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墓词
巴尔扎克葬词雨果
讨论
7、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8、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 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9、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 作灵魂! 10、课文第11节
讨论
1、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 2、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 想家。 3、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提示形形 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 理想。 4、于是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生畏的 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 5、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 的责任。 6、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 岁月还多。
讨论
1、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 2、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 想家。 3、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提示形形 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 理想。 4、于是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生畏的 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 5、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 的责任。 6、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 岁月还多。
讨论
• 巴尔扎克语录:
– 拿破仑以剑征服世界,我将以笔征服 世界。 – 世界上将有四个伟人——拿破仑、居 维叶、奥康尔和我……
讨论
1、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 2、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 想家。 3、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提示形形 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 理想。 4、于是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生畏的 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 5、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 的责任。 6、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 岁月还多。
创 作 年 表
• 1829年3月 长篇 《朱安党人》 • 1830年1月 中篇 《高布赛克》 短篇 《刽子手》 5月 长篇 《两个梦想》 短篇 《永别》 10月 短篇 《长寿药水》 11月 短篇 《萨拉金》 12月 短篇 《沙漠里的爱情》 • 1831年5月 中篇 《流亡者》 8月 短篇 《不可知的杰作》 《红色旅馆》 随笔 《一年两遇》 长篇 《驴皮记》 12月 中篇 《戈尔涅里乌斯老板》 随笔 《罪行和善行的六个等级》
巴尔扎克葬词标准版文档
雨果
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代表作: 《人间喜剧》(91部)
有“社会百科全书”之称。真实地反映 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描写了贵族阶级注定灭 亡,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掠夺和一切建 立在金钱基础上社会关系。
《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是其杰 出代表
代贯反1国9表 穿 对文世作 他 暴学纪: 一 力史前、生上期以活卓积爱动越极制和的浪“创资漫恶作产主”的阶义主级文导民学思主运想作动是家的人。领道袖主,义法、 代 本代长本本代《代长特1代1有1代长真1本本1代长真 本特贯本有本1本代999999表篇表篇篇篇表高表篇点世表世“世表篇实世篇篇世表篇实篇点穿篇“篇世篇表作葬 作 小 葬 葬 作 老 作 小 :纪 作 纪 社 纪 作 小 地 纪 葬 葬 纪 作 小 地葬 :他 葬 社 葬 纪葬 作既既: 词:说词词:头:说法:前会法:说反前词词前:说反 词一词会词前 词:有有,《,,》《国期百国《映期,,期《映 ,生,百,期 ,《 《《《激激有巴有有、巴伟积科伟巴了积有有积巴了 有活有科有积 有人 人人人情情哪哪哪大极全大当极哪哪极当 哪动哪全哪极 哪黎《黎黎黎间 间间间,,些些些的浪书的时浪些些浪时 些和些书些浪 些欧圣圣圣圣喜 喜喜喜又又独独独批漫”批的漫独独漫的 独创独”独漫 独也母母母母剧 剧剧剧有有到到到判主之判社主到到主社 到作到之到主 到妮院院院院》 》》》哲哲之之之现义称现会义之之义会之的之称之义之》·》》》( (((葛理理处处处实文。实生文处处文生 处主处。处文 处、、、、9999朗1111???主学主活学??学活 ?导??学 ?《《《《,,部 部部部情情台义运义,运运, 思运悲悲悲悲) )))蕴蕴》作动作描动动描 想动惨惨惨惨于于是家的家写的的写 是的世世世世理理其,领,了领领了 人领界界界界,,杰欧袖欧贵袖袖贵 道袖》》》》理理出洲,洲族,,族 主,缘缘代批法批阶法法阶 义法情情表判国判级国国级 、国发 发现文现注文文注 反文实学实定学学定 对学主史主灭史史灭 暴史义上义亡上上亡 力上文卓文,卓卓, 、卓学越学揭越越揭 以越的的的露的的露 爱的奠资奠了资资了 制资基产基资产产资 “产人阶人产阶阶产 恶阶和级和阶级级阶 ”级杰民杰级民民级 民出主出的主主的 主代作代贪作作贪 作表家表婪家家婪 家。。。、。。、 。掠掠夺夺和和一一切切建 建立立在在金金钱钱基基础础上上社社会会关关系系。。 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高二语文巴尔扎克葬词PPT优秀课件
可是雨果已有不祥之感,当天深夜回到家中,他 对在自己家中等候的几位朋友说,欧洲将失去一 位伟才。果然,巴尔扎克在这天夜里十点半去世 了,享年五十一岁。巴尔扎克的逝世使整个法国 陷入悲痛之中。雨果也悲痛万分。8月20日,天 气阴晦,细雨霏霏,巴尔扎克葬礼在拉雪兹公墓 举行。在太阳西沉的时候,面对前来送葬的法国 公众,雨果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说。
由此看来,标点符号不但有它的语法修辞功能, 有时还能替人传递信息呢。
4.关于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是欧洲19世纪30年代在文学艺术中 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文艺思潮,是现实主义文学发 展的最高成就。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趋 尖锐化,资产阶级的丑恶本质和资本主义制度的 罪恶已经清楚地暴露出来了。
不仅人民群众极为不满,就是一些“在智力的发 展上比自己的同辈更高超”的资产阶级“浪子”, 也对现实抱着批判态度。先是法国的司汤达和巴 尔扎克,继之有英国的狄更斯等接连写出了一批 有影响力的控诉资本主义罪恶、暴露社会黑暗的 作品,渐次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 学运动,其名称也就由此而传播开来。
3.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 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4.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 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
5.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6.痛苦也有它的庄严,能够使俗人脱胎换骨。 要做到这一步,只要做人真实就行。
巴尔扎克葬词
奥诺雷· 德· 巴尔扎克
Honoréde Balzac 1799-1850
罗丹作品 巴尔扎克纪念像
毕加索画的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 1799-1850
巴 尔 扎 克 之 死
巴尔扎克的葬礼于八月二十一日星期三举行。这场葬礼没 有什么隆重的排场,‚盖棺的黑色旗帜上没有标志,没有
“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 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的全部同情都 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但是, 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 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他的嘲笑是空前 尖刻的,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 ” ——恩格斯
对我们来说,
一切虚构都消失了。
蒙黑纱的鼓乐队,也没有穿花边制服的仪仗。不过,从上 午十一时起,所有‘怀念和景仰他的人’纷纷聚集到教堂 周围。那些长期同他一起,为他排字的印刷工人在人群中 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送葬的行列绵延好几条大街,几乎 看不到尽头。‛雨果自始至终参加了这场葬礼。他首先来
到博永小教堂,巴尔扎克的灵柩在此停放了两天,和巴尔扎 克的亲人们一道把灵右边,手执着灵幔的一只银球, 带领着送葬的队伍穿过巴黎的马路,走向郊外的拉雪兹神 甫公墓。墓穴在坟山的最高处,人群拥挤,山路崎岖。当 棺柩被安放进墓穴,开始填土时,太阳正在沉落,雨果站 在墓前的高地上,对肃穆的人群宣讲了《巴尔扎克葬词》。
巴尔扎克葬词课件共28页
抓住关键词语揣摩语意。 抓主干明题旨,理枝叶明深意。 联系内外语境揣摩,体味含义。
重点文句解析
对我们来说,一 切虚构都消失了。
巴尔扎克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 社会,在很多方面都参照了现实社 会。他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由好几个 现实人物综合而成,而非真实人物; 巴尔扎克虚构的社会是个市民商业 社会,是个小法国。他创造、虚构 一个社会,以便更好地展示他怎样 感受现实社会。
(恩格斯:《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雨果(1802- 1885),是19世纪 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 学运动的领袖,法国 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 阶级民主作家。贯穿 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 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 反对暴力、以爱制 “恶”。代表作是: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等长篇 小说。
表雨天辱也巨尔悼雨之他尔 了果气等思大扎一果中的扎一 这在阴等考创克代面。死克八 篇巴晦。活造在伟对作,去五 著尔,八着力并大巴为使世零 名扎细月的而不的尔巴整了年 的克雨二意骄长永扎尔个,八 演的霏十义傲寿不克扎法时月 讲葬霏日,,的复的克国年十 。礼的,死由生生死的陷五八
重点文句解析
伟人们为自己建造 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 雕像的责任。
罗丹《巴尔扎克雕像》
巴尔扎克作品 及各种传记
重点文句解析
上天在让人民面对崇高的 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 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 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 自由。
重点文句解析
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 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 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思考:
在文章中,作者借 评价巴尔扎克之死 表达了怎样的生死 观?
体会本文是如何把 情感抒发和哲理思 考有机结合在一起 的。
语言特色
把思辨的哲理与真挚情感 的抒发交融在一起。
巴尔扎克葬词正式版
(7)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 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作者用排比句,语调铿锵,激昂慷慨地 提出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影响。巴尔扎克逝世 固然让人悲哀,使人们觉得似乎是黑夜的来临, 某种无言的结束,一切似乎消失,但它给人们 更多的是悲痛之后的无穷力量,它预示着光明 的到来,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象征着一 种永恒。雨果在这里以诗人的激情,给巴尔扎 克作出这样的评价,实在比“永垂不朽”的话 具体、生动得多。也体现了一种伟大的辩证法。
归纳: 作者从巴尔扎克的人格、作品、 成就、影响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评价。
五、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深 邃的哲理。两者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
提示:思想情感:悲壮、激越和无限敬 仰之情。哲理:通过写巴尔扎克的死给人 们带来的影响和思考,提出了生死观的问 题。 本文情理的结合表现得很突出。巴尔 扎克的逝世,使雨果感到无限的悲痛,这 在本文字里行间都表现出来了。但我们批 文入情,对文章进行理性分析,就会得到 一种理的启示,无论是巴尔扎克的评价, 还是作者阐述的生死观,都是一种理,正 是这种包含在“情”中的“理”,使读者 受到长久的情感震撼和理性教益。
(6)上天在让人们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
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 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面对巴尔扎克这样的伟人的 辞世,雨果在这里感慨万千,不 由思考生与死这样重大而沉重的 主题,他认为在死亡面前人人都 是平等的,人人也是自由的,巴 尔扎克的逝世,触动了许多人去 思索生死问题,把巴尔扎克当坐 标,思考活着的真义。
(5)在我们这样的一个时代里,一个伟 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 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 在雨果生活的时代里,有数不清的 黑暗与罪恶,也因此有数不清的对现实 不满的人们;而伟人的逝世,将进一步 警醒和启迪进步的人们,使他们对现存 世界的一切产生怀疑和动摇。这句话包 含对巴尔扎克的赞誉,意为巴尔扎克以 其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作品,唤醒了一 批人。
巴尔扎克葬词
巴尔扎克葬词巴尔扎克葬词作者/[法]维克多·雨果编者按: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⑴850),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
一生创作甚丰,写出91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对法国各层面的人物形象和社会风俗进行了细致的刻画。
维克多·雨果(1802⑴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1850年8月18日,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在巴黎与世长辞,人们陷入悲痛之中。
在8月22日的葬礼上,雨果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宣读了这篇葬词。
文章是一篇地道的演讲词,感情激越,饱含哲理,字里行间流露出沉痛的悲悼之情,更是对巴尔扎克的文学、思想和人格都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一篇简短的葬词,让我们领略两位法国大文豪的风采,这恰是阅读读之美。
[法]维克多·雨果各位先生:现在被葬入坟墓的这个人,举国悲悼他。
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
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
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惊。
今天,人民悲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悲悼一位天才之死。
诸位先生,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转于后世的光芒业绩之中。
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
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开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首屈一指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
他才华卓越,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
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
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惧。
一部了不起的书,他习题作“喜剧”,其实就是习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俗。
巴尔扎克葬词
※底座:喻指伟人的贡献和业绩
※安放雕像:喻指后人对他们的崇敬
揣摩语句
4,他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希望再看一眼 他的祖国,就像一个人出门远行之前,再来 拥抱一下自己的母亲一样。
※比喻:生动地表达了巴尔扎克 对祖国深深的依恋之情;也表达 了作者对巴尔扎克的美好祝愿。
揣摩语句
5,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 作品比岁月还多。
※巴尔扎克逝世时年仅51岁,他留下 的作品却有91部之多,作者以此赞美 了巴尔扎克的勤奋。
揣摩语句
6、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逃脱不 了死亡,人人都可选择死亡; ※巴尔扎克一生追求的是平等和自由, 作者以此表达对他的美好祝愿; ※表现了雨果的乐观的生死观; ※借此含蓄地批判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不自由。
揣摩语句
1、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 ※希望他的死亡不是事实。 ※巴尔扎克是一位小说家,小说 是虚构的,这些虚构随巴尔扎克 的死而消失了
揣摩语句
2、于是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 望而生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
※表现了他乐观镇定的心态,超强的 战斗力和洞察力(才智)。
揣摩语句
3、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 放雕像的责任。
维克多· 雨果
雨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惨品主十 世《义九 界巴的世 》黎杰纪 《圣出法 九母代国 三院表积 年》代极 》《表浪 等悲作漫
巴尔扎克
现法 实国 主十 义九 文世 学纪 大批 师判
他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 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 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人间 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 书”。 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 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 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
巴尔扎克葬词
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 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 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 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
对于伟大的心灵来说,地狱 之痛苦与天堂之极乐是相通的。
——鲁迅
重点文句解析
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 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问题:雨果为何把“喜剧”比作“历史”, 这有何意义?
雨果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看 作一部书,并比喻成历史著作,使人们 从中看出“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看 出作者给人们揭示的“现实”,雨果在 这里高度评价了《人间喜剧》的现实主 义精神。
1、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2、《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百科全书”。 3、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现实主义大师”。
雨果
默读《同步导练》第120页文 学常识,抽取关键信息。
1、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杰出代表。
2、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长篇小说。
文题理解
葬词也就是悼词,属于演说词的一种。是在死 者追悼会或纪念会上发表的讲话。一般内容是介绍 死者的生平、业绩、影响和世人对他的评价,寄托 人们的哀思。形式上与中国古代文体中的祭文、诔 文相似。我们学过的相关篇目有《在马克思墓前的 讲话》。本文是一篇出色的演说词,也是一篇优美 的散文 。
(3)最后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读文意,我们分明感受到了除悲伤、怅 然之外另一种力量的存在,那就是崇高和 激动,这是我们从雨果身上感受到的。作 者的真诚、真挚、真情,给读者以巨大的 感染力。
重点文句解析
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 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
《巴尔扎克葬词》
《巴尔扎克葬词》《巴尔扎克葬词》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鉴赏课文情、理交融的特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哲理性语句的含义。
2.了解巴尔扎克、雨果的作品风格及他们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学会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解读文章。
教学重难点1.情和理的融合。
2.含义丰富语句的理解。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介绍法;2.讨论法3.比较法。
媒体设计投影仪:1.罗丹博物院巴尔扎克塑像图片;2.比较阅读表格;3.巴尔扎克、雨果的介绍性文字。
放音机:配乐导入语;课文配乐录音带。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借助投影打出巴尔扎克塑像图片,采用配乐导入语和教师导入结合的方式)配乐导入语内容:法国巴黎罗丹博物院的庭院内,默默地站着一位巨人,这就是巴尔扎克塑像,是著名塑像家罗丹留下的传神杰作。
看着这尊塑像,常常令人想起巴尔扎克这位法兰西民族最光辉的文学巨匠坎坷的命运、勤奋的一生、刚强的意志、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笔锋。
他被认为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赞他的成功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认为他是“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的作家”。
但是就在他取得巨大成就、还未完成他宏伟的计划的时候,1850年8月18日,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在巴黎与世长辞。
教师导入:巴黎震惊,法国震惊,举世震惊,在人们的悲痛中,1850年8月20日,当巴尔扎克的遗体在拉歇斯神甫公墓下葬时,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对公众发表了悼念演讲。
在演讲中,他深情地悼念密友,高度评价巴尔扎克为法国文学做出的重要贡献,充满哲理地告诫人们巴尔扎克的逝世带来的不是“黑夜”和“虚无”,而是“光明”和“永恒”。
他的这篇演讲词成为巴尔扎克的重要文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果的这篇演讲词《巴尔扎克葬词》。
(解说:激发学生对巴尔扎克的钦佩之情,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雨果对巴尔扎克的高度赞赏和评价。
)二、解题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文章。
[完]巴尔扎克葬词
文章从人格、作品、成就、影响几个方 面对巴尔扎克进行了评价,深切悼念巴尔扎 克的逝世,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 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表达了作者积极的生死观。
作者的感情流露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但 我们披文入情,对文章进行一种理性的分析, 就会得到一种“理”的启示,无论是作者对 雨果的评价,还是作者阐述自己的生死观, 都是一种“理”。正是这“情”与“理”的 交融,才使读者不仅受到情感的震撼更受到 理性的教益。
思路 悼念——评价——讴歌 感情 悲壮——激越——景仰
重点文句解析
第1段
对我们来说,一切虚 构都消失了。
虚构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巴的逝世, 表明他创作生命的结束,他不能再给 人们创造小说这一虚构世界;二是巴 的逝世,是一件真实的事情,而不是 他在虚构小说。 这一句话,雨果沉痛宣告文学大师的 逝世,提醒人们直面这一伟大的死亡。
7,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 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 是永恒 12
作者用排比句,指出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影响。他的逝 世固然让人悲哀,使人们觉得似乎是黑夜的来临,一切 似乎消失,但更多的是悲痛之后的无穷力量,它代表了 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象征着一种永恒。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 里给我们提供了一幅法国 “社会”,特别是巴黎“上 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 历史……在这幅图画的四周, 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 史……
本文主要从巴尔扎克的人 格、作品、成就、影响等 方面对他进行评价,表达 了对他的哀悼、敬仰、赞 颂之情。
4、第五段开始说“这就是他在我们中 间的工作”,这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 指巴尔扎克用他的作品来揭露现实, 批判现实,唤起人们去改造现实。 5、第九段中说“站在这里的诸位先 生,你们心里不羡慕他吗?”请问, 雨果认为人们应该羡慕巴尔扎克什 么? 羡慕他的非凡工作,羡慕他的饱满的 人生,羡慕他的伟大而崇高的品格。
高二语文巴尔扎克葬词
巴尔扎克葬词
(1799-1850),十九世纪法国 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的 《朱安党人》成为法国批判现 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块基石。一 生创作91部长、中、短篇小说 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 其代表作为《欧也妮· 葛朗台》、 《高老头》。
本文的结构层次及基本思路是怎样的?
(1-2节):总写巴尔扎克的伟大, 表达哀悼之情。 (3-9节):具体评述巴尔扎克的人 格、作品、成就和影响。 (10-12节):阐述作者的生死观, 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意义。
全文的思路
•整体感知•(三)概括主旨
雨果深切悼念了巴尔扎 克的逝世,高度评价了巴尔 扎克的伟大贡献,预言了巴 尔扎克逝世的深远意义,表 达了作者积极的生死观。
雨果
巴尔扎克葬词
维克多•雨果
•整体感知•
(一)听课文朗读,初步感知:
在感受到这篇葬词中表达了思 想感情的同时找出相关的评价巴尔 扎克的句子。
•整体感知• (二)课文分析
思考一:本文作为一篇悼词,作者必定要对死者 进行一番评价,该文是着眼于哪几个方面对巴尔 扎克进行评价的?
明确:文章是着眼于巴尔扎克的人 格、作品、成就和影响四个方面来 评价的。
一百多年来,他的作品传 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 展和人类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 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 主义大师”。
巴尔扎克
(1802-1885),是19 世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 杰出代表。他的创作期 长达60 年以上,作品包 括诗歌、小说、剧本、 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 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 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 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 代表作是:《巴黎圣母 院》、《悲惨世界》等 长篇小说。
雨果《巴尔扎克葬词》鉴赏要点
雨果《巴尔扎克葬词》鉴赏要点雨果《巴尔扎克葬词》鉴赏要点巴尔扎克葬词鉴赏要点一、出色的辩证思想一般的葬词,其内容不外乎是叙述死者的生平,评价死者的功德,寄托人们的哀思,就连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也是如此。
当然,雨果这篇演说稿也做到了这些,他高度评价巴尔扎克为人类精神领域作出的伟大贡献──这种贡献已经超出了文学的范畴而进入了思想、历史和政治的领域了。
在对巴尔扎克的高度评价中,读者可以明显感觉到,葬词蕴蓄着作者对巴尔扎克的深切悼念之情。
读着这篇散文,我们仿佛站在当年的拉雪兹公墓前,聆听着雨果深沉而激昂的演说,连飘飘细雨也浑然不觉。
不过,我们在看到这葬词的一般特点之后,我们还分明感受到了除悲伤、怅然之外的另一种力量的存在,那就是崇高和激动。
这另一种力量是在我们读了这篇葬词后,从作者雨果身上感受到的。
这位伟大的致词者的华丽而丰赡的文采,深邃而博大的思想,崇高而光辉的人格,在这篇演说词中同时展现给了别人。
雨果的演说目的,我们猜想,那不过是要颂巴尔扎克的作品、思想和人格,并表示自己由衷的敬佩和景仰。
可是,他的演说,留给听众的,同时又是作者本人的高贵人格。
这样,本来是表达对他人的崇敬,结果却无意中赢得了更多的人对自己的崇敬。
课文前九段主要评价死者,表达哀悼之情,从这些哀婉深沉的语句中我们隐约感觉到作者的文笔、思想和人格。
第十段之后,与一般的葬词就大不一样了,虽然还是评价、哀悼巴尔扎克,但已经有了作者强烈而非常独立的思想意识,与其说作者是在评价巴尔扎克,不如说他是在借巴尔扎克之死,来表达自己的生死观,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等,这样的表达,已经由个体的巴尔扎克之死上升为作者一种哲理性思考了。
主要是这后三段,集中体现了作者的崇高人格;主要是这三段,作者的真诚、真挚和真情,给了读者巨大的感染力。
二、诗化的、哲理性的语言这篇葬词文采华丽、饱含哲理,语言高度浓缩,既诗化又哲理化,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雨果的文学语言才华和思想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教学目标:⒈把握关键语句,领会文章的深刻内含和炽热情感。
⒉理解雨果的生死观,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国巴黎罗丹博物院的庭院内,默默地站着一位巨人,这就是巴尔扎克塑像,是著名塑像家罗丹留下的传神杰作。
看着这尊塑像,常常令人想起巴尔扎克这位法兰西民族最光辉的文学巨匠坎坷的命运、勤奋的一生、刚强的意志、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笔锋。
他被认为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赞他的成功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认为他是“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的作家”。
但是就在他取得巨大成就、还未完成他宏伟的计划的时候,1850年8月18日,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在巴黎与世长辞。
巴黎震惊,法国震惊,举世震惊,在人们的悲痛中,1850年8月20日,当巴尔扎克的遗体在拉歇斯神甫公墓下葬时,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对公众发表了悼念演讲。
在演讲中,他深情地悼念密友,高度评价巴尔扎克为法国文学做出的重要贡献,充满哲理地告诫人们巴尔扎克的逝世带来的不是“黑夜”和“虚无”,而是“光明”和“永恒”。
他的这篇演讲词成为巴尔扎克的重要文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果的这篇演讲词��《巴尔扎克葬词》。
二、解题介绍巴尔扎克,雨果和写作背景1.雨果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
《克伦威尔序言》是文学史上的划时代作品,被认为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
剧本《艾尔那尼》是法国文学史上的划时代的作品,标志着积极浪漫主义缍在文坛上取代了古典主义而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雨果一生创作甚丰,戏剧诗歌和小说均有涉及。
他的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以五光十色、气势雄伟的画面见长,为浪漫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长篇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及《悲惨世界》、《九三年》是其小说创作的代表作。
2.关于巴尔扎克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
一生创作了91部小说,受但丁《神曲》的启发,他把这些作品总题为《人间喜剧》,其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封建贵族的没落史,资产阶级的发家史,金钱的罪恶史等。
主要作品有《幻灭》《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巴尔扎克的世界观很复杂,一方面,他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和唯物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又有封建迷信和神秘主义。
他在“七月革命”后加入反对党正统保皇党,却与这个反动保守党貌合神离;他政治上主张强有力的王权和宗教统治,以扼制情欲横流的风气,束缚人们的欲望;经济上主张发展中产阶级式商业,限制大资产阶级的巧取豪夺和不劳而获;感情上同情贵族,但现实主义的如实观察使他又写出了他心爱的贵族们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他厌恶资产阶级的铜臭,但又秒得不写出这个阶级的胜利;共和党是他政治上死敌,但他在小说中,却歌颂了这个党。
现实使他改变了原来的偏见与同情,取得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写出了一部划时代的大作品。
只有了解巴尔扎克复杂而矛盾的世界观,才能准确而深刻地理解课文中某些文句。
3.题解这是一篇文艺性很强的散文体演说稿,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面对巴尔扎克的死亡,演说都也哀伤的言辞,去述说生平和病逝,而是用高亢的语调、诗化和哲理性的语言,讲述了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死者的无尽悼念之情,言之切切,令人感动。
这篇演说稿不同于一般葬词的是,它不仅是评说死者,而且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评论巴尔扎克的同时,也带上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作者的生死观。
雨果认为,像巴尔扎克这样的“精神统治者”,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他的逝世,“不是黑夜,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整篇演说稿,给读者的不是压抑,不是哀伤,而是悲壮、沉痛化成的巨大力量。
思想感情:悲壮、激越和无限景仰之情。
深邃哲理:生死观——“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三、内容结构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总结巴尔扎克的伟大,表达哀悼之情。
第二部分(3—9段)具体评述巴尔扎克的人格、作品、成就和影响。
第三部分(10—结尾)阐述作者的生死观,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意义。
基本思路:悼念——评价——讴歌思想感情脉络:悲壮——激越——景仰四、课文鉴赏㈠讨论交流--“最使你情感产生共鸣的或难以理解的句子”。
示例:(1)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
明确:重点把握“虚构”这个词。
这里可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巴尔扎克的逝世,表明他创作生命的结束,他不能再给人们创造小说这一“虚构”世界了;二是巴尔扎克的逝世,是一件真实的事情,而不是他在虚构小说。
这一句话,雨果沉痛宣告文学大师的逝世,提醒人们直面这一伟大的死亡。
(2)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明确:这句话表面是在揭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规律,即每一大变动时代先出现武力统治者,然后才出现精神统治者。
实际上作者在这里是赞誉巴尔扎克,把他看成一个比武力统治者更伟大的精神统治者。
这印证了本段开头一句话的意思,巴尔扎克作为精神统治者,他不仅属于这一时代,而且属于千秋万代。
(3)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明确:雨果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看作一部书,并比喻成一部历史著作。
雨果在这里高度评价《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把它看作一部浓缩的历史,使人们从中看出“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看出作者给人们揭示的“现实”。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说:“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可见雨果这句话是在高度评价巴尔扎克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的。
(4)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明确:这是诗化的语言。
先要注意作者拿“短促”与“饱满”对比,意为巴尔扎克生命不长,作品却多;再要注意“饱满”一词,它意接前句,意为巴尔扎克一生是饱满的,不是空虚的,这样的评价就更为形象,表明巴尔扎克的生命和生活是充实的,他做的大量工作对人类是有益的;最后注意“作品比岁月还多”这句话,“作品”与“岁月”相比,出人意料,作品可以计算,岁月如何计算?以“天”计?以“年”计?这样行文是对巴尔扎克的独特评价,更是对巴尔扎克的崇高评价。
(5)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
明确:在雨果生活的时代里,有数不清的黑暗与罪恶,也因此有数不清的对现实不满的人们;而伟人的逝世,将进一步警醒和启迪进步的人们,使他们对现存世界的一切产生怀疑和动摇。
这句话包含对巴尔扎克的赞誉,意为巴尔扎克以其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作品,唤醒了一批人。
(6)上天在让人们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明确:面对巴尔扎克这样的伟人的辞世,雨果在这里感慨万千,不由思考生与死这样重大而沉重的主题。
他认为在死亡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也是自由的,巴尔扎克的逝世,触动了许多人去思索生死问题,把巴尔扎克当坐标,思考活着的真义。
(7)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明确:作者用排比句,语调铿锵,激昂慷慨地指出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影响。
巴尔扎克逝世固然让人悲哀,使人们觉得似乎是黑夜的来临,某种无言的结束,一切似乎消失,但它给人们更多的是悲痛之后的无穷力量,它预示着光明的到来,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象征着一种永恒。
雨果在这里以诗人的激情,给巴尔扎克作出这样的评价,实在比“永垂不朽”的话具体、生动得多。
也体现了一种伟大的辩证法。
五、课文总结雨果用诗一般精湛的语言描绘了巴尔扎克的创作,赞誉了巴尔扎克高贵的品格和深邃的思想,再现了一位非凡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以及革命者的形象,使这个形象永驻人们心中。
雨果的语言凝重中透着隽永,深沉中显出壮丽,冷静中掩着奔放。
在缅怀巴尔扎克的同时,我们充分领略到这位语言大师的非凡魅力。
他们是法兰西的骄傲,更是全世界人们的骄傲。
补充: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小说家。
自幼上寄宿学校。
1814年随家至巴黎,在几所私立寄宿学校读书。
1816~1819年学习法律,并在律师事务所见习。
随后决定从事写作,住进贫民区的阁楼。
第一部作品悲剧《克伦威尔》未获成功,后改写小说也未引起注意,遂做出版商,经营印刷厂和铸字厂,均以赔本告终,负债累累。
1828年决定重事写作。
第二年发表小说《朱安党人》和《婚姻生理学》,赢得一些声誉。
《驴皮记》(1831)的出版使他名声大震,于是他决定创作宏伟的《人间喜剧》。
1848年拟定的“人间喜剧总目”包括“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
从1829至1848年,他勤奋写作,每日伏案十多小时,努力完成这一庞大计划,最终写出91部小说。
“私人生活场景”计划中的32部有4部只拟了提纲,完成的28部中包括《高老头》(1834)《高布塞克》(1830)《夏倍上校》(1830)《玩滚球布店》(1830)等。
“外省生活场景”计划中的17部有6部未完成,发表的11部包括《欧也妮•葛朗台》(1833)《幽谷百合》(1835)《幻灭》(1837~1843)等。
“巴黎生活场景”计划20部,完成的14部中有《塞沙•皮罗多兴衰记》(1837)《纽沁根银行》(1838)《娼妓盛衰记》(1838)等。
“政治生活场景”计划8部,完成《阿尔西的议员》(1847)等4部。
“军队生活场景”计划的32部中只有《朱安党人》等两部发表。
“乡村生活场景”5部中完成《农民》(1844)等3部。
“哲理研究”计划27部,发表《驴皮记》(1831)等22部。
“分析研究”计划5部,只完成《婚姻生理学》1部。
另外,《贝姨》(1846)《邦斯舅舅》(1847)等6部未在“总目”的137部之内。
《高老头》是《人间喜剧》中最杰出的一部。
高立欧老头出身寒微,在大革命中因做粮食承包商而发财。
他十分疼爱两个女儿,让她们过着奢华的生活,并以巨额陪嫁使她们一个成为雷斯多伯爵夫人,一个成为银行家纽沁根夫人。
但高老头却被女儿赶到伏盖公寓,过着寒酸的生活。
两个女儿挥金如土,仍不断竞相向父亲要钱。
当高老头被吸干最后一滴血而病死公寓阁楼时,两个女儿正为在鲍赛昂夫人的舞会上大出风头而得意。
鲍赛昂夫人是蒲高涅王室最后一个女儿,是巴黎最体面的贵妇,但最后败给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小姐而被情人抛弃,只好离开巴黎隐退。
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拥护王室,属保皇党,但创作中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描写了贵族阶级的注定灭亡,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掠夺和一切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