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历史-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同步练习(2) 精品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练习(含材料题答案)新人教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选择题:
1.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
A.唐胥铁路 B.淞沪铁路
C.滇越铁路 D.京汉铁路
2.西方火车、轮船的传人对中国社会的根本影响是( )
A.大大便利了交通运输
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C.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
D.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历史的进步
3.下列发明的传人,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我们能了解过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是( )
①有线电报②照相③电影④报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4.鸦片战争后,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 )
A.《申报》 B.《万国公报》
C.《中外纪闻》 D.《民报》
5.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A.三联书社 B.商务印书馆
C.西冷印社 D.中华书局
二、列举题:
列举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情况。
三、简答题:
简述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为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20答案:
二.列举题:
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改礼节、废止缠足
三.简答题:
答:因为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铁路的数量也很稀少,平均每个人只有几厘米长。
电影和报纸,只有在城市才能看到。
至于照相,则只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
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 6.20《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检测题一、选一选:1、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A 唐胥铁路B 淞沪铁路C 滇越铁路D 京汉铁路2、在19世纪末的中国下列形式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是?()A 坐轮船B 乘火车C 拍电报D 拍电影3、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A 《渔光曲》B 《定军山》C 《歌女红牡丹》D 《八百壮士》4、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A黄鹄号 B 邓达斯号 C 菲尼克斯号 D 克莱蒙特号5、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A 《渔光曲》B 《定军山》C 《歌女红牡丹》D 《八百壮士》6、近代中国,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A 报纸B 电视C 电脑D 电影7、早期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A 《时务报》B 《申报》C 《国闻报》 D《中外纪闻》8、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A 商务印书馆B 红旗出版社C 中华书局D 文艺出版社9、"留头不留发"和"留发不留头"的斗争发生在下列哪一时期?()A 元朝B 明朝C 清朝D 民国时期10「中山装」与下列哪一人物关系最为紧密?()A 陆皓东B 孙文C 黄兴D 宋教仁10、下列什么行为是违反民国政府规定的?()A 禁止缠足B 两人见面互称“君”C 见面握手问好D 见面时行跪拜礼11、从昆明乘火车到海防,再转乘轮船去上海,这样的事情出现在()铁路开通以后。
二、说一说:12、材料一:缠足是我国古代的陋习。
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要给她缠足,用裹脚步使劲勒脚板,把脚骨勒断,变成小小的“三寸金莲”。
任凭女孩子疼得哭天喊地,狠心的家长也不罢手。
材料二:戊戌维新的领袖康有为对缠足这种丑恶的陋习深恶痛绝。
他常常感慨的说:“中国一向号称为教化之国,圣贤辈出,为什么没人出来禁止缠足呢?”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真的是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吗?那么,为什么孩子疼得哭天喊地,家长也不罢手呢?(2)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感慨在哪一时期被明令禁止?这一时期在社会习俗方面还有哪些变化?13、阅读材料: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有一位八十多岁的盐商,专程从外地赶到南京,想看一看大总统的风采。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3课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习题
第23课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在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是在 ( )A.世纪中期 B.20世纪末C.世纪初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对过去和现在人们住房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
改革开放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B.1978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只有3.6平方米。
到2000年,我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超过l0平方米C.改革开放后,城镇居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单元房,但农村情况与以前一样D.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住房情况也发生了变化,砖瓦房代替了土坯房和茅草房3.我国正在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职工的医疗费用的支付者是 ( )A.统筹基金 B.用人单位C.个人 D.以上三方各承担一部分4.我国现行的就业机制遵循的方针,不包括 ( )A.劳动者自主就业 B.市场调节就业C.政府促进就业 D.国家统一分配5.下列各项,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 ( )A.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B.穿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千篇一律C.西装革履,风度翩翩D.名牌服装,争奇斗艳6.改革开放后,人们在“吃”方面的变化表现在 ( )①人们不但要“吃饱”,而且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②十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③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探入人心④以前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 D.③④7.下列各项,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原因的是 ( )①人们的经济条件好转②假期的延长③人们普遍拥有私家汽车④交通条件的改善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8.下列各项,能够体现我国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的是 ( )①持证上岗②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③公开招聘④“铁饭碗”被打破⑤“公费医疗”被取消A.①②③ B.①③④C.③④⑤ D.①②④9.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 )A.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B.加强交通管理C.减少汽车数量 D.实行“公交优先”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主要有( )①持证上岗②就业培训③公开招聘④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A.①②③④ B.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在市内交通方面,公共电(汽)车和自行车长期以来一直是城市人主要的交通工具。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习题2
第23课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单选题: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列对这一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B、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C、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D、开私家汽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就业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下列各项对我国目前的就业模式描述不正确的是()A、政府“统包统配”B、劳动者自主就业C、市场调节就业D、政府促进就业3、流行语往往打上了时代烙印。
下列流行语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是()A、抗美援朝B、大跃进C、红卫兵D、网上购物4、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开始于20世纪()A、七十年代末B、八十年代初C、八十年代末D、九十年代初5、35年前,张大伯结婚时,购买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今年,张大伯的儿子结婚时,购买的“四大件”是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电脑。
和张大伯家一样,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应该是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后C、三大改造完成后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填空题:1、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还保留着时期的式样。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逐渐多样化。
2、改革开放以来,食品日益丰足,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主食消费的比例,肉食、和消费的比例逐渐增加。
3、在居住方面,居住面积比以前了,室内的和装饰大大改观。
交通通讯方面,电话、日益普及,坐飞机、买私车不再稀罕。
4、如今,人们日常消费开始进入追求的阶段。
人们的生活进一步得到充实。
参加各种文娱、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
5、企业打破了“”,职工不再吃“大锅饭”,正在废除。
6、和劳动合同制逐步实现。
7、大学毕业统分制度已经取消,建立了,采用制度。
8、1998年,国务院颁布《》,在全国城镇建立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9、我国还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兴办了各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习题(含答案)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习◆基础题一、选择题1.对改革开放前大家在服装方面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B.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C.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D.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A. 解放战争时期B. 改革开放前C. 20世纪末D. 21世纪初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A. 大米为主要食品B. 鱼肉禽蛋得到充分保证C. 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D. 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4.下列表述,不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的是()①衣着单一,质量较差②吃饱吃好,追求营养③食品短缺,供应不足④交通发展,出行便捷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下列情况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①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能力题一、选择题1.八年级3班钟国平对中国现代的科技文化教育等史实进行了认真整理,他整理的笔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B. 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
C. 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D.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上升。
2.下面是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此表不能说明()A. 民众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B. 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发生变化C. 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D. 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3.八年级3班钟国平对中国现代的科技文化教育等史实进行了认真整理,他整理的笔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课课练(部编版)含答案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部分法定节假日(单位:天)一览表,据此推断出现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名称1950年1995年2000年2008年元旦1111春节1333国庆节2233星期六0111中秋节0001A.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西式生活方式的影响C.建国后人民当家做主D.国家重视传统节日2.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中国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53亿,占手机网民的86.5%。
这一情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市场经济繁荣B.手机制造业发达C.互联网的普及D.货币发行量减少3.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已经不可能看到的是A.B.C.D.4.下表是1990-2013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表,这种变化归根到底得益()项目1990年2010年2013年食品支出54.2%35.7%35%交通、通信支出3.2%14.7%15.2%文教、娱乐支出8.8%12.1%12.7%A.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D.文化教育的发展5.1981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
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这种现象说明()A.三大改造获得成功B.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C.中国的时装发展己经领先世界D.“文化大革命”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6.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入驻中国,进入寻常百姓家庭,融入人们日常生活,这一现象反映了()①人们的衣食住行逐渐国际化②中国人积极地融入世界③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④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
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A.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B.经济持续增长使消费观念不断变化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8.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A.消费习惯B.互联网普及C.经济发展D.智能手机使用9.某校九年级学生小明同学收集了一张合肥市粮油商品票,从中可以读到的“现实”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B.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C.市场经济的产物D.邓小平开始南方谈话10.1978年到2017年,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约增长了105倍和100倍;2018年底,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至2019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3.5万千米。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23课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岳麓版知识点练习第五十四篇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23课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岳麓版知识点练习第五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时间的掌握方式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腕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00年代看手上(手机)。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费用的来源是( )A、国家负担B、职工单位承担C、职工个人承担D、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分担【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是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此表不能说明( )A、民众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B、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发生变化C、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D、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消费观你不赞成的是( )A、贷款买房子B、吃大餐,穿名牌C、绿色消费D、品位消费【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
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B、科技革命推动了购物方式进步C、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D、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在活动课上,小华为下面这张购物票证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正确的是( )①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②这一张布票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③这是当时人们买布所需要的票证④这一张布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通用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50年代看阳光,70年代看墙上(钟表),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时间观念的增强C、通讯手段的进步D、消费观念的变化【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王伟的爷爷说:“爷爷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
岳麓版 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23课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同步检测
第23课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是在( )A.新中国成立后B.“文化大革命”时期C.改革开放以来D.20世纪90年代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凭布票的原因是( )A.为了控制城市户口,减少甚至完全杜绝外来人口进入城市B.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C.计划经济的需要D.为了防止市场经济的出现3.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是在( )A.新中国成立后B.“文化大革命”时期C.改革开放以来D.20世纪末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现象的是( )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吃绿色食品B.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C.我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超过了10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超过了24平方米D.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5.改革开放后,“吃”的变化表现在( )①人们不但要“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②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③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④以前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6.我国在整体上进人小康社会是在( )A.20世纪70年代末B.20世纪80年代末C.20世纪末D.21世纪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是( )①经济条件好转②假期的延长③人们普遍拥有私家汽车④交通条件的改善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8.下列各项能够体现我国就业制度所发生的变化的是( )①持证上岗②“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③公开招聘④“铁饭碗”被打破⑤“公费医疗”被取消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9.解决城市交通的根本出路在于( )A.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B.加强交通管理C.减少汽车数量D.实行公共汽车优先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的表现有( )①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②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④出门旅游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件稀罕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越来越多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1978年,我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只有3.6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8.1平方米。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同步训练岳麓版
第23课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同步训练知识整理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穿着的变化(衣)2、饮食的变化(食)3、住房的变化(住)4、交通的变化(行)5、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充实。
二、就业制度:1、企业打破“”。
干部正在废除。
2、建立了人才市场,采用制度。
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1、我国在全国建立结合的制度2、建立了保险、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3、兴办了各种社会福利院。
基础练习1、35年前,张大伯结婚时,购买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今年,张大伯的儿子结婚时,购买的“四大件”是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电脑。
和张大伯家现在的生活一样,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应该是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后C、三大改造完成的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2、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包括下列哪一方面的内容?A.义务教育B.养老保险C.失业保险D.医疗保险3、下列有关改革改革开放后人们饮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主食消费的比例下降B、肉食、副食和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C、饮食结构单一化D、食品日益丰富。
4、改革开放后,有关人们日常生活的说法不正确有:A、年轻人穿着追求时尚B、人们日常生活追求高质量C、电话、手机日益普及D、人们的居住条件没有根本的改观5、就业制度发生变化不包括:A、企业打破了“铁饭碗”B、干部终身制正在废除C、建立人才市场D、大学毕业仍实行统分制度能力提高6、小明的爸爸说:“爸爸象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
”小明分辩“我吃了很多肉、鱼、菜,还喝了牛奶,奶奶说你那时几乎没有这些吃!”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C.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D.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7、下列哪个词语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A.粮票、布票、B.“蓝(灰)色的海洋”C.“铁饭碗”D.安居工程8、请你举例说明改革开放给你的家庭和个人生活带来的变化。
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练习2 人教新课标版 试题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石壕吏》认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学习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2.学会欣赏通过写景、写物抒情的诗词。
3.五篇作品各自的体裁。
(二)能力目标1.在理解《石壕吏》的基础上自读“三吏”“三别”。
2.背诵五首古代诗词。
(三)情感目标1.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悲天悯人之心。
2.认识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
二、学法引导朗读背诵联系写作背景加深理解,加强积累,用配诗作画的方法体会意境,佐以点拨、讨论、改写等方式加以提高。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l.《石壕吏》中老妇向官吏诉说家中的悲惨遭遇,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老妇的诉说用意在于想使官吏同情她,使家庭免于服役。
但是官吏不同情她,老妇无可奈何自请服役。
2.五首诗各自的体裁。
教师讲解并加以举例、比较。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l.投影片:①文学常识②随堂练习2.有关配诗、配词的画。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于课内熟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课外读“三吏”、“三别”,教师作适当指导。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l.学习《石壕吏》一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课内背诵这首诗。
(二)整体感知l.阅读提示,教师讲解此诗背景:诗歌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当时唐军60万在邺城被叛军打败,为了补充兵力,大肆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曾被叛军俘虏,思想和人民贴得更近。
这一年他从华州往洛阳,亲见差役把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都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创作了“三吏”“三别”,这组诗如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
2.教师范读此诗。
(三)教学过程1.讲解该诗体裁:五言古风。
2.生字、词的掌握。
逾墙:yú 越过。
一何:多么。
致词:说话。
邺城戍:shù 防守。
老妪:妇人。
3.疏通文意,指导学生口译诗歌,并分析。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3课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作业
第23课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作业智能点拨【例1】20世纪50年代,著名话剧《茶馆》和《等待戈多》的上演均引起了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
A.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C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 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戏剧作品的理解。
题目的要求是两部作品的共同之处,C项是《茶馆》的特点,D项是《等待戈多》的特点。
《茶馆》是现实主义作品,《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所以A项也是错误的。
两者都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答案】B。
【例2】为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夺得第一块金牌的运动员是( )。
A陈镜开 B郑凤荣 C容国团 D许海峰【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体育事业的成就.旨在考查对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贡献的识记、辨析能力。
1984年,在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选手许海峰夺取手枪慢射冠军.为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夺得第一块金牌,因此D项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D。
随堂反馈大浪淘沙1、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在( )。
A 1949年B 1956年C 1976年D 1986年2、为发展我国文艺事业,党提出的双百方针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百花齐放,推陈出新C百花争艳,百家争鸣 O.百家争鸣,推陈出新3、对学生提出“健康第一”要求的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8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4、 1990年,中国成功举办亚运会的地点是( )。
A上海 B南京 C广州D北京5、中国承办奥运会的时间是( )。
A 2010年B 2008年C 2004年D 2002年6、中国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地点是( )。
A上海 B南京 C广州 D北京7、 1984年,新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这次奥运会举办的地点是在( )。
A美国洛杉矶 B韩国汉城 C西班牙巴塞罗那D.美国亚特兰大8、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说:“这是中国体育最伟大的一天。
”这一天指( )。
A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连夺金牌 B.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亚洲运动会C许海峰首次获得奥运会金牌 D中国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友情联盟人物与体育项目:A.郎平 a体操B.李宁 b排球C.邓亚萍 c篮球D姚明 d乒乓球E田亮 e跳水思维提速1.列一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
七年级历史下册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同步练习2 北师大版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同步测控名师导航●要点导学两宋军民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以及宋辽、宋夏、宋金的议和,使中原和南方地区获得相对安定的社会持续发展环境。
契丹、女真、党项等少数民族崛起扩展之际,也在不断汲取中原先进文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交融,大大丰富了华夏文明。
两宋时期农村租佃契约关系得到发展,自耕农和佃农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农业、手工业大大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三项重大发明与应用及海内外商贸兴起,中国科学技术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
两宋时期,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文化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史学、宋词为代表的文学和书法绘画等艺术蓬勃发展。
农业的新工具的发明,有“秧马”和牛转翻车。
粮食作物种类的增加,原产越南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
农业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南方已普遍种植小麦,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淮河流域。
民间出现了丝织专业户,还有官营的织锦院;棉纺织业在南方逐渐普及。
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那里的窑场始烧于五代,有优质的制瓷原料,交通也很便利。
北宋时期,从全国各地来了不少工匠,使这里的制瓷业迅速兴起。
南宋时,景德镇的制瓷业有很大发展,有瓷窑300座。
工匠注意吸取各地名窑的长处,大大提高了瓷器的质量和工艺水平。
南宋时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造船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在中国制造的海船上已装有指南针。
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两宋时期,朝廷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北宋出现百万人口的城市和新市镇;泉州、广州和明州(今连云港)等成为主要对外贸易港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市民阶层空前壮大。
东京开封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
城市人口的剧增,使户籍管理遇到新的问题。
宋真宗时,通过在洛阳进行坊郭户列籍定等的试点,然后推广于全国。
历史初二下岳麓版第23课(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课堂练习
历史初二下岳麓版第23课(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课堂练习1.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BP机、手机〕。
这反映了〔〕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2.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努力生活得更好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D.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3.改革开放后,我国就业制度的变化是〔〕①企业打破“铁饭碗”②聘任制和劳动合同制逐步实行③用人单位和应聘者双向选择④大学毕业生实行统招统分⑤建立人才市场,实行上岗资格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4.王新的爸爸是一位下岗工人,在多次再就业碰壁的情况下,他发现人们购买海鲜讲究“鲜活”二字。
于是他就卖起了海鲜,结果生意红火,成为市场经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件事告诉我们〔〕A.再就业要更新观念B.再就业要不怕苦不怕累C.再就业要靠科学文化知识D.再就业要以市场为导向5.我国现阶段就业的主要渠道是〔〕A.公有制企业B.国有企业C.集体企业D.非公有制企业6.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B.职工失业保障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职工医疗保险制度★7.阅读以下材料: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不只一次的发生变革。
一些变化可以说是向现代化进步的,……这些变化包括:公共卫生、身体保健和食品配给的进步;基础教育和现代通讯手段的推行,扩大了文化普及的范围,使更多的人掌握了文化;高水平的工业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消费商品,从最初的保温瓶、电风扇发展到手表、自行车,随后是电视机和洗衣机,到了20世纪90年代,那么是汽车和空调。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3课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岳麓版练习题五十一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3课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岳麓版练习题五十一第1题【单选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 )A、服装休闲化、时尚化B、百姓的餐桌越来越丰富C、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比重下降D、高档耐用品、文化娱乐、旅游和教育消费在消费支出中比重下降【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主要原因是( )A、计划经济B、改革开放C、人民建设热情高D、平均主义【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72年,有一位外国人来到中国,可能看到的是( )A、一些农村住上了豪华楼房B、人们饭桌上讲究营养均衡,粗细粮搭配C、农村几乎没有失学的儿童D、大街上的人们大多穿蓝色和灰色的衣服【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主要原因是(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人们努力生活的更好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后,中国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以下属于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吃饭情况的是( )①食物匮乏单调②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③野菜充饥④讲究绿色食品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①20世纪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②人们用粮票、布票购物③人们上网聊天、网上购物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对联折射出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泽东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A、个体户、身体证、移动电话、豪华小区B、银行卡、互联网、私人轿车、出国旅游C、粮票、布票、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D、模特、快餐、安居工程、菜篮子工程【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新景象有( )①大家穿千篇一律的中山装②城镇居民凭粮票、油票购买食品③人们的服饰丰富多彩,展示个性④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习 华东师大版.doc
社会生活的变迁自主学习:一、从贫困走向小康:1.新中国初期:人民生活相当艰苦。
2.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进展缓慢。
3.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由脱离贫困、解决到迈向。
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1.主要原因: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城乡居民在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的需要也在不断增长。
2.主要表现:⑴对的投入增多。
⑵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度增长。
⑶医疗、养生、保健受到重视。
⑷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展现出多样性与个性化,、成为新时尚。
课时训练:1、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
这反映了 (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2、小明的爸爸说:“爸爸象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
”小明分辩“我吃了很多肉、鱼、菜,还喝了牛奶,奶奶说你那时几乎没有这些吃!”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C.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D.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趋势是()A.脱离贫困—解决温饱—迈向小康B.解决温饱—脱离贫困—迈向小康C.脱离贫困—迈向小康—解决温饱 D.迈向小康—解决温饱—脱离贫困1:B 2:D 3:A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新目标,以下是一位记者对各地市民的采访,他们谈了自己心中的小康社会:北京市民:我觉得我现在过的就是小康生活,就是吃穿不愁吧,可以陪着女儿放放风筝。
上海市民:住得好,吃得好,穿得好,人的素质也好。
云南市民:我觉得就是在物质满足的情况下,还能经常出去旅游,应该算是小康了。
四川市民:就是现在大家说的要有汽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第23课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同步训练(岳麓版八年级下)知识梳理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提高。
特别是____________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到了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答案:改革开放
二、就业制度的变化
企业打破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在废除,聘任制和____________逐步实现,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答案:铁饭碗干部终身制劳动合同制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职工____________制度开始改革,我国还建立了____________保险、____________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兴办了各种社会福利院。
答案:医疗保险养老失业
知识导学
学习“日常生活的变化”时,同学们可以对比解放初与现在的衣、食、住、行,了解是改革使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学习“就业制度的变化”时,同学们可以展开社会调查,重点了解国家实行就业制度的变化,体会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
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学习“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时,同学们可以从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2018年防治“非典”期间,农村医疗机构的完善等方面明确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国家尽最大努力保障国有企业和职工双重利益、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疑难突破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的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也存在一些差距,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剖析:探究时需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正确的观点观察和分析社会热点现象,提高自己的认识。
一方面要承认城乡差距的存在;另一方面要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找到正确的解决途径。
一是城乡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二是城乡差别、贫富差距仍然存在,特别是贫富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
三是解决对策: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缩小城乡差距,防止城乡差距拉大;加大个人所得税征管力度;发展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2.“民以食为天。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吃的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
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现在成为餐桌上的美味?这些食物在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过去经常吃这个,还说生活不好呢?
剖析:探究时可以从经济、科技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是饲养业、养殖业的发展以及蔬菜种植新技术广泛应用
的结果,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说明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过去生产生活水平低下,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了填饱肚皮别无选择,所以野菜粗粮不是美味。
现在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科技发展,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但要吃饱,而且还要吃好。
人们开始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讲究吃绿色食品和健康食品。
自主广场
我夯基我达标
1.青少年喜欢绿色军装的时代是()
A.新中国刚成立时
B.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以后
思路解析:要答对此题必须对时代背景有所了解,题干中“青少年喜欢绿色军装的时代”指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因为那时人们的服饰稍新、颜色稍艳就会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
所以答案为C项。
答案:C
2.下列关于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食消费比例上升
B.肉食的比例逐渐增加
C.副食品的比例逐渐增加
D.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
思路解析:通过分析可知,B、C、D三项反映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不再单一,表明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A项表明人们的饮食结构单一。
3.解放初,城乡人民短途外出主要靠()
A.骑自行车
B.步行
C.骑摩托车
D.坐公共汽车
思路解析:本题的关键字眼是“解放初”,A、C、D三项能很容易地排除。
答案:B
4.改革开放后,我国就业制度的变化是()
①企业打破“铁饭碗”②聘任制和劳动合同制逐步实行③用人单位和应聘者双向选择④大学毕业生实行统招统分⑤建立人才市场,实行上岗资格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思路解析:通过分析可知,④不符合历史事实,大学毕业生的分配是通过人才市场的,“大学毕业生实行统招统分”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答案:D
5.下列制度旨在打破“铁饭碗”的是()
①劳动合同制②聘任制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④养老保险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思路解析:通过分析可知,③④属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符合题意。
6.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广大农村和一些城镇居民的照明主要是靠____________灯。
答案:煤油
7.199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____________制度的决定》,在全国城镇建立统账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大学毕业生统分制度已经取消,建立了____________市场,采用上岗资格制度。
答案:基本医疗保险人才
我综合我发展
8.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BP机、手机)。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思路解析:材料中所提到的这些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所反映的主要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是习惯与观念变化的基础。
答案:B
9.右图是绿色食品的标志,在以下几种关于“绿色食品”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食品外观颜色为绿色的食品
B.食品的外包装为绿色的食品
C.天然、安全、无污染的食品
D.各种肉类均不是绿色食品
思路解析:主要考查对“绿色食品”这一概念的了解。
答案:C
10.(2018辽宁沈阳课改卷,14)王新的爸爸是一位下岗工人,在多次再就业碰壁的情况下,他发现人们购买海鲜讲究“鲜活”二字。
于是他就卖起了海鲜,结果生意红火,成为市场经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件事告诉我们()
A.再就业要更新观念
B.再就业要不怕苦不怕累
C.再就业要靠科学文化知识
D.再就业要以市场为导向
思路解析:题中人物根据市场需求做海鲜生意,生意红大。
因此选D 项。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