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复习资料1、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巨变(区别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 答:(1)孙中山:辛亥革命(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3)邓小平:改革开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启示(党成立以来得出的结论):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3)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4)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是歌颂我国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另外《东方红》是歌颂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春天的故事》是歌颂第二代领导集体的(1)“三代领导集体”核心人物分别是谁?是什么会议确立了他们的领导地位?第一代领导集体 毛泽东 遵义会议第二代领导集体 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三代领导集体 江泽民 中共十四大 (2).“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什么重大理论成果? 答:毛泽东《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3、列举建国后,我党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三个会议。
答①中共八大(1956年)②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③中共十三大4、建国以来,(1)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2)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及结果如何? (1)经历了四个步骤:答: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进行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实行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分散的个体经济影响生产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实行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
八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复习
全 会
意义:
是改革开放的 开端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闪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否定
确立
“两个凡 是”方针
“以阶级 斗争为
纲”
思想上 政治上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
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
战略决策
中央 “左” 倾领导
组织上
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党中 央领导集体
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时 期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
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
毛泽东 邓小平
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 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 得巨大成就)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起点标志: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C.邓小平南方讲话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 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 盖楼”。这种新生活的出现归功于( )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三大改造
6.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
开
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放 结果: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的对外开放格局。
作用:促进进的了管对 理外 经验贸。易有的力发地展促。进带了来了我资国金经、济先的进发的展技。术和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三单元巩固强化复习
综合练习·融会贯通
(2) 材料二中的“诗篇”指什么?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有何特 点? 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综合练习·融会贯通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 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 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设准备了条件
调动了农民 生产积极性, 解放了农村 生产力,推 动了农业发 展
历史 启示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改革就是解放生产 力,发展生产力;(3)必须不断坚持改革,正确认识我国社会 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4)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 能急于求成等
习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综合练习·融会贯通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 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 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 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 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1984年2月24日)
综合练习·融会贯通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
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⑤报告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梦”成为亮眼的
词汇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③②④⑤① 【答案】B
D.②③①④⑤
综合练习·融会贯通
7.【2020•河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综合练习·融会贯通
(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今天,指导全国人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是什么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好
第三单元复习提纲1、明朝建立的时间?方式?谁建立?都城?答:1368年;农民起义;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92、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答:政治上:①中央废除丞相,由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分理朝政;设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后形成内阁制度;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③明成祖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④明成祖继续执行削藩政策。
司法上:明太祖设锦衣卫(由皇帝直接负责),明成祖增设东厂(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对臣民进行监视,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思想上: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3、靖难之役的双方?性质?结果?答:双方:建文帝和燕王朱棣;性质:统治集团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结果:以燕王的胜利告终,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条件?人物?时间?次数?地点?地位?意义?答: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条件: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人物:明成祖派郑和;时间:1405年~1433年;次数:7次;地点: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位: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郑和是我国也是全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5、戚继光抗倭的性质?时间?双方?战役?评价?答:性质: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时间:16世纪中期;双方:明朝戚继光和日本倭寇;战役:台州九战九捷;评价: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6、谁攫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时间?答: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7、满洲兴起和清朝建立?答:明前期:属奴儿干都司;明后期:女真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后来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提纲(全级)
初中历史提纲初二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940——194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942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偿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影响:鸦片战争后,我们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856——1860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其中俄国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858《瑷珲条约》,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1860《北京条约》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19世纪80年代(1881)《改订条约》太平天国(1851——1864)农民阶级运动领导人为洪秀全第3课收复新疆1865 阿古柏入侵新疆。
1876 左宗棠开始进入新疆。
1878 除伊犁外,新疆回到祖国怀抱1884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4.增辟通商口岸等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 清政府被迫与1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做担保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影响:1.《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2.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6课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中央以奕欣,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用1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4.假如你是一位记者,采访了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你的采访报道中不应出现以下哪个观
点?( B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为纲 C.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5.右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 一次转折性会议召开20周年 而发行的纪念章。这次会议 是( C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第9课 改革开放
知识要点 一. 改革开放的实质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国有企业改革 四.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改革开放
对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内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改
(十四大提出:
革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 尝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6.1978年被称为“中国命运大转折”的一年,
这一“大转折”指的是(B )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7.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
又是新时期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的是
( C)
A.广州 B.深圳 C.厦门 D.上海
8.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
浦东
第四步 内地
海南
沿 区沿
经 济
全海 开方位、海经多层内
特 区
次放 城、宽领济开域的地
对市外开放放格局
苏科全科网
图一
图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 改革开放
政策。改革先从 农村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本单元的时间段为:1956-1966-197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十年内乱时期。
第10课:建设之路的探索【课标要求】: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知识点】:1、中共八大(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确立,我国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2)时间:1956年9月(3)主要内容:在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确定了国家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明的方向。
①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②国家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
(4)评价:这次大会是中共作为执政党之后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时间:1958年5月(2)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评价:它反映了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规律,片面突出和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单纯地强调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3)严重后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掀起了“大跃进”的热潮。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表现、严重后果、教训。
(1)时间:1958年发动。
(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犯了“左”倾错误。
(八大二次会议成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的直接原因;忽视客观经济规律,过分夸大人的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是其发动的根本原因。
)(3)各自特点:①大跃进:盲目求快,急于求成,一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二是高指标带来高估产,浮夸风盛行。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事业全面推向 21 世纪》的报告—— 四、列举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4、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 5、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的会议—— 6、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会议—— 8、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的会议—— 9、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会议—— 五、列举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内容。 1、文化大革命后坚持的“左”的指导思想—— 2、1978 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的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 4、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5、对内改革在农村具体表现—— 6、对内改革在城市的重点—— 7、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 8、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哪几个路线的拨乱反正——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中心是—— 两个基本点是—— 六、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颁布的几部法律文件(6 例)名称及意义。 七、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 八、列举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九、列举对国有企业改革在哪几个方面进行。 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或效果)和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 十一、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时间、内容、意义。 十二、列举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主要内容。 十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十四、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应该有以下感想及认识: 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的发展 相适应;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大力进行经 济建设;引进科技、资金、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重视教育;健全民主与法制 建设,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2024(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清单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单元框架
二.知识梳理
(一)、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点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党的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
(2)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拉开序幕的。
(3)民主和法制建设是在本次会议后得到进一步加强的。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
(5)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会议前后开始发展和逐步形成的。
(二)伟大实践: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
【重点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政策的四次调整
2.对外开放
【重点解析】经济特区“特殊”在哪里?
经济特区的“特”主要指它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但它的社会制度没有改变,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重点解析】比较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巨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至三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至三单元复习提纲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至三单元复习提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政协职能:代理人民代表大会职责)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意义:为新中国的筹建做了准备内容:通过了《共同纲领》(作用:临时宪法),选举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时间:1949年10月1日。
政府:中央人民政府(2)成立标志:开国大典(意义: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3)历史意义:①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
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抗美援朝1、原因:①美国派兵侵略朝鲜。
②美军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安全。
③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4、司令:彭德怀5、过程:五战五捷6、战斗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邱少云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7、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9、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标志着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10、意义:巩固了新生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完整版)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
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
本文档将对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的复知识点
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中国古代的经济和文化
- 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农业生产工具逐渐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制造业逐渐兴盛,例如铁器、瓷器、丝织
品等。
- 中国古代的商业活动发展迅速,物流和市场网络逐渐完善。
- 古代中国的文化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强调家庭伦理、社
会秩序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冲击
- 16世纪末,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带来了新的科学技术、
宗教和思维方式。
- 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出现了一系列变革和思想解放的潮流。
- 西方文化的传入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
- 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经历了战争、革命、改革等重大事件。
-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过渡。
-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的复习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提纲第10课建设之路的探索★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背景、主要内容、确定的国家主要任务、意义。
时间:1956.9。
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主要内容:在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了国家的主要任务(八大最突出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也再次证明八大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是正确的)。
国家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八大二次会议召开的时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严重后果。
时间:1958.5;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严重后果:大跃进运动和人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发动。
(八大二次会议成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标志;对我国当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认识不清,忽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人的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是其发动的根本原因。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倾表现、严重后果、教训。
“左”倾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大肆泛滥;严重后果: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教训:要尊重科学,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注意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国民经济调整的目标、八字方针、结果。
目标:通过对工农业生产指标、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工业内部的关系、城乡人口比例等的调整,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市场供应得以改善。
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结果: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第11课艰难时代的创业英雄1、“艰难年代的创业英雄”中的“艰难年代”是指哪一段时期?1956年——1976年,包括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十年和文革时期的十年。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P59)(1978年12月,北京)——改革开放的开始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联系歌〈春天的故事〉)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开始,最早在安徽、四川两省P61表格)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2、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三、对外开放(参见P62“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先开放经济特区,再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接着发展到开放经济开放区,最后逐渐向内地发展成现在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2。
31980年)、海南省(1988年,最大的经济特区);(经济特区集中于福建、广东、海南三省)45化建设的进程;建设经济特区,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一、科技(P65)1、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大大提高了亩产量,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参见P65“袁隆平在田间工作”图)2、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二、教育1、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参阅P66“邓小平题词”)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世纪末,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目的: 引进外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
①结束: 文化大革命结束 ②要求:群众要求纠正文革“左倾”错误 ③坚持: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 ④讨论: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释疑历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主要内容、意义 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 内容:
否定 确立 ①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 思想上 “两个凡是” 路线; 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政治上 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以阶级斗争为纲 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改革开放。 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 组织上 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 左倾领导、个人崇拜 导集体 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春天的故事
十一届三中全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哪些内 南 容? 巡
讲 1992初话
1978 1982 1987 1992 1997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改加 革强 开民 放主 与 法 治
中 共 十 二 大
中 共 十 三 大
1、平反冤假错案。 表现 2、完善法律制度: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通过《义务 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 一系列法律。
意义 (1)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 会文化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 (2)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 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八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1919-1949)的兴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精神:爱国)1.导火线(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时间:1919年5月4日(五四青年节)2.发展前期——中心:北京主力:青年学生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初步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性质)后期—— 6月3日后中心:上海主力:工人阶级(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3.初步胜利:①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三个卖国贼;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4.意义:①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性质)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志——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地点参加者内容(党的革命纲领)1921、7 (建党节)上海后来浙江嘉兴南湖的小船上。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1、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2、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3、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书记:陈独秀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性质)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
第11课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1927)(1)黄埔军校的建立(发展)1.背景: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2.建立: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黄埔创建人: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目的/作用:培养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特点: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2)北伐战争(高潮)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一全国时间:1926—1927 政府:广东国民政府军队: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2.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吴):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湖北):贺胜桥战役、汀泗桥战役、武昌战役英雄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铁军)3.战果: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
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2)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①平反冤假错案。
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②加紧立法。
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
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
(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
第九课改革开放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不含世界史)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二)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从1949年-1954年起作用):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949,10.1下午2时):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3、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时间:1950--1952年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识的标志。
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1、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时间是:1950年10月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4、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5、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6、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时间1954年9月地点:北京;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中央“左”倾领导
组织路线
邓小平为核心的 党中央领导集体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 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时期。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遵义会议
纠正了博古等人 的错误指导思想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 地位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尝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沿海开放城市 扩大: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国后我国在农业(农村)政策上有哪些变化?
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对外开放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
思想纠错
十一届三中全会
彻底纠正了“左”的 思想错误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 心的领导集体
领导核心
挽救党、红军、革命, 生死攸关的转折
历史地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新时期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改革开放
对 内 改 革 对 外 开 放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十四大提出: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伟大的转折
“两个凡是” 思想解放运动
奠 定 基 础 作出 导致
两年的徘徊时期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掀起
内容
保障
十一届三中全会
加强民主与 法制建设
意义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阶级斗争为纲”
政治路线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初中历史总复习——八年级下册
重点中学人教版历史八年级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一、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1、前2000年左右,在希腊半岛的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出现了文明,人们把它们合称为爱琴文明,它是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
2、前8世纪,古希腊出现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历史上被称为城邦。
其中以雅典和斯巴达最重要。
3、因为濒临爱琴海,海上交通便利,雅典商业贸易发达,城邦因此繁荣起来。
4、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民主制达到极盛: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国家大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议事会”负责处理城邦日常事务;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构;但妇女、奴隶和外国人被排斥在外。
5、斯巴达崇尚武力,整个国家就像一座大兵营。
6、前5世纪晚期,由于斯巴达与雅典的彼此争战,消耗很大,因而逐渐衰落下去。
二、从共和国到大帝国1、前8世纪,罗马在地中海的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
2、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其执政官拥有很大权力;崇尚武力,军队具有多兵种协同作战的“集团军”优势。
3、前2世纪,罗马取得了地中海霸权。
4、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元首”,罗马帝国建立。
5、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6、3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
7、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三、西方文化之根1、古希腊人热衷于探讨宇宙万物的起源,“哲学”一词来自于古希腊语,其原意是“热爱智慧”。
名画《雅典学院》中展现了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2、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明了螺旋提水器和浮力定律。
3、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4、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是希罗多德。
5、前5世纪,罗马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即《十二表法》,它是罗马法和欧洲法学的渊源,也是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7、宏伟的建筑,一向是古罗马的骄傲。
其特点是庄严、厚重,多使用柱子和拱型结构。
8、认识:辉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
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一、中世纪的王国与帝国1、法兰克王国是日耳曼人建立的许多王国中最强大的一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八
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 。
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2)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 3)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①平反冤假错案。
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②加紧立法。
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
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
( 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
第九
改革开放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 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3)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农村乡镇企业
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国有企业改革:
(1)开始:从198 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2)主要内容: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④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
(3)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广东省的深
圳、珠海、汕头、福建省的厦门)。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2)对外开放的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
3 / 5
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开放原因:为了引进和吸收外资、侨资;引进新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经济特区建立的作用和影响: ( 1)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带动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 2)有利于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科学科技和管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1)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具体事例:①^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
②改革开放后,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③1982 年
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把马克思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④1987 年党的“十三”大,邓小平又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三步走战略。
(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
(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①背景一一中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
②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
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①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②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