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现代农业差异化发展路径研究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对策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对策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等方面。
对于如何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各地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资源配置差异不同地区的资源配置存在差异,包括土地、水资源、人力资源等。
一些东部和中部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利于发展农业现代化。
而一些西部地区则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等因素,导致资源配置不足。
二、技术水平差异农业现代化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商品质量。
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科研水平和技术积累不同,导致技术水平的差异化。
一些发达地区拥有优质的农业科技人才和设备,能够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
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面临技术壁垒、人才短缺等问题。
三、市场需求差异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要有市场的支撑,市场需求的差异会影响不同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些在城市周边的地区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农产品销售容易,能够更好地推进农业现代化。
而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市场信息闭塞,农产品无法有效销售,导致农业现代化发展受到阻碍。
四、政策支持差异政策支持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不同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同,会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一些政策扶持力度大的地区能够更好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现代化。
而一些政策措施不够完善的地区则面临资金匮乏、政策不畅等问题。
五、发达地区的对策对于资源丰富、技术水平较高的发达地区,可以通过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资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等途径来推动农业现代化。
同时可以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和培养优秀的农业人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商品质量。
六、欠发达地区的对策对于资源短缺、技术水平较低的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加强扶贫工作,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鼓励科技人才流动,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式来推动农业现代化。
长治农业调研报告
长治农业调研报告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南部,是山西省的一个重要农业区域。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长治市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
首先,长治市的农业生产以粮食作物为主。
稻谷、小麦、玉米是主要的种植作物。
长治市的土地肥沃且水资源相对充足,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民在土地利用和水资源利用方面有着一定的技术储备和经验积累。
其次,长治市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
农机具的使用率较高,其中包括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
这些农机具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农民的收益。
然而,长治市的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产品市场不够规范化。
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有限,农民的收益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其次,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农民在土地利用和水资源利用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但在新的农业技术方面还存在欠缺。
最后,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有待提高。
长治市的农产品在市场上面临竞争压力,如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农产品市场化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其次,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科学种植养殖能力。
最后,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综上所述,长治市的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市场建设、提升技术水平和加强质量监管等措施,可以实现长治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收益和生活水平。
我国农业现代化特征地区发展与路径研究
张琼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 农业大学校长
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典范
如今,农业已经处在大市场、大流通之中,现代农业首先是市场农业,构筑 起现代农业框架体系,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才能解决市场一有风吹 草动,农产品首先受到冲击的状况。农产品生产稳定,人民的生活才有保障,社 会才能和谐。“无农不稳”是共识,农产品的生产不仅是稳定的前提,更是国民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涉及环节多、产业链条长,是一项跨部门、跨区域的复 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切实加大对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产品物流批发市场建设 的投入,落实扶持市场运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融通和打 造有机农业产业链,以适应我国农业加速向生态有机农业的转型的大趋势。
苏南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门槛效应分析.pdf 23 论中原经济区的农业现代化.pdf 31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模式选择对重庆的启示来自美日法三国的经验 比较.pdf 35 三、发展篇 加快推进乡域农业现代化的策略.pdf 43 加快推进浙江农业现代化的形势与对策.pdf 45 论农村金融与农业现代化.pdf 48 农业机械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分析.pdf 51 农业现代化的出路.pdf 52 试析大寨模式对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pdf 54 试析二战后法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经验.pdf 57
我国农业现代化特征地区发展与路径研究
中国是世界上的传统农业大国,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 推进农业现代化不能脱离现实,照搬国外模式;农业现代化,应坚 持“以农为本”,着眼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着眼于农民素质 的全面发展及生活质量的提升;着眼于生态的综合平衡,保障国家 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进程,为实现农业的三化而努力奋斗。
山西省粮食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山西省粮食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且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山西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具有较好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同时也是国家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主攻区域之一。
粮食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对于推动山西省粮食生产的转型升级、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实现国内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山西省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通过对山西省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总体现状、发展局限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全面掌握山西省粮食生产的现状。
2. 山西省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山西省粮食生产的历史发展趋势和现状的矛盾问题,进一步分析未来山西省粮食生产发展的趋势,并探讨其中的机遇与挑战。
3. 山西省粮食生产发展的对策建议。
基于对山西省粮食生产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在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方面,包括:政策引导、技术创新、投入增加、资源调整、市场开发等方面。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和统计分析法。
通过系统地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和资料,结合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开展基于数据的分析和统计,从而得出科学严谨的研究成果。
三、预期研究成果1. 山西省粮食生产的总体现状和发展趋势。
2. 针对山西省粮食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3. 为山西省粮食生产的转型升级、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实现国内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进度安排第1-2月:文献资料搜集和整理;第3-4月: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第5-6月:数据分析和统计;第7-8月:稿件撰写和论文提交。
五、研究团队和资金预算本研究由指导教师和研究生共同完成,预计研究成本为人员工资和实验费用,共计10万元。
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对山西太谷农业发展的分析
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对山西太谷农业发展的分析张鹏骞1,王宇雄2(1.北京市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北京 100076;2.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摘要:山西太谷在农业的发展中呈现出了以下一些特点:持续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明晰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鲜明的“一村一品”特色,强大的农业龙头企业,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太谷县农业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如下启示:要树立大农业观,要有持续的发展思路,合理规划和布局农业的发展,善于把农民调动和组织起来等。
关键词:县域农业;现代化;农民;太谷F327:A:1671-816X(2013)07-0649-05On Development of County-Level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On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of Taigu, ShanxiZHANG Peng-qian1,WANG Yu-xiong2(1.Beijing Milu Ecological Research Centre, Beijing 100076,China;2.College of Marxism,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Shanxi 030801,China)Abstract: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aigu of Shanxi Province shows features as follows: development idea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clear development planning,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One Village One Product, powerful leading enterprises,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 sound agriculture product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experience of Taigu has the inspir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level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the sense of modern agriculture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 development idea be sustainable;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e rationally planned and distributed; farmers be mobilized and organized.Key words:County-level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Farmer; Taigu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同时也是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种植结构调整、水资源利用、土壤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种植结构调整不合理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存在着种植结构调整不合理的问题。
传统种植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这种种植结构不仅容易导致土壤质量的下降,而且也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山西省农业发展还存在着资源被低效利用的问题,导致了粮食产量的不升反降。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要鼓励农民转变种植结构,逐步减少传统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广新的优质高产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二、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问题山西省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省份,特别是在北部地区更是水源稀缺。
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受到了水资源的制约,农田灌溉需求大,但由于水资源的匮乏,致使农田灌溉难以保障,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大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的投入来减少农田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可以通过改良农田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政府也应该加大对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农民使用高效的灌溉设备。
三、土壤保护问题严重随着农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土地的超量耕种、过度施肥、过度使用农药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土壤质量的恶化不仅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为了解决土壤保护问题,首先要做好土壤的基础保护,控制过量开垦、过度耕种等现象。
要加大土地肥力的调理力度,通过有机肥料的施用来保护土壤的肥力。
要鼓励农民使用绿色农产品的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从而提高土壤的自然属性和保护效果。
山西省农业发展现状
山西省农业发展现状
山西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山西省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省份,农业在该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西省的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山西省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比较传统,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力需求高等问题。
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仍然依靠人力,农田的管理和耕作工作较为繁琐而且耗时。
农产品生产的效益也受到了限制,无法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其次,山西省的农业资源利用率亟待提高。
虽然山西省拥有丰富的土地和水资源,但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这些资源利用率较低。
部分农民还存在着追求面积扩大而忽略品质提高的问题,造成了土地的过度开垦和资源浪费。
此外,山西省的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也需要重视。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大大损害了山西农产品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山西省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山西省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
这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力成本。
其次,加强土地
资源管理,合理规划农田的利用方式,保护好农业生产区的生态环境。
再次,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
综上所述,山西省的农业发展面临一些困境,但也存在着改善和发展的机会。
通过改革创新和积极探索,山西省的农业发展有望迎来新的机遇和改善。
山西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山西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山西省作为中国的重要农业大省,面临着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系列挑战。
在此,我将讨论一些关键挑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首先,山西的农业发展面临土壤质量下降的挑战。
由于长期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部分地区的土壤质量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首先,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支持,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以减少对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依赖。
此外,还可以进行土壤修复工程,通过调整土壤结构和添加有机物质来提高土壤质量。
其次,山西农业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山西的农业主要依赖于自然降水,但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不稳定,造成干旱或洪涝。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可以进行水资源管理,建设灌溉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可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例如滴灌和喷灌技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
此外,还可以建设抗洪设施,提高山洪灾害的防范和减灾能力。
第三,山西的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一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强监管,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和监督力度。
同时,还可以鼓励农民转向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通过有机认证和绿色认证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四,山西的农业发展面临农村人口流失的挑战。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和城乡发展不平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谋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可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活质量,吸引年轻人回流农村。
其次,可以培养农村人才,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同时,还可以加强农村金融支持,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贷款,鼓励年轻人在农村创业。
综上所述,山西的现代农业发展面临土壤质量下降、气候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人口流失等一系列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土壤修复、水资源管理、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农村发展支持等多种对策,以促进山西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基本农业情况汇报
山西基本农业情况汇报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省份之一。
山西省的农业发展水平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但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山西省的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接下来,我将从农业总体情况、粮食生产、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现代化四个方面对山西省的基本农业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从农业总体情况来看,山西省农业总产值逐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在不断提高。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农业生产成本有所下降。
同时,山西省农业面积逐渐扩大,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粮食生产是山西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西省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要种植品种,粮食总产量逐年增加。
政府对粮食生产给予了大力支持,加大了对农业技术的投入,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技术水平和产量。
同时,山西省还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减少了种植面积较大的旱作农作物,增加了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种植,提高了粮食生产的品质和产量。
再次,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山西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山西省逐步加大了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了对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转变种植结构,逐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最后,农业现代化是山西省农业发展的长远目标。
山西省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同时,山西省还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山西省的基本农业情况呈现出一定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山西省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4.14•【字号】•【施行日期】2021.04.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及省委十一届十次、十一次全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坚持供给侧、需求侧协调推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特”“优”战略为引领,扎实推进三大战略、五大出口(商贸)平台、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把乡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致力打造全国中部地区乡村振兴样板省,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我省“十四五”转型出雏型提供有力支撑.(二)目标任务.2021年,农业“特”“优”战略深入推进,第一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粮食面积和产量稳定在4695万亩、142.5亿公斤以上,生猪产业平稳发展,存栏达到550万头以上.一产增加值增速明显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乡村建设行动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有机贯通,三大战略、五大出口(商贸)平台、十大产业集群及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取得显著成效,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更加有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步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三)分类指导,统筹推进.依据县域人均 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建档立卡脱贫人口规模和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等因素,将全省117个县(市、区)划分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整体推进县、重点帮扶县,统筹政策支持、资金项目、成效考核,分类指导推进.先行示范县,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市辖区或省内县域经济总体发展相对较快的31个县(市、区).重点任务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到2025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推进县,即县域经济水平基本处于全省平均或中上水平,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40个县(市、区).重点任务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以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现代化,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重点帮扶县,即县域经济发展、产业基础、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总体比较薄弱的46个县(区).重点任务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到2025年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平稳过渡、有效衔接.二、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四)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适应目标任务变化,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推动超常规举措向常态化帮扶转变、阶段性攻坚向可持续发展转变,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新政策出台实施前,原有政策一律不能退,力度不能减,确保政策连续性.(五)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充分运用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加强数据共享对接,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度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跟踪监测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促进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可融入.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六)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抓好农产品产销衔接,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稳步提升光伏产业帮扶实效,增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能力.实施技能提升工程,培育提升劳务品牌,引导鼓励转移就业,支持返乡创业,提高脱贫人口自身发展能力.在脱贫地区重点建设一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工程,持续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健康服务供给,完善农村老年人和儿童关爱服务,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强脱贫村党组织建设,推进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支持开展县域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结对帮销.(七)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依靠双手勤劳致富.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及时给予救助.落实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精准核实保障对象,引导子女履行义务,防止农村低收入老年人口返贫致贫.三、全面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八)做实做强“三大战略”“五大平台”.遵循自然规律和农业生产规律,在全省范围内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建设,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围绕“四高地一先行区”定位,建设有机旱作农业、黄土高原特色作物协同创新、功能农业3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中心).与中国农科院共建山西农业基因组研究中心、小杂粮研究中心,发挥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作用.继续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冷链物流产业园、智慧农机装备园、山西药茶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功能食品加工、花卉蔬菜等“特”“优”产业基地.健全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省市两级工作协调机制,发挥神农科技集团市场化建设运营作用,确保“五年成型”目标如期实现.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要坚持草牧结合、农牧循环、生态优先,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等优质饲草种植10万亩,加快大同肉业、朔州奶牛和肉羊、吕梁肉牛等产业集聚区建设.到2025年,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等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250万亩,创建全国一流现代饲草龙头企业10个、高标准牛羊生态牧场50个、10万亩以上饲草基地10个.区域内肉类总产量、奶类总产量分别占到全省的40%、70%.“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五大平台建设,要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以国际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南果”平台交易中心、临猗国家级苹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出口检疫检验服务功能,引领全省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中粮”平台会展中心、忻州杂粮精深加工园、晋北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杂粮“链仓+”物联网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举办中国(山西)国际小米(杂粮)节.推动大同陆港“北肉”冷链进出口加工产业园、文水肉牛交易市场等实体工程建设,将怀仁羔羊肉交易大会升级为省级活动.推进“东药材”商贸平台实体工程建设,打造华北中药材集散中心.立足吕梁山区特色经济林优势,布局一批提升平台功能的标志性工程,加大林产品品牌扶持力度,打造一批林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龙头企业品牌和驰名商标.(九)做优做大十大产业集群.坚持非均衡化发展战略,以传统优势产业集群、新兴特色产业集群、未来高新产业集群三类集群分类推进.成立优势集群产业联盟,探索开展企业混改和股份合作试点,组建“集群航母”.“十四五”期间,省级布局建设49个十大产业集群核心区域,市级支持建设45个非核心区域,力争培育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领军企业5-10家、超500亿元旗舰企业1-2家.推进涉农企业并购重组,打造1-2家上市公司.狠抓山西药茶品牌、标准、质量提升,建设优质原料标准化基地,培育重点加工企业.(十)创新创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园).加强资源整合、政策集成,推动现有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产业强镇等园区项目做精做专做特、集中集聚集群,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选择基础好的县开展整建制创建.支持大同市云州区申报国家级产业园.围绕十大产业集群,再创建20个省级产业园,全面铺开市县产业园创建,形成“四级联动”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持续推进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十一)提质提升“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功能.以“两山七河一流域”“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及“五湖”等为主战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优化生态布局、提升农业生态功能,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项目.推动大规模国土绿化彩化财化行动,完成营造林500万亩.推进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建设,做好“五湖”和大泉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开展涉河湖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抓好湿地保护治理,实施一批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水保工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525万亩.加强土地、水、森林、草原等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系统治理、整体保护.四、坚决守牢守好农业发展底线(十二)提升稳粮保供能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切实稳定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稳定小麦种植面积,推进谷子、高粱、胡麻、藜麦等优势粮油作物发展.落实产粮大县奖补政策,对前20名予以奖补.积极开展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产量保险和未转移就业收入损失保险试点.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立健全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巩固生猪生产恢复势头,落实好各项支持政策,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确保2021年底产能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鼓励大型养殖企业配套建设屠宰场,推进养殖与屠宰相匹配.继续推动奶业强省建设,加快发展奶业大县,确保奶类总产量突破121万吨.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粮食损耗浪费.(十三)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构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长效机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湖造景,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大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惩治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明确永久基本农田和一般耕地主要用途和管制措施,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在省内调剂,所得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率.鼓励撂荒地、盐碱耕地开发治理.(十四)打好种业翻身仗.编制现代种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继续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入库工作,启动第三次全省畜禽、水产、微生物种质资源调查,建设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开展农业种质资源登记.加快杂粮种质创新和分子育种国家实验室创建,开展重大农业生物育种攻关,支持开展杂粮作物和杂交小麦、玉米新品种选育,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宜我省种植的突破性主要作物品种.抓好10个良种繁育基地县、20个畜禽良种扩繁基地、黄河鲤水产苗种繁育基地、20个特色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和南繁基地建设.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主体,支持神农科技集团组建山西种业集团.强化种业市场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建设种业大数据平台.(十五)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巩固并用好农村承包地确权成果,扎实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推动承包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十六)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多措并举提高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通过发展民宿、乡村旅游、体验农业、季节租赁等方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鼓励农村承包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推进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等资源资产参股到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或其他农业项目,提高流转、务工、分红等综合收益.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组织制定药茶生产、黄花种植等职业农民技能评价标准,大规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提升农民技能增收水平.健全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提高补贴政策实效性,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到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000元左右,年均增长8.8%左右.五、加快现代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十七)实施“特”“优”战略构建产业体系.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生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为牵引,科学布局粮食、油料、杂粮、中药材、水(干)果、蔬菜、黄花、食用菌、马铃薯、花卉、牛羊、生猪、林草、渔业等特优种养基地.加大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试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建立统一的绿色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农产品品牌保护.瞄准大城市、大省份,继续北上京津冀、东进长三角、南下粤港澳,设立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建立农产品“绿色直通车”,推动我省优质农产品进入国内大循环中高端.立足资源特色,顺应发展规律,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依托“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康养山西、夏养山西”等旅游品牌,开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山西美丽休闲乡村”,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十八)坚持绿色集约发展提升生产体系.加强有机旱作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加快创建国家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和生产试验区.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把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2021年建设280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地”,推进灌区节水配套与现代化升级改造,加快发展节水农业.研发引进丘陵山区小型农机和新能源农机等新产品,引进推广一批农业智能机器人和药茶、黄花等特色农业专用机械等新装备,开展薄弱环节农机作业补贴,2021年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6%.制定“十四五”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及2021年行动计划,以集中连片欠发达地区和冷凉地区为重点,扩大设施农业规模,新增设施农业5万亩以上,新增露地蔬菜20万亩.坚持不懈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抓好化肥农药减量,“十四五”期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完善人工增雨装备和作业站点建设,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加强“智能网格预报+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实施农村气象监测预警工程,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十九)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完善经营体系.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再创建100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个家庭农场示范县,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组建家庭农场协会或联盟.实施农民合作社整县质量提升行动.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新认定省级示范联合体60家,打造年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的省级示范旗舰联合体1-2家.(二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重构技术推广体系.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推动农业创新平台建设,申报2-3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认定10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园区.聚焦“六新”突破,发挥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科创中心建设和产教融合基地申报,建强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平台.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快构建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农业科研和教育等单位、涉农企业等社会化服务力量为依托,中介机构广泛参与的现代农技推广体系.大力推行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机制,推广农技人员指导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模式.发挥神农科技集团作用,高标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二十一)聚焦全产业链培育服务体系.着力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重点发展面向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服务公司,扩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制定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指导意见,成立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联合会,探索建立农业生产托管金融支持方式,争取全国农业生产托管整省试点,2021年全省托管面积达到2300万亩.开展“农业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试点.六、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二十二)统筹编制村庄规划.2021年完成县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村庄布局.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到2025年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尽快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加强乡村风貌管控,避免千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严肃查处违规乱建行为.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修复保护和活化利用模式,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贯彻落实?山西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房屋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管理服务办法(试行)?,严格执行农房建设系列标准,提升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持续抓好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2022年年底前基本消除隐患.(二十三)强化农村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推进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到2025年基本实现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2021年新改建三个一号旅游公路2000公里.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实施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全面推行路长制.加强农村道路桥梁安全隐患排查,落实管养主体责任.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强中小型水库等稳定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建设,巩固提升5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条件.健全农村水价水费形成机制,建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长效运营机制.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稳步推进“煤改气”“煤改电”清洁取暖.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提升工程.加快农村千兆光网、5G 网络、移动物联网规划布局与建设.2021年实现行政村4G 网络普遍覆盖,到2025年基本实现乡镇级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5G 网络覆盖.开展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建设.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加强村级客运站点、文化体育、公共照明等服务设施建设.(二十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精细化.大力推进“厕所革命”,2021年整村推进改厕30万户,到2025年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2021年新开工建设600个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完善优化城。
数字乡村背景下山西省智慧农业发展研究
摘 要: 智慧农业是数字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新业态ꎮ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ꎬ 对实
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ꎮ 设施农业占比较高是山西省发展智慧农业的场景优势ꎮ 但数字乡村背景下山西
省智慧农业发展面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研发与建设资金缺乏、 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增产增收 [5] ꎮ
数字乡村背景下智慧农 业 的 发 展 不 断 催 生 新 经
济、 新业态、 新 模 式ꎬ 满 足 当 前 市 场 定 制 化、 个 性
化、 多样化的消费需求ꎬ 如订单农业、 采摘文旅、 社
区支持农业 ( CSA) ꎮ 智慧农业能够进一步拓展农业
的生态、 生活功能ꎬ 提升乡村多元价值ꎬ 延伸产业价
政策ꎬ 都明确提出要通过发展智慧农业来构建智慧农
业生产体系ꎮ 基于数字乡村背景ꎬ 本文阐释了智慧农
度高的农业产 销 生 态 系 统ꎬ 推 动 了 农 业 面 向 “ 服 务
化” 的转型升级 [3] ꎮ
2 发展智慧农业的意义
2 1 智慧农业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业的内涵和发展意义ꎬ 结合山西省智慧 农 业 发 展 现
1 50 2023ꎬ Vol 43ꎬ No 24
农业与技术 ※农业经济
数字乡村背景下山西省智慧农业发展研究
王瑞 南洋 李建军 赵瑞栋 樊军亮
不良影响ꎬ 实现农业绿色低碳发展ꎻ 同时ꎬ 也有利于
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抵御自然风险能力ꎬ 实现
3 山西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
问题
2 2 智慧农业催生现代农业新业态
3 1 山西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研究
提高农 民生 活水平 ,实现强农惠农 ,就必须解决农业 生产融资难 的 问题。从 政府角度来看 ,政府可以通过农 业补贴或 奖励 等措施 ,推动我 国农业银行 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放宽对农 民贷款 的限制 ,通过增加 对农 民的贷款 ,更好 的鼓励 农 民从 事农 业生产 ,提高农 民收入 ;此外 , 国家应 当重视农村金融机构的创建和发展 ,通过金融组织 的建设和合作 性金融 组织的发展 ,为农 民贷款提供更多样化的选 择 ;最后 ,还应在农 民贷款担保和抵押 的形式上不断创新 :政府可以成 为农 户担保人 ,为农 户贷款提供担保 ,提高农 民的贷款信誉 ;在贷款抵押方 面 ,则需要金融 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放宽有关政策 ,使更多的农 民凭借贷款 务农 走上富裕 的道路 。 此外 ,提 高农 民的自身素质也十分关 键。政府应 当加 大对农 民素质 培养方 面的财政投入 ,聘请专业人员有选择的、有针对性 的传 授农 民先 进的农业科学技术 ,最终培养 出一批现代农 业科技 人才 ,以优带劣 ,逐 步提高我国农 民素质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 , 鼓励一部分 高素质和经验 丰富的劳动力返 乡,更好 的推动我国现代农 业的发展 。 ( 作者单位 :北 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一
、
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 加快引进 国外先进农 业科学技 术 ,有计划地逐步推广与普及现代农 业科技成果 的。 2 .重视发展与农业配套的物流业 ,推动现代农业物流 固区建设 当前 ,以美 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新 型的现代化 农业流通 模式。 农业与物流业 的结合 ,很大程度上 推动了现代农业 的发展 。我们 应当借鉴发达 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 , 建 立一种现代化 的农 产品流通 模 式。 发展 现代农业物流业 ,必须要鼓励我国农产 品流通组织 的建立和发 展, 最终创建维护农 民利益的农产品营销组 织;此外 ,还应 重视对农产 品批发市场体系 的建设 。建立规模 齐全的集 贸市场 ,推动农产 品流通方 式的多样化发展 ;最后 ,还应运用互联网的力量 ,推动农产 品网上交易 等方式 的普及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我国农产 品的交易效 率 ,为现代农业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4.14•【字号】•【施行日期】2021.04.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中共山西省委关于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第一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要求,加快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制定如下政策措施.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一)优先保障粮食生产.强化粮食安全责任考核,落实产粮大县奖补政策,对前20名产粮大县予以奖补,奖补资金主要用于粮食生产和第一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支持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二)扩大特优种养基地.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为牵引,鼓励支持建设杂粮、蔬菜、干鲜果、药茶、中药材、薯类、畜禽、林草、油料、渔业等特优种养基地,各级要对基地建设予以倾斜支持和适当补助.省级安排5亿元重点支持畜牧、设施农业、药茶、中药材、渔业等基地建设.(三)提升设施农业水平.充分发挥设施农业周年生产的特点,解决冷凉地区半年不能种、不能养和南方品种种不活、低产低效的问题,支持设施农业(含蔬菜、食用菌、水果、花卉、渔业等)规模化发展,支持设施农业技术升级、数字化建设和绿色生产.引入市场主体,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园.鼓励市县加大设施农业投资力度,改造老旧闲置日光温室.省级安排1.8亿元重点支持设施农业建设.(四)加大规模养殖奖补.落实生猪大县奖补政策,对前5名生猪大县予以奖补,奖补资金主要用于生猪产业发展.统筹利用土地出让金、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等,支持建设一批规模养殖场,对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年出栏肉鸡5万只以上、年饲养蛋鸡1万只以上、年出栏肉羊1000只以上、年出栏肉牛200头以上、年存栏奶牛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参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政策给予贴息.(五)扩大林下经济规模.充分发挥林下经济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鼓励各地发展林下经济,作为长周期林业的重要支撑和农产品生产的必要补充,支持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等内容为重点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六)打好种业翻身仗.支持以小麦、玉米、杂粮、蔬菜、生猪、家禽等为重点,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对育种基础性研究、南繁育种基地等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建成北方种业研发和供应基地.支持科研院校、种子企业创新种质资源,加大设施农业专用和宜机化品种的选育力度.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主体,支持神农科技集团组建山西种业集团.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做强做大种薯企业,提高脱毒种薯覆盖率.二、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七)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农机)合作社、农业企业三类经营主体.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继续执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有关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创新发展,落实龙头企业技改政策,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改造升级.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八)提升产业帮扶主体能力.对原有452个扶贫龙头企业、448个扶贫农民合作社实行动态管理,继续开展省市县三级产业帮扶龙头带动主体认定和监测,持续加大对产业带动主体支持力度.强化“十三五”以来4.5万个产业扶贫项目资产的后续运营和管理,建立动态监管台账,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持续发挥效益.(九)鼓励企业“走出去”创品牌.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申报,开展功能农产品和“圳品”评价,支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创建,建立“晋字号”特优农业品牌目录库,开展线上线下品牌宣传.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入驻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十)激励返乡人员创业创新.鼓励和支持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引导返乡下乡人员创办或领办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等,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返乡留乡人员开展创业创新培训和指导.对返乡留乡农民工利用撂荒地发展粮食规模经营和特色种养的,优先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支持.三、强化科技服务支撑(十一)加快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成势成型.持续推动谷城院一体化发展.建设有机旱作农业、黄土高原特色作物协同创新、功能农业3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中心).支持神农科技集团运营山西农谷.省级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谷建设、科技创新和谷城院融合发展.(十二)深化科技推广服务.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省级统筹安排1亿元,支持高素质农民免费培训.推动“农业六新”引领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支持研发、引进、推广丘陵山区小型农机、新能源农机及农业智能机器人等特色农业专用机械.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推进农技、农机、农经“三支队伍”改革.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持续实施示范推广工程,提升科技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能力.开展入企服务,组建专家团队、项目工队、营销战队,联市包县推动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十三)提升防灾减灾科技支撑.支持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农事关键期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直通式”气象服务,加大水果、蔬菜冻害预防力度,及时发布晚霜冻害预警.深入开展节粮减损活动.支持各地开展抗旱设施养护、抗旱提水送水设备购置,加强县级抗旱服务队伍建设.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机制,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十四)多模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园区农业发展,继续加大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等的支持力度.支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旅游示范村、美丽乡村、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人家”和康养基地,对成效明显的给予适当奖补.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十五)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全省统筹安排4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原则上亩均投入不低于1500元.同步开展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鼓励地方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建设标准和亩均投入.继续支持加大社会资本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在省内调剂,所得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六)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按照“建一处、成一处”的原则,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补齐大中型灌区工程完好率低、设施不配套等短板,大力开展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统筹做好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配套建设.(十七)有效遏制耕地撂荒.鼓励撂荒地盐碱地开发治理,探索经营权流转、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研究制定引入市场主体开发治理具体办法.推动撂荒地宜机化改造.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复耕撂荒地,宜粮则粮、宜特则特,对确不适宜耕种的,按政策规定可用于设施农业用地.鼓励市县对流转撂荒地种粮给予补助.对长期无力耕种或因举家外迁造成撂荒的农户,在充分尊重个人意愿和合理经济补偿基础上鼓励自愿退出承包权.(十八)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体系建设.支持新建、提档升级一批农产品田头市场,引导田头市场开展农产品直供直销、“农社对接”等营销模式,解决好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建、改扩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贯彻落实优化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提高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通行效率,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国家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内产品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支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设.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十九)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调整预算支出结构,重点支持第一产业,设立第一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强化“项目为王”导向,做好重点项目资金配置.各级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21年用于农业产业投入不低于50%.过渡期前3年脱贫县继续执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重点支持第一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二十)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各级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占比在上年基础上至少提高6个百分点;2021年全省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占比至少达到30%,其中用于第一产业不低于31亿元.制定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考核办法.(二十一)加大政府债券资金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将专项债券额度优先用于农业农村领域,重点用于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冷链物流等方面,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农业农村项目优先入库推荐,各级财政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农业农村项目优先安排发行.鼓励一般债券支持农业农村领域无收益的公益性项目.(二十二)实施乡村产业 PPP项目.推广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模式拓展到农林牧渔业,省级谋划实施25亿元设施农业PPP项目,示范引导市县扩大推广,不断挖掘 PPP投资潜力.六、加大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力度(二十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农业信贷担保、扶贫周转金、贷款贴息、政策性保险等方式,有序、高效引导撬动金融资本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用足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县域金融法人机构加大对乡村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落实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优先用于当地,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落实普惠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政策举措,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基金.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在公开市场股票发行的支持力度.(二十四)深化政银担保合作机制.深化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充分发挥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作用,强化对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全面推行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农机、土地经营权依法合规抵押融资.稳步扩大银行、担保公司支农普惠业务规模,完善银担协同作业机制,进一步提高农业信贷规模.(二十五)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力度,健全农业再保险制度.完善省级特色农产品政策保险体系,扩大完全成本、收入保险和未转移就业收入保险试点范围,逐步实现灾害险险种全覆盖,做到愿保尽保;发挥“保险+期货”作用,逐步实现价格险险种全覆盖.(二十六)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鼓励社会资本到乡村投资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支持发展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种养业等产业.加快推进“放管服效”改革,优化项目审批程序,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和投资需求信息发布机制,健全以畅通社会资本进入退出渠道等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防范社会资本投资风险,有效保护投资主体合法权益.七、落实乡村产业用地用电用水政策(二十七)优先保障农业产业用地.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出台的设施农业、生猪养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顺应农业产业发展规律,为农村产业发展留出用地空间.县乡两级要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予以落实.市县年度用地计划指标要优先保障,确实无法解决的,可申请使用留省用地计划指标.支持市县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腾挪空间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农村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二十八)落实用地政策.设施农业用地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实占补平衡;种植设施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可以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需补划.畜禽养殖设施原则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农田确实难以避让的,允许使用但必须补划.生猪养殖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有效保障.规模大的农业产业项目要进产业园区.直接服务种养殖业的项目原则上集中在行政村村庄建设边界内,必需的配套设施项目,可按照相关规定在村庄建设边界外安排少量建设用地.(二十九)落实用水用电政策.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水定产,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继续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农业企业在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用电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八、严格监测考核奖惩(三十)强化监测考核.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发展改革、统计、林草等部门参与的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一产运行监测,实行“一旬一调度、一月一研判”.支持鼓励农村会计兼任统计员,建立完善以村起报的部门统计体系,加强农业数据库、政策库、项目库、专家人才库建设,切实提高统计质量.综合运用“四联考、四推动”方式(即县联考、省直部门联考、总投入与总产出联考、绝对量与相对量联考,现场推动、案例推动、通报推动、督导推动),对2021年第一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进行专项考核,对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市县给予奖励,对推进不力的市县通报约谈.。
山西变化调查报告
山西变化调查报告前言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育人功能,我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安排我们利用暑假时间深入基层,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
作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农村的发展状况是自己一直比较关心的问题。
因此,借此机会围绕指导老师承担的“山西农村转型跨越发展路径研究”的课题,我以家乡为例,对农村经济建设情况、农村政策与税费改革政策情况、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农村基础教育与农业科技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尚且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我省转型跨越发展中农村政策的实施提供借鉴。
调查对象: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东鲁村村民一、东鲁村的基本状况1. 东鲁村的自然状况与经济发展现状东鲁村位于浮山县城西北部。
东鲁村委会管辖4个自然村,共有320户。
人口为1122。
性别构成:性别男性女性人数(人)546 576比例(%)48.66 51.34年龄构成:年龄(岁)0—16 17—35 36—49 50—59 60以上人数(人)210 240 200 350 122比例(%)18.72 21.39 17.83 31.19 10.87出生率6/1000,死亡率7/1000。
目前村民受教育程度达中专以上学历的占全村人数的60%,在家纯务农人数达20%,以外出打工劳动者居多,这一比例达70%。
东鲁村前几年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全村2600亩地全是粮食作物。
当时的东鲁村可谓是一个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人均耕地少、严重缺水的纯农业村。
1996年以来土地耕种情况:年份份份面积(亩)辣椒核桃树苹果树桃树芦笋粮食作物种植种类1996 ——————————26002008 200 200 ——330 ——18002012 350 250 300 100 80 133096年以后大兴果树栽种,经济作物人均达到1亩。
如今在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下,村党支部书记发动大家发展特色种职业和养殖业,先后引进养殖小尾寒羊、母马、猪、牛、羊、鸡等,种植烟叶、花生、梨树、桃树、果树等。
农村差异化发展与新型农业发展
农村差异化发展与新型农业发展农村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是农村的命脉。
如何促进农村的差异化发展,推动新型农业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
一、国家政策引领农村差异化发展与新型农业发展国家政策对于农村差异化发展和新型农业的推动至关重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措施,引领农村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二、农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当前农村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农民收入低、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农村人口外流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的发展潜力,亟需解决。
三、农村差异化发展路径选择农村差异化发展需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发展路径。
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人才条件等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四、新型农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新型农业发展需要依托先进的科技技术。
比如农业无人机、传感器技术、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差异化发展的关键之一。
要根据当地资源条件,调整产业结构,挖掘特色农产品,打造农村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六、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
要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七、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农村差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推广现代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村差异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将农业、农村旅游、乡村特色产品加工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元经营模式,推动农村全面发展。
九、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新型农业发展的关键。
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科技创新,推动农村现代农业发展。
十、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农村文化是农村差异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传承和发扬当地的农耕文化、乡土传统,同时也要注重创新,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农村文化品牌。
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探究
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探究
王林林
【期刊名称】《山西农经》
【年(卷),期】2022()8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来促进农业农村的不断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依然面临着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高、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城乡产业融合不充分的新挑战。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应充分利用农村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农村,不断强化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引导,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来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总页数】3页(P153-155)
【作者】王林林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探究
2.乡村振兴策略视域下的文化扶贫与实施路径
——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发展与治理》3.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解读4.乡村振兴视域下
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社会风险及化解之道5.乡村振兴视域下蛟河市实现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集体流转集 中。 一是提高农 田流转补 占 标准。 二是探索将土 地确权 与农村集体经 济体 制改 革相 结合 ,落实农 民土地收益权
与资产收益权相结合 的有 效途 径。三是加大农 田违法建设 整治 力度, 严格 控制被征 占土地 企业 、 个人 的不 正当收益 , 减出各类型县 市现
代 农 业 发 展 的路 径 , 以促 进 山 西省 不 同 类 型 的县 市由传统农 业 向现代 农业 的转型 跨越发展。 关键词 : 山 西 现 代 农 业 差 异化 发 展 路 径 中 图分 类 号 : F 8 1 2 . 8 文献标识码: A
● 区域 经 济
山 西 省 现 代 农 业 差 异 化 发 展 路 径 研究
●孟 志兴 王 广斌 杨 燕
其周边 消费者提供观光休 闲 、 放 松心情 、 减压 的生活功能 , 通过 发展循环农业 , 为市 民提供清新宜人的生活休 闲环境 。 重点发展 观光休 闲农业 , 适度发展循环农业 、 科技园 区等。 3 . 加快土地 流转 。在城郊 区, 由于土地征地补偿导致土地财 产化 , 农 民不会 轻易放弃对土地经营权 的控制 。因此 , 在发展现 代农业 的过程 中, 应在保证农 民土地权益 的前 提下 , 鼓 励农 田向
《 经济师} 2 0 1 4 年第 1 2 期
摘 要 :文章基 于 1 6个分类指标对 山西 1 1 9个 县 市 区进 行 综 合 划 分 , 经 过 计 算测评 , 最终将 山西 1 1 9个县市分为五 大 类: 即城 乡结合型县、 矿产 资源型县 、 农业 资 源型县 、 资 源缺 乏贫 困型县 、 综合 资 源 型县 , 根 据 各 类 型 县 市的 自然 资 源及 经 济
一
、
4 . 推广高效经营模 式。为提 高农业效益 , 适应产业融合发展 的需要 , 不断摸索创新农业经 营模式 。 一是要继续发展完善现 已 成熟 的观光 采摘 、 民俗旅游 、 运动休 闲等经营模式 。二是要加大 力 度推进 , 科技引领 、 市 民农 园 、 教育 示范 、 文化创意 、 专供 配送 等经营模式 的实践与推广 。三是要积极探索产业融合过程 中要 素整合 、 利益分配的有效 机制 。 采取人才 、 项 目、 经营模式一体化 引进方 式 ,适当引入经验丰富 、力量雄厚 的投资企业和项 目经 理, 与地方政府建立合作关 系 , 通过企业先进营销模式和营销策 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四是在农产品销售模式上 , 要继续加 大利 用信息网络 、 窗 口行业资源的力度 。 5 . 完 善农业服务体系 。发挥城郊 的社会经济资源优势 , 最大 限度地调动生产力 的核心 的能动作用 ,应考虑制定农业一线生 产管理人员和技术 、 经营创新人才的培养政策 。 通过改善农 技推 广服务设施条件 , 制定长期从 事一线农 业工作人员政策补贴 , 彻 底改善农业 生产 、 经营 、 管理 、 服务等各类 一线农业 工作者 的工 作环境 。 通过搭建农业创新发展平台 , 加强与高等科研院校人才 交流、 学 术交 流和项 目合作 ; 加 快建立人 才培 养 、 激励 、 使用 机 制, 完善农业人 才创 新创 业支撑体系等方面措施 , 发挥创新 型农 业科技 、 经 营人 才的引领作用 , 形成 高效 、 充满活力 的创新 和产 业化服务体系 , 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注入新 的活力 。 调整农业 服务体系构架 , 健全 区、 镇、 村三级行政 事业 型农业服务体系 。 进 步 强 化 区级 农 业 站 所 、镇 农 业综 合 服 务 中 心 的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服务和综合协调职能 。 同 时 培育 村 级 全 科 农 技 服 务 人 员 队伍 , 统 筹农 民田间学校 、 农技协调员 、 农业专业协会等发展。 二、 矿产资源型 县域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资 源型的县 域经济近年来 发展迅速 ,为现代农业的发展积 累 了较 强 的实 力 , 这 些 县 域 依 据 全 省 的有 关 政 策 要 求 , 建 立 完 善 的 以工 补 农 、 以城带乡机制 , 高质 、 高效 、 持 续 的 推 动 当 地 农 业 向 园 区化 、 规 模 化 和 生 态化 的现 代 农 业 方 向发 展 。 1 . 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 环境保护 。 多年的煤炭开采使 当地 的 农业资 源和生态 环境 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 因此 , 在未来现代农 业 的过程 中必须重视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 的保护 。 首先 ,鼓励 使用生物农药 、高效低毒低残 留农药和有机肥 料, 回收再利用农膜和农药包装物 , 加快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 用, 治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 加快开发以农作物秸秆 等为主要 原料的肥料 、 饲料 、 工业原料 和生物质 燃料和基料 , 培 育门类丰
按 县域 G D P总量 、 人均 G D P 、 第 一产业 占 G D P比重 、 第二产业 占G D P 比重 、 第三产业 占 G D P比重 、 人均粮食产量 、 农作物播种 面积 、 煤 炭等矿产资源产量 、 县 域固定资产 投资总额 、 财政 总收
入、 人均 财政 收入 、 财政 收入 占 G D P比重 、 城镇 居 民可支配 收 入、 农 民人均纯收入 、 城镇 化率 、 主要污染物排放率共 l 6个分类 指标对 山西 1 1 9 个县 市区进行综合 划分 , 经过计算测评 , 将 山西 1 1 9个县 市分 为五大类 。即城 乡结合 型县 、 矿产 资源型县 、 农业
文章编号: 1 0 0 4 — 4 9 1 4 ( 2 O 1 4 ) 1 2 — 1 8 3 — 0 3 山西地处我 国中部 , 境内地形复杂 , 山多川少 , 水资源不足 , 发展现代农业 的 自然条件有 限 ;同时各地 的经济 发展 速度 与水 平差异较大 。这样 的 自然条件及经济条件决定 了山西 现代农业 的发展应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 , 走一条差异化发展 的道路 。 本文
资源型县 、 资源缺乏贫 困型县 、 综合资源型 县 , 根据各类 型县市 的 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状况 ,有针对性地提 出各类型县市现代
农 业发展的路径 。 城 乡结 合 型 县 域 现代 农 业 发 展 路 径 山西 的市辖 区共有 2 3个 , 这些 区域 紧邻城市 , 城镇 化水平 高, 但 耕地资源有 限 , 所 以走城 乡一体化 道路 , 将农业作 为城市 分工的一种职业 , 农 民转变为职业工人 。 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和集约经营农业 , 以设施农业 、 园区农业 、 休 闲观光农 业为载体 , 依托城市 、 服务城市 。重点发展市场需 要的蔬 菜 、 花卉等资金和 技术密集 、 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 同时发挥农业生产 、 旅游 观光 、 科普教育三大功能, 实现经济效益 、 生态效益 、 社会效 益三者协 调统一, 实现 生产性 、 生活性 、 生态性融合 发展 , 走产、 加、 销一 体, 农科游结合的现代农 业发 展道路 。 1 . 生产高端农产 品。一是借助市辖区的资金 、 技术和信 息等 优势 , 引进 繁育 优 良品种 按照“ 一专多特 ” 的结构布局 , 调整优化 农业结构 。 建 立新 品种 新 技 术 引 进 长 效 机 制 , 确 保 地 区 农 产 品 品 种优新性和技术领先性 ,为城市消 费群体提供更 多可选择 的优 质农产 品。 二是结合现有农业产业结构 , 引进推广适地适宜的高 产高效生产技术 , 并扩大优 良品种和技术的推广应用规模 , 为优 质农产 品的生产提供技术保 障。三是扩 大生 态农业技 术应 用范 围, 农 田实现测土配方施肥 全覆 盖 , 加强农业病 虫害综合 防治 , 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生产管理 。 基本农 田实施 沃土工程全覆盖 , 推广有机农业技术 , 建立全面完善的农产 品安全体系 , 发展循环 农业 , 为生产高端优质农产 品提供安全保障。 2 . 发展休 闲农 业。以城 乡结合部旅游风景区为重点 , 发挥 自 然生态 资源优势 , 发展游憩观光 、 休 闲度假 、 商务会展 、 餐饮购物 的高品质都 市型现代农业 产业 带。提升都市农业休闲旅游接待 水平, 给消费提供更舒适的消费体验环境 , 使 得都市型现代农业 产业走 得更稳健 。 如太原 市的迎泽区 、 万柏林 区、 晋源 区。该区域应重点发展 绿地 、 农艺公园 、 花卉 、 林木等绿色产业 , 强调农业为太原市 民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