描述了处于临界状态的反应堆, 它的中子密度在没有外部源的时候也是稳定的。
中子输运方程是含有 7 个未知变量的微——积分方程。由于无论是作为边界值问题或是 初始值问题,我们都很难对它直接求解,因此在反应堆理论中,所有遇到的方程都是在原输 运方程的基础上做了某种程度近似。
中子流量 “流量”(current)常被用来表示流向某个特定方向的粒子流;它频繁地出现在粒子的
散射以及输运过程的讨论中。为了精确,首先定义中子通量φ ,正如上文所述,它是中子输
设想一个体积为 V 表面为 S 的子系统,那么在时间间隔 ∆t 内,体积 V 内,能量在 E 处 dE 内,方向在 Ω 处 dΩ 内中子数的变化可以表示为:
∫ [n(r, E,Ω,t + ∆t) − n(r, E,Ω,t)]d 3rdEdΩ = 增量 − 损失
V
其中,增量来自两种贡献。
(9.1)
(1) 裂变和外部中子源
S
V
∫ 失”相加,除以 ∆t ,并且取极限 ∆t → 0 ,我们可以将平衡方程(9.1)写成 [] = 0 的形式。
V
既然 V 是系统中的任意部分,则欲使任意 V 时积分都为 0,被积函数[]必须恒等于 0。因此
可以得到,
∫ ∂n(r, E,Ω,t) ∂t
wk.baidu.com
=
vf (E) 4π
G E' ,Ω'
dE 'd Ω'Σ
22.54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应用(2004 年春季) 第九讲 (2004 年 3 月 4 日) 中子输运方程——分布的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J. J. Duderstadt and W. R. Martin, Transport Theory (Wiley Interscience, 1979). G. I. Bell and S. Glasstone, Nuclear Reactor Theory (Van Nostrand Reinhold, 1970) K. M. Case, F. deHoffmann, G. Placzek,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eutron Diffusion, vol. 1, LASL, 1953. R. K. Osborn and S. Yip ,The Foundations of Neutron Transport Theory (Gordon and Breach, 1966).
到目前为止,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简化。一个是通过对能量 E 进行积分从而将 其消除。这样的结果就是如下的中子扩散问题
D∇2φ (r) + [vΣ f − Σa ]φ (r) = 0
(9.16)
式中的上划线表示了两种不同的能量积分结果,一个是有效平均通量截面,另一个是积分通 量
Σ = ∫ dEΣ(E)φ(r, E) ∫ dEφ(r, E)
f
( E )φ ( r,
E ' , Ω' , t)
+
S(r, E,Ω,t)
(9.5)
∫+ dE'dΩ'Σs (E' )φ(r, E',Ω',t)F (E'Ω' → EΩ) − Σt (E)φ(r, E,Ω,t) − Ω ⋅ ∇φ(r, E,Ω,t) E ',Ω‘
方程(9.5)就是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中子输运方程。对于非均匀体系,我们可以
运方程的解。既然流量和通量使用同样的量纲,那么二者的区别到底是什么?令
由于粒子通量为
J (r, E,t) ≡ ∫G Ωφ(r, E,Ω,t)dΩ Ω = ∫G vn(r, E,Ω,t)dΩ Ω
(9.6)
vn(r, E,Ω, t)dEdΩ∆tdAcosθ = 能量在 E 处 dE 内,飞行方向在 Ω 处 dΩ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