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下)高一地理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知识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人口增长受社会、经济、自然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是决定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计算公式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人口数量的变化的原因: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

人口的机械增长:是由净迁入率和人口基数决定的,净迁入率=迁入率—迁出率。

(要学会根据迁入率迁出率大小判断一个地区生产力水平高低)4、世界人口增长的特征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特点①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②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③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知识点二:人口问题1、人口老龄化(1)原因: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晚婚晚育甚至不愿意生育,使出生率不断降低,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下降;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平均水平寿命延长,死亡率低,老年人口比重相应上升。

(2)产生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

(3)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纳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等。

2、人口增长过快(1)原因:人口再生产处于过渡阶段的国家,出生率仍然较高,但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2)带来的问题:①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②可能造成粮食短缺,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困难等社会经济问题(3)解决措施:①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促进人口再生产向现代型转变。

高一地理必修二课标解读

高一地理必修二课标解读

高一地理必修二课标解读课表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二课标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二课标解读(一)◆ 人口与城市◆(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学过。

但由于年龄的关系,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仅限制在比较简单的人口数量多少,人口增长快慢这些事实上,虽然在各种形式的讨论中,学生也会说出人口增长的一些原因,但教学没有涉及到原理性的内容。

高中地理的学习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所以,本条“标准”要求学生在学完地理课后,会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一是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

二是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三是学生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把这三点放在一个“标准”中,是因为三者是密切联系的。

当学生在分析某一个增长模式的特点时,必然涉及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的现状不同,又一定会与区域发展联系起来,实际上不同增长模式的分布,反映的就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分布。

本“标准”没有要求学生背记不同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帮助学生理解每种模式的意义。

在学习评价中,各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应该是评价活动的背景信息,而不宜作为考核学生是否记住的内容。

假设有不同教师设计了下列两种不同的评价习题:习题1①世界上有几种不同的人口发展模式?②世界不同的人口发展模式各有什么特点?习题2① 请比较图X所表示的不同人口发展模式。

②指出每一种人口发展模式的特点。

应该说,习题2比习题1更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生在回答习题1时,如果因为没能回答出“世界上有几种不同的人口发展模式”而使整个题目不能得分,这对学生的评价是不全面的,因为学生很可能具有分析的能力,面对这种题目,却因为没有记住一些事实而失去了使用自己分析能力获取分数的机会。

高一地理第二册重点知识点

高一地理第二册重点知识点

高一地理第二册重点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与人类生活的学科,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加深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第二册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地球的结构与运动地球是一个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的行星。

其中,地壳是我们所居住的地球的最外层,地壳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变化,公转则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和年份的长度。

二、地理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统是用来确定地球上任意点位置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经纬度坐标系统,经度指的是地球表面上点与本初子午线的夹角,范围从0°到180°东经或西经;纬度则是地球表面上点与赤道的夹角,范围从0°到90°北纬或南纬。

三、大气环流与气候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大气层内不同地区气候变化形成的大规模气流,主要包括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低气压带等。

气候是指长期时期内某一地区的天气状况,气候受地理位置、环流系统、地形和海洋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分为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等。

四、地球的天然资源地球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植被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等。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主要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两大类。

水资源是维持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地下水和冰雪等。

五、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的是地球上人类经济活动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它包括资源配置、工业布局、农业布局、交通运输和城市规划等内容,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地区经济的特点和差异。

六、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的总和。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主要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城市是指人口较多、经济发达、社会功能较为复杂的居住地区,城市发展与人口增长、产业结构变化和交通网络等因素密切相关。

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指对自然环境中各种资源和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管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高一必修2地理期末知识点

高一必修2地理期末知识点

高一必修2地理期末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学科,它为我们揭示了地球的奥秘和自然规律。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在高一上学期时学习了必修2地理课程,今天我将回顾和总结这个学期所学的地理知识点。

这个学期,我们首先学习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方面。

在课堂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我们对地理学科有了更深的了解。

随后,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构造。

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它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球的中层,由固态、半固态和软流层组成。

地核是地球最内层,分为外核和内核。

通过学习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构造,我们了解到地震、火山和地质活动的形成原因。

接着,我们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板块构造和地质活动的一种理论,它认为地球的地壳是由若干个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可以相对运动。

板块运动引起地震、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

通过学习板块构造学说,我们了解到地球的地壳是不稳定的,地震和火山活动是常态。

除了学习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构造,我们还学习了地球的大气环境。

地球的大气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外气层。

地球的大气层对地球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保持适宜的气温和气候。

通过学习地球的大气环境,我们了解到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地球的水资源和水环境。

地球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不均,有些地区缺水严重,而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水的循环和水污染的影响。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保护水资源和处理水污染非常重要。

最后,我们学习了人口和城市地理。

人口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它包括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等方面。

通过学习人口和城市地理,我们了解到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人口增长导致资源紧缺和环境问题,而城市化则带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高一地理必修二每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每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每章知识点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对于地球的认知是地理学的基础。

本章我们将学习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图的使用。

1. 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球由固态的地壳、流态的地幔和铁镍合金构成的核心组成。

地壳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围的一层,表面厚度不均,海洋地壳较薄,陆地地壳较厚。

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呈近似于椭球体,但由于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在赤道处略为膨胀,而在两极处略为扁平。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27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0075公里,极半径约为6356.8公里。

3. 地图的使用地图是地球的缩影,是人们观察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分布的重要工具。

在使用地图时,需要了解地图的比例尺、方向标和图例等基本要素,以便准确地读懂地图上的信息。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主要介绍宇宙中的地球位置以及与宇宙其他天体的关系。

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条件。

1. 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以及众多的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组成。

太阳系的形成是由一个巨大的分子云逐渐坍缩而成的,其中太阳质量占据整个太阳系质量的绝大部分。

2.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的内部行星地带,距离太阳约 1.496亿公里,成为第三颗从太阳算起的行星。

地球的轨道呈椭圆形,公转周期为365.24地球日。

3. 地球与宇宙其他天体的关系地球与宇宙其他天体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例如,地球从太阳获取能量,并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等方式向宇宙释放能量。

第三章:碰撞地壳构造和地理环境本章主要介绍地球地壳的构造特点以及地理环境对地壳形态的影响。

了解地球地壳的构造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

1. 地壳构造的特点地壳构造是指地壳上地理现象的总体分布格局和形态特征。

地壳构造包括大地构造和小地构造两个层面,大地构造是指地球上大范围地理现象的总体分布格局;小地构造是指地球上局部地理现象的形态特征。

高一地理必修二课后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课后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课后答案不要忽视看似简单的课后习题,有时它反而是最具有针对性的训练。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二课后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二课后答案: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B2.D3.A4.B5.C6.D7.A8.B9.(1)①海王星②木星③地球④水星⑤火星⑥天王星⑦金星⑧土星(2)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或从北极上空看,八大行星均按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行,轨道为近圆形,且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3)②⑧①⑥②④⑦10.B 11.A 12.A13.(1)与太阳的距离越远,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

(2)金星。

理由:因为金星与太阳的距离、赤道半径、质量、体积、公转周期等数据与地球最接近。

(3)假如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减小,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就会减弱,地球外围的大气就会逃逸到太空中,地球上就不会有适当的大气厚度与大气成分,也不会有适宜的温度范围,地球上也可能不会出现生命物质了。

14.(1)能够使“可见宇宙”的范围扩大。

(2)“大麦哲伦”在地球上对太空进行观测,中间有大气层阻隔,而“哈勃”在太空直接观测;“大麦哲伦”比“哈勃”的成像清晰度高10多倍。

(3)说明人类对神秘宇宙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对科学真理执著地追求。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1)电磁(2)紫外可见光红外(3)可见光(4)可见光2.A3.B4.A5.B6.A7.C8.A9.D 10.B11.(1)(2)11(3)黑子数目增多时,太阳活动处于活跃期,太阳大气层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使磁暴发生的几率增大。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1)N—S 南北两极点(地心)(2)箭头略逆(3)正西(4)不偏转(5)A=B=C=D A=B>C=D2.A3.(1)地球上除了极点的角速度为零外,其他地方都相等;线速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逐渐减小,到极点减为零。

(2)40 000(3)1 4474.D5.B6.B7.C8.A9.(1)北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2)90 ■ W90 ■ E(3)9 23 12 9 23 14 9 22 21(4)0 ■ 180 ■10.C 11.A 12.B13.(1)略(2)自西向东(3)地球公转轨道黄道(公转轨道)(4)近日点 1 快14.(1)北极星(2)地球公转轨道(黄道) 赤道23.5 黄赤交(3)太阳直射23.5 ■ N~23.5 ■ S15.D 16.B 17.A 18.C19.(1)6月22日北(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夜)现象或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笔记1.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笔记篇一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时(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平均1°/日。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3)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

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6)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在中纬度地区明显。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

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

2.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笔记篇二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3.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笔记篇三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高一地理期末试题

高一地理期末试题

2012—2013学年(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地理(必修2)试题注意事项:1. 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分值100分(含卷面分4分)。

2. 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用2B 铅笔填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非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3. 答题前,请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各项内容填写清楚。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60分)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显示,我国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57%,目前为“三低”模式。

读下面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图1),完成1~3题。

1.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比较符合图中的 A .①B .②C .③D .④2.图中④国最有可能分布在 A .欧洲B .亚洲C .非洲D .北美洲3.图中①国和②国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A .人口老龄化B .人口基数过大C .人口增长过快D .失业人口增加图2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完成6~8题。

6.关于图中②区域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建筑密集,高楼林立,有各种商场B .有成片的住宅楼及学校、医院、超市等C .集中有工业厂房和职工住宅区D .建有高级住宅小区和休闲度假区7.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商修建的高档住宅小区可能在的区域是A .①区B .②区C .③区D .④区图2图1高一地理(必修2)试题 第1页 (共10页)高一地理(必修2)试题 第2页 (共10页)图38.该城市拟建一个石油化工厂,最适宜的位置应该在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某同学,在学习《城市的空间结构》一节时,为理解城市不同等级划分,绘制出了坐标图(图3),读图完成9~10题。

9.一般来说,划分城市等级的方法是看A .人口规模B .用地规模C .城市数目D .城市范围 10.有关城市的作用和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内的作用基本相同B .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也不同C .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有明确的界线D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也越多,服务范围也越大城市在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这种地域文化往往是城市的标志。

高一地理必修2期末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2期末试题

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地理期末试题肖营子高级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题,60分)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

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由下到上年龄逐渐增大;左边表示男性,右边表示女性。

图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1、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A、尼日利亚B、印度C、日本D、泰国2.有关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B.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合理人口容量小C.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合理人口容量大D.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目前的人口数3.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消费水平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4、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5.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的是①日本②韩国③印度④巴西⑤古巴⑥埃及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④D.①②⑤6.关于“卫生防护带”设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应设立“卫生防护带”B.只能利用绿地(含种树种草)作为卫生防护带,别无选择C.卫生防护带内严禁设置任何建筑D.卫生防护带设置的目的在于改善人们的工作环境7、有关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正确的是A、世界大江大河两岸都是城市密集地带B、在边境地区由于政局不稳,一般不会形成城市C、在多条铁路、公路的交汇处往往会形成较大的城市D、沿海地区的城市较多,而且纬度越高,城市越密集8.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9.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特征是()①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经济活动频繁②高楼林立,地价便宜③建筑物高大密集,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④中心商务区有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向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10、下列属于工业地域形成的有利条件()①工业分工越来越不明显②生产部门越来越复杂③生产工艺日益专业化④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③④11.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工厂区位影响逐渐减弱的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原料地 C.信息通讯网络 D.劳动力素质12. 最终决定上海市郊区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 )A.气候B.交通运输C.政策D.市场需求量13、下列关于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大小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14. 关于交通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公路运输的应用最广,对各种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B.大宗需要长距离运输的货物,应选择铁路或水路运输C.水路运输历史悠久,运输量大,且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最小D.目前,交通运输的联系范围越来越广,运输速度越来越快15.以下关于工业集聚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②可以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③与获得利润的多少无关④增大能源消耗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6、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发展势头的是()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读图完成17—19题:17.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B.气候优越C.距城区近D.水源充足18.阶段Ⅱ鲜花和蔬菜全部从乙输入,其根本原因可能是A.甲地全部城市化B.甲地交通条件大大改善C.乙地人口密度小,劳动力工资水平低D.乙地生产鲜花和蔬菜的条件好,成本低19.若甲是北京,乙为广州,则阶段Ⅱ运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下图是产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回答20—21题:20.下列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产业是( )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A B CD 区域城区 城市界线鲜花、蔬菜销售方向 鲜花、蔬菜产区 甲 甲 乙 乙 阶段阶段图例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21.以下地区与甲、乙、丙、丁四图的匹配正确的是( )A.甲—宁夏的毛纺织B.乙—印刷厂C.丙—北京中关村的“硅谷”D.丁—精密仪表厂22.既污染空气,又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是( )A .化工厂、炼油厂B .电镀厂、发电厂C .发电厂、钢铁厂D .钢铁厂、皮革厂23.扬州历史上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是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后来逐渐萧条的原因是A.水源供应不足 B.战争迫使人口迁移C.政治中心的转移 D. 交通条件变化24.右图所示的工业地域联系反映的是 A .生产协作B .商贸联系 C .运输联系D .技术和信息联系 25.为了满足区际间物资流动的需要,现代物流业应运而生。

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是对地理学基础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

这一阶段的地理课程不仅关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更强调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的设置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地理素养。

通过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深入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还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各个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在高一阶段打好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做好充分准备。

1. 简要介绍高中地理的重要性高中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地理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环境的基础,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结构、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等多方面的信息。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是拓宽视野、增强综合素质的必经之路。

地理知识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对于解决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中地理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素养,增强对全球问题的关注与理解,为未来走向国际舞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好高中地理知识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提升个人素养和为未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新课标对高中地理学习的要求接下来我们深入探讨《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中的第二个关键部分:“新课标对高中地理学习的要求”。

这一部分详细阐述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学习的核心要求和目标。

新课标对高中地理学习的要求,首先体现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这是构建知识体系和提升地理素养的基础。

新课标强调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生活性。

高一地理试题 必修二

高一地理试题 必修二

2012—2013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高一地理试题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第I卷 客观题 2013.7注意: 1. 第 I 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

2.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 用 2B 铅笔把每小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人口老龄化指数” 是指同一人口总体中, 老年人口数 (65 岁及以上) 与少儿人口数 (0-14 岁)的相对值。

指数越高说明老龄化程度越高。

读下表“2015-2030 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指数预 测表” ,回答 1-2 题。

1、有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15—2030 年,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乡、镇、市 B.乡人口老龄化指数增高与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有关 C.老龄化程度提高,加大了教育负担 D.乡人口老龄化加快,促进了乡新一轮生育高峰 2、应对乡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有( A.限制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B.加快乡村城镇化建设速度 C.鼓励生育,提高青少年人群比例 D.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下表为某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为主。

读下 表完成 3-4 题。

3、表中反映出的现象可导致(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地人口 C.加快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4、影响该地区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 D.文化因素 )年龄段(岁) 迁出人数(人) 迁入人数(人)年份 2015 2020 2025 2030老龄化 市 0.5160 0.5425 0.5617 0.5725 镇 0.5225 0.5464 0.5634 0.5749 乡 0.5767 0.5871 0.6089 0.6144)60 以上 45~59 25~44 15~24 0~14700 1600 2000 2400 640800 5000 30000 27500 5000C.政治因素第 1 页 (共 13 页)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 5-6 题。

高一地理(必修2)

高一地理(必修2)

高一地理(必修2)一、引言地理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旨在探寻地球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中地理课程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的构成、地球表层现象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高一地理必修2课程的内容和学习要点。

二、课程概述高一地理必修2主要涵盖以下几个部分:1.自然地理–地球与地壳的结构–地球系统–地球的运动–地貌与地理环境2.人文地理–人口与城市–产业与交通–农业与农村–区域可持续发展三、学习要点1. 自然地理地球与地壳的结构地球是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四部分组成的。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固体壳层,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环境。

•学习地球内部的不同层次结构,如内核、外核和地幔。

•了解地壳的组成成分和特点,如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差异。

地球系统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系统,由地球内部系统、地表系统和地球外系统组成。

这些系统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复杂而有机的整体。

•理解地球系统的概念和组成要素,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分析地球系统的相互作用和能量交换,揭示其对地球表层现象的影响。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多个运动方式,包括自转和公转等。

这些运动造成了地球的昼夜更替、季节变化和年代变化等现象。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分析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探究地球运动与气候变化、地理分布等地理现象的关系。

地貌与地理环境地貌是地球表层的形态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等。

地理环境则指的是地球表层的人文和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了解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 人文地理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则是人口集中且具有特定功能的地区。

•学习人口数量、分布和规模的变化。

•分析城市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和特点。

产业与交通产业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交通则是联系各地区的重要手段。

•了解不同类型的产业和其发展特征。

•探究交通发展对地区联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特点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迁移原因特点迁移路线二战前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1.洲人到美洲、非洲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3.东亚、南亚人被招到美洲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高一地理必修二

高一地理必修二

高一地理必修二.txt蜜蜂整日忙碌,受到赞扬;蚊子不停奔波,人见人打。

多么忙不重要,为什么忙才重要。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0年来人口增长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史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缓慢迹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高一地理必修2目录

高一地理必修2目录

高一地理必修2目录
版本不同的地理课本有着不同的目录。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2目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2目录:人教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第三节城市化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高一地理必修2目录:湘教版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人口迁移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内容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内容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内容地理科目的复习除了需要背诵的内容,其他知识点则是需要同学们用理解力串连起来的。

下面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内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内容(一)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伴随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环境问题以及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再生速度,或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原始社会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环境问题没有威胁人类本身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内容(二)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的地域性:城市——交通、工业、人口过于密集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四大类)乡村——资源利用不当或强度过大造成了生态破坏严重例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植被破坏、物种减少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严重(要了解原因)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国际性河流污染、热带雨林的破坏、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危害(见以前各种环境问题的分析)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的增长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超过了自然资源补给、再生和增殖的周期,加剧了资源的耗竭速度;掠夺式开发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导致恶性循环。

如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传统发展模式只关注经济本身,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甚至损害环境效益以追求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下)高一地理必修2 教学进度
安工大附中杨晓妹
2011—2012学年(下)高一地理必修2 教学计划
高中课程标准教材地理必修2以人文地理为主线,与必修1教学内容特点不同,抽象的空间概念减少,具体形象的空间概念充分展开,形成独立体系又有相互关联的人文内容,即必修2教学内容主要有6部分组成: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布及其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每章内容都分别围绕两字展开:“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人地”关系;每章内容都要求教师提醒学生以动态的、发展的世界观来学习。

如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就是核心“变”字串起各节内容的:人数的时间空间的变化、人口空间的变化、人口合理容量的变化。

六章标题含有两个“化”字,3个“发展”词和一个“影响”词,强调学生要以动态的观念来学习人文内容。

必修2是高中地理人文必修的部分内容,地域强、学生身边可闻可见可感的现实现象,能否激发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学习兴趣,关键是有效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细心关注生活,将人文地理生活化、趣味化,在亲切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是有难度的、挑战性的,根本关键就是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及教师的教学激情与热情感染学生。

本学期对可能冲课的事项先前作一了解,行事历计20周,减去五一假期、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考高考、学业水平考试等约4.5——5周,实际上课约15周次左右计30节,新教材内容课时安排紧,但每节丰富的“活动”、“案例”、“阅读”与“思考”等板块的内容含量并不轻松,完全让学生自己分析、调查、探究问题,时间不允许,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皆限制了这些板块内容的按质按量的预设目标。

针对本学期的上述状况,制定了教学措施与计划:
1、紧凑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严格按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
文科在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要有目标地拓宽与加深知识难度与层次。

按学业水平测试目标进行基础性教学,利用有限的一周两节课严格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作业训练量精。

2、努力提高单位课堂的教学效率,一方面要求学生自学与练习,一方面要注意人文地理的知识体系的建构,面对内容丰富的人文地理,有意识训练学生以下能力:分析、归纳、章节总结的能力,人文地理的理解与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有效辨析、获取图像文字中的地理信息能力……难点重点展开讲解分析,易懂好学的知识内容尽量放开形式,提出要求有目的的完成。

3、课后作业形式依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同:
课堂整理完善笔记、抄写重要知识点、适当检测知识概念。

课后自我订正
《同步作业》、单元检测卷的练习与讲评。

因班级多,学生人数多,累计教学课时多,各班书面作业一周1——2次,则意味着批改330——660多人次的作业,作业量很大。

作业批改中,注意发现、整理学生的错误现象与规律,讲评作业要有针对性、时效性。

个别错误现象个别点到。

在紧张的教学时间里,注意课堂与课后作业有机联系,多角度、多方面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4、争取每2章检测一次,检测标准以“学业水平测试要求”为准,在平时备课与教学中,注意建构知识框架,理清知识主干,明确点出各节“学业水平测试要求”的知识目标与层次,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层序地完成一节节的知识内容。

5、在每节备课后,尽可能及时讲评《同步作业》,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要师生共同分析原因,评讲时注意拓展知识点的新视角、新思维,活化与变通知识点,有意识地拓展与训练学生的思维,逐步达到知识点的活学活用的目的,这也是高考的要求,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相当有意义。

偶尔的知识点检测,目的是提醒学生人文地理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答题时,才能有话可说,表达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