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研究

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研究

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课题名称:《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研究》申报单位:课题组成员: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2009年5月,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重智育轻德育、重主科忽视副科”导致一些德育教师工作应付、责任心不强等不良现象,针对出现的不良现象和存在的困惑,我校课题组申报了“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研究”的课题,通过河南省基础教学研究课题规划办的审议,批准立项:课题立项号为:L091020033,于2009年9月正式开题,一年来,在市教体局教研室专家指导和帮助下,我校已完成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实施阶段的工作,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汇报如下:一、健全课题机制,制定实施方案。

1.课题组的组建:2009年5月-2009年8月,我们在立项的基础上开始了准备阶段,在市教研室副主任王红政、汪红两位同志指导下,在校长孔祥来同志的带领下,副校长孙红旗同志具体主抓课题,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主持人一名,成员六名,制订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开展了课题研究,同时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

①教师专业成长的构成要素2005年10月在天津召开的“全国优质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上,教育部师范司原司长、国家督学、中国教师教育学会会长马力教授在做“教师与教师教育”报告时明确阐述,教师的专业素质由以下几方面构成:③德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理论内涵。

德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理论内涵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学习和全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及《廉政准则》的学习来提升德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第二方面:教育理论素质的提升组织德育教师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教育方面的论著,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法规、政策及教育学方面涉及德育方面的基本要点,重点对德育工作者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知识不足,跟不上新时期教育形势的发展要求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讨,从而提升德育教师的教育理论素质。

第三方面: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重点学习《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项城市教师违纪处罚条例》及《周口市教师职业道德的十要十不准》,通过学习查找德育教师存在的师德师风问题,进行认真研讨和评析,加深对教师师德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德育教师的师德水平,树立“以人为本、以德兴校”的育人宗旨,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德育教师的道德素质。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任务。

小学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研究小学德育课题,探讨在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然后,设计问卷,调查小学教师和家长对德育教育的看法和意见。

通过统计、分析和归纳数据,得出结论。

四、研究结果1. 德育课程内容设计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教师和家长普遍认为德育课程应包括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德育课程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德育教育方法与策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教师和家长认为开展具体实践活动是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之一。

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互助行为和志愿者活动等,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小学教师还应保存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 德育评价机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教师和家长普遍认为德育评价应结合综合评价。

除了考察学生的学业成绩外,还应考察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教师和家长之间应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五、讨论与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应广泛覆盖道德、公民、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

2.德育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3.德育评价应结合综合评价,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4.教师和家长之间应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六、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了解了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方法。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应该加强德育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为小学生提供更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小学德育工作调研报告

小学德育工作调研报告

小学德育工作调研报告
《小学德育工作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为了了解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我校对小学德育工作开展了调研。

二、调研对象
我们选择了10所小学作为调研对象,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的
学校,旨在全面了解小学德育工作在不同地域的情况。

三、调研内容
1. 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德育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情况
3. 学生德育情况和学生身心健康状况
4. 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认可和支持程度
5. 教师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的培养情况
四、调研结果
1. 大部分学校在德育工作的发展历程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德育工作的组织管理不够完善,缺少科学的评估体系等。

2. 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不良行为,比如欺凌他人、早恋等现象,
身心健康状况也需要关注和改善。

3. 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度不高,有些家长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持怀疑和抵触态度。

4. 教师在德育方面的培训和意识还有待加强,需要提高德育工作的专业水平。

五、调研建议
1. 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

2.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重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关注和指导。

3. 提高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认可度,增强家校合作的力度。

4. 加强教师德育培训,提高教师德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六、结语
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结果显示,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我们希望学校能够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小学德育课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旨在探索小学德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研究的目的和方法1.目的:(1)了解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2)探索有效的小学德育教学方法和策略。

2.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小学德育教育的历史、理论基础和现状。

(2)调查问卷法: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小学教师对于德育教学的看法和实施情况。

(3)实地观察法:走访校园,观察德育课堂实施过程,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反应。

三、研究结果通过文献资料和调查问卷的收集,整理出以下研究结果:(1)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较低,德育内容教学不够系统和深入。

(2)德育教育普遍偏重知识灌输,缺乏实践操作和道德价值的培养。

(3)德育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1)融入生活实践:通过将德育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道德素养。

(2)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关系沟通技巧。

(3)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结论和建议1.结论:(1)小学德育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存在不足,需要加强。

(2)融入生活实践、情感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是有效的小学德育教学方法。

2.建议:(1)加强德育教师的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提高教师的德育教学水平。

(3)创新德育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是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一次探索和总结。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德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课题名称:《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研究》申报单位:课题组成员: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2009年5月,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重智育轻德育、重主科忽视副科”导致一些德育教师工作应付、责任心不强等不良现象,针对出现的不良现象和存在的困惑,我校课题组申报了“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研究”的课题,通过河南省基础教学研究课题规划办的审议,批准立项:课题立项号为:L091020033,于2009年9月正式开题,一年来,在市教体局教研室专家指导和帮助下,我校已完成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实施阶段的工作,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汇报如下:一、健全课题机制,制定实施方案。

1.课题组的组建:2009年5月-2009年8月,我们在立项的基础上开始了准备阶段,在市教研室副主任王红政、汪红两位同志指导下,在校长孔祥来同志的带领下,副校长孙红旗同志具体主抓课题,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主持人一名,成员六名,制订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开展了课题研究,同时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

①教师专业成长的构成要素2005年10月在天津召开的“全国优质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上,教育部师范司原司长、国家督学、中国教师教育学会会长马力教授在做“教师与教师教育”报告时明确阐述,教师的专业素质由以下几方面构成: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特点。

a.综合性专业知识水平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养成与提升。

b.自主性教师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

c.个体性教学智慧的提升是教师将一般的公共理论个性化及与个人感悟、应用情景相结合的过程。

d.情景性需要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情景和长期的师生互动和浸泡中才能逐步实现。

③德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理论内涵。

德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理论内涵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学习和全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及《廉政准则》的学习来提升德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xx年8月获准立项并开始研究,经过课题组全体人员近四年的努力,已经达到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此报告即课题研究的总结。

摘要本课题研究,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主线,以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净化学生的心灵为目的。

针对过去“德育内容远离现实、教育方法陈旧、知与行脱节、评价手段单一”的教育现状,我们提出了德育工作必须追求务实、高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道德教育,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在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观察记录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加强了校园文化特色建设,营造了育人氛围;拓宽了德育途径,丰富了德育内涵;狠抓了养成教育,提高了德育实效,取得了良好效果。

总之,我们探索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建设的特色和规律,挖掘了德育的教育功能,构建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体系,营造了“崇尚先进、健康向上”的道德氛围,使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课题研究的问题(一)课题的提出古语有云:“百行以德为首”,可见德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少年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乎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因此,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必须追求务实、高效。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面对整个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学校要增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紧迫感,特别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当前,学校德育现状已有很大改进,但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新特点、社会生活新变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要求的问题:问题之一:内容远离现实德育内容来自于生活世界,因而德育内容也应该是丰富、生动活泼、现实、具有道德意蕴的。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教育发展的进步,道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学生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因此,小学德育教育迫切需要深入研究。

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探索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寻找小学德育教育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小学德育教育的推进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二、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小学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分析。

(4)小学德育教育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小学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现状。

(2)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小学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

(3)逻辑分析法: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提出解决方案。

三、研究结果和结论1. 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1)学生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道德自觉意识不足。

(2)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着德育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分离的现象。

(3)目前,小学德育教育过分强调了平庸的道德规范和礼仪形式。

2. 解决方案和建议(1)加强德育教育的整体性。

从课程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整合各项资源,把德育教育打造成为一个高度整合、营养综合的体系。

(2)推进德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融合。

德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互融合、互相促进,使校园德育工作极大地增强实效性。

(3)提高教育实效性,深化小学学生的德育意识与教育成果。

通过多方面的德育宣传、教育和教学,让学生对道德知识产生兴趣和自觉,从而增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意识。

本次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小学德育教育仍存在一定问题,但是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推进与其他学科教育的融合,加强教育实效性,可以有效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1)德育工作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整体性。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前言德育课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道德修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德育课题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小学德育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方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小学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了解他们对德育课的认知和参与状况。

观察了部分小学德育课的教学过程,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调查结果分析1. 小学教师对德育课的认识程度较好,有89.6%的教师认为德育课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只有64.3%的教师将德育课的重要性与学生的学业表现联系起来。

2. 小学生对德育课的认可程度较高,有82.4%的学生认为德育课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只有46.8%的学生认为德育课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 通过观察德育课堂教学过程,发现教师普遍采用故事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多数教师缺乏互动和讨论的环节,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四、问题分析1. 教师在德育课教学中过于追求稿件的传递,忽视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和意识。

2.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学生对德育课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很大程度上仅把德育课视为传递道德知识的方式,而忽略了道德实践的重要性。

五、改进方案1. 引入活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德育课,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2. 增设小组讨论环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交流。

3. 建立德育课与学科课程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德育课与学习成绩、未来发展的关系。

4. 增加教师培训和教材更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意识,使德育课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六、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学德育课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我们应该重视德育课的重要性,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与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参与程度,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

小学德育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教育课题研究报告1. 引言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为进一步改进小学德育教育提供参考。

2. 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2.1 学校的角色小学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责任。

学校通过设立德育课程、组织各类德育活动以及建立良好的校风校纪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2 教师的角色小学教师是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承担者。

然而,当前教师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仍较为普遍。

有些教师缺乏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自主性。

3. 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3.1 学生的问题在实际德育教育中,我们发现一些小学生存在各种德育问题,如道德观念淡薄、缺乏责任感、不守纪律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3.2 教师的问题在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德育教育的意识与能力的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德育教育效果不佳,德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等。

4. 改进小学德育教育的对策4.1 建立德育教育体系学校需要建立全面的德育教育体系,包括制定明确的课程大纲、完善德育教育教材、组织各类德育活动等。

通过系统的教学计划和资源的整合,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4.2 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意识和能力是改进小学德育教育的关键。

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投入,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如专题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等,帮助教师提高德育教育的专业素养。

4.3 强化家庭教育的力度家庭是学生德育教育的第一课堂,要与学校形成紧密的合力。

学校应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德育教育,提供相关资源和指导,增强家庭的教育功能,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5. 结论小学德育教育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密切合作。

通过建立德育教育体系、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以及强化家庭教育的力度,可以改善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德育修养和素质。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现代社会对小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帮助学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1.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人格发展。

2. 研究内容:(1)小学德育课程的理论基础(2)小学德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小学德育课程的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

四、研究进展和成果1. 研究进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实地观察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小学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总结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和经验。

2. 研究成果:(1)提出了小学德育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循序渐进、生活化、实践导向等。

(2)探索了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如以身作则、情境引导、小组合作等。

(3)编写了一份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指南,供学校参考和借鉴。

五、研究启示和建议1. 研究启示:德育课程设计和实施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经验。

2. 研究建议:(1)加强教师德育素质培养,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教育能力。

(2)注重德育课程的实践性,将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品德品质。

(3)建立德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德育课程的效果。

六、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1. 研究的局限性: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研究只选取了部分学校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可能未能全面反映小学德育课程的现状和问题。

2. 研究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增加研究样本,深入探讨小学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策略,为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人格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研究目的本次小学德育课题研究主要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平,落实德育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和研究结果。

其中,文献资料法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的小学德育法规、德育教材、教育心理学理论等来了解小学德育教育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情况;实地观察法则是通过实地观察教师上德育课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行为表现等,从而探讨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德育教育目标;问卷调查法则是采用问卷的形式对小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德育教育在他们看来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相应改进提供参考。

三、研究结果1.小学德育课堂实践表明,传统德育课堂更多采用道德规范的灌输式教学,存在知识的逻辑性较强,实际操作性弱的问题,学生对于德育的接受度较低。

2.德育教材的编写存在着体系不完善、实际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在教材内容设计上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德育知识的生动性和实践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德育水平不足,易产生过早性行为、网络依赖等不良行为,家长教育不足和学校德育教育的不尽完善是重要因素之一。

4.一些学校制定的德育教育计划实现效果并不明显,仅仅是形式上的制度化,德育活动的具体操作性不强,需要加强实际效果的监测和评估。

5.健全师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意识是推进德育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一。

四、研究建议1.更新传统德育教学方式,采用小组讨论、案例探究等具有操作性的教学实践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2.在德育教材的编写上,应更注重生动性和实践性的融合,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3.加强家长对于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营造家校联合德育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其成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保障。

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自我发展与专业成长研究

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自我发展与专业成长研究

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自我发展与专业成长研究研究方案: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自我发展与专业成长研究1. 研究背景和目的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家庭教育的变化,班主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自我发展与专业成长,并通过分析相关数据,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研究问题和假设研究问题: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自我发展与专业成长的现状如何?假设:小学班主任的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与其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和学校环境等因素相关。

3. 研究设计和样本选择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大量班主任的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方面的数据;然后,选择几位具有代表性的班主任进行个案研究,深入分析其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的过程和成果。

4. 方案实施a. 阶段1:问卷调查- 设计问卷,包括班主任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德育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 选择一所小学作为样本学校,抽取一定数量的班主任进行问卷调查。

- 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探讨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自我发展与专业成长的现状。

b. 阶段2:个案研究-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选取几位具有代表性的班主任进行个案研究。

- 进行深入访谈,了解班主任的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过程、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就。

- 分析个案研究的结果,探讨小学班主任的自我发展与专业成长和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学校环境等因素的关系。

5. 数据采集和分析a. 问卷调查数据:使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频数、百分比等,对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b. 个案研究数据:使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录音进行整理和转录,进行主题分析和编码,提取关键信息并归纳总结。

6. 结论和讨论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

德育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导语:关于德育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我校的德育课题实验工作,仍处在探索阶段,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不断地克服缺点与不足,从点滴做起,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我校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好,在家娇生惯养,学生的学习、自理、卫生、心理习惯都缺乏良好的有序地引导和教育, 更不懂得理解关爱他人。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参加实践活动,学会自立自强,学会理解关爱他人,学会如何去报答父母、他人、社会和国家,我们确立了“爱他人帮别人快乐无穷”这一实验课题。

本着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的原则,由学校的八个班的班主任承担课题研究的任务,经过近期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养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能力和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的优良品质,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为切实落实实验计划,我们首先从制定目标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了教育目标,确定了组织机构,并撰写了实验方案。

明确目标的同时,在具体操作上又分低、中、高三个层次,提出具体的行为训练要求,从而形成纵横有序,逐步提高,螺旋上升的目标序列。

使学生养成有目标,教师工作有抓手,领导评价有依据。

在实验方法上我们确立了各有侧重、分头实验,定期交流、整体推进的实验思路。

使八个班级的教师在各有侧重、分头实验的基础上,定期开好实验交流会,汇报实验情况,总结实验方法,与全校班主任交流,促进学校德育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探索适合学校整体生源情况及学生年龄特点教育方法,是探索有效的教育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1、加大宣传力度社区教育虽不是什么新课题,许多人对他有一定印象和感性认识,但了解的往往只是一些皮毛,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真正理解其内涵,在思想上、观念上明确社区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的,恐怕也是只少数。

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

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在学生培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对德育课题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德育在学生中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两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首先,为了了解学生对德育的认知和态度,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

然后,在实地观察中,对学校的德育实施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

四、研究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得出了以下研究结果:1. 德育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学生在德育课程的培养下,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2. 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学校德育工作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德育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和有效。

3. 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师生共同努力是有效实施德育工作的关键。

学校领导应该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和氛围。

五、研究结论和建议基于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学校应该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课程和教学计划,提高德育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 德育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学校与家庭应加强合作,形成良好的共育氛围。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学生行为规范。

4. 学校领导应加强对德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受到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样本容量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七、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本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同时,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

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

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研究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学校德育责任越来越重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在这里,我们针对小学德育进行了一项小课题研究,来探讨小学德育的策略。

研究目的通过对小学德育策略进行研究,找出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学校德育水平。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分析小学德育的策略现状;2.探究小学德育策略的影响因素;3.提出针对小学德育策略的改进措施。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问卷调查:为了了解学校德育策略的现状,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小学生的德育问卷。

主要涉及学校德育方案的内容、实施情况、学校德育效果、学生家庭教育等问题。

并且,我们选择了100位小学生和20个小学班级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2.实地观察:我们针对学校的德育活动进行了实地观察,记录下学校德育的情况,并与教师、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研究结果学校德育策略的现状分析1.学校德育方案的内容大部分学校德育方案内容较为全面,但一些学校的德育方案主要集中在课堂上,缺少课外活动。

2.学校德育方案的实施情况少数学校德育方案没有得到充分的实施,学生德育培养效果欠佳。

3.学校德育效果多数学校德育效果良好,但小部分学校德育效果不佳。

4.学生家庭教育情况部分学生家庭德育教育比较缺失,难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小学德育策略影响因素分析1.学校德育方案内容对于学生的影响学校德育方案内容的质量和全面程度是影响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因素。

2.学校德育方案实施的效果学校项目的实施对于学生德育培养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实施频率和方法。

3.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道德修养的关键因素之一。

小学德育策略改进措施1.加强学校德育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学校必须全面认识到德育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并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来推动。

2.提升学生德育素养学生必须紧密结合课程和实际生活来培养道德素养,将德育理念与行动结合起来。

3.改善家庭教育的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应当与学校德育并行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课题名称:《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研究》申报单位:课题组成员: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2009年5月,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重智育轻德育、重主科忽视副科”导致一些德育教师工作应付、责任心不强等不良现象,针对出现的不良现象和存在的困惑,我校课题组申报了“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研究”的课题,通过河南省基础教学研究课题规划办的审议,批准立项:课题立项号为:L091020033,于2009年9月正式开题,一年来,在市教体局教研室专家指导和帮助下,我校已完成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实施阶段的工作,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汇报如下:一、健全课题机制,制定实施方案。

1.课题组的组建:2009年5月-2009年8月,我们在立项的基础上开始了准备阶段,在市教研室副主任王红政、汪红两位同志指导下,在校长孔祥来同志的带领下,副校长孙红旗同志具体主抓课题,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主持人一名,成员六名,制订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开展了课题研究,同时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

①教师专业成长的构成要素2005年10月在天津召开的“全国优质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上,教育部师范司原司长、国家督学、中国教师教育学会会长马力教授在做“教师与教师教育”报告时明确阐述,教师的专业素质由以下几方面构成: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特点。

a.综合性专业知识水平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养成与提升。

b.自主性教师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

c.个体性教学智慧的提升是教师将一般的公共理论个性化及与个人感悟、应用情景相结合的过程。

d.情景性需要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情景和长期的师生互动和浸泡中才能逐步实现。

③德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理论内涵。

德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理论内涵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学习和全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及《廉政准则》的学习来提升德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第二方面:教育理论素质的提升组织德育教师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教育方面的论著,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法规、政策及教育学方面涉及德育方面的基本要点,重点对德育工作者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知识不足,跟不上新时期教育形势的发展要求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讨,从而提升德育教师的教育理论素质。

第三方面: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重点学习《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项城市教师违纪处罚条例》及《周口市教师职业道德的十要十不准》,通过学习查找德育教师存在的师德师风问题,进行认真研讨和评析,加深对教师师德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德育教师的师德水平,树立“以人为本、以德兴校”的育人宗旨,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德育教师的道德素质。

第四方面:专业能力素质的提升提升德育教师专业素质应该从平时的课堂训练中开始,通过研讨,积极探索新时期形势下德育工作方法和途径,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提升德育教师专业能力素质。

第五方面: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科技日益加快发展,对于德育教师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难以承受,由此造成了许多工作心理不健康的因素,通过培训学习,心理专家的引领,解决和清除德育教师心理方面的问题,从而提升德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

第六方面:科研素质的提升德育研究,科研为先,以科研课题为引领,研究和探索德育工作的理论方法和途径,通过培训学习,使德育教师认识到德育课题研究对自己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升德育教师的科研意识。

2.学校给予课题组织大力支持。

在准备阶段,我们还结合课题研究,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给予课题组大力支持,专门拨出课题研究经费,购买大量的理论书籍和相关的参考资料,为课题组教师配备了电子备课室,班级配备多媒体电教器材,为教师的学习实践、研讨、整理资料提供了方便。

课题组建立后,全体成员多次聚会,本着人人献计献策,个个承担任务的原则,就各自对课题的认识理解,集思广益,决不辜负校领导对课题成员的期望,初步拟定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思路、步骤及具体的实施程序,使参与课题研究成员人人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为课题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二、加强校本培训优化研究方法2009年9月-2011年3月,课题进入实施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完善课题研究计划,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组于2009年9月15日召开课题研究发布会,会上课题组主持人孙红旗同志对初拟定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宣读,然后由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讨论,课题成员提出很好的意义和建设,完善课题研究计划,修改课题实施方案。

9月20日召开全体教师会,会上副校长陈玉刚同志做了《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素质》的知识讲座,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并鼓励教师关注自身成长,关注专业发展,在不断的研究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2.加强校本培训提升专业素质。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为强化德育教师自身素质及德育工作能力和水平,使德育工作者富有生机和活力,课题组成员制定了校本培训学习计划。

其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5——2010.5)为培训学习阶段具体从六个方面来提升德育教师的素质,优质高效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一)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学习和全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及《廉政准则》的学习来提升德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二)组织德育教师认真的学习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法规、政策及教育学涉及德育方面基本要点来提升德育教师的教育理论素质;(三)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及《项城市教师违纪处罚条例》和《周口市职业道德规范十要十不准》,查找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根源,树立正确的师德意识,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从而来提升德育教育的道德素质;(四)以平时的课堂训练着手,通过研讨、交流,积极探索新课改理念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提升德育教师专业能力素质;(五)通过心理专家引领,解决和清除德育教师心理方面的问题,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心理健康素质;(六)通过以科研课题为引领,研究和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加深理解德育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升德育教师的科研意识。

第二阶段(2010.5——2011.3)为专业成长提升阶段通过培训学习和德育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使每位课题组人员的专业成长得到提升,思想得到洗礼,心灵得到升华,从不同层面来提升德育教师专业成长的综合素质,每位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培训能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撰写德育经验论文。

如:2010年9月陈青华同志撰写《新课改理念下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一文,获省级一等奖,并入选于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新形势下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一书,获国家级二等奖;陈玉刚、陈青华同志合作撰写的《学生自主实践德育新模式研究的初试》一文,获国家级一等奖;李建锋同志撰写《教师如何加强德育教育》一文,获河南省三等奖;孙亮同志撰写《论小学德育教师专业特长》一文,获周口市二等奖;孔敏同志撰写的《论小学德育之重要性》一文,获周口市二等奖;吕丽平同志撰写《师爱为魂身正为范》一文,获周口市二等奖。

2009年9月夏钦讲授的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罪恶的战争》教学设计荣获河南省第五届小学品德学科优质课一等奖。

2010年5月陈青华同志所讲授的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获河南省第六届小学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获奖。

总之,在课题组实施阶段中,参与课题研究人员积极努力,取得阶段性成果,撰写优秀论文15篇、教育案例10篇,其中有6篇在项城市教育案例书中发表。

荣获省级优质课3人次;地市级优秀课5人次。

主持人孙红旗同志荣获国家级骨干教师;李建锋同志荣获省级骨干教师;夏钦、孔敏两位同志荣获周口市骨干教师;夏钦同志为项城市名师。

三.开展调查研究剖析问题根源课程改革实验推动学校教育发展,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而德育专业成长直接影响着德育课程有效实施,为了解当前小学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我校课题采取问卷调查法于2009年10月进行全市区域小学德育教育专业成长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城区德育教师、办事处德育教师、农村德育教师范围涉及到全市城区、办事处、全市十八个乡镇小学德育教育,此次调查走访二十六所学校,共发放问卷295份,回收有效问卷293份,回收率为99.3%。

其中城区小学德育教师90份;办事处德育教师74份;十八个乡镇德育教师129份。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10道选择题,内容涉及德育教师工作量,专业发展要求,使用教材版本情况等方面,通过回收问卷后,我们课题组针对调查问卷出现的问题,召开了研讨会,分析了目前小学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主要存在影响因素有两个方面:(一)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出现了杂色和杂音,一些教师讲利益多了,讲奉献少了;讲工作条件多了,讲艰苦奋斗精神少;应付工作多了,责任感少了,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学校之中,发生在个别教师身上,但这些行为有悖于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也严重影响了教书育人的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有些教师认为,担任所谓的副科(品德课),让别人看不起,认为不能担任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师是水平较低的教师,甚至在学生眼里,认为不考试的科目,学不学无所谓,造成了学生不重视学,教师不认真教的不良现象,有的教师教育理念陈旧,仍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在他们看来,德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关键并不在于教师,而在于教育评价体制的改革。

(现象:只有要考试的科目,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要考评的项目,才会引起相当的关注)。

(二)教师内部因素的影响。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82%教师认为德育课程专业化好,认为不好的主要原因在于有的教师认为学校师资力量原本不足,主科教学师资都不够,再抽出教师专门进行德育课程的研究,这在师资溃乏的农村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通过调查发现,教师更多地将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定位“学科带头人”认为这是自己希望,努力达成的。

因此每位教师要求不断进步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不断进步的条件是培训学习,但不能忽视“学校的教育环境”对教师成长的影响,这说明校本教研培训是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解小学德育教师的现状和发展需求,我们课题组成员感悟到课程改革的最大制约点是教师专业水平,为了更快地促进德育教师专业成长,应从如下四个方面来着手:(一)更新教育理念,促使教师在实践反思中不断提升自我;(二)加强校本教研学习,提高教师专业培训的时效性;(三)创设交流平台,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和水平;(四)强化专业引领,培养教师开发共享课程资源的能力,利用学校现有多媒体电教手段,通过网络教研,德育论坛等形式引导教师交流心得体会,实现资源共享,最终让品德课堂因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而变得多姿多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