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历史第三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期末复习提纲(背诵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期末复习提纲(背诵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期末复习提纲(背诵版)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⑴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⑵1895年,孙中山联络陆皓东发动广州起义,结果失败,孙中山断发改装,流亡海外。

2、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日本东京(1)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创立民国(民权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平均地权(民生主义:改革土地制度)(2)机关刊物:《民报》(3)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意义: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发展3、三民主义⑴创立者:孙中山⑵三民主义内容:民族(前提)、民权(核心)、民生(发展)⑶意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第9课辛亥革命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萍浏澧起义:刘道一、蔡绍南;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安庆起义时间:徐锡麟,秋瑾3、广西起义:孙中山、黄兴;4、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孙中山、黄兴、赵声。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意义:起义虽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三、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①终结封建帝制②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制③引发社会生活巨变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1、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措施:改用公历;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中华民国纪年法:1911年+民国?年=公元?年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过程:①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260年的统治结束。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第三单元复习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第三单元复习

北伐 战争
南京政府 的成立
南昌起义
时间: 1927.8.1(建军节)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927年10月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 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俩军会师组建中国第一支新 型 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第四军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 维埃共 和国”中央临时政府
4、下列人物中,没有出席一大的是( ) ①陈独秀 ②毛泽东 ③董必武 ④李大钊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③④ 5、“我们今天开这个军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 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 的骨干。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事业便可以成 功。”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这番话的黄埔军 校总理是 A、孙中山 B、蒋介石 C、周恩来 D、黄兴 6、1926年,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 把革命推向全国,进行了( ) A、北伐战争 B、二七罢工 C、安源路矿罢工 D、五卅运动
时间
1927年8月1
领导人
周恩来等
地点 南昌
湘赣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 党的第一枪 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 命根据地,找到了一 条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 路 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 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粉碎了反动派企图, 保存了力量 ,沿途 播种子

1927年9月
秋收起义
毛泽东
毛泽东 朱德
边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冈山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
长征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瑞金
会宁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第一
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 昌起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7 第一支坚强的红军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件《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复习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件《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复习

总统制
袁世凯接受日本旨在灭亡 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 分内容,以换取日本支持。




















护国运动 1915.12
中华帝国 1916
挫败了袁世凯的复辟阴谋,使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二次革命 反对总统制,维护责任内阁制度 护国战争 反对帝制,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思维导图
典型例题
1.某学者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
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下列哪选项最符合上述材料( )
D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民主科学
D.三民主义
2.1901年,“建设新中国”一词在报刊上频繁出现,有人倡言“推翻旧政府”“立党救国”。这反
9.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里程碑。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B
①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③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④促进了人们
思想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让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与右图漫画
这一年是农历辛亥 年,因此历史上称 这次革命为辛亥革 命。是中国近代史 上一次伟大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
中华民国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1912.1.1
2月12日
3月10日
3月11日
孙 中 山

八年级历史世界史第三单元复习 《封建时代的欧洲》

八年级历史世界史第三单元复习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复习协同导学单【学习目标】1、了解基督教的兴起。

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2、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3、了解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特征和大学的兴起4、了解拜占庭帝国的扩张和《查士丁尼法典》【课前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填空,并在书上划好)一、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1、1世纪;基督教出现在帝国统治下的地区。

长期遭受苦难,渴望“”的到来。

应运而生;耶稣教导人们,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2、481年,建立的王国。

克洛维为了稳固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①宗教上: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②经济上:克洛维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和。

③军事上: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

3、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进行改革。

与之间有严格的等级性,、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意义。

这样,形成了以的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11世纪,这种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4、800年查理举行加冕礼,建立“”。

年,帝国一分为三分化为:、和。

二.西欧庄园1、庄园是一个的的和单位。

从世纪开始逐渐形成;大约到世纪遍布欧洲各地。

2、庄园里居民包括(封建主)和;庄园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和缺少自由的。

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保有权。

农奴依附于,缺乏人身自由。

3、西欧庄园具有权。

主持法庭的是或。

佃户侵犯利益的行为;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的行为等,都会受到法庭的制裁。

惩罚手段通常是处以;审判依据法或法4、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的作用。

既维护了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的权益。

三.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1、从世纪起,随着提高,增加,发展,增长,西欧城市开始恢复起来;2、城市一般坐落封建领主的上。

城市居民常用和的手段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复习课件(共3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复习课件(共33张PPT)

考点知识回顾 考点一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八上P38-41) 2019年是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125周年。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考点知识回顾
主题
具体内容
孙中山 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一生以革命为己任 评价
考点知识回顾
【易混易错】
(1)孙中山没有直接参加武昌起义,直接领导武昌起义的是黄兴。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非封 建制度,也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我国封建制度到1952年 底土地改革完成后才结束。 (3)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如:民国33 年=公元1944年-1911)。
革 义 族的思想解放

(4)社会生活 :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辛亥革命 的胜利果实最终被 袁世凯 窃取,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社会性质(半 局限性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发生改变,也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典型例题】
例(山东青岛)“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
【典型例题】
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共同纲领》
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 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 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 力。因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 件。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中华民国约法》、C项《中华民国宪法》都 是袁世凯颁布的资产阶级专制性质的文件;D项《共同纲领》是新中国 成立前夕颁布的文件。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

(新人教版)-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讲述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成果和意义。

2.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比教学法:通过比较不同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历史问题,准备课堂讨论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验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革命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期发生的一次世界性大战争,发生在1914年至1918年间。

这场战争也被称为“大战”、“全球大战”或“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是由于各国在殖民地、贸易、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矛盾与冲突而爆发的。

在战争中,各国利用了先进的军事技术,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

1.1战争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敌对情绪不断升级,导致各国之间彼此怀疑和敌对。

一方面,德国和奥匈帝国等国家试图通过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来获取更多的殖民地,这引起了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的不满和抵制。

另一方面,俄国和奥匈帝国之间存在领土争端,使俄国认为奥匈帝国是自己的敌人。

另外,德国和法国之间也存在领土争端,导致两国之间的敌对情绪加剧。

此外,军备竞赛和民族主义也是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1.2战争的进程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继承人弗兰茨·费迪南大公遭到刺杀,导致了一系列事件的发生。

这一事件引发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随后各国纷纷加入战争。

在接下来的四年中,战争在欧洲各地的陆地、海洋和空中进行,使用了大规模的火炮、毒气和飞机等现代武器,造成了大量的伤亡和破坏。

1917年,随着美国的介入,战局开始向对德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最终,于1918年11月11日,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结束了这场残酷的战争。

1.3战争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之一就是战争结束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旧有的帝国主义体系崩溃了,一些国家的统治者和政治制度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战争的伤亡和破坏导致了战后各国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也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隐患。

二、俄国革命俄国革命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在1917年发生的一场革命。

这次革命最终导致了沙皇统治的结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俄国革命对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1、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该事件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性质:(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最能体现该事件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中共一大),时间(1921年),地点由(上海)到(浙江嘉兴南湖)。

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大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4、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1924 )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

5、黄埔军校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性质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特点(政治课程和军事课程并重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校长是(蒋介石),政治部主任是(周恩来)。

6、之所以说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是因为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之所以说国民大革命失败了是因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7、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它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8、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大的一块是(中央革命根据地)。

9、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时间是( 1927)年(8)月(1)日。

10、井冈山会师的双方人物是(朱德,陈毅)和(毛泽东)11、长征的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起至时间是( 1934年到1936年),长征的性质是(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目的是(保存当和红军的基干力量),胜利的标志(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2、四渡赤水的作用(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巧渡金沙江的作用是(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一、五四风雷(无产阶级)时间:1919年初导火线: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的合理提案遭到和会的拒绝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时间:1919年6月5日反帝爱国运动的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选择题1. 遣返回总结的内容是:- A. 大规模- B. 犹太人涌向前线- C. 随时带着随身携带及时准备- D. 犹太人被驱赶到犹太区- 答案:D2. 犹太人到集中营后发生的事情主要有:- A. 集中营中的犹太人被逐渐杀戮- B. 集中营中的犹太人逐渐增加- C. 集中营中的犹太人受到优待- D. 集中营中的犹太人逐渐释放出去- 答案:A3. 犹太人集中营是纳粹德国的一种具体的办法,其目的不仅分家,而且在体力上摧残和?- A. 侵略他们的荣誉感- B. 侵略他们的思维能力- C. 侵略他们的地位- D. 侵略他们的思想观念- 答案:A4. 纳粹将犹太人关进集中营的直接导火索是:- A. 犹太人的崛起小办法- B. 犹太人集中拥有大量财富- C. 犹太人对德国政府的不满和批评- D. 犹太人被认为是国家的威胁- 答案:D5. 纳粹德国企图灭绝犹太人的最终目的是:- A. 获得犹太人的财富- B. 减少犹太人在德国的数量- C. 销毁犹太文化和犹太人的种族意识- D. 扩大德国的国土- 答案:C判断题1. 遣返运动是纳粹对待犹太人的一种手段。

- 正确2. 纳粹党的发展的阶段是五个阶段。

- 错误3. 当集中营密集建设完毕时,纳粹立即开始犹太人。

- 错误4. 纳粹主要是因为犹太人在经济上的过于强大才对犹太人进行迫害。

- 正确5. 集中营主要是为了剥夺犹太人的财富。

- 错误。

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

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

朱德: 南昌起 义时任 第九军 副军长
二、革命摇篮井冈山
1、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 4、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为什么井冈山成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 据地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地点: 名称 性质: 1927年4月 南京 南京国民政府
代表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油画《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在起义总指挥部(原江西 大旅社)下达了起义命令,经过4个多小时激战,全歼敌 军3000余人,取得了南昌起义的胜利。
一、八一南昌起义
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策 1927年8月1日 南昌
黄埔军校培养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
思考:黄埔军校与北伐战争有何联系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吴佩孚
张作霖
孙传芳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蒋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
汪精卫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
标志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时间:
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
间: 1921年7月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 地 点: 上海(先)嘉兴南湖(后) 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出席人员: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 领导工人运动。 主要内容: 通过了党的革命纲领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 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标 志: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意 义: 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时
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 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单元复习(第三单元)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单元复习(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孙中山创建兴中会等革命活动;2.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3.掌握孙中山如何创立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等历史基础知识。

二、自主预习1.1894年,孙中山在联合华侨,成立,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革命军》、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3.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成立了。

4. 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合作探究1.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什么?各有什么内涵?2.同盟会的政治纲领相比兴中会的政治纲领有哪些进步性?四、随堂演练1.“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

”“他”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自强求富B.三民主义C.民主科学D.毛泽东思想2.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

“鞑虏”指的是()A. 西方列强B. 满清政府C. 少数民族D. 北洋军阀3.下列属于中国同盟会创立的机关报是()A.《新青年》B.《万国图志》C.《新人民》D.《民报》4.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先生把“政治革命”概括为()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5.判断题(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民主”、“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

(2)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团体同盟会。

(3)1905年,兴中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还通过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3、[08盐城中考]《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属于沪浙(上海.浙江)红色旅游区的主题是()A.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开国大典,国旗飘扬4、[09德州中考]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5、[08芜湖学业]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

该影片再现的是:()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6、[09河北中考]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走上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始于()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C.遵义会议的召开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7、[09烟台中考]右图是江泽民为南昌的题词。

下列史实与此有关的是()A.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D.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8.[09黄石中考]黄石某中学决定暑期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他们选择的路线应是()A.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吴起镇B.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吴起镇C.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吴起镇D.瑞金—大渡河—赤水—金沙江—吴起镇9、[09滨州中考]下面是老红军黄镇在长征途中的速写。

图片反映的史实发生在()红军过草地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B.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册1-3单元复习资料

八年级历史上册1-3单元复习资料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839---1901年)第1课鸦片战争1、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2、根本原因:开拓中国市场,维护扩大侵略权益。

3、时间:1840年~1842年4、结果:失败。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制度腐朽,经济落后)5★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2100万元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关税协定:英国商人在通商口岸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关税协定”这一条约最符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条款。

6、★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

7、★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注: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8、了解:鸦片战争中关天培和广州三元里人民都进行了英勇的抗英斗争。

第2课烽烟再起1、1856年英国、法国(主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则充当了帮凶。

注:火烧圆明园体现了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

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注:割地最多国家是俄国,条约是《瑷珲条约》;割库页岛的条约是《北京条约》。

3、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4、洪秀全发起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今南京)。

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5、注: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清政府同西方侵略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开始于太平天国运动中。

6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八年级历史上册三、四单元复习提纲(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三、四单元复习提纲(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三、四单元)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知识点1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一、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二、革命思想的传播: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三、同盟会:1905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创办《民报》作为机关报。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四、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9课辛亥革命一、革命志士的奋斗萍浏醴起义: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安庆起义:徐锡麟死难。

革命党人秋瑾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筹划领导,最终失败.黄花岗起义:牺牲的七十二名烈士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二、辛亥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一、中华民国的建立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上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一、二次革命: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身亡;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 PPT课件 图文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 PPT课件 图文
(2)主要力量 倾向革命的湖
武昌起义 (3)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4)经过
(5)结果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
(6)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第9课 辛亥革命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 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 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帝制
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 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 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 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书》
开始认识到,只 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 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上书改革、转向革命
早年革命活动 (2)成立兴中会
革 命 先 行 者 孙 中 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成立兴中会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时 间 1894年11月
地 点 檀香山 人物 孙中山 宗旨 振兴中华

北洋政府

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
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由

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
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

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背景 ① ② ③
北 二次革命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的创建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为什么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要 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民主 的先行者。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 程中,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 主义,发动武装起义。

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简要总结我国建国以来所取得 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我国有了用于实战的导弹;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成功; ●2003年“神舟5号”载人飞船往返成功; ●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 杂交水稻。
改革开放前 衣 数量有限、色彩样 式单调
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2001年)
两弹:原子弹(1964年)氢弹(1966年) 一星:人造地球卫星(1970) 科技
2003年“神舟5号”载人飞船往返成功
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 863计划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教育
基础教育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成就
改革开放后 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为展 示风度、个性的方式 人们不但能吃好,还能吃好 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 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开摩托车、乘出租车、开私 家车出行,乘飞机旅游

食物匮乏、单调, 甚至没有解决温饱 问题
居住条件差 步行、自行车、公 交车


想一想:邓小平的这两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
简要叙述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中美关系 的发展状况?
●建国初期美国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政策,双方 处于敌对状态达20年。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中美外交坚冰。 ●1971年,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与 周恩来会谈。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签署《中美联合公 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社会生产迅速发展的今天,经济竞争实际是科 技竞争。而科技的基础在于教育。“谁掌握了面向 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 战略主动地位。”所以要振兴科技,首先要大力发 展教育事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表解知识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2.第一次国共合作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4.红军长征(二)剖析重、难点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实现过程必要性:华盛顿会议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北洋政府继续实行反动统治,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

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中国共产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中国革命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把革命引向胜利。

可能性:国民党是当时中国各党派中比较革命的、真正的民主派,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而且在南方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孙中山在革命连遭失败后,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思想发生伟大转变。

实现的过程: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

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

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

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

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3.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方面: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联合绞杀。

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引起了帝国主义恐慌,英、美、日等先后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屠杀中国军民。

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蒋介石与帝国主义势力勾结,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也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主观方面:陈独秀及共产国际代表妥协退让,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

陈独秀害怕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同意共产党员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同时压制工农运动等,这是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4.国民革命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一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者在国民革命后期以牺牲工农根本利益的方法来维持国共合作,把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这是大革命失败的最惨痛教训。

二是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陈独秀反对建立人民军队,压制工农武装,导致在蒋介石、汪精卫屠杀革命志士时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革命最终失败。

5.北伐的战略方针上图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实力情况表,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三派军阀中张作霖的实力最强,称霸北方;吴佩孚立足中原,虎视广东;孙传芳盘踞东南,控制五省。

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北伐军采用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式,即以湖南湖北为主战场,集中主力北上,扫除首恶吴佩孚,占领武汉;然后挥师东进,歼灭孙传芳;最后进入长江以北地区,打垮张作霖。

这是因为吴佩孚控制湖南湖北,对广东国民政府的威胁最大。

如果北伐军先打张作霖的话,必须经过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地区,尽管三派军阀矛盾重重,但反对革命却是一致的。

如果北伐军先打孙传芳,吴佩孚就会沿着粤汉铁路南下进攻广东革命政府,或者截断粤汉铁路,断绝广东革命政府的物资来源。

因此,北伐军把吴佩孚作为首要的打击对象。

此外,为防止孙传芳从侧后进攻广东革命政府,北伐军分三路进军:一路指向湖南湖北,进攻吴佩孚;另外两路分别进攻江西和福建、浙江,牵制孙传芳,防止他背后袭击。

北伐军所制定的正确的作战方针,是北伐能够顺利进军的一个重要原因。

6.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主要表现第一,对中国革命的基础问题做出了完全错误的分析,主张由资产阶级来领导革命,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丢掉农民,形成了右倾投降主义的理论基础。

第二,为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辩护。

在蒋介石紧锣密鼓地准备反革命政变之际,1927年4月5日,陈独秀和汪精卫在上海发表了《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说:“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这类谣言,不审自何而起。

国民党最高党部全体会议之决议,已昭示全世界,决无有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

”要群众“不听信任何谣言”。

这个宣言,帮助了蒋介石,解除了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思想武装。

第三,下令解散工人纠察队,解除农民武装。

第四,向汪精卫全面投降。

1927年6月30日,陈独秀操纵中共中央扩大会议,正式通过国共合作十一条决议。

这个决议取消了共产党的独立性和对革命的领导权,出卖了人民政权和人民武装,是一个向国民党汪精卫集团全面投降的纲领。

7.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国民党从1930年12月开始,对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妄图消灭红军,摧毁革命根据地。

前四次的反“围剿”斗争,在毛泽东正确军事思想指导下,均取得了胜利。

第五次反“围剿”,由于受到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破坏,致使红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1933年9月底,蒋介石集中一百万兵力,自任总司令,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

其中用于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兵力有50万人。

这次“围剿”,敌人采取持久作战和堡垒战的新方针。

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军的领导岗位,中共临时中央直接领导这次反“围剿”战争。

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秦邦宪)把军事指挥权完全交给了共产国际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

而李德只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那种正规阵地战的经验,并不懂得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特点。

他们反对“诱敌深入”,命令红军全线出击,企图实现“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使红军辗转于敌军主力和堡垒之间,陷于被动地位。

1934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在江西瑞金召开了六届五中全会。

这次会议把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推向了顶点。

“左”倾冒险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得红军在反“围剿”战争中只能继续执行前一段的错误战略战术,从而在蒋介石重新发动的进攻面前遭到更为严重的损失。

4月中旬,国民党军队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

“左”倾错误领导不顾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调集红军主力同敌人“决战”。

经过18天的血战,部队遭受重大伤亡,广昌失守。

7月,在敌人新的进攻面前,又兵分六路,全线防御。

10月初,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相继失陷,中央根据地日益缩小。

红军在根据地内粉碎敌人“围剿”的可能性已经完全丧失,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6万多人撤离中央苏区,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

这便是长征的开始。

8.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都是先占领城市,后夺取农村,中国不能走类似的道路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

①经济上,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薄弱,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中国的城市革命缺乏阶级基础。

②政治上,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不具备合法斗争的条件,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中国工人阶级没有在城市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政治斗争的条件,因此中国革命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③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失败的共同原因就在于照搬苏俄经验,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背离了中国的国情。

毛泽东从实践中认识到这一经验教训,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从而使中国革命开始了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9.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比较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发生在大革命失败后。

②目的相同:反抗国民党屠杀,挽救革命。

③过程相同:都受到挫折,都转到农村。

④方式相同: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

⑤影响相同: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为创建人民军队揭开了序幕。

不同点:南昌起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借用国民党旗号的武装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则公开打出工农革命的旗号,抛弃了国民党旗帜,不但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较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10.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红军长征初期的严重损失表明中国革命己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引起党的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怀疑、不满;突破湘江的封锁线后,红军只剩下3万多人,不满情绪达到顶点。

在成功与失败的比较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指挥的正确,要求改变领导的愿望日益强烈。

转兵贵州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战略方针的第一次改变,避免了红军的覆灭,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条件。

11.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第一,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内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

第二,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解决了自己的路线,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政党,完全可以独立地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第三,遵义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力量极度削弱,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的紧要关头召开的,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2.关于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①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红军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毫不动摇地保持着革命必胜的信念。

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苦,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②第五次反“围剿”前,红军已有30万人,可是三支主力红军会合时,已不足三万人。

但是这些经过千锤百炼后保存下来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极为宝贵的精华,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③毛泽东同志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因为正当抗日烽火即将在全国燃起的时候,三支红军在接近抗日前线的陕北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共产党转入了新的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