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项目课程看教师角色观转换

合集下载

项目教学法下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项目教学法下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担 的 角 色 分 析
单 的信息传递过程 ,而是利用项 目为学生提供创造 情 境,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地解决问题过程 。在这个过 程 中学生可 以按照 自己的理解解读学 习的信息 。学生
的角色转变为思考者 ,教师的角色是学 习环 境的营造
者, 同时也是学生 问题及思想的传递者和调停人 。鉴 于 在传统教育与项 目教学 中教师作用的不 同 ,教 师应 从 以下几方面完成 自我角色的转换 。 ( ) 一 教师要完成从教学 的中心地位 到以学生为 中 心的辅 导地位 的转换
( 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合作者 三) 在传 统教学 中, 学生 的接触 面很 窄 , 所学知识无非 是作为教材的书本上 的范畴 , 做为授课者 的老师相对于 学生来说 , 无疑 可以称为“ 权威 ”在项 目教学法 中, 。 由于 学生选择的项 目不 同, 例如我校学 习机械原理课程所有 机械类 和近机械类学生的必修课 , 学生在选择研究项 目 时除 了根据兴趣取 向外 , 还会 有 自己的专业 取 向, 目 项 涉及 到的知识领域相 当宽泛 , 甚至于有些是老师从来没 有接触过 的领域。那 么, 在项 目教学法 中教师应尽快完 成从知识的权威者到项 目的合作者 的角色转换 , 以和 要 学生平等合作 的地位与学生一起查 阅资料 、分析论证 、 寻求解决 问题 的方案 。每一 个学生都能从教 师身上感 受到对 自己的尊重 。教师与 学生 的关 系充分地体现平 等、 民主与合作 ,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三、 在机械原理课程采用项 目教学法过程中教师承
传 统教学 中 , 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 , 在课
堂上是 以教师为中心 的, 老师讲学生听 , 老师问学生答 ,
学生成 为知识 的接收器 ,学 生缺乏主动探索知识 的条 件和兴趣。这样培养的学生 即便是基础理论扎实 , 也必

项目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分析

项目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分析
施 阶 段 , 学 过 程 设 计 要 讲 究 艺 术 性 , 引 学 生 的 注 意 教 吸 过 程 中教 师 与 学 生 分享 彼 此 的 思 考 、 经验 和知 识 、 流 彼此 的情 感 、 交 体 激 还 验 与观 态 , 富教 学 内容 , 得 新 的 发 展 , 而 达 到共 识 、 享 、 进 , 力 , 发 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和 讨 论 的 热 情 , 要 应 对 学 生 的 各种 未 知 丰 求 从 共 共 问题 , 学 生 的 行 为 能 够 在 教 师 的控 制 之 内 。 使 实 现教 学 相 长 和共 同发 展 。教 师 是学 生 的合 作 者 。
学 法 也 逐 渐成 熟 , 广 泛 应 用 到 教 学 中 。” 目教 学 法 ” 师 生 通 过 共 师必须转变 自身 角色 , 被 项 是 加强对高职教育 的研究和探索 , 树立新 的教育 同实 施 一 个完 整 的 i 工 作 而进 行 的教 学 活 动 。项 目教学 主 张师 生 教 学 理 念 , 极 主 动 地 适应 高 职教 育 对 教 师 提 出 的更 高 要 求 。 目” 积 . 的双 向互 动 .整 个 教 学 过 程需 要 教 师 和 学 生 积 极 热 情 参 与 和 投 入 , 教 22 树 立 终 身 学 习 的思 想 ,不 断 提 高 自身 综 合 素 质 在 科 技 迅 猛 发 师 要 从 知 识 的 传 授 者 转 变 成 为 教 学 的组 织 者 、 导 者 和咨 询 者 , 生 展 , 息 技 术 高 度发 达 的今 天 . 识 传 播 的途 径 会 变得 越 来 越 多 , 生 引 学 信 知 学 则 要 从 知 识 的接 纳 者 转 变 为学 习活 动 的主 体 。 种体 验式 的学 习决 定 获 得 知 识 的 途 径 已 不仅 仅 是 在 课 堂 , 师 已 经不 再 是学 生 知识 的惟 一 这 教 教师 已不再是 知识的垄断者 , 学生 即使能够把它全部带 出校 了教 师 的 角 色 定 位 也 有 所 变 化 , 实 施 项 目教 学 法 过 程 中 , 师 的 角 传授者 . 在 教

谈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

谈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

好组织者和促进者 . 教师还要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 . 组织 课堂教学 . 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如在学生具体的学习 活动中. 教 师要按照 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 . 并在学生对一 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时可能碰到的一些问题或 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下 , 增强学生主动向教师 录求信息的信心 : 要通过激发学 生动机 、 为学生提供支架 , 提供必要的辅导 、 支持 和示 范等到等方式 , 促进学生的学 习, 使学生学习更深入。随着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 廉洁会让教师的支技逐渐减少 2 . 教 师要 当好 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新课 程中 所指出的教师要调 动学 生学 习积极性 . 为学生提供充分从 事教 学活动的机会 . 帮助孩子们在 自主探险究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 中
真正理解 和掌握基本的数学 知识 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 从 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是教师作为学生学 习过程 中的参
的建设 者和开发者。 同时 ,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 中, 应在创设校本 综 合实践活动课 程和开发校本教育资源 上下功夫 . 锻炼并 形成 课程 开发的能力 , 锻炼并具有开放校本化课程 的能力 。
如在教学“ 第几 ” 这一小节 内容 时 . 可 以利用学校 的小礼堂 ( 或直接在教室进行也可 ) , 每个小 朋友根据手里 的“ 电影票 ” 来
对 号入座 . 教 师做查票员 , 提 出问题 : “ 某某 小朋友 在第几排 第
几 号? ” “ 第几排第几号是那位小朋友呢? ” 通过这样 的游戏活动 形式. 使学生不仅 切实 的感 受到 自然数 的序数含 义 . 也感受 到 数学 就在身边。又如在“ 分类 ” 这一小节 的教 学时 , 课前 可以先
设计 . 暗在教材提供素材 的基础 上 . 扩大 了取 材范围 . 从 生活 中

校本课程开发视角下的教师角色转换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视角下的教师角色转换研究
引 言
随 着 教 育教 学 改 革 的 深入 .校 本 课程 开 发 备 受 学 者 的关 注 。教 师作 为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 主力 , 及 时 转 换 自身 角 色 、 适 应 课 程 开 发需 求是 稳 步 推进 课 程 改 革 的关 键 所 在 。本 文 从 校 本 课 程 背 景 下 教 师 角 色转 换 的必 要 性 人 手 .阐述 了教 师 角 色 转 换的具体内容 . 并 提 m 了相 应 的 建 议 . 旨在 帮 助 教 师 在 校 本 课 程 背 景 下快 速进 行 角 色转 换 ,以促 进 校 本 课 程 的合 理 开 发 和 利用 , 保 障课 程 改 革 的顺 利进 行 。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背 景 下教 师 角 色 转 换 的 意 义 课 程 开 发 主 体是 真 正 了解 学校 自身特 点 及 学 生 的具 体 情 况 的本 校 教 师 ,以 尊 重学 校具 体 环 境 和 师生 的独 特 性 与 差 异 性 为 基 础 。 学 校 特 色 形成 和学 生个 性 发 展都 是 以教 师 的教 学 工作为基础 , 以学 校 教 师 队伍 的素 质 为 基 准 的 。 教 师 是 教育 行 为 的实 施 者 , 是教 育思想的体现者 , 没有教 师的专业发展 , 学 校 和学 生 的 发 展 都无 从 谈 起 。 因此 , 在校 本 课 程 开 发 过 程 中教 师 的 专 业 发 展 应 该 是 重 巾 之 重 。 校 本课 程 开 发把 属 于 国家 的 部 分 课 程 决 策 权 下 放 给 学 校 和 教 师 ,使 教 师 成 为课 程 开发 的 主体 。 这样一来 , 课 程 开发 由专 家 、 教师共同承担 , 这 就 要求 教 师 在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巾 变被 动 为 主 动 。 二、 教 师角 色转 换 的 具 体 内容 为 了顺 应 课 程 改 革 的 需 要 .教 师 必 须从 国 家课 程 开 发 的 背 景 中走 出来 . 进行角色转换。 1 . 从“ 教 书 匠” 转 变 为“ 研究者” 校 本课 程 开 发 理 论 赋 予 教 师 参 与 课 程 开 发 与 实 践 活 动 . 这 就 要 求 教 师变 被 动 实 施 者 为 课 程 开 发 者 和 研 究 者 。 教 师 应 充 分 利 用 所 学 知 识 对 教 育 实 践 中遇 到 的 问 题 进 行 多 角 度 、 全 方 位 的科 学 分 析 , 以便 对 教学 实践 深 刻 理 解 和认 识 , 并 不 断 改 进 、 完善 , 如此一来 , 教 师 不仅 是 教 育理 论 的接 受 者 , 而 且 是 理 论 基础 的创 造 者 。 教 师 还 可 通 过 行动 研 究 改 革 教 育 现状 , 在 实 践 巾创 新 理 论 , 让理 论 更 好地 指 导 实践 。这 样 , 教 师 就 自然 地 从 一个 “ 教书匠” 转变为“ 研究者” 。 2 . 从“ 消费者” 转 变为 “ 设计者” 。 以 往我 国 始 终 遵 循 “ 自上 而 下 ” 的国家课程开发 模式 , 教 师只是忠实执行专 家 , 也就是说 教师有权选择 “ 怎样 教 ” 而 无 权选择 “ 教什么” , 仅 仅 是 课程 实 施 的 “ 工具” 。 而在 校 本 课 程 开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目前,我国正在开展新的课程改革,教师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直接的参与者。

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探索者。

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

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角色观念,必须实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转换,以全新的角色投入到新的课程改革中去。

一、变“传授者”为“促进者”在新课程的教改中,教师应该由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是教师一个质的转变。

教师的职责由原来的传递知识到现在的激励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为此,教师力求做到: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潜能,诱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运用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学习。

二、变“权威者”为“合作者”过去的教学,教师有绝对的权威,整个教学活动按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学生不能破坏这个机械程序。

这样的教学活动严重窒息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知识构建的活动。

教师应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成长的导师、学生学习的首席发言者。

在这个过程中,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机械的参与学习,而是互教互学、互学互动,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三、变“批评家”为“赏识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发现学生的错误、缺点,然后批评、指责、写检查等,这样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自暴自弃,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

浅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Hale Waihona Puke 导呢? 1 . 确 定 每 一 节 课 的 学 习 目标 和 学 习 内容 。教 师 要 发 挥 主 导 作用 , 从认 知 目标 、 能力 目标 、 情 感 目标来 制定 明确 、 全 面 的 学 习 目标 , 引 导学 生 始 终 围 绕 确 定 的 目标来 学 习 , 克 服 教 学 中 的 盲 目性 和 随意 性 造成 的费 时 低效 现象 。 2 . 确定重点难点 , 解 答 疑 难 问题 。教 师 需 要 对 教 材 非 常 熟悉 , 对 学 生 充 分 了解 , 这样才能恰 当地确定教学 的重难点 , 在 教 学 中指 导 学 生 注 意 理 解 和掌 握 , 并 给 学 生 以准 确 精 练 的 解答 。 3 . 帮助 学 生 备 好 学 案 , 设 计好课堂教学结构 , 调 控 好 教 学 节奏 , 主持课堂 . 每一节课前发学 案 , 课 堂 内给 学 生 充 分 足 够 的时 间 , 让 学 生 自主 积 极 主 动 地 学 习 , 真 正 成 为 课 堂 的主 人 。 教师 根据学生学 案的完成情 况 , 做好提 示点评 与讲评 , 主 持 好课堂 , 组织好课堂 , 营造 轻 松 、 和谐 、 宽容 、 上 进 的课 堂 教 学 气氛 。 二、 教 师 应做 学生 学 习 的 促进 者 传统教学 中, 教师主宰整个课 堂 , 对学 生只是灌输知识 , 要求学生 眼到 , 手到 , 心到 , 认 真 听课 , 做好 学习笔记 , 却 忽 略 了对 学 生 学 习 的促 进 作用 。 在新 课 程 改 革 中 , 教 师 要改 变 教 学
三、 教 师 要 成 为 学 生学 习中 的 赏识 者 在 教 育 中要 重视 赏 识 孩 子 , 这 是 每 个 教 师 都 明 白的道 理 。 在课 堂 上 , 教 师 可 以用 笑 脸 奖 励孩 子 . 表 现好 或者 有 进 步 的孩 子 就可 以拿 到一 张笑 脸 。孩 子 们 会 因 为 拿 到一 张笑 脸 而 兴 高 采烈 。 也 会 因为 不 小 心 遗 失 一 张笑 脸 而 哭 鼻 子 , 说 明他 们 重 视 老 师 的赏 识 , 在 乎 自己 获取 的小 小 成绩 。 教师 要 成 为 每一 个 学 生 的赏 识 者 , 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 关 注 每 一 个学 生身 上 的点 点 滴滴 。 既要 关 注 和 赏 识学 生 对 知识 的掌 握 和 能 力 的提 高 , 又 要 关 注 和赏 识 学 生 在 学 习 过程 中表 现 出 的优 良行 为 ,还 要 关 注 和 赏识 学 生 在 情感 、 态度 、 价 值 观 等 方 面 的积 极 表 现 。 四、 教 师 要成 为 教 学 行 为 的研 究者 新 课 程 背 景 下 要 求 教 师 既有 教 育 教 学 技 能 ,又有 理论 修 养, 同时 具 备研 究 能力 , 能 够 主 动对 教 育 教 学 现 象 进 行 科学 的 分析研究 , 通过不断的观察 、 反思 、 研究 、 实践 , 作 出各 种 教 学 策略 , 解 决 教 育 教学 中 的实 际 问题 。 如根 据 不 同 的教 学 内容 选 择 不 同 的教 学方 式 。用 不 同 的 激励 方式 激 发 不 同 个 性 学生 的 学习动机 , 等等。 教 师一 旦 以研 究者 的心 态 置 身于 教 育 教 学情 境之 中, 以研 究 者 的 眼光 审 视 自 己所 进 行 的 教 育 教学 实 践 . 便 会更愿意思考教育教学理论 , 对 新 问题 会 更 敏 感 , 更有创见 ,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转换探究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转换探究
2 0 1
中百仔 辅 导
新 课 程 标 准 下 教 师 角 色 的转 换 探 究
◎ 韦尚纯
2 0 1 3年 度 广 西省 河池 市 教 育科 学 规划 一 般项 目 立项 课 题 . 项 目编 号 : 2 0 1 3 B一 0 2 4
摘要 : 本 文通过分析传 统教 学中教 师的角色 , 提 出 了新课程 标准下 , 教 师应 由传统 的知识传授者 转变为学生学 习的促 进者、 转 变为教 育教 学 的研 究者 、 转变为课 程的建 设者 和开发 者、 转变为培 养 学生能力 的合作
教师作为角 色身份 的出现源 于美 国社 会心 理学 家乔治 ・ 米 德首先
将其 引入社会心理学 , 并创立 了角 色理论 。所谓 “ 教师角 色” 是指处在教
育 系统 中的教 师所表现出来 的由其特殊 地位 决定 的符合 社会对 教师 期
望 的行 为 模 式 。
新知识 的能力 、 分析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 以及交 流与合 作的能 力。在学 生学习过程中 , 教师 只是 指导 和帮 助学生 主动 参 与, 亲 身实 践 、 独 立 思 考、 合作探究。但 同时 , 要参 与学生的各个环节 的学习活动 中去 , 与 学生
交流和沟通 , 准确地了解学情 , 及时引导学生解 决问题或 调整教学计 划 ,
从 而 实 现 向学 习 方 式 的 转 变 。 在 这 过 程 中 , 教师 不是 统治者 或权威 者 ,
二、 我国传统教学中教师角色 首先 , 由于受传统教育 的思维定 势和 习惯心 理的影 响 , 教 师在教 学 过程 中习惯“ 三中心论 ”, 即 以教师 为 中心 、 以教 材 为 中心、 以课 堂 为 中
借鉴 。

浅谈项目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项目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补充一些新水 , 适应 时代的发展 , 掌握现代 教学手段和技术 , 如计算机 、 多媒体 、 英语等 , 尽快 掌握一些现代化教学 仪器 , 只有这样 能保证 向学生传递 的永远是最新 信息。每个学生都喜 欢多才多艺的教 师, 一个优秀的教师 , 既应该是专 家 , 又应该是杂家 , 特别 是职业院校 的 教师 , 只有教师一专多能 , 才能为社会培养 出“ 适销对路” 的人才 。 教师 的多能具 体表现 在 1业务 能力 : ) 职业 院校教师 , 必须具备 扎 实、 宽厚 、 广博 、 精深的基础专业 知识 和多方面 的教学 能力 , 备敏锐的 具 观察力 、 良好的教育预见 、 应变 、 科研创 新能力 , 获得信息并利 用信息的 能力 , 练掌握各教 学环节 , 断拓宽 自己的知识 面 , 熟 不 以渊博 的知识 来 适应瞬息万变的需要 , 更好地授业 、 解惑 。 ) 2 教学创新能力 : 高职教育实 际上就是一 种创新教 育 , 作为 高职院校 的教 师 , 更应具备 创新能力 , 如 何 把创 新教育的理念体现在具体 的教学方法上 ,是我们 每个 高职院校 教 师必 须探索的课题 。教师需要处处 注意利用一切机会激发学 生的好 奇 心和求 知欲 , 在工作 和生活 中不断 提高 自身的专业知识 , 高 自己 要 提 的创 新意识 , 一改 以前 的“ 一言堂 ” “ 、满堂灌 ” 的教学模式 , 充分理解 和 运 用项 目教学 法 , 把学 习的主动权 交给学生 , 激发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 、 自觉性 。教师应不断探究 , 具有较 强的改革意识 和勇于创新 的勇气 。3 ) 吸收新 信息运 用新技术 的能力 : 当今 社会是信息 社会 , 信息 是百事灵 , 教师与信息 的关 系十分 密切 。 师向学 生传授 知识 , 际上就是传递信 教 实 息。 教师不仅要 向学生传递更 多、 更新 的信 息, 还要不 断发现 、 吸收新信 息, 作到传递 给学生 的永远 是最新 、 最有用 的信息 。为了适应瞬息万变 的新形势 , 传统 的教学模式 已经不适应 目前教育发展 的需 要 , 运用多媒 体手段直观教学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扎 实的计算机操作 基础 , 制作课件的技能 , 因为多媒体 教学具有较丰 富的表 现力 , 更直观 、 生动 、 丰富多彩 , 学生可听 、 可看 、 可说 、 可做 , 学生可在轻 松愉快的环境 中学习 , 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必 须是 多面手 , 才能在教 学中灵活运用 多种教学设施 , 教学才能得心应手 。

校本课程开发视角下的教师角色转换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视角下的教师角色转换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视角下的教师角色转换研究摘要:随着校本课程在课程资源中地位的凸显,我国以往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下的教师角色已远远不适应课程开发的新趋势,教师角色转换势在必行。

本文从校本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进行角色转换的内容,并就促进教师角色转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教师角色转换具体内容引言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开发备受学者的关注。

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及时转换自身角色、适应课程开发需求是稳步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本文从校本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入手,阐述了教师角色转换的具体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帮助教师在校本课程背景下快速进行角色转换,以促进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教师角色转换的意义课程开发主体是真正了解学校自身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的本校教师,以尊重学校具体环境和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为基础。

学校特色形成和学生个性发展都是以教师的教学工作为基础,以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为基准的。

教师是教育行为的实施者,是教育思想的体现者,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都无从谈起。

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重中之重。

校本课程开发把属于国家的部分课程决策权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这样一来,课程开发由专家、教师共同承担,这就要求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变被动为主动。

二、教师角色转换的具体内容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从国家课程开发的背景中走出来,进行角色转换。

1.从“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

校本课程开发理论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变被动实施者为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

教师应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对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科学分析,以便对教学实践深刻理解和认识,并不断改进、完善,如此一来,教师不仅是教育理论的接受者,而且是理论基础的创造者。

课程改革实践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课程改革实践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课程改革实践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课程改革实践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课题组课程改革实践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的课程理念倡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那么,在新教材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如何?教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教师角色的转换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作用又是什么呢?现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手不管了,也并非说地位降低了。

相反,实施新的课程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审读员、教学艺术的探索者,更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教师身兼数职,她的主导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她就好比一座桥梁,她是学生走向知识、走向成功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通道。

实施新课程改革,并不是意味着教师的地位降低了,而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一、教师是一个创造者当代课程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主体对外部客体进行个性化理解和创造性思考的产物,是认识主体主动建构的产物。

认识活动是主体借助于“内部图式”、“个体经验”、“思维结构”等中介与外部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个体的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就没有主体与客体之间互相建构的过程,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创造性的个体,课堂教学是教师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

教师正是通过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成为了一个教师与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成为了一种富于创造性并从中可以获得精神愉悦和自我提升的生命活动。

这样,课堂教学不仅成为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而且教师自身也在这种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发展、进步和完善,更加深刻地体悟到了自己职业生活的意义。

二、教师是一个教育研究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他们所处的教育环境和面临的教育问题具有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他们应该而且完全可能成为一个教育研究者,使课堂教学在自我反省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

英国教育学者贝克汉姆认为,教师拥有研究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不仅能有力地和迅速地推进教学的技术,而且将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与尊严。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之我见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之我见


教 师由“ 教 学 内容 的讲 传 授 者” 成为“ 教 学 内 容 的 引导
人为本 , 呼唤人的主体精 神. 学 生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学 习 , 既学 习
掌 握 知识 , 又得到情操 的陶冶 、 智 力 的开 发 , 同 时 形 成 良好 的 个 性 和健 全 的 人 格 . 教 学 过 程 应 该 既 是 学 生 掌 握 知 识 的 过
话, 教 师将 由居 高 临 下 的 权 威 转 向“ 平等 中的首席 ” ; 由知识 的 拥有者 、 传 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学 生 学 习新 知 的过
在传统的课程结构 中 , 一 直 是 学 科 课 程 结 构 长 期 占据 主 导地位. 学科 课 程 是 以 文 化 遗 产 和 科 学 知 识 为 基 础 组 织 起 来
程, 是 在教 师 指 导 下 自 己动 脑 、 动 口、 动 手 去 探 索 发 现 再
发 现 的过 程 . 教 师 要 帮 助 学 生 克 服 思 维 的盲 目性 , 使 学 生 在 思
的课 程 形 态 , 它便 于 学 生 系 统 、 高效 地接受 文化遗 产 , 发 展 智
力. 对 教 师来 说 , 只要 简单按 照一 套模式 就可组 织教学 , 用 考
教 师 努 力 培 养 出素 质 全 面 , 适 应 社 会 发 展 的新 型 人 才 . 新 课 程
改 革 提 出 了一 系 列 的 新 理 念 、 新标 准 ,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如 何 体 现, 是 广大教师所普遍面 l 临的问题. 为适 应新 时代 的需要 , 作 为 知 识 传 授 者 一 一教 师 的 角色 将 发 生 变 化 .
牺 牲 和 时 光 的耗 费 , 而是 生命 活动 、 专 业 成 长 和 自我 实 现 的 过程 . 教学 中 , 强 化 民主 轻 松 的 教 学 气 氛 , 尊 重 每 一 个 学 生 的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1. 引言1.1 新课程背景新课程背景指的是教育领域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出和实施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课程。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教育机构开始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课程形式。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提倡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不再是简单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传统教师,而是需要具备更加丰富的教育理念、方法和能力,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也为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新课程背景】的出现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1.2 教师角色转变意义教师角色转变的意义在于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升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角色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和信息,而是更注重引导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和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领者和榜样。

教师角色的转变意味着教育本身的改革和进步,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

教师角色的转变还意味着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需求和要求,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教师角色的转变意义重大,对教师个人、学生学习和整个教育系统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教师角色的传统定位教师角色的传统定位可以说是相对固定和单一的。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被视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导者。

教师主要扮演的是灌输知识、传授技能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角色。

在这种传统的定位下,教师的权威性和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通常是班级中的中心人物,学生们都会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来完成学习任务。

随着新课程的提出和推行,教师的角色也开始发生了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完成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完成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完成角色的转换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承担者和实践者,必须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转变自身的角色,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本文从新课程的背景出发,阐述了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所需完成的角色转换。

一、新课程的背景新课程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目标,并兼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实施方式。

新课程的实施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的教育需求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强调人的品德和思想素质。

因此,教育必须跟上社会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素质人才。

2.学生的教育需求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灌输,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新课程则强调学生教师合作,让学生主动参与,由此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

3.国家教育政策新课程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强调新课程的实施。

教育教学要紧紧围绕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教师的角色转换1.从“讲授者”到“引导者”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学生的“讲授者”。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不再是仅仅传授知识,而是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要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案和课程。

2.从“管理者”到“合作者”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学生的“管理者”,通过教育纪律来管理学生行为,以确保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合作,倾听学生的声音,学会和学生沟通交流。

众所周知,学生的特点是天真活泼,具有较大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合作来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从“知识传授者”到“终身学习者”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项目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项目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OCCUPATION512011 8项目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文/刘相龙 王 锦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早期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媒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背景的新的课程模式。

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可以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实现学校与社会教育的融合,实现学用统一,实现学生专业知识、业务技能、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也有较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主要职能的转变项目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说书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其主要职能从“教”转变为“导”,即引导、指导、诱导、辅导和教导。

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组织贯穿了项目教学法的各个阶段。

在制定项目计划阶段,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在于本次项目的主要知识点的应用、掌握,以保证学生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不偏离主题,制定的计划切实可行。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更为突出。

它保证每一组的计划的比较顺利地实施,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安全生产。

项目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做好项目反思,从反思中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课堂实施情况表明,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组织,可以使项目实施的效率和完成的项目成品的质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二、考评体系的转变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主要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更注重直观性和学生的亲身操作。

如果忽略过程,而单独从项目产品上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

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其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知识和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品质、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完成零件的尺寸是否达到要求以及表面的光洁度,还要综合评价学生的操作规范、团队协作以及组员的主动参与性等等。

项目教学法中教师角色的多元化

项目教学法中教师角色的多元化

中, 要把 改革 教学方 法和手段 , 改革考试 方法作 为实现专业教 学改 革 目标和提 高人才培 养质量 的重要环节 。自始至终坚 持学生在 教
学 活动 中的主体 地位 , 努力做 到 以强化 实践 、 出实训 、 突 注重 实效 的素质教育体 系 , 以及 注重学生 自学能 力、 独立分析 和解决 问题 能 力 的培养。 另外 , 师要 坚持 以教 学为 中心 , 教 以科研 为动力 , 推动 校 企合作 , 为高职 院校的 发展 闯 出一 条坚实 的道 路。 () 4 加强 工学结 合。 加强工 学结 合 。 进校 企合作 , 增 不仅 能使

项 目选取 时的构思 者
该 课程理 论知识 点 多且 抽象 , 实践 性知识 点分立 , 连接 性差 。如果
仍 采用 “ 师讲 、 教 学生 听” 的传 统教学 方法 , 师 和学生之 间单 一的 教
项 目的选取 是教 学成 功与否 的关键 。项 目应 来源于 工厂 的真
实课题 。 师应 深入 生产 、 教 生活 第一 线进 行调 查研 究 , 根据 学生 的

动课程 改革是现代职 教理念 的体现 。为了在学 习和就业 、 学校和社 会之 间形成 无缝 对接 , 就必 须采 用全新 的教学观 念 、 学方 法。 电 教 子技 术课程 是工 科 电类各 专业 和部分 非 电类 必修 的技 术基 础 课 , 随着 电子技术 的飞速 发展 ,使 它成 为几乎所 有理 工科本 科 生的必 修课 程。学好该课 程对后 续专业课 的学 习也 起着举足 轻重 的作用。

该打破 传统 的“ 学科 中心 ” 式 , 模 建立起 与 高职培 养 目标相 吻合的 “ 能力 中心 ” 模式 。加强教学 管理 。 从课 程建设和教 研室建设 入手 , 带动教学 的各个环 节 ,从而全 面提高教 学质量 。在教 学活动 过程

职业课程项目化改造和教师观念角色的转变——从新旧知识观比较的角度

职业课程项目化改造和教师观念角色的转变——从新旧知识观比较的角度
实现学生知识、 能力、 技能和素质发展的整体推进的有效尝试 。职业课程项 目化要求教师观念 角 色必须发生相应的转变, 以适
应职业教育课程 改革发展 的需要。
关 键 词 :职 业 课程 项 目 ; 识观 ; 化 知 课程 观 ; 体性 主 中图 分 类 号 : G 5 . 4 1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14 2 1 )60 8—4 6 162 ( 0 0 0 .0 80
般 认为 ,知识 观是人 们对 知 识性 质 和知 识 选
学生 的职业 道 德 、 职业技 能和就业 创业 能力 。 一纲 择的根本看法。不同的知识观相应地会生成不同的 这
要为我们高职院校的发展与改革提出了新 的要求 , 课程 观 、 学观 、 学评价 观和质 量观 。 教 教 新 的思路 。 职业 教育 的特殊性 在 于 , 它明确规定 以就 传 统知 识观认 为 , 知识具 有 确定性 、 遍性 和价 普 业 为导 向 , 出应用 性 、 用性 和 时代 性 的特 点 , 突 实 其 值 中立 的特点 。 因为 如此 , 统课 程观 将知识 放到 正 传 课程 改革 的理想 目标是 , 学生 通过 系统 的课 程学 习 , 了课程 教学 的核 心位 置 。陈述性 知识 教学 成 了教学
力、 技能 和素质发展 的整体 推进 。
然后 才去确证 的是 知识论 上为 “ ” 真 的假 设 。 此 , 如 教
收 稿 日期 :2 1,90 000.6
基金项 目:2 0 0 9年江西省教改项 目“ 学前教育专业 ‘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课程 ’ 目化研究与实践” J G.92 .] 项 [XJ 0 .33 作者简介:谢武纪(9 5)男 , 17 , 湖北随州人 ,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初教系讲师 , 硕士 ; 朱宝莉 (9 9)女, 17 . , 陕西西安人,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 院经管系讲师 。

浅谈高职项目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高职项目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关 系 . 后 形 同 陌 路 . 生 之 间 的感 情 很 课 师 淡 漠 . 生 的个 性 得 不 到 发 展 学 高 职项 目课 程对 教 师 提 出 的要 求 项 目 教 学 法 将 一 个 相 对 独 立 的 项
理 解 任 务 : 道 自 己要 做 什 么 . 学 哪 方 知 要 面 知 识 .练 习 哪 方 面技 能 .达 到 什 么 目 标 。 () 定 计 划 : 2制 由学 生 制 定 项 目工 作 计 划 . 定 工 作 步 骤 和 程 序 . 最 终 得 到 确 并
教 师 的 认 可 。 ( ) 施 计 划 : 展 小 组 交 3实 开 流 、 论 , 员 分 工 协 作 , 同 完 成 工 程 讨 组 共
项 目。 ( ) 查 评 估 : 由学 生对 自 己 的 4检 先 工 作 结 果 进 行 自我 评 估 .再 由 教 师 进 行 检 查评 分 。 生 共 同讨 论 、 判 项 目工 作 师 评
学 习 氛 围 甚 至 在 教学 过程 中 . 生可 能 学
学 生 的思 想 和体 验 . 视 情 感 教 育 。 于 忽 对
学 生 的创 新 能力 、 合 作 能 力 以及 将 来 的 就业 能力 疏 于 培 养
教 师本 身 实 践 能 力 不 强 很 多 教 师
式 。 项 目课 程实 施 过 程 中 , 师应 该 更 在 教 新 教 育 观 念 . 重 自身 角 色 的转 变 , 而 注 从 适 应 新 的教 学 内容 和 教 学 方 法 .营 造 和 谐 的师 生 关 系 传 统 的 教师 角 色定 位
职称 方 面 .但 少 有 人 将 精 力 投 入 到 提 高 自身 的实 践 能 力 上 .不 能 适 应 现 代 教 育 尤 其 是 高 职 教 育 的 发 展 这 样 教 学 的结 果 就 是 :课 上 是 师 生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摘要: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组织者和理性引导者。

在教学活动实践过程中既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通过平等交流互动学习,构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师教学;角色转变教师在教学生涯中,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关系新课程实施成效的关键。

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向课程的构建者转换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得出教师的工作任务是“教书育人”。

但在旧的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作用被局限在教学计划、教材“围墙”里,因此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就算完成任务。

反之,超越大纲和教材则被视为“大逆不道”。

又由于旧课标只是学科课程、知识铺就的单行线使学生脱离现实,接受式学习和单向的逻辑思想使学生难以创新。

所以,旧课程下教师既难“教好书”,更难“育好人”。

新课程给教师留足了空间。

新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结合,与实践连接,为教育教学活动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新课程实行开放的内容体系,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如何转变为构建者呢?(一)开发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有以下几种:1、校内教育资源。

如实验室、图书室等;2、校外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社区、农村等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3、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资源。

当然,学生是更重要的教育资源。

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情感体验,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离开学生资源,教育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

开发教育资源,应注意四个方面:1、重视校外资源的开发。

教师对校内资源较熟悉,在以往的教学改革中,进行过校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但是,在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则很不够,这需教师努力,还需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2、注重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

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显性资源容易被发现和利用,但是,对于学生的情感体念、班集体的环境氛围则容易被忽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学 生 看 成 是 承 受 知 识 的 容 引 和 导 把 掘学生的潜力。
器, 只管 一 味地 灌 输 , 不管 学 生是 否能 消 而 2 1 1要树 立 学 生 为 本 与 学 生发 展的 .. 化 吸收 , 重视 学 习 的 结果 , 重视 学 习 的 理 念 只 不 过 程 , 不 讲 究 学 生 在 学 习过 程 中是 否运 更 首 先 , 以 学 生 为 本 ” 当代 教 育 的 取 “ 是 用 创造 性 的思 维 方法 。 堂是 “ 课 一言 堂 ” 学 向。 学 生 主体 , 师主 导 ” 现 代 教 育的 基 , “ 教 是 生很 少 有发 言 权 、 问 权 , 而 使学 生 依 赖 本 理 念 。 是项 目课 程 的具 体 要 求 。 提 从 也 其次 , 性增 强 , 问题 意 识淡 薄 , 不利 于学 生 创 新 “ 学 生 为 本 ” 为 了 促进 学生 的发 展 , 极 以 是 为 思维的发展 。 了培 养 学生 的 创 新 精神 和 实践 能 力。 次 , 再 重 书 本 知识 的 传 授 . 师 只 是 看 重 书 “ 教 以学 生 为本 ” 出 了 教 师 的 引导 作 用 。 突 既 本 上知 识 , 忽视 学 生人 格 的 养成 、 而 个性 的 要 为 学 生 创造 一 种 自 由思 维 的 氛 围 , 师 教 发 展 和 各 种 素 质 的提 高 。 又 要 用人 格 魅 力 、 博 知识 、 合 能 力等 素 渊 综 1 1 2缺 点 或 局 限性 .. 质来 影 响 和 教 育 学 生 。 不 易 构 建 和 谐 的 师 生 关 系 , 视 了 学 忽 2. . 1 2要 促 进 教 学 相 长 与 师生 互 动 生 的主 体 作 用 , 利 于 培养 学 生 的 创 新 思 不 首先 , 师生 平 等是 前提 和 基 础 。 育 活 教 维; 不利 于 提 高学 生 的关 键 能 力 ; 不利 于 学 动 中 学 生 主 体 性 的 凸 现 , 新 型 的 师生 关 使 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 系不 再 是 教 师 的 权 威 型 , 是 平 等 合 作 的 而 1 2现 代教 师角色观 . 师生 关 系 。 次 , 动 向学 生 学 习是 关 键 。 其 主 为 了克 服 传 统 教 育 中所 出现 的种 种 弊 不 但 学生 要 向 教 师学 习和 主 动 接 受教 师 的 端 , 目课 程 的 教 学 方 法 是 近 年 来 国 家 教 教 育 , 项 而且 , 师 更 要 向 学 生 学 习 , 且 是 教 并 育 改革 所 倡导 的 新 型 学 习 方 式 , 生 同 时 主 动 的 学 习。 后 , 新 教 学 模 式 是 途 径 。 学 最 创 使用 脑 、 、 心 手进 行 学 习 的一 种 教 学方 法 也 要 求 教 师 要 鼓 励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到 教 学 中 可 应 用 干 本 科 类 的教 学 , 教学 过 程 中教 来 , 他 们提 供 充 分 的心 理 自由 , 展 其 个 在 给 发 师 不 再 是 高 高 在 上 的 “ 生 ” 它 的 角 色 发 性 , 到 因 材 施 教 , 重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 先 , 做 尊 生 了转 变 , 由传 统 的 主 导 教 学 组 织 领 导 者 2. 3不 断 学 习 与开 拓 创 新 1. 转变为教学插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 , 以学 社 会 主 义 现 代化 建设 需要 培 养 学 生 的 生 为 中 心 的 教 育 组织 形 式 去 组 织 教 学 。 主 科 学 精 神 和 创 新 思 维 习惯 , 他们 成 为 有 使 要特征 : 创 新 能 力 、 践 能 力 和 创 业 精 神 的 社 会 主 夹 1 2 1重 视 学 习过 程 中的 质 量 控 制 和 义 建 设 者 , 师 必 须 具 有 开 拓 创 新 的 教 育 .. 教 评 估 理念 , 专 业 人 员的 标 准 要 求 自己和 发 展 用 明确 学 习 活 动 中的 师生 关 系学 指导 ” “ 助 ” 不 和 帮 , 仅仅 是 “ 传授 ” 学 生 学 习 的不 仅 仅是 知 识 , 。 更是 培养 创新 意 识 和 实 践 能 力 的 提 升 。 1 2. . 2重 体 验和 全 员参 与 我 们 在 网 络 安全 技 术 课程 的 项 目课 程 教 学 中 , 业 教 师首 先 要从 实际 出发 , 专 设计 好 符 合 学 生 夹 际 的项 目, 并采 用 理 论 实 践 体 化 教学 的方 法 进 行 教 学 。
3 结语
教 9 这 一 职 业 已诞 生 了 近 千 年 。 这 i f i 在 漫 长 的 历 史 岁 月 中 , 由 最 初 单 一 的 教 育 他 工作 者逐 渐 演 变 成 为教 学 、 研 、 科 社会 服 务 三 位 一体 的 综 合职 能 者 。 可见 , 师在 不 同 教 的 时 代 和 不 同 的 社 会 中扮 演 着 不 同 的 角 色 , 的 内涵 是 随 社 会 的 发 展 而 不 断 变化 它 的 。 高 等 教 育 的 人 才 培 养 目标 提 出 了新 对 的要 求 , 即人 才 应具 备 较 强 的 自学 能 力 、 信 息 索 取 能 力 、 新 能力 、 会应 变 能力 以 及 创 社
2 t N0 2 00 9
氡 鬲夏■ d Te h oo y n o a in H r l t n lg In v to e a d
创 新 教 育
从 项 目课 程 看教 师角 色观 转 换
许 宁 ( 北京工业 大学 北京 1 01 4) 0 2
摘 要: 高等 院校 及 高 职 院校 的 嘎 目教 学 法 需 妥 专 业 教 师从 传 统 的 传 道授 业 解 惑 的 教 育 思 想转 变 为教 学 过 程 的 引导 者 和 纽 织者 , 把 学 要 生 被 动 的 接 受 知 识 转 变 为 主 动 的 学 习知 识 、 化 知 识 。 实 行 这 个 转 变 ,我 们 专 业 教 师 兢 必 须 具备 现 代 教 育 理 验 更 多的 专 业 知 识 与 能 消 要 力 ,需 要 专 业 教 师 知 行 统 一 。 有 如 此 ,才 能顺 利 的 安 施 酉 目教 学 。 只 关 键 词 : 目课 程 角色 教 学 法 项 中 图分类 号 : 42 G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4 0 8 2 l )O b-0 2 0 1 7 - 9 X( 0 i () 1 - 1 o 5
1各种角色观
1 1 传统的教 师角色观 . 大 文 学 家韩 愈 在 《 说*中 说 : 师者 , 师 “ 所 以 传 道 授 业 解 惑也 。 从 此 “ 道 授 业 解 传 惑 ” 教 育 思 想 一 直 被 中国 历 代 教 师所 接 的 受 和遵 循 , 因而 形成 了传 统 的 教师 角 色观 。 1 1 1主 要特 征 .. 教 师 有 绝 对 的 权 威 。 种 教 师 观 十 分 这 强调 师 道尊 严 , 分 强 调课 堂 的 纪律 性 、 过 严 肃 性 。 师对 学 生 完 全 是 一 种 居高 临 下 的 教 架 式 , 生慑 于 教 师 的威 严 , 学 不敢 与 教 师 亲 近 , 不会与教 师沟通 , 得师生 关 系紧 更 使 张 , 大 地 制 约 了学 生 个 性 的 发 展 和 创 新 极 精神 的 培 养 。 强调 教 师 的 作 用 . 师 对 学生 有 绝 对 教 的教 育 权 、 制权 。 教 师 讲 、 生 听 , 师 控 “ 学 教 写、 生 记 ” 教 师 自始 至终 主 宰 着课 堂 , 学 , 学 生 只 能 被 动 地 跟 着 教 师 走 , 种 教 学 使 学 这 习效 果 大 打 折 扣 , 能 也 得 不 到 有 效 地 开 智
2新时期教 师角色的转换
2 1 树立现 代教 育理 念 . 思 想 是 行 动 的 先 导 。 学 教 师 树 立 起 大 正 确 的 教 育教 学 思想 观 念 是 形成 正 确 角 色 认 知和 角色 行 为并 使 之 符 合 角 色规 范 的 关 键 。 现 代教 育 中 , 们 大 力提 倡 实 施 素 质 在 我 教 育, 养 创新 人 才 。 质教 育 要 求教 师在 培 素 教 育教 学过 程 中 必须 树 立 “ 以学 生 为本 ” 的 思 想 , 注 学生 的个 性发 展 , 教 育面 向人 关 使 的全 面 发展 、 向全 体 学 生 、 向整个 学 习 面 面 发 。 过 程 , 学 会 做 人 、 会 学 习 、 会生 存融 将 学 学 灌 输 式 教 学 . 重 “ ” “ ”, 忽 视 干 教 育 教 学 的 每 个 环 节 中 , 看 传 和 授 而 最大 限度 地挖

2 具备 更 多知 识与 能力 2 掌 握 教 育 教 学 规 律 提 高 科 学 文 化 素 养 ; 师职 业 道 德素 质的 加 强 ; 强实 践 反 教 加 思 提 高 教 学 技 能 ; 展 科 学 研 究提 高 创新 开 能 力 ; 备 良好 的 心 理 素 质 和 身体 素 质 。 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